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10月统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7141875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10月统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10月统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10月统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10月统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10月统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10月统考语文试题2021.10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3所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网络文学类型丰富,充满想象,但是从未脱离时代。每个阶段最受欢迎的网络文学作品,贴合

2、了时代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长期以来,幻想架空是网络小说主要的创作类型。2012年,“年度十大热门小说”哥几个,走着特种教师皆为幻想类作品。20112014年,占网络文学半壁江山的是高人气“大神”辰东、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等作家作品。玄幻武侠、灵异修真、架空穿越等类型化写作,占据着网络文学的主流市场。在网络文学发展初期,“虚拟性”是其主要特征。电子虚拟空间给网络文学作者和读者创造了一个表现自我个性的空间。同时,网络文学创作把文学原点调试为“娱乐性”的文化消费,不追求宏大母题的终极关怀,而是更加重视作品的“趣味”,读者也乐于享受沉浸其中的“代入感”阅读体验。2015年,现实题材网

3、络小说异军突起,幻想类作品不再一家独大。现实题材网络小说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表达时代情感、弘扬时代精神的新类型。同时,幻想类作品也不再局限于“打怪升级”的传统模式,而是开启了在第二虚拟世界中探索现实逻辑的创作转向,在仙侠幻想中书写现实主义人文关怀。如今,无论是玄幻武侠、历史军事等类型,还是现实题材,我们都可以看到坚强的生存意志、不怕苦难的成长历练,对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越来越多网络小说表达的时代主题。中国网络文学遵循以受众为中心的创作机制,直面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求,创作出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并在原有类型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泛类型化”的特征。一部网络小说往往囊括多种叙事元素,如醉玲珑

4、凤囚凰。当下,中国网络文学拥有4.67亿的用户规模,且用户增长稳定,未来将更加偏向于年轻化的都市消费群体。中国网络文学的用户年龄越来越小,目前,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的人)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用户。新生代消费群体形成的用户需求,倒逼网络文学的生产格局进行调整。“95后”作家群体的崛起,“成神作家”愈发年轻,使得网络文学行业年轻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网络文学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为了满足年轻读者的阅读需求,刻意回避三次元“成人向”的打怪升级模式,更加倾向于塑造粉丝群体喜欢的积极向上、心怀理想的阳光少年形象。“二次元”世界是想象的,但其内核属于朝气蓬勃的青春文化。中国网络文学顺应时代变迁,根据大

5、众审美经验的变化,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物质生活日渐富足后,人们在精神生活层面需要更多的自由,更高的自我实现。这是网络文学对时代精神心理的捕捉,并通过网络写作与阅读活动参与了读者精神心理的建构。在此意义上,网络文学不仅是时代精神的“探测器”,也是社会心理的“稳定器”。(摘编自姚婷婷网络文学:时代精神“探测器”)材料二:作为数字人文研究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算法批评伴随人文科学的学科化和科学性发展历程,发展到今天借助人工智能手段的可视化、模型化的复杂验算与呈现。虽然算法批评在整个文学批评中目前尚处在辅助性的研究阶段,但却预示了人工智能批评时代的远大前景。算法批评的产生,根本上是为满足人文

6、学者在文学批评和研究中,对对象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把握的科学诉求。严肃的人文科学研究试图借助这种实证思维和方法,克服主体的主观性和客体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与诉求。当代网络文学的文本批评急需算法批评,是因为批评者个人和批评对象之间存在客观的鸿沟。批评者擅长的追求文学性的批评知识和理论不太符合网络文学的“知识状况”,虽然都是共享了“文学”之名,但网络文学的市场化、类型化和网络化属性让其离“文学性”较远,这说明,传统感悟的、经验的、印象式个体批评,需要被客观的、科学的系统性批评取代。算法批评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这种形势需求。事实上,日益发达的人工智能技术为这种基础提供硬件保证;网络文学的类型化特征从文本创作

