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基础知识读书笔记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67279591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基础知识读书笔记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3年基础知识读书笔记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3年基础知识读书笔记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基础知识读书笔记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基础知识读书笔记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性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营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1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3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市场运作的主体是公司和个人。(选择)个人追求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公司追求的目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但是是效用

2、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的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应方,公司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从生产要素投入来看,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多选)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重要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特点:是结识客观现

3、象,其重点是研究现象自身“是什么”的问题。环节:拟定研究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2 规范研究方法特点: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应当是什么”。目的: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重要障碍: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因此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第二节 劳动力供应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应劳动力: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规定,从事或可以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所有人口,涉及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试人口参与社会劳动限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计算公式: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别

4、(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劳动力供应: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应的决策主体乐意并且可以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应弹性:即劳动力供应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限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应的工资弹性,简称。计算公式:Es(SS)(WW):供应; W:工资分析有五大类:1供应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应量固定不变。(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也许范围内)2供应有无限弹性,即Es。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3 单位供应弹性,即Es1。工资率变动的比例与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比例相同。 4供应富有弹性,即Es1,劳

5、动力供应量变动的比例大于工资率变动的比例。5供应缺少弹性,即Es1,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比例小于工资率变动的比例。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长期会有如下变动趋势:1 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 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3 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 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观测不到因经济周期循环产生的变动,也 不存在显著的趋势性变化。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营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劳动参与假说有两种:附加劳动力假说、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上述两种假说的关系:前提观点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映性,他们的流动表现为就业者和失业者间的流动,

6、而不表现为劳动力与非劳动力的流动。这个劳动力群体称为一级劳动力。与此相对的劳动力群体称为劳动力市场的二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重要由中年妇女构成。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运营周期存在着较敏感的反映性。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观点: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观点: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在经济衰退时期,多数情况下劳参率下降,即悲观性劳动力效应更强一些。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二、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指公司在某一特定期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乐意并可以雇用的劳动量。劳

7、动力需求是公司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由于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以及该需求是生产要素需求的组成部分,所以,劳动力需求的分析必须联系产品需求的分析,必须联系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互相关系的分析。(选择)因此,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减少,劳动力需求增长。(反向联系)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限度。(反向关系)计算公式:Ed(DD)(WW)D:需求; 具体分析见书P8P9三、公司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短期的生产事实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

8、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生变化,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长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长会使产量增长,但是当其增长超过一定限度时,增长的产量开始递减,称之为。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长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分为三阶段:1 边际产量递增阶段;2 边际产量递减阶段;3 总产量绝对减少;计算公式:APQL MPQL AP:平均产量; MP:边际产量; 具体分析见书P10P11(二)、公司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边际产品:由增长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长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边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则公司得到的收入增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劳动的边际产品的

9、收益为MRP,产品的价格为P则有MRP=VMP=MP*P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必须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P=MC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公司之间,在劳动互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性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互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互相对立的两极构成:一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即劳动者,其二为使用劳动力的公司。劳动力市场的客体:劳动

10、者的劳动力即劳动能力,涉及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市场的性质:第一,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第二,劳动力与工资的互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互换;第三,工资是实现和决定互换行为的必要手段;第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互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是一种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均衡概念一般有两重含义:一指某种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其二指分分析析方法。均衡分析为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又分为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A、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派;B、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C、充足就业。注意点:在一

11、个经济社会中,构成“充足就业”的就业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量。在劳动力供应曲线与劳动力需求曲线给定的条件下,供求的竞争导致充足就业的实现。五、 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应的影响1人口规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供应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使劳动力供应弹性趋向增大。)(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的增长,主线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长。一般情况表白,生产率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经济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三)、根据前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人口增长、资

12、本存量增长的条件下,均衡工资率能否增长就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事实表白,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所以其结果是均衡工资率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均衡价格率只是运用供求理论说明局部均衡价格的形成,而非价值理论。工资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劳动力的需求价格。所以,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效用。(多选)二、 工资形式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公司家才干。与上相相应提供的报酬分别是地

