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模拟灌装方案..

上传人:mar****e6 文档编号:166502897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4.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培养基模拟灌装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培养基模拟灌装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培养基模拟灌装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培养基模拟灌装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基模拟灌装方案..(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SOB潞锲慕忙划畫奠小组主要成员及职责根据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规定,组织成立*培养基灌装验证小组,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如下表:组长姓名岗位部门职责验证QA质量保证部总体负责本次验证;协调安排验证小组成员工作。组织 起草验证方案;组织验证实施;组织分析验证结果;汇 总起草验证报告;对验证结果负责;负责组织沉降菌、 浮游菌、表面微生物取样;督促验证过程偏差及漏项的 处理;负责验证资料归档。验证QA质量保证部负责复核试验方案版本、格式正确性及报告内容是 否完整、正确、符合逻辑;负责协调试验实施过程中各 部门间工作、组织调查处理试验中的偏差事件。技术主管制造二部负责协助起草验证方案及报告,负责验证生产中的

2、过程 监控安排,安排验证时间,安排操作人员,督促验证方 案及报告的起草、审核、归档。参与验证过程偏差及漏 项的处理。质量监督室主管质量保证部负责协助起草验证方案及报告,负责安排QA人员进行 现场监控及相关检测,参与验证过程偏差及漏项的处 理。生测室主管质量检验部负责协助起草验证方案及报告,负责相关的检测工作安 排,参与验证过程偏差及漏项的处理。理化室主管方案会签及审批起草人日期年月日小组会签组长:验证QA:组员:项目审批、职位签名日期一级审核质量保证部负责人年 月日二级审核制造部负责人年 月日批准质量管理负责人年 月日目录一、概述51. 验证原因52. 验证原理5二、验证目的6三、参考文件61

3、.参考标准62.公司规程6四、风险评估7五、验证范围13六、验证计划13七、方案培训13八、验证可接受标准13九、验证内容141.配制142.冷藏、除菌过滤153. 洗瓶154. 灌封175. 环境及人员卫生监测(动态)176. 培养187. 培养基灌装后清洁确认19十、漏项与偏差处理20十一、再验证周期20十二、确立文件20十三、附件21附件1:22一、概述1. 验证原因公司*按照2010版GMP附录1无菌药品的要求进行设计,洁净区级别分为A级、B级、C、级、D 级,该线用于小容量注射剂非最终灭菌产品(*)生产使用。现按2010版GMP附录1要求对*生产线进行产品培养基灌装验证,以考察该线的

4、无菌保证水平。本次 为第四次培养基模拟灌装(上次验证报告编号R.4-001/2015),故只进行一个批次的验证活动。验证关键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2. 验证原理将培养基暴露于设备、容器密封系统的表面和关键环境条件中,并模拟实际生产完成工艺操作。对装 有培养基的密闭容器进行培养以检查微生物的生长并评价结果,确定实际生产中产品污染的可能性。对于 失败的验证进行菌种分析并调查,确认并解决可能造成失败的原因后,重新进行验证。3. 验证的先决条件 参与培养基验证的人员经过培训。 涉及培养基灌装试验使用的配液系统、冷藏系统、除菌过滤系统、灌封系统、洗瓶机、杀菌干燥机、空调系统、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纯蒸汽系

5、统、脉动真空灭菌器均确认合格。 用于培养基灌装试验使用培养基具备合格报告。 涉及培养基灌装试验使用的配液系统、冷藏系统、除菌过滤系统、灌封系统、洗瓶机、容器具清 洁验证均合格。 用于培养基灌装试验使用设备、系统清洁检查项目的检验方法验证合格,取样方法验证合格。各关键设备、系统及方法验证报告见附件1.二、验证目的1. 通过该工艺验证活动证明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三)采用既定的无菌生产工艺能保证产品的无菌要 求;2. 通过该工艺验证活动证明无菌操作相关人员资格,降低人员带入无菌的风险;3. 通过该工艺验证活动确保生产符合现行GMP法规要求。三、参考文件1.参考标准标准/资料名称编制单位发布时间中华人

