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生物ib模块知识点整理选修二浙教版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66315682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高中生物ib模块知识点整理选修二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高中生物ib模块知识点整理选修二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高中生物ib模块知识点整理选修二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中生物ib模块知识点整理选修二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生物ib模块知识点整理选修二浙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考纲规定:知识内容规定(1)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2)动物疫病的控制(3)绿色食品的生产知识要点(注意联系种群的特性、取样调查等问题):1,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方针是“防止为主,综合防治”, 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充足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 经济允许受害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技术有病虫害的调查、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技术(对抗性作物品种的选育)、物理机械防治技术(如诱杀灯),生物防治 和化学防治等。*2,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可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定点系统调查

2、和病虫害防治效果调查等。调查记录一般采用取样的方式,其方式有五点式、棋盘式、对角线式 、直行式、“Z”字形式等(如图)。调查获得数据后应当计算两个率,即发病率(能初步了解病虫害的危害限度大小)和虫口减退率(反映防治后的效果)。 发病单位数发病率 100% 调查单位数 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 虫口减退率100%施药前活虫数*4, 生物防治是指运用有益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重要有“以虫治虫”(运用生物的捕食关系)、 “ 以菌杀虫”(运用生物的寄生关系)。其优点:有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等特点,并且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对植物也无害。化学防治技术的核心:

3、 科学的使用农药。目前仍是植物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措施。*5,动物疫病是重要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畜禽传染病:(如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病毒引起的禽流感)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涉及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因此对动物疫病的防治应从三个环节入手,即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 其综合防治措施应贯彻“防止为主”。动物寄生虫病:(病原体种类有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和昆虫等,一般寄生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如血吸虫病)的防治应贯彻防止为主,采用养为基础、检为依据、治病灭源的防治原则,做好治疗性驱虫和防止性驱虫工作,保障人畜安全。 第四节 绿色食品的生产(本内容2023年高考已考过)知识要点:1*绿

4、色食品是指遵循可连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根据标准分为A级和AA级(有机食品)两类。”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的。2绿色食品的标志:上方的太阳,下方的植物叶片,中心的蓓蕾,分别代表生态环境,植物生长,和生命的希望。3绿色食品生产的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4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体系涉及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包装标签,储运标准四个方面。其中产地环境质量控制,涉及大气,水,土壤等严格检测。生产技术标准,涉及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生产资

5、料使用准则是涉及对农药,肥料,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准则。5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规定只能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运用天敌来制约病虫害的产生。 第二章 生物科学与工业一 考纲规定:知识内容规定(1)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2)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第一节 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二 知识要点(注意联系选修1的实验1):*1,发酵是指运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大量生成和积累特定代谢产物或菌体(人们所需的产品)的过程。发酵食品是指把农副产品原料运用发酵方法生产和加工制作的食品。发酵的历史是从几千年前的酿酒开始,经历了传统发酵工业、现代发酵工业两个阶段。2,实例:面粉的发

6、酵、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北京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等。3,传统发酵技术的两个重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腐败、使口感平淡的原料发生感官的、物理的和营养方面的变化,使口感更好、营养更好、更易消化。现代发酵技术生产的食品质量则更易受控制,也更稳定,同时也更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第二节 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知识要点(注意联系免疫、基因工程等内容):1,基因工程药物是指以重组DNA为核心技术,通过将一个生物体内有用的“目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并表达所需要的产物药物的过程。转入基因的生物是细菌、动物 或植物。其生产过程大体可以分为获得目的基因、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工程菌大规模培养、分离提取目的产物等环节。第一

7、个基因工程药物,大肠杆菌生产的人的胰岛素。*2,疫苗是一类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映来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传统疫苗(第一代疫苗)重要涉及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 减毒疫苗又称活疫苗。 由于活疫苗对机体的作用非常接近自然感染,所以产生更强的免疫力,防止接种时,一般只需要接种一次,且接种量也少,免疫连续时间长,效果好。灭活疫苗接种量大且需多次接种。优点:制备简朴,保存时间较长,且相对较安全。常用的灭活疫苗种类比较多。3 基因工程疫苗(第二代疫苗)-酵母菌乙肝疫苗生产: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疫苗传统方法难以制备因素:由于它们难以培养或也许存在潜在的危险。过程: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转移到酵母细胞中,构建

8、成含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工程菌。然后在发酵罐中大规模生产具有免疫活性的表面抗原蛋白,经分离纯化得到表面抗原蛋白,最后用福尔马林和Al(OH)3吸附,即制成疫苗。4,核酸疫苗(第三代疫苗、DNA疫苗)涉及质粒载体和编码抗原的基因(目的基因)。第三章 生物科学与健康考纲规定: 知识内容规定(1)抗生素的合理使用(2)器官移植(3)避孕的原理和方法二、知识要点(注意与自然选择、免疫等的联系):*1,细菌的抗药性是细菌原本就具有的一种特性,是细菌对抗生素(如青霉素)的敏感性的下降。其产生的主线因素是基因突变而获得的,基因突变导致其细胞壁或细胞膜结构改变使青霉素不能进入,或是能产生某种酶,使青霉素失去作用

9、。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的结果,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注意课本P77的实验)。自然状态下,抗药基因频率很底的,但经常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菌群数量大量减少,抗药基因的频率的却增大(这就是瓶颈效应),假如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身体正常菌群失调和其他毒副作用。所以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要遵循“三不原则”原则,即不自行购买;不积极规定;不随便停药。 青霉素杀菌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克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的。 *2,器官移植: 与器官移植免疫排斥有关的物质是,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为HLA。)除同卵双胞胎,两个无血缘关系的人,其HLA抗原组成相同的概率很小。需要通过组织配型尽也许选择与病人HLA差异小的器官进行移植。

