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第1章社會科學研究法簡介ThefirstchapteroftheresearchmethodofSocialScience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745459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4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研究方法第1章社會科學研究法簡介ThefirstchapteroftheresearchmethodofSocialScience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研究方法第1章社會科學研究法簡介ThefirstchapteroftheresearchmethodofSocialScience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研究方法第1章社會科學研究法簡介ThefirstchapteroftheresearchmethodofSocialScience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资源描述:

《研究方法第1章社會科學研究法簡介ThefirstchapteroftheresearchmethodofSocialScienc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方法第1章社會科學研究法簡介ThefirstchapteroftheresearchmethodofSocialScience(8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Lec.1:理論的意義與建構nPart I:Part I:社會科學研究法簡介社會科學研究法簡介nPart II:理論的意義理論的意義nPart III:Part III:理論的建構理論的建構23研究法的種類及比較n人類求知的方法:n實証(empirical method)-包含了科學方法。n非實証(nonempirical method)。n科學研究方法:n方法論(methodology)-所涉及的主要是科學研究方法的基本假設、邏輯,以及原理。n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所指的則是從事研究工作所實際採用的程序或步驟。4Alavi研究策略分類架構研究論文非實証實証概念導向闡述

2、應用概念物件事件/過程MIS架構概念模式概念整體觀理論意見和例子意見和個人經驗工具、技術、方法、模式應用概念架構和其應用產品、技術、系統等型態或類別敘述特殊應用、系統、安裝、程式等敘述實驗室實驗實地實驗實地研究個案研究調查IS工具發展事後敘述次級資料5Buckley,Chiang資管研究策略分類架構策策 略略定義域定義域正正 式式技技 術術非正式非正式意見調查個 別調查研究訪 談群 體Delphi腦力激盪實証研究個 案觀察工具觀 察實 地觀 察觀 察模 擬時間和動作研究實驗室61.定理證明(theorem proof)2.工程(engineering)3.實証(empirical)4.個案研究

3、(case study)5.調查(survey)6.實地測驗(field test)7.實驗(experiment)8.主觀/議論(subjective/argumentative)9.檔案研究方法Vogel研究策略分類架構7三種研究策略分類架構的綜合比較(實証)VogelBuckleyAlavl實証實証實証個案個案個案事件/過程物件實地實地實地實地測驗實地實驗實驗室實驗室實驗室主觀/議論意見調查調查訪談Delphi調查檔案初級資料次級實物次級資料過去的一些作品或文獻探討定理證明分析內部邏輯數學模式哲理論証探討當時的設計與發展8三種研究策略分類架構的綜合比較(非實証)VogelBuckleyA

4、lavi主觀/議論以專家的意見與推測從事MIS研究意見調查調查訪談Delphi意見與例子意見與個人經驗闡述非實証定理證明各學科諸如電腦科學等應用領域的研究分析內部邏輯數學模式哲理論證工具、技術、方法、模式應用工程處理科學與數學應用的MIS研究MIS架構概念模式概念綜觀理論概念導向9研究思考的過程n可分為歸納法(induction)與演繹法(deduction)兩種。n歸納法:是由資料中找出一般性的法則。歸納法必須經由一個以上的特定事實,亦或一些證據,歸納出結論。結論乃在解釋事實。而事實支持結論。n如:個案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和彙總(meta)法。n演繹法:是由已知事實或理論推導出新的

5、理論或個案。演繹的推理是從整體出發來建立獨特性,從邏輯或理論上預期的模式中,為測驗其是否確實存在而進行的觀察。n如:數學模式推導、系統建構等。10n歸納法的推論程序:n觀察-尋求模式-達成結論-n結論-解釋事實-事實支持結論。n演繹法的推論程序:n理論-假設-接受或駁斥假設。n科學方法之步驟,常穿插此兩種方法,例如:n建立假設(用演繹法)-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獲得結論-用歸納法建立新理論會修改舊理論-再演繹-再歸納。研究思考的過程11演繹法及歸納法之比較演繹法歸納法科學方法事實不重視重視(可調查)重視假設不重視重視(再去檢定)重視研究假設及檢定推論過程重視沒有文獻探討配合統計分析研究策略模式推