6、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2010 年药品生产验证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2003 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 年药品GMP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2011 年2.公司规程文件名称原件存放处执行时间RRU2053超声波立式洗瓶机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保障部2015 年HQL3640隧道式灭菌干燥机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保障部2015 年ALF4080拉丝灌封机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保障部2015 年5000L稀配罐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保障部2015 年XG1.0D脉动真空灭菌器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保障部2

7、015 年*生产线洗瓶岗位SOP产品制造部2015 年*生产线配制岗位SOP产品制造部2015 年*生产线灌封准备岗位SOP产品制造部2015 年*生产线灌封岗位SOP产品制造部2015 年*生产线无菌工衣清洗SOP产品制造部2015 年洁净室(区)监测管理规程质量保证部2015 年四、风险评估运用失效模式风险管理工具,对培养基模拟灌装进行风险评估,确认本次验证活动主要项目及验证重点。1. 风险评估标准风险系数分数水平定义严重程度S(severity)4极高直接影响检验过程要素或与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此 风险可导致检验结论不能使用,直接影响GMP原则,危害检验的活动3高直接影响

8、检验过程要素或与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此 风险可导致检验无效,未能符合一些GMP原则,可能引起检查或审计 中产生偏差2中尽管不存在对产品或数据的相关影响,但仍间接影响检验过程要素或与 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此风险可能造成资源的极度浪 费或对企业形象产生较坏影响1低尽管不存在对产品或数据产生最终影响,但对检验过程要素或与检验数 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仍产生较小影响发生率P(probability)4极高必然的问题,每次都发生。3高反复出现的问题,通常会发生。2中偶尔出现的问题,有时发生。1低不太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很少发生。可预知性D(detection)4极高问

9、题总是检测不到,没有可行的检测手段,可认为是无法检测到的。3高问题有时能被检测到,但是更倾向于检测不到。2中出了问题有方向能检测到,发生的时候很有可能检测到。1低只要出了问题就能被检测到。总风险评估系数(RPN=SxPxD)RPN风险水平评估RPNV8低可接受8三RPNV16中可接受,考虑改进措施RPNN16高不可接受,或需要整改RPN32极高不可接受,必须整改2.风险点及评估风险描述严重程度(S)发生 率 (P)可预知性(D)总风 险评 估系 数 (RPN)风 险 水 平风险控制措施验证项目生产环境达不到相关要求42324高建立厂房清洁消毒规程,定期环境监测并趋势分析培养基灌装全程对环境进行

10、动态监测人员造成污染42324高人员培训并更衣考核上岗,每 批对进入无菌区人员取样监控所有相关人员,模拟生 产实际活动后取样,对 最多允许人数进行挑 战灭菌后的衣服,器具等发生二次污染42324高验证灭菌后储存方式和有效 期,操作人员培训考核上岗, 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监控,生 产结束后与产品接触表面取样相关验证操作与正常 生产一致,生产结束后 对关键表面取样,储存 方式和有效期在相关 清洁验证完成灭菌效果未达到42216高所有灭菌装载和参数须经过验证,按经验证的操作方式灭菌在设备验证中完成配液/灌封超过规定时限要求4218中工艺规程中明确规定时限按照工艺规定工序最大时间挑战进行验证灌封设备故障

11、并维修4218中人员培训,使用前通过试机,并定期设备维护保养模拟维修操作进行挑战验证过滤系统有效性和污 染4218中使用前进行清洁和灭菌处理, 过滤前后对除菌过滤器进行完 整性测试在无菌过滤系统工艺 验证中完成,取样工具、记录等传入 污染32318高所有相关工具,记录等进入无 菌区需消毒或灭菌按物料净化SOP规定进 行清洁工具和清洁消毒 剂使用带来的污染32318高清洁工具需灭菌,清洁消毒剂 需除菌过滤后进入无菌区在清洁消毒效果和设备验证中完成灌封所用安瓿造成污 染42324高按经验证确认的清洗和灭菌参 数运行设备进行安瓿清洗在洗烘线验证中完成 灭菌效果和单向流保 护,动态监测灌封前区 域压缩

