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682351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3.8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1 页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一填空题1. 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形。2.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3. 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4. 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5. 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6. 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7.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8. 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 通用化 和 系列化。 9. 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2、10.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1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12.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 形状 、 尺寸 、 相对位置 、及 性质 的过程。13.零件的 几何(尺寸,形状,位置)精度、表面质量 、物理机械 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14. 加工经济精度 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15.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 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16.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 小(大) ,加工精度就越 高(低)

3、。17.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获得高的生产率 。18.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19.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 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 、 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 调整误差 、 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 、 工件的安装误差 。20.零件的加工误差值越 小(大) ,加工精度就越 高(低) 。21.机械产品的质量可以概括为_实用性_、可靠性和_经济性_三个方面。22.通过切削加工方法获得工件尺寸的方法有试切法、静调整法、_定尺寸刀具法_、主动及自动测量控制法。23._加工经济精度_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24.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

4、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形_。25.工艺上的6原则是指有_99.73_的工件尺寸落在了3范围内26.零件的材料大致可以确定毛坯的种类,例如铸铁和青铜件多用_铸造_毛坯27.表面残余拉应力会_加剧_ (加剧或减缓)疲劳裂纹的扩展。28.车削加工时,主偏角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29.切削液的作用有_冷却_、润滑、清洗及防锈等作用。30.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切削_、滑擦和刻划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31.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3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主要有_工艺过程 卡片和_工序_卡片两种基本形式。33.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

5、是指结构的_通用化_、_标准化_和系列化。34.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 珩磨 、研磨、超精加工 及抛光等方法。35.使各种原材料主、半成品成为产品的 方法 和 过程 称为工艺。36.衡量一个工艺是否合理,主要是从 质量 、 效率 、生产耗费 三个方面去评价。37.零件加工质量一般用 加工精度 和 加工表面质量 两大指标表示;38.而加工精度包括 形状精度、 尺寸精度、位置精度 三个方面。39.根据误差出现的规律不同可以分为 系统误差 、 随机误差 。 第 2 页 40.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有:加工原理误差、机床的制造误差和磨损、夹具误差、刀具误差、调整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艺系统受热变

6、形、工件残余应力 引起误差等41.在加工或装配过程中_最后_形成、_间接_保证的尺寸称为封闭环。42. 采用6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_六个自由度_,实现完全定位,称之为六点定位原理。43. 在尺寸链中,除封闭环以外,其它所有环被称之为 组成环 。44. 互换法的实质就是用控制零件的_ 加工误差_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45.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 _ 尺寸精度_, _形状精度_,和 _位置精度_ 三方面的内容46.在加工过程中,若_切削刀具_、_切削速度和进给量_、加工表面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工步。47.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

7、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48.工艺过程又可细分为毛坯制造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热处理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49.工步是指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加工。 50.大量生产的工艺特点是按部件 组织生产,通常采用调整法进行加工。51.组合夹具是在夹具完全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积木化原理,针对不同对象和要求,拼装组合而成的专用夹具。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新产品试制。52.通常,夹具由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等组成。53.工件以内孔定位时,常用的定位元件有刚性心轴和定位销。54.通常情况下,对工件夹紧的基本要求的要求是夹得稳、夹得牢和夹得快。

8、55.顺序式夹紧机构,由于工件尺寸误差会依次传递,因此用于工件的加工表面和夹紧力方向相平行的场合。56.当车床导轨与主轴中心线在水平面内有平面度误差时,工件会被车成圆锥体 。当车床导轨与主轴中心线在垂直面内有平行度误差时,车出的工件是双曲面回转体。57.尺寸链环,包括封闭环和组成环。其中自然形成的尺寸大小和精度受直接得到的尺寸大小和精度的影响,并且自然形成的尺寸精度必然低于任何一个直接得到的尺寸的精度。58.夹紧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大小和方向。 59.切削速度 、进给量(或进给速度)和背吃刀量,统称为切削用量或切削三要素。它是调整刀具与工件间相对运动速度和相对位置所需的工艺参数。60.产生积屑瘤

9、的条件是切削塑性_金属和_中、低切削速度_速度切削,应尽量避免产生积屑瘤。61.车削时使用的车刀结构主要有整体式、焊接式和机械夹固不重磨的可转位硬质合金车刀等62.常用的硬质合金材料有 K(YG) 、 P(YT) 和 M(YW) 类。切削铸铁类等脆性材料时,应选择K类(YG类)硬质合金。63.工艺系统的变形包括 机床夹具变形 、 刀具变形 、 工件变形 。64.工件定位中由于(定位 )基准和( 工序 )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65.定位误差的构成及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基准不重合误差2、基准位移误差。二判断题 66. 加工表面上残留面积越大、高度越高,则工件表面

10、粗糙度越大。( )67. 工艺尺寸链中,组成环可分为增环和减环。( )68. 通常车间生产过程仅仅包含以下四个组成部分: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技术准备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69. 切削速度增大时,切削温度升高,刀具耐用度大。 ( )70. 同一工件,无论用数控机床加工还是用普通机床加工,其工序都一样。( )71. 因为毛坯表面的重复定位精度差,所以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 )72.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Ra值愈大,表示表面粗糙度要求愈高;Ra值愈小,表示表面粗糙度要求愈低。 第 3 页 ( )73. 热处理调质工序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进行。( )74. 刀具切削部位

