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林业发展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67228045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西兰林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西兰林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西兰林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新西兰林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西兰林业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西兰林业发展之路摘要 新西兰林业经过 50 余年的发展, 实现了对天然林的保护, 木材生产从完全依靠 天然林转变为只有1% 的锯材来自天然林; 一个只有不足 400 万人口的国家, 现在年产木材 已达到2 100万m 3,木材及木制品出口创汇占全国创汇的12% ,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未来 25 年木材产量将翻番, 而且完全来自可持续利用的人工林; 这些经验已成为世界林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文中分析了新西兰林业成功的经验, 希望有助于正在蓬勃发展的中 国林业。关键词 人工林 天然林 可持续发展100 多年来, 特别是近 50 年来, 新西兰在人工林育种、经营管理、加工利用等方面进行

2、了不懈的努力, 实现了由 50 年前完全依赖天然林到现在以辐射松人工林资源为主, 将来仍 以辐射松人工林资源为主的转变; 森林资源由面临枯竭转向持续增长, 不但能充分满足国内 需求, 而且还可为出口创汇做出重要贡献。新西兰以其人工林经营的成绩对世界林业的可持 续发展做出了肯定的回答。1 新西兰林业概况根据新西兰农林部最新(2002ö2003)统计,新西兰国土总面积为2 710万hm 2,总 人口 390万,天然林(Indigenous forest)面积为640万hm 2,占国土面积的24% ,人工林面 积为180万hm 2,占国土面积的7% ,辐射松林为160万hm 2,占人工林的

3、89% ,花旗松 林为10万hm2,占人工林的6% ,其他树种林10万hm2 ,占人工林的6%。林业产出(年):采 伐木材2 070万m 3,原木出口 740万m 3 (占原木总材积的36% ),出口总值36. 5亿新元 (占新西兰出口总值的12% )。按产值计算, 出口的主要产品为: 锯材、原木、化学浆、纸和纸板、新闻纸及纤维板等(上 述产品出口合计占出口总量的78% )。人口不足400 万的新西兰, 林产品贸易额占世界林产 品总贸易额的1% , 占太平洋地区的8% 。2 新西兰森林也曾遭到严重破坏新西兰过去是一个本地森林非常丰富的国家。在波利尼西亚人首次发现新西兰岛时, 这 里 75%的陆

4、地被森林所覆盖。这些森林为当地毛利人提供了木材资源, 而且还成为食物和药 物的来源。他们利用当时的石器, 用新西兰罗汉松制做木舟, 用其他比较坚硬的木材做武器、 挖掘工具, 以进行捕渔和狩猎, 用新西兰罗汉松进行雕刻, 等等。当地土著人的生产和生活 以及森林火灾对森林造成了破坏,而大量欧洲移民的到来加速了对森林破坏的进程。他们对 木材的商业开发首先是用于建筑, 并将木材作为商品出口。建立了许多制材厂, 制材方式也 由手工作业发展到动力机械加工。特别是欧洲移民采取清出林地的办法以取得建房和农牧业 开发用地,大量森林遭到毁坏,原始森林资源锐减。到1850年,新西兰2000万hm 2的原始 林损失了

5、 30% ,只剩下1 400万hm 2。人们开始对森林面积的减少感到担心和恐惧。1874年 新西兰第一部林业法规获得批准, 任命了林业管理官员。此后, 虽然对余下的天然林资源的 开发继续采用了发放木材许可证的办法以期保护森林资源 , 但执行中仍大量失控 , 直至 1921年国家林务局按照林业行动法规(Forest Act)对更多的森林进行了控制。3 发展人工林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森林的需求新西兰政府直接涉及造林始于 1 个世纪以前。 1896 年, 在全国木材大会后, 在土地部 门内建立了林业分支, 在南岛和北岛建立了苗圃并开始造林。当时的重点放在不适于农业的 王室土地。在早期荒地造林中对大量树

