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连环画

上传人:wuxin****2020 文档编号:166542158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长中的连环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长中的连环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长中的连环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成长中的连环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中的连环画(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成长中的连环画浅谈情境模拟教学在儿童连环画中的运用宁波市北仑区绍成小学 乐春波【摘要】连环画要求以完整连续的故事情节为内容,以生活背景为基础,还要求有高难度的造型表现技法和技巧,而学生却迷醉于自己想象的产物及造型上的夸张变形。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视觉会逐渐趋向写实主义,这时候意念与表现上就会出现冲突。而行为情境化模拟与作文情境化感悟能形象地再现当时的场景,唤起学生的遗觉记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创作中传神地来表现自己意念中的形象。【关键词】儿童连环画行为情境作文情景以内容源于生活,情节前后连贯,有趣味,富有感染力与生动性,且图文并茂,幼拙可见的儿童绘画表现形式正是我们所熟悉的儿童连环画。孩子们

2、生活的每一天都有值得记录的惊喜,这就为儿童连环画创作提供了最真实而又生动的材料。我们能做的是引导他们把一天影响最深刻的喜悦或哀愁有选择的记录下来。由于儿童绘画是用直观形象来传递情感的,所以如何让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人物的肢体语言传神的表现出来是儿童连环画教学的关键。虽说儿童画那稚幼的童趣及夸张变形的造型特点和儿童总是热衷于叙述自己的故事情节等特性能为连环画教学内容添助活力,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因此就让孩子们信马由缰地去画。因为我们的教学渴求看到,孩子们的连环画创作水平能与他们的成长一样,呈现出一个由低向高延伸的梯度。连环画要求以完整连续的故事情节为内容,以生活背景为基础,还要求有高难度的造型表现技

3、法和技巧,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引领孩子去共同面对与攻克的难题。图()是三年级学生创作的连环画。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对人物的神态和形态的描述上有些僵化,而且四幅画面背景都是机械性的重复。其实他们在连环画创作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如多数孩子的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对一般叙事性内容进行程序性地记录,缺少局部的描写和细节的刻画;其次是题材的选择上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琐事,甚至有些雷同,缺少针对性和独特性;另外所表现的画面都是大场景处理,辅助的背景往往被看作重要对象图()来表现,主要的人物却是轻描淡写,这就有了“喧宾夺主”的嫌疑。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孩子们用连环画表现对象时的印象、观念和情感等方面都受到了自我美

4、术智力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如果这种智力形态得不到开发,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他们表现内容的复杂性可能会有所体现,但是在如何有效采用直观形象表达自我的情感和思想方面仍然有一定的缺陷。那么,采用何种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开发学生的这一智力“盲点”呢?实践证明,“连环画情境模拟教学”可以行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他们进行儿童连环画创作提供丰富的养料。它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行为情境化模拟教学和作文情境化感悟教学,由直观步入抽象,来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技法和技巧。一、 行为情境化模拟教学在儿童连环画中的运用所谓行为情境化模拟教学,就是利用课堂模拟场景,再现、清晰学生的遗觉记忆,培养学生感知觉能力,激发

5、学生的创作思路和灵感。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课程的价值,其中一项就是要体现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但往往由于课堂的局限性,我们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可以去切实地感受生活。于是,我们把课堂当作了一个小小的舞台,通过行为情境模拟来丰富孩子们的感受,让他们入情地演戏,也入情地用绘画记录一段段戏。有一次课堂上向孩子们问起野炊活动的事,他们兴致很高,踊跃地述说当时的场景,有人说,我的任务是生火,可怎么也点不着,还呛得眼泪哗哗流;有的说他们组的两个成员一直忙着提水,原因是提来的水还是半途洒落的多;有的说小组成

6、员把菜烧焦了,大家还吃得津津有味我让他们以此为题材把整个野炊过程分成四段,然后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经过长期的训练后,对叙述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把握作品进行分段性记录的选择上已经掌握得非常好,但是在表现人物造型上的技法和技巧上存在的一定着问题,如怎样表现提水、生火、烧菜等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也都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如图()。图()记得白特爵士在心理与学业测验中曾这样分析:九岁以上的儿童开始进入了视觉写实主义阶段,也就是根据自然作画的阶段。如果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记忆进行凭空的想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得不到预期作画目标

7、,也会对此失去兴趣。而连环画完整的故事结构,复杂的故事情节更要现实生活的实际元素来作为他们的素材。所以情境化模拟可以为连环画创作提供一个可以拾级而上的台阶。我就让个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当时野炊的情景,并要求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这些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气氛过于热烈,甚至场面有些混乱,但是看得出,孩子们演得很投入,小观众也观看得很投入。为了降低难度,我把这一组表演的画面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然后再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出来,如图()。图()图()热闹过后,我便让学生根据照片进行有选择性和概括性的临摹,如图()。这时有学生提出,烧菜时的表现还应该更生动些,应该是闭着眼睛,把头歪向一边,

