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题库1800题.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73027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67 大小:518.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考研政治题库1800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题库1800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题库1800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题库1800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题库1800题.pdf(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研政治必做 1800 题(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特别提示 10 年来本章单项选择题、多所属哲学派别、哲学内涵的认定。唯心主义的基本 形式(特别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认定)、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马克思主 义的本质特征、基本特性。 2006 年大纲新增知识点:无。 第 1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选择题 1.一切哲学都是( ) A.智慧之学 B.各门科学的总和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人们自发的世界观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 ) A.将一切具体科 学包括在内的哲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3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4.哲学的党性是指一切哲学( ) A.作为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 B.都不能回避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都不能超越进步阶级和保守阶级的对立 D.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标准 6.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 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

3、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7.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 A.朴素唯物论 B.庸俗唯物论 C.机械唯物论 D.辩证唯物论 8.二元论 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陷入( ) A.折衷主义 B.唯心主义 C.神秘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9.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0.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 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 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辩证法、

4、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1.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A.唯心主义 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12.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 A.辩证法和认识论相分离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 C.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 D.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相分离 二、选择题 13.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我思故我在 D.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 14.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天下只是一个理 B.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C.天下之物 ,皆实理之所为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15.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下列关系具有哲学

5、基本问题性质的有( ) A.天人关系 B.理气关 系 C.形神关系 D.心物关系 16.当今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还有人相信唯心主义,这是由于( ) A.剥削阶级的偏见 B.客观世界仍然存在着大量未知的领域和不解之谜 C.私有制度的存在 D.主观和客观永远存在着矛盾 17.唯物主义历史观发现的伟大意义是( ) A.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B.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D.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 三、分析题 18.试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的看法。 19.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0.为什

6、么列宁认为把唯心主义仅仅看成是胡说的观点是 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 物主义 ?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经济规律客观性的认识。 【解析】 C 项: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来自于经济规律所依存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存在,是指 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这就排除了 D 项。 A、 B 两项:人们在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面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在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 础上自觉按规律办事以取得工作的成果 。 答案与解析 二、选择题 2.【答案】 AB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经济规律客观性的理解。 【解析】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指经济规律

7、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此应该从 A、 B、 C 三个选项去理解,其中有时是 C 项:正是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才有可能去认识、 利用它,按照统一的规律办事,取得工作的成效。 【拓展】考生应仔细甄别各个选项,并深刻把握题干所强调的核心意思与准确含义。理解此 题及其各个选项可以从 人的活动 和恩格斯的 历史合力论 这两个方面把握。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 哲学 的基本含义。 【解析】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教科书中对哲学含义的规定,符合一切哲 学的规定。 B 项是描述古代哲学的状况; D 项则与 C 项不符合;该题的最大干扰选项是 A, 此

8、项太泛化,其实,一切科学都是智慧之学。 【拓展】做该题需要考生结合教材给哲学提供的基本含义,得出最佳答案。 2.【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时代本质。 【解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而 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 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这是 从其时代本 质的一般要求而言的。 A 项是描述古代哲学的状况;对于 B 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资 本主义时代,它并不能替代哲学的一般时代本质含义; D 项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主要 来源。 【拓展】做该题时考生要注意: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哲学的一般时代本质,而不是 指某一个具体时

9、代的精髓 (如 B 项 )。 3.【答案】 B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恩格斯明确总结出的,也是哲学教科书上明文规定的。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是最抽象的概括: A、 C和 D 项都只是 B 项的一个方面。 【拓展】由该题可受启发 :对于最一般、最基础性的知识,考生一定要牢牢掌握、深刻体 会,这样才能触类旁通、随机应变,因为,万变不离其宗。 4.【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党性。 【解析】哲学的党性是由其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 (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 一性 )演化而来的;考生不妨可以这么理解哲学的党性问题:信 物质 (唯物主义 )还是信 精神 (唯心

10、主义 )。 A、 C 两项其实是哲学研究者的政治立场,而非哲学本身的党性; B 项 较 A、 C 两项更具迷惑力,但是考生只要抓住党性问题的源头或本质,也可以明确排除该项。 5.【答案】 A 【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解析】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由此可以 明显得出它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 项由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划分; D 项: 唯理论与经验论是旧哲学认识论的两大派别,它们分别只从理性和感性两个层面上寻找知 识、理论的源泉,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 【拓展】做此题时,考生要紧密结合题干的设问。 6.