6、种进行了试验栽植, 大部分是由欧洲、北美引进的树 种和由澳大利亚引进的桉树。到1909 年已种植人工林5 090 hm 2, 约有67 种树种之多, 除4 个之外均为引进树种。值得指出的是,当时有20 个树种的栽植面积大于辐射松, 按栽植面 积大小排列位于前7名的树种分别是:落叶松(Larch )、奥地利松(Austrian pine )、科西嘉松 (Corsican pine)、桉树(Eucalyp ts)、梓属(Catalpa speciosa)、栎树(橡树)、Benthams 松等。1913 年成立的皇家林业委员会(The 1913 Royal Commission on Forestr

7、y)是新西兰林业发展的里 程碑,该委员会具有对包括本地森林、未来的木材需求及对苗圃和造林工作进行评价的广泛 权限。该委员会认为, 进行实验是必要的, 但对有些树种的栽植范围提出了批评。指出不应 广泛种植落叶松, 因为它潜力有限; 对栎树和梓属也做出了同样的评价; 有些本地树种由于 生长太慢而不适于集约栽植。该文件同时指出, 根据早在 1870 年在坎特伯雷种植的经验总 结, 辐射松是有潜力的树种。早出材、多出材、出好材是对商品林树种的最重要的要求。这 一时期林业部门主要是通过提高经营管理以改进本地林业的可持续性。虽然已经出现种植辐 射松的转折点, 但其支配地位是逐渐形成的。在 1923 年完成

8、了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林业部 门据此预测, 如果不加快人工造林, 到 1960 年新西兰将耗尽所有余留的本地森林资源。为 满足国家木材需求, 林业部门在 1925 年向国会提出在1935 年以前必需将造林面积由2. 55 万hm2 (6. 30万英亩)提高到14万hm 2 (35万英亩)的目标。此项目标被超额完成,并且 私人造林大量增加, 由此确立了人工林的牢固地位。在造林树种搭配上, 国家造林和私人造林有重要区别, 私人造林均以辐射松为主, 而国 家林业局的政策要求任何一个树种的造林面积都不得超过总造林面积的30%。据说, 当时的 目的是想分散病虫害大规模传染的危险, 但是后续的经验表明,

9、不论从生产还是从植物保护 而言,都不能表明这种品种多样性是合理的。到1936年人工造林面积达到了 31. 7万hm 2, 其中 60% 为国有林。此后的造林速度减慢了, 直至上世纪 60 年代掀起第 2 次造林高潮。4 木材加工业实现了由利用天然林为主向利用人工林为主的转变新西兰木材工业接受人工林木材作为原料的过程是缓慢的 , 木材加工场习惯于以生长 缓慢, 但质量优良又很少有缺陷的贝壳松、瑞木等天然木材为原料, 人工林木材则相反, 年 轮宽、节子多、性能多变又不稳定。 1930 年在坎特伯雷建起第 1 个辐射松木材加工场, 直 至 1960 年人工林锯材产量才超过天然林锯材产量。由利用天然林

10、木材向利用人工林木材过 渡进展缓慢的原因还有:在二战前后(19361965年),优质天然林木材和其他木材在价格 上没有多少差别; 总是有一些实力很强的制材场不顾对已减少的天然林资源保护的要求能 得到所需的原木。初期造林采用未经改良的进口种子,又没有进行很好的经营管理, 其树木的 大小和形状差异很大, 这些质量不同的原木可用于造纸及生产各种人造板。5 市场拉动出现新一轮造林高潮19601990年为新西兰的第2个造林高潮。在此期间,人工造林面积由35. 2万hm 2 增加到124 万 hm 2, 国有林和私有林几乎各占一半。这一阶段的初期, 2 个大型造纸厂满负 荷运行已预示出现木材供不应求的可能

