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调查报告

上传人:陆** 文档编号:166649801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76.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岳麓书院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岳麓书院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岳麓书院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岳麓书院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书院调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岳麓书院调查报告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是湖南湖湘学派和理学的发展传播中心,在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其保留完整的规模布局是中国书院文 化的典型代表。一、书院历史岳麓书院建立在岳麓山脚下,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 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璇办学的基础上诞生的。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 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 院。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 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亲书“岳麓书院” 匾额。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成为天下 四大书院之一。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 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 知

2、潭州刘琪重建岳麓书院。延聘张栻主教 岳麓。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来访, 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 会讲”。会讲27年后,朱熹再次来到潭州, 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1275 年兀兵攻破长沙,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 元统一全国后,潭州学正刘必大主持重建 岳麓书院。兀末战乱再起,岳麓书院又毁于战火。明初,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 院沉寂百余年。1494年长沙府通判陈钢使岳麓书院基本恢复旧貌。自明宣德始, 经地方官员陈钢、杨茂元、王韬、吴世忠等多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的讲学、藏 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1643 年,张献忠部队与明朝官军激战,书

3、院在混战中被毁。清1668年,巡抚周召南 重建岳麓书院,基本恢复了原有规模。1674年,吴三桂发动三藩叛乱,岳麓书 院即兴即毁。1684年巡抚丁思孔又重建岳麓。1687年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赐御书“道 年巡抚吴荣 湘水校经 军进攻长 坏。1868年 次大规模修 院而兴学 1903年废为 湖南高等师 武昌国立师 立省立湖南 南大学确立匾额。1744年乾隆帝又 南正脉”于岳麓,1833 光仿学海堂制,在此创设 堂。1852年,太平天国 沙,岳麓书院受到战火毁 巡抚刘昆主持进行了一 建。清末实施新政,废书 堂,“岳麓书院”于 湖南高等学堂。1917年, 范学校(岳麓书院)并入 范学校。1926年正

4、式成 大学。1937年,省立湖 为国立湖南大学。1938年,岳麓书院日本战机轰炸,岳麓书院众多建筑被毁。抗战后,岳麓书院部分建筑被修复。1981年,开始大规模修复工程,1986年10 月,岳麓书院正式对外开放参观。由此可以看出:1.寺院学风对书院发展产生了影响,在岳麓山上的麓山寺、 道林寺的讲学之风,成为了书院建设与学风发展的基础。2政治对学院发展的影 响。学院的发展兴衰与各朝统治者的抑扬政策相一致,而战乱是对书院发展的最 严重、最致命的打击。3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不仅来源于统治者的支持,也源于 学院教育人员和教育成果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名人效应所带来的良性循环。如 宋真宗、康熙、乾隆的支持,周

5、敦颐、胡安国、胡宏、程颐、程颢、朱熹、张栻、 王阳明以及近代曾国藩、王闿运等名人学者的影响。二、书院结构书院主要是由建筑和园林风景两大内容组成的融合式结构。(一)书院建筑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岳麓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米用中轴对称、 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主要以头门、 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为中轴线上, 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进入岳 麓书院首先要经过头门悬“千年学府” 匾,次入大门悬“岳麓书院”匾,过赫 曦台便是二门悬“名山坛席”匾,再是 讲堂的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的中央, 讲堂层层递进,匾额林立,外为“实事 求是”匾,中为“学达性天”匾,内为

6、“道南正脉”匾,两侧壁嵌碑“忠孝廉 节”、“整齐严肃”,最后过讲堂则是御书 楼。中轴线的两侧为斋舍和专祠,呈前后左右布局。位于讲堂前面两侧为半学斋、 教学斋两斋舍,中后两侧左为园林,右为专祠,专祠又层层递进,呈对称式。由 文庙大成殿祭祀孔子及其弟子曾参、孟轲、子思、颜回等古圣先贤,后建四合式 专祠以祭书院山长、湘学先祖,船山祠(王夫之)、慎斋祠(罗典)、六君子堂(朱 洞、李允则、周式、刘琪、陈钢、杨茂元)崇道祠(朱熹、张栻),四祠两两相 对,次有濂溪祠(周敦颐)、四箴亭(程颐、程颢),最后终于屈子祠。各建筑之间通过回廊将其连接,使之成为一个 整体。这种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 落,通过构造闭合式

