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试验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66474480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3年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3年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试验(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实验第一节沥青结合料实验检测沥青作为粘结矿质集料的结合料,当满足一定的技术性质时才可以用于道路路面工程。在使用前,对其进行一定的性质试验检测, 如针入度试验、延度实验、软化点试验、粘度实验、密度实验、溶解度实验、含蜡量实验、热老化实验等等。一、针入度实验针入度实验是一种用于量测沥青胶结料稠度的经验性实验。通常在25 温度测针入度,该温度大约为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均服务温度。虽然粘度是最佳的量测形式,但现在是在该温度量测以粘度为依据的沥青结合料稠度的简朴方法。针入度指数PI 用来描述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宜在15 、25 、30 等3 个或3 个以上的温度条件下,测定针入度后

2、,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得到。假如30 的针入度值过大,可采用5 代替。当量软化点T800 是相称于沥青针入度为800 时的温度,用以评价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当量脆点T12 是相称于沥青针入度为12 时的温度,用以评价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1实验方法在实验前,将试样放入盛样皿,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10 m m ,并盖上盛样皿,以防落入灰尘。将盛有沥青试样的盛样皿在室温中(15 30 ) 冷却一段规定的时间后,移入保持规定试样温度01 的恒温水浴中一段时间。将沥青胶结料容器置入温控水浴,达成标准试验温度(通常25 ),试样表面以上的水层深度不少于10 m m 。将试样置于规定质量规定尺寸的试针之下,

3、将试样皿放置在针入度仪的平台上,慢慢放下针连杆,用适当位置的反光镜或灯光反射观察,使针尖刚好与试样表面接触。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或深度( 1591 )指示器的指标指示为0 。开动秒表,在指针正指5s 的瞬间,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经规定期间,停压按钮,使针停止移动。当采用自动针入度仪时,计时与标准针落下试样同时开始,至5s 时自动停止。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刻度盘指针或深度指示器的读数,精确至05 。沥青针入度实验(下图)同一试样平行实验至少3 次, 各个测试点之间及与盛样皿边沿的距离不应少于10 m m 。每次实验后,应将盛有盛

4、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温水浴,使玻璃皿中水温保持实验温度。每次实验应换一根干净的标准针或将标准针取下,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擦净,再用干棉花或布擦干。测定针入度大于200 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 支标准针,每次实验后将针留在试样中,直至3 次平行实验完毕后,才干将标准针取出。贯入深度量测到01 m m 单位,并报告为针入度单位。例如,假如试针贯入8 m m ,则沥青胶结料针入度为80 。2注意事项实验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如下:(1) 实验的精密度和允许差规定是非常重要的项目,本法对精度的规定尽量按国际上通行的采用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表达方法。反复性实验是指短期内,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个实验人员、采

5、用同一仪器、对同一试样、完毕两次以上的实验操作,所得实验结果之间的误差应不超过规定的允许差;再现性实验是指在两个以上不同的实验室,由各自的试验人员采用各自的仪器,按相同的试验方法对同一试样分别完毕实验操作,所得的实验结果之间的误差亦不应超规定的允许差。但一个样品某次实验结果的获得是同时进行几次实验(如针入度同时扎三针),通常以几次平行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实验方法一般均规定几次实验结果的允许误差,它并不属于反复性实验。这里平行试验的允许差是检查这一次实验的精确度,是对实验方法自身的要求。反复性和再现性实验的( 1592 )允许值与作为一次实验取2 3 个平行实验的差值含义不同,它是多次试验

6、的结果,即平均值之间的允许差,故规定更为严格。反复性和再现性实验只有在需要时(如仲裁实验) 才做。反复性实验往往是对试验人员的操作水平、取样代表性的检查,再现性则同时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通过这两种实验检查试验结果的法定效果,如实验结果不符合精确度规定时,实验结果即属无效。(2) 针入度实验属于条件性实验,因此实验时要注意其条件。针入度的条件有三项,分别为温度、时间和针质量,这三项规定不同样,会严重影响结果的对的性。实验时要定期检查标准针,特别不能使用针尖被损的标准针,在每次实验时,均应用三氯乙烯擦试标准针。同时要严格控制温度,使其满足精度规定。(3) 影响沥青针入度测定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

7、是标准针与试样表面的接触情况。在实验时,一定要让标准针刚接触试样表面;实验时可将针入度仪置于光线照射处,从试样表面观测标准针的倒影,而后调节标准针升降,使标准针与其倒影刚好接触即可。(4) 将沥青试样注入试皿时,不应留有气泡。若有气泡,可用明火将其消掉,以免影响结果的对的性。3计算方法由沥青的针入度实验,可以计算出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 、沥青的当量软化点T800 和沥青的当量脆点T12 等参数。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 按下列环节拟定:(1) 由三个以上温度的针入度值按下式求取针入度温度指数Alog pen ,记为:lgP Alog penT K式中,Alog pen 为不同温度的针入度回归直线的

8、斜率。当置信度为95 时,由3 个湿度针入度按上式回归的直线相关系数必须在0997 以上,由4 个湿度的针入度回归的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95 ,否则实验无效。为此,3 个以上温度的针入度试验宜采用自动针入度仪进行。(1) 拟定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 ,并记为PIlog pen :PIlog pen (20 500Alog pen)/(1 50Alog pen)(3) 拟定沥青的当量软化点:T800 (lg800 K)/A log pen(2 9031 K)/Alog pen(4) 拟定沥青的当量脆点T12 :( 1593 )T1 2 (lg1 2 K)Alog pen(0 0972 K)A lo