6、導、系統展示、應用概念、闡述、概念導向。多數採用定性研究。個案法、彙總/後設(meta)法、次級資料分析、文本分析。採用定性或定量研究。個案法、調查法、實驗法、彙總/後設(meta)法。多數採用定量研究。12六種研究方法的分類n歸納法:個案研究法。n演繹法:數學模式推導、邏輯推論,及系統建構。n科學方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及彙總(meta)法。13六種研究方法的差異性比較n內部效度:指研究者所操弄的自變數對依變數所造成影響的真正程度。亦即研究(實驗)處理是否確實造成有意義的差異。n外部效度:指研究結果的概括性(generalization)和代表性(representatives)。問題的

7、特性個案法調查法實驗法Meta法模式法系統法使用資料初級初級初級次級初級初級資料數量少多多多少少研究控制鬆中緊緊緊鬆研究程序非結構半結構結構結構結構半結構內部效度低中高高高高外部效度低高中高高中14各研究法適用場合研究策略研究問題類型控制程度 同時事件或歷史事件個案法how,why不控制同時事件實驗法how,why可控制同時事件調查法who,what,where,how many,how much不控制同時事件文獻/檔案分析法who,what,where,how many,how much不控制同時事件或歷史事件歷史法how,why不控制歷史事件15個案研究法的適用性n個案研究法偏重於客觀適時

8、的了解及主觀的解釋。nBenbasat等人(1987)認為個案研究法具有下列三項優點:n1.研究者可在自然而非操弄的環境下了解狀況,並可從實務觀察中衍生理論。n2.個案研究較易於明白整個事件過程發生的本質與複雜。n3.面對迅速變化的研究領域(如資訊科技),個案研究法較能動察機先。16n依據Yin(1989)的定義,個案研究法本身包括下列九項特色:n1.研究的環境為天然的而非操縱的環境。n2.可使用多種資料蒐集方法,如問卷調查、訪談、閱讀紀錄文獻、實地觀察等等。n3.研究對象可能為一個或多個對象(例如公司、公司次級單位、團體或個人)。n4.就每個研究對象深入了解其複雜性。個案研究法的適用性17n

9、5.個案研究法較適合運用在對問題仍屬探索性階段,尚未有許多前人研究的情況下,或者用在假說衍生之階段,但亦可用在否定或確認假說之階段。n6.研究中不操控變數。n7.研究重點為當前問題。n8.個案研究對研究為什麼以及如何做的研究問題較有用,可作為追蹤未來相關研究變數之基礎。n9.研究的結論與研究者的整合能力有極大的關係。個案研究法的適用性18調查研究法的適用性n調查研究法又稱直接實地(field)法,是透過嚴格的抽樣設計來尋找事實,以探討社會現象諸多變數之間的關係。因此又可稱為樣本調查法。nPinsonneault(1993)認為調查研究法具有下列五種特性:n1.調查研究含有決定論的意義:研究者探

10、討社會現象所提出的理由,以及資料的來源、特性及相關,都要擬定一個可驗證的研究假設,用統計來檢定其結果的真偽。n2.調查研究具有追求普遍性的事實:調查法最終目的不僅可以描述所調查的樣本,而且可從所顯示的情況來了解母體的特性。19n3.調查研究法是屬計量的分析。n4.調查研究法事化繁為簡的:它是從研究母體抽取部分的樣本,並以選定的樣本為對象,採取訪問或郵寄問卷的方式獲得資料,從中選取分析的變數,期以較少變數了解較多的現象。n調查研究法是可驗證的。調查研究法的適用性20實驗法的適用性n實驗研究法又稱為實驗觀察法,它是在妥善控制的情境下,探討自變數對依變數的影響。是各種實証研究法中最科學的方法。n社會

