中药学课件--teshu中药_用量与用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750115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药学课件--teshu中药_用量与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药学课件--teshu中药_用量与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药学课件--teshu中药_用量与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中药学课件--teshu中药_用量与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课件--teshu中药_用量与用法(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特殊中药特殊中药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主讲:尹娜主讲:尹娜1、药物方面、药物方面:(1)药材质量:)药材质量: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勿须过大;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勿须过大;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大一些。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大一些。(2)药材质地:)药材质地: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无毒药一般用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无毒药一般用量为量为310g。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量宜重。无毒药一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量宜重。无毒药一般用量为般用量为1030g。鲜品一般用量也较大。无毒药一般用量为鲜品一般用量也较大。无毒药一般用量为3060g(3)药物性味:)药物性味:药性较弱、作用温和、

2、药味较淡的药,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量可稍重;用量可稍重;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量则宜轻。用量则宜轻。(4)有毒无毒:)有毒无毒:无毒者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无毒者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有毒者应将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有毒者应将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辛辛 夷夷 煎服,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布包煎。薄薄 荷荷 煎服,煎服,36g;宜;宜后下后下。叶长于发汗解表,梗偏于行气和中。叶长于发汗解表,梗偏于行气和中。青青 黛黛 内服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

3、服,或入丸剂服用。,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山山 豆豆 根根 煎服,煎服,36g。马马 勃勃 煎服,煎服,1.56g,布包煎布包煎;鸦鸦 胆胆 子内服,子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熊熊 胆内服,胆内服,0.250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引起呕,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引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水牛角水牛角 镑片或粗粉煎服,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

4、,宜先煎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每次1.5-3g,每日,每日2次。【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次。【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大黄大黄 煎服,煎服,515g;入汤剂应;入汤剂应后下后下,或用开水泡服。,或用开水泡服。番泻叶番泻叶 温开水泡服,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煎服,26g,宜,宜后下后下。甘遂甘遂 入丸、散服,每次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毒性。京大戟京大戟 煎服,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外用适量,生用。

5、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制用,以减低毒性。附药附药 红芽大戟红芽大戟。芫花芫花 煎服,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入丸、散服,每次0.6g。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性。巴豆巴豆 入丸、散服,每次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使用注意】【使用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千金子千金子 12g;去壳,去油,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去壳,去油,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川川 乌乌 煎服,煎服,1.53g;宜;宜先煎先煎、久煎。、久煎

6、。【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附药附药 草乌草乌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川乌同,而毒性更强。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川乌同,而毒性更强。蕲蕲 蛇蛇 煎汤,煎汤,39g;研末吞服,一次;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一日23次。或酒浸、次。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熬膏、入丸、散服。附药附药 金钱白花蛇金钱白花蛇 煎服,煎服,34.5g;研粉吞服;研粉吞服11

7、.5g。蚕蚕 沙沙 煎服,煎服,515g;宜;宜布包布包入煎。外用,适量。入煎。外用,适量。昆明山海棠昆明山海棠 煎服,根煎服,根615g,茎枝,茎枝2030g,宜,宜先煎先煎。附药附药 天山雪莲花天山雪莲花 煎服,煎服,0.61.5g;砂仁砂仁 煎服,煎服,36 g,入汤剂宜,入汤剂宜后下后下。豆蔻豆蔻 煎服,煎服,36g,入汤剂宜,入汤剂宜后下后下。草豆蔻草豆蔻 煎服,煎服,36g。入散剂较佳。入汤剂宜。入散剂较佳。入汤剂宜后下后下。1茯苓皮茯苓皮 用量用量1530g。玉玉 米米 须须 煎服,煎服,3060g。鲜者加倍。鲜者加倍。车车 前前 子子 煎服,煎服,915g。宜。宜包煎包煎。滑滑