11、材料的硬度必须大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75. 因为试切法的加工精度较高,所以主要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 )76. 切削用量中,影响切削温度最大的因素是切削速度。( )77. 积屑瘤的产生在精加工时要设法避免,但对粗加工有一定的好处。( )78. 工件定位时,被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完全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不完全定位。( )79. 定位误差包括工艺误差和设计误差。 ( )80. 工艺尺寸链中,组成环可分为增环与减环。( )81. 车床主轴的径向跳动不会影响车削轴类零件的圆度误差。( )82. 加工原理误差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消除。( ) 83. 工序能力系数与被加工工件工序公差无关。( )8

12、4. 一批工件的尺寸服从正态分布,则这批零件的随机误差是6。 ( )85. 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一般应选择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 )86. 工件有两个以上表面参与定位称为过定位。( )87. 精加工时使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88. 车削时为获得高的表面质量应采用中速切削。( )89. 复映误差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90. 单件、小批生产多采用工序集中原则。( )91. 不完全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的。( )92. 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可以反复使用。( )93. 轴类零件常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遵循了互为基准原则。( ) 94. 可调支

13、承一般每件都要调整一次,而辅助支承可每批调整一次。( )95. 采用六个支承钉进行工件定位,则限制了工件的6个自由度。( )96. 在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 )97. 现代制造技术是一门信息、光、电学科融合的综合体。( )98.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只包括毛坯的制造和零件的机械加工。 ( )99. 超声加工、电子束加工、激光加工都是特种机械加工方法。( )100. 现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用切削和磨削方法加工零件的过程。 ( )101.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工件、刀具、夹具和机床组成。( )102.退火和正火作为预备热处理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 )103.工序集中优于工序

14、分散。 ( )104.调质只能作为预备热处理。 ( ) 105.精基准是指精加工时所使用的基准。 ( )106.设计箱体零件加工工艺时,常采用基准统一原则。 ( )107.平面磨削的加工质量比刨削铣削都高,还可加工淬硬零件。 ( )108.积屑瘤在加工中没有好处,应设法避免。( )109.刀具前角增加,切削变形也增加。( )110.切削热只是来源于切削层金属的弹、塑变形所产生的热。( )111.为减轻磨削烧伤,可加大磨削深度。( )112.加大进给量比加大背吃刀量有利于减小切削力。( )113.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切削热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 ) 第 4 页 114.车削细长轴工件若不采取措

15、施,会车出腰鼓形工件。( )115.镗孔时,镗杆的径向跳动仍然能镗出工件的圆孔。( )116.铣削和拉削时,由于切削力稳定,故不会引起强迫振动。 ( )117.机床的传动链误差不会影响滚齿加工精度。( )118.刀尖的圆弧半径和后刀面磨损量增大,将使冷作硬化层深度增大 ( )119.加工表面层产生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三单选题120. 粗车碳钢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 ( A)A、前刀面 B、后刀面 C、前、后刀面 121. 钻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B)A、刀具 B、工件 C、切屑 D、空气介质122. 车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16、: (C )A、刀具 B、工件 C、切屑 D、空气介质123.切削加工时,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A:刀具材料 B:进给量 C:切削深度 D:工件材料124.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A)的结果。A:残余应力作用 B:氧化 C:材料成分不匀 D:产生回火125.纵车外圆时,不消耗功率但影响工件精度的切削分力是(B)A:进给力 B:背向力 C:主切削力 D:总切削力126.前刀面上出现积屑瘤对(D)有利。A:精加工 B:半精加工 C:光整加工 D:粗加工127.钻削时切削热传出的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B) A:刀具 B:工件 C:切屑 D:空气介质128.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

17、由大到小排列是(B)A:VCAPF B:VCFAP C:FAPVC D:APFVC129.用硬质合金刀具高速切削时,一般(C)A:用低浓度化液B:用切削液C:不用切削液D:用少量切削液130.加工 材料时,刀具前角加大,材料的塑性变形减小,切削力减小。(A)A:铝合金 B:脆黄酮 C:灰铸铁 D:铸铁131.粗车碳钢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A)A前刀面 B:后刀面 C:前、后刀面 D:空气介质132.对下述材料进行相应的热处理时,可改善其可加工性的方法是(B)A铸件时效处理 B:高碳钢球化退火处理 C:中碳钢调质处理 D:低碳钢过冷处理133.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

18、发现鼓形误差(中间大、两头小),其最可能的原因是(D )A: 车床主轴刚度不足 B: 两顶尖刚度不足 C: 刀架刚度不足 D: 工件刚度不足 134.若车床两导轨面在垂直面内有扭曲,则外圆产生(C )A: 圆度误差 B: 圆柱度误差 C: 尺寸误差 D: 其它误差135.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后的尺寸符合正态公布,且分散中心与分差带中心重合,但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工件超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B)A: 常值系统误差 B: 随机误差 C: 刀具磨损太大 D: 调态误差大136.某轴毛坯有锥度,则粗车后此轴会产生(C )A: 圆度误差 B: 尺寸误差 C: 圆柱度误差 D: 位置误差137.工件受热均匀变

19、形时,热变形使工件产生的误差是(A )A: 尺寸误差 B: 形状误差 C: 位置误差 D: 尺寸和形状误差 第 5 页 138.为消除一般机床主轴箱体铸件的内应力,应采用(C )A: 正火 B: 调质 C: 时效 D: 表面热处理139.定位误差主要发生在按(B )加工一批工件过程中。A: 试切法 B: 调整法 C: 定尺寸刀具法 D: 轨动法140.尺寸链的其它组成环不变,某一减环的增大,使封闭环(B)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大可小141.车削一批工件的外圆时,先粗车一批工件,再对这批工件半精车,上述工艺过程应划分为(A)A:二道工序 B:一道工序 C:二个工步 D:一个工步

