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笔记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167118693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185 大小:127.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笔记(18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微生物分三型八大类微生物分三型八大类微生物分三型八大类 微生物分三型八大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karyote)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 如真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karyote)细胞核的分化较低,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细 胞器很不完善。DNA和RNA同时存在。这类微生物众多,有细菌细菌细菌细菌、放线菌放线菌放线菌放线菌、支原体支原体支原体支原体、衣原体衣原体衣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立克次体、螺螺螺螺旋体旋体旋体旋体。非细胞型微生物(none cell)是最小的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有核心和 蛋白衣壳,核酸类型为DNA或RNA。只能在活细胞

2、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之。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章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细菌细菌细菌细菌的大小和 的大小和的大小和 的大小和形态 形态形态 形态细菌(bacterium)广义所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 菌)共性: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二分裂、对抗生素敏感狭义专指其中的细菌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其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以微米(um)为单位。 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同一种细菌也因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形菌(spira

3、l bacterium)。 球菌球菌球菌球菌根据细菌分裂的平面和菌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分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菌杆菌杆菌杆菌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 双歧杆菌螺形菌螺形菌螺形菌螺形菌 根据菌体的弯曲分为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III1、细胞壁细胞壁细胞壁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I制,无色透明、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 构。平均厚度为1230nm,组成较复杂,并随不同菌种而异。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同细菌细胞壁的组成不同,根据

4、革兰染色法将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 性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维立体结 构。聚糖骨架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经B-1, 4糖背键连接,在N-乙酰胞壁 酸分子上连接四肽侧链,四肽侧链再由五肽交联桥组成。在革兰阳性菌中高达50层,为其细胞壁主 要成分。溶菌酶能切断B-1, 4糖背键,引起细菌裂解。青霉素能干扰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 连接,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成的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teichoic acid)磷壁酸为革兰阳性菌特有成分, 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

5、壁酸两种。壁磷壁酸结合在细胞壁的肽聚糖的胞壁酸上,另一端游离于 细胞外;膜磷壁酸结合在细胞膜上。另一端游离。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 + ,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 力;贮藏元素;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 vcO玄外膜位于肽聚糖外侧,由内2革.受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outer membrane)向外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外膜外膜外膜外膜-(具有控制细胞的透性、提高Mg2+浓度、决定细胞壁抗原多样性等作用)脂多糖脂多糖脂多糖脂多糖(LPS)类脂

6、A核心多糖一特异侧链外膜蛋白外膜蛋白外膜蛋白外膜蛋白脂蛋白:具有使外膜层与内壁肽聚糖层紧密连接的功能;孔蛋白:控制某些物质进入外膜的三聚体跨膜蛋白磷脂磷脂磷脂磷脂周质空间周质空间周质空间周质空间一存在着多种周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醜类和运输蛋白等。肽聚糖肽聚糖肽聚糖肽聚糖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厚度 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多达50层1-2层肽聚糖含量占细胞壁干重50%-80%占细胞壁干重5%-20%磷壁酸+ 脂质双层+脂蛋白一+脂多糖 +(2)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细菌一旦失去细胞壁,就变得多形。保护

7、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菌体内的大气压是外界的525倍,没有细胞壁,必将涨破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与细胞膜一起参与物质交换,细胞壁上有很多小孔,容许 小分子物质通过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bacterial Lform):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 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受损后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的细菌。某些L型仍有定的致病,通常引起慢性感染。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着色不匀,无论其原为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形成L 型大多染成革兰阴性。细菌L型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对渗透压敏感,普通营养基上不能生 长,培养时传染源:HIV

8、感染者和AIDS患者主要的传播途径:1 .性传播t3必须用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细菌L型在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后形成三种类型的菌落(荷包蛋样)222、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膜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者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醉 不含胆固醇不含胆固醇不含胆固醇。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与真核细胞者类似,主要有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等作用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为中介体。中介体: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桂、 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亦称为拟线粒体333、细胞质细胞质细胞质细胞质(1)核糖体(ribosome):细菌合成

