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虚》声、步虚词与步罡蹑斗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166512845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步虚》声、步虚词与步罡蹑斗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步虚》声、步虚词与步罡蹑斗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步虚》声、步虚词与步罡蹑斗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步虚》声、步虚词与步罡蹑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虚》声、步虚词与步罡蹑斗(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步虚声的道乐研究,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中的道 乐考略稿及陈国符道藏研究论文集中的北宋吟(线)谱 考稿等已有深论。近年来,一些音乐史家和道教学者对此又有 进一步研究。蒲亨强的道乐通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与中国道教音乐之现状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对道乐的历史、形态、风格、关系、全真与正一道乐现状等 作了非常系统的调查和探索。另外。刘仲宇、王承文、王小盾、 吕鹏志等人的相关研究,对曲、步虚声的起源等也有所论述。步虚词是步虚声的歌词部份,一般为五言体古诗,起源 甚早,历代创作不绝。这方面的研究,除了孙昌武以外,还有蒋 振华等很多中青年学者选取乐府诗集中庾信等人的作品展

2、开 探讨,取得若干实绩。但有些文学性研究停留在步虚词的字面, 从诗学角度作各种品评和归纳,切断了它们背后复杂的道乐背景 和仪式功能。比如步虚词的形态、发展如何?与“步罡蹑斗”有 没有关系?有以为“步虚词”描写的是一种体道过程:这个过程 包括几个步骤:(1)排除杂念,以敬笃的状态准备与神灵沟通; (2)开始脚踩法云,旋虚而行,通过交叉对称的步伐禹步, 把意念贯注于足下 但是,下文又提到吟咏步虚词是“边舞边 唱,轻歌曼舞”,并引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中的话:“今道士斋时所以巡绕高座,吟咏步虚者那么,步虚词是道士步罡蹑斗时。还是巡绕高座时吟唱?巡绕高座是否以禹步 形式进行?这些前后抵牾的表述概源于

3、对步虚词、禹步、步罡蹑 斗的认识尚有不足。本文试对步虚声、步虚词、禹步、步罡蹑斗等道乐概念、 道教法术、斋醮仪节的发展与关系等问题展开探讨。并祈道门专 业人士指教。一、太上飞行九晨玉经与“步罡蹑斗”的融摄过程 步罡蹑斗是道教众多法术中的一种,概源于早期的“禹步 三”、“三步九迹”的巫步。也即禹步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有的 学者以为步罡蹑斗来源于远古星辰信仰斗极崇拜。这方面的 研究成果并不算多,但张泽洪发表于中国道教的论道教的 步罡踏斗还是所有研究中基础工作做得最好、所得结论相对凿 实的一篇。张泽洪以为。道教的禹步称为步罡踏斗。是因为禹步 与星斗崇拜相融合,使传统的禹步注入了新的内容,后来还与八 卦

4、相配合,变化出繁复深奥的罡法。这个说法符合道教形成发展 过程中熔铸神仙信仰及各种方术的演变特征。但其具体的融摄过 程,我们往往不明就里。每谈及步罡蹑斗,我们常引无上秘要卷二十仙歌品 所引的洞真回元九道经。该经现已不存,无上秘要成于 六世纪北周时期,其造构年代不晚于此期。而我们翻检道藏 无上秘要所引洞真回元九道经中的仙歌,还完整地保留 在太上飞行九晨玉经中,但二者并不是同一部道经。太上飞行九晨玉经一卷,载道藏洞玄部玉诀类,云 笈七签卷二十“三洞经教部”亦载全文,但题作太上飞行九 神玉经,并双行小字注“一名金简内文”。上清道类事 项卷三“宝台品”引太上金简内文:太上金简内文曰:玄羽台者,下有采真童

5、,仰招玉晨侣。 又云:九灵台者:玉映北朔,琼条隐林柯,空生九灵台,焕精耀 太霞。这段文字中的诗歌部分与太上飞行九晨玉经中的九 晨羽章只有个别文字出入,但二者仍未必是同一部道经。太 上飞行九晨玉经曾引金简文曰:九晨玄图,金简文日:修飞步九晨之道,亦当依步天纲 之日,兼而行之,益 求飞天之速,玄斗屡鉴也。金简文当 即太上金简内文,如果太上飞行九晨玉经就是此经,当 不会再出现引金简文的话。但可以推断,太上飞行九晨玉 经当援据了太上金简内文。在关于禹步、步罡蹑斗的研究 中,太上飞行九晨玉经鲜有提及。这方面的探讨,我们多参 考抱朴子中的仙药登涉及署名李淳风的金锁流珠 引。然金锁流珠引或托名李淳风,道藏提