13、租、工资、利息、和利润。按要素类别分派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派,因此,作为劳动要素均衡价格的工资,亦称为劳动报酬。工资形式的关键紧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工资形式的方式有:基本工资、福利、(一)、基本工资1 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2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三个因素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多选)3 计时工资(最为传统)与计件工资。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这两种工资资的区别在于计量劳动的方式不同,计件工资只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二)、福利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

14、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还具有以下特性:1 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2 法定性;3 公司自定性和灵活性。公司间福利支付项目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实物支付,是福利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实物支付却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其因素在于:1 实物支付可以减少公司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减少人工成本;2 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3 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长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延期支付是福利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规定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

15、入的经济活动。(即就业涉及三层含义)(一)、总供应、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与其劳动力资源的运用限度密切相关。然而,一个国家在一定期期的就业总规模取决于什么?取决于:n 总供应与总需求的关系总供应是指一国在一定期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总供应等同于一定期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也等于消费与储蓄的总和。n 总供应各类生产要素供应的总和n 各类生产要素相应收入的总和n 消费储蓄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期期内对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涉及对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需求)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的需求n 均衡国民收入总供应总需求n 消费储蓄n 消费投资(二)、就业总量

16、决定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对每一就业量,公司都有相应的最低预期收益。这个最低预期收益,就是该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应价格。n 设:Z为总供应价格,N为就业量,则:总供应价格与就业量的关系为:n Zf(N)n 此函数为总供应价格函数此外,公司预计出售这一就业量所生产的商品时将得到一定的收益(社会乐意支付的价格),该收益既为总需求价格n 设为总需求价格,则总需求价格与就业量的关系为:n ()n 此函数为总需求价格函数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应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一般称为有效需求,亦称均衡国民收入。所以,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更

17、确切地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可称为有效需求。显然,有效需求决定社会就业量。但应注意,均衡点决定的就业量可以是充足就业的、也可以是非充足就业的就业量。二、失业及其类型失业的概念:失业是指劳动力人口中,既有劳动能力,又有劳动愿望的人处在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充足就业是指劳动力供应与劳动力需求处在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足地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需求的状态。充足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达成充足就业时,仍会存在某些类型的失业。失业的类型:有4种分别为:1、 摩擦性失业概念: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之间而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

18、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在供求平衡状态时也会存在这种状态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它是动态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性,是高效率运用劳动资源的需要。2、技术性失业概念: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导致的失业,称为技术性失业。n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从长期和短期来看有所差别。解决对策:最有效办法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地实行职业技能开发。3、 结构性失业概念: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变动,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解决对策: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19、涉及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以及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等。4、季节性失业概念: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所引起的失业,称为季节性失业。n 它通过影响某些行业的生产或影响某些消费需求而影响对劳动力需求。三、 需求局限性性失业(又称总量性失业)概念:由总需求局限性导致的,接受市场现行工资率,有就业规定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就是需求局限性性失业。(一)、需求局限性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1、增长差距性失业: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也许达成的经济增长率,故导致劳动力的供应大于劳动力的需求而导致的失业。(是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2、周期性失业:指经济的繁荣

20、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二)、缓解需求局限性性失业的对策(选择)n 1、单纯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充足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 n 2、刺激总需求和扩大有效供应是解决有效供应局限性性失业的主线方向。n 3、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产业政策密切结合。n 4、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一)、失业率和失业连续期失业率是反映失业者占劳动力总体的比重。公式为:失业率=失业人数 / 社会劳动力人数*100% =失业人数 /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失业连续期是指失业者处在失业状态的时间。通常以周为单位,其公式为: 平均失业连续期=(失业者周数)/ 失业人