9、g pen二、延度实验沥青的延性是当其受到外力的拉伸作用时,所能承受的塑性变形的总能力,通常是用延度作为条件延性指标来表征。延度是规定形状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断开的长度,以cm 表达。规范规定, 对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规定实验温度为25 、拉伸速度为5005cmmin 条件下的延度;对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规定实验温度为15 、拉伸速度为5005cmmin 条件下的延度。对SBS 、SB R 改性沥青,规定实验温度为5 、拉伸速度为5005cmmin 条件下的延度。实验温度与拉伸速度根据有关规定采用,通常采用的实验温度为25 、15 或5 。无特别注明,拉伸速度为5005c

10、mmin 。当低温时采用1005cmmin 拉伸速度时,需要在实验报告中特别注明。1实验方法实验前,先要将隔离剂拌和均匀,涂于清洁干燥的试模底板和两个侧模的内侧表面,并将试模在试模底板上装妥。将沥青试样仔细自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往返几次缓缓注入模中,最后略高出试模,灌模时应注意勿使气泡混入。试件在室温中冷却30 40 min ,然后置于规定实验温度01 的恒温水浴中,保持30 min ,后取出,用热刮刀刮除高出试模的沥青,使沥青面与试模面齐平。沥青的刮法应自试模的中间刮向两端,且表面应刮得平滑。将试模连同底板再浸入规定实验温度的水浴中1 15h ,检查延度仪延伸速度是否符合规定规定,然后移动滑板使

11、其指针正对标尺的零点。将延度仪注水,并保温达试验温度05 。开始延度试验将保温后的试件连同底板移入延度仪的水槽中,然后将盛有试样的试模自玻璃板或不锈钢板上取下,将试模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及槽端固定扳的金属柱上,并取下侧模。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25 m m 。开动延度仪,并注意观测试样的延伸情况。此时应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水温应始终保持在实验温度规定范围内,且仪器不得有振动,水面不得有晃动。当水槽采用循环水时,应暂时中断循环,停止水流。水与沥青必须保持相同的相对密度,因要防止延长沥青试样的浮沉。在实验中,如发现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入模底时,加盐以增长水的相对密度,或加酒精以减少水的相对密度,调

12、整水的密度至与试样相近后,重新实验。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数,以M 表达。在正常情况下,试件延伸时应成锥尖状,拉断时实际断面接近于零。如不能得到这种结果,则应在报告中注明。沥青延度试验简图同一试样每次平行实验不少于3 个,如3 个测定结果均大于100cm ,实验结果记作100cm ;特殊需要也可以分别记录实测值。若3 个测定结果中,有1 个以上的测定值小于100cm 时,且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反复性试验精度规定,则取3 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实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 ,记作100cm ;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反复性试验精度规定时,实验应重新进行

13、。当实验结果小于100cm 时,反复性实验精度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20 ;再现性实验精度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30 。2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到:(1) 在浇注试样时,隔离剂配置要适当,以免试样取不下来,对于粘结在玻璃上的试样,应放弃。在试模底部涂隔离剂时,不宜太多,以免隔离剂占用试样部分体积,冷却后导致试样断面不合格,影响实验结果。(2) 在灌模时应使试样高出试模,以免试样冷却后欠模。(3) 对于延度较大的沥青试样,为了便于观察延度值,延度值底部尽量采用白色衬砌。(4) 在刮模时,应将沥青与试模刮为齐平,特别是试模中部,不应有低凹现象。三、软化点实验沥青是多种碳水化合物的混合物,是无定形物质

14、。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沥青逐渐软化,所以它没有明确的熔点,即没有敏锐的固化点或液化点,通常采用条件的硬化点和滴落点来表达软化点。沥青材料在硬化点至滴落点之间的温度阶段时,是一种粘滞流动状态。在工程实用中为保证沥青不致由于温度升高而产生流动的状态,因此取液化点与固化点之间温度间隔的872 作为软化点。 ( 1595 )软化点只是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表达沥青软硬程度的一个条件温度,绝不能把软化点误解为是由固体变为液体的界限。在软化点温度前后,沥青性质不发生质的变化。软化点作为道路沥青的最基本的一种性质指标,数值表达简单,直接与表达路面发软变形的限度相关联。软化点的数值随采用仪器不同而异,我国现行规范实

15、验法是采用环与球软化点法。软化点是沥青达成规定条件粘度时的温度,所以软化点既是反映沥青材料热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也是沥青粘性的一种度量。软化点可简单定义为沥青结合料不能承受钢球重力,并且开始流动时的温度,其目的是确定沥青结合料相位发生变化的温度。沥青的软化点实验是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 中,以5005 min 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254 m m) 时的温度,以表达。实验前,先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试样环角至略高出环面为止。如估计试样软化点高于120 ,则试样环和试样底板(不用玻璃板) 均