12、空气带来的污染42216高压缩空气加终端过滤器,并定 期确认过滤器的完整性,周期 性进行压缩空气系统验证和监 测压缩空气系统验证中 完成生产过程中,异常操作 造成的风险32212中严格异常操作的要求,对于可 能污染的药品报废处理模拟中控、倒破瓶停机 维修等情况进行挑战 验证产品暴露过长带来的 风险2136低严格控制允许的灌封速度挑战工艺规程中允许 的最长灌封时限进行 灌封培养基灌装后残留污 染4114低灌装结束后按SOP规定清洁方 法处理设备及系统检查设备及系统清洁 处理效果,进行残留检 测抑菌因素造成假阴性 结果42324高1、设定合理灌装量确保培养 基和安瓿充分接触;2、消毒剂不能超出正常

13、生产 时使用频率;3、班次轮换时不进行消毒清 场。模拟试验按控制措施 对抑菌因素进行控制3.风险评估经风险评估,共计风险项 15 项,低风险项 2 项,中风险项 4 项,高风险项 9 项,极高风险项 0 项。 按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本次培养基灌装验证活动,并确认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根据风险评估确认的验证项目涉及的验证条件如下:3.1培养基选择 首先培养基支持微生物生长的菌谱范围应宽,能促进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 其次培养基应澄明,便于观察由于污染导致的混浊和沉淀现象。我公司已确定该生产线只用于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的生产,该两个品种均不充氮,故培养基选取 需氧培养基(大

14、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在培养结束后进行微生物促生长挑战试验。根据我公司历年对环境监控和无菌检查中发现的菌均为普 通菌,因此培养微生物促生长挑战试验选取药典规定菌种。促菌生长试验的接种量应不超过100CFU。如 促生长试验失败,应进行调查并重复培养基灌装试验。3.2运行试验次数及频率根据药品GMP指南(无菌药品)要求,生产线初始验证时,培养基灌装应进行至少3批次,以确 保结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初次验证后,为了评估无菌工艺的受控情况,每条生产线的培养基灌装每半年 应进行一次,因本次为再验证故只进行一批次验证。3.3规格选择*生产线可进行10ml、20ml规格的生产,初次验证时进行两次最大规格容器

15、(20ml)和一次最小规 格容器(10ml)的灌装挑战。在以后的周期性半年度灌装可以轮换,每次挑战一种规格,本次验证10ml 规格。3.4运行持续时间根据药品GMP指南(无菌药品)要求,培养基灌装操作的持续时间是方案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尽管最准确方法是模拟全批量及全批量的操作时间,因为它最能反映实际生产运行,但也可有其它合理并适当的模式。持续时间并不一定与一个完整批的实际生产操作时间相同。根据我公司情况一批次灌封生产的最长时间为不超过*小时,综合考虑生产操作、各种干扰模式、 实际无菌操作情况,决定本次培养基灌装操作的持续时间为*小时/批。3.5干扰设计/最差条件设计培养基灌装必须模拟所有

16、正常生产中的活动,体现最差条件的原则,如下表:序号岗位最差条件备注1配制岗位容器具、配制设备按相关SOP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及储存, 储存时限接近有效期,具体时间为*小时。2除菌过滤岗位容器具、除菌过滤系统按相关SOP要求进行清洁灭菌及储 存,储存时间*小时。储存有效为*小时,通常 清洁灭菌后至使用前时间 小于12小时。3洗瓶岗位设备运行速度设定为接近经确认的最高速度,包括洗瓶及 干燥灭菌,与灌封匹配。4灌封岗位灌注系统按相关SOP要求进行清洁灭菌及储存,储存时间 *小时。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我公司灌封间人员数量通常为1人, 本次验证时增加至4人。参照上一年度故障统计,增加异常状况处理、维修等干预

