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 联想 感悟 鉴赏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6734081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了解 联想 感悟 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了解 联想 感悟 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了解 联想 感悟 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了解 联想 感悟 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解 联想 感悟 鉴赏(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了解 联想 感悟 鉴赏每次考试中的古代诗歌题,许多学生由于阅读、答题 不得要领,凭借自己想象随意而答,离题万里,也有的学生 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看到诗歌中有忧愁的词或景物,就设 想作者一定遭奸人陷害,壮志未酬而苦闷忧愁,结果距离答 案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是未掌握古代诗歌阅读及答题方法, 那么怎样完成古代诗歌的阅读及答题呢?一、了解了解就是知道一些有关诗歌的基本知识,这是诗歌阅读 的基础,是阅读的前提和准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一)诗歌的语言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诗歌是借助语言来表达感情的,要 像读文言文一样做到字字落实,需要读懂诗歌里每个字的含 义,而学生喜欢用现代词语和臆揣的方法去理解古代诗歌,

2、如“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 “穿”往往理解成“穿着”,该句也翻译成“战士们穿着金 甲在漫漫黄沙里作战一百多次”,其实古代的“穿”是“穿 透”的意思,战士们多次在漫漫黄沙里作战,身上的金甲已 磨破了,极言战士作战艰苦。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怎么办, 主要运用象形、指示、会意和形声等造字方法,通过字形结 构去分析其含义,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 里馆)中的“篁”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皇”, 可以推测该字大概与竹子有关,其实就是“竹林”,泛指竹 子,该句意思为“一个人独自坐在深深的竹林里”。(二)诗词知识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比较多,像诗歌的分类、诗歌的押 韵、平仄

3、、意象、意境,诗歌表现手法等,其中应特别注意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这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意象是 作者描绘的带有情感意义的事物,像边关,古堡、梧桐、鸿 雁等,而意境则是作者描绘的景物与表达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的画面,每一首古代诗歌都会有意象,但不一定都会有意境。 阅读时先把作者描绘的景物划出来,要看这些景物(意象) 组成了什么意境,通过这种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其次 还应该了解到古代诗歌一般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因为任 何诗歌都是要表达某种情感的,不过,需注意古代诗人很讲 究含蓄,在表达时常常会借用一些手法,比如起兴、比喻、 拟人、对偶、象征等手法,开头写景,引出有关联的事物, 往往是起兴手

4、法的运用,运用不同的事物来表达相似的联系 则是比喻,古代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亲人而说亲人正在想 念自己,这种虚实结合写法就是为了把双方情感写得更全面 详细,此外还应该了解古代诗歌比较短,人物单一,情节单 一,写其他景物、人物都是为主要人物作铺垫,这时就要区分主要人物、主要情感,才能明白作者表达的含义。(三)诗歌的作者与背景诗歌是作者在一定时代背景下情感的自然流露,作者在 现实环境中思想受到压抑产生苦闷、彷徨、忧愁,或作者喜 悦,悠闲等情感都可以成为诗歌,当然这些都与古代诗人所 处的时代背景有关,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有助于阅读古代诗 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历史、地理知识,尤其要对特 殊时代的历

5、史、地理知识有所了解。考试时唐宋诗歌比较多, 要对唐宋时期的重大事件作详细了解,像唐代的贞观之治、 武则天执政,开元盛世,唐玄宗天宝误国,安史之乱,北宋 的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掳北国的“靖康之耻”,南宋 皇帝的偏安一隅,不思北伐,都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诗人就不能不借诗歌表达出来,如果读者熟悉了这些历 史,可帮助自己把握诗人的情感。二、联想“一首诗诗意的多少取决于他激起人们想象力的程度” 同样,对一首诗能有多深的理解,也取决于读者在阅读的时 候,给与了这首诗多少想象。诗歌与想象不可分离,无联想 就无法理解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联想就是由作者描写的自 然景物、人物等自然而然地想到作者所

6、要表达的内容情感。(一)由物及情一般诗歌里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这些带有一定思想感 情的景物组成了诗歌的意象,可以说诗歌是凭借意象来表达 情感的,在阅读诗歌时对一些独特的有着固定情感的意象要 予以特别关注,因为这些意象长期以来是诗人表达感情的独 特载体。比如在古代诗歌中的“杜鹃”这一意象,杜鹃是蜀 主杜宇死后化成的一种鸟,他因国家的灭亡而伤心,故杜鹃 往往被诗人赋予了伤感的情感,另外杜鹃在鸣叫中发出“哥 哥回呦”的鸣叫,故又能联想到思念家乡的情感。此外像“柳” 乃“留”的谐音,“莲”是“怜”及“恋”的谐音,梧桐是 忧愁的代表,另外古诗中的梅兰竹菊等都代表着作者一种志 向、情感。古代诗歌中大量的夫