11、科學研究中的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與實地實驗(field)兩種。n實驗研究本身具有兩項優點:n1.最適用於因果關係的探討。n2.最嚴謹、最科學。21n實驗法的主要優點:n1.可發掘因果關係;2.能有效控制外在與環境變數;n3.實驗的便利性與低成本;4.可重複地驗證結果;n5.可探究自然發生的事件。n進行實驗時,必須考量的重點:n1.選擇相關的變數;2.確認處理的層級;3.控制實驗的情境;n4.選擇適當的實驗設計;5.挑選並指派受試者;n6.預試、修定、再試驗;7.分析資料。n常見的實驗設計可分為三大類:n預實驗(pre-experiment)、真(true)實驗、實地(field)實驗。實驗法

12、的適用性22三種研究方法之比較個案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可控制性低中高演繹性低中高重複性低中高結果的一般化低高中發現性(可探索性)高中低定量VS.定性分析定量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或定性分析代表性(潛在模式的複雜度)高中低23各研究法的限制性n個案研究法的缺點:n由於人的記憶常會有遺忘、扭曲、失真的現象,而導致研究的失敗。n無法操弄自變數。n不適當解釋的風險較高。n無法隨機化。n調查研究法的缺點:n資料的品質受制於受訪者的合作意願與能力程度。n調查者很難區別受訪者答案的正確性與可靠性。24n實驗研究法的主要缺點:n人為的操縱(非自然的現象)。n較無法一般化,即不具代表性的受測者所得到的結果

13、,很難推論到一般的情況。n雖然實驗法研究成本不高,但實際結果應用到實際生活的成本卻很高。n實驗法通常是處理現在或即將發生的問題,對過去變數的解釋或預測則較為薄弱。n可能有違反道德的實驗(如對人體做不人道實驗)。各研究法的限制性25資管研究法的新趨勢IT實施七個階段研究主題1.基本研究IT市場調查、創新探索、創新考驗、IT創新者的特性、創新在效能(performance)方面的衝擊、IT使用者分析。2.科技發展(成長)IT成本效益調查、IT產品特色和功能探索、IT的潛能和貢獻、創新的考驗、成本效益推測、IT的設計。3.資訊的擴散市場分析、通訊通路的評量、行銷策略、變動資訊代理人之分析、早期IT採

14、用者的經驗。4.採用採用IT之決策分析、IT成本效益分析、採用研究的比例、決策結果的評量、採用的動機、採用者與未採用者的特性、創新特性的研究、IT政策的歸納與介紹。5.實施實施的成敗、實施的課程與問題、實施的程序、管理、經驗、實施的規劃、實施的策略、實施IT對使用者的衝擊。IT實施程序模式26資管研究法的趨勢 類別IT採用層級科技主題論文篇數1.個體用ITDSS、ES、EIS、套裝資訊系統。16篇2.群組用ITCAD、GDSS、電腦輔助(CASE)工程軟體。6篇3.組織內ITIS/IT、需要規劃的材料、Mainframe軟體、CAM、企業流程再造、銀行系統、危機管理系統、薪資系統、醫療資訊系統

15、、Just-in-time系統、彈性管理系統、航空系統、語音管理系統、財務資訊系統、辦公室自動化43篇4.跨組織IT通訊、EDI、跨組織系統、大量資訊系統、整合數位網路、全球資管6篇IT相關研究發展之篇數27資管研究法的新趨勢 IT採用層級研究法個體用IT群組用IT組織內IT跨組織IT 總計(%)1.個案研究4篇3篇16篇1篇24(33.8%)2.實地(調查)研究7篇0篇16篇3篇26(36.6%)3.實地實驗研究1篇1篇3篇0篇5(7.5%)4.實驗室實驗1篇1篇0篇0篇2(2.8%)5.概念研究3篇0篇9篇2篇14(19.7%)6.評論/教導0篇0篇0篇0篇0(0%)總計(%)16(22.