20、142.形状复杂的零件毛坯(如壳体)应选用(A)A:铸件 B:锻件 C:型材 D:焊件143.粗基准选择时,若要保证某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则应选择(B)A:余量小的表面 B:该重要表面 C:半精加工之后 D:任意144.工件的调质处理一般应安排在(B) A:粗加工前 B:粗加工与半精加工之间 C:精加工之后 D:任意145.大批量生产的形状较复杂的中小型轴宜选用的毛坯是(C)A:铸件 B:自由铸 C:模锻件 D:渗碳淬火146.由一个工人在一台设备上对一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D)A:走刀 B:工步 C:工位 D:工序147.提高低碳钢的硬度,改善其切削加工性,常采用(B)A:退

21、火 B:正火 C:回火 D:淬火148.大批大量生产中,对于组成环数少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常采取(B)A:完全互换法 B:分组装配法 C:调整法 D:大数互换法149. 当精加工表面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选择定位精基准的原则是(D)A:基准重合 B:基准统一 C:互为基准 D:自为基准150. 当有色金属(如铜、铝等)的轴类零件外圆表面要求尺寸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值较低时,一般只能采用的加工方案为( C) (A)粗车精车磨削 B)粗铣精铣 (C)粗车精车超精车 (D)粗磨精磨151. 加工铸铁时,产生表面粗糙度主要原因是残留面积和等因素引起的。( D )( A)塑性变形 (B)塑性变形和积

22、屑瘤 (C)积屑瘤 (D)切屑崩碎152. 在车削细长轴时,为了减小工件的变形和振动,故采用较大 的车刀进行切削,以减小径向切削分力。(A)(A)主偏角 (B)副偏 (C)后角 (D)副偏角和后角153. 车削螺纹时,产生螺距误差、影响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C)(A)主轴回转精度 (B)导轨误差 (C)传动链误差 (D)测量误差154.在主轴箱体的加工中,以主轴毛坯孔作为粗基准,目的是( A )。(A).保证主轴孔表面加工余量均匀 (B)保证箱体顶面的加工余量均匀(C)保证主轴与其它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 (D)减少箱体总的加工余量155. 在大量生产零件时,为了提高机械加工效率,通常加工尺寸精度

23、的获得方法为(B) (A)试切法 (B)调整法 (C)成形运动法 (D)划线找正安装法156. 工件在安装定位时,根据加工技术要求实际限制的自由度数少于六个,且不能满足加工要求,这种情况称为(A)(A)欠定位 B)部分定位 (C)完全定位 (D)重复定位157. 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安排零件表面加工顺序时,要“基准先行”的目的是 ( )(D)(A)避免孔加工时轴线偏斜 (B)避免加工表面产生加工硬化(C)消除工件残余应力 (D)使后续工序有精确的定位基面158. 车床上安装镗孔刀时,刀尖低于工件回转中心,其工作角度将会比标注角度(D) 第 6 页 (A)前、后角均变小 (B)前、后角均变大 (

24、C)前角变小,后角变大 (D)前角变大,后角变小159. 既可加工铸铁,又可加工钢料,也适合加工不锈钢等难加工钢料的硬质合金是 (A)(A)YW类 (B)YT类 (C)YN类 (D)YG类160.定位基准是指( C )A:机床上的某些点、线、面 B:夹具上的某些点、线、面C: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 D: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161.工序基准定义为()A:设计图中所用的基准 B: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C:装配过程中所用的基准D:用于测量工件尺寸、位置的基准 162.工件采用心轴定位时,定位基准面是()A:心轴外圆柱面 B:工件内圆柱面 C:心轴中心线 D:工件外圆柱面163.机床夹具中,用来确定工件

25、在夹具中位置的元件是(A)A:定位元件 B:对刀导向元件 C:夹紧元件 D:连接元件164.工件以圆柱面在短V形块上定位时,限制了工件(D)个自由度。A:5 B:4 C:3 D:2165.加工大中型工件的多个孔时,应选用的机床是(D)A:卧式车床 B:台式钻床 C:立式钻床 D:摇臂钻床166.在一平板上铣通槽,除沿槽长方向的一个自由度未被限制外,其余自由度均被限制。此定位方式属于(B) A:完全定位 B:部分定位 C:欠定位 D:过定位167.属于展成法加工齿形的刀具是(D)A:盘状模数铣刀 B:指状模数铣刀 C:成形砂轮 D:滚刀168.多联齿轮小齿圈齿形加工方法一般选用(B)A:滚齿 B

26、:插齿 C:剃齿 D:珩齿169.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支承板相当于的支承点数是(B)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四简答题 1. 冷作硬化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答案】机械加工过程中,加工表面受切削力的作用而产生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晶粒被拉长、纤维化,甚至破碎,表面层得到强化,其硬度和强度都有所提高,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影响冷作硬化的因素有:1)刀具的影响 2)切削用量的影响 3)工件材料的影响2. 精基准有哪些选择原则?【答案】(1)基准重合原则 应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 第 7 页 (2)基准统一原则 应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选用一组统一的定位基准来加工其他各表面。(3)自为

27、基准原则 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4)互为基准原则 对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高的表面,可以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5)可靠、方便原则 应选定位可靠、装夹方便的表面做基准。3. 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1)粗加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切除大部分加工余量,应着重考虑如何获得高的生产率。2)半精加工阶段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好准备。3)精加工阶段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4)光整加工阶段对于质量要求很高的表面,需进行光整加工,主要用以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4. 什么是表面强化工艺,常用方法有