7、规律上提供“软件”支撑。从技术上说,随着文学网站对原创文学作品的数字库存处理技术成熟,数据库建设健全,各类数据统计软件、文学研究软件建设与开发,为算法研究提供了数据来源和技术帮助。随着计算机的出现,电子索引、查找大数据变得简便易行,用计算机和大数据来考察文化体系的做法越来越被学界认同。2000年前后,以莫莱蒂和马修约克斯等为代表的西方数字人文研究者,推动了人文计算向数字人文的提升。莫莱蒂等人的远读理念和社会网络分析与情节分析等方法,很快被一群年轻学者引入国内并尝试使用。算法批评初步在网络文学文本批评中得到运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吉云飞借用远读法分析男频升级流中的小说节奏与读者情绪;许婷、肖映萱等对

8、总裁文的亚类型多宝文中角色网络的数字化统计,从角色的升降关系看读者的情感转移。以上案例说明,算法批评在网络文学文本研究中是可行的,它极大增强了文本分析的科学性和结论的客观性,对作家的创作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作家在创作中会自觉根据批评反馈的进行调整。但我们需要认识到,对网络文学开展算法批评仅仅是开始,相信会越来越走向成熟。(摘编自张永禄用“算法”推进网络文学批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网络文学发展初期,作品创作更重视“虚拟性”、“趣味”,读者乐于接受“娱乐性”的文化消费,能更好地表现自我个性。B.“成神作家”刻意回避“成人向”的“打怪升级”模式,创造“二次元

9、”的想象世界,塑造阳光少年形象,所以网络文学也显得朝气蓬勃。C.虽然算法批评目前尚处在辅助性的研究阶段,但从长远来看,其克服主体的主观性和客体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能成为可能。D.算法批评在硬件保证、“软件”支撑、技术帮助层面都比较成熟,能为当下网络文学文本批评开创一条新的途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具有“草根文学”的特点,它的平民化倾向让作者尽情展示被日常生活所压抑的部分自我,张扬本真个性,成为一个时代文化的表征。B.2015年,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异军突出,取代了幻想类作品,开启了在虚拟世界中探索现实逻辑的创作转向,成为弘扬时代精神的新类型。C.算法批评是客观的

10、、科学的系统性批评,它能消除批评者和批评对象间的鸿沟,使批评者批评知识和理论符合网络文学的“知识状况”。D.莫莱蒂和马修约克斯等西方数字人文研究者是算法批评的代表,他们的远读理念和社会网络分析与情节分析法切实可行,被学界认同。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网络文学是时代精神的“探测器”观点的一项是(3分)A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B.随着读者群体的更新换代,“00”后年轻人更想佛系躺平。同属仙侠玄幻,13年的从前有座灵剑山与19年的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主题可以说完全不同。C.唐家三少在为了

11、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之后,接连创作出拥抱谎言拥抱你守护时光守护你,给生命和生活一个向上的希望和美好的结局。D.春天见共和国医者等抗疫主题的网络文学作品顺时而生,礼赞生命、讴歌奉献,呈现出昂扬勃发的生命力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格调。4.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网络文学文本的算法批评”下个定义。(4分)5.(中国)网络文学生产格局进行自我调整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鱼虾在房盛文强走在巷子里,忽然间黑影闪动,从房坡急跳下来,钻进后脖领,一路潜行直下。急切中忙回手截住,隔着衣服探试,像一截粗糙的木棍顶在后背。

12、摸出来一看,竟然是一条半干的梭鱼,小圆眼珠瞪着人,这在半岛是再正常不过的。有时可能是干得发硬的梭鱼,或许是蹦虾。过路人遇到这种事情倒也不会惊慌,他会把鱼虾掏出来,然后甩手把它扔回房坡。目送鱼虾飞旋着升空,衬着高远的蓝天腾跃上房,他的心情应该是愉快的。在他的头上,是浩无边际的屋顶的海洋,房脊的波浪奔腾着卷过了半岛的每一寸土地。鱼虾列开阵势,随着波浪来回翻滚,刚才那只落到房上又弹起来,几个起落,眨眼间就不见了,它又回到了浩无边际的海洋。半岛地区的房屋与别处不同,屋顶多取平势,有的屋顶干脆一分为二,一半是尖顶,另一半留作平顶,远远望去像被掀掉了半块屋顶。房子的尖顶只能放些大块头的梭鱼和剖开的鱿鱼,小

