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Wo****B 文档编号:166202807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 课题: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比照阅读 命题:许礼靖 做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2、,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C与余舟一芥小草 A相与步于中庭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3、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4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5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 (二)阅读【甲】

4、【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

5、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涂潦,泥沼雨水。畚锸,箕畚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轼诣武卫营 卒全其城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

6、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三)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兴趣。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染:染成。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夕舂:舂读“chn”

7、,夕阳。 1以下加点字与“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皆被绮绣 D人恒过然后能改 2翻译以下语句。4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分 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2分 3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2分 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3分 (四)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8、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对以下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苔痕上阶绿 A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B怀民亦未寝动词,睡觉 C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动词,知名 D无丝竹之乱耳制作乐器的丝、竹等材料 3以下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3

9、分 A相与步于中庭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D孔子云:“何陋之有!”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芙蕖那么不然芙蕖 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可以调素琴 2对以下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 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

10、者 的情怀。2分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答案 课题: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外比照阅读 命题:许礼靖 做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11、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C与余舟一芥小草 A相与步于中庭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

12、记 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4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5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 1A 2C 3D 4庭院地面如积水

13、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 5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