28、哪些 ?【答案】表面强化处理是通过冷压使表面层发生冷态塑性变形,提高硬度,并产生残余压应力的加工方法,常见的表面强化方法有:喷丸强化,滚压加工,液体磨料强化。5简述尺寸链中增环、减环判断方法?【答案】一是根据定义,另一是顺着尺寸链的一个方向,向着尺寸线的终端画箭头,则与封闭环同向的组成环为减环,反之则为增环。6简述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答案】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 2)确定毛坯 3)拟定工艺路线 4)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公差 5)确定各工序的设备,刀夹量具和辅助工具 6)确定切削用量和工艺定额 7)确定各重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8)填写工艺文件。7浅谈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答案】为了保

29、证加工质量和便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等原因,工件的加工余量往往不是一次切除,而是分阶段逐步切除的。8减小受迫振动的措施?【答案】受迫振动是由周期性变化的激振力所引起的,其振动频率等于激振力的频率(或为激振力频率的倍数),可根据振动频率找出振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消除。主要途径包括:(1)减少激振力 (2) 调整振源频率 (3)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和阻尼 (4)采取隔振措施 (5)采用减振装置9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答案】1)基面先行原则 2)先粗后精原则 3)先主后次原则 4)先面后孔原则10什么是表面强化工艺,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案】表面强化处理是通过冷压使表面层发生冷态塑性变形,提高硬度,并

30、产生残余压应力的加工方法, 第 8 页 常见的表面强化方法有:喷丸强化,滚压加工,液体磨料强化。11单件工时定额的含义及组成?答:单件工时在一定的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条件下,为完成某一工件的某一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其组成可表示为:t 休服辅基单 tttt12表面质量的含义?答:任何机械加工方法所获得的加工表面,都不可能是完全理想的表面,总存在一定的几何形状误差,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也会发生变化。包括:(1)表面粗糙度及波度其中较小的是粗糙度,较大的是波度。它们影响零件的平稳性和耐磨性。 (2)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机械加工时,由于切削力、切削热的作用,使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发生变化,包括

31、表面层的冷作硬化、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和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三个方面。13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答案】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最低的成本,按照计划规定的速度,可靠地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14精密车削的必要条件?答:精密车削的必备条件包括:(1)精密车床要求车床实现精密的回转运动和精密的直线运动。(2)车刀车刀对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起决定性作用。(3)加工环境包括消除振动干扰及保持稳定的环境温度。15振动对机械加工过程的危害 ? 【答案】当切削振动发生时工件表面质量严重恶化,粗糙度增大,产生明显的表面振痕,这时不得不降低切削用量,使生产率的提高受到限制,振动严重时,会产生崩刃现象,使加工过程无

32、法进行下去,此外,振动将加速刀具和机床的磨损,从而缩短刀具和机床的使用寿命,振动噪音也危害工人的健康。16. 根据你对分组选择装配法的理解,试述分组选择装配法的原理。当封闭环的精度很高,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使加工困难,这时可以采取扩大封闭环的公差,而各组成环按经济精度加工,再进行分组装配。也叫分组互换法17. 试述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影响?对耐磨性;耐疲劳性;抗腐蚀性;零件配合质量有影响 18.某一轴类零件在车床上的装夹如图1(a)所示。图中:前顶尖为固定顶尖,后顶尖为活动顶尖。问:零件加工后出现如图1(b)所示的形状误差,试分析造成该形状误差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答:工件短而粗,刚性好,

33、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不易变形,而前后顶尖有一定刚性,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相对位移,故刀具位于两头位移较大,零件加工后就出现如图1(b)所示的形状误差 后顶尖图1 (b)z 工件前顶尖 (a)x 第 9 页 19.何谓工序,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或设备)是否变动和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内容是否连续。20.简述六点定位原则以及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和欠定位的概念。采用六个定位支承点合理布置。使工件有关定位基面与其相接触,每一个定位支承点限制了工件的一个自由度,便可将工件六个自由度完

34、全限制,使工件在空间的位置被唯一地确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件的六点定位原则。根据零件加工要求,六个自由度都应限制加工时,这种六个自由度都被限制的定位方式称为完全定位。 根据零件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少于六个的定位方法称为不完全定位。如工件在某工序加工时,根据零件加工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而未被限制的定位方法称为欠定位。 欠定位在零件加工中是不允许出现的。21.何谓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可将其分解为哪几种基本形式?机床主轴回转误差指的是主轴的实际回转轴心线相对于理想轴心线位置的最大偏移量。 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误差运动可分解为:(1)径向跳动:就是实际主轴回转轴心线平行地离开理想回转轴线某一个距离。(2

35、)角向摆动:实际主轴回转轴心线与理想回转轴线构成一个角度。(3)轴向窜动:实际的主轴回转轴心线沿理想回转轴线前后窜动。 22.影响工艺系统刚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影响工艺系统刚度的? (5分)(1)连接表面的接触变形。各连接表面的实际接触面要比名义上的接触面小,在名义压力作用下,接触面就要发生接触变形。在接触变形中,既有弹性变形,又有一小部分塑性变形。接触变形影响了系统的刚度。 (1分)(2)零件的摩擦。在加载时,摩擦阻止变形的增加;在卸载时,摩擦阻阻止变形的恢复。 (1分)(3)连接件的预紧力。在工艺系统中对连接件适当施加预紧力,可提高连接件的接触刚度。(1分)(4)配合间隙。连接件的

