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13《古诗两首》

上传人:wan****21 文档编号:167371763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下13《古诗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下13《古诗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下13《古诗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三下13《古诗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13《古诗两首》(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3.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紫、尺、疑、绝”、 多音字“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含、泊、疑”等字的意思,读懂古诗的意思。反复朗诵古诗,抓住重点字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描绘的生动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描绘的景象,初步感知诗句“动静结合、形象比拟、夸张渲染、虚实结合”的用词之妙。3.采用“解诗题、懂诗意、悟诗境、诵诗情”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并运用这个方法拓展诵读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古诗,丰富自己的积累,受到美的熏陶。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含、泊、疑”等字的意思。反复朗诵古诗,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描

2、绘的景象。2.学习 “解诗题、懂诗意、悟诗境、诵诗情”学习方法,并拓展诵读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古诗,丰富自己的积累。教学难点:反复朗诵古诗,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描绘的景象,初步感知诗句“动静结合、形象比拟、夸张渲染、虚实结合”的用词之妙。三、教学评价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采用指读、录音范读、同位互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流利,读出了诗的节奏韵味。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情境体验、诗图对照、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诗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3.通过两首诗对照学习、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诗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诗中的诗眼和关键词、资料

3、补充、体会作者的情感。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经典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描写杜甫作诗背景的资料,制作课件。2.根据学生前置性学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实效性。学生准备: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复习导入,朗读古诗。1.我们背诵过许多古诗,李白、杜甫可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你会背诵他们写的哪首诗?最好不要重复。(指名背诵,教师可适时引导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春夜喜雨

4、等)2.了解这两位大诗人。出示资料:李白,字太白,是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创作了很多脍(kui)炙(zh)人口的优美诗篇,被人们尊称为“诗仙”。杜甫,字子美,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和李白齐名,并称“李杜”。从资料中我们知道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他们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3.初读古诗,识字。(1)大家打开书,自己自由朗读,争取读正确。(2)出示古诗,朗读。同时进行生字教学。谁来读第一首古诗。 “紫”平舌音,再来读;谁能用这个字组词语(紫色,理解字义);那么在诗中“紫烟”就是什么意思?(紫色的烟雾)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语。这

5、个字的笔画较多,谁能书空它的笔顺,书写时要注意上面宽扁写舒展,下面瘦长写紧凑,描红仿写。再来读读这两句诗。“疑”字我们以前学过?在哪句诗中?(疑是地上霜),在哪句诗中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组成什么词?(疑问、疑难)这个字笔画也多,谁能书空笔顺,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左下写紧凑,右边写舒展,最后撇捺要站稳)描红仿写。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谁来读第二首古诗。“绝”读准字音,再读;谁能用这个字组词?(绝对、绝望;相机渗透“绝句”不是一个词语,在这里是诗的题目,唐朝诗人把写诗的讲究的声律固定下来,就成了一种诗的形式,就是绝句,这和诗的内容没有关系。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就是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就是七言绝句

6、。你看这首诗是(七言绝句)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也都是绝句,只是根据诗写的内容又起了题目,你看静夜思每句几个字?(五言绝句)认识“黄鹂、白鹭”看图认识两种鸟,所以两个字都有“鸟字旁”。“行”看图感知“一行白鹭”的意思,明确读“hng”(3)再读诗,注意读出节奏。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断句,这也是有规律的,先看一看,再读一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韵味,采取老师范读、同位互相读等方式读好这两首古诗。(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

7、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二)诵读望庐山瀑布,感受壮观景象。1. 解诗题。(1)读读题目,谁来讲讲课题的意思?理解“望”的意思。结合第3课庐山的云雾交流庐山风光。你有没有看过庐山瀑布,或者其他地方的瀑布?谈谈你的感受。(引导谈谈它的样子像挂在山上的白布;水流很急,很有气势;声音小很大等)(2)从题目看就可以猜到,这是诗人李白来到了(庐山)看到了(瀑布)做的一首诗。再读题目。2. 懂诗意。(1)诗人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你默读这首诗,思考每一句写了什么意思?把不能理解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疑难,并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2)根据学生疑问,

8、交流推进理解内容。谁来说说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引导:“香炉” 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川”字在这里作河流讲。这句的意思是:远远地看那瀑布就像是挂在(山上)的河流。引导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连起来说说诗人看到怎样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吗?谁能读一读诗句,表现出这样的画面?(指名读,齐读)谁来说说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引导:你是怎样理解“银河”“九天”?( 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疑”可以理解为“好像”“怀疑”都可以;为什么作者产

9、生了这样的感觉?引导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连起来说说诗人看到怎样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吗?谁能读一读诗句,表现出这样的画面?(指名读,齐读)想象着诗人看到的景象,连起来再读读这首诗。3. 悟诗境,诵诗情。(1)激发谈话,引入画面。这首诗是大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写下的,传诵至今,其中最后两句可是名句,每当有人看到或者想到瀑布壮观的景象,就会不禁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见这首诗深受人们的喜欢。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可是这一幅画是需要我们品一品,想一想才可以看的到,才可以感受到这首诗写得好在哪里的。下面我们再来诵读这首诗,一起来看看诗中的美妙景象。(2)紧扣“生”“

