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66341041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地理25、人口与城市(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重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测试规定一:.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特点 解读: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特点图:人口增长模式图阶段原始低增长阶(A)加速增长阶段(B)增长减缓阶段(C)低速增长阶段(D)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较高开始下降,较低进一步下降,低死亡率高迅速下降,较低继续下降,低低自然增长率低,波动大提高,高逐渐减少低人口增长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急剧增长开始减缓零增长或负增长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展中国家

2、目前欧洲发达国家现在典型地区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冲A规定:说明人口增长不同阶段,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差异:加速增长阶段:年轻型增长减速阶段:成年型 低速增长阶段:老年型例证性试题: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达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毕: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读下表,完毕34题:某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登记表年 份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232023出生率(%)3

3、95398360379364230182110067065063064死亡率(%)1701081000950760730680630670660650653.该地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年份为 A1950年 B1955年 C1965年 D1970年4.21世纪以来,该地人口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数量减少答案:B C B D测试规定二:.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重要特点 解读: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重要特点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比为例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重要特点: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大

4、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赞成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减少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重要特点: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冲A规定: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青少年及儿童的比例过大,导致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局限性、青壮年承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发达国家采用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在一定限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2)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测试规定: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分析1.人类社会

5、初期:自然条件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为满足最低限度的生存需求,受天然食物的吸引,经常迁移流动。2.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是导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3.1819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便捷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4.二战后的世界人口迁移:政治因素: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印巴分治等引起的人口迁移经济因素:如外籍劳工和技术移民等战争:如国际难民(阿富汗、巴勒斯坦等亚洲难民,前南斯拉夫的波黑难民以及中部非洲的难民等)灾害等:如环境移民(因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无家可归、被迫搬家,以及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或遭破坏,无法在本

6、地生存而被迫外迁的人。此外,由于某些大型工程建设,如我国的三峡移民也属于环境移民)小结: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是导致人口移动的最重要因素冲A规定:1.对比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因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如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出现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各大中城市,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2. 1819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流向:“旧大陆”流向“新大陆”欧洲人(西、葡、英、法、荷等国)移往美洲、大

7、洋洲;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到美洲二战后的人口迁移流向变化:欧洲、北美洲成为人口重要迁入地(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测试规定: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解读: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既能维持人们的基本生活,又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和未来发展能力的情况下,地球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即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是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最重要因素。人口合理容量: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最适宜,最早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重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抱负的人口规模

8、。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冲A规定: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性:拟定性(短期)、不拟定性(长期)例证性试题: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23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23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

9、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答案: A A(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因素。测试规定: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因素解读:1.城市功能区: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2.城市三大功能区的比较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商业区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工业区城市外围,沿重要交通干线分布住宅区分布面积最广,高级与低档住宅区有背向发展的趋势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历史因素:城市原有的土地运用状况在很大限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

10、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市中心城区成为行政区。另一方面,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经济因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重要受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限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也不同(商业用地大于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图:城市土地运用与付租能力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重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在历史、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如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和未来“田园城市”等模式。例证性试题:读图完毕:1.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e区域通常是A中心商务区B批发与轻工业区c低档住宅区D高级住

11、宅区2.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c多核心模式 D星状环形模式右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有也许为商业区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 B(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测试规定二:知道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为例)解读:1.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大;城市规模越小,等级越低,功能越弱,服务范围越小。2.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现已成形成了涉及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乡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的城市体系。一级中心:上海区域金融中心、航远中心、贸易

12、中心、国际投资中心、服务的范围(长江三角洲全国、国外)二级中心:南京、杭州省级经济中心、交通中心、服务范围(本省及其周边地区)三级中心: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制造业中心、服务范围(地级市范围内)四级中心:杨州、镇江、绍兴等市域经济文化中心、服务范围(市域及大多数城乡和乡村)五级中心:县级经济中心、服务范围(县内城乡和乡村)例证性试题:读图完毕:下列有关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对的的是A吉林市的服务范围较长春市小 B农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四平市多C长春市与松原市的服务范围不也许重叠 D桦甸市和四平市城市服务功能相同答案:A(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测试规定:结合实例,说