11、【答案】 B 【考点】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解析】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就是指思维能不能认识、把握存在。但 是,思维与存在的同 一是差异中的同一,而不是等同,所以 A 项不对;思维与存在的第一性问题才是划分唯物 论与唯心论的标准,所以 C 错; D 项只牵涉到思维而没涉及存在,不对。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要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有细致、准确的把握。 7.【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立场。 【解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朴 素唯物论试图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庸俗唯物论混 淆物质和意识

12、的严格界限,取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机械 唯物论认为世界上物质的 变化在根本上只有位置和数量的变化,所以,虽然它们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是都没有彻 底认识到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多样性,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拓展】当然,此题要选出正确答案不难,当在历史领域也是唯物主义的时候,即将包括 社会历史领域在内的整个世界看作是物质的一元世界,此即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也就是 辩证唯物论。 8.【答案】 B 【考点】本题考查二元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二元论认为世界有物质与精神这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但是二者最终 都会统一于上帝或其他精神性的实体,从而陷 入唯心主义。 A 项:折衷主义是

13、将世界统一于 存在等中性、模棱两可的东西,对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避而不谈,或是折中处理,即认 为物质与精神都是存在; C 项:神秘主义是 通过从外部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 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者消融在它之中 。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要认识清楚二元论其实是唯心主义的一个特殊变种,它企图通过 变相隐晦地将物质与精神统一于上帝等精神性的实体。 9.【答案】 D 【考点】本题要求考生对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的观点有所了解。 【解析】朴素唯物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也叫自发唯物论,是唯物主义的初级形态。 B 项:唯意志论的核心思想将世界的本质看作 意志 。该题的最大干扰

14、项是 A 项:宿命论认 为在人类诸多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有一些定数 -而这些也可称为必然法则的定数,即是 组合世间诸法相的基本力量,有种神秘的气息,但是题干中荀子的观点是朴素唯物论的体现, 是在当时条件下的一种正确认识。 【拓展】做此题要结合题干作者的时代背景,细致区分几种观点。 10.【答案】 C 【考点】本题要求考生对唯物主义的哲学史有所掌握。 【解析】 A 项本身的分类标准就不对; B 项不确切; D 项是关于辩证法 的分类。 【拓展】从题干的 阶段 与选项 C 中的 古代、近代、现代 的呼应就可以找出一些暗示。 11.【答案】 C 【考点】本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考查。 【解析

15、】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即思维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显然,唯心主义、 经验主义和二元论都有承认世界的可知性的例子,故 A、 B、 D 三项都排除。 【拓展】做此题关键要仔细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是划分哲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 准和依据。 12.【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解析】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就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其他三项都只 是该根源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结果,或与唯心主义产生谈不上根源上的关系。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深刻把握唯心主义的本质。 答案与解析 二、选择题 13.【答案】 ABCD 【考点】本题是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确认。

16、【解析】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本题中 感觉 、 感知 、 思 、 意 志 都是属于人的主观精神的范畴。 【拓展】要抓住主观唯心主义的根本特点,即 主观 二字,而不是其作为唯心主义的一般 特征。 14.【答案】 ABCD 【考点】本题是对客 观唯心主义观点的确认。 【解析】本题四个选项的 理 、 绝对观念 、 实理 、 上帝意志 都属于客观精神的范畴。 【拓展】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精神性的东西是世界本原,其区别是前者认 为人自身拥有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而后者则认为人之外的精神性本原是第一性的。 15.【答案】 ABC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哲学对哲学基本

