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666076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doc(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内涵及特点一、“混合学习”的由来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提出源于网络学习(E-learning,也可以称为在线学习或者远程学习)的兴起以及关于“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所取代”的辩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它是在网络学习的发展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念。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逐渐兴起。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由于摆脱了传统学习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网络学习更具有快速、高效、个性化和低成本等优势。为此,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展开了“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学院)所

2、取代”的激烈辩论。两派意见各抒己见,长期相持。在2000年,美国教育部在“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提出:(1)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2)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这种观点在国际教育界逐渐产生共识。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E-Learning的发展,在企业培训领域中首先出现并经常使用一个词语“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考虑到培训对象在时间与地点方面的多样性需求,企业在应用E-Learning进行培训的实践中,开始把网上培训与传统培训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分组讨论

3、、专题研讨及网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培训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收益。在国际教育技术界,“混合学习”的思想随即被认可,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很多学者便投入到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中来。传统教学和E-Learning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实践检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效果。二、“混合学习”的含义关于什么是混合学习,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于这个概念的界定,可以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

4、的研究来探讨。(一)国外学者对混合学习的定义1、混合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1)NIIT的三学习方式之说印度国家信息技术研究院NIIT在B-Learning白皮书中指出:混合学习应该被定义为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包括面对面、实时的E-learning和自定步调的学习。此外,混合学习也可以用来描述多种传输媒体(基于技术的和基于非技术的)、不同的学习事件(自定步调的个性化学习的和协作的、基于小组的学习)、多种技术(E-learning、电子绩效支持(EPSS)以及知识管理技术)和智能学习导师(ILT)的混合应用。在B-Learning白皮书中,NIIT对混合学习的维度进行了划分,将其分成三类:Sk

5、ill-driven learning:强调以技能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由自我学习和指导员的协助,提高特殊的知识及专业的技能。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习者掌握特殊的知识和技能。Attitude-driven learning:强调以态度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由各种事件及媒体去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经由刺激产生自我学习的动机。Competency-driven learning:强调以能力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由混合使用各种学习的工具,来发展所需的技能,并让学习者获得工作上所需的知识。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习者获得特殊的能力及专业的知识。(2)Singh&Reed的5R之说美国发

6、展训练协会(ASTD)的学者Singh和Reed认为,混合学习是采用多种传递模式来优化学习产出和降低学习成本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聚焦于学习和企业的产出。Singh和Reed将混合学习定义为应用“合适(Right)”的学习技术,配合“好的(Right)”个人学习风格,在“适当(Right)”的时间转换成“正确的(Right)”技能给“适合的(Right)”人,从而完成最佳的学习目标,即5R定义。由此可见,混合学习是一种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设计合适的学习流程,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2、混合学习是一种教学设计思想Jennifer Hofm

7、ann在“B-Learning Case Study(混合学习案例研究)”一文中指出:在混合式学习背后隐藏着一种思想,就是教学设计人员将一个学习过程分成许多模块,然后再去决定用最好的媒体将这些模块呈现给学习者。从这种观念可以看出,Jennifer Hofmann等学者认为混合学习是用最优的媒体(或媒体组合)呈现适合学习者学习的最佳模块(或模块组合),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设计思想。3、混合学习要充分考虑学习者、设计者及管理者学者Michael Orey认为,对混合学习应该从学习者、教师或教学设计者以及教学管理者三者的角度进行定义。从学习者角度来看,“混合学习”是一种能力,指从所有可以

8、得到的并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进行选择,帮助自己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师或教学设计者角度来看,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即使有些事情有可能交叉重叠。从教学管理者角度来看,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一切有价值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这些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包括书籍、计算机、学习小组、教师、教室、虚拟教室、非传统教室、教学指南等。这一理解说明混合学习要适合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考虑现实的物化技术条件(设备、工具、媒体、教材)及经济性,强调了物化技术在混合学习中的作用。4、混合学习是多种结合

9、的综合体Margaret Driscoll认为,混合学习可以从四个不同的概念给出:结合(combine)或混合(mix)多种网络化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室、自定步调学习、协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 实现某个教育目标。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利用或不利用教学技术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将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录像带、 CD- ROM、网络化培训、电影)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的培训相结合。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从这种观念可以看出,Driscoll对混合学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混合学习应该是多种结合的

10、综合体。(二)国内学者对混合学习的定义1、优势互补之说在国内,混合学习最早是由北师大的何克抗教授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首次正式倡导的。他总结了国外学者关于Blended learning的相关知识,赋予了Blended learning新的含义。何教授认为:“所谓B-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佳的学习效果

11、。他还认为“Blended Learning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回归,是一种螺旋式上升”。2、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之说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认为,“所谓B-Learning,是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等按照教学的需要娴熟地运用,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3、低成本高效益的教学方式之说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B-Learning是人们对网络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