16、应预热至80 100 。试样在室温冷却30 min 后,用环夹夹着试样环,并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务使与环面齐平。若试样软化点在80 以下,则按以下步骤进行软化点实验: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505 的保温槽冷水中至少15 min ;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 的蒸馏水,水面略微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从保温槽水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支架中层板的圆孔中,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整个环架放入烧杯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 。注意,环架上任何部分不得附有气泡。将0 80 的温度计由上层板中心孔垂直插入,使端部测温头

17、底部与试样环下面齐平。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然后将钢球放在定位环中间的试样中央,立即加热,使杯中水温在3 min 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 。注意,在加热过程中,如温度上升速度超过此范围时,则实验应重做。试样受热软化逐渐下坠,至与下层底板表面接触时,立即读取温度,至05 。若试样软化点在80 以上,则按以下步骤进行软化点实验: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32 1 甘油的保温槽中至少15 min ;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甘油中。在烧杯内注入预先加热至32 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从保温槽中取出装有试样的试样环,按上面的方法进

18、行测定,读取温度至1 。同一试样平行实验两次,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符合反复性试验精度规定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软化点实验结果,准确至05 。( 1596 )当试样软化点小于80 时,反复性实验精度的允许差为1 ,再现性实验精度允许差为4 。当实验软化点等于或大于80 时,反复性实验精度允许差为2 ,再现性实验精度的允许差为8 。环与球法在以前的实验规程中,并不规定对水浴的水进行搅拌,而现在参照国外大部分国家的方法规定在烧杯中加电磁振荡搅拌器,据说水浴的水不搅拌进行实验时,由于上下水温传导有一个时间差,将引起测定的软化点温度比搅拌了的高出15 。假如使用搅拌器,则可以去除这个假象。以上论及的针入度、软

19、化点和延度是评价粘稠石油沥青路用性能最常用的经验指标,所以通称“三大指标”。四、粘度实验由于沥青的使用温度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当沥青加热熔融至200 时沥青粘度小至10 1Pas 数量级,同水差不多;而冬天处在严寒状态下的沥青近于固体,粘度可高达1011Pas ,因而沥青的粘度变化范围非常大,不也许用一种方法测定沥青不同温度的粘度。根据不同温度、不同目的将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沥青的粘度,这就是沥青测流学即测定沥青流变性质的方法。现在采用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帕斯卡秒(Pas),1Pas 相称于10 泊,1 毫帕斯卡(mPas) 相称于1 厘泊(cP)。我国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JTJ052

20、 2023) 根据测定沥青从较低温度到较高温度范围内粘度的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粘度计已分别作了规定。例如,为测定沥青60 粘度分级用的动力粘度,世界上基本上都统一采用真空减压毛细管粘度计(规程T0620),由于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粘度太大,1999 年修订又增加了较粗的毛细管型号;对拟定施工温度而测定135 或更高温度的运动粘度通常采用T0619 的逆流式毛细管方法、T0623 的赛波特粘度计法;对其他如乳化沥青和煤沥青采用T0622 的恩格拉粘度计法、T0621 的标准粘度计法,这次修订时又增补了布洛克菲尔德(Brookfield) 粘度计方法(T0626) 等等。自从美国SH RP 战略公路研究

21、计划推出采用布洛克菲尔德(Brookfield) 粘度计方法(AST M D4402) 测定沥青不同温度的粘度后,各国道路界对此十分重视。在SH RP 沥青结合料性能规定中提出了135 粘度不得超过3Pas 的技术规定,以控制改性沥青的施工性能。我国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7 98) 也将此指标收入了改性沥青的技术规定,实验规程参照美国A ASH TO 建议标准TP48 也制订了标准实验方法。沥青的粘度测定通常由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来进行,沥青布氏粘度计法合用于测定牛顿流体之剪应力与剪变率之比,即表观粘度。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Brookfield ,简称布氏粘度计) 旋转法合用

22、于测定道路沥青在45 以上温度范围内的表观粘度,以帕斯卡秒(Pas) 计。在本方法的实验条件或温度范围内,某些沥青可表现出非牛顿特性。由本方法测定的不同温度曲线,用于拟定各种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实验仪具与材料涉及:(1) 布洛克菲德粘度计由下列部分组成:1) 不同粘度范围内的标准高温粘度测量系统,如LV 、R V 、H A 或H B 型系列等,其量程应满足被测改性沥青粘度的规定。2) 不同型号的转子。3) 自动温度控温系统,涉及恒温控制器、盛样筒、温度传感器等。4) 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绘图记录设备等。(2) 烘箱:标称温度范围300 ,控温的准确度1 。(3) 标准温度计,分度为01 。(

23、4) 秒表。按实验规程规定准备沥青试样,分装在盛样容器中,在烘箱中加热至软化点以上100 左右保温30 60 min 备用,对改性沥青尤应注意去除气泡。仪器在安装时必须调平,使用前应检查仪器的水准器气泡是否对中。启动粘度计温度控制器电源,设定温度控制系统至要求的实验温度。此系统的控温准确度应在使用前严格标定。根据估计的沥青粘度,按仪器说明书规定的不同型号的转子所合用的速率和粘度范围,选择适宜的转子。取出沥青盛样容器,适当搅拌,按转子型号所规定的体积向粘度计的盛样筒中添加沥青试样,根据试样的密度换算成质量。加入沥青试样后的液面应符合不同型号转子的规定规定,试样体积应与系统标定时的标准体积一致。将

