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66203487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年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一:化学反映与能量变化 一、反映热、焓变 1反映热:化学反映过程中放出或吸取的热量,叫反映热。涉及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映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映: 铵盐与碱的反映:如NH4Cl与Ba(OH)28H2O 加热才干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映:CaCO3= CaO + CO2 生产水煤气:C + H2O = CO+H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映:C+CO2=2CO 燃烧反映 注意:放热反映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也许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映 常见的放热反映: 酸碱中和反映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映 CaO(Na2O、Na2O2)与水的反映 浓酸与强碱

2、溶于水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映过程中吸取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映的焓变。符号:用H表达 单位:kJ/mol 放热反映:H= QkJ/mol;或H03、反映热产生的因素: 宏观:反映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H=_ 微观:化学反映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取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H=_二、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达反映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化学反映中的物质变化,也表白了化学反映中的能量变化。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1)需注明H的“+”与“”,“+”表达 ,“”表达 ;比较H的大小时,要考虑H的正负。(3)要注明反映物和

3、生成物的状态:g、 l、s、aq(3)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达物质的量,不表达分子个数,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但系数与H的值一定要相相应。(4)要注明反映温度和压强,但中学化学中所用H的数据一般都是在101kPa和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5)对于可逆反映,其H同样要与系数相相应,但若按系数投料反映,则由于可逆反映不能进行完全,其反映热的数值会比H的数值要小。三、燃烧热、热值与中和热:1燃烧热:在1atm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映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物质完全燃烧是指具有的氮元素转化为N2(g),氢元素转化为H2O(l),碳元素转化为CO2(g) 2、热值:在1atm

4、下,1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映热叫做该物质的热值。(糖类、脂肪、蛋白质中热值最高的是脂肪)3、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的强酸和强碱反映生成1mol水时(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的反映热。H+(aq) + OH-(aq) = H2O(l) ; H= 57.3kJ/mol注意:(1)稀硫酸和稀Ba(OH)2反映生成1molH2O时: (2)浓硫酸的稀NaOH反映生成1molH2O时: (3)有稀的弱酸或弱碱发生中和反映生成1molH2O时: 四、反映热的测定:1、用量热计进行测定2、盖斯定律及其应用:一个化学反映,不管是一步完毕还是分几步完毕,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例题: 科学家盖斯曾提出:“不管化学过程

5、是一步完毕或分几步完毕,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运用盖斯定律可测某些特别反映的热效应。3、运用键能进行计算:例题:.CH3-CH3CH2=CH2+H2,有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试计算该反映的反映热。化学键C-HC=CC-CH-H键能(kJ/mol)414.4615.3347.4435.3五、能源:1、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缺陷: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运用率低,污染环境。2、新能源: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特点:资源丰富、可再生,无污染或少污染。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1、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反映原理比较:原电池:将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映分开在两极上进行,使电子的转移通过导

6、线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从而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变。电解池:运用外电源使氧化还原反映(一般不能自发进行)分开在两极上进行,从而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构造比较:装置原电池电解池组成条件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的电路1、两个电极(活泼性可同也可不同);2、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3、直流电源; 4、闭合回路电极名称及电极反映负极:电子流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映正极:电子流入,氧化剂,发生还原反映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映阳极:与电源正极,阴离子(或活性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映 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子和阴阳离子的

7、流向电子:电流: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电子:电流: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电解池中:活性电极: 惰性电极 3、常见的原电池负极反映正极反映原电池总反映介质酸碱性锌锰干电池Zn+2MnO2+2H2O=2MnO(OH)+Zn(OH)2碱性铅蓄电池Pb+PbO2+2H2SO4=2PbSO4+H2O酸性银锌电池Zn+Ag2O=ZnO+2Ag碱性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2H2 + O2 = 2H2O酸性碱性中性熔融金属氧化物(O2-)甲醇碱性酸性甲烷碱性酸性熔融盐燃料电池2CO+2CO324e-= 4CO22CO+O2 = 2CO2Li2CO3和Na2CO3熔融盐铝