21、数年失业率(%)该年有失业经历的人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 * (平均失业连续期(周)/52周)(二)、失业的影响n 1、失业导致家庭生活困难n 2、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n 3、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限度n 4、失业对国民经济导致影响n 5、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五、 政府行为和劳动市场(一)、政府支出(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n 1、最低劳动标准(涉及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n 2、最低社会保障n 3、工会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等三个制度结构,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是以法律的形式拟定下来,受到法律的保护。(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n 1、财政政策(

22、两种类型、措施)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政府实行的重要措施: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变动税率。(多选)n 2、货币政策(两种类型、措施)可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政府实行的重要措施: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n 3、收入政策(含义、作用、差距的衡量指标与措施)收入政策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狭义的,一种广义的。作用:有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分派不公问题及其伤害。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 是基尼系数。(方法简朴,可比性强的特点)收入政策的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 2、收入平

23、等化措施。第二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一、 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在法律体系中居于仅次于宪法,与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并列的地位。(补充)(从民法中分离、与工会法是姊妹法。)劳动法的含义,共有三种含义,在本书中取第二种含义,即广义的劳动法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2、基本原则的特性:指导性、特殊性、稳定性、权威性3、基本原则的作用:A、指导劳动法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

24、律制度的统一和协调;B、指导劳动法的实行, 对的合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C、填补缺陷4、基本原则的内容:A、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B、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C、物质帮助权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是劳动法的首要原则。劳动权的范围: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等。劳动权的核心: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劳动者对劳动的需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劳动过程自身的需要,通过劳动,劳动者获得发展;二是对劳动产品的需要。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这种劳动权保障具体地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还涉及平等保护。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参与和组

25、织工会的权利n 平等协商的权利n 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n 三方原则物质帮助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重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强行性规范。社会保险的特性: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三、 劳动法律渊源(一)、含义法律渊源是指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或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我国劳动法律渊源的含义:指法的表现形式,即法是由何种国家机关、通过何种方式并表现为什么种法律文献形式而获得成立的,根据创制机关的不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具有不同等级的效力范围。(二)、类别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宪法是国家的主线大法,是我国劳动法的首要渊源。它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权、报酬权、休息休假

26、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物质帮助权、培训权、结社权等原则。制定者:由国有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宪法关于劳动的规定保证了劳动法的权威与劳动法制的统一。2、劳动法律制定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劳动法律的法律效力仅低于宪法,涉及了工会法和劳动法。劳动法律是劳动法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其重要内容分为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动保障法和劳动监督检查法)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制定者:国务院(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4、劳动规章制定者:国务院组成部门依据劳动法律和劳动行政法规,有权在本部门范围内制定和发布规范性文献,其中关于调整劳动关系的规章,也

27、是劳动法的渊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献称为劳动规章。5、地方性劳动法规制定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政府,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国务院备案或批准后生效。6、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7、正式解释制定者:有权的国家机关根据解释的主体不同,正式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8、其他(他国)雇佣规则(内部劳动规则)、劳动(雇佣)协议(否)、集体协议、习惯法、法官法或判例法四、 劳动法的体系含义: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互相关系。我国劳动法的体系是根据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特点和内容而构成的。分类模式:涉及劳动法的所有制结构模式和劳

28、动法的职能结构模式。劳动法的职能结构模式是以劳动法律规范的职能为分类标准,建立可以反映劳动法职能分工的劳动法体系。参考书本39图表2-1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一、 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性(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所谓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条件:一是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二是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过程中,必然形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但是是劳动的社会形式,因而,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的分离为其条件。劳动关系与

29、劳动法律关系的最重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宗旨:保护劳动者权益;重点:拟定劳动标准;核心:调整劳动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1劳动协议关系(重要形态)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性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法定与现实权利义务)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第一、第二)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直接、请求)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内容与客体主体涉及(劳动者、用人单位,工会)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律将自然人分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