10、挂”品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一起读。从这个“遥”字你可以猜想到诗人此时观赏瀑布的位置在哪里?(离得远)离得远就看到什么?看看这句诗的每一个字说一说?(太阳、香炉峰、烟雾、瀑布)紧扣“生”字,品读紫烟缭绕。大家读了庐山的云雾还记得那种神秘莫测的景象吗?翻到这篇课文,我们再来读读一、二段,体会那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请你展开想象,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你看到不断“生”出的紫烟了吗?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调动词语积累,丰富画面感受)教师可以适时出示词语,齐读,要读出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若隐若现、神

11、秘莫测、弥漫山谷、瞬息万变、云遮雾罩、飘飘欲仙假如你是诗人李白,来到了庐山,远远望去,你能用上上面的一些词语说说看到的紫烟缭绕的景象吗?(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学过的词汇描绘景象)一个“生”字,让我们看到了在红日照耀下,香炉峰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你能通过读表现这美丽的景象吗?围绕“挂”字,感受白练壮观。作者远望瀑布,看到的景象使他产生了怎样的想象?(把瀑布想象成挂起来的河流)一条宽大的河流竟然能够挂起来,还是直直地挂在路上陡峭的崖壁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教师出示词语:震耳欲聋 一泻千里 你能用上这两个细雨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一个“挂”字把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

12、到前面的河流上的壮观景象就表现出来了,我们仿佛听见了震耳欲聋的声响,看到了一泻千里的水流。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诗。我们抓住“生”和“挂”欣赏一幅神秘、壮观的景象,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看看课文的插图,你能想象着画面背诵这两句诗吗?(3)紧扣“疑”字品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壮观的瀑布吸引着诗人李白来到了瀑布脚下,抬头仰望,啊,多么壮观呀!引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什么瀑布让作者产生了“银河落九天”的感觉?读读“飞流直下三千尺”,从每一个字来感受作者看到的是一条怎样的瀑布?引导感受: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13、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瀑布是真的“三千尺”吗?在古代诗词中,这并不是实写,而是虚写,这是在夸张表现山高,瀑布的雄伟。读读下面诗句,体会这种写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当作者看到凌空而出的瀑布,从陡峭的岩壁喷涌飞泻,那种壮观的景象使他产生了怎样的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这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惊叹、赞美)这句诗中诗人把自己看到的景象和当时的自己的感受通过想象,运用夸张、比喻的写法,十四个字就都表现出来了,所以成为了千古名句,你能背下来吗?(练习背

14、诵)(4)读完这首诗,欣赏了庐山瀑布壮观的景象,你感受到李白写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赞美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小结: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我们再来齐声诵读,看谁能背下来。4.明学法:我们通过读懂诗的题目,读懂诗的意思,再诵读想象,感知诗描绘的景象,体会到诗人抒发的情感,这样紧紧几十个字的古诗却让我们有了丰富的收获。我们下节课再利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绝句(三)作业:练

15、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描述的景象,注意运用积累的词语。第二课时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复习导入。1.背诵望庐山瀑布,说说诗中主要描绘了哪几种景物?2.复习学法:解诗题懂诗意悟诗境诵诗情(二)诵读绝句,感受明媚春光。1.根据提示自学,对于疑难的地方全组同学交流。不能解决的疑难由小组长记录下来。自学指导:逐字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朗读诗句,展开想象,你能看到诗人描绘的怎样的景象,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在诗句的旁边,并练习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练习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情感。2. 初读知其意(1)谁读懂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16、上青天”的意思。引导理解“鸣”“上”的意:是谁在鸣叫?谁上青天?(引导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鸣翠柳”应是“在柳树上鸣”“上青天”应是“飞上青天”)再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读一读,看一看书上的插图。(2)谁来说说“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引导理解“含”“泊”的意思:“千秋雪”什么意思?理解“西岭”终年积雪,“千秋雪”是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千秋雪”是怎样“含”在窗子里的呢?(诗人在室内,透过窗户看到的)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3)结合插图,想一想古诗描绘的景象主要由哪些景物构成?画面中描绘的景物有动有静,分别是什么?这些景物有远

17、有近、有高有低,分别是什么?朗读全诗,在头脑中展现出这样的画面。3. 再读临其境。这首诗是杜甫写得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有声有色,有动有静,高低错落,远近有致。为什么这样说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中的美景。(1)紧扣“翠”字感知春景色彩明丽。读完这首诗,你感觉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里感受出来的?(春景)“翠”是怎样的一种颜色?与“绿”有什么区别?(感知柳叶初生的翠绿)想到春天的明媚的景象,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调动词语积累)再读这首诗,除了“翠”色,还看到了哪些色彩?找出描写色彩的字。引导抓住“黄、白、青、雪”感受表现的色彩:你喜欢黄鹂鸟吗?让你想到哪些词语来表达你对它的喜爱?

