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上传人:tia****g98 文档编号:16737683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歌表达技巧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歌表达技巧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歌表达技巧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诗歌表达技巧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表达技巧归纳(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比喻:刘禹锡望洞庭“遥望;白银”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归雁”比拟:拟人:杜甫春夜喜雨春望“感时;恨别”贺知章咏柳修辞手法 拟物:李煜虞美人“问君;恰似”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夸张:李白秋浦歌“白发”望庐山瀑布“飞流”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春来”借代:杜甫岁暮“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设问: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反问:李白将进酒“君不见”两句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不肯”杜甫登高“艰难;潦倒”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杜甫蜀相“映阶;隔叶”孟浩然宿建德江张继枫桥夜泊表达方式触景生情:王昌龄闺怨“闺中;春日。忽见;悔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马致远

2、天净沙秋思虚实相生:(实:眼前之景;虚:想象之景)李商隐巴山夜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描写技巧动静结合:杜甫绝句“两个。窗含”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鸟鸣”表达技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陌上桑王维山居秋暝“正面景-侧面人”细节描写:叶绍翁游园不值赵师秀约客苏轼江城子十年白描: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聂夷中田家衬托:正衬:见烘托;反衬:“乐景哀情”杜甫蜀相李白越中览古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贺铸青玉案元稹闻乐天受江州司马王昌龄从军行对比: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美人帐下”象征:多为托物言志诗: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不第后咏菊王安石梅花郑板桥竹石用典:李商隐锦瑟李

3、白行路难“闲来垂钓;忽复乘舟”“长风;直挂”以小见大:金昌绪春怨杜牧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元稹行宫卒章显志:末句直接表明思想:李白行路难“长风”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杜茅屋立意技巧以景结情:末句写景抒发情思:王昌龄从军行元稹闻乐天受江州司马托物言志: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不第后咏菊王安石梅花郑板桥竹石欲扬先抑:叶绍翁游园不值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借古讽今: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乌衣巷杜牧江南春绝句张养浩山坡羊怀古伤己:杜甫蜀相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陆游书愤李清照夏日绝句【诗歌中的形象人物形象】(一) 常见题型 1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 解题思路

4、诗歌中的人物分两类: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解此类题首先要明确是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其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主要抓住对人物的各种描写,如动作、神态、心理等,还要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情趣爱好、精神品质、处世态度(知人论世)等尽量深入地赏析。最后要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常见的人物形象有:1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2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羁旅漂泊、思念家乡的游子形象。(三) 真题演示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5、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1)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4分)答: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烘托他的高洁不俗(远离尘俗,崇尚隐逸);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表现了陆鸿渐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2)“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诗人自己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急切想知道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诗歌中的形象景物形象】(一) 常见题型 1诗歌的某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6、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特点。(二)解题思路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迷昂会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既有实景,也有虚景;既有单一景物,又有意象组合。赏析诗歌的景物形象,要按照“景物意象意境”的层次由浅入深进行分析。尤其要关注的是景物的季节、时间、色彩、明暗、温度等,把握诗人写景的方式,如视角远近、高低的变化、景物范围的大小、特殊意象的运用等。再就是参见注释,知人论世,明确创作背景与诗人的写作意图。(三)真题演示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7、答:描写清早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伤感的氛围。【诗歌中的形象事物形象】注:分咏物诗中的事物形象与杂诗中的特殊事物形象(一)常见题型 1这首诗歌描绘了某物怎样的形象? 2诗歌的某句展现了某物什么样的形象?(二)解题思路 咏物诗的手法就是托物言志,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人物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首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语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常见的事物有梅兰竹菊、桃柳松柏;春风秋月、夏雨冬雪等等。杂诗中的事物往往是具有特殊含义的意象,如月、雁、水等等,这些事物往往不单纯最为写景渲染意境,而是单独出现另有深

8、意。例赵嘏寒塘中的雁;李白闻王昌龄的月;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三)真题演示 (此题为杂诗中的事物形象)赠别 (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1)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在回答“诗中蜡烛的形象”时就要结合“有心”来分析。)“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将蜡烛拟人化,蜡烛整夜流着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修辞手法】(一)常见题型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这一修

9、辞手法的?(二)解题思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确手法)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还原修辞)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谈效果、表感情)(三)答题用语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10、(四)真题演示 1、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采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一)。“系”字赋予柳条藤蔓人的动作,“啼”表现黄莺似有人的情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挽留诗人(步骤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步骤三)。2、 岁暮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

11、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问: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答:借代,“烟尘”、“鼓角”代指边境战事;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抒情方式】(一)常见题型:1、诗歌中“某句、某联”句运用了那种抒情方式? 2、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二)解题思路 1、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明确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寄情于景。写景特点(季节、时间、色彩、温度、明暗)(三)答题用语: 1、直接抒情