36、配合间隙会使工艺系统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 (1分)(5)零件的刚度。工艺系统中零件的刚度大,变形小,则系统的刚度也大,变形也小。 (1 分)23.安排热处理工序对有哪些注意事项?(5分)(1)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分)(2)为了消除内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应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1分)(3)为了得到所要求的物理机械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一般应安排在粗加工或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 (1分)(4)对于整体淬火的零件,则廊在淬火之前,将所有用金属切削刀具加工的表面都加工完,表 第 10 页 面经过淬火后,一般只能进行磨削加工。 (1

37、分)(5)为了得到表面耐磨、耐腐蚀或美观等所进行的热处理工序,一般都放在最后工序。 (1分)24.夹紧力的选择原则:1)作用点应落在支承元件上、工件刚性好的部位上、靠近加工面。2)方向应垂直定位面、利于减少夹紧力。3)大小保证工件、夹具不变形,工件应牢固可靠25.夹紧力的三要素对夹紧的影响解决好夹紧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是夹紧机构设计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一)夹紧力作用点的选择 夹紧力作用点,影响夹紧的稳定性和工件变形。作用点的选择应考虑:1、应落在支承元件上,或由几个支承元件所形成的支承平面上。2、应落在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3、尽可能靠近加工面。(二)夹紧力方向的选择夹紧力方向与工件定位基

38、准所处的位置,工件所受外力的作用方向有关。应注意:1、垂直于工件主要定位基面;2、有利于减少所需要的夹紧力的大小。 26.何谓工序,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5分)答案: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2分)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或设备)是否变动和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内容是否连续。(3分)27. 安排热处理工序对有哪些注意事项?(5分)答案:(1)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分)(2)为了消除内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应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1分)(3)为了得到所要求的物理机械性

39、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一般应安排在粗加工或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 (1分)(4)对于整体淬火的零件,则廊在淬火之前,将所有用金属切削刀具加工的表面都加工完,表面经过淬火后, 一般只能进行磨削加工。 (1分)(5)为了得到表面耐磨、耐腐蚀或美观等所进行的热处理工序,一般都放在最后工序。 (1分)28. 夹紧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对夹紧装置有哪些要求?(10分)答案:由动力装置和夹紧部分组成。(5分)对其要求有:(1)夹紧力大小适当。(2)工艺性好。(3)使用性好。(5分)29.试分析低碳钢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并提出改善切削加工性的措施。答: 低碳钢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分析: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低,但

40、其塑性和韧性大,切削加工时,非常容易出现积屑瘤、鳞刺,严重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3分),且不易断屑(3分),故加工性差。改善措施: 对低碳钢进行正火处理,以提高材料的硬度,降低其塑性; 合理地选用刀具材料、刀具 第 11 页 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30.通常钨钴钛类硬质合金刀具材料不能用来切削加工不锈钢工件材料,说明为什么?答:由于YT类硬质合金材料中含有钛合金元素,切削温度较高时,容易与工件材料中的钛元素发生亲和现象,造成刀具表面上的钛元素的流失而加剧刀具的磨损,故YT类硬质合金不能用来切削不锈钢材料。31.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安排加工顺序时一般应遵循什么原则?答:安排加工顺序一般应遵循下

41、列原则: 基面先行(定位基准面先加工)、先粗后精(先粗加工、后精加工)、先主后次(先加工工件的主要加工面、后加工次要加工面)、先面后孔(先加工工件的平面、后加工控系)32.试分析用YT类硬质合金刀具材料切削45钢时,切削速度v、进给量f和切削深度 pa 对刀具耐用度T 的影响,选择切削用量时一般应如何选择?答:用YT15硬质合金车刀切削45碳钢时,切削用量与刀具寿命的关系式为:,此式表明:切削速度v对T的影响极大,f 次之,而切削厚度对T的影响最小。(3分) 故:为提高切削效率,在机床电机功率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较大的 pa ,其次采用较大的进给量 f ,v 对T的影响太大,应慎重确定。(

42、3分)33.当车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支撑时,对主轴轴承处轴径的形状精度要求非常高,而对滑动轴承的轴瓦孔 的形状精度要求不高,说明为什么?答:车削外圆时:由于切削力的方向不变,主轴旋转时,主轴轴颈始终被压向轴瓦孔的某一侧,故主轴轴颈的圆度误差将直接传给被切削的工件。(4分)而轴瓦孔的圆度误差基本不影响主轴轴线的回转精度。(2分)故:对车床主轴轴径的形状精度要求非常高,而对滑动轴承的轴瓦孔的形状精度要求不高。34.试述粗基准和精基准的选择原则?(5分)答案:选择粗基准要求:1 各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2 重要表面余量均匀;3 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相互位置精度。(3分) 选择精基准要求:1 基准重合;2

43、 基准统一;3 自为基准;4 互为基准。(2分)35.机械制造中何谓封闭环?如何确定加工尺寸链的封闭环?(5分)答案:在加工、检测和装配中,最后得到或间接形成的尺寸称封闭环。(3分)只有定位基准和加工顺序确定之后才能确定封闭环。(2分)36.制定工艺规程时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什么情况下可不划分或不严格划分? (10分)答案:划分加工阶段是为了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每项2分共8分) 5 2.25 0.75T pCT v f a 第 12 页 批量不大或加工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不划分或不严格划分。(2分)37. 何谓工序,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5分)答