8、、空气、海水电池4Al+3O2+6H2O=4Al(OH)3(实质为金属的吸氧腐蚀)海水注意:蓄电池要注意充电和放电的方向;蓄电池在充电时与电源连接方式:正接正、负接负。提醒:有机物燃料电池: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则总是为“有机物+O2= CO2+ H2O”(再配平) 若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溶液,则总是为“有机物+O2+ OH- = CO32-+ H2O” (再配平)4、电解规律:(1)阴阳两极的放电顺序:阴极: 阳极: (注意阳极的电极材料,若材料是活性电极,则电极材料优先放电,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放电)(2)常见的电解类型(阴阳极均采用惰性电极):类型实例阴极反映阳极反映总反映恢复原溶液电解电解

9、质型HClCuCl2电解水型H2SO4NaOHNa2SO4放氢生碱型NaCl放氧生酸型CuSO4AgNO35、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的应用:(1)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加快反映速率:金属的腐蚀: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钢铁的吸氧腐蚀: 钢铁的析氢腐蚀: 金属的防护:(1)覆盖保护层、(2)改变内部结构、(3)运用原电池原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4)运用电解原理(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2)电解原理的应用:I:氯碱工业:实验原理:化学反映_离子反映_ 实验现象及产物的检查:阴极区: 阳极区: 饱和食盐水的精制:泥沙、SO42-、Ca2+、Mg2+的去除:II:铜的电解精炼(或其它金属的电解精

10、炼): 粗铜中含Zn、Fe、Ag、Au等杂质原理:阳极:粗铜,电极反映:Cu-2e- = Cu2+(重要),Zn-2e-=Zn2+ Fe-2e-=Fe2+( 次要) 阴极:纯铜 Cu2+2e-=Cu 电解质溶液:CuSO4溶液 阳极泥: III:电镀:阴极:镀件 阳极:镀层金属 电镀液: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作电镀液 特点:理论上电镀液的组成及酸碱性保持不变IV:电解熔融盐制活泼金属:钠:阴极: 阳极: 镁:阴极: 阳极: 铝:阴极: 阳极: 专题二:化学反映速率与化学平衡一、化学反映速率1表达方法:化学反映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映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长来表达公式:vc/t 单位:m

11、ol/(Ls)或mol/(Lmin)注意: 由于反映过程中,随着反映的进行,物质的浓度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温度等也也许变化),因此在不同时间内的反映速率是不同的。通常我们所指的反映速率是指平均速率。 同一化学反映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达,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都表达该反映的反映速率。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对于反映:mAnB pCqD则有:VAVBVCVDmnpq 固体或纯液体(或溶剂)的浓度为常数,一般不用来表达反映速率 同一个反映的速率在一段时间内:一般靠前时间段内的反映速率比靠后时间段内的反映速率快,由于浓度随反映进行而减小。(但有些放热反映一开始由于温度升高,反映速率也

12、许先加快后再减慢。)2有效碰撞(1)有效碰撞是指能发生化学反映的碰撞,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且具有合适的取向。(2)活化分子是指有也许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活化分子的能量比反映物分子的平均能量高。(3)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3影响化学反映速率的因素影响速率的因素有内部与外部因素,内因由参与反映的物质的性质决定,是重要因素。外部因素:当反映一定期,外部因素对反映的影响。(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映物(或生成物)浓度,可以增大反映速率。(从微观上看是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增多)注意:对固体,反映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一般认为其浓度为一常数,

13、它的量的多少对速率无影响,但固体颗粒大小对反映速率有影响。纯液体浓度也可当作是一常数。对可逆反映而言,在增大反映物浓度的瞬间,v正忽然增大后减小,v逆不变后增大(2)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映速率;减少温度可以减小反映速率。(从微观上看是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注意: 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映速率增大为本来的24倍。 对可逆反映而言,升高温度可使正逆反映速率同时增大,但吸热方向速率增大的倍数更大。(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映,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反映速率;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化学反映速率。(从微观上看是增大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个数)注意:对可逆反映而言,增大压强可

14、同时增大正逆反映速率,但气体体积缩小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更大。(4)催化剂:使用合适催化剂能同等限度地影响正逆反映速率。(不会导致化学平衡的移动。)(从微观上看是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注意:催化剂增大化学反映速率的因素是催化剂通过参与化学反映,改变了化学反映途径,(减少了反映的活化能)使化学反映速率加快。催化剂自身在反映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酶的催化作用:(5)其他:如:颗粒纯度:与稀酸反映,粗锌比纯锌快(形成原电池);激光、射线、超声波、紫外线等。二:化学反映的方向:1、 反映方向的判据:能量判据:能量从高到低,焓变H0(熵变从小到大的过程:Slg;固体溶解;气体分子数增多)2、反映方向的判断