16、5%)5(7%)44(62%)6(8.5%)共71篇研究IT實施之各種研究法之摘要表28研究架構模式譜(1)模式分類解析模式 模擬模式 經驗模式 直覺模式-本體論世界是真實、客觀vs.人類認知,知識的發現是創造vs.開發。知識論知識獲取是事先注定vs.互動獲取。知識獲取是觀察者不介入vs.親身參與。實証主義vs.詮釋主義。方法論理論證明、工程方法、實証研究、探索性研究、概念架構等。或者是:邏輯關係研究、因果關係研究、描述性研究關係。研究目標驗證-創新-偵測發現-解釋意義Know-why、know-how、know-what、how and why結果唯一解-結果是多樣化研究技術數學、統計、類神

17、經、機械學習、系統動態、實驗設計、田口方式、多變量方分析、問卷設計、分析層級程序法(AHP)、Delphi法、Q方法、行動研究、審查分析、內容分析、重點小組、深度訪談等。29研究架構模式譜(2)模式分類解析模式 模擬模式 經驗模式 直覺模式-研究過程解析模式採用前導法(forward)、研究方向是橫斷面(cross-section)研究,著重深度研究。模擬方式採用後推法。經驗式採用循環法(cyclic)。直覺模式採用同步法/聯立法(simultaneous),研究方向是縱向(longitudinal)研究,著重廣度研究。研究結構系統觀念、階層關係結構、5W3H5M、矩陣關係結構、因果關係結構、

18、關鍵因素、網路關係結構等。研究法之主題研究技術如何改善、調查法的應用、研究法的解釋、研究法的整合、研究法的批評/誤用等。研究結果的表示法數學公式、表格、流程圖、階層圖、網路圖、類比圖、平面圖(2*2四格圖)、圖形、相片、漫畫等。30知識的定義n知識-是指事物特性的一般關係,它代表事物特性之規律性(regularity),旨在將事物特性一般化(generalized)及觀念化(conceptualized),故在觀念轉變成知識時,會有些命題(proposition)。一般關係一般化概念化命題(proposition)知識知識產生的過程31知識的來源I.獲得知識的方法問題:1.知覺(Percept

19、ion):感覺知覺的方法。如:色、聲、香2.推理(reason):理性推論的方法。如:邏輯、數學等知識。3.直覺(intuition):直接把握而非間接推論的方法。如:凡紅色的東西就不是綠色。II.先天和後天的問題:III.先驗和後驗的問題:1.神秘的來源:如透過靈媒、宗教、傳說。2.權威的來源:如國父說、子曰。3.理性推演:經過某些先驗的公理、原則、邏輯推論而得。4.科學方法:指方法論(methodology)上,凡是符合某些條件的方法。此方法可確保客觀、強調可重複性、避免違反邏輯的思考。32科學的定義n科學依研究對象,可分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兩大類。n自然科學著重人與物及物與物之間的關係研

20、究。n社會科學著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研究。n科學靜態的定義是現有的定律、知識、假設與原理。n動態的定義不只是指知識定律的本身,而是指符合某些條件的方法論。n某些條件係指科學的兩大支柱:1.言之成理,要邏輯思考。2.符合我們的觀察或實証研究。33社會科學研究三大基礎1.理 論:提供邏輯演繹的基礎,使能言之成理。2.資料蒐集:處理觀察的事宜。3.資料分析:為邏輯推論所得的假設,利用觀察所得的資料加以證實,以尋找可能的模式。理論資料蒐集資料分析理論觀察34科學方法的特性n科學研究中方法論應符合下列基本原則:1.系統性:要根據一定的程序及邏輯。2.控制性:從事研究時,儘可能在研究者控制的狀態 下進行。3