7、妻关系被比喻成君臣关系。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一诗中,“朝雨”除了写春色外,还烘托 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在这里是以乐景写哀情,“杨 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 情意。如果在阅读古代诗歌中能注意作者在抒发情感时所运 用的特定意象,由此及彼的联想,那么就能快速读懂古代诗 歌。(二)由事及诗 古代诗歌中出现大量的事件、人名、地名,读者就应该 自然地联想到里面包含的深刻含义,这也就是诗歌中的典 故,了解这些典故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含义。 任何事件、人名、地名不是孤单地出现的,先要看下面有无 注释,如无注释就要

8、联想学习过的历史、地理知识。比如作 者在诗歌中提到了某个人名,就要想他为什么要写这个人 名,一方面羡慕这个人物的英雄业绩,感叹自己年龄已大而 无所作为的感伤,另一方面这个人物就是历史上的悲剧人 物,后人应当引以为鉴,不要再犯前人的错误。诗中提到的 地名往往是有特定含义的,要么这一地方发生过轰轰烈烈的 历史事件,如赤壁、京口,要么借这一地方交代作者的行踪, 或者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一诗,“牛 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 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诗人登上 牛渚山,举目远望,自然就会联系到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 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

9、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 常赞赏,邀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袁宏得到了谢尚赞赏, 从此名声大著,诗人想到袁宏被谢尚赏识,只能借此说明自 己想与袁宏一样很有才识,只是像谢尚这样的人太少了,寓 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三)由人及诗 这里的人是指诗人,实际上是由诗人及诗的联想,让学 生通过了解作者写诗的背景去分析诗歌,诗歌不是偶然而成 的,是作者在一定的背景下情感受到压抑而为,阅读诗歌时 要对一些比较著名诗人的成长历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唐代 著名诗人一生心忧天下,一心想为朝廷干事,关心百姓疾苦, 这些在他们的诗歌中都有反映。杜甫在夔州写了大量的著名 的诗篇,这些诗篇是作者由成都回洛阳的途中写的,

10、当时社 会动荡,作者身体衰微,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心忧天 下,仍用这些诗篇来记述自己的心灵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 个生活困苦潦倒而仍心系国家的诗人形象;柳永的雨霖铃 抒发诗人在京城迫于皇命而不得不离开与心爱的人话别的 酸楚心情。在诗歌阅读中大部分的写作背景下面都有注释, 答题时一定要用上,如果考生在答题时未用到,答案可能错 了或者书写不全。(四)由诗及理诗歌描写的景物有时是简单的,仅仅可能描绘一种自然 情景,而后人往往给诗歌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也是一种联想, 是由个别的诗中景物推及到一种普遍的意义,“乱花渐欲迷 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浅浅的草刚刚盖住了马 蹄子,后人常常由此联想到阴

11、沟翻船。“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展现的是野草在春天到来后的一副生机勃勃的景 象,后人常常联想到事物蓬勃发展。“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清 代学者王国维选用了柳永、辛弃疾、晏殊的诗句来说明人生 成功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 路”,谈学习要有远大的目标,就像秋风来临,树叶凋落, 更能清晰看到远方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借对远方伊人苦苦的思念表达在治学中应勤奋努力, 毫无悔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借找到伊人后的欣喜表达的

12、是成功后的喜悦,这三 句诗已经完全离开当时作者描绘的景象。三、感悟感悟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悟。真 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有的是渐渐地领悟,有的 是瞬间的开悟,正是不断地感悟使人们对人生、事物以及世 界的看法发生改变。而诗歌的感悟就是读者通过借助诗人的 语言上升到情感上的理解过程,读者能够站在诗人的立场上 理解诗歌。这是经过前面的语言理解,背景分析在心理上产 生的感悟,能够通过多方面的阅读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产生必 备的情感,从而也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歌,借此想 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感悟其实是读者与诗人在情感上相 交流,古代诗人借助诗歌表达某种情感,有时这种情感还比

13、 较多样,可能是阅读整首诗产生的情感,也可能是某一句话 产生的一种或多种情感,要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感, 只要多读几遍,找出诗中的情感触发点,合理的联想即可。四、鉴赏诗歌能否读懂,最后体现在答题上,大部分诗歌鉴赏基 本上都落脚在景、情、法这三个字上。“景”就是诗歌的内 容,既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人物形象。“情”就是情感,“情” 是诗歌的目的。“法”就是方法,就是运用一定的技巧来抒 发作者的情感。可以说“景”“情”“法”这三个字将诗歌大 部分鉴赏题涵盖了。在高考阅卷中诗歌鉴赏题往往采用采点 得分,考生要尽量多答,减少丢分。在把这一点答好后还要 答到其他两点,如果这一首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就应先说什么思想感情,然后适当地串释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果问某一句或某一联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就必须将这一 句或这一联翻译出来,最后还应写出通过景物在抒发情感时 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诗歌鉴赏其实并不难,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中景、情、 法的掌握,近年很少考察练字,比较两首诗歌异同这样的题 了,集中在读懂这个角度上考察,只要抓住了景、情、法, 并能灵活运用,那么诗歌阅读题就会迎刃而解。(张德昌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华清中学 7100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