15、:H0:反映自发进行 H0、S0、S0:高温为自发 H0、Sv逆,平衡向正反映方向移动若v正a2 B、a1a2 B、a1P2 B、2P1=P2 C、2P1C(OH-),溶液呈酸性看溶液中的C(H+)和C(OH-)的相对大小: 若C(H+)=C(OH-),溶液呈中性若C(H+)C(OH-),溶液呈碱性若在常温下也可以看溶液的PH值:PH=7中性;PH7碱性。任何情况下的纯水一定呈中性:如:25时纯水PH=7或100时纯水PH=65、酸、碱溶液的PH值计算:(1)PH值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及C(H+)大小的关系:(2)PH值使用范围一般在014之间,当C(H+)或C(OH-)1mol/L时,则直接用

16、浓度表达更方便。(3)有关溶液PH值的计算:I:单一溶液的PH的计算例1:求室温下纯水的PH=_;100时纯水的PH=_。例2:求0.01mol/L的HCl溶液的PH=_;0.01mol/LH2SO4的PH=_例3:常温下PH=2的HCl和PH=2的H2SO4溶液中H+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_例4:常温下0.510-3mol/L的Ba(OH)2溶液的PH_归纳规律:若该溶液是酸性溶液,必先拟定c(H+),再进行PH的计算。若该溶液是碱性溶液,必先拟定c(OH-),可根据c(H+)c(OH-)=Kw换算成c(H+),再求PH,或引用PH定义,由c(OH-)直接求POH,再根据PH+POH=PKw,换

17、算出PH。II、溶液稀释后的PH的计算1、强酸或强碱的稀释:例1:将PH=2的稀盐酸加水稀释至100(即102)倍,则溶液PH=_,PH的变化值为_例2:将PH=12的NaOH稀释至100(即102)倍,则溶液PH=_,PH的变化值为_例3:将PH=5的盐酸稀释100倍,其PH为_ 将PH=8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其PH为_注意点:酸液或碱液无限稀释时_2、弱酸或弱碱的稀释例4: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PH为_;将PH=10的氨水,稀释100倍,PH为_;归纳规律:在稀释弱酸或弱碱过程中有浓度的变化,又有电离平衡的移动,不能求得具体数值,只能拟定其PH范围。PH=3的酸溶液,

18、稀释100倍,稀释后3PH5;PH=10的碱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8PH10。例5、PH=11的氨水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两者的PH的关系是A氨水的PH大于氢氧化钠的PH B氨水的PH小于氢氧化钠的PHC都比本来小 D氨水比本来的大,氢氧化钠比本来的小III、溶液混合后的PH的计算两种溶液混合后,一方面应考虑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另一方面考虑溶液总体积变化,一般来说溶液的体积没有加和性,但稀溶液混合时,常不考虑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的变化,而取其体积之和(除非有特殊说明)。 1、两强酸混合后的PH的计算例1、PH=4的盐酸和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最接近于 A2.0

19、 B. 2.3 C. 3.5 D. 3.72、两强碱混合后的PH的计算例2:PH=10的NaOH溶液和PH=12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其PH=_归纳规律:知识拓展0.3规则(近似规则)若两种强酸溶液或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且其PH相差2或2 以上时,混合液的PH有如下近似规律: 两强酸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的PH=PH小+0.3; 两强碱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的PH=PH大0.3。 如上述例1若用0.3规则,就很方便,混合液的PH= PH小+0.3=2+0.3= 2.3、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的PH的计算例1、60ml0.5mol/LNaOH溶液和40ml0.4mol/L硫酸混合后,溶液