44、案: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2分)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或设备)是否变动和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内容是否连续。(3分)38. 安排热处理工序对有哪些注意事项?(5分)答案:(1)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分)(2)为了消除内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应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1分)(3)为了得到所要求的物理机械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一般应安排在粗加工或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 前。 (1分)(4)对于整体淬火的零件,则廊在淬火之前,将所有用金属切削刀具加工的表面都加工完,表面经过

45、淬火后,一般只能进行磨削加工。 (1分)(5)为了得到表面耐磨、耐腐蚀或美观等所进行的热处理工序,一般都放在最后工序。 (1分)39. 夹紧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对夹紧装置有哪些要求?(10分)答案:由动力装置和夹紧部分组成。(5分)对其要求有:(1)夹紧力大小适当。(2)工艺性好。(3)使用性好。(5分)40.何为工艺系统?答案:由机床、刀具、夹具、工件组成的完整系统。(每项2分,共8分) 41.什么叫欠定位,超定位?使用超定位的条件是什么?(12分)答案:某影响加工精度的自由度未加限制叫欠定位;(4分) 某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叫超定位。(4分)使用超定位的条件是能保证工件顺利安装,对提高支承刚度

46、有利。(4分)五分析题1. 从结构工艺性考虑哪个方案较好,并说明理由? a b【答案】B结构的工艺性好,钻头切入和切出表面应与孔的轴线垂直,否则钻头易引偏,甚至折断。 第 13 页 2. 图示毛坯在铸造时内孔2与外圆1有偏心。如果要求:(1)与外圆有较高同轴度的孔;(2)内孔2的加工余量均匀。请分别回答如何选择粗基准为好?1 12 2 【答案】(1)为保证与外圆有较高的同轴度的孔应与外圆表面,即1为基准加工内孔,加工后孔壁厚薄均匀。(2)因要求内孔2的加工余量均匀,则以内孔2自为基准加工,即可保证。3.基本投资相近时,从经济性角度对不同工艺方案如何选择? 【答案】Nk为临界年产量,当基本投资相

47、近、产量为变值时,如果年产量NNk应采用方案,如果年产量NNk应采用方案4.从装配工艺性特点指出图示结构哪个方案较好,并说明理由?【答案】右边的结构(B)较好,支承孔内安装滚动轴承时,应使支承内孔台肩直径大于轴承外圈内径,以便于拆卸方便。 A) B) E NNkSS 第 14 页 5 图示零件的A、B、C面, 710H 及 730H 孔均已经加工。试分析加工 712H 孔时,选用哪些表面定位比较合理?为什么? 350.2 400.2?30H7?10H7 ?12H7 BB B C AB答:选A面(定位元件为支承板)、 730H 孔(定位元件为圆柱销)、 710H (定位元件为削边销)作为定位基准

48、。选 730H 孔和A面可以符合基准重合原则。6 从结构工艺性考虑哪个方案较好,并说明理由? a b答:图示b方案较好,凹槽尺寸相同,可以减少刀具的种类,较少换刀的时间。7下图中存在结构工艺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答案】为便于装配,在设计不穿透的柱销孔和柱销时,应设置逸气口,以便装入销钉。8 从结构工艺性考虑哪个方案较好,并说明理由? 第 15 页 a b【答案】图A中孔太深,加工不方便,而图B结构中孔加工较容易。9 指出图示哪种粗加工方案较好并说明理由? a b答:图示a方案较好,a方案先以导轨面为粗基准加工床腿,再以床腿为精基准加工导轨面,这样有利于导轨面的加工余量小且较均匀,提高导轨面

49、的耐磨性。10 从装配工艺性特点指出图示结构哪个方案较好,并说明理由?a b答:图示b方案较好,因销子与孔为过盈配合,当压入销子时,b方案有利于空气排出。 11 下图中存在结构工艺不合理之处,说明原因并改图。【答案】键槽的尺寸、方位相同,可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全部键槽,效率较高。 第 16 页 12 定位原理分析:(本题共 10 分)下图所示零件,各平面和孔已加工完毕,现在工件上铣槽,试: 指出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有哪些;选择定位基准面; 选择定位元件,并指出各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数目。 X Z Y解: 必须限制的自由度: ZYXZX 、 ;(4分) 选择定位基准面:第一基准:工件底平面A;第二基准

50、:工件上侧面B; 第三基准C:孔(允许不选) (3分) X Z Y3 2 1 选择定位元件:第一基准采用支承板定位(限制了3个自由度);(1分)第二基准采用两个支承销定位(限制了2个自由度);(1分)第三基准采用削边销定位(限制了1个自由度)。(1分)13 根据六点定能原理指出下图中各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共2小题,每小题5分, 共10分) 第 17 页 (1)底面支承钉:X转动,Y转动和Z移动;活动V形块:Y移动;左面:X移动,Z转动 (2)V形块:Y移动,Z移动,Y转动,Z转动;辅助支承:不限定14 试分析下图所示夹紧机构中有哪些错误或不合理处,并在原图基础上画出改进后的方案。(共2小

51、题,每小题5分,共l0分) (1)过定位引起欠定位。 (3分)支承钉4、5应处于与Y轴平行的直线上且间距尽可能长。 (2分)(2)两个键槽不在一个方向上,需要多次换刀和装夹。(3分)改在同一方向上。(2分) 第 18 页 15 试分析图2所示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别指出图2 (a)、图2 (b)的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改正。(10分)答:图2(a)孔底部为平面,不易加工图2(b)小齿轮的齿面无法加工完整图A:底部应该为尖角图B:两齿轮间应有退刀槽 16 指出下图所示零件需限制的自由度。(共10分) 答案:左图 A需限制 4个自由度即: (5分)右图 B需限制 5个自由度即: (5分)17 图示轴类