11、性。自1957 年开始, 向日本出口原木的价格很有吸 引力。木制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和人造板等显示出扩大出口的潜力。这就是为新西兰赚 取其出口收入的12% 的林产工业的开端(新西兰林产品出口收入从1960 年的1 700万新元 增至2002 年的365 000 万新元, 而且这一巨大的增长完全来自于人工林资源)。在农村土地 上造林要取得农民的认可, 因为地方社区特别是农民具有对这些土地的控制权。营造国有林, 尤其是在没有生产力的原始林地上造林, 则要处理好来自环保组织的意见和要求。为完成大 面积造林任务,政府制定了鼓励造林的政策: 包括以向私人(后来又扩展到各种形式的公司) 提供 50% 的

12、造林资金代替原有的鼓励林业贷款计划; 实行从当年投资中减去造林费用的有 利于造林公司的税收政策。到1989年,造林面积达到124万hm2,国家和私人造林几乎各 占一半。由于一度取消了税收优惠政策,在1987 年人工造林速度出现下滑。在1991 年恢复 减税政策后, 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造林高潮,25 30 年的人工造林投资回收期已为实 践所证明, 这对私人和合营公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新西兰的 2 次人工造林高潮的明显区别是: 第 1 次造林高潮主要是在不适于农业应用 的土地上,集中在北岛中部,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 , 农业和林业在土地利用上的竞争也 在加剧; 第 2 次人工造林高潮在地域

13、上大为扩展 , 全国各地都有以辐射松为主的很好的人 工林资源。6 实践决定了造林树种每当提起新西兰的人工林时, 人们会自动地想到辐射松, 这是由于它的栽种面积在人工 林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决定的。单一栽植, 到处都种植同一种树, 是传统务林人不能接受的, 但至今为止新西兰(种植单一树种) 的经历还没有产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有些地方已采伐了 3 次仍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力衰退。事实上, 新西兰在数十年来一直在努力扩大人工林树种, 但 没有那一个树种在经济效益方面 , 例如在木材生长速度和所产木材作为各种林产品的原料 的广泛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具有和辐射松竞争的能力。在森林健康方面, 像枯针病等病虫害的 影

14、响对其它针叶树种也比对辐射松的影响严重,而且这些病虫害都可以采用飞机喷药的办法 消除。从生物保护角度是要注意出现危险昆虫的风险。在上世纪 70 年代林务局曾保证树种 的多样性, 并制定了特种用材政策。可以小面积地栽种一些树种,其木材具有天然耐久性和装 饰性, 从而补偿辐射松木材的局限性。这些树种包括桉树、澳大利亚黑木、黑核桃等。树种 多样性的主要影响来自于上世纪 50 年代成立的农场林业协会。他们推动种植混交林是出于 美学和立地保护的考虑, 而非经济原因。7 科学研究对新西兰林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新西兰的林业科学研究工作对其在人工林方面取得的成就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 可以说 在人工林经营管理到

15、加工利用的全过程中没有那一个问题不是通过科学研究解决的。首先, 通过育种研究解决生长速度和与树形有关的问题, 现在又包括其他特性, 例如抗性和增加木 材密度; 森林经营管理已发展为一套造林学技术, 如间伐、打枝等, 通过改进经营管理增加 了无缺陷木材的比例; 通过对木材材性的研究, 了解了其在干材内的变化模型, 心材和边材 的差异以及不同种植地区的树木在材性尤其是木材密度方面的差异 , 有大量文献阐述了辐 射松木材材性, 为合理利用建立了理论基础。树木和木材性质的变异性总是与速生人工林木 材如辐射松有关, 虽然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 但是仍然是影响其进入市场的首要问题。因此, 对于树木生长速度和

16、树形, 仍然需要通过育种、无性技术、筛选等研究去减少变异性、捕获 所要求的性能。如新西兰林业研究所在其试验地上培育的无性系 55, 用该树种的木材制机械 浆与一般木材磨木浆对比可节省能耗 40% 就是很好的说明。在新西兰通过采用现代造林技 术力求增加无缺陷木材在原木中的比例, 确保根端原木达到原木材积的 40% , 价值占全树 的 60% 以上。打枝可以提高无缺陷(无节疤材) 木材量, 但木材质量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例 如树脂斑、应压木等也增加了木材的变异性。这些与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有关, 因此要进一 步搞好育种和对特定立地造林的质量要求。在原来是农场的土地上造林, 由于土地肥沃, 树 木生