30、、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和无劳动行为能力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的人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重要涉及:1618周岁的未成年人;女性劳动者;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某些特定的疾病患者。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成的目的和结果。三、劳动法律事实依法可以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为劳动法律事实。只有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带来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事实才干成为劳动法律事实。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事实为合法事实,双方意思表达必须一致

31、;变更、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事实一般也需双方意思表达一致。但是在一些场合,单方的意思表达以及违法行为或事件也能使劳动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法律事实的分类:1.劳动法律行为概念: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涉及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与民法的不同点: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合法行为才干产生劳动法律关系,违法行为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系,同时,单方行为通常也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系。行为人做出意思表达是劳动法律行为成立的一般要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素:A,包含追求一定法律效果的意图;B,能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终止

32、的必需内容;C,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达于外部,可由别人客观地加以辨认。 2.劳动法律事件概念: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可以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公司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或其他现象。第三章 现代公司管理第一节 公司战略管理一、 公司战略的概念与特性(一)、公司战略的概念与特性概念:公司战略是指公司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是公司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公司实力和战略目的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特性: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二)、公司环境的结构及特点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特点为

33、变化复杂(三)、经营环境的分析方法重要涉及两种:1.外部环境的调研(重要了解外部环境的过去和现状)又有如下方法:A,获取口头信息;B,获取书面信息;C,专题性调研;2.外部环境的预测(四)、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波特五种力)1、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现有竞争对手的数目、经营战略、产品的差异化,固定成本的高低、行业成长过剩)是最重要任务市场上各公司之间的竞争表现在产品、价格、质量、服务等各方面。(多选)2、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进入障碍涉及: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进入分销渠道、资本需求、现有公司的反映3、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 替代产品通过规定某个行业内各公司也许获得的最高限价来限制该行

34、业的潜在收益率。4、顾客力量的分析 它涉及公司产品消费群体分析、顾客购买动机分析、顾客消费承受能力等。5、供应商力量的分析若在一个行业中波特五种力都很强大,该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将会很低,行业吸引力就很小,成反比关系。(五)、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PEST分析)1、政治法律环境(首要外部条件)2、经济环境(涉及经济体制、经济形势、经济结构、经济政策)3、技术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二、公司分析(一)、公司资源状况分析资源的概念:是公司拥有或控制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资源分析的目的:掌握公司现存资源的状况,明的确现未来战略意图和目的的优势和劣势资源,为资源的运用,开发和发明提供方向和行动基础。资源分析的具

35、体内容涉及六方面:物质资源状况、人力、财务、技术、管理、无形资产状况。资源优势是公司为了实现其战略目的所拥有的或者拟建立的特殊资源,这种资源是竞争对手所没有的,具有稀缺、难以模仿和被替代的特点,并可认为公司带来较高的收益。填补资源缺陷的方法:需要公司向拥有资源优势的公司学习,从内部不断挖掘潜力,积累短缺的资源。(二)、公司能力分析1、能力:是指公司将其资源进行组合、归集、整合形成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种技能。产品生产的价值形成和发明过程称之为价值链。把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活动提成两大类,即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基本活动又涉及五种活动:进料后勤、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支持活动

36、又涉及四种活动: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基础设施。2、公司能力分析的方法方法涉及:纵向分析、横向分析、财务分析3、公司能力评价的标准标准有两个:效率和效果。(三)、公司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SWOT)明确公司的战略目的S是指公司内部优势;W是指公司内部劣势;O是指公司外部环境的机会;T是指外部环境的威胁SWOT分析法为公司提供了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增长型战略(SO)、扭转型(WO)、防御型(WT)、多种经营型(ST)。参考书本P53图表3-2(四)公司的战略选择公司的战略涉及:总体战略、一般竞争战略、和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总体战略涉及: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撤退战