52、零件加工的几种装夹情况,试分析各限制了哪些自由度?(15分) (a)图三爪夹盘限制工件的 zzyyx 、 五个自由度。后顶尖限制 zy 、 两个自由度。(共5分)(b)图三爪夹盘限制工件的 zzyy 、 四个自由度,中心架限制了 zy 、 两个自由度。(共6分)(c)图三爪夹盘限制工件的 zy 、 两个自由度,后顶尖限制了 zy 、 两个自由度。(共4分) 图2(a) (b) 第 19 页 18 图3(a)为在车床上车削光轴的示意图。工件用三爪卡盘装夹一端。加工后,发现工件有如图3(b)所示的形状误差,试分析产生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是什么?(10分)答:工艺系统的刚度中,工件刚度差,忽略其他刚度,

53、则可按材料力学公式分析:3EIFpLY 3L工件(刀具)长度(mm)19 为什么卧式车床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要求?而对平面磨床的床身导轨,其要求则相反呢?(10分)答:要点因为卧式车床的误差敏感方向是水平面内而平面磨床的误差敏感方向是垂直平面内六计算题 1. 计算如图所示齿轮内孔及键槽加工工艺过程是:镗孔至39.6 1.00 ,插键槽至尺寸A;热处理; 磨内孔至设计尺寸40 05.00 。求工序尺寸A(设热处理后内孔无胀缩)。(18分) f 图3工件三爪 (a) (b) 第 20 页 解:(1)建立加工艺尺寸链, 3.0046 为封闭环 A A(2)列表计算环

54、A ES EI T 增 20 +0.025 0 +0.025A 458 +0.275 +0.05 +0.225减 -19.8 0 -0.05 0.050封 46 +0.3 0 +0.30得工序尺寸 225.00275.0 05.0 8.458.45 mmA2. 有一小轴,毛坯为热轧棒料,大量生产的工艺路线为粗车-半精车-淬火-粗磨-精磨,外圆设计尺寸为0 013.030 ,已知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经济精度,试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偏差、毛坯尺寸和粗车余量,并填入表中。(8分)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及偏差精磨 0、1 0、013,h6 0 013.030粗磨 0、4 0、033,h8

55、0 033.01.30 精车 1、1 0、084,h10 0 084.05.30 粗车 0、21,h12 0 21.06.31 毛坯尺寸 4(总余量) 40.0 75.0 40.0 75.034 3. 图示齿轮箱部件,根据使用要求,齿轮轴肩与轴承端面的轴向间隙应在11、75mm范围内。若已知各零件的基本尺寸A1=101mm,A2=50mm,A3=A5=5mm,A4=140mm,试确定这些尺寸的公差及偏差?(12分) 第 21 页 【答案】解:(1) 画出装配尺寸链图,确定各环属性A5 A4 A A3A1 A2A 为封闭环;A1,A2为增环;A3,A4,A5为减环,Aj=1,T A=0、75,则

56、A=1 75.00(2)极值法(各环设公差相等)1)各环平均公差TM(Ai)T A(n-1)0、75(6-1)=0、15因A3,A5尺寸小且不难加工,可取TA3TA50、1又A1,A2较大且难加工,取TA1TA20、2则TA4=0、152) 按入体原则,取A1=101 2.00 ,A2=50 2.00 ,A3=A5=50 1.0 ,A4=1400 15.03) 验算ES(A )ES(Ai)EI(Ai)=0、75EI(A)EI(Ai)ES(Ai)=0故结果正确。4. 如图所示零件,镗孔前表面A,B,C已经过加工。镗孔时,为使工件装夹方便,选择A面为定位基准,并按工序尺寸L进行加工。为保证镗孔 后

57、间接获得设计尺寸 1000.15符合图样规定的要求,试确定L尺寸的范围(基本尺寸及偏差)。(10分) 第 22 页 B-0.061000.16L AC 80 0 280 +0.1 0 答:(1)画出工艺尺寸链图:(2) 计算基本尺寸:L3=L+L2-L1100=L+80-280 L=280+100-80=300计算L的上偏差=0.16,下偏差=0.01 所以:L=300 016.0 01.0 mm5. 图示套筒工件,在车床上已经加工好外圆、内孔及各表面,现在需要在铣床上以 端面A定位铣出表面C,保证尺寸 0 2.020 mm,试计算铣此缺口时的工序尺寸。(10分) 第 23 页 DCBA 0.

58、0500-0.2650.05 4020答:画出加工的工艺尺寸链图 1A 0A 为封闭环,由极值法知道,A1 0 05.09.44 6. 某小轴上有一外圆,直径为 628h ,表面粗糙度为0、8m,其加工方案为粗车-精车-淬火-磨削。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毛坯为普通的热轧圆钢,试计算各次加工的工序尺寸和公差,并填入下表。(8分)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工序尺寸公差 工序尺寸及偏差标注磨削 0、3 0、013,h6 0 013.028精车 0、9 0、084,h10 0 033.03.28 粗车 2、8 0、28,h12 0 084.02.29 毛坯 4(总余量) 40.0 75.0 40.0 25.0

