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上传人:Wo****C 文档编号:166906547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 赶圩归来啊哩哩 小学五年级唱歌课解决时间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根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相关 内容 教材 音乐 赶圩归来啊哩哩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五 核心内容:以表现领域中的演唱和识读乐谱为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辅以感受与鉴赏、创造创作理论等相关领域内容。 书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九册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年7月 是否已施行 是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根据 一指导思想: 力图以“通过不同环节与意图地聆听,结合丰富的音乐理论活动,体验歌曲的彝族音乐风格,并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为指导思想,同时注重在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

2、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培养其良好的演唱习惯。 二理论根据: 1、2022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会更加喜欢祖国的音乐文化。 2、根据2022版新课标中“强调音乐理论”的根本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聆听、即兴编创等多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根本途径。 1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p : 1、本课在全套教材中的位置分析p : 本套教材涉及到彝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共有五首,分别是第二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聆听快乐的啰嗦、第三册聆听阿细跳月、第九册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以及第十册中根据彝族和苗族音乐

3、元素创作的聆听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在低年级学段,教材多以聆听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彝族音乐风格。在此根底上,本课以歌曲演唱的形式呈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彝族风格歌曲的体验和认识。 2、对歌曲的分析p : 由古笛作词,黄有异作曲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人音版教材第九册第二课“农家乐”中的一首具有浓郁西南地区彝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属于第二学段表现领域的新授课教学。 1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构造,全曲只有八小节。 歌曲以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以及附点节奏贯穿全曲,舞蹈性节奏强。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富于民族特色,犹如一股新颖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歌曲生动地描绘

4、了美丽、活泼的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衬词“啊哩哩”运用巧妙,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特点,而且使情绪表达更为热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彝族姑娘赶圩归来时喜悦、欢快的心情。 结合歌曲节奏紧凑的特点,歌词多处出现“一字对多音”,衬托了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极具民族色彩。 如: (2) 第一乐段包含两个乐句,曲调中出现了四、五、六度的大跳音程,连续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以及前两小节出现mi低音mi的较宽音域,都使音乐形象跳跃、富有动感。 五度音程 六度音程 2 五度音程 四度音程 五度音程 第四小节波音记号 的运用进一步表达彝家女活泼俏皮的音乐形象,再一次把彝族音乐的

5、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 (3) 第二乐段同为两个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且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样。 此乐段旋律集中在高音区,情绪表现更加欢快、热烈。前乐句的第二小节中出现了“fa”音,使得曲调在调式上富有色彩的变化;后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在八度上移大跳后,全曲完毕在主音“la”上,把人们尽情欢唱美满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推向高潮。 3、对谱例和音频的分析p : 本首歌曲配套的教材谱例和音频的范唱、伴奏均为G调,老师结合学生声音特点,在实际授课中对谱例和音频进展降调处理。 4、对其他教学资的分析p : 1有关民族文化: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圩”是农村贸易集市地点,民间称为“圩”或“集镇”。赶

6、圩,又名“赶闹子”、“逢闹子”,是农村的交易风俗。至今,广西各地仍然保存着赶歌圩的、很古雅的民间传统风俗,盛装赶圩。每赶歌圩,成千上万的人就聚在一起引吭高歌,场面甚为壮观。人们还用歌传情、以歌择偶。 2有关歌词特点: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中屡次出现“啊哩哩”,在彝族的语言中它没有确切的含义,是一种语气衬词,使旋律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同时“啊哩哩”也是广西百色隆林的方言,是当地民族音乐的一种曲调,这首歌因此借“啊哩哩”取名,既有民族特色,也能让大家记忆深入。 3歌曲创作背景:1979年冬天,壮族词作家古笛等一行到隆林德峨乡体验生活。当时正值圩日,只见彝族姑娘们身着五彩缤纷的服饰,欢天喜地地选购自己喜

7、欢的布料、小工3 艺品,然后结伴走回山寨。姑娘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古笛与歌舞团的几位编导深受感染,决定以姑娘们赶圩归来路上的情景作为切入点,编排一个彝族舞蹈,表达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出党的好政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于是,古笛和黄有异写出了赶圩归来啊哩哩这个舞蹈的主题曲。此歌曲不仅作为独唱歌曲受到人们的喜欢,还由孙宝林编配为合唱而得到更为广泛的演唱和欢送。 二学生情况分析p : 主要优势: 1、对歌曲的熟悉程度:根据前期调查,本班有少局部学生在电视上音乐类节目中听到过这首歌曲,绝大局部学生因低年级时学过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所以对“啊哩哩”这一歌曲衬词

