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7488043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 页数:224 大小:19.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4页
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4页
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4页
资源描述:

《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2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第五章第五章 岩溶地貌岩溶地貌(Kasst Landform)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由岩溶作用产生由岩溶作用产生的各种地貌现象。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地下溶的各种地貌现象。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地下溶洞等都属之。洞等都属之。硫酸盐类岩石(石膏、芒硝)硫酸盐类岩石(石膏、芒硝)可溶岩可溶岩 卤化物盐类岩石(卤盐、钾盐)卤化物盐类岩石(卤盐、钾盐)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泥灰岩)灰岩,泥灰岩)我国的岩溶地貌以广西、贵州、云南东部最为我国的岩溶地貌以广西、贵州、云南东部最为典型。典型。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2、第一节第一节 岩溶作用岩溶作用 溶蚀溶蚀 冲蚀冲蚀 崩塌崩塌 堆积堆积岩溶作用岩溶作用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一、溶蚀作用一、溶蚀作用 (一)溶蚀作用机理:一)溶蚀作用机理:溶蚀作用机理溶蚀作用机理通过通过溶解、水解、水合、碳溶解、水解、水合、碳酸化、氧化酸化、氧化等作用对矿物和岩石的破坏作用。等作用对矿物和岩石的破坏作用。1、溶解、溶解矿物遇水以后一些矿物质点(离矿物遇水以后一些矿物质点(离子或分子)逐步离开矿物表面,进入水中,形成子或分子)逐步离开矿物表面,进入水中,形成水溶液而流失。水溶液而流失。易溶解的矿物,易溶解的矿物,K+、Na+、Ca+、Mg+、Fe2+、Mn 2+、Al2+、Ca 等

3、的卤化物,硫酸盐等的卤化物,硫酸盐 可溶岩造岩矿物的溶解度:食盐可溶岩造岩矿物的溶解度:食盐石膏石膏方解石方解石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2、水解、水解指矿物与水发生反应而分解指矿物与水发生反应而分解 纯水是中性的,但仍具有离解性,即部纯水是中性的,但仍具有离解性,即部分水能够离解成分水能够离解成H+离子和离子和OH-离子,它们能离子,它们能使一些弱酸强碱或强酸弱酸的盐类矿物在水使一些弱酸强碱或强酸弱酸的盐类矿物在水中也能离解为阴、阳离子。中也能离解为阴、阳离子。因此,某些矿物溶于水后,其离子能和因此,某些矿物溶于水后,其离子能和水中的水中的H+或或OH-离子结合而形成新的矿物。离子结合而形成新的矿

4、物。-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3、水合、水合(水化)作用(水化)作用水与一水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相结合,水参与到矿些不含水的矿物相结合,水参与到矿物的晶格中去,改变了原来矿物的分物的晶格中去,改变了原来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含水矿物。如子结构,形成新的含水矿物。如 CaSO4+2H2O CaSO42H2O 硬石膏硬石膏 石膏石膏 水化作用的结果:矿物硬度变小,水化作用的结果:矿物硬度变小,密度降低,体积膨胀。密度降低,体积膨胀。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4、碳酸化作用、碳酸化作用大气和土壤中的大气和土壤中的CO2与水与水化合就成碳酸,碳酸与岩石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化合就成碳酸,碳酸与岩石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反

5、应形成碳酸盐。应形成碳酸盐。CO2与水化合成碳酸与水化合成碳酸CO2+H2O H2CO3碳酸又离解为碳酸又离解为H+与与HCO3-离子:离子:H2CO3 H+HCO3-HCO3-H+CO32-水中的水中的CO2含量越高,含量越高,H+也越多,当多含量也越多,当多含量H+的水对石灰岩作用时,的水对石灰岩作用时,H+就会与就会与CaCO3中的中的CO32-结合成结合成HCO3-,分离出分离出Ca2+,而使,而使CaCO3溶溶解于水。解于水。H+CaCO3 HCO-3+Ca2+综合反应式:综合反应式:CaCO3+H2O+CO2 Ca2+2(HCO3)-方解石方解石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上述反应是可逆的

6、,当水与空气中上述反应是可逆的,当水与空气中减少,碳酸含量也随之减少,将发生沉淀。减少,碳酸含量也随之减少,将发生沉淀。石灰华。石钟乳、石笋的成因介如此。石灰华。石钟乳、石笋的成因介如此。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5、氧化作用、氧化作用物质和氧化合的反物质和氧化合的反应(大气中含氧应(大气中含氧21%,溶在水里的空气,溶在水里的空气含氧达含氧达3335%)。)。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水的溶蚀能力水的溶蚀能力(二)影响溶蚀作用的因子(二)影响溶蚀作用的因子 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 1、水的溶解能力、水的溶解能力(1)水的化学成分)水的化学成分 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指水含碳酸、有

7、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指水含碳酸、有机酸、无机酸、等的多少。机酸、无机酸、等的多少。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A、碳酸碳酸 只要有只要有CO2进入水中,就会产进入水中,就会产生生H+和和HCO-3 。水中。水中CO2的的来源来源:来自大气(火山喷发、有机物的燃烧、来自大气(火山喷发、有机物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动植物的呼吸)。土壤中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如生物土壤中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如生物残体的腐烂,系有机成因的残体的腐烂,系有机成因的CO2)。)。无机成因的无机成因的CO2 :岩石体内一些矿:岩石体内一些矿物如(黄铁矿等)氧化水解出无机酸,并与物如(黄铁矿等)氧化水解出无机酸,并与碳酸盐岩反应产生碳

8、酸盐岩反应产生CO2。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2FeS2+7O2+2H2O 2FeSO4+2H2SO4 CaCO3+H2SO4 CaSO4+H2O+CO2 三种来源的三种来源的CO2溶于水所提供的溶蚀溶于水所提供的溶蚀占全球溶蚀强度的占全球溶蚀强度的58%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B、有机酸、有机酸(腐植酸、胡敏酸属之。生(腐植酸、胡敏酸属之。生物活动或死亡后分解而产生)占全球溶蚀物活动或死亡后分解而产生)占全球溶蚀强度的强度的37.11%C、无机酸无机酸(硫酸、硝酸属之。硫化铁(硫酸、硝酸属之。硫化铁氧化时产生硫酸、闪电时产生的二氧化氮氧化时产生硫酸、闪电时产生的二氧化氮溶入水后形成硝酸)也是促进岩石