37、略。分析相应的特点、目的、优点和缺陷。1、按照进入方式可以把进入战略划提成:购并战略、内部创业战略、合资战略。购并战略,特点、目的:公司在进入新领域时,凭借强大的财力以购买或者兼并的方式获取已进入者的经营资源和已占领的市场,从而达成进入某一新领域的目的。优点:节省了进入的时间。缺陷:购并往往要支付高额的购并费用,并且日后要花很大的力气整合不同公司的文化。2、公司可供选择的发展战略有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战略、横向发展战略、纵向发展战略、多样化发展战略。3、撤退战略的方式有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与杠杆收购、拆产为股/分拆,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 一般竞争战略涉及: 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 重

38、点战略。4、低成本战略的途径和制定原则。途径:重要有实现规模经济、应用专利技术、改善原材料及其他方式。行业不同,减少成本所采用的途径会不同。制定的原则:领先原则,全过程低成本原则,总成本最低原则,持久原则。5、差异化战略实现差异化的途径:使用品有独特性的原材料和其他投入要素;开展技术开发活动;严格的生产作业活动;特别的营销活动;扩大经营范围。 制定原则:效益原则(独特性成本),适当原则,有效原则。6、重点战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着眼于目的市场上取得成本的优势;另一种是着眼于在目的市场上取得明显的差别优势。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涉及:新兴行业的战略、成熟行业的战略、衰退行业的战略7、新兴行业战略特点:

39、技术不拟定;生产成本高,但下降非常高;风险大。战略制定的内容涉及:进入时机的选择;竞争方式的选择8、成熟行业的战略特点: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成本和服务成为竞争的中心内容;行业利润水平下降;待业利润水平下降。制定对策:明确一种竞争战略;合理组合产品;合理定价;工艺创新;扩大用户的产品范围;选择合适的买方;工艺流程的选择;参与国际竞争。9、衰退行业战略影响因素:需求状况,退出障碍,竞争格局的变化。战略制定内容:领导地位战略,合适定位战略,收获战略,迅速退出战略。三、公司经营战略的实行与控制(一)、公司经营战略的实行公司经营战略的实行是战略管理工作的主体。为贯彻已定的战略所必须从事的工

40、作涉及:n 1、建立相应的组织n 2、配置战略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预算和规划是互相联系的两部分,是资源 配置的基本工具)n 3、调动群体力量实现战略计划n 4、设立行政支持系统和实行战略控制(二)、公司经营战略的控制战略控制是将预先制定的战略目的与反馈回来的战略执行信息进行比较,以检查战略计划与实际执行的偏离限度并采用措施纠正偏差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战略控制一般由三方面的活动组成:1、制定战略评价标准2、进行实际成效与标准的对比分析3、针对偏差采用纠偏行动战略控制的特点:战略控制系统是开放系统。 战略控制的标准是公司的总体目的。战略控制的标准有两类:一是成效标准;二是废弃标准。战略控制的基本

41、要素:1、战略评价标准; 2、实际成效; 3、绩效评价;战略控制的方法: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第二节 公司计划与决策一、科学决策的规定与方法(一)、决策科学化的规定公司经营决策是对未来行动拟定目的,从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决断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涉及以下几点:1、合理的决策标准(决策却由“足够满意化”代替了“最优秀化”的标准2、有效的信息系统3、系统的决策观念4、科学的决策程序(健全的科学决策程序,具体可分为拟定决策目的,探索可行方案,选优决策三个阶段)(选择)5、决策方法科学化(决策方法的改善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按常规办事,不必事

42、事重新决策;二是建立健全专门的组织机构)20世纪50年代,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方法改善的两大特点:一是硬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二是软技术已总结出较成功的经验。(二)、决策的方法有三种:拟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拟定型决策方法。(三)、拟定型决策方法基本特性:指事件的各种自然状态是完全肯定的,并且通过度析计算可以得到各方案的明确结果。具体方法有:1、量本利分析法n 2、线性规划法n 3、微分法(四)、风险型决策方法是一种随机决策,一般要具有五个条件。具体方法: 1、收益矩阵2、 决策树3、 敏感性分析(五)、不拟定型决策方法具体方法: 1、悲观决策标准(肯定赚钱)n 2、乐观系数决

