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66197244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创新驱动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驱动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驱动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创新驱动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驱动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创新驱动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何文娟【摘要】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is the need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nhancemen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In the context of innovation

2、 driven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platform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is paper take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making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3、innovation platform.%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科建 设、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的需要.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设变得日趋重要.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科 研合作创新平台搭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实证研究.【期刊名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 2017(016)001【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驱动发展;产学研合作;对策分析作 者】 何文娟【作者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4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522.8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4、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将 广州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集成研发基地,同时加快高速铁路网 建设,推进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实现2020年市市通高铁的目标。广州 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行业办学40年的行业高职院校,是区域内 唯一以轨道交通专业为主的院校。多年来,学院积累了大量轨道交通类实验设备, 引进了一批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并通过技术服务和产学合作等方式积累了丰富 的科研经验,如何协同行业企业,提高装备智能化、降低运行故障、建立运维安全 保障、提高运维服务水平等是每一位“轨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也是作为 市属高职院校为区域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应有的贡献。

5、1.1 牵头组建职教集团,搭建合作发展新平台 学院联合广州市教育局、花都区政府、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广铁集团、 广州地铁、广东省铁道学会、广州萝岗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湖南铁道 职业技术学院等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单位组建了广州工业交通职教集团。职 教集团在合作育人上,推动了合作模式从单一的订单培养向委托培养与订单培养相 结合转变,从省内的合作培养向省外拓展;在技术服务上,与合作行业企业形成了 良性发展的技术服务机制;在师资互聘互派上,校企协同推进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 设,共同培训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开展合作教学、结对互助等活动,加快了专业教 师实践技能和企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6、。1.2 成立学院理事会,健全政社企共同参与学院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广州市政府、广州市教育局的强力推动和精心指导下,广州地铁、广铁集团等行 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成立了由办学各方代表参加、通过咨询、协商、评价与 监督等方式支持学院发展、实现学院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发展平台 广州铁职院理事会,由副市长担任名誉理事长,广州地铁总经理担任首届理 事长,学院院长、广铁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任常务副理事长。学院理事会积极完善了 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办学新体制,积极探索推动学院、企业在人才培养 中的双主体模式,建立起学院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与双向受益的协同育人、 合作发展新机制,为深化政府

7、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 改革;健全学院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整合政、行、企、校四方优质 办学资源,增强学院与社会的联系、合作,为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支持 和监督学院发展长效机制搭建了平台,提升了学院的治理能力与水平,在校企合作 方面实现了由“项目合作”向“契约合作”、“制度合作”升华。1.3 政企共建学院,实现单一办学主体的突破 在广州市政府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项目牵引下,广州市人民政府与广铁集团(原主管学院的企业)签订了共建学院框架 协议,明确了政府、学院、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师资互聘互派、实习就业 等方面

8、的职责,实现了“多方投入、资源整合、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紧密型校 企合作办学新体制,形成人才共育、就业共担、成果共享的长效机制。广州市政府 出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 广州市职教集团管理办法、广州市高职院校教师准入管理办法(试行)、 广州市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及工作保险规定(试行)等制度,为校企合作、产 教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同时按当地本科院校生均拨款水平向学院拨款,全 面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实力。广铁集团与学院始终坚持“分家”不“分 离”,作为常务理事单位,担任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和职教集团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并以集团名义下发文件,支持下

9、属站段与学院轨道交通类专业共建机车司机、电气 化和现代运输合作学院,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 设,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管理、实习就业全过程,合作共建校外“教 学工区”、“厂中校”或生产性实训基地 20 余个,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对接1.4 校地共建示范园,实现三级管理体制创新 市教育局、花都区政府与学院共建“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打破传统“院(系) 教研室”管理模式,实行“管委会项目部双师工作室”三级管理体制,实现 了政校企合作办学管理体制的创新。示范园组建了园区管委会,下设的 3 个部及 其下的 12 个双师工作室,具体承接先进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校

10、企共建专业 校企共建课程、校企互聘师资、学生实习实训、以及教师为企业服务等任务。示范 园引进企业11 家,校企共建生产车间6个,有9门课程在园区企业进行教学。1.5 校企共建合作学院,开创合作育人新路径 依托职教集团理事会单位,以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的 3 个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 体,以合作育人为主线,按照“1+N”组合模式,联合广铁集团供电段、广州火 车站、广州机务段、广州地铁培训学院等企业组建了电气化、机车司机、现代运输 等3 个合作学院,开创合作育人新路径,有效探索了校企合作共建二级教学实体 的新模式。合作学院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互聘互派、实习实训 基地、顶岗实习和就业、员

