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古代印度文本

上传人:lx****y 文档编号:166605530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四章_古代印度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四章_古代印度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四章_古代印度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_古代印度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_古代印度文本(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 古代印度参考书:印度文明,刘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年版印度文化史,尚会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古代印度文明与中国崔连仲、武文,岳麓书社,207年版.第一节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地理环境 印度这一名称来源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在这里形成了世界最早的文明发样地之一.汉代称之为“身毒”或“天竺”等;唐代,玄奘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始改译为印度.印度乃指今日整个南亚次大陆而言,是古代这块大陆上的各个部落或国家的统称,应包括今之南亚次大陆各个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尼伯尔等国)的古代历史.喜马拉雅山;大陆的南半部是一个三角形半岛,东为孟加拉湾,西为阿拉伯海。半岛北部是平原。发

2、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印度河和恒河,这里是古代印度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古印度历史的主要地区.南部的德干高原自然资源丰富,高原两侧的沿海部分是平原区,适于农耕,工商业也比较发达。民族:人类起源的故乡之一。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的西瓦立克山地,腊玛古猿.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这里有两个发展中心:北部为梭安文化(万年前);南部为马德拉斯文化.从新石器向金属器的过渡是从印度河流域开始的,但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在很早以前是无人知道的,后来经过考古发掘,人们才知道了曾长期被埋没的古老文化。古代印度文明最初的创造者一般认为是达罗毗荼人。另外可能还有其他土著居民。自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雅利安入侵,成为古代印度的

3、主要居民。此后又有波斯人、希腊人、安息人、大月氏人等先后入侵,并占据了印度西北部的一定地区。由于各外族的不断入侵和定居,使古代印度的居民自古就表现出复杂性的特点。印度河文明的发现 印度河流域文化的发掘,是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初开始.考古学家陆续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城市和村落的遗址,其中最大的城市遗址是摩亨佐达罗(在信德)和哈拉巴(在旁遮普).约为公元前250至75年。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这两座城周长都有4。8公里以上。一个在印度河的下游,一个在印度河的上游,形成两个中心.这显然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国家的都城。1,城市是由卫城和下城(居民区)两部分组成.约各自都有三万五千人。除了这两座大城市外,在印度河流

4、域还发现有几十处城镇和村落,这里可能也存在一些小的城邦.2,哈拉巴的卫城有高厚的砖墙,形成城堡。城北有谷仓、作坊和劳动者的宿舍(估讨可容数百雇工和奴隶)。已进入青铜时代的文化。当时的人们已经会制造铜与青铜的工具和武器,例如斧、镰、锯、小刀、钓鱼勾、匕首、箭头和矛头等.焊接法制造金属器。但达一时期的金属工具还不能排除石制工具。水牛。大麦、小麦、稻、胡麻、甜瓜、棉花等.棉花的培植在南亚次大陆可能是最早的一个地区.3,摩亨佐达罗的城市建筑和规模,较哈拉巴壮观。这是印度河文明的典型城市。卫城的四周有防御的塔楼。卫城的中心建筑物是一个大浴池,长约1米,宽7米,深2。4米。据发掘者认为,这是为了履行某种宗

5、教仪式用的。在浴池的东北有长厅,西面有一座规模宏大的谷仓。卫城南部中心是会议厅。下城居民区,街道整齐,主要的大街宽达十米。街里的房屋主要是用烧制的红砖砌成的。有完善的排水设备.阶级分化已十分明显。4,在摩亨佐达罗曾发现有棉织物的遗物。商业贸易也发展起来。而且与西亚也有了贸易联系,因为有许多印度河流域的印章发现于两河流域一些地区。当时已有二进法和十进法等度量衡制度。5,印章文字。文字主要保存在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上。此外铭文还发现在陶器和金属物品上.迄今所知道的符号约有五百个印章上文字与图画(神、野兽)并见,多为单行的,而且很短,未解读。印度河文明的衰落 印度河文明大约从公元前十八世纪开始就

6、衰落了。衰落的原因不清,一种说法是外族入侵说。大约在公元前15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入侵者的严重破坏,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摩亨佐达罗的毁灭上。战火的遗迹、被杀戮的男女老幼的遗骨。关于这次大规模的入侵的问题,过去多数学者认为是吠陀时代的印度雅利安人(以下简称雅利安人)。可是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出现在印度较晚。另一种说法认为,文明的破坏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例如河床的改道、地震、洪水、沙漠的侵害.从印度河文明的衰落到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入侵这几百年间的历史,基本上是模糊不清的。印度的历史从吠陀时代开始才有文字记录.第二节 印度雅利安人各城邦的产生和发展雅利安人的入侵大约从公元前十四世纪开始,雅