6、要疑为宋元 术士掇拾六朝以来的术数家言汇集而成书的。从无上秘要及 上清道类事项的引用情况,我们可以判断太上飞行九晨玉 经当成书于六朝时期,年代远早于金锁流珠引。太上飞行九晨玉经以太上大道君的口吻传授飞天步罡之 法。记载了“九晨”北斗七星及辅、弼二星的名称、神位及 飞行九晨之法。张素琴“斗极观念”影响下的汉代盘鼓舞与道 教“步罡踏斗”渊源考以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斗各星以神位 人道教体系,关于北斗的经书增多,相关道经多达百十之数。此 “百十之数”的道经,不知所据者何,笔者翻阅明道藏敦 煌道藏等未见如此众多有关北斗信仰的经书。在所有相关道经 中,此太上飞行九晨玉经是较早且较完备系统地记录飞步九 晨之

7、法的经书之一。北斗信仰起源甚早,据考古学者,殷商甲骨已经有相当多与 北斗祭祀相关的卜文,禳星祈福是远古巫觋的重要法术之一。但 由北斗七星到“九星”、“九晨”、“九皇”乃至九星“魂魄” 的增衍和附会,明显具有唐前南方道教改造、融汇各种方术的痕 迹,比如上清河图内玄经这部经典。 上清河图内 玄经概造构于南朝时期,经文演述河图授受仪式,以为河图本 源于天上真文,若存思佩戴、供养礼拜河图上的太一、九皇宝篆, 则可消灾散祸或长生不死。这里的“九皇”、“九夫人”即指北 斗七星君再加辅星君、弼星君及他们的九位夫人。九皇各有姓讳, 如佩戴、存思他们的姓讳妙相,夕夕观之,一样可以厚福通神, 延寿得仙。这种极富“

8、道教性格”的改造和想象。源于上清派道 教融摄南方巫术的道教革新时期。而一样融摄九星信仰,同属上 清派道经体系的太上飞行九晨玉经显然又在上清河图内玄 经的基础上发展为步罡蹑斗的飞步九晨之法。太上飞行九晨玉经卷首以太上大道君的口吻传授是经的源起:况来生始学飞晏之举,而不知幽寻步空之法,何由得披重霄 之门。观天地之始终乎?既无此道。与九晨乖域夫人绝游也,徒 有玄名帝录,超卓高腾,正可得策驾云龙,游眄五岳,但不死而已。如此望践斗魁,旋步华晨, 腾景玉清,当未有期也。这里的太上大道君也即造构此经的上清 派道士,以为“徒有玄名帝录但不死而已”,“玄名帝录” 当即上清河图内玄经主张的佩带九晨星君宝篆的道法,

9、而太 上飞行九晨玉经以为这些道法均不如“幽寻步空”、“望践斗 魁。旋步华晨”的步罡蹑斗之法。二经文字有部分重迭,九晨星 君及其魂精魄灵、九位夫人名讳、顺序完全一致,基本上可以判 断太上飞行九晨玉经因袭了上清河图内玄经。太上飞行九晨玉经所述步罡蹑斗的法术过程,已经演变 为成熟的道教科仪,为论述方便,现录其仪节顺序如下:J“行飞步之道,先一日沐浴斋净。是日于中庭布星图,随 斗建也。”J长跪、烧香,存思岁星、太白星、荧惑星、辰星、镇星布 在身中。J “覆衣九星”,持咒。J“次乘斗旋行斗星之外,步斗魂魄。从天枢星上,对阳明, 次登天璇、天玑以次周于隐元,住反三过,毕,于隐元星上歌三 洞飞空章而登阳明也