43、策标准n 3、中庸决策标准n 4、最小后悔决策标准(也许会损失)n 5、同等概率标准(机会均等标准)二、公司经营计划(一)、公司计划职能的作用和特点作用: 1、使决策目的具体化n 2、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n 3、为控制提供标准特点:公司计划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公司的自身能力、拟定公司在一定期期的奋斗目的,并对目的的实现进行具体的规划、安排和组织和实行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二)、公司计划职能的原则1、可行性与发明性相结合的原则n 2、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相结合的原则n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三)、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 n 1、滚动计划法n 2、PDCA循环法(计划、执行、检查、解决)n

44、3、综合平衡法(最优的经济效果,把比例、速度、效果三者统一起来。)(四)公司经营计划的目的管理1、目的管理的含义与特点含义:是指围绕公司一定期期的总目的,公司各部门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各自制定自己的分目的,通过调整、平衡,使它们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目的系统。同时,拟定相应的责任和权利,进行严格考核,促使每位员工自觉实现各自目的,从而实现公司经营总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特点: 1、它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2、 规定有明确完整的目的体系3、 更富于参与性4、 强调自我控制5、 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五)、公司目的管理的实行公司目的管理的实行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n 经营目的体系的建立n 经营目的的实行

45、n 经营目的的控制n第三节 市场营销一、 市场分析(一) 市场营销的概念不仅仅是销售或促销。不仅仅局限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流通领域,并且还渗透到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之中,成为公司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二)、市场的概念与分类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需求的总和。在这里,市场专指买方,而不涉及卖方;专指需求,而不涉及供应。卖方构成行业,买方构成市场。市场包含三个重要因素即: 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市场的分类:1、 按互换对象不同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2、 按买方的类型可分为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3、 按活动范围和区域不同可分为世界市场、全

46、国性市场、地方市场等。(三)、消费者市场分析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物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1、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2、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参与购买的角色、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购买决策过程。角色可分为五种:倡议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购买行为类型分四种:习惯性购买行为、化解不协调的、寻求多样化的、复杂的。购买决策过程由引起需要、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和买后行为五个阶段构成。(四)、组织市场分析(泛指公司的购买)组织市场是由各组织机构形成的对公司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1、 组织市场的类型组织市场有三

47、种类型:产业市场、转卖者市场、政府市场。(其中,产业市场最具代表性,是最多样化和最大的组织市场,是市场营销分析重要对象。)2、 产业市场(与消费者市场具有相似性,两者都由个人充当购买者并做出购买决策。) 特点:与消费者市场比较,产业市场上的购买者多为公司单位,数量规模较大。 产业市场上的购买者往往集中在少数地区。 产业市场的需求具有派生性,最终取决于消费者市场的需求。 产业市场的需求缺少弹性,一般情况下价格变动对产业市场需要影响不大。 产业市场的需求有较大的波动性。(与消费者需求量有关系) 专业人员购买。 互惠。 直接购买。 产业购买者往往通过租赁方式取得产业用品。(合用于价格高,技术设备更新

48、快的机器设备) 产业购买的决策参与者。 (构成采购中心) 公司采购中心通常涉及五种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产业购买者的购买类型:直接重购,修正重购,新购。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重要因素有: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人际因素,个人因素。产业购买者购买过程的重要阶段:提出需要,拟定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拟定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检查协议履行情况。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具体过程涉及如下环节:1、 分析市场机会(发现市场机会、评价)2、 选择目的市场(市场细分、选择目的市场、市场定位)3、 设计市场营销组合(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变量:产品、价格、地点、促销,简称4PS

