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因子F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6532759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7.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填充因子F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填充因子F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填充因子F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填充因子F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填充因子FF(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F7.4.6光-电能量转换效率h太阳能电池最重要的和综合性的特性参数是光电能量转换效率,经常简称为效率,用符号h表示,它的值是太阳能电池最大输出电功率与入射光功率之比,即:(7.14)式中,Pin是在整个太阳能电池正面光入射面积的总入射光功率;Pm是太阳能电池最大输出电功率,Im和Vm就是对应于Pm时的电流和电压,即Pm=ImVm;Isc是短路电流;Voc是开路电压;FF是填充因子。对于地面上应用,标准测试条件是光谱AM1.5G,入射光功率100mW/cm2,温度25oC。从上式可知道,三个参数Isc,Voc和FF,能决定电池的效率h。影响电池性能Voc,Isc,FF的因素:Voc: 硅(S

2、i)基片性质(晶向,p型/n型,电阻率,少子寿命等),p/n结掺杂浓度,电池结构形式,并联电阻等;Isc: 硅基片性质(少子寿命等),表面反射,光陷作用, 硅片对光不全吸收,p/n结对载流子不全收集和收集面积等;FF: 硅(Si)基片性质(电阻率,少子寿命等),电池结构, 电极接触, 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等.为了获得高效率,这三个参数应尽可能高。这就意味着(1)要获得较高的短路电流Isc。太阳能电池有源材料和太阳能电池结构应在紫外光,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光谱范围上,有较高,较宽和较平坦的光谱响应,内量子效率应接近于1。(2)要获得较高的开路电压Voc。太阳能电池内部必需正向暗电流Io较低而并联电阻

3、Rsh较高。(3)要获得较高的填充因子FF。太阳能电池必需正向暗电流Io较低,理想因子“n”接近于1,串联电阻Rs必需较低(1cm2的太阳能电池面积应该Rs104W.cm2)。7.4.5填充因子FF填充因子,FF,是太阳能电池品质(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量度。填充因子FF定义为实际的最大输出功率除以理想目标的输出功率(IscVoc),即(7.10)因而(7.11)理想情况下,FF只是开路电压Voc的函数,可用下面的近似经验公式计算:(7.12)这里的FF, 事实上就是实际应用的FFo。式中,uoc定义为归一化开路电压,(7.13)上式只适用于理想情况下,即没有寄生电阻损失的情况。数值可精确到四

4、位数字。由式(7.10)可见,FF是太阳能电池I-V特性曲线内所含最大功率面积与开路短路相应的矩形面积(理想形状)比较的量度。很清楚,FF应尽可能接近于1(即100%),但指数函数的pn结特性会阻止它达到1 。FF越大,太阳能电池的质量越高。FF的典型值通常处于6085%,并由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和器件结构决定。我们假定Isc, Voc保持恒定, 研究填充因子FF(实际上是Rs, Rsh)对效率的影响.图2 填充因子FF 是面积之比。实际上是在有光照的IV曲线内最大矩形面积(Imp Vmp)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矩形面积(Isc Voc)的测量。为了获得高的开路电压 Voc, 电池必须有低的暗电流Io,

5、 高的并联电阻Rsh; 为了获得高的短路电流Isc(光电流), 电池材料和结构应该在紫光,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范围有高的, 宽的和平坦的光谱响应, 内量子效率接近于1; 为了获得高的填充因子FF, 电池必须有低的暗电流Io, 理想因子” n ” 接近于1, 串联电阻必须很低( 6我们假定Isc, Voc保持恒定, 研究填充因子FF(实际上是Rs, Rsh)对效率的影响.图2 填充因子FF 是面积之比。实际上是在有光照的IV曲线内最大矩形面积(Imp Vmp)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矩形面积(Isc Voc)的测量。为了获得高的开路电压 Voc, 电池必须有低的暗电流Io, 高的并联电阻Rsh; 为了获得