21、.實証性:指如何獲得實際資料,加以分析。易言之,要有實証的資料來驗證假設。4.批判性:研究結果公開發表,接受同行的批評。5.受理論或假設引導:科學的研究,不論其研究假或 研究模式,其背後都要有理論基楚支持。35建立科學知識的原則1.知識是普遍主義,非特定主義:科學知識的建立是強調“就事論事”,非“因人而異”。2.知識是共有主義,而非專屬主義:知識是人類共有的,研究結果是要經過公開的批判才算數。3.中立性:不考慮現實利益也不受利益影響。知識有中立性及獨立性。4.有系統性、有組織性的合理懷疑主義:強調有章法的。36科學與價值n科學的目的不在改變人的信仰或信念。n科學是顯示事物之間的關係,無關乎價值

22、(value),也就是所謂的value free。不提供對或錯、是與非的答案。n社會科學的終極目的是確定社會生活規律性的邏輯和持續的模式。n科學是以有系統的實証性研究方法來獲得有組織之知識。n迄今,最好的知識及完備知識是不存在的。37 理論的意義38 理論理論(theory)是系統化所串起的相關陳述用來解釋社會生活的特定面向,它是可以被驗證和精緻化(refine)的,但理論並非代表真理。39理論的定義n1.理論由一相互關聯(interrelated)命題(proposition)所組成的一個廣泛體系,而這些命題與一些社會運作有關,命題是由構念所形成。n2.所謂理論是一組有條理的命題,這些命題與

23、行為或結構有關,而且在相當廣泛的範圍中均可適用,但並不是放諸四海皆準。40理論的定義(續)n3.理論是一組有相互關聯的構念(construct)、定義與命題所組成,它們表現出對社會現象的系統觀,此系統觀表明了變數間的基本關係,目的用來解釋、預測社會現象。n4.理論是科學的最終目的,所有其他科學皆由理論而來。41理論的構成要素 1.概念:概念是建立科學的基石,它代表某依 事件之一意義或特徵。2.構念:構念是被賦予一組具體語意之名詞。3.操作型定義:進行科學研究時,需定義構念 的各個維度(dimension),各個維度中 的概念也要也要定義成可操作型態,以便加以測量。42理論的構成要素(續)4.變

24、數:凡是賦予數值之符號,謂之變數。5.命題(proposition)VS.假設(hypothesis):命題是一個有關兩個以上構念的敘述句,它們用一種有關係的型式將構念連結起來。命題是對概念的描述,它不一定要做實證 假設是為實證所建立之命題,一個研究能否以科學方法進行,關鍵在於又無研究假設之設立43 理論的性質n1.理論是由構念和命題所構成。n2.普遍性(generality)事理論一個重要特質,但理論也不能太廣。n3.理論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說(assumption)之上。n4.理論不必有嚴格的實證對應,只需根據命題/假設加以驗證,沒有被推翻即可接受此理論。n5.理論必須得到實證的資料得支持。

25、44 一般人對理論常見的誤解n1.一般人將理論與實務視為對立。n2.將理論視為規範性哲學,他是(what it is)而非(what ought to be),理論並不牽涉應不應該、對錯等假直判斷。n3.將理論視為真理,其實科學家不是在建立真理,而是在建立理論,理論只是短暫得真理。45理論的功能1.理論可以累積前人的知識,並與目前進行的研究加以整合,以便對現象做更加的解釋。2.理論基礎可以連結前人的研究,以發展更成熟、精緻的理論。3.理論基礎可以提供研究主要構念及各構念之間關係來源,使研究者能以這些構念更深入探討新的現象。4.理論基礎可以提供研究者一各概念架構,以便組織整篇文章之理念,並且讓研

26、究者發展發展期心智模式(mental model),以便詮釋整篇論文。46衡量理論解釋力-高利準則n1.結構的精簡性(parsimony),通常理論的結構愈簡單愈好。n2.解釋的精確性(accuracy),解釋愈精確愈好。n3.適用的普遍性,該理論適用於各社會現象愈普遍愈好。47理論在研究上扮演的角色n理論的角色扮演 1.理論代表研究導向(orientation)2.理論代表研究概念化過程(conceptualization)3.理論代表研究的分類(classification)4.理論代表研究的彙總(summarization)5.理論代表研究的方向(direction)48如何尋找理論來源