24、转子与盛样筒一起置于已控温至实验温度的烘箱中保温,维持15h 。若实验温度较低时,可将盛样筒试样适当放冷至稍低于实验温度后再放入烘箱中保温。取出转子和盛样筒安装在粘度计上,减少粘度计,使转子插进盛样筒的沥青液面中,至规定的高度。使沥青试样在恒温容器中保温,达成实验所需的平衡温度(不少于15 min)。按仪器说明书的规定选择转子速率,例如在135 测定期,对R V 、H A 、H B 型粘度计可采用20rmin ,对LV 型粘度计可采用12rmin ,在60 测定可选用05rmin 等。开动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观测读数,扭矩读数为在10 98 范围内。在整个测量粘度过程中,不能改变设定的转速,改

25、变剪变率。仪器在测定前是否需要归零,可按操作( 1598 )说明书规定进行。待读数稍稍稳定后,在每个实验温度下,每隔60s 读数一次,连续读数3 次。对每个规定的实验温度,反复以上过程进行实验。实验温度宜从低到高进行,盛样筒和转子的恒温时间不小于15h 。如在实验温度下的扭矩读数不在10 98 的范围内,须更换转子或减少转子转速后重新实验。运用布洛菲尔德粘度计测定的不同温度的表观粘度,通常以60 、135 及175 测定的表观粘度为准,绘制粘温曲线。实验完毕,进行如下计算:当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的显示面板上具有直接显示粘度、扭矩、剪切应力、剪变率、转速和实验温度等项目的功能时,可直接根据需要记录

26、数据,并以3 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粘度计不能直接显示读数装置,可按仪器厂家提供的仪器常数进行计算,或按下式计算沥青在该测定温度条件下的表观粘度。akn 式中:a 沥青在测定温度条件下的表观粘度,Pas ;kn 布洛克菲尔德仪器常数,由厂家按型号提供;3 次粘度计读数的平均值。若将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的粘度绘于下图所示的粘温曲线中,以拟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当使用石油沥青时,宜以粘度为(017 002)Pas 时的温度作为拌和温度范围;以(028 003) Pas 时的温度作为压实成型温度范围.粘温度曲线 1599 实验报告应涉及:报告实验温度、转子的型号和速度。绘制粘温度曲线,给出推荐

27、的拌和及压实施工温度范围(不能直接用于改性沥青的拌和和压实温度拟定)。反复性实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35 ;复现性实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145 。判断实验结果精密度和允许差的可接受性的置信度为95 。五、沥青结合料其他实验检测方法(一) 热老化实验当沥青结合料在拌和装置中与热矿质集料拌和时,它承受了短期的老化。而沥青路面在承受环境和其他因素的服务寿命中,连续承受长期老化。现在尚无标准方法可以估计沥青结合料的长期老化,但是通常使用以下两种实验来估计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装置中发生的短期老化。1蒸发损失试验国际上以前通用的是蒸发损失实验(LO H),即我国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JTJ052

28、2023T0608) 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针入度试样皿装沥青试样50g ,由于沥青试样的深度大,它仅仅能反映沥青在沥青罐、沥青车中存放过程中的老化,其老化条件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条件相差甚远,所以现在一般很少使用。沥青蒸发损失实验是将沥青试样50g 盛于直径为55 m m 、深度为35 m m 的器皿中。在163 的烘箱中加热5h ,然后测定其质量损失及残留物的针入度占原试样针入度的百分率。这种方法由于沥青试样与空气接触面积太小,试样太厚,所以实验效果较差。实验开始前,先称洁净、干燥的盛样皿的质量(m 0),准确至1 mg 。准备试样缓缓倾人两个盛样皿中,质量约(5005) g , 冷却至室温后

29、再称试样与盛样皿合计质量(m 1),准确至1 mg 。将烘箱调成水平,使转盘在水平面上旋转;再将温度计挂在转盘上方,位于转盘边缘内侧20 m m ,水银球底部在转盘顶面上的6 m m 处;然后打开烘箱的上下气孔并加热保持温度(163 1)。然后,待温度恒温后,可以开始进行实验。将两个已盛试样的盛样皿置于烘箱内,注意观测温度下降,从温度回升至163 时开始计算,连续保持5h ,但所有时间不得超过525h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最佳别将不同品种或标号的沥青同时放进一个烘箱中实验。加热终了后取出盛样皿,在不落入灰尘的条件下,在室温下冷却,称取质量(m 2),准确至1 mg 。将盛样皿置于加热炉具渐

30、渐加热将沥青熔化,并用玻璃棒上下搅匀;按针入度试验法规定的环节测定此残留物的针入度,假如试样数量不够规定时,应增长试样( 1600 )皿数量,然后合并在规定的试样皿内实验。沥青试样蒸发损失百分率按下式计算,当试样蒸发实验后质量减少时为负值(),质量增长时为正值():Lb (m 2 m 1/m 1 m 0)100式中:Lb 试样的蒸发损失,;m 0 盛样皿质量,g ;m 1 加热前盛样皿与试样合计质量,g ;m 2 加热后盛样皿与试样合计质量,g 。试样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占原试样针入度的百分率按下式计算:K P (P2/P1)100式中:K P 针入度比,;P1 原试样的针入度,01 m m