13、鱼小虾是立不住的,它们经常被风刮走,或者滑下来。也有的人家在院子里贴着东墙和南墙起了几间平顶的厢房,其实不缺那几间房,还是为了晾晒鱼虾。成千上万块房顶在阳光下争相把鱼虾高高托起,我们在院里朝上望去,腾腾的蒸汽晃悠着升起,透过弯曲的水汽,对面的房子、墙外的树、还有天上的云,都像水中倒影一样晃悠着,丰收就这样如期而至,每个人都是满心欢喜。煮鱼虾要用巨型的生铁锅,家家都有一两口这样的锅,如果从灶上拆下锅来,一个人抱不过来。母亲煮沸了半锅水,小鱼小虾混杂在一起,一股脑倒进锅里,几个起落之后,小虾鲜红,小鱼雪白,粗盐粒扔进去,就算盐渍过了,红白相间的一团盛满笸箩,母亲这时候会满意地看看笸箩,在凳子上坐着

14、歇一会儿。我的任务则是抱着笸箩上房,把它交给厢房顶上负责晾晒的父亲。刚爬了几节台阶,热气熏脸,我把头扭到一边,热气又透过笸箩缝隙钻出来,熏得手发麻,我赶紧放下歇歇,忙里偷闲剥了一只虾,父亲在房上叫我,刚剥的虾受惊掉进笸箩,再也难以找到了。翻晒的工具是父亲发明的。起初用钉耙,可钉耙的齿过于锋利,在翻晒时经常切断鱼虾,后来改用木推板,刚煮熟的鱼虾软绵绵的,也常被挤坏。父亲在一块长条的木板上裁出了宽大的锯齿边,安上圆木把手,做成了木耙。我坐在一边,看父亲推开了小山似的鱼虾,来回几下,它们在房顶铺了均匀的一层,木耙的锯齿留下了层层波浪纹,像新耕过的土地,翻开的新茬热气缭绕,数不清的小虾在凹槽里探出头来

15、,大红的触须交错,在风中乱舞,就像地里刚被撂倒的的杂草。我翻出几只稍大的蹦虾,趁热扔进嘴里,忽然看见我周围被鱼虾包围了,父亲没有轰我走,他有意给我留出了空。我赶紧让开,起身下去再装笸箩。下台阶到一半,回头望见天边有一条弯曲的云,被阳光映得发红,活像一只虾,连关节都看得清楚,它来自东方的海平线,硕大而又孤单,随着风势弹跳不止,它离我们那么近,父亲的木耙有节奏地一收一放,木耙把柄后端正好一下下戳在那团云上,它最终被驱散了。厢房顶上已经晒满,余下的就要倒在正房顶上了。正房没有台阶,和厢房只有一墙相连,父亲总是从墙头走过去,墙头仅能并排放开两只脚,他从不允许我上去。我在厢房头上递给他笸箩,他端着几个跨

16、步到了正房,抬腿就上去了。正房比厢房高出一大截,父亲常讲到在正房上看到了夕阳下的南山,看到了后院腌咸鱼的老郑一家人在忙活着,那里有我平时看不见的风景。父亲把笸箩扔给我,他自顾拖着木耙来回走动,他走过的地方,鱼虾盖住了水泥屋顶。正房上大部还是尖顶,有这样一小块平顶,鱼虾没有摊开,剩下一小堆,父亲招呼我把笸箩再扔给他,我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一只胳膊夹着笸箩上了墙头。刚走几步,脚底下开始摇晃,往下一看,院里的水泥地深不可测,平整的地面忽然变成漏斗形状,投射出巨大的吸力,院子外面是一丛月季花,顶端的几枝花刚刚开败,露出密丛丛的棘刺直指天空,一时间天旋地转,月季花和水泥地拉锯一样交错出现,想回去已经不能