27、n第一種方法為,從既有的文獻(論文或教科書)中歸納整理,以持續、累積的、有目的來發展要研究的模式。n第二種尋找理論的方法,就是類推法,它是從其他相關領域的理論來發展自己的研究方式。49理論與研究的先後關係n(一)理論先於研究(theory before research)-屬於驗證性研究、研究過程採演譯法,此派學者主張理論應先被建構後,才能繼續後面的研究。n代表人物有:1.Karl Cooper 2.胡適50理論與研究的先後關係(續)n理論先於研究的實施步驟:1.先建構一明示的理論或模式。2.根據該理論或模式推導出命題。3.設計研究專案來驗證該項命題。4.若實證結果,該命題被拒絕,則修正原來的

28、 理論或模式在形成新命題,然後回到2步驟。5.若命題未被拒絕,則近一步發展其他命題,使其理論更精緻。51理論與研究的先後關係(續)n(二)研究先於理論(research before theory)-屬於探索性研究、研究過程採歸納法,此派學者認為在研究進行之前不應該有先入為主的觀念。52理論與研究的先後關係(續)n研究先於理論的實施步驟:1.選擇某一現象,並發現該現象有關的所的特 徵(指dimension)。2.橫量在不同情況下的這些特徵。3.分析資料,發現該特徵值之間是否存在特定 的系統模態(pattern)。4.進一步收集更詳盡的資料加以理論化。53研究與理論的關係n研究與理論兩者呈現螺旋

29、形的發展,切入的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程序起點就不同。觀察假設解釋推論描述觀察觀察假設解釋推論描述 螺旋形理論建構54理論問題界定發展命題形成假設研究設計衡量工具資料收集資料分析理論化 科學之輪左半圓採歸納法右半圓採演譯法研究程序55理論的建構56理論建構的定義n所謂的建構(construction),英文的意思即無中生有,而理論的建構,顧名思義就是從無到有建立某理論。n理論的建構是一種過程,他同發展出觀念、構念、及命題用來說明至少兩個以上的定理或命題間的關係。n先發現 pattern 再建立理論 57模態(pattern)的種類n歸納推理的方法有五種:1.異中求同(method of agree

30、ment):所有的受 訪者均有同一特性。2.同中求異(method of difference):所有的 受訪者在不同的情況下,都會有不同的反應。3.混合求同及求異:不同的受訪者具有某些不 同的性質,即組內相同、組間不同。58模態(pattern)的種類 4.變異相伴(concomitant variation):只某一 現象改變時,另一現象跟著改變,兩者有因 果關係。5.殘差法(method of residual):在同類事例 中,除了一各事例以外,其它的事例都已知 時,則可知此一事例與其他的關係。59理論建構途徑n內伸法:Knowledge growth by intentionn外延法

31、:Knowledge growth by extention60內伸法n內部細緻化:在一個完整領域內,使內部的解釋更加細緻、更適當化。例如:在自變數A與依變數B間,添增一個中 介變數C,使原來AB變成ACB。或增加一干擾變數C:ABCABC61 外延法n在一個比較小的領域,先求取完整的解釋,然後將此結論擴展至相似領域,三種做法:1.由已知AB 延伸為ABC 2.由已知AB延伸為下圖關係,由原先知道A會影響B知道C也影響B 3.由已知AB延伸為下圖關係,由原先知道A會影響B知道A也影響C BCAABC62理論建構所面臨的問題1.理論通常較抽象,而研究則必須實際收集資料來驗證,故抽象理論與實際研究

32、之間存有無法整理的缺口(gap),所以要靠學者學者約定成俗(convention)的慣例,或彼此之間的同意 (行規)連結這個缺口。2.科學家利用理論模式來解決缺口,並發覺模式,所以科學家在操作模式時要暫時忘記真實世界,只需探討該模式即可,Work with model。研究模式是根據想法拼湊出來的,宛如積木依樣,它代表真實的印象(image)。63典範n所謂典範(paradigm),依據Thomas Kuhn的說法,包含特定的假設、概念、理論、分析方法、問題解決,而適用於特定的科學社群(Scientific community)。n在理論建構前,要先確認研究所在的典範。易言之,典範代表一種導向

