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22

上传人:海*** 文档编号:166528260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2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2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2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2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320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2232022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 为了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促进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建立,制定本规程。 1 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崩塌、滑坡(含崩滑危岩体,统称崩滑体,下同)变形和泥石流活动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等技术要求,以及变形破坏或活动预报等。 1.2 本标准适用于已经发生过且可能继续或再次发生崩滑变形破坏和泥石流活动的监测,以及有可能发生崩滑的自然的或人工的斜坡变形破坏和泥石流活动的沟槽(或斜坡)的监测。 2 引用标

2、准 ZBD l400189 工程地质编图标准(150万1100万) ZBD 1400289 工程地质调查标准(110万120万) ZBDl400389 工程地质调查标准(12.5万15万) DZT006093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标准(110万150万) 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3 术语 1 3.1 崩塌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下,组成斜坡的局部岩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作用下,向下(多数悬空)崩落的块体运动。规模大的称山崩。有可能崩落的岩体称危岩体。 3.2 滑坡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下,组成斜坡的局部岩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作用下,沿斜坡内部一定的软弱面(带,一个

3、或多个)发生剪切而产生的整体下滑破坏。滑坡的下滑速度,一般较慢,但有的为高速。 3.3 泥石流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下,沟谷中或斜坡上,饱含大量泥土和大小石块等固、液两相流体,呈粘性层流或稀性紊流。泥石流形成、爆发的主要条件是:有利的地形,丰富的土石固体物质,大量且集中的水。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之间,都有一些过渡类型,详见附录。它们往往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强。 3.4 地质环境 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组成的体系,主体由岩石圈及其风化产物土壤两大局部组成。 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是在最新造山运动与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后形成的。人类及其他生物依赖地质环境而生存和开展,同时,

4、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活动又不断改变着地质环境的化学成分和构造特征。 3.5 地质灾害 在自然和(或)人为因素作用或影响下,直接或间接恶化环境,降低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和生物圈平安与开展的地质事件,统称地质灾害。狭义的定义是:在自然和(或)人为因素作用下或影响下,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建立和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按致灾速度,地质灾害可以分为突发性的和缓慢性的两大类。 4 总那么 4.1 监测目的与任务 4.1.1 研究崩滑体、泥石流的地质环境、类型、特征,分析p 其形成机制、活动方式和诱发其变形破坏或活动的主要因素与影响因素,评价其稳定性。为地区经济开发规划和建立方案提供资料,促进经济建立顺利进展。

5、4.1.2 研究和掌握崩滑体变形破坏与泥石流活动的规律及其开展趋势,为灾害防治提供资料,并指导防治工程施工,检验防治工程效果,保证防治工程质量和效益。 2 4.1.3 研究、制定崩滑体变形破坏判据和泥石流活动判据,及时地按程序进展预报。预报灾害发生、开展及其时间、空间和强度,防止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不断进步预报准确率。 4.2 监测站(点)等级划分 4.2.1 崩滑体、泥石流监测站(点),按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划分成三级,见表4.2.1。 表4.2.1 监测站(点)分级表 受保护(或致灾)对象 监测站(点分级) 所处位置的重要性 一旦失稳或活动的危害性 居民人数 (人) 1000 100050

6、0 500 根本建立直接经济价值 按当地经济状况确定 按当地经济状况确定 按当地经济状况确定 I级 级 级 特别重要 重要 较重要 特别大 大 较大 4.2.2 所处位置同等重要的崩滑体、泥石流,在每一级内按其规模大小分为三等,见表4.2.2。 表4.2.2 监测站(点)分等表 监测站(点)分等 a等 b等 c等 崩滑体体积 (104m3) 1000 1000100 100 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土石体积 (104m3) 50 5020 20 4.2.3 未列入专门监测对象又有一定活动性的崩滑体、泥石流,可列入群(众)测群(众)防对象,发动、组织当地居民进展监测,专业监测部门负责技术指导。 5 根