7、利安人从印度的西北方侵入到次大陆,从此开始了印度史上的吠陀时代。由于记述这一时代的历史文献主要为吠陀以及解释吠陀的诸梵书。在时间上大约为公元前十四至六世纪。雅利安人的吠陀时代,大体相当于英雄时代(即军事民主制时代)和国家开始形成的时期.雅利安人的故乡可能在中亚或高加索一带。他们侵入印度后,遭到了土著居民的顽强抵抗。他们称土著居民为达萨或达休,意即敌人。他们把达萨说成是黑皮肤的,没有鼻子或只有扁平鼻子,看来他们和土著居民有很大差别.这些土著居民目前还不能肯定是谁,一般认为是达罗毗荼人。雅利安入侵入印度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雅利安诸部落同达萨部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雅利安人首先占领了印度河上游流

8、域.向恒河发展雅利安人逐渐从事农业并开始向恒河流域发展.这里的土著居民同样被征服.雅利安人进入恒河流域以后,经过长期的劳动生活,在生产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已开始使用铁器。社会组织 “迦那”(部落)、“维什(氏族),村落为“哥罗摩”,其首领称“啰惹”.在汉译佛经中把啰惹一词与“王”字等同起来,是军事民主制时代的部落首领,在国家形成后仍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加以沿用。当时的民主机构有两种,即萨薄(巴)与萨米提。萨薄可能是部落的长老会。萨米提是部落的民众会,由部落的全体成年男子组成。频繁的战争,是军事民主制时代的特征之一。在梨俱吠陀中所描写的十王之战便是十个部落组成的联盟共同

9、反对当时最强大的婆罗多国王的战争。在摩诃婆罗多大史诗中反映了另一次大战,这是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居楼族与般度族之问的战久大约发生于公元前九世纪。般度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雅利安人社会结构 社会的分化,最初的奴隶是战俘奴隶即被称为达萨或达休的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在自由的雅利安人中间形成了三个地位上不同的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僧侣,印度人称之为婆罗门。第二个等级是刹帝利,这是由部落的首领和贵族组成的武士等级。第三个等级是雅利安人的一般公社成员,印度人称之为吠舍。除了雅利安人中间这三个等级外,还有基本上由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居民组成的第四个等级,这个等级被称为首陀罗.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为低下,或为独立过活的匠人

10、(手工业者),或沦为奴隶的人(没有生产资料)。这四个等级在古代印度被称之为“瓦尔那”,汉译佛经译为“种姓。身份与生俱来、实行内婚制、禁止不同种姓通婚。列国时代(国家产生)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代初期,即已有少数发达的部落(例如恒河上游的居楼和盘阇罗)过渡到这样的国家。这些最初形成的国家是以部落的某一中心城堡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其规模较小,故称为城市国家。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在恒河与印度河流域及其周围地区已有了二十个左右国家。其中主要有十六个大国,从此开始了古代印度文上的列国时代。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是祭司阶级把过去雅利安人所信仰的许多宗教学说,加以整理形成一种成体系的宗教。1婆罗门教的最高信仰是梵天(世界

11、精神,即神)。它认为唯有梵天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世界最高的主宰。2,万物有灵和灵魂转移的观念。创造出一种“业力轮回”(羯磨)的理论.按照这种理论,人死后必定要经过轮回.为善者在来世得善化,为恶者在来世得恶报。,各个等级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是婆罗门教所谓的“法(达磨).各个等级只有按照这种“法行动才能得善报.4婆罗门教的最高理想境界是达到“梵我一致”。5婆罗门种姓说。婆罗门是梵天用自己的口创造出来的,其他三个种姓分别是梵天用自己的手、腿和脚创造出来.通过这种说法来巩固各种姓之间的不平等地位。婆罗门教的经典为吠陀以及解释吠陀的诸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等。列国时代各城邦的发展 列国时代(约公元前六至四

