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语文学科真题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67159489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下语文学科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下语文学科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下语文学科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2023年下语文学科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下语文学科真题(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莎士比亚戏剧,提及西方文学史上的吝啬鬼形象,下列不属于的是()。A阿巴贡B夏洛克C葛朗台D乞乞科夫2教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一一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依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对的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ABCD3学习爱莲说,教师规定学生列举其他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诗文,以下不符合规定的是()。A登飞来峰B陋室铭C石灰吟D竹石4教师以“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

2、电迈,俄然行至”一句中的“星”“电”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相同的是()。A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C那些东邻西舍听得哭声,都来观看D凭着一张借书证,他蚕食鲸吞了一座图书馆5学习星星变奏曲,为了让学生理解“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自丁香朦朦胧胧”的修辞手法,补充其他句子加以说明,下列不合适的是()。A一曲听罢,他的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C用他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D山色逐渐变得柔美,山形变得柔和,有一伸手就触摸到凝脂

3、似的感觉6教师讲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可怜”的词义,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下列合适的是()。A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B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7说明文写作指导课上,教师讲解三种说明顺序,下列不适合作为说明顺序的是()。A时间变化B情景发展C空间转换D逻辑关系8某教材地下森林断想一课有一幅插图,这属于教科书的()。A助读系统B知识系统C练习系统D选文系统9某教材威尼斯商人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一、仔细阅读课文,把握全篇的剧情,展开想象,补充一些细节,把本文改写成一则故事。二、鲍西娅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

4、的?又是如何解决这场冲突的,试分析她的性格特点对上述练习题的设计意图分析不对的的()。A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B关注对语言的品味与探究C有根据地进行想象性的写作D促进写作与阅读的有机结合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提出:具有平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下列对“学会倾听”理解对的的是()。A恰当运用语音、语体和态势语B可以对提出的话语及时作出应答C.可以感知不同个体发出的声音D耐心专注。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11阅读下列作文题目,按规定答题。题目一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选择,送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晚上看什么电视节目?去什么餐

5、馆用餐?这些问题经常让我们琢磨不定,不知所措,更不用说那些刚到这里的新移民和留学生了。请从上述事例或生活中任选一个感爱好的问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向不熟悉本土文化的外来人解释该如何选择。题目二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课外搜集资料,以“我看张衡”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下列选项说法对的的一项是()。A题目一有明确的写作目的,题目二有具体的阅读对象B题目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题目二引导学生运用资料C题目一侧重训练写作能力,题目二侧重训练口头表达能力D题目一重在考察说明的能力,题目二重在考察叙事的能力12阅读窗的教学实录,按规定答题。师:学完了泰格特的窗,老师现在给大家留一

6、份作业自助餐,你可以选做其中的一项。1用文中的五个成语编写一段话。2以“人性的弱点”为题写一篇读后感。3参考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项链,就课文结尾的特点,写一则3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下面的分析对的的是()。A三项作业都旨在促进读与写的结合B三项作业指向对课文主旨的进一步理解C强调对课文写作特点的借鉴D三项作业的难度比较接近13阅读生命的意义课堂导人,按规定答题。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交流一下,在我小的时候,老师通过连环画结识了一位英雄,保尔柯察金,后来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这位钢铁汉子又走进了我心里,影响了我的人生。几年前,我有机会去俄罗斯,特地去拜谒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坟场(老师使用屏幕

7、显示照片)。这部小说在“感动共和国五十本书”的评选中名列第一。下列选项对上述导人分析不对的的是()。A教师的经历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B教师的铺垫营造了学习课文的情境C教师的照片反映_学生的生活经验D教师的讲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14阅读下列教学论文,按规定答题。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九个字:一是“懂事儿”,就是对文本“写什么”的归纳概括。二是“知趣儿”,就是对文本“怎么写”的剖析。三是“品味儿”就是对“为什么这样写”的分析。通常语文课较少关注这样的问题,通常只是简朴介绍作者的风格,我则是通过适当拓展阅读面,分析同一作者不同作品来归纳其写作风格。下面选项的分析不对的的是()。A诵

8、读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占代诗歌的基本途径和方法B用专门化术语解读诗歌,可有效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C比较阅读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写”和感受作品风格的策略D文中概括的三个层次是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15阅读行路难的课例评析,回答问题。本课是行路难设计的朗读课型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朗读推动对文本的理解,但朗读在课堂中体现得不到位。一方面,从形式上讲,这节课采用了自由读、范读、个人展示读、师生配合读几种形式,但教学设计中的分角色读、轮读在课堂上未体现。另一方面,从时间上说,学生自由读2分钟,范读1分钟l)秒,展示读1分钟,齐读2分30秒,配合读31秒合计7分ll秒,对一节朗读课讲,在45分钟的

