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博物馆讲解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7170612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济南市博物馆讲解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济南市博物馆讲解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济南市博物馆讲解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济南市博物馆讲解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博物馆讲解词(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城辉煌济南历史暨馆藏文物展览讲解词大家好:(在前言版面前讲这一小段)欢迎到济南市博物馆来参观。济南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城市。是国家评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位于黄河下游齐鲁之邦的古城,因众多的泉水而被冠以“泉城”的美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雄伟刚毅的泰山和温柔甘美的泉水,孕育和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智慧勤劳的人们,创造了一部近九千年的连绵不断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发展史。第一部分:济南的历史一,济南远古的历史和文化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一组文物是目前济南地区发现最早的、距今850年0前的后李文化的遗物。因为它们最早发现于临淄的后李,因此被命名为“后李文化”。这些都是

2、在济南章丘的西河遗址和小荆山遗址出土的。这是石磨盘和石磨棒。他们是用来加工粮食的。把各类农作物的种子放在磨盘上,用磨棒来回碾压成粉末状。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采集和渔猎,农业经济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件器物叫釜,是用来煮饭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锅。因为它的底部是圆形的,需要用东西来支撑,一般都是用三个支脚来支撑,这样即稳受热面积又大。大家是不是想到了“三足鼎立”这个词语。这就是鼎的最初萌芽。这些是用动物的骨头加工成的镞、凿、椎,是用来狩猎和加工兽皮的工具。这是一个陶猪,当时的原始部落已开始饲养家畜了。这是西河遗址后李文化时期居民生活情景的复原景观。大家看,这处房址呈圆角长方形,是半

3、地穴式地面建筑。在房子的中心部分发现有很多的木炭,当时的这一堆火,不仅用来烤肉,煮熟食物,还可以用来驱赶野兽、取暖、照明等。在当时,保护火种不让它熄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从室外的生活情景看,当时的先民仍以采集和渔猎为主要生活和生产方式。农业种植和家畜饲养已开始萌芽。经过后李文化千年的发展,我们又发现了距今7500-年6的1北0辛0文化。它最早发现于腾州北辛。在济南西郊田家庄有北辛文化遗址的发现。这时期的生活用具还是以陶器为主。泥质比以前细腻,部分陶器上残留慢轮整形和修整的痕迹,火候也比原来的高,硬度也较大。鼎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器形,是由原来的釜和石支脚渐渐发展而来的。北辛文化接下来发展为距今

4、6100-年4的6大0汶0口文化。最早发现于泰安大汶口。大汶口文化前后经历了一千五百余年,在制陶、制玉、雕刻等各方面有了全新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大汶口的玉器。中国人制玉、爱玉、崇尚玉的历史非常悠久,玉璧是古代最重要的玉礼器,通常是用来祭天的。这件玉龙,不仅仅是一件装饰品,更重要的是,它常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在祭祀活动中使用。这种玉器叫璇矶,在汉代被人们看作观测天象用的仪器,而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它的真正用途目前尚不得而知。这些玉器(玉璜等)皆为佩饰。石纺轮的发明及应用,表明当时的人们已初步掌握了纺线等技术。鹿角锄是用鹿角做的农业生产用工具,这也佐证了农业经济的萌芽。这件白陶鬹,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器

5、物,造型优美奇特,形状象鸟,是用后来烧制瓷器的高岭土烧制而成。古代山东被称为东夷,而东夷的图腾是鸟,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鸟,故将器物制成鸟的样子来纪念祖先。这时期开始出现了美丽的彩陶,人们用各色颜料在陶上绘画出各种装饰图案。这一件叫回旋纹透雕象牙梳,1个7梳齿,修长细密而且均匀美观。这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一件象牙雕梳,是原始社会装饰用品的杰作和大汶口文化中的精品。龙山文化是继大汶口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距今4600-年4。010902年8,在济南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现,这是我国考古学家第一次用科学的考古学方法发掘的一处史前文化遗址。龙山文化的发现,揭开了济南地区史前史上最重要