9、溶解的溶入水后形成硝酸)也是促进岩石溶解的重要物质。重要物质。硫酸、有机酸、硝酸硫酸、有机酸、硝酸对石灰岩产生强烈溶蚀对石灰岩产生强烈溶蚀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2)水的温度:)水的温度:a、水中、水中CO2的含量与温度成反比。的含量与温度成反比。b、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溶蚀力加强。加快,溶蚀力加强。b的作用大于的作用大于a的作用,故热带地区的作用,故热带地区岩溶地貌发育快。岩溶地貌发育快。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3)气压的影响:气压的影响:压力愈高,水压力愈高,水中的中的CO2含量愈多含量愈多,CaCO3溶解度愈大。溶解度愈大。(4)水的流动性及流量:)

10、水的流动性及流量:流动性流动性愈好,流量愈大,水的溶蚀能力愈强。愈好,流量愈大,水的溶蚀能力愈强。因水的流动能不断补充因水的流动能不断补充C02,导致溶,导致溶液的混合。液的混合。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2.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可溶性 (1)可溶岩的溶解度)可溶岩的溶解度:卤盐类:卤盐类硫酸盐类硫酸盐类碳碳酸盐类酸盐类 (2)碳酸盐岩石的溶解度)碳酸盐岩石的溶解度:质纯的石灰岩:质纯的石灰岩白云岩白云岩硅质石灰岩硅质石灰岩泥质石灰岩泥质石灰岩 (3)岩石的结构和溶解度)岩石的结构和溶解度:晶粒越小:晶粒越小,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越大(表5-5)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3.岩石的透水性岩

11、石的透水性 透水性愈好,岩溶地貌愈发育。透水性愈好,岩溶地貌愈发育。透水性强弱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大透水性强弱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大小和多少。小和多少。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二、冲蚀作用二、冲蚀作用 冲蚀作用冲蚀作用指水的冲击和磨蚀作用。指水的冲击和磨蚀作用。流动的水除了溶蚀岩石外,还有机械流动的水除了溶蚀岩石外,还有机械的侵蚀作用的侵蚀作用冲击及所夹砂砾对岩面的冲击及所夹砂砾对岩面的摩擦摩擦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三三、崩塌作用、崩塌作用 1、错落:发生在地表岩坡,岩快整、错落:发生在地表岩坡,岩快整体下坐位移。体下坐位移。2、陷落:塌顶属之。、陷落:塌顶属之。3、气爆:洞内密封性好,

12、空气压力、气爆:洞内密封性好,空气压力特大,将洞顶爆破特大,将洞顶爆破.。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四、堆积作用四、堆积作用 1、物理性的碎屑物堆积、物理性的碎屑物堆积(主要由崩塌作(主要由崩塌作用产生)用产生)2、化学堆积、化学堆积(CO2逸出,水中的碳酸氢逸出,水中的碳酸氢钙分解为钙分解为CaCO3,并沉淀)并沉淀)CaCO3+CO2+H2O Ca(HCO3)水温或气温升高水温或气温升高 CO2浓度降低浓度降低导致导致CO2逸出的原因逸出的原因 水流速度加大水流速度加大 出现紊流出现紊流 藻类等生物吸收藻类等生物吸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五、岩溶水的分布与运动对岩溶的影响五、岩溶水的分布与运动对岩溶

13、的影响 (一)、地表径流的特征(一)、地表径流的特征 1、地表径流、湖泊、沼泽是地下水、地表径流、湖泊、沼泽是地下水的补给区。的补给区。2、径流少,水量不多。、径流少,水量不多。3、水质已矿化。、水质已矿化。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二)地下径流的分带和水流特征(二)地下径流的分带和水流特征 潜水潜水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 地下水。地下水。承压水承压水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之间,承受一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叫承压水,又叫自流水。定压力的地下水叫承压水,又叫自流水。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1

14、、包气带(垂直渗透带)包气带(垂直渗透带):地面以下: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潜水面以上的地带。包气包气是指带内土和岩石的空隙中包含是指带内土和岩石的空隙中包含有空气,没有被水流充满,这个带平时没有空气,没有被水流充满,这个带平时没有多少水,降雨或冰雪融化时水流受重力有多少水,降雨或冰雪融化时水流受重力作用由上往下渗流,故又称垂直渗透带。作用由上往下渗流,故又称垂直渗透带。垂直溶蚀的结果,造成各种垂直性的溶垂直溶蚀的结果,造成各种垂直性的溶隙、管道和洞穴。隙、管道和洞穴。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2、季节变动带:、季节变动带:丰水期潜水面和丰水期潜水面和枯水期潜水面的之间的地带。枯水期潜水面的之间

15、的地带。丰水期时,该带水流方向近水平,丰水期时,该带水流方向近水平,向河谷排泄,横向溶蚀。向河谷排泄,横向溶蚀。干季时,该带水流方向垂直,垂干季时,该带水流方向垂直,垂直溶蚀。直溶蚀。故该带溶蚀作用及地貌多变。故该带溶蚀作用及地貌多变。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3、饱水带(水平流动带):、饱水带(水平流动带):位于枯水期潜位于枯水期潜水面之下。水面之下。该带地下水终年达饱和状态,水平流该带地下水终年达饱和状态,水平流动,所形成的地貌以水平溶洞和地下河为动,所形成的地貌以水平溶洞和地下河为主。主。4、深部滞流带(下部饱和带)、深部滞流带(下部饱和带):位于承压位于承压水所在的那个带。水所在的那个带。流动

16、慢,岩溶作用弱。流动慢,岩溶作用弱。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第二节第二节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一、地表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六种)(一(一)小型溶蚀地貌小型溶蚀地貌溶沟和溶槽溶沟和溶槽 1)特征:横剖面呈楔形、)特征:横剖面呈楔形、V形或形或U形,长度不一,形,长度不一,深数十厘米至数米。深数十厘米至数米。2)成因:雨水初始沿裂隙)成因:雨水初始沿裂隙溶成浅窄的溶纹,以后逐溶成浅窄的溶纹,以后逐渐扩大为沟槽渐扩大为沟槽 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石芽、石脊和石林石芽、石脊和石林 1)石芽)石芽:突出于溶沟槽之间的齿形岩石称为:突出于溶沟槽之间的齿形岩石称为石芽。形状有笋状、菌状、柱状、尖刀状等,石芽。形