10、。”上修飞步之道:存思魂神,“并足上天枢星,上对阳明星, 左手抚心,右手指阳明星,叩齿,咽液九过,闭气三息而微咒”。 咒毕,闭气三息,“次左足蹑天璇,进右足,与左足并,通气。”上依次飞步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阊阳星、 摇光星、洞明星、隐元星。J步斗魂事毕,存思,“还立天枢星上,向阳明星而歌颂徘 徊游行九晨羽章三篇。毕。便登纲上。阳明星上行飞步也。” 在步罡蹑斗前,有“覆衣九星”的存思法术,即先屈左手于头上, 存思九星于身体各部位,再屈右手于头上,存思九星于身体各部 位。覆衣星斗的记载,其实早见于抱朴子内篇杂应,该篇 抱朴子传授“瘟疫秘禁”之法时云: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覆其头。以罡指

11、前,乘魁履罡,攀登 云路。这里的“以魁覆其头”仅是北斗七星的魁斗,而太上飞 行九晨玉经覆的则是“九星”,其演进之迹甚明。而所述“以 罡指前,乘魁履罡”之法,极为简略,但可以看出。这是后世复 杂的步罡蹑斗法术的源头所在。再从所“修飞步之道”的步法来 看,太上飞行九晨玉经所用并不复杂,与后世金锁流金引 中繁复的罡法相比要简单的多,现以飞步天枢星为例,列示如下:存思并足天枢星上面对阳明星左手抚心。右手 指阳明星叩齿、咽液九过闭气三息念咒左足蹑天璇 星,右足跟进,与左足合并通气。在天枢星上的飞步,仅并足立于天枢星上,微咒、叩齿、咽 液、闭气之后,左足蹑下一个天璇星,右足跟上并足在天璇星上, 依次九星踏

12、过。这个步法与抱朴子内篇里的仙药登涉 所记的禹步相类,如仙药所记:禹步法: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 左;次举左,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后有九 迹。登涉所记: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左足,次前 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 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左足,次前右足,以左足从右 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毕矣。抱朴子中的禹步与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中的步法都是左足或右足进一步,另一足 跟进,然后并足、一步结束的简单步法。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飞步所有星中,较复杂的步法为弼星上的飞步:弼星上右手抚心,左手指北晨星闭气、

13、叩齿、咽液、存 思、微咒还向北辰星闲气七息左转两足还并立阳明 星上从阳明星上单行禹步周回九星,往返九回还弼 星上平坐偃息华盖。存九晨覆衣如初思已在绛云之内乘天纲 飞空。这里明确提到“单行禹步”,可以看出六朝上清经融摄吸 收禹步的“三步九迹”改变为“九星”上步罡蹑斗新道法的过 程。禹步本是召役神灵的巫步方术,经过六朝道教的充实改造, 再结合“星斗信仰”,成为一种周密而精致的道教仪式。六朝时期利用禹步造构新道法的当不止上清经系。洞神八 帝元变经概成书于北魏永平元年(508),内中有禹步致灵 篇,详细说解禹步来源,步法等,但这里的禹步要晚于仙药 登涉的记载,已有很多附会成分。禹步致灵第四中的禹 步之

14、法略引如下:禹步法:于室内术人铺前,面向神坛。以夏时尺量三尺为星 相去之间。率以清净白灰为星图及八卦之数。术人入立地户巽上, 面向神坛坐之。方鸣天鼓十五通,即闭气步之。先举左足践离, 右足践坤,左足践震,右足践兑,左足从右足并作兑。乃先前右 足践艮,左足践坎。右足践干,左足践天门,右足践人门。左足 从右足并在人门上立。洞神八帝元变经为了召役八大鬼神,预知占凶,也吸收 利用了禹步之法,即以“清净白灰为星图及八卦之数”,禹步 “践”之。据图1 所示,八卦方位与九星结合,以禹步践之。禹 步作为一种原始巫术,被赋予高妙的神秘功能,并应用于各种仙 道方术中的例子,还见于抱朴子内篇登涉所载“进山防身” 的

15、隐遁术:又曰,住山林中,当以左手取青龙上草。折半置逢星下,历 明堂,入太阴中,禹步而行 则折所持之草置地上。左手取土 以傅鼻人中,右手持草自蔽,左手着前,禹步而行,到六癸下, 闭气而住,人鬼不能见也。叙述隐遁术中的禹步之法。葛洪云: “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不独此事也”。上清派道经太 上飞行九晨玉经在礼拜九晨星君时,也是利用禹步之法的一个 重要案列,只是,该道经系统结合星斗崇拜,以禹步飞蹑九星, 创造出更趋复杂而成熟的步罡蹑斗科仪。 从上清河图 内玄经的佩戴“九神姓讳”,到抱朴子内篇中的“以魁覆 其头”,再到洞神八帝元变经的在“九星八卦”上的禹步, 我们可以看出,太上飞行九晨玉经融摄各种方