6、的篇章。它的发现标志着早在400多0年前,济南地区就已进入了高度发达的国家城邦文明。黑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而以精美绝伦的造型、薄如蛋壳的陶胎、漆黑光亮的外表、玲珑剔透的透雕而驰名中外的蛋壳黑陶,则成为古代陶器中绝无仅有的精品。因此龙山文化又被称为黑陶文化。大家看,这个鼎足是做成了鸟嘴的形状,这也是东夷图腾鸟崇拜的一种现象。岳石文化是以平度东岳石村命名的考石学文化,时间上相当于夏代。该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具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城子崖遗址发现的龙山岳石城是考古界的重大发现,特别是岳石城的城墙,夯层规整,夯土是采用集束棍夯筑而成,夯窝密集清晰,夯土结构紧密质地坚硬。这两幅照片就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济南

7、地区的商代文化遗存中,大辛庄遗址是发掘中最重要、也是内容最丰富的遗址之一,此时的商文化在济南地区已达到了相当水平,青铜器大量出现,占卜术已发展到空前的规模。这是一件用贝壳做的锯,为当时的收割工具。这是大辛庄出土的一件卜骨。占卜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算卦,用一个长木棍或骨棒烧热后在这个骨片上钻一下,这样骨片就会产生细细的裂缝,根据裂缝的走向来预知某件事的吉凶,并在裂缝的旁边刻上文字。卜骨上的文字,就叫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二,济南的古城古国。经过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展。济南地区到龙山时期已进入文明时代。在章丘城子崖遗址上发现一座方形古城堡,相传在商代,这里曾建立过一个潭国

8、,属商王朝的一个方国。到春秋时被齐国灭掉。战国时期,济南称为历下邑,是齐国西境要地。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济南属济北郡,称历下县。西汉初,开始设济南郡。史记中载:“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以吕台为王,治所在东平陵,这是“济南”地名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汉文帝时设济南国。西晋时,济南郡治由平陵城移至历城。直到宋徽宗政和六年,济南改称为济南府。济南流传一句话,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元代济南被称为路,并且把古城和东城合在一起,城的范围扩大了。明初又把土城改砌成砖石。并开了四个城门,济南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一部分是199年5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仙人台周代聚落与寺国贵族

9、墓地。仙人台遗址位于长清县境内,在这个遗址还出土了,岳石、西周、东周和汉代等不同时期的房子、灰坑、窑址、墓葬等9多0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铁器和铜器等遗物30多件。这是位于长清县双乳山山顶的西汉济北王陵。凿石成穴,形制奇特,雄伟壮观。被评为19年9全6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共出土文物200余0件,其中艺术价值最高,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玉器和金饼。墓主人为西汉济北国最后一个诸侯王刘宽,因其在祭祀时诅咒登基不久的汉昭帝,事发后畏罪自尽。这是200年0,在济南章丘市洛庄发现的汉代诸侯王陵,被称为“洛庄汉墓”。洛庄汉墓的发现轰动全国,因为它创造了多个全国之最。在墓室

10、周围发现陪葬坑和祭祀坑36座,是目前全国汉代诸侯王陵发现陪葬坑最多的。出土各类文物300余0件,其中11号车马坑出土了墓主人生前实用的三轮马车,马身上和马车上的装饰都是纯金包金和铜的,其形制与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相似,可见墓主人身份之高贵。在14号乐器坑出土了墓主人生前实用的庞大而又乐器种类齐全的一个乐队,其中的10件7编磬就比目前全国出土编磬的总和数还要多。这是匜,是一件盥洗用具,当时贵族的生活奢侈讲究,盥洗时,上面一个人要端着盛满水的匜往下倒水,下面用大盘接着,他用流水来盥洗。洛庄汉墓的发现引起了全国各大新闻媒体的强烈关注,中央电视台曾多日连播介绍了洛庄汉墓出土的文物。目前只是发掘了陪葬坑

