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新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66458639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3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新版(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第一章第三章)1. 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记录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指 标单位202320232023202320232023全年粮食产量万吨4625145258 45711430674694748401所有工业增长值亿元3957042607 45935 5361262815 76190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40495933 102398 11669413651518232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261936898 432025511870073 88604(1)什么是增长值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长值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从三种不

2、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答:(1)增长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期期内,生产活动发明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增长值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非营利机构单位增长值核算一般采用估算、推算等虚拟核算方法,产业部门增长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分派法).答:(2)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期期内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部门在一定期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各部门所生产发明的增长值的总和。从收入分派角度看,国

3、内生产总值是由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从使用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期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答:(3) 、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100.91%、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 1/5100%=115.31%2中国记录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涉及哪些内容答:重要数据涉及 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长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 资金流量

4、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内容上看,涉及生产的增长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 最终消费 国民储蓄 投资及资本形成 金融资产和负债 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 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 国际投资 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3.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列举近两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答: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期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仅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

5、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涉及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达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 生产法:是从货品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即:增长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 收入法:也称分派法,是从生产过程发明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即:增长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 支出

6、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涉及货品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即:增长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派)和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当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记录误差,而一定限度内的记录误差是允许出现的。目前,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中多采用收入法,但其三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互相验证。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1、某公司202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所有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所有固定资产折旧4

7、亿元,向政府交纳的所有生产税净额8亿元,公司所有营业盈余21亿元。规定计算公司2023年增长值。解答:分派法(收入法):增长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2+4+8+21=65(亿元)2已知某地区2023年以下记录资料:(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23亿元,库存增长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生产税610亿元;(9)生产补

8、贴15亿元;规定:(1)根据以上记录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解答:(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值+总投资+净出口(出口-进口)=8110+(2023+24+3)+(1200-1060)=10287(亿元) 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 中间消耗10287=15000- 中间消耗 中间消耗=4713(亿元)营业盈余=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总产出 15000减:中间消耗 4

9、713总消费 8110居民消费 5600 公共消费 2510总投资2037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23库存增长 24贵重物品净获得 3净出口 140出口 1200进口 1060劳动者报酬 5240生产税净额 595 生产税 610 减:补贴 15固定资产折旧 1480营业盈余 2972国内生产总值 10287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3已知如下我国实际最终消费记录数据资料: 单位:亿元年度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品和服务净出口202354600.932499.82240.2202358927.437460.82204.7202362798.542304.92794.2202367442.5513

10、82.72686.2202375439.762875.34079.2 规定:(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2)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3)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解:(1)GDP=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品和服务净出口年度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品和服务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202354600.932499.82240.289340.961.136.4202358927.437460.82204.798592.959.838.0202362798.542304.92794

11、.2107897.658.239.22023202367442.575439.751382.762875.32686.24079.2121511.4142394.255.552.9842.344.16(2)计算结果见表格。由计算结果可知,我国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除外),表白消费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3)计算结果见表格。由计算结果可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渐提高,表白投资的地位有提高的趋势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第四章第六章)一、简答题1、简述收入分派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派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

12、分为初次分派与再分派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派阶段自增长值的分派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派流量,涉及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派账户。收入再分派以收入初次分派结果为基础,重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派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派账户和实物收人分派账户的内容。2、结合收入初次分派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派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派帐户”之间的关系。答:收入形成分派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派,分派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长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派流量

13、,涉及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长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自身两者之间的最初分派关系,对整个分派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原始收入分派是收入形成分派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派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派的结果。3、根据2023年中国记录年鉴完毕以下规定填写2023年我国城乡

14、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2)消费率(3)恩格尔系数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司及过程)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增长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贴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

15、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派帐户。解答:总营业盈余=增长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85-6)=345(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38-42)=341(亿元)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0-7-3-43)=288(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的收入分派帐户如下(单位:亿元):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使 用 来 源劳动报酬 256 生产税净额 79总营业盈余 345总增长值 680合 计 680合 计 680原始收入分派帐户 单位:亿元使 用来 源财产收入 42原始收入总额 341总营业盈余 345财产收入

16、 38合 计 383合 计 383收入再分派帐户 单位:亿元使 用 来 源经常转移支出 53 所得税 43 社会福利 7捐 款 3可支配总收入 288原始收入总额 341 合 计 341合 计 3412、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所有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公司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公司部门的资本转

17、移收入及净额。解答: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即89公司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公司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公司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3、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

18、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1850+08001050(亿元)(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860350280)1050440(亿元)(4)账户: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最终消费支出 4950 可支配总收入 6800总储蓄 1850合 计 6800 合 计 68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资 产 变 化 负债和净值变化 资本形成 800 总储蓄 1850净贷出(+)

