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学知识点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66267589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美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美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美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2023年美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美学知识点(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美学原理选择题第二章 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1、美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美是属人的现象。2、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干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1)审美主体不也许离开审美对象而孤立地存在。(2)主体的审美感觉与审美能力是在与对象的人化关系中,在“人化的自然界”即人化的对象世界中产生出来,并得到确证的。(3)人的“主观感觉”涉及审美感觉与这种感觉的社会性,是长期实践活动的历史产物。3、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主客体间的审美关系的规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规定、互相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2、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一)惊异:从平常生活中的跃出1、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2、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自身一定的客观条件。(二)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1、定义:主体陶醉于客体,心灵受到震撼的独特精神状态。2、特点: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具有整体性和主线性。 (三)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指一种最高的存在状态,就是庄子的“逍遥游”状态。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审美对象既具有一般对象共有的属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审美活动的主线性质所决定的。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1、色彩色彩的审美意义重要表现在:(1)表情性 (2)象

3、征性。2、线条被抽象出来的观念意义。3、形状 不仅构成事物的轮廓,并且自身具有表情性。 (二)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转化只有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才现实的生成。 (三)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1、非实体性审美对象从它所依存的客观事物中被抽离出来的过程,既是外在事物从实向虚的能动转化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内在的本质力量充足对象化的过程。2、开放性指审美对象具有不拟定性和不可穷尽性。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发生一、理论概述1、游戏说(1)代表人:席勒(2)重要观点:游戏是审美活动的主线特性,是人性的重要标志。这种游戏是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它由生命力的盈余推

4、动。(3)评价:从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中探寻审美动力,揭示了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间的关系,肯定审美发生的生理性基础,这些都是合理之处。缺陷在于,完全忽视了对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把游戏与审美几乎等同。2、生物本能说(1)代表人:德谟克利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2)重要观点:审美的发生来源于人的本能。(3)评价:合理之处在于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说明审美发生有其生物性基础。缺陷:把动物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忽视了对社会根源的探讨。3、巫术说(1)代表人: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2)重要观点:巫术活动是孕育艺术的母体,人类最初的艺术只是适应巫术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并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

5、在的。(3)评价:用巫术说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为可信的说服力。缺陷是不能把审美发生等同于艺术起源,即便巫术是促成艺术发生的一种因素,却绝不会是唯一因素。4、劳动说(1)代表人:普列汉诺夫(2)重要观点: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劳动先于艺术”。 劳动使审美规定由潜在转化为现实。 审美能力也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一致。比如节奏。(3)评价解释出劳动在艺术和审美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把它作为审美发生的理论来说,它没办法解释由物质生产到精神审美的中间环节,而这个中间环节正是审美活动的特性所在。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一)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前提

6、:制造和使用工具为突出标志的物质生产劳动。1、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2、工具涉及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3、运用工具的劳动与人的意识互相促进。4、工具的历史因素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前进。5、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导致外在自然的人化,并且也同时导致人自身内在自然的人化。人类使用工具的活动自身就内在包含着社会性的规定。(二)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1、一定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和发展的直接条件。2、在审美发生中,巫术礼仪活动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中介因素。3、巫术对审美发生的重要意义。(1)巫术的神圣性和严厉性,强化并提高

7、了人的主体意识。 (2)巫术的典礼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3)巫术活动的操演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产生。比如绘画,舞蹈。3、巫术原则与艺术的精神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1)在巫术中为了达成某一日的,就必须对达成这一目的的实际过程进行逼真的模仿。(2)巫术中对生活过程的模仿是在一种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的,它自身并不是一种实际的生活过程,而是与实际生活过程的暂时终断,这正是一种审美态度。(三)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最重要的标志: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1、定义:就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两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重要涉及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