16、术编为复杂的 步罡蹑斗科仪的演进之迹。二、步虚词与步罡蹑斗王小盾朝鲜半岛的中国起源一文以为步虚是一只从 古代雅乐、方士琴歌、佛教呗赞转读、禹步、七盘舞等诸多事物 中吸取艺术要素而形成的道教歌舞曲。它产生在三国时代,原是 金丹道派的一种内修秘术,后经东晋人葛巢甫整理,成为灵宝斋 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步虚也吸收了叩齿、咽液、咒祝、 存思真神等上清斋仪的内容,并且与各种赞道仪式相配合,被视 为修飞升登仙之术的一个必要环节,成为道教科仪的一个重要项 目。在谈到禹步时,王先生又云:步虚中的“蹑云纲”、“步玄纪”。又称“步罡蹑纪” 或“步罡踏斗”。其步法源自“禹步”。从王先生的表述看,步 虚词中的“蹑

17、云纲”等歌词内容即是步罡蹑斗,步虚“被视 为修飞升登仙之术的一个必要环节”,显然此“飞升登仙之术” 即通常理解的“步罡蹑斗”。般来说,我们都想当然地以为步虚词即步罡蹑斗时所唱。 在王小盾的同一篇文章中,谈及步虚词与步罡蹑斗时,用了无 上秘要卷二十仙歌品所引的洞真回元九道经中的话, 说“凡修飞步七元,行九星之道,无此歌章皆不得妄上天纲,足 蹑玄斗”),似乎进一步印证了在步罡踏斗时需要吟咏“步虚 词”。但是,行步罡蹑斗仪式前后吟唱步虚,与古灵宝经记 载的唱步虚仪节并不相同,甚至二者并无关系。王承文以为东晋隆安年间问世的古灵宝经。当是道教斋法中 旋行步虚的真正渊源。古灵宝经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 诸

18、经要诀谓启事、烧香祝愿,礼拜十方,毕:斋人以次左行。旋绕香炉三匝,毕。是时亦当口咏步虚蹑 无披空洞章。所以旋绕香者。上法玄根无上玉洞之天大罗天上, 太上大道君所治七宝自然之台。无上诸真人,持斋诵咏。旋绕太 上七宝之台,今法之焉。又三洞弟子诸休斋法,皆当烧香歌诵, 以上象真人大圣众绕太上道君台时也。此古灵宝经的仪节顺序, 是在礼拜之后,巡绕香炉时,口咏步虚蹑无披空洞章,用以 模仿大罗天上、诸真人神仙绕大道君所治七宝自然之台的神圣场 面。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一卷,也成于六朝时期,内载洞 玄步虚吟十首为后世道教科仪所遵循和仿效。在洞玄步虚吟 十首之前,有数行小字注释,题作步虚吟,概解释吟唱步 虚的仪

19、式要求,因字体细小,部分元法辨识,现节录数句:修灵宝洞玄口,诵空洞步虚章,先叩齿三通。咽液三过。 心存日月在已面上,光芒。作九色图像,入玉枕,彻照十 方。随我经,旋回而行,毕,又叩齿三通,咽液三过这个 早期记载,也仅是“旋回而行”,没有更具体的步伐要求。而陆 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咏步虚词也是在礼拜十方。存想太 上真形后巡行吟咏步虚:次弟子跪,九拜三起三伏,奉受真文,带策执杖,礼十方。 一拜从北方始,东回而周讫,想见太上真形,如天尊象矣!毕。 次师起巡行,咏步虚,其辞日古灵宝经中的巡绕步虚,没有 特定的步伐。但“巡行”、“旋绕”同时吟咏而已,佛教梵呗赞 咏的色彩很浓。可见早期灵宝经系统里的步虚