19、/净借入(-)1050合 计 1850 合 计 1850 金融帐户 单位:亿元资产变化负债变化银行存款 860股票和债务 350保险 280负债 440净金融投资额 1050合计 1490合计 1490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4、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解答:运用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平衡关系中的“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净值”计算。在国民经济(全国合计)中,净值即国民资产负债总额。计算

20、为: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40004003203604360(亿元) 期中测验下面是我国2023-2023年国民经济记录数据,试按题目的规定进行计算和分析。 单位: 亿元年份国民总收入第一产业增长值第二产业增长值第三产业增长值:年终总人口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送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万人)2023202320232023202388254.095727.9103553.6116603.2136584.314628.215411.816117.317092.120768.144935.348750.052980

21、.261274.172387.239047.342374.645975.253092.962815.15888.06375.07005.48181.39572.129904.633153.036074.838885.743720.65408.65968.36240.36715.67694.27316.07918.88476.79238.110098.5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 数据来源:中国记录年鉴 1.根据给出的记录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 2.根据给出的记录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3.计算

2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2023-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长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解答:年份国民生产总值年终总人口数(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外净要素收入(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2023 88254.0 126743 89468.1 -1214.1 7059.0 16.4 50.2 33.4 2023 95727.9 127627 97

23、314.8 -1586.9 7624.9 15.8 50.1 34.1 2023 103553.6 128453 105172.3 -1618.7 8187.6 15.3 50.4 34.3 2023 116603.2 129227 117251.9 -648.7 9073.3 14.6 52.3 33.2 2023136584.3129988136875.9-291.610529.915.253.031.8(1)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长值+第二产业增长值+第三产业增长值(2)2023-2023年国外净要素收入均为负值,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即我国公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小于外国

24、公民在我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 计算式: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收入值生产值)(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结果见上表。(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而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比如: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记入美国的GNP中,但不记入美国的GDP中,而记入日本的GDP中。因此,若某国的GNP超过了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国外净要素收入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GNP(5)国民总收入=GDP-折旧-(间接税-政府对公司的补贴-公司

25、转移支出)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民生产总收总值-GDP(6)2023-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136875.9/88254.0)1/4-1=109.33%-1=9.33%从表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长值的比重逐渐减小,而第二产业增长值的比重逐渐增大,第三产业增长值的比重基本持平。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作业3(第七章第十章)一、 简答题 1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重要联系与差别。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重要联系为:()两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品与劳务对外账户、

26、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相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相应的。2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录原则。答:(1)复式记账原则。就是说每一笔国际经济交往,都应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和贷方同时反映,但所借贷的科目不一定相同。贷方项目重要涉及:货品贸易出口、服务贸易收入、接受的无偿援助或捐赠、对外资产减少或负债增长等;借方项目重要有:货品贸易进口、服务贸易支出、对外提供的无偿援助或捐赠、对外资产增长或负债减少等。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例如,加工贸易原材料进口按照进口实际价格记录,加工后成品出口按照出口商品的市场价格计算,不一定完全等于加工货品出口的收汇额

27、。 (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一般来说,货品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当他们不再是本来所有者帐上的资产而成为新所有者帐上的资产时,就应加以记录。 (4)所有的记账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账货币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货币。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项目的差额。当贷方大于借方时,表白该项目是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3. 人口核算涉及哪些内容?劳动力核算涉及哪些内容答:人口核算涉及三部分内容:(1)人口总量记录。涉及常住人口记录和现有人口记录。(2)人口变动记录。涉及人口自然变动记录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记录。(3)人口构成记录。涉及:人口的性别与年龄

28、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记录;人口的社会构成。劳动力核算涉及以下内容: (1)社会劳动力资源和构成数量记录; (2)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记录; (3)社会劳动力变动记录。二、 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1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记录原始资料: 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品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品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规定:(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货品和服务帐户;(2)计算

29、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合用帐户;(3)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品服务部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解:1解:(1) 货品和服务账户 单位:万元来源使用总产出 100中间消耗 60进口 5最终使用 45 最终消费 32 资本形成 3 出口 10合计 105合计 105(2)使用来源最终消费 32可支配总收入 42 居民 26 政府 6总储蓄 10合计 42合计 42(3)经常项目下:项目差额贷方借方经常项目 1.货品与服务5105 出口7+3=10 进口3+2=5简要分析:货品服务贸易顺差5,说明出口能力较强。

30、(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2)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41+3-2=42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总储蓄=42-26-6=10(3)货品与服务差额=出口-进口=10-5=52某国有如下资料:(1)劳动报酬2023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

31、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规定:(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0230+12800+(21000-16000)+9260=47060(亿元) 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47060-60=4700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47000-12800=