12、世纪)这是次大陆各城市国家普遍发生、发展、并由分立逐渐走向统一的时代。这一时代也正是佛教兴起的时代。据佛教文献,在当时所谓的十六大国家中,恒河上游的居楼和盘阇罗等国是雅利安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摩诃婆罗多史诗中所描写的北印度诸部落的大战,即以居楼为中心而进行的。至公元前六世纪以后,恒河中下游诸国逐渐强盛起来。当时的摩竭陀和居萨罗在列国中居于首要地位,其中摩竭陀最为强大。摩竭陀国在公元前六世纪时为频毗沙罗王所统治(约公元前44-3年),都于王舍城。频毗沙罗王崇信佛教。频毗沙罗王之子阿阇世(约公元前493462年)对外进一步扩张,开始称霸列国。阿阇世王开始诋毁佛教,但后来也成了佛教的信徒。传说在他的

13、统治时代,在王舍城外对佛典举行过第一次结集。在阿阇世王的后继者时代,首都迁至华氏城.摩竭陀国至公元前四世纪的难陀王朝时代,已基本上统一了恒河流域,为孔雀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经济恒河中下游诸国,不仅在政治上具有强大的势力,而且在经济上也很发达.当时在恒河的中下游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城市。商业贸易不仅在内陆很活跃,而且同斯里兰卡、缅甸和西亚的海外贸易也在进行。金属货币也发展起来.当时的货币有金、银的和铜币,每种金属货币都各有不同单位的名称。公元前六世纪以后雅利安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已转移恒河中下游诸国。这十六国大多数是王国,其中也有少数是贵族共和制的国家。佛教的产生随着列国时代政治经济的变化,在

14、婆罗门教影响较薄弱的后起的东方各国,各种新教派和新学说蓬勃地发展起来.在佛教文献里曾提到六大师、六十二见(见解)或九十六种外道.新兴的摩竭陀国是这些学派和教派活动的中心.在这些新教派和新学说中影响最大的是佛教。早期佛教 佛教为释迦牟尼所创。释加是族名,牟尼是隐居林间的圣哲。其名为悉达多,姓乔达摩。其真名一般不用,通常称他为释迦牟尼,或佛陀(意即觉者)。传说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6?年,是当时迦毗罗卫城(今尼伯尔境内)净饭王之子,属刹帝利,二十九岁出道、三十五岁得道.可能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背景(原因):列国时代,随着城市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恒河流域中下游,刹帝利等级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日益强大而

15、且在文化领域内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吠舍大商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地位也显著提高了.两者要求打破婆罗门至高无上的种姓特权以及它在宗教和知识领域内的垄断地位。因此,早期佛教主要反映刹帝利等级和吠舍等级同婆罗门贵族等级之间的斗争。早期佛教对婆罗门教所宣扬的神创四姓说,特别是对婆罗门种姓“出自梵天”的谬论给予激烈的抨击。力图打破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提出了“众生平等”的口号,同时也反映了一般人民反对婆罗门教、要求种性平等的愿望。早期佛教主要教义是四谛说,即四种“真理: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等八苦.集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原因。人生之所以产生八苦,乃

16、根源于“欲爱”.灭谛:灭苦因。因此灭苦因必须灭欲爱。欲爱灭则不造业(思想行动的后果),不造业则不产生果报,果报灭则不产生轮回,轮回灭则人即得到解脱,进入佛教所理想的最高境地即“涅槃”(不生不灭、永远超脱轮回的一个最高的境地)。道谛:要想达到涅槃必须修八正道。第三节 孔雀帝国时代孔雀帝国的建立 1,在列国时代,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东移,而西北的印度河流域在政治舞台上已失去了重要意义。公元前518年,波斯帝国侵入印度,占领印度河流域,作为其一个行省.至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帝国后侵入印度河流域的上游地区。这时,东方的恒河流域基本上在摩竭陀的难陀王朝的统治下统一起来。

17、亚历山大还企图向恒河流域入侵,但由于士兵的厌战和东方难陀王朝的强大,不得不于公元前32年顺印度河而下,回到了巴比伦。他离开印度后,另设总督和马其顿的驻军监管.2,据希腊史家查士丁的记载,有一个名叫旃陀罗笈(崛)多的人想夺取王位,他“从各地招募盗贼,怂恿印度人改变统治”。大约在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在西北印度自立为王,而后东下很快攻占首都华氏城,推翻了难陀王朝的统治。公元前317年,马其顿希腊的驻军全部撤离印度。从此,整个北印度在旃陀罗笈多的统治下统一起来。旃陀罗笈多利用人民的力量成为新王朝的统治者。因其出身于孔雀宗族,故称此王朝为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至87年)。后来的帝国被称为孔雀帝国