20、词与星斗信仰没有 关系,与步罡蹑斗也没有关系,它们更多地承袭自佛教斋仪,并 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仪式元。太上洞渊神咒经编撰于五世纪初的部分,是受灵宝经影 响且由江南社会底层道士造构的。它的斋法仪式深受灵宝经和佛 教仪式的影响,仍保留着“旋行步虚”的仪节。到了唐代,杜光 庭编纂的太上黄篆斋仪卷一至卷九“三日行道仪”、卷二二 至卷二四“安宅仪”仪、卷二六至卷二八“消灾仪”、卷三十至 卷三一“忏禳疾病仪”、卷三二至卷三四“三元仪”、卷三七至 卷三八“迁拔仪”、卷四十“解考仪”、卷四四“安宅方忏仪”、 卷五三“赞导仪”等 25 卷左右,在礼方、忏悔仪节之后,均有 “步虚旋绕”仪节,且所吟唱的步虚词与陆修

21、静太上洞玄灵宝 授度仪多有重复。在唐末五代时期,“旋行步虚”固定为一个 仪式单元,广泛应用于消灾、安宅、祈禳疾病、迁拔等道教仪式 中。另外,或纂于唐代的金锁流珠引详述步罡踏斗、书符念 咒,考召鬼神,作符章锁厌等法术仪式,而我们粗检全书,未见 步虚词或吟咏步虚等事。但到宋元时期,随着道教科仪的扩大化和复杂化,旋绕步 虚时,对旋绕的步伐、吟唱步虚词的顺序有了更加严格的仪节 要求。概成于北宋末年的玉音法事卷下载录玉京步虚词十 首之后,对步虚词的起源,旋绕七宝玄台、吟唱步虚声的 步骤作了详细解释:谨按藏经中斋法云:三日九朝在每一朝之内。各歌咏十首, 令其周足。每朝至旋绕之时,坛众未行,先举稽首,礼太上

22、,吟 咏至末句,同唱善声,各一拜。次举旋行蹑云纲,咏和,坛众丁 罡步徐行,至末句。同唱善声,各一拜。次后。每一首毕,同唱 善声。皆各一拜。可见北宋末的玉音法事中,对旋绕吟唱步 虚仪节已经添加了“坛众丁罡步徐行”的细节。北宋人程公许 有祝圣清旦登星坛唱步虚下坛晓雾四开晴景熙然诗,从题目 可以看出,此“唱步虚”是在“星坛”之上,概与步罡蹑斗 相关。但这种一边罡步,一边吟唱步虚的仪节并未固定相沿 下去。南宋蒋叔舆无上黄篆大斋立成仪卷三四斋法修用门 的释步虚旋绕就没有如此规定,仍是“唱步虚,旋绕, 以次左行,绕经三周”就现今道教科仪中的唱步虚旋绕 情况,蒲亨强中国道教音乐之现状研究对此有系统的总结和

23、归纳。在解释步虚时,蒲亨强说:“步虚”为当代道教运用最广的曲目,各种仪式多用此 曲。歌词为五言四句诗体的复沓。歌咏道教最高仙境玉京山的景 象和众仙飞行虚空时的形态,其声腔一字而虚声吟咏。在法坛中 道士们常旋行香炉而边舞边唱,借香烟升腾之象,遥想升天之动作, 步行于飘渺的虚空,道教情调极浓。现今道教科仪唱步虚、 旋绕香炉时“边舞边唱”,此“舞”即“罡步而行”的“禹 步”?即使是的话,想必也无法在“星图”上旋绕香炉。 实际上,步虚韵所用歌词中的“旋行蹑云纲,乘虚步玄纪。 吟咏帝一尊,百关自调理”,与“步罡蹑斗”的实际意义并不相 同。旋绕步虚仪节中的“蹑云纲”、“步玄纪”不是针对实际的 “步罡蹑斗”

24、仪式表演,而是存想步行虚空、瞻礼大道君的场面。古灵宝经中的吟唱步虚,在仪节和声韵上借鉴了佛教科 仪和梵呗赞咏,但巡游上天,游眄虚空的游仙观念却是地道的中 土观念。庄子逍遥游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 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天 地篇中封人就对尧说: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楚辞里的 远游通篇也弥漫着类似的游仙思想。曹操、曹植、郭璞等创 作大量游仙诗作。游仙诗在昭明文选中更确定为一种诗体。 在道教仪式中旋行吟唱步虚声,其本质也即此种游仙思想的 产物,所以孙昌武教授以为步虚词实际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游仙 诗,他们的区别在于,步虚