17、(因灌封机为“L型”取样操作在洗瓶间进行故不考虑取 样的影响。)。储存有效为*小时,通常 清洁灭菌后至使用前时间 小于*小时。干预条件见表01表01 干预i事件设计序号干预事件产生原因可能出现 的频次验证频次备注1灌装间操作人 员数量达上限允许灌装间最大人数为4人。整个灌 装过程整个灌装 过程保持 4人在灌装 间实际灌装操作只需1人因设备维修原因,必须2人同时 配合完成某项操作。不确定2人/次维修时人员进入前,多余 的2人退出灌封间。2灌装过程中人 员开启隔离门因卡瓶等原因,灌装机出现报警提 示而自动停机,开启隔离器门处 理。频次不确 定。10次/批因灌针、管道等原因,出现漏液、 装量差异人工

18、停机,开启隔离器门 处理。频次不确 定。3次/批熄火重点.频次不确2次/批开启隔离器门,更换沉降菌、浮游 菌监测平皿(含表面擦拭取样)。定。5次5次/批系统组装约1小时,一批 药液灌装时长16h, 沉降菌监测每4h更换一 次平皿。灌装机故障,需开启隔离器门处 理。频次不确定2次/批灌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 灌装机故障。灌装机故障,不需开启隔离器门处 理。频次不确定2次/批灌装过程中可能会出 现 的灌装机故障。备注:如遇设备突发故障或其它偏差导致干扰不在设计范围内的应如实记录偏差处理情况。表02 干预时间设计及计算类型自动停机 (倒瓶)人工停机(更换配 件)熄火重点更换平皿灌装机故障空机运行需开启

19、隔 离器门不需开启 隔离器门次数10次/批3次/批2次/批5次/批2次/批2次/批4次/批干预 时间13分钟/次36分钟/次36分钟/ 次16分钟/次70分钟/次40分钟/次50分钟/次样品 处理处理后灌 封的前约 200支培养 基单独取 走,单独培 养。处理后灌 封的前约 200支培养 基单独取 走,单独培 养。处理后灌 封的前约 200支培 养基单独 取走,单独培养。处理后灌封 的前约200 支培养基单 独取走,单 独培养。处理后灌 封的前约 200支培养 基单独取 走,单独培 养。耗时 (两班)130分钟108分钟72分钟80分钟140分钟80分钟200分钟总耗时(130+180+65+

20、140+80+200) /6013 小时3.6 灌装体积根据经验每只容器的灌装体积不少于总容积的1/3,同样,灌装体积也不宜过大既要考虑到瓶倒转或 旋转时,培养基能充分接触到容器和密封件的内表面,又要保证容器内有足够的氧气支持微生物生长。本 次培养基每支灌装体积按10.5ml灌装。3. 7运行速度小容量生产线(三)可进行10ml、20ml规格的生产,各规格灌封速度为20ml规格V10ml规格。各规格灌封速度均固定,故本次培养基灌装速度,按规格对应速度执行。规格10ml灌封速度250支/分钟3.8 批量3.8.1 我公司参附注射液批量品名*注射液规格10ml批量*万 ml折合为灌装支数*支3.8

21、.2 本次培养基灌装批量选择模拟的批次量应足够大,以模拟正常生产的条件并正确评估常规生产的污染风险。模拟灌装的瓶数基 于具体工艺的污染风险,并应足以模拟正常生产那些有代表性的操作。我公司小容量(三)采用进口洗、 烘、灌设备(博世)自动化程度较高,灌封区与操作区隔离,没有人员直接干扰,其工艺设计所致的污染 概率比较低,我公司注射剂为双班生产,为更好的反应两个班次灌封过程污染状况,结合人为干扰时间、 灌封速度计算批量如下:规格10ml批量计算(16-13) *10*2*250*60=900000ml公式:批量=(总时间-干扰时间)*每支装量*灌封机数量*灌封速度*60分钟根据上述计算,本次培养基批

22、量定为90万ml/批、10ml规格为约90000支/批。3.9 环境条件及监测 培养基灌装试验的环境条件应充分体现生产操作的实际情况,对于环境最差条件的挑战需在工艺允许的苛刻条件范围内对环境受干扰程度,如生产现场人员最多、生产活动频率(人员走动)最高的挑战。在培养基灌装过程中也应进行环境监测,灌封A级区、B级区采取在线监测包括尘埃粒子、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在进行干预时监测结果应做明确说明,以区别于正常生产情况。),同时对人员卫生 进行监测,包括手指、袖口微生物监测(采用接触碟取样)。3.10 参与人员根据药品 GMP 指南(无菌药品)要求,所有被授权在生产时进入无菌灌装间的人员,包括观