17、转身了。站在那儿别动。父亲低声说着,从正房窜下来,几乎在墙头飞跑起来,一把揽住我的腰,把我夹在胳膊下,我看见水缸、房门、花丛刹那间倾斜了,向一侧横着飞了出去。我的笸箩脱手了,掉进院里的水泥地上,哗啦啦满地打转转。来到厢房顶上,父亲把我放下,长出了一口气,我们俩趴在房顶往下看,笸箩转了几圈,撞在墙上,朝外滚了一段距离,倒扣在地上不动了,父亲很长时间没说话。如今,我把这段往事拿出来重新审视,愈发感到父亲当时受到的惊吓要远远比我多。在那危机的瞬间,他心里或许早将一把没拉住我的悔恨,连同我摔下墙去的情景预演了无数遍。(摘自青岛文学2012年第2期,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8、3分)A.文章第二段写半岛地区房顶的外形特点,这与渔民以捕捞鱼虾作为生活来源有密切联系,也为写“我”童年的一次“遇险”经历作铺垫。B.文章以“鱼虾在房”来写半岛地区渔民的日常生活,他们捕鱼虾、煮鱼虾、晾晒鱼虾,忙碌而有序,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自己的幸福。C.文中写父亲制作并改进翻晒的工具,从“钉耙”到“木推板”,最后做成“木耙”,这些细节的交待意在表现渔民劳动的艰难与辛苦。D.文章多处写到“云”这一物象,它和房上的“鱼虾”一样来自大自然,同时,孩子眼中所见之“云”和“鱼虾”一样,新奇而富有童趣。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抛掷梭鱼或蹦虾的文字,充满着想象

19、力,颇具奇幻色彩,这样的处理方式合乎孩子的观察视角,也增强了散文的表现力。B.文章写渔民“鱼虾在房”的劳作场景,其中父亲、母亲和我在整个过程中各有任务担当,这既是真实生活的叙写,也营造出亲情的和谐温馨。C.文章最后写“房顶遇险”很有技巧,作者从文中“我”的观察角度写看到“地面”和“月季花”的心理感觉,以此表现孩子的紧张与恐惧。D.文中所有的劳动场景都安排在房顶这一空间点上,这既与文章题目一致,又使画面呈现出一种俯瞰的开阔感,也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8.你对第五段划线部分的文字如何理解?请作简要说明。(4分)9.当代文艺评论家万燕教授认为,题目是一种为文本“命名”的行为, “命名”有着重要的语言意

20、义。本文的题目也很耐人寻味,请作简要赏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安石,临川人,善属文,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二年春,以王安石参知政事,九月丁卯,行青苗法。初转运使李参以部内多戍兵而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余粮既与吕惠卿议定,出示辙等,曰:“有不便,以告勿疑。”辙曰:“以钱贷民,出纳之际,吏缘为奸。钱入民手,不免妄用;及其纳

21、钱,不免踰限。”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会王广渊言:“春农事兴,贷之贫民,岁可获息二十五万。”于是决意行焉。河北安抚使琦上疏曰: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民,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今令借钱一千,纳一千三百,是官自放钱取息,与初诏相违。陛下躬行节俭以化天下,自然国用不乏,何必使兴利之臣纷纷四出,以致远迩之疑哉!”神宗曰:“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安石因言:“台谏朋比,以沮陛下,此所以纷纷也。”帝以为然,安石持新法益坚。山阴陆佃尝受经于安石,安石问以新政,佃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安石惊曰:“何乃尔!”明日,召佃谓之曰:“惠卿言:私家取债,亦须一鸡半豚。已遣

22、李承之使淮南质究矣。”承之还,诡言民无不便,佃说遂不行。翰林学士范镇乞致仕,许之。复极论青苗之害,且曰:“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天下闻而壮之。初,吕惠卿迎合安石,建立新法,安石故力援引,骤至执政。惠卿既得志,忌安石复用,凡可以害安石者,无所不用其智。王安石罢,既退处金陵,往往写“福建子”三字,盖深悔为吕惠卿所误也。(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转运使李参以部内多戍兵/而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余粮/B.初/转运使李参以部内多戍兵而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