9、蛋白质的场所,游离存在于蛋白质中。(2)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特性。(3)胞质颗粒:细菌细胞质中含有多种颗粒,大多为贮藏的营养物质。其中有一种主 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其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称为异染颗粒 (metachromaticgranule)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位于菌体两端,故又称极体(polarbody),有助于鉴定。 4444、核质核质核质 核质核质由单密闭环状DNA分子反复回旋卷曲盘绕组成松散网状结构。细菌是原核细胞, 不具有成形的核。细菌的遗传物质称为核质或拟核,

10、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功能与真核 细胞的染色体相似决定细菌各种遗传性状。、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特殊结构II1、荚膜荚膜荚膜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0.2日m,边界明显,光镜下可见 时,称为荚膜。厚度0.2u m者称为微荚膜。其成分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 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荚膜的功能一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2222,、鞭毛鞭毛鞭毛鞭毛::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鞭毛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或经特殊染色法使鞭毛增粗后才能在光镜下看到。由:基

11、础 小体、钩状体、丝状体组成。(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333、菌毛 菌毛菌毛 菌毛: :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 状物。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G-)两类。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性菌毛参与F质粒的 接合传递。菌毛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芽胞 芽胞芽胞 芽胞: :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 休眠形式。芽胞形成后细菌即失去繁殖能力,不能再进行二分裂繁殖。产生芽胞的都是革兰 阳性菌革阳性菌革弋阳性菌革兰阳性菌。芽泡折光性强、壁厚、不易着色,经特殊染色光镜下可见。芽胞的

12、抵抗力强,可在自然界 中存在多年,是繭耍的传染源。但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 殖而致病。芽胞抵抗力强,故应以杀灭芽胞作为可靠的灭菌指标。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杀灭芽胞最有 效的方法。(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细菌的生的表面抗原,因而 vcO玄4三、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被动扩散:顺浓度梯度,不需能量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需要能量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 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3、温度:病原菌最

13、适温度为37度4、气体: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 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兼性厌氧歯: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 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进行无氧发酵,必须在无氧环境 中生长。C02 :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大部分细菌在代谢中产生的C 02可满足需要,个别 细菌初次分离 时需人工供给5-10%C 02 5、渗透压 五、细菌的生长繁殖 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繁殖方式一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繁殖速度-

14、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代时)约2030min。但少数细菌代时较长,如 结核分枝杆菌代时为18小时。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迟缓期(lag phase):细菌被接种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 裂繁殖作物质准备,此时细菌体积比较大,含有丰富的酶和中间代谢产物。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细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时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细菌 的最佳时期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 相等。活菌数保持稳定。衰退期(decline phase):繁殖变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形态发生改变,生理活动趋

15、于停滞。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细菌的能量代谢发酔:无氧时,以有机物(lactate, ethanol)为受氢体。1 Glucose?2ethanol+2co2+2ATP 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有氧呼吸:以氧为受氢体。lGlucose+602? 6co2+6H2O+38ATP厌氧呼吸:无氧时,以其它无机物(CO2,SO42-, N03-)为受氢体。lGlucose?2ATP二、细菌的代谢产物()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细菌种类不同细菌酶不同分解物质能力不同代谢产物不同鉴 别作用.(二)细菌的

16、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pyrogen):或称致热原。是细菌合成的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 反应物质。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是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毒素与侵袭性酶: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毒素。外毒素外毒素外毒素外毒素(exotoxin)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内毒素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阴庾样帧妆谒?teichoic acid)磷壁酸为革兰阳性歯特有成分,分为壁C5性菌的脂多糖。色素:细菌的色素有两类水溶性色素,能弥散到培养基或周围组织。脂溶性色 素,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

17、使菌落显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 胞的物质。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第三第三第三第三章消毒消毒消毒消毒灭菌灭菌灭菌灭菌与病原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病原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病原实验室生物安全病原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 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

18、t)。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 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抑菌(bacteiiostasis):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无菌(asepsis):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无菌操作(antiseptic technique)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消毒灭菌的方法消毒灭菌的方法消毒灭菌的方法消毒灭菌的方法、物理消毒灭歯法(-)热灭菌法1、干热灭菌法:焚烧:废弃物、尸体