31、;P2 蒸发损失后残留物的针入度,01 m m 。同一试样平行实验两次,两个盛样皿的蒸发损失百分率之差符合反复性实验的精度规定期,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准确至小数点后2 位。当蒸发损失小于05 时,反复性实验精度的允许差为010 ,再现性实验精度的允许差为020 。当蒸发损失等于或大于05 时, 反复性实验精度的允许差为020 ,再现性实验精度的允许差为040 。残留物针入度的精密度同针入度试验规定,不符合规定时应重新试验。2沥青老化试验现在通行的评价沥青在拌和过程中热老化限度的实验方法, 是薄膜烘箱实验(TFOT) 以及旋转式薄膜烘箱试验(RTFOT)。沥青在拌和机中的热老化与沥青在沥青池

32、、沥青罐中储存加热过程中的老化不同,它虽然时间短暂,但它与空气的接触面大,温度高,因而老化速率不久。后来又发展了旋转薄膜烘箱实验,这种实验方法的优点是试样在垂直方向旋转,沥青膜较薄,能连续介入热空气,以加速老化,使实验时间缩短,并且实验结果精度较高。沥青薄膜烘箱实验(上图)(1) 薄膜烘箱试验薄膜加热试验后的性质与沥青在拌和机中加热拌和后的性质有很好的相关性。沥青在薄膜加热实验后的性质,相称于在150 拌和机中拌和10 15 min 后的性质。沥青薄膜加热实验(简称TFOT) 是在一个平底圆盘(内径1397 m m , 深95 m m )中放置50g 试样沥青胶结料(厚度32 m m),试样在

33、规定温度条件下,经规定期间加热,测定实验前后沥青质量和性质变化的实验。非经注明,加热温度为163 ,受热时间为5h 。本方法合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薄膜加热后的质量损失,并根据需要测定薄膜加热后残留物的针入度、粘度、软化点、脆点及延度等性质的变化,以评估沥青的耐老化性能。沥青旋转薄膜烘箱实验实验前,先将洁净、烘干、冷却后的盛样皿编号, 称其质量(m 0),准确至1 mg 。准备沥青试样,分别注入4 个已称质量的盛样皿中(5005g),并形成厚度均匀的沥青薄膜,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质量(m 1),准确至1 mg 。同时按规定方法,测定沥青试样薄膜加热实验前的针入度、粘度、软化点脆点及延度等

34、性质。当实验项目需要,预计沥青数量不够时,可增长盛样皿数目,但不允许将不同品种或不同标号的沥青同时放在一个烘箱中实验。将温度计垂直悬挂于转盘轴上,位于转盘中心,水银球应在转盘顶面上的6 m m 处,并将烘箱加热并保持至(163 1)。然后,把烘箱调整水平,使转盘在水平面上以(55 1)rmin 的速度旋转,转盘与水平面倾斜角不大于3,温度计位置距转盘中心和边沿距离相等。在烘箱达成恒温163 后,将盛样皿迅速放入烘箱内的转盘上,并关闭烘箱门和开动转盘架,使烘箱内温度回升至163 时开始计时,并保持温度(163 1)。但从放置盛样皿开始至实验结束的总时间,不得超过525h 。加热后取出盛样皿,放入

35、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随机取其中两个盛样皿分别称其质量(m 2),准确至1 mg 。注意,即使不进行质量损失测定,亦应放入干燥器中冷却,但不称量,然后进行以下环节。将盛样皿置一石棉网上,并连同石棉网放回(163 1) 的烘箱中转动15 min ; 然后,取出石棉网和盛样皿,立即将沥青残留物样品刮入一适当的容器内,置于加热炉上加热并适当搅拌使之充足融化达流动状态。将热试样倾入针入度盛样皿或延度、软化点等试模内,并按规定方法进行针入度等各项薄膜加热实验后残留物的相应实验。如在当天不能进行实验时,试样应在容器内冷却后放置过夜,但所有实验必须在加热后72h 内完毕。沥青薄膜试验后质量损失按下式计算,结

36、果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质量损失为负值,质量增长为正值)。L T (m 2 m 1/m 1 m 0)100式中:LT 试样薄膜加热质量损失,;m 0 试样皿质量,g ;m 1 薄膜烘箱加热前盛样皿与试样合计质量,g ;m 2 薄膜烘箱加热后盛样皿与试样合计质量,g 。沥青薄膜烘箱实验后,残留物针入度比以残留物针入度占原试样针入度的比值计算:K P (P2/P1)100式中:K P 试样薄膜加热后残留物针入度比,;P1 薄膜加热试验前原试样的针入度,01 m m ;P2 薄膜烘箱加热后残留物的针入度,01 m m 。( 1603 )沥青薄膜加热实验的残留物软化点增值按下式计算:T T2 T1式中:

37、T 薄膜加热试验后软化点增值,;T1 薄膜加热试验前软化点,;T2 薄膜加热试验后软化点,。沥青薄膜加热实验粘度比按下式计算:K 2/1式中:K 薄膜加热试验前后60 粘度比;2薄膜加热试验后60 粘度,Pas ;1薄膜加热试验前60 粘度,Pas沥青的老化指数按下式计算:C lglg (2 103) lglg (1 103)式中:C 沥青薄膜加热实验的老化指数。(2) 旋转薄膜烘箱实验下图为AST M D2872 所用的旋转薄膜烘箱。将规定数量沥青胶结料倒入置于温度保持在163 烘箱中架子上的瓶中,架子在规定速度围绕一水平轴旋转,旋转着的瓶不断将新鲜沥青暴露,试样瓶在每一次旋转中都通过喷气净