17、问题的探讨的理解。 【解析】天与人、气与理、形与神、物与心是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关系,它们都是具有 哲学基本问题性质的问题。 16.【答案】 ABCD 【考点】本题 考查当今高科技时代存在唯心主义的原因。 【解析】 A 项是阶级根源; B 项是生产力根源:再发达的科技,也不能够解决世界全部之 谜 ,对世界无知就会产生 唯心 的看法; D 项:唯心主义本身就是由于过分强调了主观方面 的结果。 17.【答案】 ABCD 【考点】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伟大意义。 【解析】四个选项完整地揭示了唯物史观发现的伟大意义,故全选。 答案与解析 三、分析题 18.【答案要点】 (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

18、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4 分 (2)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 认的观点。 (3 分 )只有不可知论才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 分 19.【答案要点】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 谁是第一性、亦即谁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哲学的两大阵营,凡是主 张思维、精神、意识是第一性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相反则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1 分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凡是对 此问

19、题做出肯 定回答的,在哲学上便是可知论者;凡是对此问题表示怀疑或做否定回答的, 在哲学上最终将导致不可知论。 1 分 (2)理论意义:第一,第一方面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理论上识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标准,没有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这就为我们坚持唯物主义、 批判唯心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第二,第二方面为我们能够正确反映、认识存在提供了理论 依据,同时也为批判不可知论提供了理论武器。 3 分 (3)实践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首先,实际工作的出发点 问题:要从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 )实际出发制定政策、解决问题。其次,我们在实际 工作中必须坚持

20、可知论。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是正确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只有在实践中 坚持可知论,才能更有效、更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再联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分 析一下。 3 分 (4)以上分析表明,在实践中,在一切实际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主 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坚持唯物论和可知论,反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1 分 20.【答案要点】 (1)唯心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问题作用出了错误的回答,是对世界的本来面目 的歪曲反映,是一种颠倒了 的世界观。 1 分 (2)唯心主义根源于人的认识过程本身的矛盾,有其深刻的认识论根源。 1 分人的认 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虽然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

21、但认识的形式却是主观的。 2 分所 以,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既可能与客观相符合,也可能与客观相分离。 2 分把人的认识 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 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2 分唯心主义过分夸大了认识的主观形式,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 一颗美丽的花,只是一颗不结果实的花而已,却不能因此将之看作是胡说。 1 分 考研政治必做 1800 题( 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 2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伟大贡献是( ) A.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B.创立了唯物史观 C.确立了辩证法的科学地位

22、 D.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3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 A.它的革命性 B.它的能动性 C.它的科学性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经院哲学 C.19 世纪德国古典哲

23、学 D.17、 18 世纪资产阶级哲学 6 下列观点正确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一门具体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之科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 D.具体科学可以脱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7 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使人( ) A.掌握全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知识 B.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C.正确认识自然现象 D.妥善处理工作中的一切事情 二、选择题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 ) A.它的批判精神 B.它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C.它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 D.它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

24、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 9 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影响表现在( ) A.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B.扬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C.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领域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含义在于( ) 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中国哲学优秀传统相结合 C.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 D.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人民所掌握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因为( ) A.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有了绝对真理的 理论体系 B.使得无产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

25、学理论武器 C.创立了唯物史观 D.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三、分析题 12 试论述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3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与阶级性。 14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5.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精髓? 考研政治必做 1800 题( 4)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特别提示】 10 年来 本章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分析题的命题数量之比: 13 7 2 0 常考核心知识点及命题规律、趋势:多为选择题,结合当代高科技

26、或最新的认识成果,常 考关于意识的能动性、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等老生常谈的知识点。另外,物质世界的统一 性与多样性也是一个热点问题。 2006 年大纲新增知识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 本环节。 第 1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选择题 1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外在性 B.可感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2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 式是( ) A.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 B.液体、固体、气体、等离子体 C.时间和空间 D.实践和社会 3 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相对主义 4 设想没有运动的

27、物质的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形而上学 5 形而上学的 绝对时空 观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时空的客观性 B.否认时空的无限性 C.否认时空的可变性 D.否认时空与物质运动的联系 6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 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7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A.本质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8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因为静止是(

28、)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9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 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0 坛经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 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

29、神是运动的主体 11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 一论断是( ) A.认为一切物质都是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 B.把意识同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 D.揭示意识起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二、选择题 12 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A.自然界盲目自发的的运动 B.动物的本能活动 C.人的感性活动 D.人的实践活动 13 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 哲学上表达了( ) A.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B.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D.物质