17、状有笋状、菌状、柱状、尖刀状等,大小不一。质纯厚层的石灰质可发育出尖锐而大小不一。质纯厚层的石灰质可发育出尖锐而高大的石芽;薄层的泥质灰岩和硅质灰岩发育高大的石芽;薄层的泥质灰岩和硅质灰岩发育出矮小而圆滑的石芽。出矮小而圆滑的石芽。石芽有裸露石芽有裸露和埋藏两种类型,和埋藏两种类型,广西西江两岸有广西西江两岸有大片石芽地形。大片石芽地形。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溶沟和石牙溶沟和石牙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溶沟和石牙溶沟和石牙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2)石脊)石脊:突出于溶沟槽之间的呈岭脊状延伸:突出于溶沟槽之间的呈岭脊状延伸的岩石。的岩石。3)石林:)石林:很高大而密集的石芽。很高大而密集的

18、石芽。云南路南石林成因:云南路南石林成因:是在厚层质纯、是在厚层质纯、产状平缓、节理倾角产状平缓、节理倾角陡但密度较疏的石灰陡但密度较疏的石灰岩中,加上当地地壳岩中,加上当地地壳轻微上升,气候湿热轻微上升,气候湿热多雨等条件下发育而多雨等条件下发育而成,它出露之前,曾成,它出露之前,曾经埋藏在第三系红层经埋藏在第三系红层之下。之下。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城堡状石林城堡状石林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拟人石林拟人石林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高大的剑状石林高大的剑状石林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柱状石林柱状石林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塔柱状、蘑菇状、锥状石林塔柱状、蘑菇状、锥状石林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云南路南石林

19、世界地质公园:云南路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面积位于云南省,面积400km2,以碳酸盐,以碳酸盐峰林地貌为特色景观,由晚古生代浅海相峰林地貌为特色景观,由晚古生代浅海相灰岩、白云岩构成。灰岩、白云岩构成。因厚层块状碳酸盐岩中垂直节理发育,因厚层块状碳酸盐岩中垂直节理发育,丰沛的雨水沿裂隙节理下渗、溶蚀,形成丰沛的雨水沿裂隙节理下渗、溶蚀,形成各种岩溶地貌,如石牙、溶沟、溶斗、峰各种岩溶地貌,如石牙、溶沟、溶斗、峰林、溶洞和溶蚀盆地等。林、溶洞和溶蚀盆地等。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本区以溶蚀峰林最为壮观,或如本区以溶蚀峰林最为壮观,或如柱,或如剑,或如古塔,或如蘑菇,柱,或如剑,或如古塔,或

20、如蘑菇,貌似人形,怪兽,千姿百态,高达貌似人形,怪兽,千姿百态,高达2050m,群集如林,望而生义,名为,群集如林,望而生义,名为石林石林。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二)岩溶洼地(二)岩溶洼地 1、特征:封闭性的小型盆地,长宽、特征:封闭性的小型盆地,长宽度多在数十米至数百米。度多在数十米至数百米。2、类型及成因:、类型及成因: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1、坡立谷、坡立谷(polje):原意是可耕种的平地。):原意是可耕种的平地。我国云贵地区俗称坝子。我国云贵地区俗称坝子。特征特征:大型岩溶盆地,宽数百米至数千米,:大型岩溶盆地,宽数百米至数千米,长

21、数千米至数十千米,谷底常有河流穿过。长数千米至数十千米,谷底常有河流穿过。(桂林地区属之)(桂林地区属之)(三)坡立谷与槽谷(大型岩溶盆地)(三)坡立谷与槽谷(大型岩溶盆地)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类型及成因类型及成因:1)边界型)边界型 发育于可溶岩与非溶岩的发育于可溶岩与非溶岩的接触地带,由于石炭岩漏水性强,括囊了接触地带,由于石炭岩漏水性强,括囊了非溶岩地区的地表流水,使其汇集在接触非溶岩地区的地表流水,使其汇集在接触带上,造成该带岩溶作用显著,从而形成带上,造成该带岩溶作用显著,从而形成坡立谷。坡立谷。非熔岩可熔岩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2)构造型)构造型 发育在断陷盆地或向斜构造基础之上。发育在

22、断陷盆地或向斜构造基础之上。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3)基准面型基准面型 发育在可溶岩区。因潜水面埋藏浅,发育在可溶岩区。因潜水面埋藏浅,大面积岩石受强烈的溶蚀及地表河的侵蚀大面积岩石受强烈的溶蚀及地表河的侵蚀而成。而成。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四)、盲谷和干谷(四)、盲谷和干谷 1、盲谷、盲谷 盲谷盲谷一种死胡同式的河谷。一种死胡同式的河谷。当地面河进入地下河的入口转变为地下河当地面河进入地下河的入口转变为地下河时,河谷的前方常为石灰岩壁,岩壁的脚下是地时,河谷的前方常为石灰岩壁,岩壁的脚下是地下河入口,这种向前没有通路的河谷就叫盲谷。下河入口,这种向前没有通路的河谷就叫盲谷。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2

23、、干谷、干谷干谷干谷岩溶地区往昔的河谷,现已无岩溶地区往昔的河谷,现已无水。水。成因有三:成因有三:1)潜水面降低到河谷之下:)潜水面降低到河谷之下:a.地壳上升地壳上升 b.岩溶作用向地下发展岩溶作用向地下发展 2)地下河袭夺地表河上游,使它)地下河袭夺地表河上游,使它的下游变成干谷。的下游变成干谷。3)曲流河段因地下河的裁弯取直)曲流河段因地下河的裁弯取直产生干谷(见前图)产生干谷(见前图)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五)、岩溶石山(五)、岩溶石山岩溶石山岩溶石山岩溶作用下所形成的石山。岩溶作用下所形成的石山。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1、峰丛石山、峰丛石山 特征特征:基座相连而峰顶分离,基座厚度大:基

24、座相连而峰顶分离,基座厚度大于峰顶的厚度,峰顶相对高度于峰顶的厚度,峰顶相对高度100200米。米。成因:成因:由溶蚀由溶蚀洼地或洼地或谷地等谷地等分割岩分割岩体而形体而形成。成。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2、峰林石山、峰林石山特征特征:基座分离:基座分离或稍有相连的石山或稍有相连的石山群山峰,相对高度群山峰,相对高度在百米以上。在百米以上。成因成因:由峰丛石山:由峰丛石山进一步发育而来。进一步发育而来。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我国桂林,阳塑等地峰林地貌显著。我国桂林,阳塑等地峰林地貌显著。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3、孤峰、孤峰(残丘)残丘)特征特征:分布在: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坡立谷岩溶平原或坡

