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上传人:wr****4 文档编号:166662587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日期:20xx年X月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第一节 磁共振检查的准备【检查前准备】1、 认真核对磁共振成像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申请医生核准确认。2、 确认患者没有禁忌症,并嘱患者认真阅读检查注意事项,按要求准备。3、 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患者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4、 告知患者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便可通过话筒与工作人员联系。5、 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一旦发生幽闭恐惧症应

2、立即停止检查,让患者脱离磁共振检查室。6、 急症、危重症患者,必须做磁共振检查时,应有临床医师陪同。【器械准备】1、 磁共振机,根据检查部位的需要选用相应的专用线圈或特殊的线圈。2、 磁共振对比剂,在必要时使用。【禁忌症】各部位检查禁忌症基本相同,因此禁忌症不在个别部位的扫描规范中叙述。1、 装有心电起搏器者。2、 使用带金属的各种用具而不能去除者。3、 术后体内留有金属夹子者,检查部位的临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入物。4、 早期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磁共振扫描。第二节 颅脑磁共振检查一、 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症】1、 颅脑外伤(尤其适用CT检查阴性者)。2、 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

3、3、 颅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肿瘤。4、 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5、 颅内感染。6、 脑白质病。7、 颅骨的骨源性疾病。【操作方法及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 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

4、围。2) 成像范围:从听眶线至颅顶。3) 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DWI,矢状面的T1WI,颅脑外伤患者加做T2 Flair序列。4) 扫描野(FOV):20-25cm。可根据临床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5) 成像层厚:5-10mm。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 -50%。7) 矩阵:128256。2、 增强扫描。(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

5、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二、 鞍区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症】1、 鞍区肿瘤。2、 鞍区血管性疾病。3、 颅脑外伤累及鞍区。4、 鞍区先天性发育异常。5、 鞍区肿瘤术后复查。6、 鞍区感染。7、 鞍区骨源性疾病。【操作方法即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 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采用

6、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2) 成像范围:从前床突至后床突。3) 成像序列:SE序列或相宜的快速序列。常规行矢状面T1WI、冠状面T1WI和T2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需要辅以其它成像序列。4) 扫描野(FOV):设定放大扫描FOV,根据垂体大小及扫描范围设定采集范围。5) 成像层厚:2-5mm。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 -20%。7) 矩阵:128256。2、 增强扫描(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2) 磁共振高

7、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3) 垂体也可行动态扫描:单次采集时间20-30s,动态采集10次。在第一次数据采集后,立即注射对比剂,同时连续成像9次,用冠状面扫描。1) 。三、 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技术【适应症】1、 脑血管性病变。2、 颅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3、 脑血管性病变术后或治疗后随访。4、 筛选可疑又不能行DSA检查的脑血管性病变。5、 颅内感染。【操作方法及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8、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 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2) 成像范围:以脑Willis环或病灶为中心。3) 成像序列:扫描区域近端或远端设置预饱和带分别获得静脉像和动脉像,如要成动脉像需要在远端加预饱和带。采用2D或3D相位对比法(PC)和3D TOF(时间飞越法)。4) 扫描野(FOV):20-25cm

9、。5) 成像层厚:1-2mm。6) 成像间距:无间隔。7) 矩阵:256256。2、 图像后处理重建方法用MIP法或Surface法,多视角重建。第三节 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一、 眼部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症】1、 眼眶肿瘤,包括眼球、视神经与眶内的各种肿瘤。2、 眼肌疾病,如眼格氏病。3、 血管性疾病,包括眶内静脉曲张、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4、 外伤。5、 非金属性眼内和眶内异物。6、 眶内炎症,包括炎性假瘤与眶内感染。【操作方法及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

10、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瞩患者检查中双眼平视前方或闭眼,使眼球保持不动。(2) 成像中心:眶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2) 成像范围:扫描范围包括眶上下壁,前后包括眼睑至眶尖。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相宜的快速序列,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扫描T1WI,或沿检查侧视神经走向设定斜状面T1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如脂肪抑制技术等。4) 扫描野(

11、FOV):18-25cm,也可根据眼眶大小及病变范围设定扫描野。5) 成像层厚:2-5mm。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7) 矩阵:128256。2、 增强扫描(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二、 鼻及鼻旁窦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症】1、 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纤维血管瘤和脊索瘤等。2、 鼻咽部肉芽肿性病变。3、 鼻窦肿瘤、囊肿、鼻窦炎症、息肉及

12、粘膜增厚、窦内积液、积脓等。【操作方法及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瞩患者检查中避免吞咽动作。(2) 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2) 成像范围:扫描范围包括额窦平面至上牙槽平面,前后从上额窦前壁至鼻咽腔后部。3)