30、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 想 14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的过程 15 传习录记载: 先生 (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 )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 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 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 一观点的错误是( )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 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

31、同一性 D.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是( ) A.指出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唯心论和二元论 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C.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物质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 法的统一 D.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7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 ) A.形式 B.主体 C.承担者 D.基础 18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 ) A.它是理解运动的前提 B.通过静止可以衡量运动 C.它是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D.它是事物相互区别的基础 19 物质和运动不可

32、分,运动是物质的( ) A.根本属性 B.存在方式 C.内在结构 D.外在形式 20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理之固然。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 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2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命 题揭示了(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

33、性的 三、分析题 22 试分析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并由此分析静止这一概念。 23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4 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述材料 : 【材料 1】 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 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 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 子的总和。 爱尔维修说: 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 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 他认为,广延性、密度、 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 2】

34、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 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 原子非 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 。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 物质消失了 ,就 是 物质本身不存在了 ,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 荒谬的虚构 和 假设 。 -摘自列宁选 集,第 2 卷 【材料 3】列宁指出: 物质已在消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 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以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 (不 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 )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

35、状态所特 有的。因为物质的惟一 特性 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摘自列 宁选集,第 2 卷 请回答: (1)材料 1 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 (2)材料 2 中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材料 3 列宁阐述的思想,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 关系。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惟一特性。 【拓展】要注意题干问的是惟一特性,主要依据的是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2.【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存在形式。 【解析】题干问的 物质 是一哲学的概念,物质的存在形式就是时空,其他选项是具体物质 形

36、态的运动方式。 【拓展】要 仔细理解题干的问题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 ,学会并注意在哲学的语言与背景下思 考、作答,结合选项进行鉴别、排除。 3.【答案】 A 【考点】本题考查各派别对于物质与运动关系的认识。 【解析】唯心主义将意识等精神性的东西看作世界的本原,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唯物主义 则坚持按照物质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的形式、运动,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可 知论认为世界不可知;相对主义将运动绝对化。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不能死抠某一哲学家或哲学派别的观点,而应从唯心主义、唯物主 义、不可知论与相对主义各自的总体上把握它们对物质与运 动关系的认识。 4.【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

37、各派别对于物质与运动关系的认识。 【解析】形而上学将物质与运动割裂开来,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或没有运动的物质。 A、 B、 C 三项则没有对于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定论。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同上题。 5.【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解析】形而上学的本质就是将运动与物质、物质的存在形式与物质本身相互脱离,而对时 空的客观性、无限性与可变性都没有否认,可见 D 正确。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形而上学的本质。 6.【答案】 A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 物质概念的定义及其定义的方法。 【解析】列宁对物质的哲学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在意识观念中标示为 客观实 在 )来定

38、义的。其他选项无法对物质进行界定。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深刻把握列宁定义的物质内涵,这样才能相应地对他定义 的方法与角度有准确的把握。 7.【答案】 B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与自然科学概念的关系。 【解析】哲学与自然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它们的概念也自然具有这种关系。而哲学与 自然科学里的概念都具有其他三项所叙述的关系,所以不选。 8.【答案】 B 【考点】本题考查静止对于运 动的意义。 【解析】 B 项很好理解。 A 项正确说法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没有 C 项 的说法; D 项正确说法是: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拓展】本题的选项都具有一定迷惑性,关键是要对物质、运

39、动、静止等这些基本概念及其 关系有扎实的掌握,这样才不会张冠李戴。本题可用排除法。 9.【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本题 坐地 是静止,然而 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也就是虽然坐着没动, 却一天行了八万里,遥看了一千河,显然这是物质的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其他 选项似乎都 具有很大迷惑性,但是对诗句本身有了准确的理解,答案也就显而易见地出现了。 10.【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对运动主体的把握。 【解析】诗中一个和尚说是风在动,一个和尚说是幡在动,而慧能则说是心 (即精神 )在动, 显然 D 对。 【拓展】本题考查运动的主体,其他选项都