32、34200(亿元) (2)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指标=总储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总投资=14000-30-11000=2970(亿元)3已知某地区某时期的下列资料:(单位:亿元)(1) 期内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最终消耗3858,总资本形成88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固定资本消耗589),产品中出口1124,进口1093。(2) 期内劳动报酬支出2583,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0,生产税净额601。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5,另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16。(3) 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资本转移

33、净额-3。(4) 期内对国外负债1632,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00,短期资本往来132;金融资产净购买1630,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30,短期资本往来100。根据以上资料:(1)计算下列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储蓄、国外净资本流入(2)编制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体系。解: (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53-3775=4778(亿元)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国民财产收入-国民财产支出=(2583-10)+(601-5)+0-16+1594=4747(亿元)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外国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158

34、+1=4159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4748-3858=890(亿元)国外净资本流入=对国外负债-金融资产净购买=1632-1630=2(亿元)(2)编制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体系。(单位:亿元)货品和服务账户 使 用 来 源 总产出 进口85531093 中间消耗 最终产品使用 最终消费 总成本形成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固定资本消耗库存增长 出口377558713858889905316589-161124 总供应 9646 总需求9646 生产账户 使 用 来 源中间消耗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本消耗 国内生产净值 3775 4778 589 4189总产出 8553生产支

35、出总额 8553生产总额 8553收入形成账户 使 用 来源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 固定资本消耗 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 2583 601 1594 589 1005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本消耗 国内生产净值 4778 589 4189收入形成使用总额 4778收入形成来源总额 4778国民经济核算作业4一、单项选择题1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B )重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记录制度制定工作。A. J米德 B. R. 斯通 C. 范.克利夫 D. S.库兹涅茨2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D )A.固定资产数 B. 存款数 C. 人口数 D. 销售数3MP

36、S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 A ) A. 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 B. 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C. 既涉及物质生产部门,也涉及非物质生产部门 D. 以上都对4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D )A.在国内旅游的外国旅客 B.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户C.在我国境外的中资公司 D.在我国境内的外资公司5.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D )。A.自来水厂 B.机床厂 C. 建筑公司 D.医院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现形市场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 D )。A.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B. 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C.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 D. 购

37、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7.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D ) A.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B.非赚钱机构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C.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 D.住户整理家务8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 B )在一定期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价格。A.生产单位 B.常住单位 C.公司事业行政单位 D. 经济组织 9.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 A )。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B.总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C.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10 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

38、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为( A )A. 0.2 B. 5 C. 120 D.无法拟定11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B )。A. 贷款 B.地下资产 C. 债券 D.机器设备的租借12 收入初次分派是对( A )的分派。A.增长值 B.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经常转移收支13 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将所得的10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工程,则该项活动属于( A )A.经常转移 B.资本转移 C.初次分派 D.实物转移14 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局限性的重要部门是(B )A.居民部门 B.公司部门 C.金融部门 D.政府部门15 进行资产负债核算时应采用( A )估价

39、。A.现形市场价格 B.固定价格 C.同类资产平均价格 D.以上都可以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对的的,请把对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涉及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核算中的有以下内容( ACDE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森林、矿藏等价值C.报纸、书刊等的投递业务 D.建筑业活动及房屋经营活动E.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2 投入产出表第象限的宾栏涉及( ABCE )A.最终消费 B.固定资产形成C.净出口 D. 生产税净额E.库存增长3 个人消费支出涉及下述内容( BCD )A缴纳个人所得税 B.非耐用消费品支出C. 耐用消费品支出 D.文化服务费用支出E.购置房产

40、4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公司资产负债核算的关系是(CDE )。A.两者除了范围外,完全一致 B.前者是后者的简朴汇总C.前者以后者为基础D.在基本存量概念上两者基本概念一致E.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有不同于公司资产负债核算的特点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一般涉及( ABCE )A.货币贸易 B.服务贸易C.经常转移 D.资本往来E.收益6 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降的因素有(AC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性别构成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净长安迁率E.人口年龄构成7 最终需求的物价指数涉及(BCDE )A.投入产出物价指数 B.库存物价指数C.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D.政府最终消费物价指数E.进

41、出口物价指数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拟定的价格形式。解:,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重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拟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拟定的价格形式。2、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解: ,最终产品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毕限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

42、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非最终产品。3、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象限。解:,第象限重要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涉及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而第I象限重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4、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解:,房屋租金的支付属于居民消费支出,而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则属于投资。5、劳动者从公司获取货币工资和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解:,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即交易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金融性的,都涉及现有金融资产所有权的转移、