13、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读:1.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不仅涉及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涉及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2城市化的过程的三个阶段和特点(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乡人口增长缓慢,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占比重较大。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乡集聚,城市数量增长,用地规模拓展。在这个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70,第三

14、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数量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大,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产业和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导致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水资源短缺,甚至出现地面下沉,海水入侵而导致地下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大城市迅速膨胀,出现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冲A规定:当代城市化表现出的新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展中国家政治独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大城市数是迅速增长,大城市带出现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例证性试题:读右图,完毕:

15、1.图示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2.从图中可以看出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C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答案:B C(7)地区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测试规定:结合实例,说明地区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解读:1.地区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区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区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欧洲城市则大不同样,由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落已形成,市中心区一般

16、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在一起的情况比较少见。 中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例如,杭州就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山水城市。古代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大多以皇宫为中心,将其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例如,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政治中心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美国首都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2.地区文化与人口: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见解是不同的。例如,我国农村传统上乐意多生孩子

17、,并且乐意要男孩,这是受本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的年青人有不少不乐意要孩子或不乐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例证性试题:(判断)“多子多福”的世俗观念,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发展。答案:对6生产活动与地区联系(1) 农业区位因素,重要农业地区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测试规定一: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解读:重要因素:(1)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送、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3) 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举例: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水稻重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

18、因素)我国西北的绿洲农业、宁夏平原的水稻(水源)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例证性试题:(2023年江苏卷)(单选)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长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形成这种地区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土壤 C交通 D科技答案:A 测试规定二:结合实例,说明重要农业地区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解读:1. 热带迁移农业(1) 分布及特点:重要分布地区在热带原始森林中(亚马孙河流域和非洲刚果盆地等地广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沿地区)。来到新的地块,

19、便毁林、烧荒、掘穴播种,不翻地、不施肥。地表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隔两、三年另选新地块。(2) 形成条件:气候湿热;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2. 水稻种植业(1) 分布: 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2) 发展的区位条件: 地势平坦 全年或夏季雨热同期 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丰富。(3)特点: “一小一大一高三低”即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3. 混合农业最典型的是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混合农业,我国的珠三角的基塘农业也是混合农业。(1) 特点: 良性的生态系统 有效运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 农业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收

20、入稳定。 形成条件:地势平坦;草原辽阔;地下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4、商品谷物农业重要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 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我国东北和新疆的国营农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重要作物是小麦,玉米等,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例证性试题:1读右图,完毕下列各题。 (1)图中水稻产区重要分布在_地区。 (2)图示水稻产区发展水稻种植业在下列方面 的区位优势分别是: 气候: 劳动力:_。答案: (1)东亚、南亚、东南亚(或亚洲) (2)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2读下图,完毕下列各题。(1)图表白,该农场发展花卉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有: ,

21、和 等。(2)图表白,该农场采用了种植 和 相结合的混合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有助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 效益。(3)该农场的年收入是变化的,影响其变化的重要因素有 需求和政府的政策等。答案:(1)交通便捷 水源充足 靠近市场(2)玉米 养牛 生态 (3)市场3 (单选)读图,完毕下列各题。(1)下列有关P1、P2、P3、P4四地的叙述,对的的是 AP1地年平均气温最高 BP2地年平均气温在145-15O间 CP3地年降水量最少 DP4地年降水量在l000-1lOOmm间(2)从气候条件分析,发展水稻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最具优势的是 AP1地 BP2地 cP3地 DP4地(3)针对江苏省自然地理

22、环境的地区差异性,从事农业生产一方面必须做到 A考虑交通条件 B因地制宜 C.有全球意识 D发展机械化答案:D D B5读图,回答下题(1)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对的叙述有A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C重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D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2)该种混合农业的重要优点有A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B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C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 D与本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答案:A C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测试规定一: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解读:影响工业区位重要的因素: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送

23、、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冲A规定)增强因素:交通运送、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增强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强有力措施)、环境减弱因素:原料(与交通运送的发展有关)、劳动力的数量(与机械化限度的提高有关)主导因素的变化:(钢铁工业为例)原料交通市场举例:工业区位选择类型名称典型工业部门优势发展地区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便宜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便宜