38、化。RTFO 达成TFO 大约同样程度的硬化(老化),但花费时间较少。它还可供应比TFO更多数量的试样。美国使用从这种实验获得的沥青胶结料老化残留物(A R) 的粘度来对沥青胶结料进行分级。RTFO 方法服务于两个目的,其一是提供已经老化的沥青结合料,用它来对物理性能做进一步实验;其二是拟定沥青在生产过程中挥发的质量损失。挥发质量损失是也许发生于拌和和施工操作过程中沥青老化的指标。有些沥青在BTFO 方法中因氧化物的生成甚至还增长质量。HTFO 将沥青新鲜薄膜不断暴露于热空气流中,在某些情况下,滚动作用保持改性剂(如聚合物) 在沥青中扩散。RTFO 实验的烘箱,如下图,有一个圆形的垂直支架,支

39、架支持试样瓶并绕其中心转动。当其在支架中旋转到最低位置时,气嘴将空气吹入每一试样瓶。RTFO 烘箱在使用前必须预热到163 的老化温度最少16h 。应设立恒温器,以便在试样瓶安顿好、箱门关闭后使烘箱在10 min 内回升到这一温度。为准备RTFO 老化,结合料试样加热成液体,但不超过150 ,RTFO 瓶均加入35g结合料。结合料实验规定用8 个样品瓶,两个瓶作为测定质量损失,6 个瓶作为进一步实验。这两个质量损失试样瓶称量精确到0001g 。旋转薄膜烘箱 RTFO 瓶试样瓶安装于支架中,按15rmin 的速度旋转, 空气流设定为(4000 200) m Lmin ,试样瓶在这样的条件下维持8

40、5 min 。老化之后,将装有质量损失样品的两个瓶冷却并称量(精确到0001g),然后废弃试样。将其余瓶的剩余物倒入一容器,并搅动均匀。按照实验规程,RTFO 的剩余物应当从被涂覆的瓶中倒出,而不刮除,然而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改性冷却而言,为保证取去足够材料又获得均匀试样,刮除通常是需要的。然后将RTFO 老化结合料用于动力剪切流变仪(DSR) 实验,并转移入盘进行进一步老化,或相同比例地装入小容器作进一步使用。(二) 闪点实验一般用克利夫兰开口杯法拟定铺路沥青胶结料的闪点将沥青试样盛于标准杯中,按规定速度进行加热。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点火器拂过沥青试样任何一部分表面,出现一瞬间即

41、灭的蓝色火焰状闪光时,此时温度即为闪火点。按规定加热速度继续加热,至达点火器扫拂过沥青试样表面发生燃烧火焰,并连续5s 以上,此时温度即为燃烧点。实验前,先将试样杯用溶剂洗净、烘干,装置于支架上。加热板放在可调电炉上,如用燃气炉时,加热板距炉口约50 m m ,接好可燃气管道或电源。安装温度计,垂直插入试样杯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杯底约65 m m ,位置在与点火器相对一例距杯边沿约16 m m 处。准备沥青试样后,注入试样杯中至标线处,并使试样杯其他部位不沾有沥青。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试样加热温度不能超过闪点以下55 。所有装置应置于室内光线较暗且无显著空气流通的地方,并用防风屏三面围护。将点火

42、器转向一侧,实验点火,调节火苗成标准球形状或成直径为(4 08) m m 的小球形试焰。( 1605 )然后,开始加热试样,升温速度迅速达成(14 17)min 。待试样温度达成预期闪点前56 时,调节加热器减少升温速度。以便在预期闪点前28 时能使升温速度控制在(55 05)m m 。克利夫兰开口杯闪点试验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28 时开始,每隔2 将点火器的试焰沿实验杯口中心以150 m m 半径作弧水平扫过一次;从实验杯口的一边至另一边所通过时间约1s 。此时应确认点火器的试焰为直径(4 08) m m 的火球,并位于坩埚口上方2 25 m m 处。必须注意,实验时不应对着试样杯呼气。当

43、试样液面上最初出现一瞬即灭的蓝色火焰,立即从温度计上读取读记温度,作为试样的闪点。注意不要将试焰四周的蓝白色火焰误认为是闪点火焰。继续加热,保持试样升温速度(55 05)min ,并按上述操作规定用点火器点火试验。当试样接触火焰即着火,并能连续燃烧不少于5s 时,停止加热,并读记温度计上的温度,作为试样燃点。(三) 溶解度实验假如沥青胶结料几乎完全由纯沥青组成,定义的纯沥青可完全溶解于二硫化碳,一般只有极少量杂质存在于精炼沥青胶结料。为拟定沥青胶结料的纯度,要进行溶解度实验。将已知质量的沥青胶结料试样在三氯乙烯(而不是二硫化碳,二硫化碳容易着火,存在安全危险) 中进行溶解,然后通过玻璃纤维垫进