25、立谷中的孤立低矮石山,中的孤立低矮石山,相对高度数十米。相对高度数十米。成因成因:峰林石山进一步破坏而成:峰林石山进一步破坏而成。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六)岩溶平原(六)岩溶平原1、特征、特征:面积广阔,地形平坦:面积广阔,地形平坦2、成因、成因:1)由多个坡立谷合并而成。)由多个坡立谷合并而成。2)由地下河出口的袋形谷的)由地下河出口的袋形谷的扩大和地表河侧蚀的共同作用而形成。扩大和地表河侧蚀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二、地下溶岩地貌二、地下溶岩地貌(一)落水洞(一)落水洞在岩溶发育地区连接地表水在岩溶发育地区连接地表水流和地下河的通道,多呈缝状及井流和地下河的通道,多呈缝状及井状,

26、有垂直的、倾斜的、曲折的。状,有垂直的、倾斜的、曲折的。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二)溶洞(二)溶洞(karst cave)溶洞溶洞岩溶区地下岩溶区地下水沿着岩层水沿着岩层的层面和裂的层面和裂隙进行溶蚀隙进行溶蚀和机械侵蚀和机械侵蚀而形成的而形成的地地下空洞。下空洞。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1、溶洞的形成机制、溶洞的形成机制(1)普通非承压含水层(潜水层)成)普通非承压含水层(潜水层)成洞模式。洞模式。溶洞的发育需具备二个必要条件:溶洞的发育需具备二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有溶蚀能力的地下水流;二是岩石一是要有溶蚀能力的地下水流;二是岩石具有水渗透溶蚀的空间(裂隙、节理、层具有水渗透溶蚀的空

27、间(裂隙、节理、层面和孔隙等)。面和孔隙等)。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节理节理岩层的岩层的 连续性遭到破坏而形连续性遭到破坏而形成裂隙的一种构造。成裂隙的一种构造。裂隙两边的岩石,没裂隙两边的岩石,没有发生显著的相对移有发生显著的相对移动,这是与断层相区动,这是与断层相区别的主要标志。别的主要标志。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当从空气、土壤和岩石中获得了碳酸与其当从空气、土壤和岩石中获得了碳酸与其他无机酸和有机酸的大气降水通过岩层空间时,他无机酸和有机酸的大气降水通过岩层空间时,即产生溶蚀作用,并扩大这些空隙(称为溶即产生溶蚀作用,并扩大这些空隙(称为溶隙)隙)初始洞穴阶段初始洞穴阶段。随着水流流量和流速

28、在溶隙中的差异增大,随着水流流量和流速在溶隙中的差异增大,水流开始集中并逐渐汇集增大形成管流水流开始集中并逐渐汇集增大形成管流初初始管道阶段始管道阶段。管道流除溶蚀作用外,还有机械侵蚀和崩管道流除溶蚀作用外,还有机械侵蚀和崩塌作用,使渗透空间进一步发展扩大塌作用,使渗透空间进一步发展扩大系统系统洞穴阶段。洞穴阶段。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2)普通承压含水层成洞模式)普通承压含水层成洞模式(3)深部热矿水成洞模式)深部热矿水成洞模式(4)海岸混合水成洞模式)海岸混合水成洞模式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2、溶洞形态:、溶洞形态:通道通道:人能通过的管状洞的总称。:人能通过的管状洞的总称。洞室、洞厅洞室、洞厅

29、:底面积较大的单个溶洞或:底面积较大的单个溶洞或 洞段,洞段,“室室”小于小于“厅厅”。石窟石窟:沿水平方向切入陡坡、陡壁或岩:沿水平方向切入陡坡、陡壁或岩 壁的单个浅洞,洞口大壁的单个浅洞,洞口大,深度小。深度小。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3、溶洞化学堆积形态、溶洞化学堆积形态石钟乳、石笋、石柱石钟乳、石笋、石柱 均是由洞顶滴水而产生的堆积均是由洞顶滴水而产生的堆积地貌。地貌。(由洞顶渗出的含有丰富(由洞顶渗出的含有丰富Ca(HCO3)2地下水,当地下水,当CO2逸出逸出和水分蒸发时,部分碳酸钙重新沉和水分蒸发时,部分碳酸钙重新沉淀而成。)淀而成。)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石钟乳石钟乳(stalacti

30、te):溶洞中自洞顶):溶洞中自洞顶下垂的石灰质体,形状似钟状或乳房状。下垂的石灰质体,形状似钟状或乳房状。石钟乳的增长速度:石钟乳的增长速度:1cm/100年年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石笋石笋(stalagmite):发育在溶洞底部的竹):发育在溶洞底部的竹笋状碳酸钙沉淀笋状碳酸钙沉淀。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石柱石柱(stalacto-stalagmite):石钟乳和石柱:石钟乳和石柱,经长经长期的增长连接成柱状,即为石柱。期的增长连接成柱状,即为石柱。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2)石幔、石旗、边石坝、钙华板)石幔、石旗、边石坝、钙华板 均是由薄膜层状

31、岩溶水沉淀而成均是由薄膜层状岩溶水沉淀而成的堆积地貌,总称为的堆积地貌,总称为“流石流石”。a.石幔石幔:含碳酸钙的水溶液在洞:含碳酸钙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时因壁上漫流时因CO2迅速逸散而产生片迅速逸散而产生片状和层状的碳酸钙堆积,即形成布幔状和层状的碳酸钙堆积,即形成布幔状或瀑布状流石,称石幔。状或瀑布状流石,称石幔。b.石旗石旗:水溶液沿一凸棱漫流时:水溶液沿一凸棱漫流时所形成的薄片状堆积似一面旗帜,称所形成的薄片状堆积似一面旗帜,称石旗。石旗。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c、边石坝(边石堤)、边石坝(边石堤):是在洞底特:是在洞底特别是底部两边的堤状堆积物。高度在数别是底部两边的堤状堆积物。高度

32、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又似梯田土埂,排列厘米至数十厘米,又似梯田土埂,排列在洞底缓倾的地面上,由上往下呈阶梯在洞底缓倾的地面上,由上往下呈阶梯下降,并且呈弧形向外弯曲,堤内积水下降,并且呈弧形向外弯曲,堤内积水成池,称为边石池或石田。成池,称为边石池或石田。成因:缓流遇小凸起成因:缓流遇小凸起 流速加快流速加快 CO2逸出逸出 凸起处堆积凸起处堆积 流速加流速加快快 反复作用反复作用 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d、钙华板、钙华板:饱和的碳酸钙水溶饱和的碳酸钙水溶液在洞底流动时所液在洞底流动时所形成的多孔状的堆形成的多孔状的堆积层。积层。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3)石花、卷曲石、爆玉米)石花、卷曲石、爆玉米