19、 灼烧:接种环、试管口一靖:(160170, 2h)玻璃器皿红外线(0.71000um波长的电磁波):医疗器械2、湿热灭歯法-巴氏消毒法:61.1-62.8 30min或71.7 15-30s,主要用于牛乳消毒。煮沸法(100 C, 5min)食具、注射器等消毒流动蒸汽消毒法(100 15-30min)间歇蒸汽灭菌法(100 5-30min, 37 24hX3天)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压103.4KPa (1.05Kg/cm2)温度一121.3 时间一15-20min效果一杀灭包括芽抱在内所有微生物应用一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同样温度下,湿热比干热灭菌效

20、果好。原因: 蛋白含水量多时易凝固变性 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湿热的蒸汽具有潜热(二)辐射杀菌法1、紫外线原理: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260266nm波长UV与DNA吸 收光谱一致。其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喀咤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并可杀灭病毒。期:10年左右3.AIDS相关综合征:开始出现症状4.免疫缺陷期:典型AIDS期特点:穿透力较弱应用: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2、电离辐射:高速电子、X射线、Y射线3、微波(三)滤过除菌法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真菌。常用滤器:薄膜滤器、玻璃滤器、石棉滤器

21、(Seitz)特点:只能除去细菌,真菌,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L型细菌。应用:用于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的除菌。(四)干燥低温抑菌法干燥法低温法:低温可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减慢,常用作保冷冻真空干燥法是目前保存菌种 最好的方法目前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消毒机制:引起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干扰细菌的酸系统,损伤细菌的细胞膜2、消毒剂的种类:酚类、醇类、重金属盐类、氧化剂、表面活性剂、烷化剂。3、消毒剂的特点:作用无选择性对人体细胞有损伤 故只能外用不能内服4、消毒剂的应用: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皮肤、粘膜、饮水、厕所、空气、手、器械、 环境。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

22、节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2、微生物的种类: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真菌、细菌繁殖体、有包膜病毒、无包膜 病毒、分枝杆菌、细菌芽胞。3、微生物的物理状态:营养差,抵抗力强;细菌自稳定期开始,抵抗力差.4、微生物的数量:5、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70%乙醇)6、温度:7,酸碱度:8、有机物:脓汁、痰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病原微生物的分类根据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

23、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 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天花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第二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 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艾滋病毒,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 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肝炎 病毒,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等.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如小鼠白血病病毒等。第一类、第二类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二级实

24、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 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噬菌体噬菌体噬菌体噬菌体噬菌体噬菌体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V7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基本特征: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衣壳(蛋白质)和核酸 组成: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是种专性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噬菌体分布极广。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噬菌体很小,在光镜下看不见,需用电镜观察。不同的噬菌体在电镜下有三种形态:蝌 蚪形、微球形和丝

25、形。大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2、化学组成:3、抗原性: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4、抵抗力:噬菌体对理化因素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 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75 30min灭活。噬菌体能耐受低温和冰冻,但对紫外线和X射线敏感。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 终裂解细菌,建立溶菌周期。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细菌变成溶

26、 原性菌,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建 立溶原状态。毒性噬菌体在敏感菌内以复制方式复制方式复制方式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增殖过程包括:吸附吸附吸附吸附、穿入穿入穿入穿入、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成熟和成熟和成熟和成熟和释放 释放释放 释放。液体培养基噬菌现象可使浑浊菌液变得澄清。固体培养基若用适量的噬菌体和宿主菌液混合后接种培养,培养基表面可有透亮的溶菌空斑出现。一个空斑系由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细菌后形成,称为噬斑(pl叫ue),不同噬 菌体噬斑的形态与大小不尽相同。若将噬菌体按一定倍数稀糅,通过噬斑计数,可测定一定体积内的噬斑形成

27、单位(pl叫ue formingunits,pfu)数目,即噬菌体的数目。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屮, 不引起细菌裂解。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前噬菌体前噬菌体前噬菌体(prophage)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 例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的机理。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

28、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遗传(heredity):使微生物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子代与亲代生物学的性状基本相同, 且代代相传。变异(variation):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 出现的差异,有利于物种的进化。基因型(genotype):细菌的遗传物质.表型(phenotype):基因表现出的各种性状.遗传性变异:是细菌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故又称基因型变异。常发生于个别的 细菌,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异发生后是不可逆的,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噬菌体头部尾部:蛋白质 与细菌(受体)接触的部位核心:核酸(DNA或RNA),多 位DNA