40、不是考查的角度,做此题时考生需要细致区分各 个选项,不要一眼看中哪个选项就选哪个。 11.【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反映特性。 【解析】客观世界一切物质都有反映特性,包括无生命的和有生命的,前者如 空谷回音 , 后者如动物的趋利避害,植物的 向阳性,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就加更不用说了,所以 A 对。 【拓展】做此题关键要仔细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是划分哲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和依据。 答案与解析 二、选择题 12.【答案】 ABCD 【考点】本题是对物质范畴的确认。 【解析】物质就是指能够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把握 客观实在 这一根本特性,将选项对照 可知,四个选项都符合这个根本特性

41、。 【拓展】要抓住物质哲学范畴的根本含义。 13.【答案】 ABCD 【考点】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把握。 【解析】 A、 D 两项: 气 在这里即 物质 , 形 、 光 、 声 表示物质的各种不同运动形 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显然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 B、 C 两项也对。 【拓展】考生应对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形神、理气与心物等基本思想有所掌握,在此知识背 景下才能更有效地理解和辨别具体哲学家的思想 (就算古文功底不好也可以有效地获得解 答 )。 14.【答案】 ABCD 【考点】本题考查对社会物质性的理解。 【解析】 A 项:自然历史过程即表明是一种客观实在的过程; B 项:

42、生产方式即物质实践方 式; C 项: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不以人的 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矛盾; D 项更是明显具有物质性。 15.【答案】 AB 【考点】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国王阳明心物思想的理解。 【解析】 B 项比较好理解。王阳明把感觉等同于客观实体的存在,感觉与客观存在具有同一 性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同一并不表示等同,而是有差别的 (对立 )统一,故 C 不选; D 项 也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拓展】考生要注意辨析同一与等同的不同哲学含义。 16.【答案】 ABCD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含义。 【解析】 ABC 三项比较好理解; D

43、项: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也归于物质范畴,创造了唯 物史观, 实现了历史观与自然观的统一。 【拓展】考生不应只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限定在列宁的那一句话定义上,而应在马克思主 义的整个体系包括后来对物质的叙述上来把握。 17.【答案】 BCD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对运动的关系。 【解析】 A 项: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8.【答案】 ABCD 【考点】本题考查相对静止的意义。 【解析】 A 项: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 C 项:静止是事物分化的条件,是 事物多样性的条件,从而也是事物相互区别的基础。 19.【答案】 AB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对物质的关系。 【解析】运 动是普遍的、无

44、条件的、绝对的,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 D 两项不属于运动对物质的关系。 【拓展】从运动的绝对性方面去把握运动对物质的关系。 20.【答案】 ABCD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认识。 【解析】 A 项:动与静 皆本物理之固然 ; B 项: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 C 项: 动、静 皆动也 ; D 项: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21.【答案】 C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意识本质论述的理解。 【解析】 C 项: 移入人脑 指的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头脑中产生出来 的,而是客 观存在的主观印象; D 项: 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即表明意识同

45、物质有同一性。 答案与解析 三、分析题 22 【答案要点】 (1)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这是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 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 2 分 也就是说运动是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1 分 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但不等于没有相对静止。因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静止是运动的特殊表现形态。 3 分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 运动。 2 分 (2)该命题的错误实质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根本不了解相对 静止也是一种运动,即是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 1 分 23 【答案要点】

46、(1)这是恩格斯关于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关系的科学论断。 1 分 (2)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式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1 分 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是具体物质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 2 分 这种客观实在性,是在人们头脑之外客观存在着的,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1 分 同时,哲学上的一般物质,又不能单独 存在,这只能存在于各种具体事物之中,即共性寓 于个性之中,一般存在特殊之中,共性与个性相联系而存在。 2 分 (3)此命题科学地阐述和规定了世界本原物质范畴的实质和内容,揭示了世界真正的物质统 一性原理。 2 分 24 【答案要点】 (1)材料 1 把物质