49、)4、 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 (执行与控制)科学的决策体系是公司成败的关键,营销控制重要有年度计划控制,赚钱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三、市场营销策略(一)、产品策略n 产品组合策略n 品牌与商标策略n 包装策略n 产品生命周期n 服务策略(二)、定价策略n 成本导向定价法(涉及成本加成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目的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n 需求导向定价法n 竞争导向定价法(特点:产品价格不与产品成本或需求发生直接关系)价格是影响产品销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产品的的最高价格取决于产品的市场需求,产品的最低价格取决于该产品的成本费用。(三)、分销策略1、销售渠道的概念指产品由公

50、司(生产者)向最终顾客(消费者)移动过程中所通过的各个环节,或公司通过中间商(转卖者)到最终顾客的所有市场营销结构。销售渠道的特性取决的参数:渠道的层次数目; 渠道的长度; 渠道的宽度; 渠道的多重性。2、销售渠道的设计 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产品因素,市场因素,公司因素, 最佳分销渠道的选择,要解决三个问题:是否使用中间商,拟定中间商的数目,中间商的选择。(四)、促销策略 广告(最重要的方式)、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宣传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一、 个体差异人有差异是心理学的第一定律。关键问题:了解和鉴别人们眕哪些方面的差异,并运用差异的心理学知识尽也许地使人们

51、做好工作。(一)、员工的能力与人格1、能力差异心理学所指能力,其一指个人在某方面所表现出实际能力,即“所能为者”;其二是指个人将来有机会通过学习,在行为上表现出的能力,即为“也许为者”。前者称为实际能力或“成就”,后者称为潜在能力或“性向”。2、人格差异能力与人格是决定人生成败,事业成功的两大心理因素,但两者的功能不同。能力差异的限度可采用统一量度作为标准(如智商),人格只有差异之别,而绝无“高低”之分。3、 大五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研究者已经基本达成一致,认为责任感与工作绩效有最强的下相关。“大五特质”与团队绩效也相关,团队成员在五个特质上的平均得分越高,整个团队的绩效也越高。(二)、员工的态

52、度1、态度的分析态度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认的心理倾向。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中介因素,心理学常把态度当作是一种“行为的准备”。态度直接显示了个体的中心价值和自我意向。2、工作满意度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个人特性与工作的匹配。当员工的行为不受外在因素的限制时,工作满意才也许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3、组织承诺三种形式的承诺:感情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组织承诺的结果:与工作满意度类似,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三)员工的知觉和归因1、知觉及其意义知觉是感觉的基本刺激被选择、组织及解释的过程。人们

53、不是孤立地对待一个刺激性,而是倾向于从刺激与其他事件、感觉或形象的关系中对待它。2、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即我们如何结辨认人。社会知觉的五大效应:首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对比效应、刻板印象。3、归因所谓归因,就是运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因素的过程。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也可以分为稳因和非稳因。内因即内在因素,是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行为者自身可以控制的因素,涉及行为者的人格、品质、情绪、心境、能力、需要和努力限度等;外因即外在因素,是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外部因素,涉及行为者所处的各种环境和机遇、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和难度,以及工作与人的互相作用,

54、别人对行为者的强制或约束、激励的作用等。稳因即稳定因素,是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相对不容易变化的因素,如行为者的能力、人格、品质、工作难度、职业规定、法律、制度和规范等;非稳因即非稳定因素,如行为者的情绪、努力限度、机遇、多变的环境等。同知觉同样,归因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种种失真和偏差。二、工作动机的理论与应用(一)、人的多重需要一组织的报酬形式现代组织除了提供工资、福利和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还给员工提供更能发挥他们能力的任务,把工作责任交给员工,或者进行授权以表达对他们工作的认可,来满足员工被尊重和成就的需要。(二)组织公正与报酬分派(三项基本原则)1、 分派公平2、 程序公平3、 互