23、察人 员和维修人员,每年至少应参加一次培养基灌装试验。所有实际生产中将在关键区域进行操作的人员都应 参加每次的培养基灌装。参与人员应按常规生产的职责模拟与其相关的活动。参与培养基灌装试验人员包括操作人员、QA人员、计量人员、维修人员,所有参与培养基灌装的人员 应当经过适当培训以保证他们对方案和实际实施有足够的了解,生产操作人员及现场QA人员每次培养灌 装均需参加,验证QA、计量人员及设备维修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3.11 容器的完整性测试 我公司安瓿采用高温熔封,采取灭菌后抽真空检漏,公司正调研高压放电检漏设备,本次不进行容器的完整性测试,如果培养后出现长菌,经外观检查无法判定为破损原因引起时

24、需采用抽真空检漏的方式予 以排除。3.12培养基灌封后系统、容器具的处理 在完成1批次培养基灌封后,接触过培养基的系统、容器均应经过清洁,并经确认合格后方可用于生 产产品。3.13培养与检查培养温度先在20-25C最少培养7天,然后在30-35C的范围继续培养7天。每天观察温度,并且 第3天时人工翻动培养基以保证培养基液体与整个安瓿内壁充分接触,更充分的反应污染状况。每个培养周期到期后由灯检人员对样品进行逐个目视检查。检查过程由QA人员负责观察、监督。在 检查中,所有被怀疑受到污染的样品,应立即交给微生物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处理。在培养过程中,任何发现损坏的样品也应列入培养基灌装的批记录数据中。如

25、果要将这类已培养的样 品从最后的结果判定计算中剔除,则必需充分说明理由,并在培养基灌装报告中对偏差做出解释。假如难 以判断微生物污染是由损坏引起还是本身就存在,则应进行调查以确定原因。3.14培养周期结束后培养基处理培养周期结束后培养基应按培养基管理规程(P.ZL.103-010)进行销毁。五、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三)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活动。 验证涉及设备、仪器、培养基统计见附件1;验证取样计划见附件2。六、验证计划项目实施日期方案培训*年*月培养基配制*年*月培养基灌装*年*月培养基灌装后培养*年*月培养基促生产试验*年*月验证报告*年*月七、方案培

26、训实施本方案的所有人员均应接受本文件的培训,培训采取分级培训,由确认组负责培训至小组成员级,各小组成员负责培训至相应班组级(操作人员、QA人员、QC人员、设备人员)培训记录见附件3。八、验证可接受标准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附录无菌药品第47条相关规定:培养基灌装容器的数量应当 足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培养基灌装容器的数量应当足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批量较小的产品,培养基灌 装的数量应当至少等于产品的批量。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目标是零污染,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灌装数量少于5000支时,不得检出污染品。(二)灌装数量在5000至10000支时:有1支污染,需调查,可考虑重复试验;有2支

27、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三)灌装数量超过10000支时:有1支污染,需调查; 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四)发生任何微生物污染时,均应当进行调查。综合上述标准,本次验证数量定为每批约90000支(10ml规格),其污染数不得超过1支。九、验证内容本次验证模拟*生产线在工艺允许最差条件下进行1批10ml规格培养基的灌装(90万ml/批)。1. 配制工艺条件接受标准记录及结果培养基有检测报告、合格证号,数量。有检测报告、合格证号,数量符合要求。附件4记录01配制处方:胰蛋白胨大豆肉汤 27000g注射用水适量配制成90万ml工艺过程:1、向配料罐内加入80万ml的注射用水 (根据产