9、课上占的比例太小。再次,从参与人数来说,除了两个自由读,三个齐读,70名学生只有6名学生朗读,课堂参与度不够。下列理解对的的是()。A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是一致的B教学内容设计有效达成_敦学目的C多样的朗读形式旨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D有限的课堂时问不利于朗读的充足展开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阅读下面的作文教学实录(片段)完毕第16题。案例:师:“尚有点时间我们再来讲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我国台湾地区出版的一本书中的。”教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瓶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瓶口放进瓶子里的鹅卵石。当教师放完石块后问道:“你们说这个瓶

10、子是不是满的?”“没有,这念故事我们早就听过了。”所有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真的吗?”教师笑着问。然后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瓶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瓶子现在是不是满的?”学生回答道:“没满,还能装沙子。”“很好!”教师说完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瓶子里。倒完后,又问学生:“现在你们告诉我,这个瓶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没有满!”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好极了!”教师说完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瓶子里。当这些事做完后,教师笑着问班上的同学:“你们从这件事上受到什么启发?”生:“我懂得

11、了艺无止境。”生:“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也许。”生:“从运用空间得到启发去运用时间。”生:“虽然同等的空间有的可以放置最重要的东西有的却不一定,放东西的先后是有讲究的。假若先放的是水和沙子,鹅卵石和碎石子就放不进去了。”师:“说得很好,这先放与后放给了你什么启迪呢?”生:“生活中有些重要的东西是要先解决的。”师:“这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先要放在瓶子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瓶子当成我们的生活,这让你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感想,课下想一下,写一篇作文。”问题:16请对教师引导学生打开作文思绪的过程与特点作简要分析。(20分)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毕第17、18题。走夜路的滋味从前,放学早,天还亮着,我就到

12、家了,所以从没体会过走夜路的滋味,直到那一天那是初二下学期的一个星期三,历来微机测试满分的我尽然失误了,无奈必须晚上放学练一套题才干回家。在我为微机题焦头烂额、神情恍惚之际,终于做完了。我忙不迭背上书包,步履蹒跚地走出教室,昂首一看已是满天星辰,我心里暗暗叫苦。就这样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走夜路,本来想坐车回家,可太晚了早已没有公交车。我只好慢慢度着步子向家走去。马路上很安静,只有灰暗的路灯明明灭灭,偶尔一辆汽车通过,声音竞那样刺耳。我忽然觉得饿,肚子饿的有点发疼,可四处一片寂廖,哪有人为你提供暂时的方便。我就低着头往前一步一步地走,走了一会看见了我家屋子里的灯光,顿时觉得很兴奋,很温暖,我朝

13、着我家跑去,推开门妈妈过来迎接我,一切是那么的正常和熟悉。问题:17第段中,各有一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从第段找出一处病句并改正。(5分)18请结合具体实际和材料分析这篇习作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提出修改意见。(15分)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阅读材料,完毕第l9-21题。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日:“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日:“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

14、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一、课后练习1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欺侮,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2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3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1)晏子将使楚使:(2)楚王闻之,谓左右日谓:二、单元导语本文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三、学生情况八年级,48人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可以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献等。问题:19将课文第二段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5、20.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相关规定,拟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并说明依据。(20分)21依据教学目的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在西方文学史上,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小说欧电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俄国作家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堪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这四个人物都以吝啬而著称,并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而乞乞科夫是死魂灵

16、中贯穿全书的人物,他是一个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典型形象,并不是吝啬鬼。2C【解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从“莲花”“荷叶”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夏日的景象,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杨柳色”正是春天来临的象征,此句描写为春天的景物,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银烛秋光冷画屏,清罗小扇扑流萤”,句中已明显写出了“秋光”,因此这一句是描写秋之景色,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为雪花的别称,从“青竹变琼枝”也可以看出冬季的雪花已落满枝头,出自唐代诗人高骈的对雪。因此,按照春夏秋冬的时序,诗句排列为。

17、3A【解析】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B项,陋室铭为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C项,石灰吟为明代政治家于谦的诗作,作者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D项,竹石为清代文学家郑燮的诗作,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这也是作者人格的象征。以上三首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即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A项,登飞来峰的作者为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重点写出了作者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干望得远”的哲理。4D【解析】

18、“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一句出自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其中的“星”“电”为名词作状语,表达“像流星同样”“像闪电同样”。A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一句出自屈原的离骚,“桂”“兰”分别指“桂木”“兰木”,无词类活用现象。B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路”意思即为“道理”,元词类活用现象。C项,“那些东邻西舍听得哭声,都来观看”一句出自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东”“西”泛指左右前后,也无词类活用现象。D项,“蚕食鲸吞”是指像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像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蚕”“鲸”二字为名词作状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19、5C【解析】“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通感,通感是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的一种修辞手法。题于中的句子是以嗅觉写听觉A项中的句子是以触觉写听觉,B项中的句子是以听觉写嗅觉。D项中的句子是以触觉写视觉。C项并未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因此C项不适合作为补充的句子。6D【解析】“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出自自居易的暮江吟,其中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A项,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中的“可怜”意为可惜。B项,出自自居易的长恨歌,其中的“可怜”意为令人