11、,主墓室还没有发掘,如果没有被盗的话,根据陪葬坑出土的文物推测,此主墓发掘时一定会震惊世界。东平陵故城遗址位于章丘市,是汉代著名的手工业城市。东汉末年,曹操曾在此担任过济南相。这组器物是在东平陵故城遗址中出土的。隋唐时期,佛教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当时的柳埠镇成为佛教圣地。这是四门塔,建于隋大业七年,是目前全国最早的石塔,里面有一尊四面佛。这是九顶塔,形状非常独特全国罕见,建筑技艺非常高超。北宋时期济南的商品经济是很发达的,这是有物为证的,这一件外形很不起眼的铜牌,它可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件具有商标广告意义的实物。大家看它下面的文字是这样写得:“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

12、针,不误宅院使用,若有兴贩,别有加烧,谓记白(兔)。”左右两侧写着“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上端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不仅有对其商品质量的宣传,还有促销优惠条件。包括了所有广告的因素在里面。“唐诗宋词”宋代是我国词创作的顶峰,在我们济南,这时期出现了两位非常著名的大词人,这位是章丘明水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她不仅被誉为婉约词宗,还是文学家和金石学家,虽然她的多数词作都很优美、委婉,但是也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惊世之语。现有李清照集、漱玉集。这一位是历城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是南宋卓有成就的爱国词人,此人文武双全,曾只身一人闯入金兵兵营,擒拿叛徒。与苏东坡并称为豪放派词人。世

13、人将其与李清照誉称“济南二安”。著有稼轩词、稼轩长短句等。明代洪武四年,济南城进行了历朝规模最大和最完善的一次修筑。公元140年0燕王朱棣举兵争夺皇位,山东参政铁弦坚守济南,三个月而未被攻破。明代济南的城墙非常坚固。这是清宣统年间济南城一览图。三,济南的历史名人济南曾出现过很多的历史名人,在大明湖历下亭有一副对联,是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的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济南历史上的名人。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他和管仲是从小的好朋友。齐桓公即位后任命鲍叔牙为宰相,而鲍叔牙却推举管仲,他认为管仲的能力比他强,鲍叔牙甘愿在管仲之下。管仲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在他的治理下,齐国

14、日渐国富民强,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而鲍叔牙举贤的胸怀,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称颂。扁鹊战国名医。姓秦,名越人,济南长清人,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其医术精湛高超,人们故以传说中的神医扁鹊誉之。扁鹊又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发明了“望、闻、问、切”的中医四诊法,至今为医家沿用。终军西汉青年外交家。字子云,济南仲宫人,以能言善辩、学识渊博而名声显赫。有著述终军8篇,清人马国翰辑得4篇,于今可见。杜伏威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济南章丘人,隋大业九年(613杜伏)威率众在长自山(章丘东)起义,后转战江淮一带。杜伏威率领的起义军在推翻隋王朝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房彦谦字孝冲,山东淄博人,后迁

15、居于济南。是唐初名相房玄龄的父亲。曾任北齐齐州刺史,隋监察御史,居官勤勉廉正。隋文帝时考察吏治,推其为“天下第一能吏”。死后葬在历城县采石乡凤凰山南麓,俗称“四王坟”。秦琼宇叔宝,济南历城人,唐初名将,开国元勋之一。秦琼曾随秦王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后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翼国公。现济南五龙潭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石碑。义净唐代高僧,俗姓张,字文明,唐代齐州(今济南市)山庄人。中国著名的旅行家,佛教学者,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译作甚丰,有妙色肆辈天王经两卷、金光明最胜五经十卷。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祖籍今济南章丘相公庄。张养浩一生著述很多,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