28、品要求,35C以下。),称取27000g 的培养基加入配料罐内,搅拌加热煮沸使之完 全溶解,冷至室温补至体积,用0.45um聚丙 烯滤芯、0.2um聚砜滤芯串联过滤,冷藏于 冷臧罐,备用。配制过程符合要求。培养基称取数量符合要求。配制产量符合要求。促生长试验(按药典附录XIIIB无菌检查 法),接种菌的样品中明显生长,空白样应 不得有菌生长。最差条件模拟:容器具、配制设备按相关S0P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及储存,储存时限接近有效期。容器具、配制设备清洁消毒后至使用前储 存时限接近*小时。评价与小结:评价人: 日期:复核人: 日期2. 冷藏、除菌过滤工艺条件接受标准记录及结果工艺过程:将胰蛋白胨大豆肉

29、汤液体培养基用0.45um聚 丙烯、0.2um聚砜、0.2um聚砜先后串联除菌过 滤,待灌封。最差条件模拟:容器具、除菌过滤系统按相关SOP要求进行 清洁消毒及储存,储存时限超过日常生产状态。滤芯完整性检测合格。附件4记录02精滤过程符合要求。容器具、除菌过滤系统清洁灭菌后储 存时间*小时。评价与小结:评价人: 日期复核人:日期:3. 洗瓶工艺条件接受标准记录及结果检查安瓿批号、合格证号、数量安瓿有批号、合格证号,数量符合要求工艺过程:1外观质量检查:外观清洁度、瓶身均匀度、瓶口均匀度、 瓶底均匀度。2.挑选出肉眼可见的外观不合格和清洁度异常的安瓿。3洗瓶机参数:循环注射用水、新鲜注射用水、压

30、缩空气 压力1.2-3bar;循环注射用水温度55C5C;新鲜注射用 水30C-60C ;主机正常速度100%,生产速度250瓶/分钟.4隧道式灭菌干燥机参数:温度设定值300C,进瓶区、 加热区、冷却区高效前压力0.1-0.5KPa。最差条件模拟:设备运行速度设定为经确认的最高速度,包括洗瓶及干燥 灭菌。洗瓶质量检查:应符合规定。设备运行参数设置合格,设 备运行正常。见附件4记录03评价与小结:评价人: 日期复核人:日期:4. 灌封工艺条件接受标准记录及结果工艺过程:按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三)灌封岗位SOP将胰蛋白 胨大豆肉汤液体培养基输送至灌封机进行拉丝灌封。灌封后分 机台装盘标号。装量控

31、制:10.5ml/支。灌封培养基计数后做无菌培养检查。灌装过程符合要求。附件4 记录04最差条件模拟:灌注系统按相关SOP要求进行清洁灭菌及储存,储存时限 超过日常生产状态。灌注系统清洁灭菌后 后储存时间*小时。干预条件模拟:1灌封室人员4人(生产时可能的最多人数,包括:操作人员、 验证人贝或计量人贝、QA人员、设备人员)。2灌封过程中每班进行4次空机运行(50分钟/次),人员走动 10分钟。3模拟倒瓶10次/批(13分钟/次);更换配件(灌针、管道)3次/批(36分钟/次),熄火重点2次/批(36分钟/次);更换 平皿5次/批(16分钟/次)。4模拟维修:需开启隔离门2次/批(70分钟/次)

32、;不需开启 隔离门2次/批(40分钟/次)。5. 开启隔离门后需待A级层流自净2分钟,观察尘埃粒子显示 器显示合格,可进行后续动作。维修部位应按要求消毒处理, 开启隔离门后恢复生产前200支培养基单独盛装培养。6. 两灌封机同时生产,生产总时间达约16小时。设置条件与过程符合 要求,并记录。评价与小结:评价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 环境及人员卫生监测(动态)监测条件接受标准记录及结果监测过程:(A级)尘埃粒子:粒径0.5 um的W3520附件41.尘埃粒子测定:在灌装过程在线监测灌 封A级区(层流)、B级灌封间尘埃粒子。2浮游菌测定:在灌装过程分别测定灌封 A级区(层流)、B级灌封间浮游菌。3