18、(活泼可爱、小巧玲珑、欢快等)你看“白鹭”排成一行,飞起来给人怎样的感觉?(优雅、姿态优美)“青”是怎样的一种颜色?(青是碧蓝、瓦蓝的意思)你学过哪些可以描绘这种“青天”的词句?近前呈现一派艳丽春景,可是远方还是白雪皑皑,大家在头脑中勾画出这样一幅画面,诵读时注意表现出来。(读好表现这些色彩的词语)(2)紧扣“鸣”字感受生机盎然。这首诗中有声有色,诗人听到的最响亮的一个声音是什么?(鸣)黄鹂“鸣叫”那是鸟儿中最好听的声音,联想你听到的鸟儿鸣叫,让你产生怎样的感受,你觉得这种声音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愉悦的感受;婉转动听、清脆)除了这黄鹂悦耳的鸣叫声,还有什么声音?(引导感受“白鹭飞翔”扑棱棱

19、的声响)出示一组白鹭飞行的图片,你看和我们认识的丹顶鹤有些相像,还记得课文是怎样描写丹顶鹤飞翔的姿态的吗?(展翅飞行、姿态高雅)眼前的画面更丰富了,谁能来想着我们刚才的交流,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番美丽的春景。(尝试练习交流发言注意引导说通顺,用词具体生动)(3)紧扣数字,感受画面动静有致。诗中运用了几个数字,这也是这首诗受人赞叹的一点,请你找出这几个数字,我们来品一品。引导抓住“两”“一”“千”“万”四个字,感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这些数字有虚有实,你能理解吗?引导感受:诗人指明“两个”,好像鸟的叫声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热闹。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渐远去,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20、。“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表现积雪深厚。“万里” 一词是虚指,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本是停下了,但因作者想象着其行程“万里”,一下子仿佛就会让人产生很多的想象。诗人运用数字“两个”对应“一行”,“千秋”对应“万里”,一齐诵读,来感受写得多么巧妙。4. 三读悟其情(1)引读全诗,感受诗人情感。让我们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出示插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读一行诗句)正当诗人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

21、,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读第二行诗句)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读第三行诗句)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赞叹不已,不知不觉很长时间了,他一低头,却又看见了门前的什么(读第四行诗句)读完整首诗,我们看到了杜甫临窗而作,吟诵古诗,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2)你也能想象着画面说说这首诗描绘的景象吗?如果能说的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就更好了。看看下面的词语你能用上吗?(练习说交流发言,重点训练说清楚

22、、说条理,鼓励使用积累的新鲜语言;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此环节扎实落实;如时间许可安排学生扩写一段话。)活泼可爱 小巧玲珑 姿态优雅 展翅高飞 翠绿 湛蓝白雪皑皑 茫茫一片 江水滔滔 行程万里 陶醉 赞叹环节三 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三)熟读成诵,拓展诵读1.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此的美好,我们不能不赞颂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背诵一下这两首古诗。2.拓展。 用“解诗题、懂诗意、悟诗境、诵诗情”的方法自学滁州西涧(本单元练习中的一首诗)。 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这首诗,小组内讨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

23、什么?然后全班交流。诵读。(四)作业设计1.走进古诗,体会诗人写作情境,将这两首古诗改写成描写景物的片段。2.课下拓展作业:搜集诵读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古诗。七、板书设计13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唐)李白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 夸张绝句( 唐)杜甫黄翠白青千秋雪 陶醉 愉悦万里船 八、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古诗教学要特别重视反复朗读,以此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第一阶段,初步感受诗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做到抑扬顿挫。第二阶段,加深理解的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此环节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解诗题、懂诗意、悟诗境、诵诗情”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并运用这个方法拓

24、展诵读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古诗。第三阶段,深化理解的朗读。在这一阶段的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辨味诗的关键词句,理解诗的表现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描绘诗中的具体情景,感受诗歌的艺术力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诗眼,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想象画面,体验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感。特别是望庐山瀑布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感受庐山山水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用与课文有关诗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得充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培

25、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用多媒体出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同时加上配乐朗读,再次让学生去领略,去感受景美、语言美、情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学生入情入境,真正的做到了感情朗读。不足之处:对于诗境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学中感觉学生词语匮乏,难以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学建议: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人李白和杜甫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只要让学生感知到诗句“动静结合、形象比拟、夸张“的用词之妙就好。切不可深入理解古诗后,再引领学生认识对仗,感受诗美。要重视诵读古诗,积极推进学生调动语言积

26、累,加之教师补充积累,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如果条件许可,可以采用扩写的方式进行写的训练更好。 附前置性学习单:13古诗两首一、自学生字。认读生字,正确规范书写2遍。二、自主阅读。1一遍遍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2.借助工具书,结合插图,联系诗句,展开想象,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诗句意思,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和同学交流。三、自主探究1读读下面的词语,试着理解意思。生 紫烟 遥看 疑 鸣 含 泊2.这两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读一读,画一画。四、搜集资料1.收集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读一读,诵读一首给别人听听。2.借助网络书籍等查阅李白、杜甫的资料,把印象深刻的地方记下关键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