23、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余粮/C.初/转运使李参以部内多戍兵而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余粮/D.初/转运使李参以部内多戍兵而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余粮/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秩满,即官员任职之期已满,“秩”的原意是指俸禄,后用于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B.台谏,唐宋时台官主纠劾,谏官掌规劝,后世台谏趋向合一,往往通称御史为台谏。C.经,即师说中“经传”的简称,特指儒家作为典范的经书以及解释经书的著作。D.致仕,旧时用于官员辞去官职归家的意思,类似意

24、思还有“致事”“致政”等名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屡屡推辞朝廷的任命,是因为就职于馆阁无法提供推行青苗法的舞台,而他在鄞县任上的实践,恰恰是日后变法的宝贵经验。B.韩琦的进言使神宗对青苗法的实施效果产生了怀疑,但王安石认为不断出现的批评正是为了阻挠皇帝变法,于是最终说服了神宗。C.陆佃指出新政在施行中产生的扰民问题,但吕惠卿却用即使私人收债都会有“一鸡半豚”的花费做类比进行辩解,认为新政并不扰民。D.范镇认为青苗法之所以危害极大,是执行过程中办事大臣偏离皇帝本愿,掠夺伤害百姓,这为他在天下赢得敢于直谏的美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5、8分)(1)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4分)(2)惠卿既得志,忌安石复用,凡可以害安石者,无所不用其智。(4分)14.文中苏辙和韩琦从不同角度反对青苗法,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他们的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田明府归终南别业韩翃故园此日多心赏,窗下泉流竹外云。近馆应逢沈道士,比邻自识卞田君。离宫树影登山见,上苑钟声过雪闻。相劝早移丹凤阙,不须常恋白鸥群。【注】沈道士:沈羲。葛洪神仙传:“学道于蜀中,消灾治病,救济百姓。”卞田君:指南齐卞彬。卞彬才操不群,性好饮酒,脱略形骸,自号“卞田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26、一项是(3分)A.第一句中的“故园”本指故乡,在诗中指田明府所归之处,即终南山的别墅。B.第二句设想朋友在山中的居所,可近观泉流,远眺闲云,景色令人赏心悦目。C.第三句使用“沈道士”的典故,表明友人此次归隐,一心访求修道升仙之术。D.颈联设想朋友登山所见所闻,“离宫”“上苑”与下文的“丹凤阙”相呼应。16.前人评论此诗,认为“赞美之余不忘劝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用形象的语言称许屈原: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就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浊的环境,在尘埃之外浮游,这样就能“_,_”

27、。(2) 在师说中,韩愈将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对待从师的态度进行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而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有人称他人为师,自称弟子,“_”。(3)古代士大夫有佩戴香草的习俗,文学作品多以香草比喻君子之德,借香草来赋志抒情。在离骚(节选)中,屈原“_,_”,就将香草作为配饰,表示自己时刻注重道德的修养和素质的提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国风音乐是指由现代与古典曲风融合而成的新音乐类型。很多国风音乐喜欢用古诗词作歌词,或者巧妙地将古诗词化用在歌词中。即使新创作的歌词,也大都喜欢使用富含古意的典故、意象。如果把

28、一首国风歌曲中的所有意象开来,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听音乐时,人们会被各种意象带入一种“古风意境”,仿佛。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这使得国风音乐在情感表达上不像西方音乐那般直白,听众需要不断咀嚼歌词的含义,对作品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欣赏,才能获得的审美体验。国风音乐的旋律多以宫、商、角、徵、羽五音阶为基础,有的如泣如诉,带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有的婉转悠扬,韵味十足,声音犹如天籁。还有一些国风音乐的旋律吸收了京腔元素,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文化韵味。聆听和吟唱国风音乐,是一把打开传统文化的新钥匙,它正在成为联结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桥梁

29、。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铺陈 设身处地 与众不同 荡气回肠B.铺展 身临其境 独一无二 千回百转C.铺陈 身临其境 与众不同 千回百转D.铺展 设身处地 独一无二 荡气回肠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B.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C.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D.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