16、多0首,诗近40首0,名类文近百篇。主要著作有归田类稿、三事忠告等。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自称中麓子中麓山人,济南章丘人。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主要代表作有宝剑记、登坛记、断发记等。对他丰富的创作,时人平价很高,称誉他是词坛之雄将,曲部之美才。马国翰字词溪,号竹吾,济南章丘人,清代著名学者。他曾倾注毕生精力编篡一部玉函山房辑佚书)为,搜集和保存中华古代文化典籍做出了贡献。四,东墙图版说明这两幅图,讲的是两千六百年前发生在济南的一次著名的战役,名叫“鞍之战”。这次战役的起因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公元前59年2春,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同时派大臣出使齐国,巧合的是,这四国的使臣都有身体

17、缺陷,一位是瞎了一只眼,一位是秃头,一位是跛子,一位是罗锅。齐顷公看到四国的使臣都有生理缺陷,就想作弄他们一下,于是齐顷公特意挑选了四个与使臣有相同缺陷的人来伴随接待他们。齐顷公的母亲听说后就悄悄的躲在帐幕后偷看,当她看到这种滑稽的场面时,忍俊不住,哈哈大笑。四国的使臣发现后,感到受到了齐国的侮辱,愤然离开。齐国与四国从此结怨。公元前58年9,晋联合鲁、卫、曹,四国联军攻齐。齐军在鞍今(济南市马鞍山)摆开阵势,齐顷公亲自坐在战车上指挥作战。晋军统帅谷克被箭射中,血流到靴子里,但他坚持指挥,士气大振,奋勇杀敌,结果齐军大败。晋军紧追不舍,追到华不注山(现在的华山,在市区东北),齐顷公被追得围着华

18、不注山跑了三圈,齐国大臣逢丑父看到事情危急,就和齐君换了座位和衣服,冒充齐顷公。齐顷公的车被晋军追上后,逢丑父指使已装扮成随从的齐君下车去泉边取水,齐顷公借此脱身逃走了,逢丑父被误认为齐国国君被俘。这座青铜像是五帝之一的大舜。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舜虞。大舜是东夷部落联盟领袖,传说中的我国古代五帝之一,是华夏民族古老文明的杰出代表。“舜耕于历下“最早见于墨子尚贤下,大舜做了39年帝王,政治清明,人民富庶。后崩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中。曹操字孟德,又名吉利,安徽亳县人。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曾与18年4起,担任济南相三年。鲁迅曾经对他作过这样的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

19、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这些是济南地区文物古迹分布图。第二部分:馆藏文物馆藏文物部分,我们分了三个展厅和三大部分来展示。一馆藏青铜器。继石器和彩陶后,我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个伟大的青铜器时代。大约在商、周、春秋、战国这一时期。此时期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硕大的、无与伦比的各类的青铜器,有些器物纹饰的华美和工艺的复杂、巧妙真的是令人叹为天物。许多青铜器铸有铭文,不仅给我们保留了当时的文字,更重要的是它的史料价值。由于这时期济南地区还属于一个比较偏远的附属小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非常大的青铜器。大家想一下,铜器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是不是金灿灿的。因此,在古时青铜器也被称为“金器”,非常的名贵,只有王公

20、贵族才能享用,而且多用于大型祭祀、典礼仪式等。这样,源自于人们生活用具的青铜器,多数成为了礼器。这一组是青铜酒器。饮酒是当时贵族的一种时尚和待客习俗。这件爵和觚是饮酒器,相当于现在的酒杯。这件盉是温酒器,鸡嘴的上半部是盖,倒酒时它会自动张开,放下盉时它会自动扣合。这件壶是盛酒器,相当于现在的酒坛子。这一组是炊器。我们前面讲过,这时期的青铜器已经不是实际的烹煮器了。象这件源自于釜的青铜鼎,它已经不是煮饭的锅了,而是被供于庙堂,用来盛放已经煮好的肉,祭献给神明和祖先。鼎,是礼器中的主要食器,被当成“明尊卑,别上下”既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西周有等级严格的列鼎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21、。到了春秋时期,诸侯称霸,周王室已是名存实亡,正如孔子所言,此时已是“礼坏乐崩”。列鼎制度也随之被僭越了。这种器物名簋,也是重要的礼器,是祭祀典礼中用来盛放谷类和粮食的。它以偶数和列鼎的奇数配合使用。既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两簋。这一件名鬲,最初是煮粥器,这件名豆,是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类食品。当时没有桌椅,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所以,器物都有各类型的足。这一组是明清时期的青铜佛像。印度的佛教思想和中国的儒家思想几乎同时出现于公元前500左右。佛教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并且很快在各地传播开来,各地都修建寺院,雕铸佛像,这是济南地区一部分明清铜佛像。这两件是盘。大家看这盘的形状是