24、劳动力的地区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水泥厂,酿造厂污染空气工厂设立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季风区的垂直郊外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化工厂,炼油厂污染大气,污染水源综合以上两条发电厂,钢铁厂污染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空气综合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例证性试题:1读右图,完毕下列各题。(1)图示制糖厂接近 A消费市场 B原料产地C能源基地 D科研院所(2)下列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有关的是 A酸雨 B土地盐碱化 C

25、全球变暖 D臭氧层空洞答案:B C2微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与土壤 B原料与市场 C科技与人才 D动力与交通答案:C3下图“不同工业类型区位选择示意图”,属于、类型的公司依次A炼铝厂、啤酒厂、电子装配厂、制糖厂 B啤酒厂、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C电子装配厂、炼铝厂、制糖厂、啤酒厂 D啤酒厂、电子装配厂、制糖厂、炼铝厂答案:B4(冲A规定)读甲、乙、丙、丁四幅图,回答下题。(1) 若箭头所示为河流流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也许是A电视机厂 B造纸厂 C电镀厂 D炼油厂(2)若箭头所示为风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也许是A钢铁厂 B印染厂 C化工厂 D水泥厂(3)若工

26、厂可对大气产生污染,位于湖南省洞庭湖流域的城乡布局合理的是 A甲 B 乙 C丙 D 丁答案:A B D测试规定二: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解读:工业联系 (生产的联系 基础设施的联系 信息的联系)工业集聚 (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集聚过度就会出现用地紧张、水电供应局限性、交通堵塞以及原料、燃料困难等问题,会发生工业分散) 工业地区(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测试规定: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读:1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例如:热带地区原始森

27、林的滥砍滥伐,人类在获取木材和耕地的同时,使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破坏。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甚至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用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改善大大增长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例如:大量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杀虫农药,会导致农产品和土壤遭受污染。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运用也会导致酸雨、臭氧破坏、全球变暖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

28、坏环境。例证性试题:1右图中,是电子工业区,周边有众多的高等院校,是石油化工区。读图,完毕下列各题。(1)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2)许多与石油化工公司有生产联系的厂家纷纷集聚在石油化工区,其主线目的是_。(3)若在图中处布局钢铁厂,是否合理? _,其理由是_。(4)若在图中处建自来水厂,是否合理? _,其理由是_。(5)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处在石油化工区与主城区间的P带应设立_。答案:(1) 知识、技术 (2) 减少陈本,获得规模效益 (3) 不合理 钢铁厂污染大气,应放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4) 合理 河流上游,水质最佳 (5) 绿化带(4)生产活动中地区联系的重要性和重要方式。测

29、试规定: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区联系的重要性和重要方式解读: 1生产活动中地区联系的重要性(1)生产活动中货品交流或商品交流的增长,地区联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大。(2)地区联系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使地区之间相对的时间距离比绝对的空间距离更故意义。(冲A规定)交通运送的重要性: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足的运用;加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加强科技和文化交流,保证国家统一和安全。2生产活动中地区联系的重要方式:交通运送,通信(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商业贸易交通运送方式及其特点:方式优点缺陷备注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占地多、造价

30、高、短途运送成本高当代最重要的运送方式之一公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差历史最悠久航空速度快、运送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规定严格最快捷的现代化运送方式管道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例证性试题:去年秋,某业务员通过互联网联系采购了山东烟台的一批优质苹果,用汽车运到浙江杭州销售,至元旦售完。该业务员活动涉及的地区联系方式共有 A通信、商业贸易 B交通运送、商业贸易 C通信、交通运送 D通信、交通

31、运送、商业贸易答案:D(5)交通运送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测试规定: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送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解读: 1交通运送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世界各地城乡聚落形态各异,大体可分为:块状、带状、星状等。交通运送方式的变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多沿河、沿海分布(例如重庆、宜昌、武汉和南京);公路和铁路运送为主的时代,城市多沿交通干线(铁路或公路)两侧不断地延伸和扩展(如株洲、石家庄、郑州);现代快捷交通(高速公路)运送时代和高速铁路运送时代,城市分布灵活多变。(冲A规定)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