33、.表面微生物测定:在灌装结束时对关键 操作点(离灌装针头30cm以内的区域)、B级 区墙面采用接触碟取样,培养检测;对进入、 退出B级区人员的无菌服袖口和及手套采用接 触碟取样,培养检测。4沉降菌测定:在灌装过程分别测定灌封 A级区(层流)、B级灌封间沉降菌,采样时间 为4小时,采样频率5次/批。5对进入洁净区人员进行方案的培训,具 备培训记录。6.进入洁净区人员着装检查确认应符和 SOP规定,具备记录。个/m3;粒径5um的W20个/m3。(B级)尘埃粒子:粒径0.5 um的W352000 个/m3;粒径5um的W2900个/m3。(A级)设备表面菌落:V1CFU/皿。(B级)墙面表面菌落:

34、W5CFU/皿。(B级)人员卫生:手指V1 CFU/皿、无菌服W5 CFU/皿。(A级)浮游菌:平均V1 CFU/ m3。(B级)浮游菌:平均W10 CFU/ m3。(A级)沉降菌:平均V1 CFU/皿。(B级)沉降菌:平均W5 CFU/皿。记录05监测条件:手消毒剂使用不能超出正常生产时每20 分钟1次的频率;班次轮换时不进行消毒清 场。环境监测在生产后期进行,人员卫生监测 在生产结束时进行。评价与小结:评价人:日期复核人:日期:6. 培养工艺条件接受标准记录及结果培养温度、培养时间。2025C,至少7天;3035C,至少7天。每日观察温度二次,并记录。附件4记录06工艺过程:将灌封后的胰蛋

35、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计 数后,翻转一次确保培养基与包材内壁充分 接触,先放置在20 25C环境内培养至少7天,尢菌性检查,其染菌率不超过1支。期间在第3天将所有产品翻转一次,其后转 入3035C环境内培养7天,期间在第3天将 所有产品翻转一次,在第七天培养结束后统 计污染数。 灌封后培养基进行无菌培养检查。 灌封后培养基无菌培养检查合格部分,取 40支进行微生物促生长试验。若有长菌,需判断是否为容器破损,若 不能判定需进行抽真空检漏,排除是否容封 口存在问题,否则不能判定为长菌(密闭状 态)。促生长试验(按药典附录XIIIB无菌检 查法),接种菌的样品中明显生长,空白样 应不得有菌生长。评价与小

36、结:评价人: 日期:复核人: 日期:7. 培养基灌装后清洁确认工艺条件接受标准记录及结果配制系统清洁:按更换品种SOP进行清洁,清洁结 束目视检查设备内外壁及取最终水样 检测TOC、可见异物。(检查包括:配 液罐、过滤器、容器具)目视检查设备内外壁无残留污物。附件4记录07pH试纸检杳呈中性。TOC 不超过 0.50mg/L。可见异物检查:不得有大白块、纤维、色点; 小白点不超过5个。冷藏、除菌过滤系统清洁:按更换品种SOP进行清洁(增加拆 洗),清洁结束目视检查设备内外壁及 取最终水样检测TOC、可见异物。(检 查包括:冷藏罐、除菌过滤系统及管道、 容器具)目视检查设备内外壁无残留污物。附件

37、4记录08pH试纸检杳呈中性。TOC 不超过 0.50mg/L。可见异物检查:不得有大白块、纤维、色点;小 白点不超过5个。灌封系统清洁:目视检查设备内外壁无残留污物。附件4按更换品种SOP进行清洁,清洁结 束目视检查设备内外壁及取最终水样 检测TOC、可见异物。(检查包括:灌 封机及附属器件)pH试纸检杳呈中性。记录09TOC 不超过 0.50mg/L。可见异物检查:不得有大白块、纤维、色点;小 白点不超过5个。评价与小结:评价人:日期:复核人:日期十、漏项与偏差处理按照以上方法进行的确认所规定的要求和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在确认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情 况,应及时报告验证小组长,验证小组长组

38、织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经验证小组讨论,并形成处理方案。验 证过程中发生漏项按P.YQ.101-002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验证方案修订”项下执行;发生偏差按“验 证偏差的管理”项下执行。评价与小结:日期:评价人:复核人:日期:十一、再验证周期1. 当空气净化系统、设备、生产工艺及人员重大变更后,应当重复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2.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通常情况下应当按照生产工艺每半年进行一次,每次至少1 批。 评价与小结:日期:评价人:复核人:日期十二、确立文件根据本次验证结果修订或确立相关文件。评价与小结:评价人:日期:复核人:十三、附件日期:附件1:验证涉及主要设备、仪器、培养基表 01 验证用主