8、并不生疏。 2、识谱、视唱才能:本班学生中有九人参加学校及校外合唱团,近三分之一学生学习西洋乐器或民族乐器,大局部学生具备C、G、F三种调号的乐谱识读才能。在日常音乐课堂学习中,学生可以用听唱法或老师琴声辅助下自主识读乐谱的方式进展视唱。 3、分析p 旋律的才能:学生具备初步的旋律分析p 才能,可以结合音乐要素,划分曲式构造、辨识音区、抓住节奏特点。 4、音乐记号运用才能:学生学过歌曲中出现的圆滑线、波音记号、换气记号,并可以运用在歌曲的演唱当中。 存在问题: 1、演唱才能方面: 1音准问题:这首歌曲旋律起伏跳跃,大跳音程比拟多,学生在进展视唱时可能会出现音准问题。 2高音区演唱问题:本班学生

9、声音柔和,但不够亮堂,高音的演唱一直是他们在演唱中的难点。由于本课歌曲第二乐段根本位于高音区,学生在演唱时容易出现气息支撑不够而“喊唱”的不良演唱行为。 3字音对位问题:学生可以掌握“一字对多音”的填词演唱方法,但本首歌曲速度较快、节奏紧凑,频繁出现“一字对多音”,演唱中会出现问题。 2、音乐文化的理解程度: 通过教学前的谈话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学生自小生活在北京,因此他们不太熟悉我国西南地区彝族文化和音乐风格,对于彝族人“赶圩”的生活场景比拟生疏。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4 1、聆听感知通过聆听老师歌曲范唱,感知音乐风格,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情绪。 2、比照接唱通过师生对新旧两首歌曲歌词“

10、啊哩哩”局部的接唱,进一步体验歌曲旋律特点。 3、谱例视唱通过乐谱识读、比照聆听、旋律分析p 、填词演唱,完成歌曲学唱。 4、歌曲表现在完好演唱歌曲的根底上,为解决时间矛盾,老师引导学生改变第三段歌词旋律的原有节拍,丰富歌曲表现力,用歌声表现出彝族音乐丰富细腻的特点。 四技术准备: 1、歌曲谱例幻灯片:老师用overtrue打谱软件制作歌曲完好谱例及分乐段谱例,便于学生准确掌握演唱要点。 2、彝族文化相关图片:网络搜集有关彝族地理位置、服饰特点、赶圩场景的图片,辅助学生相关认知。 3、F调歌曲音频伴奏:老师用Amazing Slow Downer软件,进展歌曲伴奏音频的降调处理G调降为F调,便

11、于学生学唱。 4、谱例扒谱:老师将汤灿演唱版本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引子与尾声在课前进展谱例扒谱,用于师生合作表现时老师独唱歌曲的引子与尾声处,完好演唱歌曲,丰富音乐表现力。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策略: 问题1:歌曲速度较快,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跳跃,学生在学唱过程中,会出现音准问题。 对策1:凭借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初步记忆,在琴声引导下,与老师接唱“啊哩哩”局部的歌词,在接唱和初步分析p 的过程中,感知音乐旋律特点。 对策2:老师指导学生跟琴慢速划拍进展曲谱的视唱。 对策3:结合幻灯片谱例的标注,老师提示学生演唱要点。 问题2:歌曲第二乐段亮堂、高亢,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la,由于音区较高,学生容易在演唱时出现“喊唱”现象。 对策1:由于教材原有配套音频为G调,不太适于本班学生声音表现,因此,老师在课前进展音频伴奏与钢琴伴奏谱的降调处理,把歌曲降为F调。 对策2:学生交流对高音区演唱技巧的认知并尝试理论;老师适时进展示范和指导。 问题3:紧凑节奏中“一字对多音”的难点。 对策1:老师提示学生,结合谱例关注歌曲频繁出现“一字对多音”的特点。 5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