44、行过滤。残留在垫上的不可溶材料被冲洗、干燥与称重,不可溶材料构成沥青胶结料中的杂质。铺路沥青胶结料规范一般规定,在三氯乙烯中最小溶解度为990 。还盼望沥青胶结料不含水分,由于水会在加热到100 以上时引起沥青胶结料发泡。实验前,先准备沥青试样。将玻璃纤维滤纸置于洁净的古氏坩锅的底部,用溶剂冲洗滤纸和古氏坩锅, 使溶剂挥发后,置温度为1055 的烘箱内干燥至恒重(一般为15 min),然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 冷却时间不少于30 min , 称其质量(m 1), 准确至02 mg 。称取已烘干的锥形烧瓶和玻璃棒(m 2) 的质量,准确至02 mg 。然后用预先干燥的锥形烧瓶称取沥青试样2g (m

45、 3),准确至02 mg 。在不断摇动下,分次加入三氯乙烯100 m L ,直至试样溶解后盖上瓶塞,并在室温下放置至少15 min 。将已称质量的滤纸及古氏坩锅,安装在过滤烧瓶上,用少量的三氯乙稀润湿玻璃纤维滤纸。然后将沥青溶液沿玻璃棒倒入玻璃纤维滤纸中,并以连续滴状速度进行过滤。必要时,使用水流泵或真空泵过滤。过滤时,应尽量将在锥形烧瓶中的不溶解物移至坩锅中,再用溶剂洗涤古氏坩埚的玻璃纤维滤纸,直至滤液无色透明为止。取出古氏坩埚置通风处,直至无溶剂气味为止;然后将古氏坩埚移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至少20 min ;同时,将原锥形瓶、玻璃棒等也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古氏坩埚及锥形瓶等置

46、于干燥器中冷却(30 5) min 后,分别称其质量(m 4 、m 5),直至连续称量差不大于03 mg 为止。沥青试样的可溶物含量按下式计算:Sb 1 (m 4 m 1) (m 5 m 2)/m 3 m 2 100式中:Sb 沥青试样的溶解度,;m 1 古氏坩锅与玻璃纤维滤纸合计质量,g ;m 2 锥形瓶与玻璃棒合计质量,g ;m 3 锥形瓶、玻璃棒与沥青试样合计质量,g ;m 4 古氏坩锅、玻璃纤维滤纸与不溶物合计质量,g ;m 5 锥形瓶、玻璃棒与粘附不溶物合计质量,g 。(四) 含蜡量实验蜡含量在沥青技术指标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我国道路部门数年来一直采用蒸馏法测定沥青中的蜡含量,在

47、1983 年版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中已有了标准的实验方法,此方法基本上是按照德国的裂解蒸馏法编制的,简称蒸馏法。“七五” 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在对国内外蜡含量测定方法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对实验方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中石化行业标准统一的蜡含量实验方法ZBE43003 90 ,后来将其列入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JTJ052 93)。此方法实行数年来,许多单位对规程推荐的冷却过滤装置的质量有不少意见,重要是砂芯漏斗的滤板孔径误差较大,常有蜡分漏过的现象发生,封闭也往往不好,装置合格率较低,并且玻璃仪器在购置、运送、安装过程中破损率较高,严重影响试验精度和试验开展。为此2000

48、 版修订实验规程时,又将1983 年版原实验规程所使用的冷却过滤装置增补进实验方法。这两个方法仅仅是冷却过滤装置不同,操作环节并无实质性的差别,都是蒸馏法。国外现有的石油沥青含蜡量测定方法重要有:(1) 裂解蒸馏法,如德国DIN52015 法及我国方法JTJ052 93T0615 (与SHT 0425 92 同)、日本JPI 法、罗马尼亚STAS 8098 88 法;(2) 吸附法,如前苏联TO CT1789 72 法、美国U OP 法;(3) 磺化法,如法国LCPC 法NFT66015 :(4) 色谱法等。在这里,重要介绍我国实验规程2023 版的实验方法。含蜡量实验前,先在蒸馏瓶中称取沥青

49、试详质量(mb) (50 1)g ,准确至0lg ,并将瓶塞塞妥,用锥形瓶作接受器,装在盛有冰水的烧杯中。当用高温电炉时,将盛有试样的蒸馏瓶置于已恒温(550 10)的电炉中,并迅速将瓶颈固定在铁架的弹簧支架上,蒸馏瓶支管与置于冰水中的锥形瓶连接。如用燃气炉时,调节火焰高度将蒸馏瓶周边包住。调节加热强度(即调节蒸馏瓶至高温炉间距离或燃气炉火焰大小),使从加热开始起5 8 min 内开始初馏(支管端口流出第一滴馏分)。其后以每秒两滴(4 5 mLmin)的流出速度继续蒸馏至无馏出油为止,然后在1 min 内将蒸馏瓶底烧红(即瓶内蒸馏残留物焦化)。所有蒸馏过程必须在25 min 内完毕。蒸馏后支管

50、中残留的馏出油应流入接受器中。将盛有馏出油的锥形瓶从冰水中取出,擦干瓶外水分,在室温下冷却称其质量,得到馏出油总质量(m 1),准确至005g 。将锥形瓶中的馏出油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加热时温度不要太高,避免有蒸发损失。然后将熔化的馏出油注入另一已知质量的锥形(250 mL) 中,称取用于脱蜡的馏出油质量1 3g (m 2) 准确至1 mg ,其数量需使其冷冻过滤后能得到005 01g 蜡,但取样量不得超过10g 。将冷却过滤装置装妥,并将吸滤瓶支管用橡胶管与水流泵(成真空泵) 及U 形水银柱压力计连接起来。向冷浴中注入适量冷液(工业酒精),其液面比试样冷却筒内液面(乙醚乙醇) 高约70 m