39、要生产设备序号工艺点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设备编号01配制配料罐02冷藏冷藏罐03除菌过滤除菌过滤系统04洗瓶立式超声波洗瓶机05隧道式灭菌干燥机06灌封安瓿灌封机表 02 验证用培养基序号培养基名称规格用途厂家01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250g/瓶灌装检查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表 03 验证报告列表项目验证报告编号验证有效期至备注更衣确认B级洁净区更衣 程序确认公用系统确认空调系统纯化水系统纯烝汽、注射用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设备设施确认配制系统冷藏系统除菌过滤系统洗瓶机杀菌干燥机灌装系统脉动真空灭菌器TOC分析仪(B01.127)恒温培养间清洁方法验证配制系统配制系统除菌过滤系统灌装系统洗瓶机容器

40、具取样及分析方法生产设备清洗的分析方法(TOC测定)附件2:验证取样计划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三)培养基无菌灌装验证取样计划序号取样点取样量取样说明送检项目检测人01培养基配制后500ml精滤后。促生长试验QC02配制系统清洁后2个样清洁后最终冲洗水(注射用 水)。总有机碳QC03冷藏、除菌过滤系统清洁后4个样清洁后最终冲洗水(注射用水)。总有机碳QC04灌封系统清洁后2个样清洁后最终冲洗水(注射用水)。总有机碳QC05培养基灌封灌封后全部。灌封后全部。培养检查灯检人员06环境监测(灌 封)沉降菌4小时/次分机台、灌封间5次/批。微生物限度QA微生物(A级设备、B级区)1次/批分机台及房间进行各

41、1次。微生物限度QC尘埃粒子连续在线监测。尘埃粒子QA浮游菌A 级 1000LB 级 500L分机台、灌封间各测试1次。浮游菌QA07人员卫生更衣程序目视QA微生物(人员)无菌服、手指进入、退出B级区,1次/人。微生物限度QC备注人员无菌服袖口、手套操作进入B级区人 员,各2皿。接触碟取样。表面微生物QA灌封机层流下操作表面、B级墙面灌封结束各1次。接触碟取样。表面微生物QA灌封机层流下灌封过程中分机台各5次。培养基平皿采样检测。沉降菌QA灌封机层流下灌封过程中分机台各1次。1次/批。浮游菌QA灌封机层流下连续在线监测。尘埃粒子QA灌封B级区连续在线监测。尘埃粒子QA灌封间灌封过程中1次。1次

42、/批。浮游菌QA灌封间灌封过程中开启 隔离门后,灌封前 段。前200支。单独培养观察灯检人员08咖氓甘拧辛产 培养基培养后40支随机取样。促生长试验QC附件 3:培训记录记录 01:确认培训记录(小组成员级)培训组织项目负责人培训时间年 月日培训地点培训方式讲解口 ;讨论口;操作口培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小时)*培养基灌装验证方案参训人员签名部门签字制造二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检验部记录 02:确认培训记录(班组级)培训组织项目负责人培训时间年 月日培训地点培训方式讲解口 ;讨论口;操作口培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小时)*培养基灌装验证方案参训人员签名部门签字制造二部记录 03:确认培训记录(班组级)培训组织项目负责人培训时间年 月日培训地点培训方式讲解口 ;讨论口;操作口培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小时)*培养基灌装验证方案参训人员签名部门签字质量保证部记录 03:确认培训记录(班组级)培训组织项目负责人培训时间年 月日培训地点培训方式讲解口 ;讨论口;操作口培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小时)*培养基灌装验证方案参训人员签名部门签字质量检验部记录 05:确认培训记录(班组级)培训组织项目负责人罗敏培训时间年 月日培训地点培训方式讲解口 ;讨论口;操作口培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小时)*培养基灌装验证方案参训人员签名部门签字设备保障部附件 4:验证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