30、,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有人认为土白糖比精制白糖甜,实际上,。精制白糖的纯度高,甜味纯正,是糖的真正味道;土糖并不是纯糖,因含有其他杂质,影响其甜味,所以 。从含糖量说,土白糖也比精制白糖稍低,有人爱吃土白糖乃是习惯的喜好。蜂蜜具有特殊的风味,很受人欢迎,()。糖的甜度受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糖液越浓当然越甜,可是不同的糖,其甜度因浓度而提高程度不同。在较低的浓度,蔗糖本来比葡萄糖甜,可是葡萄糖甜度因浓度增高而增加

31、的程度较大。此外。葡萄糖和果糖的甜度竟还会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更有趣的是,当两种糖品混合后,竟,甜度超过单独的两种糖甜度相加之和。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蜂蜜中葡萄糖、果糖的味道受到了非糖分的物质影响B.也是因为非糖分的物质影响蜂蜜中葡萄糖、果糖味道的缘故C.也是因为蜂蜜中葡萄糖、果糖的味道受到了非糖分的物质影响D.这源于非糖分的物质影响了蜂蜜中葡萄糖、果糖的味道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

32、的我们,似乎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的能力。对“精彩”刺激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枯燥忍受的阈值越来越低。然而,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精彩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弹钢琴、练书法、做体训、读哲学、学写作、搞科研每一个让人景仰的专业精彩的背后,其实都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枯燥。上述现象引发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班级计划组织一场题为“高三的精彩”的班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参与讨论。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测试(二)答案及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B(强

33、加因果,创造“二次元”的想象世界与网络文学的朝气蓬勃无因果关系)2.(3分)A(B项“取代了幻想类作品”错,文章只是说“幻想类不再一家独大”,另“开启了在虚拟世界中探索现实逻辑的创作转向”是幻想类作品;C项“算法批评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这种形势需求”并不意味着算法批评是客观的、科学的系统性批评;D项“莫莱蒂和马修约克斯等西方数字人文研究者是算法批评的代表”无中生有;)3.(3分)A(论证了优秀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创作者不竭的源泉。)4.(4分)网络文学文本的算法批评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电子大数据(1分),对数量庞大的网络文学文本进行数据挖掘(1分),探寻网络文学的类型化特征(1分),追求文本分析客

34、观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的批评方法(1分)。(依据2、4、5、6共四节文字)评分建议:得分点已在得分点后列出。5.(6分)中国网络文学遵循以受众为中心的创作机制,直面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求;当前中国网络文学户规模大且增长稳定,未来将更加偏向于年轻化的都市消费群体;“成神作家”愈发年轻,使得网络文学行业年轻化的趋势增强,更加倾向于阳光少年形象的塑造;中国网络文学顺应时代变迁,捕捉时代精神心理,实现对时代精神诉求的表达;算法批评得出的数据对作者的写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者在创作中会自觉根据批评反馈的进行调整;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C(“意在

35、表现渔民劳动的艰难与辛苦”的表述有误,这里的文字意在表现孩子眼中的父亲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劳动者,也体现了孩子对“翻晒”过程饶有趣味的关注。)7.(3分)D(“所有的劳动场景都安排在房顶这一空间点”的说法不对,比如母亲“煮鱼虾”和“盐渍”的场景就没有安排在这一空间点,“使画面呈现出一种俯瞰的开阔感”的说法也与文章不符。)8.(4分)从前后内容的关联性看,父亲在房顶上看“南山”和“老郑一家人”,并讲述给我听,这是我后来“上了墙头”的重要原因;从父亲的形象塑造看,两个“看到了”表现了忙碌中的父亲对生活独有的一份热爱,表现半岛渔民精神上的满足感。评分标准:一点2分,两点4分。9.本文的题目突出“鱼虾”和