22、口大腹浅,因为它有两个用途。一是和前面一展厅的匜配合使用,用来接水。二是盛上水当镜子使用。这一件是齐叔姬大盘。铸工精良,纹饰精美,端庄稳重。在盘内底部有4行22个铭文:“齐叔姬作孟庚宝盘,其万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受大福用。”器铭中之“叔姬”,是鲁国的公主,嫁给了齐桓公的儿子齐昭公为妻。齐鲁两国是邻邦,从西周到春秋、战国这时期,两国间常有公主嫁王子的故事发生。其实,在美丽的面纱下,是没有感情的政治婚姻。这是从战国墓中出土的麻布残片。是在一件铜器的底部发现的,这是济南地区现已发现最早的纺织品实物,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弥足珍贵。这件投壶当然也是贵族使用的一种娱乐、竞技用品。两个人面对投壶相对而坐,保

23、持一定距离,往壶的各个口内投掷长长的竹箭或竹签,以投入的难度和数量来决定胜负。这种游戏韩国现在还存在。香炉。明代的宣德炉,因其上好的铜质和精美的做工,成为香炉中的极品。历来是收藏家和铜器爱好者追逐的目标,但因为当时铸造的数量有限,所以假的宣德炉非常多,即使专家也很难鉴定其真伪。这是一件铜鼓。广西少数民族最常使用,在重要的活动和祭祀时都要敲响它。这件铜鼓在济南出现,有多个可能。一是官员调动,从家乡带来。一是铜器收藏者从广西带来等等。总之,它是怎样来到我们这里是一个谜。我们还是要感谢把它带来的人,让我们能够目睹神秘铜鼓的真容。愿它给我们大家带来吉祥和富裕。这一组是铜镜。铜镜使用的历史是非常漫长的,

24、它出现于铜器时代,一直到清代玻璃镜子从国外传入,它才退出人们生活的历史舞台。这是我们拣选的各朝代中较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铜镜以供大家观赏。图片上的这一件名叫金银平脱镜。是盛唐时期的一种特殊工艺镜,只生产于开元、天宝年间,也就是唐玄宗统治时期。仅限于宫廷内使用和赏赐贵戚宠臣。此镜因金银的装饰,更显雍容华贵,因为金银平脱是耗工费时又需用黄金白银的奢侈品,唐中后期就禁止生产了。所以它的存世量非常少,目前全世界仅十几面。这是山东唯一的一面。它出土于唐代项承辉的墓中,这个项承辉是个什么人物?他的墓里怎么会有这样一面珍贵的镜子呢?。这一组是青铜兵器。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战争。所

25、以,统治者会毫不吝惜珍贵的青铜,铸造大量的武器用于战争。兵器分两大类,一类是攻击型兵器,如戈、戟、矛、剑、镞等;另一类是防御兵器,如胃、甲、盾等。这一组镞,就是我们俗称的箭头,这件叫元年闰矛,其一面的中间部位,刻有一行细小的10字铭文“元年闰再十二月丙口口”,这是我国首次在铜器铭文中发现“闰月”这样的文字,对研究我国古代历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件鐏是套在矛柄的末端,用来保护矛柄。戈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兼具钩和啄两种功用的兵器。照片上展示的这件商代错金目纹戈,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非常的珍贵。错金工艺,一般认为是公元前6世纪,即春秋中期才有的。而这件错金目纹青铜戈的发现,把我国的错金工艺制作