8、、审美抱负等内容。2、原始意识的特性:(1)具体中包含着抽象性。 (2)蒙昧中渗透着真实性。(3)神秘中凝聚发明性。3、原始意识是孕育包含审美意识在内的人类各种意识的母体。审美意识在原始意识的解体中逐渐确立。三、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原始审美活动指史前人类的审美活动。自觉的审美活动基本到了旧石器时代出现。(一)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审美发明1、工具制作中体现的审美意识2、装饰的发明(1)装饰化的器物造型(2)器物装饰原始社会中最流行、最大众化的就是彩陶。(二)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是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自我修饰分为:1、固定装饰 刻痕、穿耳等永久性的改变自身的自然形态。2、非固定

9、装饰运用外物附着或悬挂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最早的就是兽骨。3、史前社会的发型(三)原始艺术的重要形式与特性:1、雕刻 2、绘画 3、音乐与舞蹈第四编 审美经验论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性 一、 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1、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迷狂说”和“回忆说”。 2、 中世纪时期 奥古斯丁把审美经验归为对上帝的爱。 3、18世纪中叶之前夏夫兹伯里“内在感官说”(第六感说),感官能直接把握美。 4、18世纪中叶后休谟明确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把它与结识活动区别开。 5、德国古典美学时期,康德及以后的德国古典美学家认为,审美经验把感性结识和理性结识统一起来。 6、现代分为科学主义和人

10、本主义两大类型。 后者又分为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 A、直观主义把审美经验归结为非理性直观或直觉。代表人:叔本华,尼采,柏格森,胡塞尔。 B、解释学是强调文本解释。代表人: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加达默尔。 二、审美经验的重要特性 审美经验在主线上是一种非理性活动,但在一定限度上达成了理性与感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一) 直观1、 它是一种感性直观的活动。2、 同时也是一种本质直观活动。 (二) 非功利性美学理论中所说的功利指的是各种与主体有利害关系的现象。 1、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2、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 (三) 超越性 1、 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 2、 从现实世界向抱

11、负世界的超越。 3、 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一、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是审美经验的四个基本要素 (一) 感知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 1、 定义(1) 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2) 知觉则可以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成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2、 感知是审美经验的起点,视听起主导作用。3、 特点(1) 总与情感交织。(2) 具有积极选择能力(3) 以完形方式把握对象,因而具有整体性。4、 功能:使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出现了一种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的密切关系。所谓“心与物化”。 (二)想象 审美经验的核心是想象。 1、 定义 想象

12、是一种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发明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 2、 分类 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 初级形式是简朴联想,它又可以划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多种形式。 高级形式则包含了再造性想象和创作性想象两种形式。 (三)情感 1、 客观论的观点 审美对象的情感性质是其自身所固有的。 2、 主观论的观点 他们认为情感是由主体投射或灌注到对象之中去的。 这派观点的重要代表是里普斯的“移情说”。 3、 同构说 把审美情感归结为主客观之间的同构相应关系。 提出此观点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它们认为,自然事物和艺术形式之所以具有情感特性,是由于外在世界与人的心理世界具有同构相应关系。 (四)

13、理解理解的特点 (1)必须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与其它心理要素和谐无间地交织在一起。 (2)多义性特点。 二、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1、审美感知与其它要素的关系。感知是审美经验的起点,是其它要素的基础。想象以它为基础。 2、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 (1)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 (2)情感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表现说” (3)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3、审美想象与理解的关系 (1)想象要受到理解的制约才干产生审美价值。 (2)两者通过游戏的方式统一在一起。 4、 情感与理解的关系 (1) 中国古代儒家的正统诗论把“理”重要归结为伦

14、理规范。 (2) 那么西方思想则重要将其解释为理智、思想。 (3)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表现为,理智渗透于情感之中,而情感又受到理智的引导。 三、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同化与调节是审美心理结构建构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1、 宏观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2、 微观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同化”、“调节”的发生结识论的价值。 (1) 同化 (2) 调节 含义:自控制系统通过信息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校正与目的间的偏差,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 3、 自调节审美一方面建立在审美的一般规律基础之上,服从审美的一般规律。(就是审美经验特性那部分) 自己的特殊规定重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5、: (1) 有目的与无目的辩证统一 (2) 反馈调节 第三节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根据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关系的变化,可以把审美经验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和评价阶段。 呈现阶段就是通过感知活动使审美对象的素材在主体的意识中初步呈现出来,由此获得的还只是关于对象的原始经验材料。 构成阶段就是通过想象力的作用来构成完整的审美对象。在此之后,主体才干运用自己的审美抱负和审美标准来对审美对象作出价值评价,此阶段理解力发挥关键作用。 一、 呈现阶段 1、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借助感知对对象感性特性加以把握,也就是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 审美感知的最大特点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对象