20、的PH最接近于 A. 0.5 B. 1.7 C. 2 D. 13.2 根据n(H+)与n(OH-)的相对大小先判断酸、碱的过量情况。 强酸与强碱恰好完全反映,溶液呈中性,PH=7。 若酸过量,溶液呈酸性,n(H+)n(OH-),c(H+)混= n(H+)n(OH-)/V总。 若碱过量,溶液呈碱性,n(OH-)n(H+),c(OH-)混= n(OH-)n(H+)/V总, 再求出c(H+)混。 若未标明酸碱的强弱,混合后溶液PH不定,应分析讨论。例2:若强酸(PH1)和强碱(PH2)等体积混合,当PH1+ PH2=_,溶液呈中性;PH1+ PH2_,则溶液呈碱性;PH1+ PH2_,则溶液呈酸性。

21、例3:若弱酸(PH1)和强碱(PH2)等体积混合,且PH1+ PH2=14,则混合后溶液PH_例4、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硝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CPH=3的硫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IV:酸、碱液中水的电离分析:例1:PH=2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为_mol/LPH=12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为_mol/L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0mol/L,该溶液的PH为_练习:1、某温度下纯水中C(H+)=2.0

22、10-7mol/L,则C(OH-)=_mol/L若温度不变向水中通入HCl得到0.02mol/L的HCl,则PH=_;溶液中C(OH-)=_ 2、有PH=12的KOH溶液10ml,要使它的PH降为11;(1)假如加水,应当加水_ml(2)若加入PH=10的NaOH溶液应加_ml;(3)若加入0.001mol/L的H2SO4,应加_ml。3、在常下,有PH=a的HCl和PH=b的NaOH溶液,取VaLHCl和VbLNaOH溶液混合恰好完全中和,(1)若a+b=14,则Va/Vb=_;(2)若a+b=13,则Va/Vb=_;(3)若a+b=15,则Va/Vb=_;(4)若a+b14,则Va/Vb=

23、_(填表达式);4、PH=12的NaOH和PH=2的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A、=7 B、7 C、7 D、无法判断5、常温下,若体积为Va、PH=a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Vb、PH=b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知VaVb,a=0.5b,请填写下列空白:(1)a值可否等于3_;理由_(2)a值可否等于5_,理由_;(3)a的取值范围_三、酸碱中和滴定:1、溶液酸碱性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法: PH试纸法:PH试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PH计法:2、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甲基橙: 酚酞: 石蕊:3、酸碱中和滴定: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末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1)原

24、理:(2)关键:准确测定参与反映的两种溶液的体积;准确判断中和反映是否恰好完全反映。(3)仪器:_、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注意:滴定管的构造:(4)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甲基橙或酚酞) 注意:指示剂的选择:(5)仪器准备:滴定管(或移液管): 锥形瓶:(6)滴定过程:(7)滴定终点的判断:(8)数据的解决:(9)实验误差的分析:以标准酸滴定末知碱为例:末用标准酸润洗滴定管( )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滴定前读数对的,滴定后俯视读数( )用待测碱液润洗锥形瓶( )(10)其它滴定法拓展:四、盐类的水解:1、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出的“弱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

25、+或OH离子反映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2、盐类水解的规律:_。3、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H3COONa NH4Cl Na2CO3 AlCl3 CH3COONH4 AlCl3+Na2S AlCl3+NaAlO2 AlCl3+NaHCO3 思考:写出NaHCO3溶液中存在的三个平衡:_4、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温度: 浓度: 酸或碱: 加弱离子:5、盐类水解规律的应用: 判断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 制备盐的晶体: 配制盐的溶液: 判断相应酸或碱的相对强弱: 酸碱中和滴定期指示剂的选择: 某些盐溶液的分离与提纯: 平常生活中应用:泡沫灭火器、明矾净水、化肥施用、草木灰去油污等。6、

26、三大守恒问题: 电荷守恒: 物质料守恒: 水电离出的H+和OH-的1:1守恒:五、沉淀溶解平衡:1、物质的溶解度:固体: 气体:2、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速率和沉淀生成速率相等时,形成饱和溶液,达成的平衡状态。3、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如Ca(OH)2(S) Ca2+ + 2OH- AgCl(S) Ag+ + Cl- 4、沉淀溶解平衡的特性:5、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内因: (2)外因:比如Ca(OH)2的沉淀溶解平衡: 温度: 加水: 加Ca(OH)2: 加CaO(恢复至原温度): 加NaOH(恢复至原温度): 加CaCl2:6、溶度积常数:7、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2)沉淀的溶解:(3)溶液中除去杂质离子:(4)沉淀的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