17、长快, 枝丫多, 更需注意营林措施。此外, 还通过增加无性(繁殖) 系林业和利用应力波 记时器对木材进行分等办法减少材性变异的影响。利用基因工程可在未来改变细胞壁的化学 性质, 从而得到新的结构特性和使用特性。开拓实木产品, 包括用锯材再加工生产的产品和 胶合板等, 可使原木得到最高的价格, 这些正是需要减少木材变异性的焦点所在。人工林经营的成功减轻了对本地林(天然林)的压力, 使其得到有效保护。现在产自天然 林的锯材不到锯材总产量的1%。直至 1960 年, 人工林锯材产量尚未超过天然林产量, 由于 天然林资源在减少 , 特别是禁止在国有林区采伐天然林的立法显著减少了来自天然林的木 材。现在

18、有6 400 万 hm2 天然林得以保留(占土地面积的24% )。目前仍在进行采伐的天然 林均为私有林, 并按可持续经营计划进行。预计到 2010 年这部分森林的面积约为178 万 hm 2,木材产量的指标控制为2 m 3ö(hm2 a)。8 新西兰林业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对新西兰林业的未来可以肯定以下3 点: (1)在可预见的未来, 在森林资源中辐射松仍占 居统治地位; (2) 木材的潜在可利用性将显著地增加。即使按平均的造林速度计算, 现在产自 人工林的2 100万m 3木材在25年后也会增加1倍,以后还会缓慢增加;(3)多余的木材需 要出口。资源的大量增加使工业界面临如何有效利用的

19、挑战。目前每年生产的2 100万m 3木 材, 其 70%以原木或木制品的形式出口。如果木材产量翻番,几乎所有多余的木材都必需出口, 这就需要扩大已有的市场份额并开发新的市场。目前的统计表明,原木在新西兰林产品出口 中占居重要地位(出口原木占原木总产量的 35% )。原木出口风险小, 可以使林主得到回报, 但对国家经济的贡献较小, 应当开发税费高的辐射松产品市场。要对增加的木材进行加工, 需要对机械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由林产工业协会和政府共同制定的木材加工 战略提出, 到2010 年需投入30 亿新元以便在2015 年能对剩余木材的50% 进行加工。大 量的投资需求和为产品寻找市场是

20、对工业界巨大的挑战。新西兰林业研究所最近成立了生 物材料开发中心,面向未来1020年的需要开展基于生物材料的解决方法的研究;在坎 特伯雷大学林学院正在进行的树木生长应力测量、改良幼龄材性能方面非破损检测方法 的应用及组织培养木材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9 新西兰林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新西兰林业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1) 法律法规对新西兰林业发展发挥了保障作用。为 制止对天然林的破坏,早在1874年出台了第1部新西兰森林法规(The First New Zealand Forests Act) , 1877年的国土条例(Land Act)提出了保护气候和山地的措施,显示出政府对森 林的保护作用的重要性

21、的认识。1913年的皇家林业委员会(Royal Commission on Forestry)成 为新西兰林业发展的里程碑。1921 年的森林法规进一步加强了对天然林的控制。适时出台 的法律法规为林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2) 科学研究对新西兰林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其整个链条, 包括育种、经营管理、木材加工、市场开发等。通过发展人工林保障木材和木制品的供给, 实 现对天然林的保护。对林业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开展了持续的而不是间断的, 各学科互 相联系而非孤立的研究工作, 而且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进步, 科研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 展。(3) 投资和税收方面的

