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

上传人:xue****ang 文档编号:167464493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一、 虚词积累 何以战 以 必以分人 必以信 肉食者鄙 公与之乘 小大之狱 之 故克之 冀州之南 汝之不惠 操蛇之神闻之 河曲智痩笑而止之曰 其乡人曰 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 其 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面山而居 而 聚室而谋 而山不加增 窥镜而自视 闻寡人之耳者 闻 燕、赵、韩、魏闻之 吾孰与徐公美 孰 徐公来,孰视之二、 重点字梳理(一)曹刿论战1、词义理解 伐( ) 间( ) 鄙( ) 加( ) 安( ) 虽( ) 驰( ) 故( ) 靡( ) 再( )2、 通假字 小惠未徧 _3、 古今异义 小大之狱_ 牺牲玉帛_ 可以一战_ 再而衰_ 肉食者

2、鄙_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1、 词义理解 修( ) 昳丽( ) 蔽( ) 私( ) 面刺( ) 谤讥( ) 时时( ) 其年( )2、 通假字 孰视之_3、 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 朝服衣冠_ 忌不自信_ 能谤讥于市朝_三、 句子翻译(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4)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_(5)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6) 其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7)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四、 课文理解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3、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1世纪教育网1、

4、 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3、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得鱼腹中书

5、,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4、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答:答:5、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这分别是: 文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来源:学_科_网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郑龙谏勿伤百姓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龙

7、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选自金楼子)【注】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野人:农夫。 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卫:春秋时的卫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3)王之蔽甚矣( ) (4)赵简子出畋( )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2、对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 以其无礼于晋 皆以美于徐公 且贰于楚也能诱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燕、赵、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

8、战胜于朝庭 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转折 E表因果 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暮寝而思之( )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4、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5、 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6、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

9、段“讽刺”,三比三喻;第三段 “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B、 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技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点可以 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C、 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 明白了他们没有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想。D、 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 极强的说服力。6、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五、 现代文阅读 单 纯 “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

10、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

11、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

12、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_。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或精辟犀利,或含情脉脉的元曲,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 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 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一份单纯的心灵。 1、通读全文,找出表明文章中心的句子。2、仔细阅读第段,简述“灵魂猥琐,人格缩水”的含义。3、根据作者的理解,“单纯”可分为两种,其中“超越的单纯”在文中具体指 4、结合语境,给第段横线处补写一论据,写在下面空格处,要求与上文语意连贯。(不超过30字) 5、阅读两段回答,作者列举中外艺术精品意在阐述什么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