47、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性,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 分 它把具体的物质结构和具体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看成是物质的共 性,没有把握住物质的惟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1 分 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经受不住唯心主义的攻击。 1 分 (2)材料 2 表明,自然科学家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致陷入唯心主义,迷失方向。 1 分 唯心主义则往往利用某些新的科学发现攻击唯物主义。 1 分 (3)材料 3 中,列宁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 1 分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和攻击,阐明了哲学的 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

48、 1 分 哲学的物质范畴指一切物质结构和具体形态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具有绝对性。 1 分 自然科学揭示的物质结构是个性,具有相对性,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能 把两者混 为一谈。 1 分 考研政治必做 1800 题( 5)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 2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A.实体性 B.直接现实性 C.目的性 D.能动性 2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科学实验 B.社会关系实践 C.生产实践 D.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3 人类世界与自在

49、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 ) A.自我意识的出现 B.社会对自然的诞生 C.人类的实践活动 D.自然对于人的生成 4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 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 “自在之物 ”转化为 “为我之物 ”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二、选择题 6 实

50、践是人的存 在方式,这是因为( ) A.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B.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实践作为真理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D.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7 一位科学家说: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 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 A.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C.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8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是( ) A.实践决 策 B.实践目标的制订 C.实践的组织和管理 D.实践结果的检验 新增考点

51、: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9 马克思说过: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 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 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段话说明( ) A.动物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本领 B.动物的活动是本能活动 C.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10 下列关于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关 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限定和超越 B.限定中的超越 C.双向对象化 D.创造与被创造 新增考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1 下列属于客体范畴

52、的是( ) A.一切客观事物 B.妖魔鬼怪 C.有待挖掘的马克思思想 D.月球 新增考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2 下列属于主体范畴的是() A.瘫痪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 B.身体健全的白痴 C.狼孩 D.马克思当年加入的青年黑格尔派 新增考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三、分析题 13 论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4 试述世界统 一于物质的原理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15 试述实践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B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对物质观的变革。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的变革,突出地表现在它把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 将它包

53、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 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物质的本质特性就是客观实 在性,而非实体性、目的性和能动性,所以其他选项错误。 【拓展】做该题时,考生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变 革的角度审视。 2.【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活动的理解。 【拓展】生产实践始终都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题干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一迷 惑性的句子,考生应该从 “生产力 ”而不是 “科学技术 ”的角度把握,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最基本 的原理,选得答案 C 而非 A。 3.【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世界与

54、自在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 【解析】在实践中实现了人的自然化以及自然的人化,其他选项都可以从 C 项中得到解释。 【拓展】做这种题目的时候,一般看到既有自然也有人类,既有分化又有统一的字眼,就应 该与实践联系 起来。 4.【答案】 A 【考点】本题是对人类实践活动产生结果的考查。 【解析】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了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这是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客观世界、 自在世界不是由实践产生的,故 B、 C 错; D 项只涉及社会关系即人类社会,不全面。 5.【答案】 B 【考点】本题是对生产实践活动创造性的理解。 【解析】 B 项是恩格斯的话语,意思是:人类通过实践将客观的天然物质转化成了人工产品。

55、 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人类不能脱离天然物质而神化般地创 造它,所以 A、 C、 D 都错。 【拓展】做此题关键是对生产实 践本质的把握。 答案与解析 二、选择题 6.【答案】 ABD 【考点】本题考查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 【解析】 A、 B 两项比较好理解; D 项:从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角度理解这句 话。 C 项是实践与真理的关系,没有谈及实践与人的存在方式。 7.【答案】 BCD 【考点】本题考查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解析】 A 项明显夸大了人类精神的能动创造性,会陷入唯心主义。 【拓展】本题中的人造世界、人为世界应该理解为人们利

56、用科技对世界实践改造后的世界, 这是该题的中心意思。 8.【答案】 ABCD 【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实践基本环节的把握。 【解析】 A、 B、 C、 D 四个选项都是一项实践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顺次相接的基本环节: 实践决策必须坚持 “合目的 ”和 “合规律 ”这一双重尺度;实践目标的制定则是实践主体合目的 性的一种体现;实践目标制定了之后就是目标的施行,这就需要实践的组织和管理;最后就 是实践结果的检验,实践结果的检验分事实检验和价值检验。 【拓展】从四个选项的相互连接、呼应就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实践的基本环节。 9.【答案】 BCD 【考点】本题考查人与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 【解析】动物