36、“房”,与内容相关,直观地呈现渔民翻晒鱼虾的生活图景,有浓烈的生活气息;题目中的“鱼虾”、“房”既是实指,也包含着“生活”、“家庭”等更为丰富的含义;“鱼虾在房”采用四字短语的语言格式,简洁而意蕴丰富,给读者更多联想的空间。评分标准:一点3分,三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B11.(3分)C(经,指经书。传,古代解释经书的文字,并非是经。)12.(3分)A(“王安石推辞朝廷任命”,与渴望“推行青苗法的舞台”之间无因果关系。)13.(1)(4分)我一开始认为可以用新法使老百姓获利,但没有想到竟然像这样伤害百姓。

37、评分建议:“利”1分,“意”1分,“乃”1分,“如此”1分。(2)(4分)吕惠卿实现心志之后,忌惮王安石重新被起用,大凡可以拿来迫害王安石的(方法),无处不用坏心思(去想)。评分建议:每小句1分14.(3分)苏辙认为在青苗法施行过程中:基层官员会做手脚,百姓挪用导致不能按期还款(2分);韩琦认为青苗法的施行目的不该用于谋利(1分)。评分建议:得分点已在得分点后列出。【参考译文】王安石,是临川人,擅长写作,被提拔为进士上第,授任淮南判官。按照旧例,在官员任职期满后,朝廷允许他们呈献文章来谋求修撰、编校的官职,王安石偏偏不去谋求,请求调任鄞县担任知县。在地方上他把官仓中的粮食借贷给百姓,要求在粮食

38、收获后加些利息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县里的百姓也感到这样很便利。之前,就职馆阁的任命屡屡下发,可王安石总是推辞不肯赴任,士大夫认为他无意于功名。神宗熙宁二年春天,任命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九月丁卯日,施行青苗法。当初转运使李参因为管辖的地方有很多戍守的士兵,但粮食储备不足,于是让百姓自己估量麦子和粟米的剩余,先借钱给他们,等到粮食成熟后偿还官府,号称青苗钱,过了数年,仓库有了余粮。王安石与吕惠卿商量定后,拿出青苗法给苏辙等人看,说:“如果有不好的地方,告诉我们,不要犹疑。”苏辙曰:“把钱借给百姓,在借出与收回之间,官员会做手脚。钱到了百姓手中,难免会乱用;等到还钱时,难免会超出期限。”

39、河北安抚使韩琦上疏曰:我准许发布青苗法诏书,是为了给予小农实惠,不是让地主乘着小农着急而要求比平时多几倍的利息,以达到土地兼并的目的。现在让百姓借一千钱,归还一千三百钱,这是官家自己发放本钱来获取利息,与诏书本意相违背。陛下践行节约勤俭的美德来教化天下百姓,自然国家财用是不会匮乏的,为何一定要让营利的大臣纷纷出现,以使远近的人都怀疑陛下的仁厚呢?”神宗说:“我一开始认为可以用新法使老百姓获利,但没有想到竟然像这样伤害百姓。”王安石于是辩解道:“御史们互相勾结,来阻挠陛下变法,这就是诋毁纷至沓来的原因。”皇帝认为确实是这样,王安石于是更加强硬地推进新法。山阴陆佃曾经跟着王安石学习经学,王安石问他

40、新政的实施情况,陆佃回答道:“新法不是不好,但在推行过程中不但不能保持本意,还会扰民。”安石惊曰:“怎么会这样!第二天,喊来陆佃对他说:“吕惠卿说私人收债,也要花费个一鸡半猪的。已经派李承之去淮南调查了。”李承之回来后胡说百姓没有什么不便利的,陆佃的建议就没能施行。翰林学士范镇请求退休,朝廷答应了。范镇又上疏阐述青苗法之危害,说道:“陛下有仁爱百姓的本性,大臣却用残害百姓的方法治理国家。”天下人听闻后认为范镇敢于直谏,是个英雄。当初,吕惠卿迎合王安石,确立新法章程,所以王安石努力引荐他,他才一下子取得执政的地位。吕惠卿实现心志之后,忌惮王安石重新被起用,大凡可以拿来迫害王安石的方法,无处不用坏