29、线状双链蛋白衣壳:蛋白质呈20面 vcO非遗传性变异: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产生的变异,其基因结构未改变,称为 表型变异。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凡在此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所有细菌都出现变异,而且当环境中 的影响因素去除后,变异的性状又可复原,表型变异不能遗传。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遗传物质 、 染色体(chromosome)一条环状双螺旋DNA长链,按一定构型反复回旋形成松散的网状结构 缺乏组蛋白,无核膜包裏:约含有5000个基因;二、质粒:是细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闭合环状的双链DNA。特征:质粒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质粒DNA所编码的基因

30、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质粒可自行丢失与消除。质粒的转移性。质粒可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质粒的分类1)致育质粒(fertility plasmid、F质粒)编码性菌毛,介导细菌之间的接合传递:2)耐药性质粒(resistance plasmid、R质粒) 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甫金属盐类的耐 药性。分两类,是接合性耐药质粒(R质粒),另是非接合耐药性质粒(r质粒);3)毒力质粒(Vi质粒)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4)细菌素质粒编码细菌产生细菌素;5)代谢质粒编码产生相关的代谢酶。三、转位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是类在细菌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可自行 移动的

31、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核甘酸序列片段,又称移动基因。转座子有二类:1)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 , IS):最小,不超过2kb,只携带与转座功能有关的基因。2)转座子(transposon , Tn):长度,般超过2kb,除携带与转位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其他 基因(如耐药性、毒素基因等)。四、整合子定位:细菌染色体、质粒或转座子上.基本结构:两端为保守末端(attl,59-be),中间为可变区(orf 1),含个或多个基因盒.功能元件:重组位点(attl,59-be);整合酶基因(inti);启动子(Pc).功能:通过转座子或 接合性质粒,使多种耐药基因在细菌中进行水平传播

32、.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进入某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基因重组(代combination):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起,使受体菌获得供 体菌某些特性。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1. 转化转化转化转化(transformation):受体菌宜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称为转化。2. 接合接合接合接合(conjugation):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 从供体菌转

33、移给受体菌。能通过结合方式转移的质粒称为接合性质粒,不能通过性菌毛在细菌 间转移的质粒为非接合性质粒。3.4. 3.3.转导转导转导转导(transduction)(transduction)(transduction)(transduction):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糯锚? 表型(phenotype):基因表现出的各种性状.遗传性变异:是细菌V9获得新的性状。分为两类:普遍性转导(转导的DNA可是供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局限性转导(转 导的DNA只限供菌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5. 4.4.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lysogen

34、ic conversion)(lysogenic conversion)(lysogenic conversion)(lysogenic convezion)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5.6. 5.7. 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protoplast fusion)(protoplast fusion)(protoplast fusion)::是将两种不同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彼此融合的过程聚乙二醉(PEG)可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基

35、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规律:突变可以自然发生为:自发突变.具自发性,随机性.人工诱导产生的突变为诱发突变,可提高突变率.彷徨试验(fluctuation test,波动试验):随机的、非定向的突变是在接触噬菌体之前就已 发生,噬菌体对突变仅起筛选而不是诱导作用。影印试验(replica plating):耐药突变株在接触药物之前出现,药物的作用是选择耐药株, 淘汰敏感株野生型(wild type):未发生突变的菌株.突变型(mutant type):相对于野生型,某性状发生改变的菌株.回复突变(averse mutation):有时突变株经过又一次突变可恢复为野生型的性状 第

36、七第七第七第七章细菌的细菌的细菌的细菌的感染感染感染感染与免疫与免疫与免疫与免疫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一、正常菌群正常菌群正常菌群正常菌群:自然界中,土壤、空气、水及各种物体广泛存在着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微生 物。人及动植物的体表及其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存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 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1014)o寄生部位:皮肤、口腔、鼻咽腔、外耳道、眼结膜、胃、肠道、尿道、阴道,但是 血液及组织器官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1)生物拮抗:受体竞争:产生有害代谢产物:营养竞争2)

37、营养作用:促进消化吸收;参与营养物质转化;合成维生素供人体利用3)免疫作用4)抗衰老作用: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球菌等产生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消除自由 基(02-)毒性,抗氧化损伤,抗衰老5)抗肿瘤作用:降解致癌物质;激活巨噬细胞抑制肿瘤细胞二、机会感染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被打破,原来在正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 就成了条件致病菌(机会性致病菌)而引起宿主发病。常见的情况有:寄居部位的改变;宿主 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如: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细菌的致病作用细菌的致病作用细菌的致病作用细菌的致病作用感染感染感染感染(infection)微生物侵入宿主