43、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产生和消失。所以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而劳动者从公司获取货币工资则属于其他货币性交易,即交易只有一个方面是金融性的,另一方面却是非金融性的。6、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18200亿元。解:,由于一国国民财产该国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投资净额,而本题中“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表达该国向国外贷出资金3200亿元,则国民财产15000320018200亿元。四、计算题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总产出3000亿元,中间消耗132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

44、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5亿元,固定资本形成330亿元,库存增长20亿元。(1)根据所给资料编制非金融公司部门生产帐户、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派账户、收入再分派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并计算各帐户平衡项。(2) 指出部门资本账户中资金余缺的具体数字并进行分析。(3)计算该非金融公司部门储蓄率和投资率。解:(1)增长值=总产出-中间消耗=1680亿元总营业盈余=增长值-劳

45、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00-(150-50)=780(亿元)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780+(138-142)=776(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776+(0-17-8-450)=301(亿元)该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的收入分派帐户如下(单位:亿元):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使 用 来 源 劳动报酬 800 生产税净额100 总营业盈余780总增长值 1680 合 计 1680合 计 1680原始收入分派帐户 单位:亿元使 用来 源财产收入 142总营业盈余 780原始收入总额 776财产收入 138合 计 918合 计 918 收入再分派帐户

46、 单位:亿元使 用 来 源 经常转移支出 475 所得税 450 社会福利 17 捐 款 8 可支配总收入 301原始收入总额 776 合 计 776合 计 776(2)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长=330+20=350亿元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净金融投资净金融投资=301+5-350=-44亿元即资金短缺44亿元,需向金融市场筹集资金。使用来源资本形成总额 350总储蓄 301 固定资本 330资本转移净额 5 库存增长 20净金融投资 -44合计 306合计 306(3)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301/301=100%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可支配总收入=350/

47、301=116%2、某公司1999年有关资本形成记录资料如下:(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2)固定资产消耗530.1万元;(3)缴纳资本税44.6万元;(4)接受捐赠81.9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17.6万元。规定: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公司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解: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长+贵重物品净获得=84.5+(17.6-32)+0=800.1(万元)资本账户 单位:万元 使 用来 源资本形成总额 800.1总储蓄 80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814.5固定资本消耗 53

48、0.1库存增长 -14.4净储蓄 270.9贵重物品净获得 0应收资本转移 81.9固定资本消耗 530.1应付资本转移 84.6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 0净贷出(+)净借入(-) -1.8合计 1328.4合计 1328.4由于公司没有最终消费,则可支配收入所有形成储蓄,即 储蓄总额=可支配总额收入 =801万元五、根据本课程所学知识,结合工作情况或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题目自拟根据本课程所学知识,结合工作情况或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浅谈GDP与人均收入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

49、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期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合,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不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领土台湾省内的单位。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期期所有生产单位所生产发明的增长值的所有或总量。它表达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

50、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发明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发明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收入法也称分派法,是从生产过程发明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支出法也称使用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品和服务的去向。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营进行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跟踪和吸取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新成果,以力求保持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步与接轨。

51、2023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4016亿美元,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42646亿美元、49238亿美元。虽然就GDP与日本GDP总量仅相差5222亿美元,但日本人口仅为中国人口的9.69%,日本人均GDP为38536.43美元,而中国人均GDP为3338.82亿美元,人均GDP与是日本相差11.54倍,所以目前中国人均GDP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以后.按照中国国家记录局1月21日公布的初步核算数据,2023年中国GDP为335,353亿元,以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按照2023年人民币兑美元年平均汇率中间价6.831计算,约为4

52、9,092.81亿美元。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前列,但我们的人均GDP居于世界100位以后。,GDP逐渐演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最重要的指标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划时代的事情。一方面,它表达中国实力稳步增强;第二,中国几十年来所进行的探索和奋斗是卓有成效的;第三,路子和方向是对的无疑的;第四,只要完善这些经验和方法继续顽强努力下去,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我们现在的人均收入还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差距的确巨大。如何提高在GDP增长的同时提高人均收入。除了各种要素外,还要更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我们人均收入低,源于我们“人均实力”低。只有提高我们的“人均实力”,才有也许逐步提高我们的人均收入。“人均实力”,取决于人口中的个体素质的均衡。假如中国人中大多数人的综合素质都接近于现代化标准,那么中国的人均实力肯定不是现在这个低水平。比如高中(中档职业)文化水平;电脑运用水平;文明守法水平;现代生产技术适应能力;吸取现代专业知识的基础知识平台;现代社会环境养成的较完善的个人意识等等。我国的现状是,一半的人口是在闭塞落后的环境下成长起来;高中(职业)文化素养尚不普及;大量的劳动力在不具有现代生产技术能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