33、 一类附生在其他大型碳酸钙一类附生在其他大型碳酸钙堆积形态的微小形态,有毛发状、堆积形态的微小形态,有毛发状、草叶状、豆芽状或花球状等。草叶状、豆芽状或花球状等。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4、溶洞崩塌地貌、溶洞崩塌地貌 (1)崩塌堆)崩塌堆:崩塌的类型有洞顶崩:崩塌的类型有洞顶崩塌,石钟乳坠落,石柱的断裂等。崩塌塌,石钟乳坠落,石柱的断裂等。崩塌发生后,洞底就会发生崩塌堆。发生后,洞底就会发生崩塌堆。(2)天窗)天窗(karst window)溶洞失)溶洞失去局部洞顶,形成一个从上部能透自然去局部洞顶,形成一个从上部能透自然光的通气口,称光的通气口,称“天窗天窗”。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3)天生桥、穿洞

34、)天生桥、穿洞 a.天生桥:天生桥:(natural bridge)溶洞或地下河)溶洞或地下河洞顶崩塌后,其中残余未崩塌的洞顶,形成天然洞顶崩塌后,其中残余未崩塌的洞顶,形成天然的拱桥,称天生桥。的拱桥,称天生桥。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b.穿洞穿洞(perforated rock)天生桥下的洞,天生桥下的洞,两头可对望,两头可对望,称穿洞。称穿洞。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三)(三)地下地下河河(underground river)即即“暗河暗河”,岩溶地区没入地岩溶地区没入地表以下沿地下溶表以下沿地下溶洞和裂隙边流的洞和裂隙边流的河流。石质河槽河流。石质河槽顶面平坦,有石顶面平坦,有

35、石锅和贝穴,两面锅和贝穴,两面有边槽。有边槽。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脚脚 洞洞边槽边槽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第三节第三节 岩溶地貌发育的规律性岩溶地貌发育的规律性一、岩溶地貌发育的地带性一、岩溶地貌发育的地带性 气温和降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岩溶水气温和降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岩溶水的径流量和溶解的速度。的径流量和溶解的速度。气候具有地带性气候具有地带性 岩溶地貌具有地带性岩溶地貌具有地带性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一)热带湿润地带岩溶地貌(一)热带湿润地带岩溶地貌 A、气候、水文、生物特点:、气候、水文、生物特点:气温较高、温差小、雨量多、降水气温较高、温差小、雨量多、降水强度大、地表水量多、水流循环快、生物强

36、度大、地表水量多、水流循环快、生物化学作用活跃。化学作用活跃。B、岩溶作用特点:、岩溶作用特点:速度快、强度大、速度快、强度大、集中于浅层。集中于浅层。C、岩溶地貌特点:、岩溶地貌特点:地表岩溶和浅层地表岩溶和浅层岩溶地貌发育,地貌种类多、密度高、规岩溶地貌发育,地貌种类多、密度高、规模大。模大。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D、典型地貌组合、典型地貌组合 峰丛峰丛洼地型洼地型 山峰锥状、峰峰相依、洼地山峰锥状、峰峰相依、洼地封闭封闭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峰林峰林平原型平原型 山峰塔状、峰林外围与平原山峰塔状、峰林外围与平原相邻相邻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沿河平原式:沿河平原式:平原上有较大平原上有较大的外源河

37、通过。的外源河通过。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岩溶地貌(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岩溶地貌 A、气候、水文、生物特点:、气候、水文、生物特点:气温、降水稍逊于热带、地表水量气温、降水稍逊于热带、地表水量多、水流循环快、生物化学作用稍逊于热多、水流循环快、生物化学作用稍逊于热带。带。B、岩溶作用特点:、岩溶作用特点:岩溶作用较强烈,速度、强度稍逊于岩溶作用较强烈,速度、强度稍逊于热。热。C、岩溶地貌特点:、岩溶地貌特点:以喀斯特丘陵与溶蚀洼地为代表。以喀斯特丘陵与溶蚀洼地为代表。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三)半干旱温带的岩溶地貌(三)半干旱温带的岩溶地貌 A.气候、水文、生物特点:气候、水

38、文、生物特点:气温较低,冬季寒冷,年降水量较少,地气温较低,冬季寒冷,年降水量较少,地表径流量较小,水流活动时间较短,生物化学表径流量较小,水流活动时间较短,生物化学活动明显减弱。活动明显减弱。B.岩溶作用特点:岩溶作用特点:岩溶作用较弱。岩溶作用较弱。C.地貌特点:地貌特点:除了干谷较多以外,其余如石除了干谷较多以外,其余如石芽、溶沟、落水洞及溶蚀谷底等很少见到,地芽、溶沟、落水洞及溶蚀谷底等很少见到,地下岩溶地貌以溶隙、溶孔及小型溶洞为主。下岩溶地貌以溶隙、溶孔及小型溶洞为主。我国东北、华北属这个类型我国东北、华北属这个类型。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四)干旱带的岩溶地貌(四)干旱带的岩溶地貌

39、A.气候、水文、生物特点:气候、水文、生物特点:年降水量很少,风力强、蒸发大、地表年降水量很少,风力强、蒸发大、地表径流几乎绝迹,地下水深埋,地下径流微弱,径流几乎绝迹,地下水深埋,地下径流微弱,地面植被和土壤缺乏。地面植被和土壤缺乏。B.岩溶作用特点:岩溶作用特点:岩溶地貌发育很差。岩溶地貌发育很差。C.岩溶地貌特点:岩溶地貌特点:数量少、规模小、形态极数量少、规模小、形态极不完全。保存有古岩溶地貌不完全。保存有古岩溶地貌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属此类型。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属此类型。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五)寒带的岩溶地貌(五)寒带的岩溶地貌 A.气候、水文、生物特点:气候、水文、生物特点:气温低,结

40、冰期长气温低,结冰期长 B.岩溶作用特点:岩溶作用特点:溶蚀强度低于热带,但高于干旱带。溶蚀强度低于热带,但高于干旱带。C.岩溶地貌特点:岩溶地貌特点:有少数的圆洼地及小型溶斗有少数的圆洼地及小型溶斗。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二、岩溶地貌的演化二、岩溶地貌的演化 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地壳运动中的机械运动使地壳地壳运动中的机械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变位,改变地壳的构造形态,并促进岩发生变形变位,改变地壳的构造形态,并促进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即内力的机械运动造成了地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即内力的机械运动造成了地壳的构造上的变动,这种机械运动称为构造运动壳的构造上的变动,这种机械运动称为构造运动主要由岩石圈构造运