41、心思去想,王安石被罢职后,退隐金陵,常常写下“福建子”三字,大概是深悔被吕惠卿误事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C(C项“一心访求修道升仙之术”理解错误,是借“沈道士”赞美田明府有救世济民之志。)16.(6分)首联借田明府归隐之地的优美环境赞美田明府闲适淡泊;颔联借田明府交往之人赞美田明府才华超群、洒脱不羁,有救世济民之志;尾联劝说田明府早日移居京城,报效朝廷,不要留恋归隐之乐,是勉励其积极入世。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6分)(1)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2)不耻相师 则群聚而笑之(3)扈江

42、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评分建议:每答对一空给1分,如有错字,漏字,多字,皆不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18.(3分)C(铺陈:详细地叙述;铺展:铺开并向四外伸展。应选择“铺陈”。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应选择“身临其境”。与众不同:表示与其他人不一样;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此处强调与他人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应选择“与众不同”。千回百转: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此处强调乐曲的曲折变化。应选择“千回百转”)19.(3分)D(成分残

43、缺:由于使得,句子缺少主语;语意混乱:“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的结果是“总基调的内敛和含蓄”,从而产生“意境美、朦胧美”,要把握这三者之间的语意关系)20.(5分)(5分)将“国风音乐”比喻成“钥匙”“桥梁”,(1分)生动形象地指出现代与传统兼容并蓄的国风音乐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形式,(2分)并在促进青少年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起到的连接作用。(2分)评分建议:得分点已在得分点后列出。(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21.(3分)B(此句强调承接上文土白糖因含有其他杂质而使味道与纯糖不同,而蜂蜜也有这样的原因,因此,需要加上“也”,排除AD两项。原因分析中,要强调“非糖分的物质

44、”,排除C项。)22.示例:这种看法似是而非 与纯糖的味道不同 可互相提高甜度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四、写作(60分)23.(60分)附作文评分细则(如下):一、审题(一)材料材料共有四句话。第一句直接描述了我们真实的生活情境。受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的影响,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刺激感官的各种娱乐文化带来的表象化“精彩”,缺少了越过枯燥门槛而进行深度学习的能力。第二句进一步指出“精彩”与“枯燥”的逆向关系。感官刺激的“精彩”程度越深,我们忍受枯燥的能力就越弱。这两句中的“精彩”是我们在“娱乐化刺激”下被动获得的,并非我们真正需要的精彩。第三句,语意转折,指出真正滋养我们的精彩与枯燥的关系,

45、两者貌似对立,实则是统一的。此处的“精彩”与前文显然是不同的,它是与枯燥相连共生的。携带枯燥创造的精彩能让我们丰富知识、提升能力、滋养心灵、锻炼品格。第四句列举了滋养我们的各类学习领域,列举的内容有限,用省略号表示未穷尽,可以联想到其他诸多领域。强调每一个学习领域的专业精彩其实都是在经历了无数的反复,在对枯燥的极大忍受和超越中创造的。材料涉及的现象提醒我们青年一代要不断规避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善于主动创造利于自己学习的心理环境,要不断克服浮躁,忍受枯燥,沉浸深入,才能切身感受克服枯燥后创造精彩的愉悦感,这对高三学生尤其重要。(二)任务1.体裁:班级计划组织一场题为“高三的精彩”

46、的班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参与讨论。发言稿需要注意格式,除开头的问候语外,结尾应当有收束语和答谢词。同时,发言稿的内容要贴合班会现场,关照发言的对象。2.情境:班级计划组织一场题为“高三的精彩”的班会。意味着活动的主体为高三学生,发言稿当表达高三学生个体的感受与思考。考生应从自身出发认识“精彩”与“枯燥”的关系,写出当前文化氛围中自己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3.主题:高三的精彩。从材料分析,精彩是与枯燥并行的,所以要准确辨析“精彩”与“枯燥”的内涵,并深入阐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枯燥”转化为“精彩”的条件等等。4.要求:“上述现象”规定了写作的内容,考生对此的思考和感悟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有我”,更要“由我”。“选准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要全面把握材料,精准审题,切中题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