25、词一般来说用于道教科仪,而游仙诗 则未必。也正因为二者在内容上大多描写神仙飞升遨游四极,以 致偶有混淆。如无上秘要卷二十引录的仙歌品,孙昌武 在游仙诗与步虚词中以为是游仙诗作品,但王小盾的朝鲜 半岛的中国起源一文却看作步虚词嗍。三、步虚声与九晨羽章太上飞行九晨玉经在飞步九星之后,立于天枢星上,向 阳明星而歌颂徘徊游行九晨羽章三篇,这三篇歌章尚存,录 入下:羽章词如左:云纲落天纪。九斗翠玉虚。紫盖重霄岭。玄精朗八嵎。 上有九晨宾,吟咏隐与书。飞步遨北汉。长龄天地居。 控辔玄羽台,飞行九元所。洞虚深幽邃,云纲乘空举。 下有采真士,仰照玉晨府。三周阳明上,九回入洞野。 高步登帝尊。长歌龙飞语。玉霄映

26、北朔,琼条翠隐阿。空生九灵台,焕精曜太遐。 天关运重冥。劫会屡经过。乘我羽行驾。飞步织女河。 保灵空常化,永忘天地多。此三章出玉清上宫,九阳玉童、九华王文,皆恒歌诵之于华 晨之上,以和形魂之交畅,启灵真于幽关也。凡修飞步七元,行 九星之道,无此歌章。皆不得妄上天纲。足蹑玄斗也。这是在上 清派步罡踏斗仪式中,“徘徊游行”吟唱歌章的可靠记录。按太 上飞行九晨玉经所云,吟唱九晨羽章的仪式单元在步罡蹑 斗科仪中有重要地位,如无此歌章,不得“妄上天纲,足蹑玄 斗”。否则“九星执子魂魄闭于斗纲之下也。另人猖狂失性,嗔 怒妄兴,不出三年,无不丧身”。以此,后世学者多以为步虚词 也即步罡踏斗、飞行九晨时所吟唱

27、的歌词。但如上文所述,吟唱步虚在古灵宝经中本与步罡蹑斗无 关,且步虚声与启堂颂大学仙小学仙等一样, 同为道乐乐曲,有固定的曲式和声调,玉音法事卷上有明确 的记载,现录一段,如图 2。步虚声作为道曲的一种,一直相沿不息,所使用的歌词 玉京山步虚词十首和徽宗创制的新步虚词十首,至今道教科 仪仍广泛使用。但太上飞行九晨玉经中的九晨羽章未见 后世道经引作步虚词的记录,很可能是有别于步虚声的另一 种道乐。按太上飞行九晨玉经自身的记载,“此三章出玉清上宫, 九阳玉童、九华王文,皆恒歌诵之于华晨之上”,其中“此三章 出玉清上宫,九阳玉童”一句,无上秘要引洞真回元九道 经作“此三章出玉清上宫九阳玉章”,如无上

28、秘要确 切的话,玉清上宫九阳玉章不得而知,但如前揭,这三章诗 句与太上金简内文中诗句基本一致,而这些诗句是针对“玄羽台”、“九灵台”,如前引:太上金简内文曰:玄羽台者,下有采真童。仰招玉晨侣。 又云:九灵台者:玉霄映北朔,琼条隐林柯,空生九灵台,焕精 耀太霞。由此,九晨羽章或从太上金简内文节录而得, 并非正式的步虚词。四、结语步罡蹑斗法术(仪式)是道教星斗信仰中的重要内容,但其 融摄形成的历史过程,往往语焉不详。而通常所认为的“吟唱步 虚”即伴随步罡踏斗时的道乐演唱,也存在一些误解。本质上 讲,唱步虚源自古灵宝经的科仪系统,吸收了佛教的梵呗和 赞咏仪式,逐渐固定为上清、灵宝派科仪中的一个仪节单元,但 与禹步和步罡踏斗的关系并不密切。之所以容易混淆,在于步罡 蹑斗与吟唱步虚声都起源于上古“游仙”思想,在冥想、形 容飞巡虚空的过程中,用语和意境都有近似之处。“名不正则言 不顺”,知晓步虚声、步虚词与步罡蹑斗的来龙去脉,道教 诗歌、斋醮科仪、道乐的研究才谈得上真正的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