33、(orientation)或背景觀點(perspective)。64組織研究的典範移轉n組織的研究,就經歷四個不同的移轉,在這四個不同典範中,各有不同的世界及不同的理論發展(如下圖)。主觀的主觀的客關的客關的劇變的劇變的常規常規(定規定規)的的完全的個人主義完全的個人主義完全的結構主義完全的結構主義詮釋主義詮釋主義功能主義功能主義(radical humanist)(radical structuralism)(interpretivist)(functionalist)(打游戰、變形蟲組織)(工作分得很細)(不同的人來看就不一樣)(多少職位是固定的)65資訊科技的典範移轉n集中式大型主機 (

34、50-70年代)nPC 時代(71-90年代)n分散式系統(91-迄今)66典範的兩大特徵1.其見解是空前的(但未絕後)的,它能吸引 許多忠誠的歸附者。2.仍留有許多研究問等待這群研究者來解決。一個研究稱得上典範,其結果必須是空前的、承先啟後的,並具充分的開放性67典範的發展程序 1.新典範裡的理論,往往指引新的問題解決方式,並建立新的常態科學。2.在典範的生命週期末期,敏銳的科學家會發現有些異常現象,無法依原來的規則來解決問題可能為下列三種情況之一:1.原典範以不再奉為準則;2.該問題暫時擱置,等候人來解決;3.新典範產生。預科學常態科學公開批評典範移轉(pre-science)(norma

35、l science)(crisis)(revolution)成熟後(回饋)68典範與常態科學差異比較 1.典範是開放世界的探索,適當的問題會在適當的時機提出,傳統的科學(及常態科學)研究架構,將原有的理論模式加以精練。2.傳統的科學研究,是封閉世界模式,用理論來解釋現象,採用演譯法及歸納法兩種研究策略(如下圖)。69公理公設命題理論實證/規則化假設收集資料發展發展建構提出驗證採演繹法採歸納法重新修訂70名詞解釋n公理(axiom)-凡是作為演繹前提的定律,謂之公理n定理(theorem)-定理可作為結論的定律-科學理論至少應包含公理、定理、定理證明及定義n命題(proposition)-用來描

36、述概念(構念)之間的關係-命題中各概念有了操作型定義,則稱之為假設71名詞解釋n理論(theory)-提供社會現象的解釋-涉及一些觀念 及一系列的觀點與主張n假設(hypothesis)-研究假設只當研究問題之暫時性答案n假說(conjecture)72傳統研究的特色n1.強調事實的收集與報告 2.基本上採用敘述性的統計分析 3.缺乏理論基礎 4.對所收集的事實的解釋很有限73現代研究的特色1.強調科學的思考2.著重綜合性的文獻探討3.結合理論及統計分析來整合事實4.需建立模式、定義變數、檢定假設5.重視新知識的發展74基礎研究 vs.應用研究n基礎研究非用於解決現實問題,而是創造某些知識,具

37、下列三個特性:1.旨在解決衍生性管理問題 2.擴展知識的前緣 3.為直接涉及實務問題75n應用性研究是先有實務上的問題才做研究,具有下列三個特性:1.旨在解決管理問題 2.直接回應某些決策問題 3.通常須有人做某種行動或決策76研究的貢獻(目的)1.理論研究:旨在結合現存知識,使些事務更新進,但非為了解決某些問題。2.實務研究:旨在解釋一些管理現象,他是以現實世界的事實作為研究材料。77 模式n所謂模式是指對一個系統的表達,包括這個系統內的物件、行為及功能描述,其目的是研究該系統某一層面或全體。n理論旨在解釋某現象,而模式則在表達某一系統中一些現象的關係。78設計模式時的注意事項1.變數之間的