8、以防油烟呛了眼。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是孩子们用心思考的结果,谁说他们只是在画画,他们是在表达他们成长中的收获与喜悦。于是便有了这些画面图()。有了以上这些步骤,学生最后进行创作时就得心应手了。行为情境模拟让孩子们重温了往日的欢乐,他们已不再为无理头的夸张造型而沾沾自喜,他们从进入视觉写实主义阶段开始就追求一种“生活的真实情趣”。图()二、 作文情境化感悟教学在儿童连环画中的运用所谓作文情境化感悟教学,就是利用语言和文字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使他们的连环画作品能生动传神地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蒙特梭利论自发的表现中提到:绘画有如语言一样能满足表现的需要,几乎每个意念都可以绘画表现。

9、努力使这样的表现完美却非常类似儿童努力于促进语言的熟练以见到自己的思想转变成现实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绘画和语言有一定的共性,他们可以相互催化和激励。虽说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优势,绘画甚至还能表现语言未能表述的思想情感,这也是许多不善言谈的孩子喜欢用绘画作品来传达内心感受的原因。只是,从当今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孩子们的言语训练的广度和强度都远远超过绘画。当家长和孩子们都疲于言语训练,尤其是为“作文”走火入魔时,我们美术战线上的人无需因门庭冷落而顾影自怜。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孩子们在内心深处还是钟爱绘画的,而且作文上的收获会为他们的绘画技能带来益处。三年级学生写登山一文:秋光绚丽,金风送爽,如海

10、的稻谷弯着腰儿,无边的大豆摇响铜铃。在这秋色怡人的星期天,我们一家去登山,一路上撒下了欢乐的笑声、歌声但当这个学生用连环画记录这一生活片段时,明显没有作文来得精彩。图()是连环画中的其中一幅,画面中只是简单地描述一家人去登山路上的情景,作文开头出现的那一段诱人的秋高气爽的风景描写,我们在图片中找不到一丝一毫的踪影。我们不可能兴师动众地带孩子们去秋日的原野上再漫游一回,于是试图通过细嚼作文中的文句来再现当时的情境。我把学生的这幅连环画与作文带到了课堂上:师:我们班有个女孩子星期天去登山了,她说路上的风景特别美。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呆会告诉我,你们看到了她所描述的美景了么?生:秋光绚丽,金风送爽

11、,如海的稻谷弯着腰儿,无边的大豆摇响铜铃。在这秋色怡人的星期天,我们一家去登山。一路上撒下了欢乐的笑声和歌声师:赶紧拿起笔,把你刚才看到的画下来。生:(举笔作画)师:看看谁的眼睛最能发现美。谁来说说你画了什么?生:我画了成片的稻子。师:为什么画这么多呢?生:因为刚才我听到“如海的稻谷弯着腰儿”,“如海”,不是有一大片么?师:呦,真厉害,难怪你画的稻子一个个都像驼背的老大爷。生:我画了大豆。师:哪有大豆,是小铃铛嘛。生:“无边的大豆摇响铜铃”,所以我想大豆也许长得像小铃铛。师: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童话王国里的大豆呢。生:我画了师:大家画的都是看得到的事物,有谁看到了秋天原野上的风呢?生:风怎

12、么看得见呢?师:风虽然看不见,可是我们可以去感受它的存在。比如你身上飘起的衣角。生:哦,比如画几片正在空中打转的落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么多孩子的奇思妙想,给了最初那个孩子最大的启示。她意识到自己原先的画面上画了无关紧要的小草、花,甚至是走错季节的燕子。于是着手修改,画成了图()。图()图()感谢作文情境化的感悟教学,它让孩子们在咬文嚼字的同时,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秋日原野情境,他们捕捉到了如海的稻谷,铜铃般的大豆,也在老师不露痕迹的引导下捕捉到了看不见的风,并能举一反三地去思考如何表现看不见的风。这正应验了罗恩菲德的一句话: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更富于创造力。连环画中,除了

13、画面的背景可以用作文的修辞方法辅助外,人物的表情、神态同样可以借鉴抽象的文字进行感悟。从以上教学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并不是缺少生活的经验,而是没有学会用绘画的语言来表现经验。通过指导,他们就会在创作中寻找可圈可点的东西,这样的作品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慢慢地掌握了如何用语言文字来启发自己在创作中的思路,从而“激活”作品。从最初轰轰烈烈的行为情境化模拟一路走来,到后来心平气和的作文情境化感悟,孩子们逐渐学会从直观的行为过渡到抽象的文字中去思索。他们浮躁的心安稳了,他们的眼神更自信了,造型表现技法和技巧也长进了。他们用自己的画笔绘下了一幅幅生动传神的连环画,也绘出了他们成长的妙漫人生。参考文献: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美)艾略特艾斯纳著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湖南美术出版社,年月第二版。(英)赫伯里德著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年月第二版。(美)罗恩菲德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年月第二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