16、的,因而审美态度的确立就成为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 3、 审美态度,指主体在摆脱了平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 二、 构成阶段 构成阶段就是通过想象力的作用来构成完整的审美对象。 先验想象力和经验想象力的区分。 1、 先验想象力 (1)、经验、超验、先验的分析。 (2)、先验的想象力,用康德的说法,必须先有时空的直观能力。用杜夫海纳的分析,必须具有开拓和后退的功能。 A、后退,是指主体必须与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才干对其进行思想,就是说主体必须在意识中与对象分离。 B、这种距离也就是一种开拓,就是双方得以构造出一个空间,空间也同时是时间的反映,由于主体从对象前后退,就

17、是为了跟自己既有的经验结合起来,这立即就带出过去和现在的时间距离。 所以,这是想象力得以发生的前提 (3)审美距离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2、 经验想象力 在经验想象中,最终结果乃是构成了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 审美活动中格式塔的形成并不是通过简朴的直观和反映,而是主体积极地构成的结果。 这不是两种不同的想象力,而是同一种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所谓先验的想象力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在主线上乃是一切想象活动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而这种条件是任何人的想象力都必然具有的。 三、 评价阶段 1、 在这个阶段上,主体要从自己的价值标准出发,对于已经构成的审美表象做出具有普遍性的评价和

18、判断,主体的理解力在此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 不同的主体为什么能具有普遍性的判断? (1) 康德“反思判断力”,审美主体的理解是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出发获得普遍,不是推论性的。 (2) 现象学胡塞尔、梅洛-庞蒂的理论:人的身体性存在构成普遍判断的也许。 在评价阶段审美主体表现出来的仍然是感觉,但这感觉与一开始的直观感受已有了差别。第五编第二章第二节 艺术家的基本素质1、艺术家纯粹的内在生产机制:艺术敏感;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2艺术家的其他素质:学识;经历;传统;性情。第六编 审美教育论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育,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自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

19、故意识地运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狭义的美育则专指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第一章 美育观的历史考察第一节 中西美育观的源流一、 中国美育思想阐述美育形成一门学科在中国虽然历史短暂,但作为一种“化育”的思想却有其源远流长的传统。1、“乐化”(1) 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舜的时代。“乐”是诗、歌、舞的统称,开始成为自觉的美育的重要形式。(2) “化”的“化育”的含义A“和”作为美育的最高抱负。“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国语郑语B先秦儒家,审美活动涉及艺术活动的目的,则多指实现两种和谐:一为天人关系的和谐,一为人际关系的和谐。C乐和其他艺术具有

20、潜移默化的感化特性,从乐记开始。2、建安时期,徐斡初次提到“美育”一词。3、美育实现目的的过程,便是朱熹“消融查滓“的过程。4、近代,美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2)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美育是通过情感去感化别人。(3) 王国维则把西方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二、 西方美育思想阐述1、古希腊罗马是西方美育思想的最早开端2、 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3、 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认为文艺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真实性,艺

21、术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二是形象性,艺术表现要具体可感。三是情感性,艺术要有魅力,可以以情感人。这种寓教于乐的原则事实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的统一结果,同时又符合文艺的规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4、 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了。席勒的美育理论在西方美育思想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要体现在:(1)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审美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并把审美教育的目的与审美活动的性质内在地统一了起来。(2)明确揭示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性。(3)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在于自身。审美教育的任务就在于要不断拓展人身上的这种“纯粹抱负人的成份”。5、 马克思