7、本要求 5.1 对确定进展监测的崩滑体和泥石流,必须有相应的地质调(勘)查等资料做根据。这些3 资料是: 5.1.1 地质调(勘)查报告(或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 a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和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条件等。 b崩滑体、泥石流的特征与成因,包括:规模、类型和一般特征,形成条件和发育过程,变形或活动特征等。 c. 崩滑体、泥石流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稳定性计算、试验成果和综合评价,进一步变形破坏或活动的方式、规模和主要诱发因素与影响因素等。 5.1.2 崩滑体、泥石流所在地区和影响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现状与开展远景规划资料。

8、 5.1.3 尽可能详细的能满足监测点、网布设的地形图、地质图(含平面图和剖面图)和附近建立现状与规划图。 5.2 崩滑体、泥石流监测站(点)布设之前,应有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书,监测单位根据任务书编制监测设计书。 监测设计书的内容包括:任务来和监测的重要性, 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崩滑体、泥石流的特征、成因和稳定性分析p 的主要成果,监测精度要求,监测内容论证和确定,监测方法选定,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变形破坏或活动判据和预报方案,监测经费预算。 监测设计书应通过下达任务的上级部门的审批。 5.3 监测内容确实定原那么是: 5.3.1 根据崩滑体、泥石流赋存条件、地质特征和变形、活动的主要

9、因素与相关因素。 5.3.2 根据崩滑体变形破坏的可能方式和泥石流活动的可能方式。 5.3.3 根据崩滑体变形阶段、变形量和泥石流发育阶段。 5.3.4 根据崩滑体、泥石流稳定性评价的需要和预报模型、判据的需要。 5.3.5 I级监测站(点)和有条件的级监测站(点)的监测内容,应尽可能齐全。并均随其开展过程和状况逐渐齐全、拓宽、加深或逐渐减少、撤销。受其他条件限制时,应按少而精的原那么确定,抓着主要因素,监测绝对位移和变形、活动的主要相关因素。 5.4 崩滑体、泥石流的监测方法,应在监测内容的根底上,根据其重要性和危害性、监测4 环境优劣情况和难易程度、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等,本着先进、直观

10、、方便、快速、连续等原那么确定。I级监测站(点)和有条件的级监测站(点)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和新技术、新方法进展监测。多种方法监测所获得的数据、资料,互相联络、互相校核、互相验证,并做出综合分析p ,获得可靠的结论。 5.5 监测仪器、设备,应能满足监测精度要求,准确可靠;能适应环境条件,抗腐蚀才能强,受温度、冻融、风、水、雷电、振动等作用影响小,支架焊接徐变变形小;能保持仪器和传输线路的长期稳定性与可靠性,故障少,并便于维护和更换。监测仪器、设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 5.6 在经济、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监测数据采集自动化和实时监测。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应有自检、自校功能,或至少

11、每三个月进展一次人工检查、校正,确保长期稳定。在自动化监测和同时,仍应适当地进展人工监测,保证在自动化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观测数据不致中断。 5.7 崩滑体变形监测精度,根据其变形量确定。一般情况下,监测误差应小于变形量1/51/10。 5.8 及时进展监测资料的编录、整理和分析p 研究。在有条件的监测站(点)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进展监测资料的编录、整理和分析p 研究。 5.9 及时进展崩滑体变形破坏预报和泥石流发生、开展、爆发预报。预报分为预测(或中长期预报一年以上)、预报(或短期预报,一年至几天)、警报(或临发预报,几天至几非常钟)。预测和一个月以上的预报,在月报、季报、年报中提出;一个月以下的预报和警报,随时出现随时提出,以专报形式提交。向社会发布的预报,由政府发布。 6 崩塌与滑坡监测 6.1 监测内容 6.1.1 崩滑体监测的内容,分为变形监测、相关因素监测、宏观前兆监测。 6.1.2 崩滑体变形监测。一般包括位移监测和倾斜监测,以及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 6.1.2.1 位移监测。分为地表的和地下(钻孔、平硐内等)的绝对位移监测和相对位移监测,是体监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内容。 5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