55、动公平(三)、盼望理论与绩效薪资绩效薪资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只有当员工相信自己杰出的工作绩效会带来所盼望的报酬时,员工才会受到激励。总之,盼望理论说明了工作动机是否受到激发以及强度如何,关键是员工如何理解个人努力与工作绩效、工作绩效与组织奖励、组织奖励与个人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三、员工的学习和行为的管理(一)、员工的学习1、强化的学习法则在桑代克的效果律中强调了三个行为法则:强化原则,处罚原则,消退原则。处罚是一咱学习经历,而不是一种对别人掌握和控制的证明。2、认知学习原理3、社会学习理论(二)、员工学习与组织行为矫正组织行为矫正模型被认为是有效的行为绩效管理的系统性方法之一,它是建立在学习理

56、论,特别是强化原则的基础上的。其具体环节是:1、 辨认和确认对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关键行为。2、 对这些关键行为进行基线测量。基线测量的目的是为关键行为提供客观的频率数据,即关键的绩效行为(如上述行为)在当前条件下发生的次数。3、 当关键行为被确认后,也得到了一个基线标准,那么就需要做功能性分析了。功能性分析就是分析关键行为(B)的先行条件(A)和关键行为的后果(C)。4、 干预行为。可以说前三步都是进行行为干预和矫正的准备。干预的目的就是加强和促进绩效行为或者削弱和减少失调行为。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一、 工作团队的动力(一)、工作团队的有效性的理论1、工作团队的定义团队具有工作群体的特点

57、,他们具有互补性的技能,承诺一个共同目的、一系列绩效目的和他们共同负责的方法。由此可见,“团队”比其他群体更加任务取向,更强调成员的互相依赖性。2、团队的有效性模型(四个因素构成)团队有效性的四个要素:绩效、成员满意度、团队学习、个人的满意度。(二)、团队的动力因素分析团队过程的重要范畴是沟通、影响、任务和维护的职能、决策、冲突、氛围和情绪问题。二、群体决策与人际沟通(一)、群体决策(多选)1、 群体决策的优缺陷优点:(1)能提供比个体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2)能提供比个体更多的不同的决策方案;(3)能增长决策的可接受性;(4)能增长决策过程的民主性。缺陷:(1)要比个体决策需要更多的时间,

58、甚至会因难以达成一致观点而浪费时间;(2)由于从众心理睬妨碍不批准见的表达;(3)假如群体由少数人控制,群体讨论时易产生个人倾向;(4)对决策结果的责任不清。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孰优孰劣,何时使用个体决策,何时使用群体决策,这重要取决于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和要取得的决策效果,也取决于对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的有效控制。2、 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六大因素)(1) 群体多样性(群体异质性)。 (2)群体熟悉度。 (3)群体的认知能力。(4)群体成员的决策能力。 (5)参与决策的平等性。(6)群体规模。(7)群体决策规则。决策的可靠性是随成员数量的增长而提高的,并且成员间的相关性越小,成员数量对决策可靠

59、性的影响就越大。(二)、人际关系与沟通1、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共有五人阶段)第一阶段:选择或定向阶段第二阶段:实验和探索阶段第三阶段:加强阶段第四阶段:融合阶段第五阶段:盟约阶段2、沟通的风格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自我克制型、自我保护型、自我暴露型、自我实现型第三节 领导行为及其理论一、领导的活动与角色(一)、领导者与管理者领导包含着“影响”的含义是众人公认的。领导只能产生于群体中,一般是群体中对群体活动和信念最有影响的人成为领导者在抱负的情况下,所有的管理者都应当是领导者。领导与管理者的区别体现:管理者领导者制订计划和预算设定方向组织和调控人员团结成员控制和解决问题激励和鼓舞短视的远视的集中于系统和结构集中于人询问如何和何时询问什么和为什么复制和模仿起源与发明维持发展对的地做事做对的的事(二)、经理角色分析表44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多选)类别角色工作内容人际关系类挂名首脑(Figure head)联络员(Liaison)领导者(Leader)。执行典礼或象征性的工作建立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指挥、协调群体的工作信息类监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