26、年代提前了60多0年。二,巧夺天工的雕塑艺术。这个展厅主要从雕塑艺术方面来展示我们的部分藏品。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非常悠久。刚才在第一展厅我们看到的那一件距今八千多年前的陶猪,就是原始的捏塑作品。这一组彩陶器都是用于随葬的明器。汉代开始有“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习俗。生前所能享受到的一切,希望人死后继续拥有,于是用陶土制作成涉及人们生活和生产各个方面的模型作为随葬的明器。这里有厕,有狗,有骑马俑。这件是北齐时期的彩陶武士像,一般放置在墓室门两边,用途是保护墓主人。大家看这一件是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是国宝级的文物,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它是196年9在济南北郊无影山出土的,是我国目前所发现年代最早的立

27、体反映西汉乐舞杂技表演的实物。它为我们重现了二千多年前最时尚和最流行的被称为“百戏”的表演形式和精彩场面,这组陶俑共21人,其中乐工、表演者和观赏者各7人,它们被固定在一个长67厘米、宽47.厘5米的陶盘上。钟鼓齐鸣,笙瑟悠扬,伴随着乐曲的节奏,陶盘中的7人正在表演着轻盈优美的柔术、杂技和长袖舞。这件彩绘载人载鼎陶鸟,和图片上的这件负壶陶鸠也是无影山西汉墓出土的,都是一级文物。这一组是玉器。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已用玉作为崇高的祭天用器了,在此后的中国历史上,玉一直被誉为君子,所以,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一件“五子闹佛”,雕琢技艺非常精湛,头上的跟跟发丝,衣服上细细的花纹

28、,都真实而生动,衣襟上的扣子,是用红绿宝石镶嵌的。这件碧玉御制九老图山子,是乾隆时期内府所制,刻的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等九位老人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故事。它的雕刻技艺精湛且细腻,极富诗情画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一组是别致精巧的鼻烟壶,它最早是从意大利传入的,清代禁鸦片后开始时兴闻鼻烟,鼻烟壶开始流行。这是一组石雕作品。人们常常用“鬼斧神工”来形容赞美雕刻艺术高超的石雕作品。这也说明坚硬的石头是很难雕刻的。这件唐代的彩绘透雕仙人风鸟车,是用整块青石雕琢而成,外施黄彩,车是由一只美丽的凤鸟驾辕和牵引着,凤鸟两翅微展,羽纹雕饰的栩栩如生。车中间端坐一位面相丰腆,神情虔诚的仙人,车两侧雕有三位婀娜

29、起舞的仙女。整块石雕,布局合理,线条酣畅,神态生动,堪称唐代石雕艺术之精品。这是一件宋代的石雕骨灰棺。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在宋元时期民间曾经出现过火葬的风气,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就详细记述了他在杭州所目睹的一次民间火葬的情形,但是火葬是被明令禁止的,因为它和孔子的儒家思想是相背离的。这一组是铜雕。这是一件明代的托钵鎏金佛像。这是清代的楼空凤缠校花铜如意,它是一个在室内使用的香炉,中间这层图案是连笔图案,从头到尾是贯通的,将磨成粉末的香料撒在上面,香料就会漏到下一层,形成一条弯曲不断的香线,从一头点燃,然后盖上这个雕花的盖,香烟就会从镂空中慢慢飘出,香气就会在室内弥漫,加上这层盖,一共是四层。是一

30、件精美而又实用的器物。这一组是竹木牙雕。这是一对清代的木刻喇嘛像,这对展品工艺纯熟,人物形态生动,面目表情令人看后忍俊不止。这是一件清光绪年间用橄榄核雕刻而成的乌篷船,它长4.厘2米,它的乌篷有两层,上层每个窗户有两个人,下层的窗扇是活的,可以开关,船头和船尾各有两个人,好像在下棋又好像在饮酒赋诗。在船底还精刻有苏东坡的赤壁赋。这是一件用竹根雕的群狮。这件象牙雕刻的龙舟上有很多形态各异的男女老少,具体雕了多少人经常有观众数,但是几乎每次数的都不一样。如果有兴趣,你们可以数一下,看看每个人是不是数的数一样。这是一颗更大的象牙雕成的,雕工更加的精湛。三,古朴沉雄的石雕艺术。这个展厅所展示的是我馆珍