12、: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 的情感。 2、间接抒情:诗歌(这几句)借助(选取了) 等意象(景物)(构建)描绘出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主人公) 的情感(情绪)。借景抒情(烘托)触景生情(引发)。(四)真题演示: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问: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答: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诗人独爱甘于寂寞的涧边幽草,秀美树林中黄鹂清脆的鸣叫,郊野渡口潮涨雨急,而自己的一叶扁舟自在地横于江中。四句写景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也表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忧伤。【描写技巧】(一)常见题型:这首诗歌的写景上有什么特点?(二)解题

13、思路:1、明确描写类型;2、分析写景内容和手法特点;3、点明表达效果;4、明确感情。(三)答题用语: 1、虚实结合:实:眼前之景;虚:想象之景。效果: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开拓诗中的意境。 2、动静结合:静态景物(山、树、月等类);动态景物(声音、飞鸟等类)效果:动静结合,对意境诗歌富于表现力。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表现,侧面烘托。效果:增强表现力,加强主题对象的形象特点。 4、细节描写:常见诗歌中人物的动作描写。效果: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 5、白描:语言朴实清新(山水田园诗常见)。(四)真题演示:送魏二 (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

14、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问:关于三、四两句诗,明朝陆时雍诗境总论中评价“代为之思,其情更远”,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这首诗歌。答: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风雨小舟、醉酒送别的场景,后两句想象友人离别之后到达潇湘之地,月夜相思,猿鸣悲伤,愁情无限;通过想象拓展诗境,使主客双方惜别之情更为浓郁深远。【表现手法】(一)常见题型: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二)解题思路: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三)答题用语:1、衬托:(正衬)借助 景物的描写烘托(渲染)诗人所表达的 情感。 对

15、比:(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的情感。 用典、象征:按照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有“自比、自喻、托物言志”类作用。2、表现手法一类的问题是诗歌鉴赏中比较宽泛的提问方式之一,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方式、描写手法、结构技巧”等,所以要根据诗歌内容具体而定。(四)真题演示:别滁(注) (宋)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注】: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作此诗。问: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什么作用?作简要分析。答: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前两句写春花灿烂的季节滁州吏民为诗人设宴送行。三四两句抒情,诗人假装与往日一样歌舞欢乐,实则是在隐

16、藏自己离别的不舍与忧伤。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手法,表现了诗人与当地民众的深情厚谊。【立意技巧】(一)常见题型:1、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诗歌的“某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诗歌的“某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二)解题思路 1、明确立意技巧;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结构作用; 3、点明诗歌思想感情。(三)答题用语 1、以小见大:通过(闺怨、伤春)等平凡细微的生活小事反映(战争、兴衰)等重大的主题。 2、卒章显志:诗歌结尾直抒胸臆或直接表明诗人的情感、思想,表明诗歌主旨。 3、以景结情:诗歌末句写景,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创设意境,进一步烘托主题。 4、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前后内容、色彩

17、上的转折,表现了诗人的情感由“喜/悲”转“悲/喜”的变化。 5、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影射来讽喻当朝;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悲凉情怀。 6、托物言志:咏物诗的基本手法,参见【诗歌中的形象事物形象】(四)真题演示:【略】此类题一定要注重将诗歌中的写景内容与立意技巧相结合进行分析。【诗歌中的“炼字”艺术】 (一)常见题型:1、诗歌中“某字”运用的准确传神,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的“诗眼”是那个字?结合诗歌内容经行赏析。 (二)解题思路 1、明确用字特点: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副词等各有不同,多考察形容词用作动词,多用于

18、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结合题中要求诗句或全诗各句内容经行赏析:由景物内容到情感、思想内容,终集于“某字”。 (三)真题演示: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蝉鸣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诗人的情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简要赏析。 答:“乱”一个字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抒发了诗人复杂的家国之思。首联描绘昏暗凄凉的意境,表明诗人心烦意乱;颔联写自己的多病之愁和羁旅之苦;颈联表达自己身处远地忧国忧民的感叹;尾联借寒蝉残鸣将几种情绪收于“乱”字,以景结情,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情绪的烦乱之感。【诗

19、歌题材分类】1、 送别抒怀诗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送孟浩然送元二送杜少府左迁龙标 2、民生疾苦诗“三吏三别”兵车行卖炭翁观刈麦悯农山坡羊潼关怀古 3、羁旅思乡诗登高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泊船瓜洲宿建德江枫桥夜泊九月九日 4、山水田园诗归园田居山居秋暝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鸟鸣涧绝句两个黄鹂5、怀古咏史诗蜀相赤壁泊秦淮越中览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6、边塞征战诗 白雪歌凉州词葡萄美酒雁门太守行出塞秦时明月凉州词黄河远上7、即事抒怀诗咏柳梅花石灰吟登岳阳楼将进酒书愤寻隐者不遇行宫江南逢李龟年8、闺情宫怨诗闺怨行宫菩萨蛮小山重叠 春怨“打起黄莺儿”【注】托物言志属于诗歌的一种立意技巧,借助于对事物的咏叹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即咏物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