18、,首都华氏城.,孔雀王朝传至阿育王时代(或称无忧王,约公元前273至236年),对南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征讨.南印度除了极南端一部分以外悉入孔雀帝国的版图。至此,孔雀帝国已形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阿育王不仅用武力扩展了帝国的疆域,而且大力宣扬佛法,在华氏城举行了佛典的第三次结集。他不仅信奉佛教,而且把佛教徒派往斯里兰卡和下缅甸等地.特征:君主专制帝国国王是国家的最高行政代表,也是最高的军事统帅,另外还亲自处理一些重大的司法案件.国王开始被神化。阿育王在其铭文敕令中就自称为“诸神的宠爱者”。在国王之下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在中央有名目繁多的掌管各个部门的大臣和长官,另外还设有供咨询的大臣会议。在

19、地方划分省,设总督统治。地方的基层组织是村社,即哥罗摩,村社由村长管理。军队是专制帝国的统治支柱,据麦伽斯梯尼(驻旃陀罗笈多宫中的塞琉古大使)记载,旃陀罗笈多拥有六十多万的常备军。专制帝王们靠着从全国搜括来的财富,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4,但帝国各个地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还保有很大的独立性。因此这个靠武力而统一起来的帝国不能长期维持下去。阿育王死后不久帝国即告分裂.约在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国的末帝为其将军(属巽加族)所杀,从此孔雀帝国告终。城市经济和土地制度 在列国时代,印度已出现了不少有名的工商业城市.至帝国时代,后起的华氏城跃居首位。据麦伽斯梯尼所记载,此城宏伟壮观,在其木筑的城墙上有五

20、百七十个塔楼和六十四个大门.华氏城不仅是帝国统治的中心,而且工商业也很发达。在这座城市里有六个局,大部分与工商业有关,古代印度城市工商业是很发达的。城市的手工业者按行业分别住在城内的各个街坊,组成同业公会。纺织业最负盛名。它不仅能生产精制的纺织品,而且能生产高级的丝织品.商业贸易不仅在内陆很活跃,在海外也很发达。麦伽斯梯尼曾提到内陆贸易有一条很长的皇路,这条皇路自西北部的边境通过首都华氏城直达东方,它在内陆贸易中起很大作用。在海外印度与斯里兰卡、缅甸、西亚、埃及以及中国也都有贸易来往。可能在孔雀帝国时代,中国的丝织品己输往印度。土地所有制分为三类,一为国家和国王土地;二为贵族官吏土地;三为公社

21、土地;四为私人土地所有制(前三类是重点).国家和国王土地所有制,在专制主义条件下是很难分开的.但达两者在性质上还有所不同.国王的土地是指其直接经营的王庄,它在本质上是王室的私人经济;而国家的土地是指全国未开垦的或无人占有的荒地、森林、水源等.前者的收益归王室,而后者的收益归国库.贵族和官吏的土地由国王赏赐或分封给神职人员和官吏。不得自由买卖。但可以继承。公社土地所有制,在古代印度保持得较为长久而牢固。这里的土地为公社所有,由公社分配给各个家族使用。公社农民必须向国王缴纳一般为六分之一的赋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主要在城市,而农村有自己的手工业(例如纺织、治铁、制陶等),它几乎是与城市很少来往的一

22、个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小天地,因而商品货币关系很少渗透到农村,这是古老的公让经济得以长期保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奴隶制度 在佛教文献中列举出六种奴隶来源,在政事论中列举出五种,摩奴法典列举出七种。达七种是:战俘奴隶,为了取得给养的奴隶,家生的奴隶,买来的奴隶,赠与的奴隶,继承来的奴隶和罪奴。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劳动、水利灌溉、建筑工程和采矿事业等方面.奴隶也参加商业贸易的活动.史料提到有伴随主人的商队出外贸易的奴隶。其次,家务劳动或生产辅助劳动。种姓制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来说作为奴隶主的主要是由婆罗门、刹帝利和大商人吠舍中间的一些人组成;而奴隶,主要是由首陀罗和贫困吠舍中间的一些人组成,特别是首陀罗,在这个