38、体内,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的 过程。致病菌或病原菌致病菌或病原菌致病菌或病原菌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pathogenpathogenpathogen):):):):能感染或引起宿主疾病的细菌(具有致病性的细歯)。致病性致病性致病性致病性(pathogenicity)(pathogenicity)(pathogenicity)(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或病原性或病原性或病原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或性质。、毒力毒力毒力毒力(virulence)(virulence)(virulence)(virulence): 桌2(101.黏附素:黏附与定植是感染的

39、第一步,与致病性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呼吸道的 纤毛运动、肠蠕动等均不利于细菌的定植,所以粘附很必要。分菌毛黏附素和非菌毛黏附素。 黏附机制:主要为配体和受体的结合,细菌配体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大多具有组织趋 向性。2 .荚膜:3 .侵袭性物质:侵袭素和侵袭类酶类4 .生物被膜: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后,由细菌及其分泌的胞外多聚物 共同组成的呈膜状的细菌群体保护性存在形式。二)毒素毒素毒素:病原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可直接引起宿主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1.外毒素外毒素外毒素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主要是蛋白质,革 兰阴性菌能产生外毒素的主要有铜绿假单

40、胞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特征:(1)化学本质是毒性蛋白质,大多AB型毒素;(2)毒性作用强,具有选择性;如肉毒毒素,对人的致死量为12ugo(3)对理化因素不稳定;主要不耐热,加热可以丧失活性。(4)抗原性强。(5)可用人工的化学方法脱毒,保留了抗原性。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可刺激机体 产生抗毒素。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分类:1)神经毒素主要干扰神经冲动的传递;2)细胞毒素可抑制细胞蛋白合成等:3)肠毒素作用于内皮细胞或者呕吐中枢。2.内毒素内毒素内毒素内毒素:G 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PS)成分,菌细胞破解后才能释放出来。分子结构 由特异性多糖、非特异核心多糖、脂质A组成。特征:1)产

41、生于G菌;2)化学性质为LPS3)对理化因素稳定;4)毒性作用相对较弱,无选择性;5)抗原性较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1)发热反应:2)白细胞反应:3)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二者区别二者区别二者区别二者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分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A亚单位(毒性部分):决定毒素致病作用B亚单位(结合部分):具有靶细胞的亲和性、具有抗原性危害,传播风险 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學11稳定性60-80 , 30min被破坏160 , 2*4h被破坏

42、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超抗原(superantigen):微生物产生的某些蛋白具有激活免疫反应的高度生物学活性,以 产生大量T细胞和细胞因子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致病作用,这些毒素抗原称为超抗原。如:金葡的 肠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链球菌的猩红热毒素.二、细菌侵入的数量;毒力越强,需要的数量越少。三、细菌侵入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等。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宿

43、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非特异性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一)屏障结构1 .皮肤与黏膜屏障:机械阻挡、纤毛运动;分泌杀菌物质;菌群拮抗作用2 .血脑屏障: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星状胶质细胞3 .胎盘屏障: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胎儿绒毛膜(-)吞噬作用大吞噬细胞:血液中单核细胞和组织中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血液中中性粒细胞1.吞噬杀伤过程:趋化接触f吞入杀灭与消化f残渣排除3.吞噬作用的后果1)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内被杀灭、消化、排除残渣的遹 (5-10分钟死亡30-60 分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屏障结构 吞噬

44、细胞 体液因素 皮肤与粘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补体 溶菌的 防御素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二者区别二者区别二者区别 二者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r12钟破坏)2)不完全吞噬: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3)组织损伤: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酶(水解酶)也能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造成组织 损伤和炎症反应。(三)体液因素1 .补体:调理,溶菌.2 .溶菌酶:存在于血清,唾液,泪液,乳汁.主要作用于G+菌3 .防御素:多肽,破坏胞外菌细胞膜.、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一)体液免疫抗体的作用1 .抑制病原体黏附2 .调理吞噬作用3 .中和细菌外毒素4 .溶菌作用5 .抗体依赖性细

