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上传人:wuli****0220 文档编号:16733761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十二指肠镜;清胰利胆汤 随着内镜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早期借助内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采用内镜下胆总管Oddis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pancreatitis,ABP)已成为公认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于2004年10月2006年6月对收治的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配合中药清胰利胆汤治

2、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12例,女20例,年龄2190岁,平均(52.39.6)岁。全部患者均有发热(T>38 );上腹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30例(93.8%);黄疸者14例(43.8%);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5109/L 29例(90.6%);血尿淀粉酶升高31例(96.9%)。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7例,对照组15例。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

3、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1,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分册2,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CT的结果。排除其他原因如酒精性、高脂血症、高钙血症、外伤所致。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和胰液分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治感染、多脏器功能监护及支持治疗等。全部病例均于入院后2472 h行内镜治疗。患者取左侧卧位,插入内镜至十二指肠降部,提拉法寻找十二指肠乳头并调整好乳头位置,经内镜逆行性胆管插管成功后,先行诊断性逆行ERCP在X线下以明确胆总管结石的存在及结石的位置、大小及数量,后根据其结果当即

4、行EST和/或ENBD。对插管容易、引流良好者,行单纯ENBD,对乳头结石嵌顿、胆总管结石、乳头狭窄等插管困难者,则先行EST后再用石网、碎石网或球囊尽可能取出结石行ENBD。在通过内镜治疗取净结石、解除梗阻、鼻胆管充分引流、胆汁减压基础上,术后禁食,按BalthazarCT分级(A级:正常胰腺;B级:胰腺部分或全部肿胀;C级:肿大胰腺周围脂肪组织模糊不清,有渗液;D级:肿大胰腺实质有低密度区,伴渗出;E级:上述各种表现加两个积液区)进行治疗:AC级采用善宁(上海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1 mg,每6 h皮下注射1次,用57 d;DE级采用善宁0.1 mg加2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注

5、射,善宁0.3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24 h,静脉滴注,用57 d。各级均用洛赛克40 mg,每日1次静脉注射7 d,以后改为口服,抑制胰酶分泌,并且加强营养支持;左氧氟沙星0.2 g,甲硝唑10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胆汁引流量。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清胰利胆汤治疗,方剂组成:大黄(后下)15 g,柴胡10 g,黄芩10 g,枳实10 g,厚朴10 g,白芍10 g,木香10 g,川芎10 g,栀子10 g。湿重者加用茵陈蒿15 g、龙胆草10 g;热重者加石膏15 g。水煎至150200 mL,1剂/d

6、;重症患者每天2剂,分23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闭管2 h。若开始排便,腹胀减轻或消失,则减少大黄用量。1.4 观察指标 症状: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尿黄、巩膜黄染缓解情况。体征:黄疸、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消失情况。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钙、肝功能改善情况。1.5 疗效标准 痊愈:5 d内症状基本缓解,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者;显效:7 d内同时达到上述3项标准者;有效:10 d内同时达到上述3项标准者;无效:>10 d者视为无效。1.6 统计学方法 比较观察指标用xs表示,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t检验和2检验。2 结果 经治疗2组全部治愈,未发生与

7、内镜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体温降至正常、白细胞、血清总胆红素、血淀粉酶和血钙恢复方面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3 讨论 ABP约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40%60%,另有20%30%的AP病因不明,临床上称为特发性胰腺炎。事实上,50%70%的特发性胰腺炎也是由微小胆结石所致。其常见病因包括胆石症、胆系感染、胆道蛔虫、胆道肿瘤、胆管狭窄、缩窄性十二指肠乳头炎及奥狄氏括约肌功能紊乱等,而胆石症是ABP的主要

8、病因,约占50%,在重症ABP中可达88.8%4。因此,对ABP解除胆管和胰管高压是治疗的关键。目前,急诊(发病后2472 h)行ERCP、EST、ENBD已成为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首选方法5,可迅速清理胆道结石、解除梗阻、引流减压、恢复胆汁正常排泄、减少胆汁胰管反流,使重症的ABP病情迅速改善并防止复发。EST术后目前多为禁食、应用抗生素、抑制胰液胰酶分泌、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胃肠外静脉营养(TPN)等常规治疗,平均住院天数有报道为(21.75.0)d5。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施治,提高了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为(11.51.2)d,减少了患者痛苦,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机

9、会。 AP属中医学“腹痛”、“黄疸”范畴,多由饮食失节,损伤肝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传导失职,腑气不通,湿热蕴积中焦所致,所以疏肝利胆、通腹泻热是基本治疗法则。有研究认为,由AP引起的腹胀和肠麻痹可引起肠道黏膜功能损害、细菌过量繁殖及大量内毒素产生,发生肠道细菌移位,激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全身炎症反应6-9。大黄、虎杖、栀子和其他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中药,对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产生和释放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有杀灭作用,恢复胃肠动力和吸收功能,排出积粪、细菌和内毒素,减轻和避免内毒素血症。此外,大黄还可以抑制胰酶活性,抑制血管通透性,松弛Oddis括约肌,维护肠管屏

10、障功能,免除肠菌异位。柴胡入肝胆经,疏肝解郁。厚朴、枳实、木香协助大黄促进胃肠蠕动和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柴胡、木香舒肝利胆;白芍平肝缓急;黄芩清肝胆脾胃之热,共奏荡涤内结肠腑湿热之功,腑气一通,其痛自除。【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775.2 杨思澍,陈贵廷,胡国臣.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分册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608609.3 Scbiertroma M, Lallarizio R, Risetti A, et al. Treatment of

11、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in the aged in the endolaparoscoiceraJ. Minerpva Chir,1999,54:677684.4 李兆申.胰腺疾病的内镜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3):152.5 江 华,李兆申.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2):127128.6 胡 萍,白风菊,李东升,等.大承气汤及大黄对小鼠抗菌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9,5(1):79.7 赵连根,伍孝先,朱作铭.治疗急性胰腺炎中药筛选及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6,2(5):329333.8 崔乃强,赵 琪,葛智慧.通里攻下对急腹症所致MODS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6,2(5):315320.9 雷宇锋,刘变英,潘胜武.内镜下胆管内、外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2):47447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