23、种性中间有相当数量的人是奴隶。但这不是说只有低级种姓才成为奴隶,而高级种姓不会沦为奴隶,因此,种姓制和奴隶制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种姓制(瓦尔那制)到帝国时代达到了森严的形态。法典以大量的条文记述了这种关系。巩固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强调职业的世袭性,特别是严禁低级种姓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摩奴法典强调各种姓间的通婚须以内婚制为原则,歧视异姓通婚,特别是严禁低级种姓之男与高级种姓之女通婚,这叫做逆婚。宗教生活:首陀罗根本无权参加雅利安人(前三种姓)的宗教生活,即使听或看雅利安人的圣书吠陀也是不能容许的。例如高达摩法典规定,假如首陀罗故意听人诵读吠陀,须向他的耳中灌以熔化的锡或蜡;假若他诵读吠陀,

24、须割去他的舌头。各种姓间的不平等关系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法律上的权利方面。摩奴法典的这一规定保证了高级种姓不致因债务而沦为低级种姓的奴隶。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在首陀罗和吠舍种姓中间产生了许多从事不同职业集团。这些不同的职业集团,在瓦尔那制的影响下,也各自逐渐地脱离原来的瓦尔那而形成为一种具有职业世袭化特点并实行内婚制的独立集团。这些集团印度人称之为“迦提”.另外,有些落后的山林部落的居民(例如旃荼罗)也在瓦尔那制的影响下形成为这样的迦提集团。因此,迦提是瓦尔那制的一个发展。这种迦提在摩奴法典中记有五十余种,其地位也有高有低。其中社会地位最为低下、最受歧视的是旃荼罗。他们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接

25、触的人.摩奴法典对这种人有专门的记述:他们须住在村外,不许和他们以外的人来往,当然婚姻只能在他们自己的种姓内进行,他们须穿死人的衣服,用被人家遗弃了的破容器吃饭,带着铁的装饰品,夜间不得在村落和城市里走动,白天工作时,带着标识行走.关于他们的工作,按法典记载是,搬运没有亲人的尸体和执行对犯人的处刑。也有的记载说他们从事于屠夫的职业。这种非常离奇的现象,一直延续到现代。第四节 摩羯陀的衰落和奴隶制的解体摩羯陀的衰落 公元前8年,孔雀帝目的末帝为其将军补(普)沙弥多罗所杀。补沙弥多罗属巽加族,故称他所建立的王朝为巽加王朝。在此王朝时期,摩羯陀已失去了往日的强盛,它所统治的范围主要为恒河流域的中下游

26、,大概在旁遮普的部分地区也保有一定势力。帝国的首都仍为华氏城.公元前7年,巽加王朝发生宫廷政变。在婆罗门大臣伐苏迪跋的阴谋策划下,国王被杀,伐苏迪跋(属甘婆(华)族)篡夺了摩羯陀的王位,建甘婆王朝。新王朝很不稳定,四个国王共统治了四十五年。至公元前0年,甘婆王朝为南印度的安度罗所灭。摩羯陀的历史,从甘婆王朝灭亡后直到公元四世纪初期笈多帝国兴起时为止,共二百几十年的史实是模糊不清的。孔雀帝国灭亡后,南印度的羯陵伽和安度罗曾强大一时.羯陵伽在公元前一世纪曾致使摩羯陀国王屈服在他的脚下。孔雀帝国灭亡后的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大夏王国,在公元前二世纪初侵入西北印度。而后又有安息和塞姆人的入

27、侵。公元一世纪,中亚的贵霜兴起,在侵入并占领了印度的西北部以后,建立起一个纵贯中亚和南亚的大帝国。这个帝国兴盛一时,至公元二世纪以后就开始衰落了,至公元四世纪东印度的笈多帝国兴起后,贵霜在印度的残余势力便处于笈多帝国的统治之下。第五节 古代印度的文化语言:古印度语言:印欧语雅利安人语言:雅利安 梵文(官方);民间:方言,如巴利文、摩羯陀文等。列国时代:婆罗谜文(天城体梵文devngari (agari城市 deva神),近代印度字母)和佉卢文(失传)。Tabe of Inia cripts ued between 2600 B.C。 and A.D。400 Dats useScriptLang