57、的活动再精细和别致 ,也是本能的,没有能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 10.【答案】 AB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 【解析】 A、 B 两项:从特点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 C 项:从内容和结果以及本质看,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 向运动实现的。对于 D 项: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被说成是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 否则就成了唯心主义的 “臆造 ”了。 【拓展】考生应深刻理解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其双向对象化的本质。 11.【答案】 C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 客体内涵及外延的掌握。 【解析】作为实践和认

58、识活动对象的客体,是进入主体活动的领域,或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 客观事物,是否具有客观性和是否纳入到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来是能否成为客体的两大要 素。 C 项:马克思的思想虽然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却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并且正在被人 们挖掘,即已经是主体对象性活动所指; D 项:已经是被人类主体对象性活动所指的一种客 观事物。 A 项:并非所有的客观事物都能够被纳入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 B 项:不是一种客 观性的存在,主体活动不能指向。 【拓展】对于实践客体的认识,要从客观性和能否被纳入主体对象 性活动这两要素考虑。 12.【答案】 A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主体内涵及外延的掌握。 【解析】主体是

59、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认识和实践活动能力的人。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 包括 “人本身的自然力 ”、智力因素和精神动力因素。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包括个人主体、集 团主体和社会主体。 A 项:霍金虽然身体瘫痪了,但是他的大脑是非常健全、发达的,具有 认识事物并利用人类智能工具和信息工具进行实践的主体能力; B 项:身体虽然健全,但是 大脑已经不受控制,不具备认识、实践的主体能力; C 项:身体和智力都正常,但是已经不 在社会关系之中,不能够 进行常人的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活动; D 项:是能够进行认识、实践 的主体活动能力的集团主体。 【拓展】对于实践主体的认识,可以从其能力结构上去把握,并注意,主体是处

60、于社会关系 中的人或团体。 答案与解析 三、分析题 13 【答案要点】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说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人只有通过实践才成其为人,才表现为人, 才能生存和发展。 1 分具体表现在: ( 1)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 2 分 ( 2)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 2 分 ( 3)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 2 分 ( 4)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所以,实 践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 2 分 14 【答案要点】 ( 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也就是 在本原的问题上坚持

61、了唯物论的一元论。 1 分 ( 2)世界统一于物质,其基本内容包括:第一,承认世界的丰富多样性,但是又承认它的 统一性,即无比复杂多样的世界具有共同基础和本质。 1 分 第二,这个共同基础和本质就是物质, 1 分 第三,特别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揭 示了物质生活资料的 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本质和影响社会面貌及其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从而解决了自然界与人 类社会物质统一性问题,这是以往唯物主义所未能解决的问题。 2 分 ( 3)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坚持这一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根本和前提。 1 分正因为如此,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便是我们从事一

62、切实际工作 的根本要求。 1 分 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在实践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 1 分 在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只有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或外 国模式出发。这就 是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最大的实践意义。 1 分 15 【答案要点】 ( 1)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是人对世界实际把握的一种方式。 1 分 ( 2)实践的基本特性是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1 分 实践的主体(人)、客体(所作用的对象)、手段和结果,都具有物质性,都是客观实在。 1 分 实践过程是通过目的、手段和结果的反馈调控而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实践内在

63、地包 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实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与人 之间的活动的互换以及人与物之间的物质 和观念的转换,充分表现出实践的能动创造性和社 会历史性。 2 分 ( 3)科学实践概念的确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从根本上区别了开来,使之成 为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结合统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革命性 和科学性成了它突出的特点。 1 分 实践使人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并把人自身之外的存在变成自己活动的客体。 1 分 实践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和中介,实现着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体现了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性。

64、1 分 实践创造了人类世界,并且构成了自然世界与 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1 分 考研政治必做 1800 题( 6)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 3节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选择题 1 人的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人工语言的形成 B.世界的物质本原 C.社会性的劳动活动 D.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 A.多样性的统一 B.意识与物质的统一 C.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3 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 )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4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 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5 否认意识的主观性,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