22、优惠政策对新西兰林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发展人工林需要进行投资, 由于树木生长需要较长时间, 因而投资回收期长, 有一定风险。当新西兰政府对投资造林者 提供资金补助和减轻税收时, 吸引了社会各界投资造林。在1987 年政府一度取消了减轻税收的政策时, 人工造林出现了低谷。(4) 木材加工企业自建原料林基地是一种成功的经营模式。新西兰的大型木材加工企业, 如 Fletcher Challenge Forests, 不仅有制材、干燥及各种木制品的加工场, 而且有自己的原料林 基地, 这样可以使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密切结合, 使加工场得到可靠的原料供给, 使资源培 育有可靠的市场。澳大利亚的森林资源与林

23、业政策1、自然环境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10 41S和43 39S、113 09E和153 39E之间,北、东、南三面 濒临太平洋,西面为印度洋。它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其它一些较小岛屿组成, 面积7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陆地表面的5 %,相当于中国土地面积的4/5,与美国(不包 括阿拉斯加)面积几近相等,比欧洲(去掉原苏联部分)面积大50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 在白垩纪以前澳大利亚曾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因此从其地质上说,澳大利亚是非常的古 老的大陆,澳大利亚极其平坦,土地面积的87 %处于海拔500米以下,只有0.5 %的土地高 于海拔1000 米。澳大利亚全国地形特征主要有3 种:

24、东部沿海丘陵、中央盆地和西部高原。 澳大利亚自白垩纪从冈瓦纳古陆分离出来以后,没有发生过造山运动、冰川和火山活动,经 受了长期风化和侵蚀。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土壤,总的特点是古老、干燥和贫瘠,自 然生产力很低,特别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和磷,而硼和锌等微量元素则严重缺乏。通过第 3 纪中期淋溶,砖红壤化过程磷被逐渐地固定于铁铝络合物之中,致使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 劣,肥力衰减。许多澳大利亚土壤学家和生态学家认为,澳大利亚植物的旱生和硬叶形态结 构等生理生态特征,是对干燥和营养元素缺乏的土壤所产生的适应。 澳大利亚整个国土面 积的1/3以上位于南回归线(23。26S)以北,热带部分比较大,气候以

25、大陆性为主,特别 是内陆地区干旱而炎热,天气类型主要受中纬地区上空从西向东移动的反气旋的控制。澳大 利亚的气候被划分成11 个类型。24。 C 年平均等温线大体上与南回归线一致,勾画出了热 带范围。同样地,18 C等温线基本上从东到西与30 S 一致,可以看作亚热带的南限。12 C等温线是划分温带和凉温(Cool temperate)的界限,此线以南,包括维多利亚南缘地带 和塔斯马尼亚,可以看作凉温带。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降雨没有规律,常常出现严重干旱。由于降雨的不连续性 和变异性较大,因此很难对降雨进行地带性划分,特别是内陆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 6。但 是,降雨与季节具有较强的相关

26、性。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为夏雨型。南部和大陆西南角与塔 斯马尼亚为冬雨型,新南威尔士和部分维多利亚为均匀降雨型。 1/2 以上地区年降雨量在 300mm以下,而低下200mm的地区大约占总面积的1/3。最干燥的地区是南澳大利亚,该 州面积的88 %以上地区年降雨量不到300mm,其次是西澳73%和北澳51 %。湿润地区是海 岸地带和东南部高海拔山区,年降雨量 800mm 以上,是澳大利亚森林植被最茂密的地区。2、森林资源21 独特性 现在,愈来愈多的学者接受板块构造理论与大陆漂移学说,并以此来解释澳大 利亚的植物起源。澳大利亚的植物区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澳大利亚特有植物,印度、马来 西亚和南极植

27、物区系成分。澳大利亚的森林,无论在外貌、林分结构还是生物多样性方面均 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的森林,森林类型的变化从热带雨林到干旱灌丛。2.2 澳大利亚的森林50 %以上为桉树疏林地, 70 %为私有或私人承租的林地。2.3人工林的发展澳大利亚提出人工林发展规划-2020年展望(The 2020 Vision)。这项 规划反映了联邦政府与各州或地区政府、人工林种植业和木材加工企业联合致力于发展人工 林业的伙伴关系,创造一种吸引私人投资的环境。规化目标是到2020年将现有人工林面积 增加2倍,亦即从目前的1 10万公顷增至320万公顷。其中80 %为针叶树, 20 %为阔叶树。 因此,森林种植