59、327. 图示套筒零件,毛坯为棒料,机械加工路线为:车左端面-车外圆-调头车右端面,保证设计尺寸 0 17.050 ,钻小孔 10 ,镗大孔 20 。(12分)(1)按设计要求画出设计尺寸链并求解未知尺寸。(2)考虑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的不重合,试画出工艺尺寸链并求解未知尺寸。(3)当所求位置的大孔深度尺寸为40、25,套筒总长为50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这是工序检验中的什么现象? 05.065 05.0040)0(200 2.0 A 第 24 页 (1)设计尺寸链如图, 0 36.010 0A 0 17.0500A 为封闭环,由极值法知, 0A 36.0 17.040(2)工艺尺寸链如图, 0

60、A 为封闭环,由极值法知, 1A 36.0 17.040(3)大孔深为40、25,套筒总长为50时,得出,50-40、259、75,而9、75满足设计尺寸要求;这是检验工序中称之的“假废品”现象。8. 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所示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材料其余)0(100 36.0 A 1A 0 17.050 第 25 页 解:工艺过程安排如下表工序 工步 定位基准(面)1 车端面,钻、扩、铰 720H 孔 外圆2 车另一端面及外圆 20 端面及内孔3 拉键槽 内孔及端面4 钻、扩、铰3- 710H 孔 内孔及端面9. 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所示的零件机械加工工

61、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 9 精镗大、小头孔 端面A与孔10 珩磨大、小头孔 端面A与孔10. 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所示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工序 工步 定位基准(面)1 铣两端面 端面2 钻、扩小头孔 端面A3 半精镗小头孔 端面A4 扩大头孔 端面A与小头孔5 粗镗大头孔 端面A与小头孔6 铣油塞孔平面 端面A与大、小头孔7 钻油孔 端面A与大、小头孔8 半精镗大头孔 端面A与小头孔 第 26 页 工序号 工 序 内 容 定位基准1 铸造2 铣削两端面 对称端面3 钻、扩、绞20H8孔至尺寸 R20外圆,一端面4 粗、精铣底面

62、A保证尺寸25,并注意保持底面厚薄均匀 20H8孔5 铣削表面B、C,保证底面厚度15 底面A,一端面6 钻削底面210孔至尺寸要求 底面A,20H8孔 7 检验 其余 第 27 页 11. 计算:(30分)图示零件,其内外圆及端面A、B、C均已加工,尺寸如图。现工艺如下,工序40:以B面定位,磨D面,作尺寸链图,求工序尺寸及偏差。工序50:以A面定位,钻5孔,作尺寸链图,求工序尺寸及偏差。 最后求得:前工序尺寸60 0 05.0 ;工序40 A1= 50 -0.05-0.10工序50:A2 = 25 1.0012. 计算题(本题共 1 0分)加工如下图所示某零件,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

63、序尺寸计算。图中所示为某零件的镗孔工序图,定位基准是底面 N,M、N是已加工表面,图中 L0为 0.150.15100 、L2为 0.100200 ,试求:镗孔调整时的工序尺寸 L1。 B:150.2 =A2 +400.2 - 50 1.00要修改400.2的公差为:400.1得:150.2 =A2 +400.1 - 50 1.00 A:400.2 =A1 + 50 1.00 - 60 0 1.0A1= 50 0 2.0C:重新计算得400.10 =A1 + 50 1.00 - 60 0 05.0A 1= 50 -0.05-0.10 第 28 页 解: (1)画出尺寸链并确定封闭环(如下图)(

64、3分)镗孔时要调整的工序尺寸 L1为轴线到定位基准间的距离,由加工保证。图中孔线的设计基准是 M面,其位置尺寸 L0通过工序尺寸 L1和以加工尺寸 L2间接获得从尺寸链图中分析 L0为封闭环。(2)判断增、减环(2分)按增减环的定义确定 L1为增环,L2为减环(3)根据上述公式,计算 L1的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3分) 基本尺寸 100=L1-200 L1=300上偏差 +0.15=ESL1-0 ESL1=0.15下偏差 -0.15=EIL1-0.1 EIL1=-0.05计算结果为:L1= 0.150.05300(4)校核 (2分)按照封闭环的公差值是其他组成环的公差之和。TL0=TL1+TL

65、2=0.2+0.1=0.313.如图所示。已知工件的相关尺寸 025.0 050.01 70L , 0 025.02 60L , 15.003 20L , 3L 不便 测量。试重新给出可以测量的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及偏差。(10分) 第 29 页 解: 画尺寸链图 (2分)重新给出的测量尺寸为L 4,即大直径孔的深度尺寸,由工艺尺寸链图分析知封闭环 15.003 20L (1分) 减环 025.005.01 70 L (1分)增环 0 025.02 60 L (1分) 增环 ?4 L (1分)解尺寸链 1423 LLLL 304 L (1分) )()()()( 1423 LEILESLESL

66、ES 10.0)( 4 LES )()()()( 1423 LESLEILEILEI 0)( 4 LEI 10.004 30L (3分)14.如下图所示轴套零件的轴向尺寸,其外圆、内孔及端面均已加工完毕。试求:当以B面定位钻直径为10mm孔时的工序尺寸A1及其偏差。(要求画出尺寸链图、指出封闭环、增环和减环) 第 30 页 解:画出工艺尺寸链图 (4分) A0=250.1A1 600-0.1 500-0.05分析可知:封闭环 1.0250 A ,增环、减环如图所示。 计算工序尺寸 1A :由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公式: 25 1A +5060 解得: 1A 35(2分) 由封闭环的上偏差公式:0.1ES 1A +0(0.1)解得:ES 1A 0 (2分) 由封闭环的下偏差公式: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