8、 石石 煎服,煎服,1020g。宜。宜包煎包煎。海金沙煎服,海金沙煎服,615g。宜。宜包煎包煎。灯心草灯心草 煎服,煎服,13g。附附 子子 煎服,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本品有毒,宜先煎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辣感为度。肉肉 桂桂 煎服,煎服,14.5g,宜,宜后下后下或焗服;或焗服;吴茱萸吴茱萸 煎服,煎服,1.54.5g。小茴香小茴香 煎服,煎服,36g。高良姜高良姜 煎服,煎服,36g。花花 椒椒 煎服,煎服,36g。荜荜 茇茇 煎服,煎服,1.53g。荜澄茄荜澄茄 煎服,煎服,1.53g。木木 香香 煎服,煎服,156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

9、缓而实肠止。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泻,用于泄泻腹痛。玫 瑰 花 煎服,156g。绿 萼 梅 煎服,35g。九 香 虫 煎服,39g。入丸、散剂服,153g。山 楂 煎服,1015g,大剂量30g。麦 芽 煎服,1015g,大剂量30120g。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麦芽多用于回乳消胀。三 七 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蒲 黄 煎服,310g,包煎。花蕊石 煎服,1015g;研末吞服,每次11.5g,包煎。降 香 煎服,36g,宜后下;白 及 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灶心土 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汤代水。五灵脂 煎服

10、,310g,宜包煎。桃仁 煎服,510g,捣碎用;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月季花 煎服,25g,不宜久煎。亦可泡服,马钱子 0.30.6g,儿茶 内服:13g,多入丸、散;入煎剂可适当加量,宜布包 水蛭 煎服,153g;虻虫 煎服,11.5g,白芥子 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附药 皂角刺 旋覆花 煎服,310g;布包。【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又因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布包入煎。海蛤壳 煎服,1015g;蛤粉宜包煎。海浮石 煎服,1015g。打碎先煎。瓦楞子 煎服,1015g,宜打碎先煎。研末服,每次13g。生用消痰散结;煅用制酸止痛。礞石

11、煎服,610g,宜打碎布包先煎。入丸、散153g。磁石 煎服,15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龙 骨 煎服,1530g;宜先煎。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附药 龙齿30g琥 珀 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不入煎剂。忌火煅。石 决 煎服,315g;应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珍 珠 母 煎服,1025g;宜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剂。牡 蛎 煎服,930g;宜打碎先煎。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代 赭 石 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降逆、平肝宜生用,珍珠 内服入丸、散用,0.10.3g。钩 藤 煎服,312g;

12、入煎剂宜后下。苏 合 香 入丸、散,031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紫 河 车 研末装胶囊服,1.53g,核 桃 仁 煎服,g。紫石英 煎服,915g。打碎先煎。海狗肾 研末服,每次g,龙 眼 肉 煎服,g;大剂量6g。石斛 煎服,612g。鲜用,1530g。龟甲 煎服,924g。宜先煎。鳖甲 煎服,924g。2宜先煎。浮 小 麦 煎服,1530g 糯 稻 根 须 煎服,1530g。1、应用方面:、应用方面:(1)方药配伍:)方药配伍:一般药物单味应用时,用量可较大;一般药物单味应用时,用量可较大;入复方应用时,用量可略小。入复方应用时,用量可略小。同一药在复方中作主药时,一般较之作辅同一药在复

13、方中作主药时,一般较之作辅药时为重。药时为重。(2)剂型:)剂型:多数药物作汤剂时,因其有效成分多不多数药物作汤剂时,因其有效成分多不能完全溶解,故用量一般较之作丸、散剂能完全溶解,故用量一般较之作丸、散剂时的服用量为重。时的服用量为重。(3)用药目的:)用药目的:临床用药时,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临床用药时,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可不同。如槟榔,用于消积、药物的用量可不同。如槟榔,用于消积、行气、利水,其用量为行气、利水,其用量为615g。再如洋金花,。再如洋金花,如用以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如用以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0.30.6g,每日量不超过,每日量不超过1.5g,但若用

14、作麻醉药,但若用作麻醉药时,可用到时,可用到20g。即使是利用药物的同一功效,也可能因即使是利用药物的同一功效,也可能因为用药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剂量。如牵牛为用药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剂量。如牵牛子,有泻下之功,若用量轻,则通便导滞;子,有泻下之功,若用量轻,则通便导滞;用量重,则峻下逐水。用量重,则峻下逐水。2、患者方面:、患者方面:(1)年龄大小:)年龄大小:小儿、老人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有小儿、老人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由于小儿身体发育所不同。一般来说,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健全,老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尚未健全,老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弱,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受力均较

