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社区照顾在我国的发展PPT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6758288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0.5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节社区照顾在我国的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节社区照顾在我国的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节社区照顾在我国的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第三节社区照顾在我国的发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社区照顾在我国的发展PPT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节第三节 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一、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一、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三、当前我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社区照顾的探三、当前我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社区照顾的探索索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一、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背景:背景:20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社会工作专业兴起的背景下进行的。和社会工作专业兴起的背景下进行的。我国的体制背景与英国的体制背景:我国的体制背景与英国的体制背景:英国英国的

2、社区照顾是在的社区照顾是在“反院舍化反院舍化”运动中诞生的,英国在运动中诞生的,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社区照顾是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潮展开的。社区照顾是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潮展开的。我国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机构化福利体系,更谈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机构化福利体系,更谈不上不上“反院舍化反院舍化”。我国的现状不是政府包办福利过多,我国的现状不是政府包办福利过多,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严重的城乡二元分割,政府在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严重的城乡二元分割,政府在保障公民福利方面承担的责任过少。保障

3、公民福利方面承担的责任过少。一、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一、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特点:最大特点: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保障的重点在城市,农村的社会保障依靠居民自筹和社会保障的重点在城市,农村的社会保障依靠居民自筹和集体经济。集体经济。但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即使重心在城市,也但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即使重心在城市,也是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是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1 1)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覆盖全民;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覆盖全民;(2 2)城市民展最低生活保障也只是针对城市贫困人口;城市民展最低生活保障

4、也只是针对城市贫困人口;(3 3)在全民发展型福利方面,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在全民发展型福利方面,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4 4)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机构的发展在全国范围比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机构的发展在全国范围比较缓慢,政府的资金支持不足,推行的社区服务与政府的较缓慢,政府的资金支持不足,推行的社区服务与政府的政策脱钩。政策脱钩。一、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一、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但是我国社会的发展双对社区照顾提出了要求,推行社区但是我国社会的发展双对社区照顾提出了要求,推行社区照顾是必要的,主要表现在:照顾是必要的,主要表现在:(1 1)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初级社会

5、关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初级社会关系的解体,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容纳能力带来了系的解体,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容纳能力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沉重的压力;(2 2)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服务的需求大大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养老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增加,养老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3 3)社区照顾模式顺应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社区照顾模式顺应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4 4)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以单位为载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以单位为载体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的福利保障体的

6、,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的福利保障任务逐渐从单位中脱离,被推向社会。任务逐渐从单位中脱离,被推向社会。(5 5)推行社区照顾也是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推进推行社区照顾也是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推进社区服务机构专业化的需要。社区服务机构专业化的需要。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在我国,社区照顾是一个既新鲜又似曾相似的事物?在我国,社区照顾是一个既新鲜又似曾相似的事物?新鲜:新鲜:它所使用的专业方法、组织形式和工作理念,对我它所使用的专业方法、组织形式和工作理念,对我们刚刚开始的社区工作来说,是全新的、需要认真学习掌们刚刚开始的社区工作

7、来说,是全新的、需要认真学习掌握的。握的。似曾相识:似曾相识:邻里相伴、守望相助的传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邻里相伴、守望相助的传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家庭为核心作用的福利保障与服务制度,又的的历史;而家庭为核心作用的福利保障与服务制度,又的使我国从一开始就有了以家庭照顾为基础的社区照顾的雏使我国从一开始就有了以家庭照顾为基础的社区照顾的雏形。形。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传统的社区照顾与现代社区照顾的不同之处:传统传统 现代现代社会基础社会基础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手段和理念手段和理念适应自然经济和专制的封建集权统治控制社会的需要。建立在工业经济和

8、个人角色充分社会化、市民社会充分发育的基础上的。中国传统的社区照顾是为了强化“国”或家的纽带。维系社会生活、保护个人权利与幸福的要求体现的是父权主义家长式的仁慈。追求的是平等和人的尊严。靠理性和自觉来保证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那么,传统的社区照顾模式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呢?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 传统的社区照顾模式采取的是政府干预与民间自助和互助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人民基本的生活安全,为老弱病残和鳏寡孤独提供必要的照顾,其基础是家庭和邻里的照顾方式。正是这种照顾方式,形成了

9、中国特有的家庭照顾制度。中国的家许是父母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而子女也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西方家庭的父母要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但子女无赡养父母的责任。合理: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 这种社区照顾模式是封建专制主义和小农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封建制的国家是一个“以家为本位的社会”。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公共意识和社会观念、公和私的分别。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以家庭的亲缘关系定亲疏,在这种人际关系的定位下,社区照顾只能达有“圈内”的亲友、熟人,而不能给予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不合理:三、当前我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社区照顾的探索三、当前我国福利制度的改

10、革与发展社区照顾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城市,公民的福利基本上由单位或民政部门所包揽,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有基本的保障。这样的福利模式对社会安全和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1)政府和企业包揽福利供应,造成巨大的财政和经济负担,不利于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也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2)政府和单位包揽职工的福利责任,造成了个人对国家和单位的依赖性,以及平均主义思想的流行,不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3)由于资源的高度垄断和供应模式的单一化,抑制了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也抑制了人的各种社会需要的发展,使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市民社会发展的幼稚阶段,直接影响了现代

11、化的进程。三、当前我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社区照顾的探索三、当前我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社区照顾的探索近几年来我国通过推广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照顾,积累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经验。社区照顾是社区服务的核心内容。社区服务如果不落实到社区照顾上,至多只是一些初级的便民利民服务。而从我国社区建设的经验来看,社区的便民利民服务往往会变成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因此,在过去,常常出现这两种情况:一是社区服务变成某些机构、人人或政府部门设租、寻租的手段;二是由于缺乏资源和社区群众的参与,社区服务以轰轰烈烈开妈,以冷冷清清告终。三、当前我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社区照顾的探索三、当前我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社区照顾的探索因此,在社区建设中,通过引进非政府的福利机构,或者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在政府组织的支持下,建立政府体制之外的民间福利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福利服务和公共服务,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社区照顾制度的努力方向。总之,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社区照顾的经验,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思想与实践经验,通过政府和民间力量的结合来发展社区照顾,将对我国的社会福利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