11、工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共定、教学 过程共担、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育、教学资源共建、学生考核共评的人才共 育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偶发性、单一合作上升为契约化、制度化、实体化合作, 形成互惠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1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不足,长效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学院依托深厚的行业背景优势,搭建了校企合作立体育人平台:牵头组建了广州工 业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学院理事会及协同育人平台;局区校共建“花都工学 结合示范园”、校企共建了 3 个合作学院和2 个特色专业学院;成立了 34 个专业 教学指导委员会、31个双师工作室和 29 个企业工作站,初步形成人才共育、

12、就 业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但校企合作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校企合 作育人模式有待优化、内部结构有待健全,校企合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 制等尚未形成体系,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校企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模 式有待完善3。2.2 校企协同创新能力较弱,对轨道交通产业支撑度不够 近年来,学院启动科研平台培育工作,出台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机构管 理办法,培育和立项 8 个院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研究所及4 个市级创新学术 团队,各科研平台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和协同创新,在方向聚焦和成果培育等方面取 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产教融合程度不高,校企协 同能力不

13、足,科研平台薄弱,在社会服务机制上存在一些障碍和壁垒:缺乏促进科 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和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沟通 缺乏、信息交流不畅;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工作管理机构;在 社会服务中执行不力,社会服务缺乏深入推进,支撑区域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力度不 够4。2.3 科研平台薄弱,科研团队整体实力较弱 近年来,学院启动科研平台培育工作,出台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机构管 理办法,培育和立项 8 个院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研究所及“节能减排(水处理) 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面向轨道装备的减摩抗磨及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等4 个市级创新学术团队,培养了 1 个市属

14、高校“羊城学者”,1 个“千百十”工程省 级培养对象等。各科研平台不断加强团队建设和项目培育,在方向聚焦和成果培育 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科研团队整体实力较弱,领军人才相对缺乏;应用技 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成果有限,研究方向尚未明晰,轨道交通特色不明显;产教融合 程度不高,校企协同能力不足,科研平台薄弱6 。2.4 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驱动力较弱在科研管理方面,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学院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改革和 完善了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教科研考核的指导意见,初步建立以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观点和新思想、发表论文质量、获得成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评价制度。但高 效的科研创新机制尚未建立,创新科研

15、经费管理机制、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机制还不 完善,需激发学院科研创新活力;科研诚信体系尚未健全,科研考核评价机制还存 在不科学因素,需创新学院科研评价考核机制;科研平台薄弱,缺乏有利于科研成 果转化的机制,需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搭建;科研团队整体实力较弱,领军人才 相对缺乏,需提升联合技术开发与协同攻关能力;应用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成果有 限,研究方向尚未明晰,轨道交通特色不明显,需加强学院科研驱动创新能力 73.1 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针对平台薄弱,协同机制不完善,着力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学院对科技 中介机构建设的重视,配备专项资金用作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收益中需提取的管理

16、费 1。搭建成果对外展示、洽谈和交易的机制和平台,成立广州轨道交通产业技术 研究院,负责组织、推动和跟进相关对接工作,配备专门人员统筹指导和推进全省 高校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组织和指导学院开展科研成果推广展示洽谈交易等工作 2。进一步提升与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紧密型合作企业的合作广度与深度,同 时拓展轨道交通领域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施类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多方共 建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搭建集“产”、“学” “研”、“用”于一体的科研创新平台,为教师开展技术创新建立技术集成环境和 应用测试环境,为优秀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搭建平台,为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创新驱动 发展做好

17、技术支撑服务。3.2 打造跨学科科研团队,建立内部协同机制 针对科研团队水平不足、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举全院之力打造跨学科科研团队,建 立内部协同机制,提升联合技术开发与协同攻关能力。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 目标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瞄准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升级过程中的新装备、新技 术、新工艺、新服务等实际需求,重点梳理和聚焦科研方向,重点培育科研骨干, 重点引进科研领军人才,重点打造科研团队,重点突破科技与产学研项目5。3.3 全面改革科研管理机制,完善科研考核制度 针对科研管理体系不健全,相关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全面改革科研管理机制 1 一是有序推进科研考核机制,出台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教

18、科研考核的指导意 见,并逐步建立科研考核体系,将科技创新纳入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和考核指 标;二是继续改进科研奖励机制,对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全面修订教 科研奖励办法,加大对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发明创造类成果与转化情况的奖励 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三是不断完善科研保障机制,对教师开展技术开发、 技术应用项目研究给予配套资金倾斜,对于师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在自主 创业、企业合作转化等方面予以政策保障。【相关文献】1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11-20.2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 2015-10-19.3 王勉基于产学研平台的高校人才培养困境、成因及路径选择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2(2):104-1054 陈鸿雁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以厦门大学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08 .5 杨宝进探索产学结合途径建立合作运行机制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02,4(02):77-796 张翠玲高职文科类专业产学研结合的策略与途径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7):45- 477 顾祥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和实践探索J 大连大学学报,2005,3(6) : 6-7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