38、關係的確實觀察與掌握。2.注意使用不同性質的變數。-自變數,依變數 -外生(extraneous)變數 -中介(intervening)變數 -干擾(mediate)變數3.社會科學研究模式,其背後理論要交代清楚。自然科學所建構的模式不一定需要有理論基礎。79研究目的之五個層次1.報告:僅對蒐集資料加以說明,少有統計分析2.描述:通常涉及兩個以上相關問題的推論,不須回答為什麼這類的問題3.解說:用於解釋現象產生的原因4.預測:用於解釋當某事件發生後,預測其可能 產生的結果-(3)和(4)均須以理論為基礎,來描述一群變數間的關係5.控制:是(3)和(4)研究的最終目標80研究模式的三項功能n研究

39、模式具有下列三項功能:-描述 -說明 -預測n換句話說,理論是屬於上層的概念,模式是屬於下層次的概念。81模式的要素n簡化明白(simplification):將複雜的現象簡化,對問題有焦點。n明示(explicit):相關變數的關係明示出來。n再形成(reformulation):一個模式並不是“最終的”,它是由一個簡單的模式出發,經過後人不斷的加入新變數,使該模式更接近理論,也就是不斷的修改、擴增、及精緻化。82工作壓力模式工作壓力模式n例如:有一初始模式自尊高低角色壓力工作滿足,經過模式的修改後變成下圖的擴增模式。工作特性壓力來源工作滿足工作倦怠感婚姻滿意度83因果模式n研究模式中有一種

40、稱為因果模式(causal model),下列幾個注意事項;1.原因(自變數X)是指一件事(或幾件事)會促使某件事情的(依變數Y)的發生。2.因果模式具有兩個特性:(a)關係是不對稱性的,及逆定理不成立。若X產生Y,並不代表Y產生X。(b)當不知道結果的所有原因時,研究者就以其他條件不變下或誤差項來處理。84 3.因果關係可以分為必然性(deterministic)或然性兩種(stochastic)。4.因果模式的研究方法可以採用實驗設計及非 實驗設計兩種,前者較多用。5.因果模式僅代表科學家的“工作假設”或“工作 工具“,他是以工作假設來建構理論,並非 代表真實世界的因果關係。85模式的類型

41、n研究模式的分類可以分為下列四種層次:(一)分類模式(classification):只針對某一構 念的建立的不同加以分類、價值或等級。(二)分類學(taxonomical/typological):它將 兩個以上的構念分類,而分類學得功能有 兩個:1.提供一對分類與描述井然有序得 架構,2.總結或激發描述性的研究。86模式的類型n(三)概念架構(conceptual framework):所謂 的概念架構是指描述性類別有系統納 編到某一廣泛的結構中,此結構包括明示 或假定命題,及兩種以上的經驗性質之關 係說明,以作為命題被接受或拒絕的根據。n(四)理論體系(theory system):透過

42、系統化程 序,進行描述、解釋、預測,這種模式綜 合了上述的分類學架構與概念模式。87社會互動模式社會互動模式(分類學例子)1.Passon T.(1962)在研究社會互動時,曾根據溝通管道及制裁方式或力量,將社會互動分為四大類,如下圖:制 裁溝通管道正面負面有企圖情境勸說刺激承諾誘因制止力量persuasioninducementActivation ofcommitmentDeterrencepower88適應行為模式適應行為模式(分類學例子)2.Robert Merton(1968)研究個人再適應社 會行為時,根據文化目的及對制度手段,可以分為四種,如下圖:文化目的接受排斥制度手段接受排斥順從創新形式順從退縮conformityritualisminnovationretreatism89資訊科技的策略方格資訊科技的策略方格(分類學例子)3.在資訊管理的策略格道,依據現有IT對組 織的衝擊大小及未來IT對組織的衝擊大小,可以分為四類,如下圖:未來IT對組織的影響現有IT對組織的影響小大大小支援型扭轉型工廠型策略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