22、从对异化实现的批评出发,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第二节 美育的内涵一、 历史概述三种观点:1、美育是人格教育。2、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3、美育是艺术教育。二、界定美育的三原则1、 美育内涵的拟定应当体现手段与效果相一致的原则。2、 应遵循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兼顾的原则。(1) 直接效果,重要是指通过审美教育,在个体身上所产生的陶情怡性等直接的成果效应。(2) 间接效果,是指通过审美教育直接效果的不断积累,从而导致个体心理结构的重大变化以至形成完美人性的终极性的成果效应。3.、还应遵循独特性的原则。(1)独特性是指审美教育不同于智育、德育、体育等其他教育形式所独具的本质属

23、性,审美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拟定审美教育内涵的主线依据。(2)把审美教育与其他的教育形式比较:同属于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们既各自独立,又互相渗透,是一种互相推动的辩证关系。(3)把审美教育与一般的审美活动比较:同样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区别:审美活动的随意性与审美教育的故意识性不同;审美活动由主体和对象两方构成,而审美教育由施教者、作为媒介的审美对象和受教者三方构成。三、美育的内涵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高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

24、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关键词:1、 直接作用情感世界。2、 潜移默化塑造人,提高人生境界。3、 定向教育。第三节 美育的特点一、 诉诸感性美育的基本特点一方面在于:审美对象以其感性特性,通过丰富的形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达成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目的。1、 由于审美对象一方面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具有吸引力的感性对象。2由于诉诸感性,不需要进行直接的推理和深刻的理解,因而有更广泛的普遍性价值。这样美育的目的才干达成。在艺术作品中,感性形象是情感的载体。“动之以情”。二、 潜移默化美育重要是一种“化育”,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在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1、 在儒家看来,美育的目的,乃在于让人精神上获得解放,进入一种

25、顺应自然的和谐境界。孔子的修身原则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2、 道家追求的抱负境界是天人合一,规定达成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3、 禅宗的个性解放,是浸泡在感性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结果,是在不着痕迹地顿入佳境。三、 能动性审美活动自身不仅是一种悲观的享受,更体现了主体的内在追求。1、 美育就是一种感动生发,感发主体通过发明性想象对对象作动情的领悟。2、 主体在美育中的能动性还表现在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能有自觉的追求。3、 审美是在人与物的自由关系中形成的,主体在参与审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充足体现了自己的能动性。4、 美育在人对美的追求中不断开拓出新的境界。第四节 美育的功能一、

26、怡情养性1、 它是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一种调节,从而达成心理的平衡、人格的完善。人的精神领域涉及知、情、意三个方面,那么对人的精神的熏陶、感化和塑造,也当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即分别侧重于理智角度、情感角度和意志角度。2、“怡情”与德育带有强制性的外在影响相比,美育的方式是动于内,从内心、从人的情感的角度去打动人的。3、“养性”美育又体现着以道制欲的原则。美育就是指通过生命的原则去驾驭人的感性欲望,从中实现对人的感化。二、 化性起伪1、 荀子以“化性起伪”来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从中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质及其功能,伪则指在自然本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形态和能力。人性本恶,需要后

27、天文明的熏陶感化,于是产生了礼仪、法度和艺术等,故圣人便以诗、书、礼、乐等化性,对人进行塑造,使人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化性起伪”。2、 庄子的“法天贵真”和禅宗的“净心成佛”都带有美育思想。3、 审美活动自身就在陶冶主体的性情,审美的过程就是主体心灵受到感化的过程。第五节 美育的目的一、 培养人,发展人1、 美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美育是要使人精神上可以获得解放与自由,把人从自然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达成全面深刻的体验存在。它的目的乃在于培养人。通过解放人的感性让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它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而所谓完美的人,是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理智又有情感,既有工作能力而又善于生活和娱乐。二、 美育必须依存审美活动美育与审美活动是一种同源共生的关系。1、 对美的不同理解直接规定着不同美育理论对审美教育目的的不同设定。2、 我们认为审美活动本质上一种人生实践。3、 把美理解为一种自由人生境界的感性显现。三、 美育主线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教育分为两个方面:1、 美的形式的教育。属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基础。2、 审美抱负的教育。规定把审美的自由人生境界转化为受教者自觉的价值追求,体现着美育的主线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