45、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细胞免疫1 .细胞毒T细胞(CTL)宜接杀伤靶细胞2 .CD4+效应T细胞(Thl)产生细胞因子发挥作用(三)黏膜免疫(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三、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胞外菌:指寄生在宿主细胞外的组织间隙和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的细胞。如葡萄球 菌.靠非特异免疫;但主要是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吞噬作用(非特异)抗体和补体的作用:阻止细菌定植(黏附)调理吞噬激活补体溶菌中和细菌外毒素细胞免疫(Th2):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产生细胞因子,促进吞噬.(二)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胞内菌:寄生在细胞内

46、的细菌,分专性胞内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兼性胞内菌(结核分 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氏杆菌,肺炎军团菌,李斯特菌).特点:胞内寄生、毒性低、呈慢性感染、免疫病理损伤,主要靠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功能。1 .吞噬作用:起一定作用2 .细胞免疫(CTL):主要作用3 .局部黏膜免疫:细菌未进细胞前由slgA阻止其黏附,使其不能侵入细胞内。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的发生与发展、细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外源性感染:引起感染的细菌来源于宿主体外,主要有病人及带菌者、患病及带菌动物。 其中带菌者在流行中意义重大。内源性感染:来自宿主自

47、身的细菌感染,主要指曾经感染过而潜伏下来的微生物重新感 染。比如结核分支杆菌。也常见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二)传播途径呼吸道比如:结核分枝杆菌、流脑病毒等。13消化道肠道杆菌。皮肤创伤破伤风梭菌、气性坏疽病原菌等。血液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虫媒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性传播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二、细菌性感染的类型(一)隐性感染隐性感染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免疫较强或入侵的细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损害较 轻,使机体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者。般在一次传染病流行中,大多数人为 隐性感染,如结核。

48、(二)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当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且宿主机体抗感染免疫相对较弱,机体受到严重 损害,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1)急性感染:突然起病,症状明显,病程短,一般病愈后,病原体从体内消失。2)慢性感染:病情缓慢,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3)局部感染: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4)全身全身全身全q感染感染感染感染:胞外菌的急性感染,病毒菌及其毒素或毒性代谢产物出现在血液并向全身扩散引 起的全身急性症状。1)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但不侵入mL流,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进 入血流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者。2)菌血症(bacteremia):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过性或间断

49、性入血,到达其他部位继续 繁殖,但不在血中繁殖者。3)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而中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性产物,引起全 身中毒症状者。4)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 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者。5)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入血并在血中繁殖,死亡崩解后释放大量内 毒素,或局部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者。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医院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或医

50、院内获得而 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或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分类(按微生物来源)1、内源性医院感染(自身感染)由自身正常菌群转变成机会性致病菌所致特定条件:寄居部位改变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2、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患者遭受医院内非自身存在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 的感染。病人之间、医患之间、污染医护用品或诊治设备、环境空气等,也称医院内感染。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细菌感染的细菌感染的细菌感染的细菌感染的诊断诊断诊断诊断

51、细菌学诊断检测病原菌及其抗原,产物或核酸血清学诊断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病原菌检测1 .早期采集 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否则注明药物种类。2 .无菌采集尽量避免杂菌污染。3 .根据不同疾病以及疾病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标本。烟?phenotype):基因表现出的各种 性状.遗传性变异:是细菌V144.标本必须尽快送检,或冷藏送检。5.标本做好标记,详细填写化验单,保证各环节的准确无误。二、血清学诊断人体受致病菌感染后,其免疫系统被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而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的 量常随感染过程而增多,表现为效价(滴度)的升高。因此,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 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特异抗体和其效

52、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一般 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称为血清学诊断(serological diagnosis)血清学诊断试验最好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当后者的抗体效价比前者 升高大于等于4倍时方有意义。常用方法:直接凝集试验、乳胶 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ELISA.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将疫苗(vaccine)或类毒素接种丁-人体,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主动产生获得性免疫

53、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 于特异性预防。主要有:死疫苗,活疫苗第一代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第二代疫苗 二、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tive immunization):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 纯化免疫球蛋臼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但这些 免疫物质不是病人自己产生的,故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主要有:抗毒素,血清丙种球蛋白第九第九第九第九章章球菌球菌球菌球菌球菌(coccus):指个体形状呈球形或椭圆形的一大类细菌。病原性球菌(pathogenic coccus):球菌屮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菌。包括四个属