10、供体器官在体外可以通过低温灌洗保存技术存活一段时间。手术前后采用一定措施减少病人的免疫水平以免排斥。传统用大量放射线辐射克制(放疗),现用免疫克制剂环胞菌素。3避孕是指采用防止性措施避免受孕。重要是针对受精和着床这两个关键环节采用措施的。其原理是生殖过程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受精作用、受精卵着床三个环节。方法有阻止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克制排卵和精子的形成、阻碍受精卵着床。 克制排卵和精子的形成的方法可以通过服用雌激素或雌激素类似物来维持较高的雌激素的水平,来克制排卵;采用棉酚或物理的方法来刺激睾丸,达成克制生精目的。宫内节育器和速效避孕药等阻碍着床,阻止受精卵的发育,起到避孕的目的。 第四章 生

11、物科学与环境考纲规定: 知识内容规定(1)病原体污染(2)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3)生物入侵知识要点:1,防止和控制环境污染的基本理念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2,病原体污染是指微生物在环境中不断繁殖和散播所导致的污染。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性污染。传染病流行只是病原体污染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是一个医学或生物学现象,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流行过程必须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接种)。目前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有计划地防止接种,促进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 寻找引起传染病的病原

12、微生物呢的方法:科赫原则。在所有的患者身上都能找到这种病原体,而健康人则没有从患者身上分离出的这种病原体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和繁殖把从实验室中分离出的病原体再注射到实验动物内,可以使该动物得与人同样的症状疾病从患病实验动物体内分离出这种病原体 人感染病原体后,一般通过,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 目前,我国将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乙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艾滋病,炭疽病),丙为监测管理的传染病。3,外来(物)种是指人类故意或无意地将某一地区的物种引到另一地区后就成了外来物种。入侵种是指能导致危害的外来物种。外来物种不一定是入侵种,变成入侵种的概率是很少的(十分

13、之一法则)。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传播到此外地方,损害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并影响本地的农、林、牧与渔业生产导致经济损失和生态劫难的过程。如凤眼莲、薇甘菊等。其因素:入侵物种繁殖力强,被入侵生态系统结构简朴,生态平衡容易打破,没有入侵种的天敌或其他生物限制因素。四个阶段:外来物种引入阶段,初期定居与成功地建立种群阶段(由于个体数量少、缺少遗传多样性,也许形成近亲繁殖导致物种退化,是种群发展的瓶颈时期),迟滞阶段(入侵时间短,个体基数小,增长缓慢),扩散和暴发阶段(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并具有快速增长和扩散的能力)。三次转移:从进口到引入,称为

14、逃逸;从引入到建立种群,称为建群;从建群到变成经济上有负作用的生物,即入侵种。每次转移成功率只有1/10。三种途径:人为故意引入、人为无意带入、自然入侵。应对生物入侵必须坚持“以防为主,进一步完善法律和法规,保证与所有相关的国际公约和项目保持一致”的措施。 生物净化(2023年高考曾考过)1,我国环境污染最突出的问题是水污染,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是防,另一方面是治。 2,污水生物净化具体原理过程:当污水流入水体后,好氧微生物一方面大量繁殖,并不断分解有机污染物和消耗溶解氧。水体中的溶解氧重要通过空气中的氧气向水中溶解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得到补充,耗氧和复氧同时进行。 污染开始阶段,好氧微生物

15、不断增殖,耗氧速率超过复氧速率,此时,水中的溶氧量开始减少,随着水体有机污染物不断被分解,耗氧量减少,复氧量相应增长。当水中的耗氧速度等于复氧速度时,水中的溶氧量达成最低值,即临界点(Cp点)。随后,因有机污染物大为减少,耗氧速率小于复氧速率,水中溶氧量开始增长。 溶解氧的变化状况反映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净化的过程,因而可把溶解氧作为水体自净状况的标志。3氧垂曲线(1)若水体氧垂曲线中Cp点的溶氧量大于规定的数值,则说明从溶解氧的角度看,污水的排放未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若水体氧垂曲线中Cp点的溶氧量低于规定的最低溶氧量,则排入有机污物过多,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中各种需氧型的水生动物和浮游植

16、物均也许因缺氧而死亡,水体生态平衡将遭到破坏。 (2)发生以上变化的因素来自水体复氧和耗氧两方面:耗氧因素:有机物的生物氧化硝化作用:水中存在氨,硝化作用会消耗溶解氧。水底沉泥的分解。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复氧因素: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水体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4,生物净化技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净化技术是污水生物解决技术。具体工艺:活性污泥法,悬浮细胞法,生物膜法等。 活性污泥是由各种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胶体,悬浮物构成的结构复杂的肉眼可见的微生物共生体。具有吸附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 。 污水在一次沉淀池内通过初步沉淀去除各种大颗粒,送到爆气池。由于爆气机不断排放空气使池内污水与活性污泥充足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吸附,由于有足够的溶解氧,有机物被迅速分解,污水得到净化。在二次沉淀池内,活性污泥与净化的水分离。净化过的水通过检测确认达成排放标准后即可排放,活性污泥则在污泥区内进行浓缩,回流到爆气池。部分多余的污泥从系统排出,经解决后移作他用。(具体P125图4-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