31、藏的历代石刻、碑帖。石刻、碑帖作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补充史料不足,是书法艺术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历来受到人们的珍视和喜爱。这张拓片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清县孝里镇孝里铺村,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北壁壁画拓片。汉画像石,是汉代祠堂、墓室的石刻装饰画,内容有历史人物、神仙故事、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画面,表现形式有阴刻、阳刻、浮雕等,构图富于变化,造型和线条质朴生动,是祖国一项丰富的艺术遗产。我省是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区,我市长清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又是最为著名的汉画像石之一。画面描绘的是三座高大的二层殿堂,殿堂内各有朝拜参谒图象。楼上各坐一排人物。殿堂上方,有人物和车马行列,上列是孔子见

32、老子的故事,下列是车骑队伍,计车九辆,乘骑六,躬身迎送各一人,显示出死者生前社会地位显赫。这是一块汉石雕门楣,是在济南大观园附近汉墓出土的。它是墓门上的横梁,上面雕刻有一高浮雕羊头,造型线条质朴生动。这是一幅汉七盘舞画像石拓片,历城区黄台山出土。画面描绘宴饮乐舞场面,二人席地而坐劝酒进食,一穿长袖衣着的女子,婀娜起舞,舞者周旋七盘和鼓之间,舞步轻盈而敏捷,画面人物形像生动、服饰飘逸、线条流畅、生意盎然。这两块墓志是196年5,在济南东郊圣佛寺院村出土的,东魏天平五年(公元53年8),崔令姿墓志铭,上面的一块为墓志盖,记录墓主人官职、封号、名称等。下面这块叫墓志铭,记录墓主人家世、生平等和后人对

33、逝者的颂扬。根据墓志我们可以看出,崔令姿是三国魏中尉崔族的后人,崔氏为北魏一大望族,崔的丈夫邓恭伯为邓渊的后人,此碑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各种书法流派形成和逐渐成熟时期,此碑为魏晋常见之方笔,结构趋于规整平实,细腻俊秀。这一块是北齐赵公墓志铭盖,19年7济7南西郊后周村出土,全文如下:“齐故使持节都督齐需青军事齐州刺使尚书左仆射司空赵公墓志铭”。墓主赵公、赵彦深北史、北齐书有传,赵为北齐时宰相,为辅佐北齐高氏政权立下了赫赫功劳,志盖文字为阳刻,笔画圆润气象浑厚。这块祝阿县令道贵墓志铭,是198年4在济南马家庄省冶金招待所北齐壁画墓中出土的。该墓壁画保存较为完整,反映了当时地方官吏生

34、活情景,有出行仪仗的场面,壁画艺术价值很高,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志文为真书字体略存魏碑笔意,结体以方正为基调,开楷书用笔之先声。这两块北齐陈氏墓志.19年8在6济南东八小区出土,陈三志铭书法非常精美,用笔方圆兼施,圆劲方健,也是开后世楷书用笔先声之作,“陈三墓铭”四字为隶楷书。这是一套唐代石雕龙虎棺板,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哪个是龙哪个是虎?。此棺石刻采用浅浮雕,上有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年7)年号,龙虎的造型非常简洁,但是线条流畅,形象矫健有力,动感强烈。龙的形象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是中国文化深远持久的文化标志物。此碑是唐初名将秦琼父亲秦季养的墓志,199年5在经七路小纬六路出土,据志文记载