7、的庭院空间,除 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 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 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 社会伦理关系。(二)自然风景岳麓书院选址依山傍水,南面湘 江,北依岳麓山,在这种山水自然的 大背景掩映下,书院内部又构造出独 特的园林风景。岳麓书院因年代悠久,其中自然古木参天。从门与门、祠与祠、斋舍与斋舍、二门与讲堂、讲堂与 书楼的沟通的庭院中,都是根据建筑文化和建筑对象种植不同的花草树木,如门 庭之间的香樟、银杏、桑榆、石榴、大椿、翠竹等树,衬托出书院的静谧,符合 书院的山林之气。而亭台楼阁式的建筑, 文人学子的高雅之气。御书楼前的桂树、 鲤鱼池,又象征着文人高中的美好愿望

8、。 文庙大成殿前的森森松柏,体现出专祠祭 祀的庄严肃穆。而建筑后面的园林,小桥 流水、亭台楼阁、回廊矮墙,在一片自然 安静之中,给文人学子一种自由心态的表 达空间。通过这种花草树木与建筑之间的 组合协调,极易形成一种陶冶情操的文人 气氛。俯瞰整个岳麓书院,可以看出中国书 院的基本模式。以中轴对称纵深递进的院 落式结构,按主次分布讲堂、书楼、斋舍、 专祠这四大主要建筑,并通过园林的巧妙 设计,将整个人文建筑融入于自然风景之中,形成一种大自然环境下小的别有天 地,粗犷与精细的组合,形成中国书院既别于山林隐士茅屋草房的粗野狂傲,又 别于宫廷权贵朱檐玉瓦的精雕细琢,两者的结合,有如沟通上下的仕途、鲤鱼

9、飞 升的龙门,退则平民隐士,进则官宦权贵,这正是书院的特色所在。三、书院文化岳麓书院的文化除了师生相传的活得流动的文化之外,更多的是我们现在看 得见的,感受得到的浓厚的文化气息。在岳麓书院中,到处可以看到匾联碑刻,圣贤遗像,这是给人最直观的文化 感受。在这些匾联碑刻中,充满着诗意和哲理,也充满着对岳麓书院的深情赞叹。 悬于头门“千年学府”匾下: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悬于 大门“岳麓书院”匾下: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悬于二门“名山坛席”匾下:纳 于大麓,藏之名山。展现出岳麓书院的雄伟气魄。而讲堂的尤为繁多:“实事求事必利其器,业精 “学达性天”匾下 为盛,沅生芷草澧 长流池不涸,

10、两贤 于“道南正脉”匾 因院盛,千年学府 立,道以人传,一 及讲堂两侧的“是 听之于人,得失安 头,朗月清风,太 恩何以酬,民物命 以传,登赫曦台是”匾下“工善其 于勤而荒于嬉”;“惟楚有材于斯 育兰花”,“ 一水 互磋道终同”;悬 下“院以山名,山 传千古;人因道 代风流直到今”以 非审之于己,毁誉 之于数,陟岳麓峰 极悠然可会;君亲 何以立,圣贤道何 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充满哲思道理,表达着先贤对岳麓书院的热情 赞叹与殷切希望。悬于“御书楼”匾下: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祭祀专祠的匾联,如大成殿:气备四时, 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

11、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德冠生民,溯地辟 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悬于船山祠:训诂笺注, 六经于易尤专,阐羲文周孔之遗,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词章,终身以道为准, 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偶对精工,用简洁之笔,包涵着圣贤先师的 经纬大才,也洋溢后学之辈的无限崇敬。岳麓书院通过这一联一匾、一像一碑的 无处不在,加之以中国书法绘画雕刻的特有美感,使求学学子与观光游人在这举 手投足、行住坐卧之间,不由得见贤思齐,生发无尽的思考与深深的敬仰。岳麓书院通过匾联碑刻的具像文化,融之于园林自然和古典建筑的抽象文化 之中,使得书院的一切都成了其文化情意的表达方式。书院浓厚的文化

12、积淀也正 是有这三部分的完美融合酿造而成的。四、结语通过对岳麓书院历史和建筑结构布局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书院的成 立和发展不仅是一个地区文化教育的表现,它可能是一个民族思想演变的见证 者,是一个民族建筑文化的综合体,是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反映,也是文人心态、 情趣与品格 的集中表 达。岳麓书 院良好的保 存现状,使 当今的人们 可以窥见中 国书院发展 的概况,也 可以感受到 古代文人学 子的学习状 态与学习氛 围,这自是 让人向往不已的了。而更可歌可赞的是,岳麓书院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千 百年积淀而成的深厚的人文气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著名思想家的目光,熏陶出 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文人学者,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南宋、清后期产生重大 的影响。正如王闿运所言: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岳麓书院,是何等自信霸气地屹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