15、弱,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对青壮年的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对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用药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使用。使用。(2)性别:)性别: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期,用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不宜过大。(3)其他:)其他:体质强弱的不同。体质强壮者,体质强弱的不同。体质强壮者,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强,用量可稍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强,用量可稍大;体质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

16、力大;体质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弱,用量宜轻(尤其是攻邪较弱,用量宜轻(尤其是攻邪药),即使是用补虚药,也应从药),即使是用补虚药,也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病程长短的不同。新病对患者正病程长短的不同。新病对患者正气的损伤尚小气的损伤尚小,患者对药物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力还较强,用量可稍大;久耐受力还较强,用量可稍大;久病患者多体虚,对药物的耐受力病患者多体虚,对药物的耐受力已较弱,用量宜轻。已较弱,用量宜轻。病势轻重的不同。病情急重者,病势轻重的不同。病情急重者,用量宜重;病情轻缓者,用量宜用量宜重;病情轻缓者,用量宜轻。若病重药轻,药不能控制病轻。若病重药轻

17、,药不能控制病势,病情会发展加重;若病轻药势,病情会发展加重;若病轻药重,药物也会损伤正气。重,药物也会损伤正气。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体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较脑力劳体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较脑力劳动者致密,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动者致密,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体力劳动者的用量可较脑力劳对体力劳动者的用量可较脑力劳动者稍重一些。平素嗜食辛辣热动者稍重一些。平素嗜食辛辣热烫食物者,需用辛热药物时,用烫食物者,需用辛热药物时,用量可稍大,反之则宜小。量可稍大,反之则宜小。此外,确定药物的具体用量时,此外,确定药物的具体用量时,还应当注意季节、气候、居处环还应当注意季节、气候、

18、居处环境等自然条件,做到境等自然条件,做到“因时制因时制宜宜”、“因地制宜因地制宜”。一、中药的用法一、中药的用法 用法,指中药的应用方法,内用法,指中药的应用方法,内容十分广泛。这里主要介绍中药容十分广泛。这里主要介绍中药的给药途经、应用形式、煎煮方的给药途经、应用形式、煎煮方法和服药方法法和服药方法。(一)给药途径:(一)给药途径: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中药的给药途径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中药的给药途径又

19、增添了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临床用药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临床用药时应怎样选择给药途径?时应怎样选择给药途径?首先应考虑各种剂型的特点,以充分发挥首先应考虑各种剂型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其优势。其次还需注意病证与药物双方对给药途径其次还需注意病证与药物双方对给药途径的选择性。的选择性。(1)先煎:先煎: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川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川乌、附子等药无论生用或制用,因经乌、附子等药无论生用或制用,因经久煎可以降低其毒

20、性、烈性,宜先煎。久煎可以降低其毒性、烈性,宜先煎。如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如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生用煎煮时间应加长,入它药同煎,生用煎煮时间应加长,以确保用药安全。以确保用药安全。(2)后下:)后下: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分解破坏而不耐长时间煎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分解破坏而不耐长时间煎煮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煮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沸几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其攻下作用更强。用开水泡

21、服,其攻下作用更强。(3)包煎:)包煎:如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如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4)另煎:)另煎:如人参、西洋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如人参、西洋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

22、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5)烊化:)烊化: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胶类药,容易粘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6)冲服:)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材,或三七、川贝母等需研末服用的药物,材,或三七、川贝母等需研末服用的药物,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四)服药方法:(四)服药方法:口服,是临床使用

23、中药的主要给药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途径。口服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时间、服药的多少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服药的多少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有关。1、服药时间:服药时间: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古代医家对此十分重视。汤液本草汤液本草云:云:“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有义在其中也。”具体服药时间,应根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