20、羡慕。C项,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其中的“可怜”意为可惜。D项,出自孔雀东南飞,其中的“可怜”即可爱之意。因此D项合适。7B【解析】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足表现事物或事理自身特性的顺序,也符合人们结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情景发展不属于三种说明顺序之中。8A【解析】教材助读系统是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一系列材料,涉及单元提醒、作者介绍、课文导读、注释、课文插图、课后练习、阅读链接等。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要素,具有“便教利学”的功能。9B【解析】练习题一规定学生阅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改写,体现了“有根据地进

21、行想象性的写作”“促进写作与阅读的有机结合”的设计意图,因此,C项、D项对的。练习题二规定学生分析课文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这一练习,可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因此A项对的。而对于课文的语言,练习题中并未涉及,B项不对的。10D【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提出的“学会倾听”,不仅仅是指从字面上倾听学生所说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耐心、专注的态度,理解学生所表达的观点和意图,这才是“倾听”的真正含义。11B【解析】题目一规定学生选择某一问题,写作文并向不熟悉本土文化的外地人解释如何选择。题目二规定学生搜集资料,以“我看张衡”为题写作文。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再结合选项分析,A项,

22、题目二并没有具体的阅读对象,而是有具体的写作对象;C项,题目一和题目二都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D项,题目二规定学生写出对张衡的见解,考察的是议论的能力。因此,B项对的。12A【解析】通过对三项作业的分析可知:A项,三项作业都是在阅读了泰格尔的窗之后,对学生的写作进一步规定,因此A项对的;B项,对课文主旨的进一步理解,只在第二项作业中有所体现;C项,对课文写作特点的借鉴只在第三项作业中有所体现;D项,三项作业的难度并不接近,从易到难为:作业l、作业3、作业2。13C【解析】教师在导人中,通过对自己一系列经历的介绍,以及对照片的展示,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营造了学习课文的情境,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

23、爱好。其中,照片反映的是教师的经历,而学生没有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坟场,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C项错误。14A【解析】将诗歌鉴赏方法概括为“懂事儿”“知趣儿”“品味儿”三个专业术语,可以使学生快速记住并深刻理解诗歌鉴赏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B项对的。教师通过度析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来归纳其写作风格,属于比较阅读,据此来分析“为什么这样写”并感受作品风格,C项对的。此外,教师归纳的三个层次属于诗歌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即第一步归纳概括“写什么”;第二步剖析“怎么写”;第三步分析“为什么这样写”,D项对的。至于诵读,教学论文中并未提到,因此A项不对的。15C【解析】

24、从这段课例评析中可以看出,朗读在课堂中体现得不到位,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并不一致,A项错误。朗读的形式、时间、参与人数都没有达成教学目的的规定,B项错误。D项中“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利予朗读的充足展开”,课例评析中并未提出这样的见解,D项错误。阅读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阅读推动对文本的理解,C项对的。二、案例分析题16【参考答案】(1)过程:教师一方面通过讲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继续采用实物教具瓶子、石块、沙子、水等物品演示,使学生直观感受、仔细观测,一步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思绪,使学生得到“艺无止境”“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也许”“运用时间”“生活中有些重要的东西是要先解决的”等启示,并

25、由此引出写作主题。(2)特点: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绪;重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具有可操作性,切实有效。17【参考答案】(1)第段,“度”改为“踱”;第段,“廖”改为“寥”。(2)病句:在我为微机题焦头烂额、神情恍惚之际,终于做完了。修改:在我为微机题焦头烂额、神情恍惚之际,我终于把题做完了。18【参考答案】优点:文章思绪清楚,结构完整。局限性:错别字较多,有标点符号错误,存在病句。且中心“走夜路的滋味”不突出,详略不妥,起因写得过多,而体会又写得太少。修改意见:将走夜路的起因简略写出,例如,走夜路的时候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等,然后在结尾处再次总结,写一写从

26、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只有中心突出、情节丰满,才干使人读来津津有味。三、教学设计题19【参考答案】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晏子喝酒。酒喝得正快乐,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去拜见楚王。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有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因素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不可跟圣人开玩笑啊,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20【参考答案】(

27、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可以结合古汉语词典,对的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生字、生词等。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反复诵读及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性格。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别人的道理。(2)制定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将知识与技能目的制定为“可以结合古汉语词典,对的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生字、生词等”。本课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语言生动,适合学生反复诵读并分角色朗读,并且晏子所说的

28、话语中包含着简朴的推理。因此,将过程与方法目的制定为“通过反复诵读及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性格,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这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学习中需要教给学生一种对的的观念,通过学习使这种观念进一步人心。因此,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制定为“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蘑别人的道理”。21【参考答案】(1)介绍背景。揭示课题师:距今两千数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

29、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晏子。(学生介绍,教师总结)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规定。学生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之处。(3)进一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楚王为什么要欺侮晏子?楚王是如何欺侮晏子的?晏子是如何辩驳的?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欺侮晏子,实质是欺侮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如何的启迪。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4)作业没计必做题:生字组词;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选做题: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收集晏子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