13、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扫描T1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4) 扫描野(FOV):18-25cm。5) 成像层厚:3-5mm。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7) 矩阵:128256。2、 增强扫描(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三、 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症】1、 颈部良恶性肿瘤,包括

14、咽旁、颈动脉间隙等部位的肿瘤。2、 颈部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畸形、血栓形成等。3、 颈部的囊肿性病变。4、 颈部的肉芽肿性病变。5、 颈部的淋巴结肿大。【操作方法及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 成像中心:甲状软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

15、和扫描范围。2) 成像范围:根据病变位置而定。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矢状面T1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4) 扫描野(FOV):20-25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5) 成像层厚:3-8mm。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7) 矩阵:128256。2、 增强扫描(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

16、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第四节 腹部磁共振检查一、 肝脏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症】1、 肝脏良恶性肿瘤(如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等)。2、 赶着和囊肿性病变(如多囊肝、肝包虫病等)。3、 肝脓肿、肝结核和其它肝炎性肉芽肿等。4、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肝炎后、血吸虫性、酒精性等肝硬化)。5、 Budd-Chiari综合征。【】操作方法及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2) 成像中心:线圈横轴中心对准脐与剑突连线的中点,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与剑突连线的中点

17、,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2) 成像范围:从膈顶到肝下缘。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4) 扫描野(FOV):30-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5) 成像层厚:3-8mm。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7) 矩阵:128256。2、 增强扫描(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

18、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5-30分钟。(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5-30分钟。(1) 。二、 肾脏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症】1、 肾脏良恶性肿瘤,如肾癌、肾母细胞瘤、肾转移瘤、肾错构瘤等。2、 肾脏囊肿或囊肿性病变。3、 各种肾脏先天性畸形。4、 肾脓肿、肾结核和其它肾脏炎性肉芽肿等。5、 肾盂积水。6、 肾血管病变。【操作方法

19、及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2) 成像中心:线圈横轴中心对准脐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中心,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2) 成像范围:从肾上极到肾下极。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4) 扫描野(FOV):30-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

20、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5) 成像层厚:5-10mm。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7) 矩阵:128256。2、 增强扫描(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5-30分钟。(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5-30分钟。三、 前列腺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症】1、 前列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21、2、 前列腺结节增生。【操作方法及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2) 成像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下1/3处前列腺中点,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2) 成像范围:包括整个前列腺。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以前列腺为中心常规行横断面、矢状面T1WI、T2WI,了解前列腺肿瘤侵犯者可行冠状面T2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

22、列。4) 扫描野(FOV):35-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5) 成像层厚:3-5mm。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7) 矩阵:128256。2、 增强扫描(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四、 女性盆腔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症】1、 女内生殖器官的两恶性肿

23、瘤和囊肿性病变。2、 子宫内膜异位症。3、 生殖道急性。4、 女性生殖系统损伤。【操作方法及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2) 成像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与耻骨联合之间,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2) 成像范围:包括整个女性盆腔。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矢状面T1WI和T2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

24、以其它成像序列。4) 扫描野(FOV):35-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5) 成像层厚:5-10mm。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7) 矩阵:128256。2、 增强扫描(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五、 磁共振尿路造影技术【适应症】1、 肾结石、输尿

25、管结石、肿瘤所致的泌尿系梗阻。2、 肾、输尿管、膀胱的先天性变异。3、 盆腔内肿瘤的局部侵犯。【术前准备】检查前12h禁食、进水,排便,禁服促进肠液分泌的药物,如泻药等。【操作方法及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2) 成像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中点脐孔,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2) 成像范围:冠状位包括肾上极至膀胱下缘,横断面包括梗阻部位

26、。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2WI,冠状面屏气重T2WI脂肪抑制序列。4) 扫描野(FOV):30-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5) 成像层厚:冠状面3mm,横断面5-10mm。6) 成像间距:冠状面0mm,横断面5-10mm。7) 矩阵:128256。2、 图像处理冠状位薄层重T2WI,颈多方位、多角度旋转MIP重建后摄片,其余序列按顺序摄片。六、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适应症】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梗阻,如胆总管、胰腺肿瘤、胆道结石、炎症等。【术前准备】检查前12h禁食、进水,排便,禁服促进肠液分泌的药物,如泻药等。【操作方法及程序

27、】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2) 成像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与剑突连线的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2) 成像范围:冠状位包括膈顶至十二指肠水平部,横断面包括梗阻部位。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2WI,冠状面屏气重T2WI脂肪抑制序列。4) 扫描野(FOV):30-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