24、肠的状况、病情的需要及药物的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的需要及药物的特性来确定。性来确定。(1)清晨空腹:)清晨空腹: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服药物能迅速入肠发挥药效。服药物能迅速入肠发挥药效。驱虫药等治疗肠道疾病,需在肠内驱虫药等治疗肠道疾病,需在肠内保持高浓度的药宜在清晨空腹时服保持高浓度的药宜在清晨空腹时服药。药。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夜间因频频入厕影响睡眠。可避免夜间因频频入厕影响睡眠。(2)饭前:)饭前:胃中亦空虚。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肠道疾胃中亦空虚。攻下药

25、及其他治疗肠道疾病的药饭前服用,亦可不受食物所阻,能较病的药饭前服用,亦可不受食物所阻,能较快进入肠道发挥药效。快进入肠道发挥药效。(3)饭后:)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所服药物与食物混合胃中存有较多食物,所服药物与食物混合后,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后,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但某些恶心性祛痰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但某些恶心性祛痰药因其祛痰作用与其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药因其祛痰作用与其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分泌有关,须饭前服用疗效才增加支气管分泌有关,须饭前服用疗效才好)。消食药亦宜饭后服用,使药物与食物好)。消食药亦宜饭后服用,使药物与食物

26、充分接触,以利充分发挥药效。充分接触,以利充分发挥药效。除消食药应于饭后及时服用外,一般药除消食药应于饭后及时服用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物,无论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食物的消化。此外,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此外,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安神药用于安药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安神药用于安神安眠,宜在睡前神安眠,宜在睡前0.51小时服药一次;缓小时服药一次;缓下药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下药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

27、药也应晚间服一次药;截疟药应在疟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一次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疾发作前4小时、小时、2小时与小时与1小时各服药一次。小时各服药一次。急性病则不拘时服。急性病则不拘时服。2、服药多少:、服药多少:(1)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分二服或三服。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于顿挫病势。(2)应用发汗药、泻下药:如药力较强,服药应用发汗药、泻下药:如药力较强,服药应如药力较强,服药应适可而止,不必拘泥应如药力较强,服药应适可

28、而止,不必拘泥于定时服药。一般以得汗或得下为度,不必于定时服药。一般以得汗或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因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尽剂,以免因汗、下太过,损伤正气。(3)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小量,药物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小量,药物对胃的刺激小,不致于药入即吐;频服,才对胃的刺激小,不致于药入即吐;频服,才能保证一定的服药量。能保证一定的服药量。3、服药冷热:、服药冷热:临床用药时,服药的冷热应具体分析,区临床用药时,服药的冷热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别对待。(1)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辛温)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辛温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

29、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还要温覆取汗。服药后还要温覆取汗。(2)治热证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治热证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药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饮者,药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3)治真寒假热证或真热假寒证用从治法时,)治真寒假热证或真热假寒证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寒药热服者。也有热药凉服或寒药热服者。(4)一般汤药、丸散等固体药剂:)一般汤药、丸散等固体药剂:多宜温服。因为中药在煎煮过程中,许多宜温服。因为中药在煎煮过程中,许多药物成分之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多药物成分之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30、产生沉淀。一般患者常将沉淀抛弃不服。但多数沉淀。一般患者常将沉淀抛弃不服。但多数沉淀在消化道内经消化液作用,又可被分解而淀在消化道内经消化液作用,又可被分解而被机体吸收发挥药效。许多汤剂沉淀物(包被机体吸收发挥药效。许多汤剂沉淀物(包括有效成分)的析出量和煎煮后冷却的时间括有效成分)的析出量和煎煮后冷却的时间成正比,所以,使用汤剂时,要注意趁热过成正比,所以,使用汤剂时,要注意趁热过滤,最好温服(服时还应振荡),以免产生滤,最好温服(服时还应振荡),以免产生过多沉淀而被抛弃,造成浪费。过多沉淀而被抛弃,造成浪费。复习自测:复习自测:1、试述影响中药确定剂量的因素?、试述影响中药确定剂量的因素?2、何谓先煎?何谓后下?何谓烊、何谓先煎?何谓后下?何谓烊化?化?何谓包煎?何谓另煎?何谓包煎?何谓另煎?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