35、:其子是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叔宝,是魏晋士族官宦之后,这新、旧唐书均缺载,此墓志铭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书法艺术形神兼备,在初唐亦为上品。这一幅是房彦谦墓碑拓片,该碑现立于历城县西采石村房彦谦墓。房彦谦是唐初著名的宰相房玄龄的父亲。此碑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七十多岁时所书。他的书法劲健峭厉,介于隶楷之间,存有较多六朝笔意,字字铁钩银画,笔笔凝重有力,显示了欧书的功力和特有风格。房彦谦,曾任北齐齐州刺使,隋监察御史等职。他居官勤勉廉正,隋文帝时考察官吏政绩,被推为“天下第一能吏”。此碑历代历城县志均有记载,在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的金石录中也有记载。唐李邕灵岩寺颂碑,现残碑存灵岩寺,李邕为唐代大书

36、法家,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杜甫诗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就是与李邕在济南相聚宴饮时的诗作。宋苏轼齐州长清县真相院舍利塔铭书于元右二年(公元108年7),当时苏轼时年五十岁,在朝为翰林。熙宁十年读书堂则是为已故龙图大学士历城张炎家所书。这两件作品,实践了苏轼书法理论,大字容易写得松散,小字往往失之拘谨,所以强调大字应注意写得“结密无间”紧凑一些,小字要写得舒展“宽绰有余”。这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所书廉先生序碑,八十年代在章丘明水廉坡村发现这两块残石,是李格非为他的已故“同里人”即同乡廉先生所写的一篇纪念文章。廉先生名复,章丘绣惠人,卒于元丰七年(公元10年8)4也就是李清照出生之年。第二年李格

37、非应廉家请求写下了这篇廉先生序直,到三十七年之后,也就是宣和三年(公元112年7)廉复的子孙,才刻石立碑。这块宋碑元朝时,已断裂几块,到元至正六年(公元134年6)重立一石,我们今天所见的残石就是元代重立的。这块碑的发现,使我们确切的知道,李清照的故乡在章丘绣水河畔。这个碑是一位名叫邵元的日本和尚为少林寺的主持也曾经是灵岩寺主持所撰写的一篇碑文,大家注意看,有很多字体都有片假名的痕迹。这是元代著名的大书法家和大画家赵孟頫篆书诗刻。清代年间,在济南北郊发现。赵孟頫,书、画皆精。其书法被称“赵体”,是元代的书法大家。这次展出的是篆书诗刻,全文如下:“抱膝独对华不注,孤襟四面云风来。泉声振响暗林壑,

38、山色滴翠落莓苔。散发不冠弄柔翰,举杯向月临空阶。有时扶筇步深谷,长啸袖染烟霞迥。竹林深处小亭开,白鹤徐行啄紫苔。羽扇不摇纱帽侧,晚凉青鸟忽飞来。”赵曾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留下过许多吟颂济南山水的诗章,描绘济南秀丽景色的鹊华烟雨图是著名的绘画佳作,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元代,崔先生画像赞碑拓片,原碑现矗立在五峰山风景区内,记叙了元代全真教真人崔先生的事迹。明孔子画像碑。199年1在济南大明湖小学(原府学文庙发现。现就存放在我馆大厅门外左侧。大家出门后可以去观赏一下。该碑为明代吴维岳临摹唐代吴道子绘孔子画像,此碑山东通志、济南金石录均有详细记载。这是一尊南北朝时期四面佛造像,四面佛龛各雕一

39、佛二菩萨,正中雕一佛,面目温雅敦厚,庄重大方,而两边菩萨嘴角上翘,微露笑意,具有很强的写实作风。手的雕凿,丰腴、柔软,而且姿势优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技艺。尽管人物雕凿在不同层次上,却很和谐统一。这块元代龙头碑额是在皇亭体育馆出土的,碑额两面雕饰龙头,雕刻细腻生动。所刻文字为“重修山东东路都转运使司庙宇之记”,这是一个高于地方官的中央直属专管税收和财政的衙门,以龙头显示皇权的威严。这一组石刻是二十四孝的故事,每一个画面是一个故事。它原装饰于民居中,应该是用来教育子女的。我们的基本陈列就到此为止,希望我们济南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和美好的印象。请大家继续参观我馆一楼的各个专题陈列。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