28、业和加工工业将以商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动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1998 年,营建阔叶树人工林 50000 公顷,针叶树人工林 11000 公顷。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 措施值得借鉴:增加适宜的人工林用地;实行恰当的商业刺激;建立人工用材林栽 培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将树木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分开,保证造林者的收获权。 南澳 大利亚辐射松人工林绿色三角区的建立,树立了应用外来树种发展人工林的成功样板。值 得注意是, 20世纪9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营建桉权人工林的面积明显增加,成为人工林的 发展趋势。 1993年,全国桉树人工林面积为12 .5 万公顷。当前,约为24万25万公顷。 主要造林地区为塔

29、斯马尼亚、西澳大利亚和维多利亚。主要造林树种为蓝桉、果桉、王桉、 巨桉、柳桉和弹丸桉(E.pilularis)。各州政府正在使人工造林私有化,给予私营投资更多的 机会,是澳大利亚人工林发展的另一明显趋势。澳大利亚给予农场林业(Farm forestry)以 很大的优惠,鼓励在雨量较少、土地退化和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发展农场林业。农场 林业的概念是在农业耕作系统中种植具有商业价值的树木,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农林耕作体制 (Agroforestry system)。 澳大利亚人工林面积仅占森林资源的 1 %,但其木材采伐量却占森林总采伐量的近 50%。由此可见,人工造林在澳大利亚虽然周期长,但确乎

30、成为一种有利 可图的产业。由于人工林面积的增加,2010 年澳大利亚的木材采伐量可望从1995 年的 1950 万 立 方 米 增 至 2120 万立 方 米。 进 一 步 了 解 澳大 利 亚 人 工 林 发展 规 划 ,可 访 网 站 http:/www.affa.gov.aU/forests/2020/vision.htm。2.4 200年间的资源变化 自 1788年欧洲人开始大批殖民以来,至1980年的200年间,澳大 利亚森林资源减少了 1/3。其中,雨林减少 25 %,稠密桉树林减少 45 %,稀疏桉树林和麻 利桉树林分别减少32 %和30 %。 欧洲人殖民之初,在东海岸地区采伐森

31、林,获取木材,开 垦家业用地。 19世纪末期,随着澳大利亚小麦产量上升,大片疏林进一步消失。到20世纪 30 年代,各州普遍建立林务局,经营公有林,此后天然林资源基本保持稳定。3、森林工业3.1 锯材 澳大利亚1994/95年度国内市场对锯材需求量为470万立方米,其中大约300万 立方米为针叶材。国内木材产量为 370 万立方米,针叶材和阔叶材各占 50%,其余的 100 万立方米依赖进口,主要为针叶材,同时出口50万立方米阔叶材。 19951997年间,澳大 利亚锯材需求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建筑和其他民用消费的下降,自 1997/98 年度起可望 回升。随着人工林的增长和现有针叶人工林的

32、成熟,在本世纪初期锯材可能供大于求。 3.2 木材合板 1994/95 年度,澳大利亚人造板产量和消费大致如下: 表 5 3.3 纸和纸板 据 Neufeld (1997)预测16,澳大利亚纸和纸板的产量、进口和出口都有明显增长趋势。在 1995/96期间,在纸和纸板工业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5 %,其中包括营建人工林巨额 投资。产品销售增长9.5 %,出口增长4 %。 澳大利亚纸和纸板产量(1994/95年度)为230 万t,出口 300t。新闻纸和书写纸占出口量60 %,包装纸占80 %。政府和企业的目标均为 减少进口和增加废纸回收加工。纸浆和纸制品的出口将取决于日本购买木片的价格和