32、态的变化:步行-马车时期(规模小而紧凑),火车-电车时期(星状),汽车时期(多层次星状),高速公路时期(立体化、城市群)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送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2交通运送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举例:城市交通布局的扩展对城市功能区和空间形态产生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等(冲A规定)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比较山区由于地势起伏,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交通运送线路稀少,方式单一,商品流通,特别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所以居民点、商店沿地势低平的公路分布,商业网点密度小,规模小,形式大多

33、是小商店或流动摊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度较大,运送的线路较多,运送方式复杂,所以居民点、商店沿交通便捷的公路分布,商业网点密度大,形式大多是商业街、商业社区等固定形式。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沿或市区边沿的高速公路沿线。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对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如上海、北京等。对集镇发展的影响: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送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例证性试题:1.下图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内河航运和

34、公路运送的发展 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 C交通运送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规定2.判断题:某城市地铁开通后,沿线出现了新的商业网点,这表白交通运送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带来了商业网点的相应变化。答案:C 对3判断题:在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 错4右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有也许为商业区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B7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测试规定: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解读: 以下分别是人教和鲁教版教材对此内容的解读,大家只需阅读,注意加粗字体采集渔猎文明时期崇敬自然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环境问题没有

35、威胁人类自身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问题重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20世纪70年代以来谋求人地协调可连续发展思想逐步完善,得到公认。人地关系思想特点历史背景核心内容影响自然环境中心论人类结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性,近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性、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的适应自然环境。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关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种观点)人类中心论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

36、产力的发展,人类运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合和任意开发运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连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人地伙伴论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行为,对环境所导致的严重后果,重新重新结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具有结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也具有反作用,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和谐、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该理论提倡人类在积极结识、遵循和运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的改造自然

37、,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互相协调和可连续发展。例证性试题:判断题:人类的生产活动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答案:错(2) 人类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测试规定一:了解人类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解读:人类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雨的危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等。(冲A规定)当今世界环境问题重要表现为环境污染(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涉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测试规定二: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解读:(1)

38、全球变暖人类生产和生活向大气中排放CO2等大量的温室气体,致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2)酸雨的危害人类生产和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这些气体使大气中的水汽具有酸性,这样降雨就成了酸雨。(3)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人类使用的制冷系统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氟绿化烃等气体,这些气体强烈地与大气中的臭氧反映并消耗臭氧,使得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每年有段时间含量很少,就象一个空洞,称之为臭氧层“空洞”。(冲A规定)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重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的增长超过环境供应资源和净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39、;资源的不合理运用:人口的连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周期,加剧了资源的耗竭速度;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导致恶性循环。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自身,目的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甚至损害环境效益以追求经济效益。先污染后治理,实质没有充足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导致的实际代价,生活质量并不与经济效益成正比。例证性试题:下列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有关的是 A酸雨 B土地盐碱化 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空洞答案:C(3)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测试规定一:理解可连续发展的基本

40、内涵解读:1.可连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2.内涵概括为:生态连续发展(基础)、经济连续发展(条件)、社会连续发展(目的)。3.基本原则:公平性、连续性、共同性、阶段性。例证性试题:判断题:促进经济的增长就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连续发展答案:错测试规定二: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解读: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以人地伙伴论为指导,在积极结识、遵循和运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走可连续发展之路。(冲A规定)具体: 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自然资源的可连续运用;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41、;参与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4)走可连续发展之路。测试规定一:理解可连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解读:以中国为例(1)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在全球可连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责任重大。(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冲A规定)大纲: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行可连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例证性试题:图示信息表白,我国的经济增长A与资源国情相适应 B消耗的物质资源少,环境成本低C只能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 D要切实转变重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过大的方式答案:D

42、测试规定二:结识在可连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解读:(1)坚持以人地伙伴论思想为指导(2)积极参与、配合各种有助于实行可连续发展的活动(3)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可连续发展的实践者举例: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减少过度包装;垃圾分类回收运用;自备篮子购物;提倡简朴生活;拒食野生动物;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节水等等。例证性试题:1.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举手之劳可以做的有 用淘米水浇花 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用洗衣服的水冲厕 使用一次性餐具 大量互赠明信片贺卡 分类投放垃圾 用塑料袋购物 使用节能灯A B c D2.右图是A节水标志 B绝色食品标志 C节能标志 D循环运用标志答案:C 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