41、动造成的主要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构造地貌分级构造地貌分级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大洋属之)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大洋属之)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大陆、大洋之内)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大陆、大洋之内)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向斜谷等)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向斜谷等)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构造地貌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而成的地构造地貌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而成的地貌。三级构造地貌关系是以第一级为基础,貌。三级构造地貌关系是以第一级为基础,第二和第三级分别叠加上去,最后组成了地第二和第三级分别叠加上去,最后组成了地貌的总体。貌的总体。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第一节第一节 全球构造地貌全球

42、构造地貌 大陆和大洋是全球二种最巨型的地貌,大陆是大陆和大洋是全球二种最巨型的地貌,大陆是高出海平面的正地貌,大洋是低于海平面的负地高出海平面的正地貌,大洋是低于海平面的负地貌,它们不仅形态不同,而且地质构造上也有本貌,它们不仅形态不同,而且地质构造上也有本质的差别。质的差别。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面积:面积:1.48亿亿km 比例比例 29.2%平均高平均高 875m最高最高: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的的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海拔(海拔8848m)最低最低:死海死海盆地为盆地为-399m,二者高差为,二者高差为9247m。主体主体 500至至8000m山地山地 占大陆占大陆47.82%200至至5

43、00m丘陵丘陵 26.8%0至至200m平原平原 24.85%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二)大洋特征(二)大洋特征面积:面积:3.61亿亿km 组成组成:大陆架大陆架 大陆坡大陆坡 洋底洋底 主体:主体:洋底洋底 水深:水深:3000至於至於6000m占全球面积占全球面积54.7%占大洋面积占大洋面积77.2%洋底的次级地貌有海岭、海底平原、深海洋底的次级地貌有海岭、海底平原、深海丘陵、深海平原、海底峡谷等。丘陵、深海平原、海底峡谷等。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大洋是指海平面之下的水底地形。大洋的构造可分大洋是指海平面之下的水底地形。大洋的构造可分为二部分:水深由为二部分:水深由0250

44、0m(或或3000m)处为陆壳与洋处为陆壳与洋壳之间的过渡带,称为壳之间的过渡带,称为大陆边缘大陆边缘,此处陆壳厚度逐渐减小。,此处陆壳厚度逐渐减小。水深水深2 500m(或或3000m)至至6000m以下属洋壳构造,地貌以下属洋壳构造,地貌上称为上称为洋底洋底。整个大洋,从大陆边缘至洋底可连成一条下。整个大洋,从大陆边缘至洋底可连成一条下凹形的起伏曲线,它基本上反映了大洋的轮廓。洋底的起凹形的起伏曲线,它基本上反映了大洋的轮廓。洋底的起伏也很大,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伏也很大,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11034m)与最高与最高的海底山脉(夏威夷岛的冒纳罗亚火山海拔的海底山脉(夏威夷岛的冒

45、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m)相比,相比,高差达高差达15000多多m。大洋平均深度为。大洋平均深度为3800m。夏威夷夏威夷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二、大陆与大洋成因二、大陆与大洋成因(一)地壳厚度与地壳结构(一)地壳厚度与地壳结构 地壳:位于岩石圈的表面层,地壳:位于岩石圈的表面层,并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坚硬固体并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坚硬固体外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外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莫霍面(莫霍面(M-界面)界面)由由莫霍洛维奇依据地球内部不同莫霍洛维奇依据地球内部不同部分的地震波传播速度的资料部分的地震波传播速度的资料所得出。大陆第一个间断面位所得出。大陆第一个间断面位于地表以下于地表以下33k

46、m处,此间断处,此间断面称为莫霍面。(大陆地壳的面称为莫霍面。(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也由此而来。)平均厚度也由此而来。)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地壳地壳17KM陆壳陆壳厚度(一般厚度(一般3050,最厚,最厚70,平均,平均 33km)结构结构上层:沉积岩、变质岩上层:沉积岩、变质岩中层:花岗岩(中层:花岗岩(2.7克克/cm)下层:玄武岩(下层:玄武岩(2.9克克/cm)厚度(一般厚度(一般510,平均,平均7km)结结构构上层:末固结的松散沉积岩上层:末固结的松散沉积岩中层:火山岩层中层:火山岩层 下层:玄武岩(下层:玄武岩(2.7克克/cm)洋壳洋壳陆壳厚度大

47、而轻,洋壳厚度薄而重。陆壳厚度大而轻,洋壳厚度薄而重。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二)大陆与大洋成因(二)大陆与大洋成因 地壳均衡?地壳均衡?(1)、普拉特)、普拉特地壳之下有一平坦的均衡面,地壳之下有一平坦的均衡面,各段地壳物质密度不等。各段地壳物质密度不等。(2)、艾里)、艾里地壳之下有一起伏的均衡面,各地壳之下有一起伏的均衡面,各段地壳物质密度相等。段地壳物质密度相等。(3)、实际情况:赫斯凯恩)、实际情况:赫斯凯恩 均衡的均衡的63%按按艾里深部补偿原理;艾里深部补偿原理;37%由普拉特密度差来由普拉特密度差来补偿。补偿。静态均衡静态均衡 动态均衡动态均衡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

48、斯特地貌最新课件2、海底扩张、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说板块构造说 该学说应用海底扩张及板块运动理论,解该学说应用海底扩张及板块运动理论,解释了大陆及大洋的生成及其演变过程。该学释了大陆及大洋的生成及其演变过程。该学说认为:大洋生成的前期出现板块分裂,产说认为:大洋生成的前期出现板块分裂,产生大陆裂谷,如东非裂谷。以后随着裂谷的生大陆裂谷,如东非裂谷。以后随着裂谷的扩大,形成了狭长的海洋,如红海。再后,扩大,形成了狭长的海洋,如红海。再后,海底不断扩张,海洋扩大成为广阔的大洋,海底不断扩张,海洋扩大成为广阔的大洋,如大西洋、太平洋。如大西洋、太平洋。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在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过程中,大陆

49、也可能在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过程中,大陆也可能下沉,成为海洋,如现代各大洋中存在的海底高下沉,成为海洋,如现代各大洋中存在的海底高原,即为沉没时的陆块。如果二板块互相靠拢时,原,即为沉没时的陆块。如果二板块互相靠拢时,海洋则逐渐收缩,如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海洋则逐渐收缩,如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古地中海西部,缩小至现代的地中海。古地中海西部,缩小至现代的地中海。最后,当二板块发生碰撞时,海洋则消最后,当二板块发生碰撞时,海洋则消失,失,变为新大陆,如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古变为新大陆,如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古地中海东部,变为现代的喜马拉雅山大陆。由此地中海东部,变为现代的喜马拉雅