12、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和在线(On 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4、与AECT04定义的一致性之说河南师大张豪锋教授等认为,混合学习和AECT04定义有着本质的一致性,与E-Learning等学习方式相比,显示出不可抵挡的优势。AECT04定义是“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混合学习和AECT04定义有着本质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二者的本质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为了最有效地学习和改善绩效,这是教育技术的立学之本,也是混合学习产生的最

13、直接的原因。二者都强调改善绩效。AECT04定义比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的一个进步,就是使教育技术有了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已经扩展到对学校教育与企事业人员的培训,而混合学习的起源就是来自企业培训,是企事业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而发起的新的培训模式。二者均考虑教育(培训)成本问题。混合学习强调“对学习(培训)和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也就是按照低投入、高产出的原则选择适当的信息通道与方式方法,达到投入与产出的双赢。AECT新界定同时加强了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这里强调“适当”一词,同样存在一个投入与产出比的问题。三、“

14、混合学习”理论的内涵虽然国内学者对混合学习的定义有所不同,但他们普遍认为混合学习是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相互结合和互补,既发挥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学习的定义,对于“混合学习”理论的本质涵义可以理解为:混合学习是指为达到“教”与“学”的目标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所有的“教”与“学”中的组成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使“教”与“学”的相关成本达到最优的理论与实践。对这个内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混合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混合学习不仅关注技术通道,更重要的是研究“教”与

15、“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通道。即研究哪些信息传递通道最具典型性,采用什么样的信息传递通道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学习通道的选择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相适应。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传递通道主要包括:教室、虚拟教室、基于Web的课程、印刷品、光盘、视频、电子邮件、电话、教练与导师、电子绩效系统(EPSS)、软件模拟、在线协同、自定步调的E-Learning、移动和无线通道等。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就是要提高学习效果和确保教学质量,这与Singh&Reed提出的关于“混合学习”的5R之说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要在“合适的”的时间为“合适的”人采用“合适的”学习技术和为

16、适应“合适的”学习风格而传递“合适的”技能来优化与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业成绩。这个可以认为是混合学习理论的核心。2、混合是“教”与“学”相关的多方面的组合或融合。混合学习不是形式上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简单混合,而是与“教”与“学”相关的多个方面的组合或融合。主要包括基于不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不同教学媒体的混合;构成教学系统的教学媒体、教学材料、传输介质、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学生支持服务的教学诸要素混合使用等。3、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教”与“学”的所有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混合学习遵从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即最小

17、成本和最大价值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适当地选择与组合媒体,以实现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一是以人为本,选择合适的学习风格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二是从实际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模式和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用最低的成本产生最大的学习效益或商业效益。4、混合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混合学习以多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资源的要求。教学方法以“主导主体”双主模式为主,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教

18、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和支持者。学生不再被当成知识接受的“容器”,而成为认知的主体,教学的过程成为在一定的环境中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四、“混合学习”理论的特点通过对国内外与“混合学习”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和研究,对“混合学习”理论内涵的总结与探讨,可以得到如下关于“混合学习”理论的特点:1、时代性“混合学习”是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较新的名词,自其在企业培训中被提出到作为一种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有近10年的时间。尽管其相关的一些理念已经存在多时,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或作为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教育理论,不管在企业培训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都引起了人们积极探

19、讨和投入应用实践。“混合学习”理论明显具有时代特征,它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是在E-learning(网络学习)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混合学习”理论也必将不断完善。2、综合性“混合学习”理论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合”是与“教”与“学”相关的多个方面的组合或融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要素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二是“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深厚,相关的支撑理论不断地被提出。混合学习的理论是多元化的,是多种理论的混合,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思想

20、、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教育传播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和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首要教学原理、活动理论以及创造教育理论等。3、应用性混合学习实践起点则源于企业培训,最先在企业中得以应用。采用混合学习的方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成本投入,增加了商业收益。而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很多国家在研究混合学习理论的同时也着手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实践。在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不同学者和老师将混合学习理论应用到教改中,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2009年,美国教育部通过对1996年到2008年间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实证研究数据进行元分析,指出与单纯的课堂面授教学、单纯的远程在线学习相比,混合学

21、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大量的研究和试验表明混合学习在学校教学、教师培训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运用,确实增强了教学效果、改进了培训投入-产出比、提高了学习者满意度。4、发展性“混合学习”理论的发展性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合学习”理论的内涵将会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混合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将会越来越多样化,混合学习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课程)将会越来越广,其趋势将遍及所有课程,将会打破语言和地域障碍,精品的学习资源将逐步实现全球共享;二是“混合学习”理论的应用将会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校、企业、机构、国家等参与到其中。混合学习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力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