6、高的短路电流Isc(光电流), 电池材料和结构应该在紫光,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范围有高的, 宽的和平坦的光谱响应, 内量子效率接近于1; 为了获得高的填充因子FF, 电池必须有低的暗电流Io, 理想因子” n ” 接近于1, 串联电阻必须很低( 20cm2).0cm2).7.7.5填充因子FF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填充因子FF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对硅(Si) 太阳能电池可表示为:(7.22)意思是温度每升高1oC,填充因子FF的值会降低0.0015FF。太阳能电池总是有寄生串联电阻Rs和寄生并联电阻Rsh的,这两种电阻都会把填充因子FF和输出功率降低,也就是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效率。7.8.1寄生串联电

7、阻串联电阻Rs的组成,主要是:(1)半导体内部的体电阻;(2)电极用的金属与半导体表面层之间的接触电阻;(3)电极用的金属本身的电阻;(4)器件内部和外部线路互相连接的引线接触电阻。图7.14给出了 太阳能电池I-V特性随着寄生串联电阻Rs变化的曲线变化。图7.14 随着串联电阻而变化的I-V特性曲线。串联电阻的增大使最大输出功率减少,因此太阳能电池效率降低。因为填充因子FF决定着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水平,而最大输出功率Pm与串联电阻Rs相关,可近似表示为:(7.25)如果太阳能电池的特征电阻RCH定义为:(7.26)那么,归一化串联电阻rs定义为:(7.27)因而FF=FFo(1-rs)(7

8、.28)有寄生电阻情况下引入FFo的符号。FFo是理想情况下的FF式(7.12)。或经验上而又更精确的表示为:(7.29)注意,本式只有当rs10才有效。7.8.2寄生并联电阻并联电阻Rsh的组成,主要是来自非理想的pn结和pn结附近的杂质,会引起p-n结部份地短路,特別是太阳能电池的边缘部份漏电现象,会使Rsh值减少。图7.15 随着并联电阻而变化的I-V特性曲线。并联电阻的减少使最大输出功率减少,因此太阳能电池效率降低。跟前面考虑串联电阻方法一样,归一化并联电阻rsh可定义为:(7.30)因而(7.31)或更精确的表示:(7.32)注意,本式只有当rsh0.4时才有效。4有那些参数影响填充

9、因子FF的呢?(What parameters affect the FF)表面发射极掺杂层高或低的磷浓度-方块电阻(Emitter high or low surfac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去除周边pn结和去磷硅玻璃(Remove edge junction and phosphorus silicon glass);串连电阻Rs(电极接触、金属指条宽度和纵横比大小)( Series resistance (contact, finger etc);正面减反射膜(AR coating);金属电极接触的烧结(Firing);并联电阻 Rsh (Shunt re

10、sistance)。5有那些参数影响填充因子FF的呢?(What parameters affect the FF)等效电路(Equivalent Circuit)(在光照下的太阳电池)(Illuminated Solar Cell)电池结构(损失的成分)Cell Structure (Loss Components) 6为了提高丝网印刷(SP)填充因子FF,必须解决下列问题: (To improve SP fill factors, the following must be determined): (1)金属电极接触的烧结对总串连电阻Rs(特别是对rc)的影响; (effect of c

11、ontact firing on the overall Rseries (especially on rc)(2)金属电极接触的烧结对pn结质量(并联电阻 Rsh和J02)的影响;(impact of contact firing on junction quality (Rshunt and Jo2)*减少遮光损失,提升了短路电流Jsc,从而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Reduce shading loss, improve Jsc and increase Final finger width最后的金属指条宽度(m)Shading遮光所占的面积(%)Jsc短路电流Jsc(mA/cm2)Efficiency能量转换效率(%)Efficiency Solarfun Std能量转换效率(林洋的标准) (%)1506.334.416.717.31205.034.816.917.51004.235.317.217.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