50、山大陆。由此可见,海底扩张与板块运动是大陆与大洋生成、可见,海底扩张与板块运动是大陆与大洋生成、发展或消亡的主要力量。发展或消亡的主要力量。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大洋中海岭大洋中海岭新地壳产生的地带新地壳产生的地带 地幔中的物质不断从大洋中脊的裂缝溢地幔中的物质不断从大洋中脊的裂缝溢出出形成海洋地壳。形成海洋地壳。过程不断进行过程不断进行新地壳不断产生新地壳不断产生海底海底不断扩张不断扩张年轻年轻老老老老大洋底约大洋底约23亿年更新一次亿年更新一次地球年龄地球年龄 5060亿年亿年 大洋底大洋底2亿年亿年古老的海水年轻的洋底古老的海水年轻的洋

51、底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140-65-38 6526-77-026-7侏罗纪以前?侏罗纪以前?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海沟海沟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板块划分的依据板块划分的依据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2)板块构造说)板块构造说岩石圈板块重力均衡的岩石圈板块重力均衡的位于塑性软流圈之上,并在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位于塑性软流圈之上,并在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水平移动,板块与板块之间或相互离散,或相互水平移动,

52、板块与板块之间或相互离散,或相互会聚,或相互平移,引起地震、火山、和构造运会聚,或相互平移,引起地震、火山、和构造运动。动。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每一板块内部较稳定,而两板块交界每一板块内部较稳定,而两板块交界的地方常有火山、地震、挤压褶皱、断裂、的地方常有火山、地震、挤压褶皱、断裂、地热增高、岩浆上升和地壳俯冲等。地热增高、岩浆上升和地壳俯冲等。美洲与非洲分离,太平洋与美洲美洲与非洲分离,太平洋与美洲分离?太平洋与美洲不能说是分离!分离?太平洋与美洲不能说是分离!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 喜山喜山 岛弧岛弧 断层断层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板块构造学说囊括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囊括了大陆漂移

53、说,海底扩张说,转换断层,大地碰撞等概念和学说,为解释说,转换断层,大地碰撞等概念和学说,为解释地球地质作用和现象提供了极有成效的模式,是地球地质作用和现象提供了极有成效的模式,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理论。当代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理论。热带热带大陆冰盖大陆冰盖 北极北极煤层煤层 锡矿锡矿 石油石油 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三)(三)其他学说其他学说 收缩说:收缩说:地球是由一个炽热的星球冷地球是由一个炽热的星球冷却而成,冷却后,表面褶皱,高的地方成了却而成,冷却后,表面褶皱,高的地方成了陆地,低地方成了海洋。陆地,低地方成了海洋。膨胀说:膨胀说:地球由于内部热能

54、积聚,导致地球由于内部热能积聚,导致地球膨胀,地表发生裂开,于是形成陆地与地球膨胀,地表发生裂开,于是形成陆地与海洋。海洋。灾变说灾变说1:地球自转过程中,速度较快,:地球自转过程中,速度较快,因而在转的过程中就摔出一些陆块,掉了陆因而在转的过程中就摔出一些陆块,掉了陆块的地方就成了海洋,其他地方就是大陆,块的地方就成了海洋,其他地方就是大陆,月球是太平洋那个地方的陆块摔出去形成的。月球是太平洋那个地方的陆块摔出去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灾变说灾变说2:地球表面是由众多的星子:地球表面是由众多的星子堆积而成,堆得多的地方就较高,于是成堆积而成,堆得多的地方就较高,于是成了陆地,堆得少的地方

55、就成了海洋。了陆地,堆得少的地方就成了海洋。火山喷发说火山喷发说:地球的北极地区是一:地球的北极地区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现为北冰洋),在这个个巨大的火山口(现为北冰洋),在这个地方曾经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出来地方曾经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出来的物质,沿着地表自北向南流动,流出的的物质,沿着地表自北向南流动,流出的物质后来冷却就成了大陆地壳,没有火山物质后来冷却就成了大陆地壳,没有火山物质的就成了大洋。物质的就成了大洋。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大陆内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有着不同的大陆内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地貌形态,如:发展历史和地貌形态,如:板块边界是构造活动区,其主要

56、地貌是新生板块边界是构造活动区,其主要地貌是新生代褶皱山带和大陆裂谷。代褶皱山带和大陆裂谷。当板块内部为构造活动区时,产生的主要地貌当板块内部为构造活动区时,产生的主要地貌是褶皱是褶皱断块山、断块山和大高原。断块山、断块山和大高原。当板块内部为构造稳定区时,产生的主要地貌当板块内部为构造稳定区时,产生的主要地貌是大平原和大盆地。是大平原和大盆地。第二节第二节 大地构造地貌大地构造地貌 (二级构造地貌)(二级构造地貌)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岩层受力发生连续的波状弯曲,称岩层受力发生连续的波状弯曲,称为褶皱。为褶皱。褶曲。两个以上的褶曲称为褶皱。褶曲。两个以上的褶曲称为褶皱。原始岩层受地球运动水平原始

57、岩层受地球运动水平分力挤压后发生波状弯曲,由此而形成的山系即分力挤压后发生波状弯曲,由此而形成的山系即称褶皱山系。称褶皱山系。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地质年代地质年代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 褶皱山系褶皱山系 全球大陆褶皱山系分为两带全球大陆褶皱山系分为两带 环太平洋带环太平洋带东西走向带东西走向带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新生代褶皱山带是新生代褶皱山带是现代世界上最大的褶皱山现代世界上最大的褶皱山带,是由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带,是由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所成。它西起比利牛斯山及阿特拉斯山,向东经所成。它西起比利牛斯山及阿特拉斯山,

58、向东经阿尔卑斯山、喀尔巴阡山、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阿尔卑斯山、喀尔巴阡山、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山地、伊朗高原南北山地至喜马拉雅山。亚半岛山地、伊朗高原南北山地至喜马拉雅山。这些山地有以下特征:这些山地有以下特征:(析教材(析教材P17)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表 显生宙(宇)显生宙(宇)隐生宙(宇)隐生宙(宇)地球初期发展阶段(冥古代):地球初期发展阶段(冥古代):距今距今46亿亿年,地球形成,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年,地球形成,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显生宙(宇)显生宙(宇)新生代新生代中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古生代 晚古生代晚古生代早古生代早古生代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新生代