28、uage/sDrecin wrineciphered?60-700B.Cnduskowobabl rit to leftNo4th centur B.C. t 6 enturyAD。BrahmiSanskit, Pakrit(普拉克里特语、印度方言)eft to rigtsth cenury. to 3rdcentuy 。KhaoshiSanskrt, andhar(犍陀罗文)Rht tlftY哲学 婆罗门教的经典发展到森林书和奥义书时代,己开始轻祭礼、重哲理,向思辨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奥义书,它可以说是婆罗门教的一部哲学著作。奥义书有多部,它是父传子、师传高徒的密义一类文献.此派哲学认为“梵”

29、(世界精神)为世界的本质,万物均自是生。“我”(又译为“神我”或“自我”),即灵魂,乃梵之化身,住于人和一切生物体内。奥义书的要旨即梵我合一,梵即我,我即梵。奥义书认为,解脱之道,主在智慧,即彻底的觉悟.人由“业”报而辗转轮回,最高境界是解脱,与梵合一。奥义书内容繁杂,奥义书及在其以后出现的哲学六宗,均为婆罗门教系统的正统哲学。经书编成的年代,说法不一,出入很大,大约在公元二至五世纪之间。从列国时代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的反婆罗门教的各种流派,则被视为非正统。佛教和六大师的学说,均属非正统学派。正统与非正统的哲学论战。在这一斗争中,顺世派哲学是最无畏、最急进的。它主张世界是由“四大”元素,即地、水、

30、火、风组成。无论无生物或生物都是如此。人是肉体和意识的统一。肉体坏败后意识也随之断灭.意识和身体是不能分开的。朴素唯物观,否定了一切宗教和唯心论哲学所主张的灵魂独立存在的理说.文学 雅利安人最初的文学作品是吠陀,其中梨俱吠陀的文学价值最高。在这里主要记述的是雅利安人所崇拜的诸神的赞歌。其中也有少数世俗的诗歌。诗歌共一千零二十八首,大约有一万零六百个诗节。在对话神的赞歌中,以因陀罗的赞歌为最多,约占梨俱吠陀的四分之一.在公元前一千年代以前就能出现这样大的一部文学作品,是难能可贵的。自公元前五世纪(或四世纪)后出现了史诗和一些民间文学的作品。史诗有两大部,一是摩诃婆罗多,一部是罗摩衍那(一译腊玛延

31、那)。前者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五或四世纪,后者大约在公元前四或三世纪。古代印度的民间文学佛本生经等作品。其中佛本生经最为流行。它主要记述佛前生的故事。全书有五百五十个故事,其编成年代,不早于公元前三世纪,多数内容大约在公元后编成。建筑和艺术 独具印度风格的雄伟的建筑和精美的艺术,大都开始于孔雀帝国时代,在桑奇地方保存的大窣睹波(中国旅印高僧称之为佛塔),代表着现存的最早的标本之一。最初,在阿育王时代,大窣睹波是用砖建成的,以后加以扩大,并砌上一层石块.窣睹波呈半圆形,直径约一百英尺。窣睹波的顶端为平台,台上造一方坛,坛上竖立层叠着的伞形柱。这是佛教徒奉祀佛骨的地方,是他们崇拜佛的中心地。在其周围有

32、环形的道路,并围统以栏杆和大门。桑奇的大窣睹波有四个大门(东、西、南、北),每个人门都市满了以佛教题材为中心的精致的雕刻,这是研究佛教雕刻艺术的很好的样品.约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开凿的阿旃陀石窟,是古代印度佛教的一个圣地,它位于海特拉巴省。一类是佛殿,这是和尚拜佛的地方;一类是佛寺,这是和尚居住的地方。这些石窟约于公元七世纪完成.在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以佛教为题材的雕刻和和优美的绘画,公元前后山现的乾陀罗艺术,是独具风格的。它之所以被称为乾陀罗艺术,是因为这种艺术标本大都出自乾陀罗。具特点是雕刻佛陀和诸菩萨石像颇为流行,另外,希腊的艺术形式被应用到佛教的题材上,例如佛陀的石像很象希腊的太阳种阿波罗的像,其服饰也具有希腊的风格.这种艺术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自然科学 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为三十天,每隔五年加一闰月,以调整岁差。关于季节的划分,据玄奘所记(大唐西域记,卷二),有三分、四分和六分法。几何、三角、代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数学的发展需要方便的数字符号.十个数字符号的发明,。不过这种数字发展到笈多帝国时代始臻于完善,特别是出现了表示缺位的“”的符号(开始时只是黑点)。这十个数字经由阿位伯人略加修改传至欧洲,被称为阿位伯数字。这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一个贡献。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37 / 3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