28、描野。5) 成像层厚:冠状面3mm,横断面5-10mm。6) 成像间距:冠状面0mm,横断面5-10mm。7) 矩阵:128256。3、 图像处理冠状位薄层重T2WI,经多方位、多角度旋转MIP重建后摄片,其余序列按顺序摄片。或使用厚层单次激发重T2WI成像。第五节 骨与关节磁共振检查一、 四肢骨骼、肌肉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症】1、 肌肉软组织两恶性肿瘤,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 组织损伤,如肌腱韧带断裂、肌肉撕裂、外伤性血肿等。3、 骨髓疾患,包括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硬化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及放化疗后的随访。4、 骨的良恶性肿瘤,观察肿瘤的范围及周围浸润情况以及手术

29、后放化疗后随访。5、 骨外伤,X线平片阴性,以排除有无骨折及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损伤。6、 骨的化脓性非化脓性感染。【操作方法及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用海绵垫平被查肢体并用沙袋固定,使患者舒适易于配合。单侧肢体检查时,尽量将被检侧放在床中心。可用体线圈行双侧肢体同时扫描,以便于对照观察,或用特殊骨关节表面线圈。(2) 成像中心: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具体确定。(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2) 成像范围:根据不同的部位及病变范围而定。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

30、T1WI、T2WI 和脂肪抑制序列T2WI,矢状面T1WI。4) 扫描野(FOV):20-25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5) 成像层厚: 5-10mm。6) 成像间距:为响应层厚的10%-50%。7) 矩阵:128256。2、 增强扫描(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2) 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二、 四肢关节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症】1、 关节

31、软骨及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的损伤,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肌腱撕裂、十字韧带断裂、肩袖撕裂等。2、 关节内及关节周围脓肿,如腱鞘囊肿、滑膜囊肿、半月板囊肿等。3、 关节滑膜病变,如滑膜炎、色素沉着性滑膜炎、滑膜瘤等。4、 骨缺血坏死。5、 退行性骨关节病。6、 骨及关节的良恶性肿瘤。7、 关节炎,包括化脓性、结核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它关节病变。【操作方法及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用海绵垫平被查肢体并用沙袋固定,使患者舒适易于配合。单侧肢体检查时,尽量将被检侧放在床中心。可用体线圈行双侧肢体同时扫描,以便于对照观察,或用特殊骨关节表面线圈。(2) 成像中心:根据不同的

32、关节部位具体确定。(3) 扫描方法:1)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髋关节:横断面+冠状面为主,辅以其它切面。膝关节矢状面+冠状面为主,辅以其它切面。腕关节:横断面+冠状面为主,辅以其它切面。肩关节:斜冠状面+横断面为主,辅以其它切面。肘关节:冠状面+矢状面为主,辅以其它切面。踝关节:冠状面+矢状面为主,辅以其它切面。2) 成像范围:根据不同的部位及病变范围而定。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 ,矢状面或冠状面T1WI和T2WI。半月板检查一般采用质子密度加权和T2WI双回波检查序列

33、。必要时可根据病情需要辅以其它成像序列。4) 扫描野(FOV):20-25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5) 成像层厚: 3-10mm。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7) 矩阵:128256。2、 增强扫描(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2) 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三、 脊柱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症】1、 脊柱退行性变,包括椎间盘变性

34、、膨隆、突出、椎管狭窄、脊椎滑脱等。2、 脊柱外伤,尤其是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3、 椎管肿瘤,包括髓内、髓外、硬膜下和硬膜外肿瘤。4、 脊髓血管畸形。5、 脊柱骨髓发育畸形,包括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等。6、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包括脊柱结核。7、 脊柱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8、 脊柱术后随访观察。【操作方法及程序】1、 平扫:(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双腿屈曲,置于三角垫子上,使患者舒适易于配合,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 成像中心:按照临床检查的要求确定扫描中心。(3) 扫描方法:1)

35、 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以矢状位和冠状位为基本扫描方位,需要时佳作冠状面扫描。2) 成像范围:视病变范围而定。3) 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矢状面T1WI、T2WI横断面T1WI。半月板检查一般采用质子密度加权和T2WI双回波检查序列。必要时可根据病情需要辅以其它成像序列。矢状面应该包括椎体两侧缘结构,横断面范围视病灶大小而定。椎间盘横断面应采用多平面、多角度,切面方向与各椎间盘平行的扫描。4) 扫描野(FOV):20-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5) 成像层厚: 2-5mm。6) 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0-20%。7) 矩阵:128256。2、 增强扫描(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2) 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馆陶县人民医院磁共振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