59、新生代 新生代为被子植物时代、哺乳动物及人新生代为被子植物时代、哺乳动物及人类出现的时代。类出现的时代。第四纪第四纪晚第三纪晚第三纪早第三纪早第三纪全新世全新世 距今距今1万年,持续万年,持续1万年。系人类时代、现代植物时代。万年。系人类时代、现代植物时代。更新世更新世 距今距今2.5万年,持续万年,持续2.4万年。冰川广布,黄土形成。万年。冰川广布,黄土形成。上新世上新世 古猿出现,草原面积扩大。古猿出现,草原面积扩大。中新世中新世 哺乳类分化。哺乳类分化。渐新世渐新世 蔬果繁盛蔬果繁盛始新世始新世 哺乳类急速发展哺乳类急速发展古新世古新世距今六千七百万年,距今六千七百万年,持续六千四百五十

60、万年持续六千四百五十万年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中生代中生代 中生代为裸子植物与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为裸子植物与爬行动物时代。白垩纪白垩纪:距今距今137百万年,持续百万年,持续70百万年。广泛海漫、百万年。广泛海漫、晚期造山运动,恐龙、菊石等绝灭。今鸟类出现。晚期造山运动,恐龙、菊石等绝灭。今鸟类出现。侏罗纪侏罗纪:距今距今195百万年,持续百万年,持续58百万年。恐龙、菊花百万年。恐龙、菊花石极盛,始祖鸟出现。第二次森林广布,煤田。石极盛,始祖鸟出现。第二次森林广布,煤田。三叠纪三叠纪:距今距今230百万年,持续百万年,持续35百万年。陆地大,恐百万年。陆地大,恐龙发育,原始哺乳类出现。龙发育

61、,原始哺乳类出现。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晚古生代晚古生代陆生孢子植物时代陆生孢子植物时代二叠纪二叠纪:距今距今285百万年,持续百万年,持续55百万年。百万年。造山作用强烈。生物发生剧变。造山作用强烈。生物发生剧变。石炭纪石炭纪:距今距今350百万年,持续百万年,持续65百万年。百万年。爬行类发生,煤田生成南半球冰川。爬行类发生,煤田生成南半球冰川。泥盆纪泥盆纪:距今距今400百万年,持续百万年,持续50百万年。陆生百万年。陆生孢子植物发育,鱼类极盛,两栖发育。孢子植物发育,鱼类极盛,两栖发育。两栖动物时代两栖动物时代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早古生代早古生代水生无脊椎动物时代水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志留纪志留

62、纪:距今距今440百万年,持续百万年,持续40百万年。裸蕨植物出现,百万年。裸蕨植物出现,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加里东末期造山。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加里东末期造山。奥陶纪奥陶纪:距今距今500百万年,持续百万年,持续60百万年。海水广布,无百万年。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盛行,鱼类出现。脊椎动物盛行,鱼类出现。寒武纪寒武纪:距今距今570百万年,持续百万年,持续70百万年。浅海广布,三百万年。浅海广布,三叶虫繁盛,硬壳动物出现。叶虫繁盛,硬壳动物出现。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隐生宙(宇)隐生宙(宇)元古代元古代太古代太古代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元古代元古代 距今距今25亿年,持续亿年,持续20亿年

63、左右。陆核、原亿年左右。陆核、原地台、大陆地台形成,真核生物(绿藻)、高地台、大陆地台形成,真核生物(绿藻)、高级藻类出现。早期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广泛。级藻类出现。早期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广泛。元古代晚期为元古代晚期为震旦纪震旦纪!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太古代太古代 距今距今45亿年,持续亿年,持续20亿年。地质作用明亿年。地质作用明显(鞍山运动、五台运动),原核生物(最低显(鞍山运动、五台运动),原核生物(最低等原始生命菌类、蓝藻)出现。等原始生命菌类、蓝藻)出现。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新生代褶皱山带是新生代褶皱山带是现代世界上最大的褶皱山带,现代世界上最大的褶皱山带,是由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

64、板块碰撞所成。是由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所成。它西起比利牛斯山及阿特拉斯山,向东经阿尔卑它西起比利牛斯山及阿特拉斯山,向东经阿尔卑斯山、喀尔巴阡山、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斯山、喀尔巴阡山、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山地、伊朗高原南北山地至喜马拉雅山。这些山山地、伊朗高原南北山地至喜马拉雅山。这些山地有以下特征:地有以下特征:(析教材(析教材P17)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发育于西藏的直立岩层发育于西藏的直立岩层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褶曲要素:褶曲要素:核:核:褶曲的中心部分褶曲的中心部分A。轴面:轴面:平分褶曲的假想面平分褶曲的假想面ABCD。翼:翼:被轴面平分的褶曲的两侧部分被轴面平分的褶

65、曲的两侧部分EAFB、EAGB 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线AB。枢纽:枢纽:轴面与层面的轴面与层面的交线交线EB,如果枢纽倾斜,如果枢纽倾斜,两翼岩层在两翼岩层在B处汇合并倾处汇合并倾没于地下,没于地下,B点称为倾伏点称为倾伏端。端。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轴面倾角较小,其中一翼轴面倾角较小,其中一翼发生倒转,岩层的新老顺序被颠倒。发生倒转,岩层的新老顺序被颠倒。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图中所示的是一个背斜,一翼倒转,两翼部可图中所示的是一个背斜,一翼倒转,两翼部可见到由于层间滑动形成的次一级小褶曲。见到由于层间滑动形成的次一级小褶曲

66、。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轴面水平或近于水平,两轴面水平或近于水平,两翼岩层冶近与水平,一翼层位是正常的,翼岩层冶近与水平,一翼层位是正常的,另一翼层位发生倒转。另一翼层位发生倒转。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a、正断层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位移的叫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位移的叫正断层 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平移断层平移断层(走滑断层):断(走滑断层):断层两侧岩块沿水平方向相对层两侧岩块沿水平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称为错动的断层称为,发生水,发生水平错动的岩层实际上是沿着平错动的岩层实际上是沿着断层的走向相对滑动,因此断层的走向相对滑动,因此也叫也叫走滑断层走滑断层。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b、逆断层、逆断层上盘相对向上位移的叫逆断层上盘相对向上位移的叫逆断层 冲断层(倾角大于冲断层(倾角大于45)逆掩断层(倾角逆掩断层(倾角25 45)辗掩断层(倾角小于辗掩断层(倾角小于25)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推覆、推覆一部分上盘覆盖了一部一部分上盘覆盖了一部分下盘。分下盘。褶皱山系成因褶皱山系成因 板块碰撞板块碰撞C、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喀斯特地貌最新课件 当逆断层的断层面几乎近于水平当逆断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