33、国际上 成本竞争。 3.4 非木质林产品 澳大利亚主要非木质林产品为蜂蜜、桉叶油和森林花卉。多 种桉树是优良的蜜源植物,以蜜味桉最佳。1995蜂蜜年产量约2万t,产值100万澳元。澳 大利亚森林花卉资源丰富,许多野花或色彩艳丽,或形态奇特,尤其是山龙眼科灌木。在西 澳大利亚,森林花卉年销售量大约 5000 万澳元。4、林业政策与机构(1) 政策目标 1992 年澳大利亚联邦各州和特区政府制订了国家林业政策声明( National Forestry Policy Statement-NFPS) , 以便实现长远规划和保证全社会从森林资源的不同用途中 均衡获益。这项方针具有广泛的国家目标,综合环境

34、和商业方面的不同目的和效益,是指导 性方针。1995年10月,联邦政府制定了为期4年的木材与造纸工业发展策略(WAPIS),旨 在鼓励发展木材和造工业的同时,注意保护森林为子孙后代提供的利益。 在澳大利亚,各 州和地区政府主要负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而联邦政府调各种环境与工业发展问题。国家目 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保护;木材生产和工业发展;综合与协调决策和经营;私有天然 林;人工造林;供水与集水区经营;旅游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就业,劳动力培训;公众意 识,教育和参与;研究与开发;国际义务责任。地区林业协议根据国家林业政策声明(NFPS), 1997年联邦与各州政府与之间达成地区 森林协议(Re

35、gional Forest Agreements-RFAs),这些协议是在广泛调查研究与咨询受益者基 础上形成的。但是,RFAs主要针对那些商品材生产地区,目前已在维多利亚东吉普斯(East Gipsland)和中部高原地区以及塔斯马尼亚洲完成。RFAS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森林能够为 当代和子孙提供环境、社会、经济和自然遗产的全部价值,保证获取木材资源和森林工业的 继续发展,使其在国际上具有竞争能力,生态上更加合理。这是澳大利亚进程( Australias Progress)的主要精神和成就。(3)林业机构 4.3.1 政策机构 制订和协调林业政策的主要机构是林业、渔业和水产养殖部长 会议(MC

36、FFA),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部长组成,林业常设委员会则由这些政府的有关高 级官员组成。主要的林业政策颁发与协调就是通过MCFFA或者澳大利亚政府工作工作会议(COAG),后者为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总理组成。各州均设有不同形式的林业管理机构。最 近的发展趋势是将内部的农业与林业机构合并,多数州政府正在致力于人工林的私有化,增 加私营投资。 4.3.2 研究机构 澳大利亚有许多林业研究机构,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 究组织(CSIRO)的林业和林产品研究所是最大的国家林业研究与开发(R&D)机构,承担 国家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主要课题包括树种与种源选择,遗传资源与育种人工造林,木材 保存与加工,纸

37、浆和造纸。森林资源丰富和木材生产较多的州,如昆士兰州,则设立自己的 R&D 机构,主要支持本州的森林经营活动。如欲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科研机构与政策可探 访网站 http:/www.dist.gov.au(4)林业与森林资源效益 通过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澳大利亚林业与森林资源可以向社会提供 一系列效益。 19952000 年间,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率在3.2 %4.3 %之间。 1996 年,澳大利 亚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296亿澳元,森林采伐业产值约为5亿澳元,显而易见,森林 的直接经济效益微乎其微。但是,森林的综合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可以归纳如下: (1) 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2)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多种作用;(3)水土 保持;(4)吸收二氧化碳;(5)多种精神文化价值;(6)生产木材得多种林产品, 19961997 年包括锯材340万立方米,胶合板15.1万立方米,板材120万立方米,纸制品240万t,出 口木片250万t (干重);(7)创造8.25万个就业机会和每年100多亿澳元财富;(8)多种 其它非木材产品和服务功能,包括蜂蜜、野生花卉、芳香油、薪炭材、饲料和森林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