54、的 些球菌:葡萄球菌属:G+球菌链球菌属:G+球菌肠球菌属:G+球菌奈瑟菌属:G球菌(脑膜炎、淋病奈瑟菌)化脓性球菌(pyogenic coccus):引起机体化脓性炎症的球菌。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分布非常广泛。病原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细菌,医务人员的带菌率70% 主 要包括三个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及腐生葡萄球菌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 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病原菌抗原检测其它检测 涂片 镜检 菌落 特征 生化反 应 药敏 试验血清学反应免疫荧光酶联免疫测定免疫印迹细菌核

55、酸(PCR)基因芯片动物试验 H 丁募妒笛械掖邮赂咧虏圆三?物实验活动。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15(s.saprophyticus)o、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1、形态染色:单个菌体呈球形,呈葡萄串状排列,直径平均1 um, G+菌,无鞭毛, 无芽抱;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即可生长,中等大小S型菌落,并因种不同 出现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脂溶性色素,金萄菌溶血毒素在血平板上形成B溶血。3、生化反应:触酶(过氧化氢酶)阳性致病菌株分解甘露糖,产酸。4、抗原结构(1)葡萄球菌A蛋白(SPA):存在于细胞壁上的表面抗原,可与IgG的Fc

56、段结合,可 进行协同凝集, 并具有抗吞噬等生物学活性。(2)荚膜:有利于黏附和抗吞噬。(3)多糖抗原(磷壁酸抗原):黏附。5、分类性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菌落色素金黄色白色白色/柠檬色 血浆凝固酶+- 分解葡萄糖+ + - 甘露醇发酔+- a溶血素+- 耐热核酸酶+- A蛋白+- 致病性强弱无 6、抵抗力 是无芽胞细菌中最强的。对热、干燥、消毒剂、UV等因素均有较强抵抗力 耐盐,在1 015%NaCl培养基中生长(选择) 对染料及龙胆紫敏感对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均髙度敏感,但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90% (二)致病性、致病物质1、凝固酶(coagulase):能使加有

57、抗凝剂的人和兔1価浆发生凝固的酶类,J作为鉴定致 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与致病性相关,保护细菌抵抗吞噬及其它杀菌物质作用。分类:游离凝血酶结合凝血酶(凝聚因子)2、葡萄球菌溶素(staphylolysin): a溶素为主要致病因子,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 血小板及多种其它组织细胞。罄嘲妇?病原性球菌(pathogenic c163、杀白细胞素(panton-valentine, PV):破坏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抗吞噬、增强 病菌侵袭。分为快(F),慢(S)两种,两者必须协同作用。4、肠毒素肠毒素肠毒素肠毒素(enterotoxin):部分金葡菌产生,可引起急性胃肠炎。特点:耐热,10(T

58、C30min引起毒素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毒素与肠道神经细胞受体作用,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不受胃肠液中蛋白酶影响5、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 exfoliatin):又称表皮溶解毒素,具有蛋白酶功能, 裂解表皮组织的棘状颗粒层,破坏细胞间连接,表皮与真皮脱落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又称剥脱性皮炎。6、毒性休克综合征-1 (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l, TSST-1 ):引起

59、发热、休克、肾衰、 皮疹等多个器官功能紊乱,毒性毒性毒性毒性休克综合征休克综合征休克综合征休克综合征(TSS)二、所致疾病1、侵袭性疾病(化脓性感染):1)皮肤化脓性感染:临场表现为脓汁金黄而粘稠,病灶界限清楚,多为局限性。2)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气管炎、肺炎、脓胸、中耳炎3)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2、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三)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的采集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依据:产生血浆凝固酶、耐热核酸酶、金黄色色素、溶血素、 发酵甘露醇。(四)防治预防很重要,医务人员的带菌率高达70% ,是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注意个人 卫生、公共卫生,不滥用抗生素;治疗应选择敏感药物;自身菌苗的脱敏疗法。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链球菌属 链球菌属链球菌属 链球菌属(ststststrrrreptococcuseptococcuseptoco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