51、 m 以上,便向冷浴内加干冰不致溅入试样冷却筒内。用适当工具搅拌冷液,使之保持温度(20 05);也可取低温水槽作冷浴,冷液可采用11 甲醇水溶液,低温水槽应能自动控温到(20 05)。将盛有馏出油的锥形瓶注入10 mL 乙醚,使其充足溶解,然后注入试样冷却筒中,( 1608 )再用15 mL 乙醚分两次清洗盛油的锥形瓶,并将清洗液倒入试样冷却筒中。将25 mL 乙醇注入试样冷却筒内与乙醚充足混合均匀,从加入乙醚时间开始,冷却1h ,使蜡充足结晶析出。预先在另一锥形瓶或试管(50 mL) 中量取50 m L 乙醚乙醇(11) 混合液,使其冷却至20 ,至少恒冷15 min 以后再使用。当试样冷

52、却筒中溶液冷却结晶后,拔起其中的塞子,过滤结晶析出的蜡,并将塞子用适当方法或吊在试样冷却筒中,保持自然过滤30 min 。当砂芯过滤漏斗内看不到液体时,启动水流泵(或真空泵),调节U 形水银柱压力计真空度,使滤液的过滤速度为每秒一滴左右,抽滤至无液体滴落,然后小心地关闭水流泵(或真空泵),使压力计恢复常压。再将已冷却的乙醚乙醇混合液一次加入30 m L ,洗涤蜡层,并清洗塞子及试样冷却筒内壁。继续过滤,当溶剂在蜡层上看不见时,继续抽滤5 min ,将蜡中的溶液抽干,以除去蜡中的溶液。从冷浴中取出试样冷却过滤装置,取下吸滤瓶,将其中溶液倾入一回收瓶中。吸滤瓶也用乙醚乙醇混合液中洗3 次,每次用1

53、0 15 mL ,洗液倒入回收瓶中。将试样冷却筒、塞子及吸滤瓶重新装妥,再将30 m L 已预热至(50 60)的石油醚清洗试样冷却筒及塞子,拔起塞子使溶液流至过滤漏斗。待漏斗中无溶液后,再用热石油醚溶解漏斗中的蜡两次,每次用量35 mL ,然后立即用水流泵(或真空泵) 吸滤, 至无液滴洒落。将吸滤瓶中蜡溶液倾入已称质量的锥形瓶中,并用常温石油醚分三次清洗吸滤瓶,每次用量5 10 mL 。洗液倒入锥形瓶的蜡溶液中。将盛有蜡溶液的锥形瓶放在适宜的热源上,回收溶剂或使溶剂蒸发净尽。将锥形瓶置温度为105 5 烘箱中除去石油醚,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105 5 ,残压2135kPa) 中1h ,再置干

54、燥器中冷却1h 后称其质量, 得到析出蜡的质量m w ,准确至01 mg 。同一沥青试样蒸馏后,从馏出油中取3 个试样进行实验。实验完毕后,进行以下计算工作:沥青试样的蜡含量按下式计算:P P (m 1 m w)/(m b m 2)100式中:PP 蜡含量,;m b 沥青试样质量,g ;m 1 馏出油总质量,g ;m 2 用于测定蜡的馏出油质量,g ;m w 析出蜡的质量,g 。( 1609 )在方格纸上以得到蜡的质量(g) 为横轴,蜡的质量百分率为纵轴,求出其关系直线,然后按内推法求出蜡的质量为0075g 时的质量百分率。3 个试样平行实验结果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符合反复性实验精度规定期,取其

55、平均值作为蜡含量结果,取小数点一位()。必须注意到,关系直线的方向系数只取正值,有两条直线时,取内插值的平均值。(五) 密度实验道路沥青的密度,是沥青分子致密限度的指标,也是沥青质量性能的指标,它是以15 作为测定标准的。沥青的相对密度(密度) 也是沥青的一项基本数据,它是沥青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通常的测定条件为25 25 。沥青胶结料的相对密度(密度) 在沥青胶结料加热膨胀时发生变化。因此,相对密度的拟定,在进行温度体积校正或拟定沥青胶结料加热到其使用温度的单位体积质量时都是有用的。目前用比重瓶法拟定沥青胶结料的相对密度。由于相对密度随温度变化,因此实验结果用实验沥青胶结料与水在给定温度的相对密度来表达。实验前,先用洗液、水、蒸馏水先后仔细洗涤比重瓶,然后烘干称其质量(m 1),准确至1 mg 。将盛有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的烧杯浸入恒温水浴中一同保温,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水的深度必须超过比重瓶顶部40 m m 以上,使恒温水浴及烧杯中的蒸馏水达成规定的实验温度01 。然后测定比重瓶水值:将比重瓶及瓶塞放入恒温水浴中,烧杯底浸没水中深度应不少于100 m m ,烧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夹具将其固牢。待烧杯中水温再次达成规定温度并保温30 min 后,将瓶塞塞人瓶口,使多余的水由瓶塞上的毛细孔中挤出。注意,比重瓶内不得有气泡。将烧杯从水浴中取出,再从烧杯中取出比重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