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编编辑应该掌握的技巧.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598104 上传时间:2020-10-1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4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网编编辑应该掌握的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网编编辑应该掌握的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网编编辑应该掌握的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网编编辑应该掌握的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编编辑应该掌握的技巧.ppt(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网络编辑应掌握的技巧 一、网络编辑活动的特点 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具有传媒才有的编辑活动。 网络这种传播媒介的出现和发展 ,带来编辑活动的 不断 发展和丰富多彩。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其编辑活动也有着自 身的特点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媒介形式丰富多彩 传统媒体正向网络“转化”? 网络终将代替传统媒体? 一个新特征:交融性 不同媒介之间,一方交叉利用另一方的优 势,扩展自己的活动空间和存在价值 期刊 -论文集;书附磁带或光碟;成熟网 络小说的实体

2、书;远程教育系统; 网络的交融性是全方位的,几乎渗透到所 有媒介。 传统媒介利用网络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效 率 传统媒介纷纷借助网络传播,增添网络版 传统媒介的很多优势也被网络交融借鉴 编辑活动的本质未变 是社会文化活动,是文化性质的精神生产; 只是中介,不是创作活动,以原创作品为工作对象; 基本内涵始终是开发(选择)原型作品,经过处理使之 成为可向公众传播的成品 ; 是有序的,按照客观的文化生产规律形成一个可操作的 工作过程(编辑过程) 。 二、网络编辑的新需求 网络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文化乃至思维的 方式,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网络编辑工作 注入了新的活力,是编辑工作更方便、更快捷; 网络

3、时代赋予了编辑工作高时效性等各种新 的要求 要具备 “ 原创性质 ” 的 整合 能力 2 3 1 编辑行为注入了编辑人的智力创作 网络编辑只满足与提 供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对网络信息开展 加工服务 运用独特的选取和编排材料的方法,并赋予 这些材料新的组织结构和形式 要熟练使用 多种表达方式 网络编辑可以同时调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手段, 并加以整合应用 要学会根据稿件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选择传播方式 具有相当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 Internet Office办公软件 Html语言 静态网页编辑技术 图片声音视频的编辑软件 具有驾驭网络交互的能力 交互性是网络的最大优点之一 受众与传播

4、者之间、受众与受 众之间;“读者论坛”、“网 上民意调查”、“电子邮件” 等 Text Text Text 网络编辑是个全能的职业 相对传统编辑,它要求知识结构杂一些,反应敏捷, 要有一目十行的阅读速度 具有语言驾驭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软件操作能力、相 应的专业知识等等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网络拥有几乎无限的空间,不受版面的限制 相对传统媒体,网络具有“全面完整消息内容 +分 析 品论”的竞争优势 例:“文化部首批 15款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名 单

5、”的报道 三、网络编辑不受资源限制和利益驱使 四、网络编辑是“把关人” 网络的民主、平等、开放等特性使得 编辑的“把关人”角色受到巨大的挑 战 在网络时代,把关机制发生了一些 重大变化 Text Text Text 网络编辑“把关人”的功能现 状 网络时代已经无需把关人? 网民已经成为网络传播的主要把关人? 网络编辑工作者把关人角色并没有明显变化?专业的 网络媒体把关作用一如既往? 信息猛增、质量下降导致网络编辑的把关人作用将越 来越强? “ 把关人 ” 泛化 用户选择网站和内容并不能完全“绕过把关人” 用户所谓“绕过把关人”的选择过程并不是对把 关人的超越,而是对把关人的选择 网民为自己把关

6、 网民与传统媒体受众相比拥有了一定的把关能 力 网民并为成为“主要把关人” “专业的”把关人拥有遍布全球的即时信息搜 索网络、专业的信息传播知识、统一的信息服 务规范,受过职业训练、拥有职业操守,把关 质量和效率是普通网名无法比拟的。 网络编辑 “ 把关人 ” 角色发生改变 2 3 1 编辑行为注入了编辑人的智力创作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 络编辑工作者把关行 为的现实环境、把关 方式和效果均有所变 化 比如“延迟报道、暂 不报道”等把关方式 不再适用 运用独特的选取和编排材料的方法,并赋予 这些材料新的组织结构和形式 网络把关人的作用越来越强 从微观上,面临海量信息,很多媒体网站对自己站点内 容

7、的把关工作不但没有消弱,反而大大加强 从宏观上,人们可自行选择的内容和自由度大大加强, “把关”弱化 网络编辑 “ 双重把关人 ” 的特点 “双重把关人”:“职业把关人” +普通 网民 两者均有自身的优势与缺陷 双重把关人 (职业把关人和网民把关人 )的 同时存在并不是矛盾的, 网络编辑 “ 双重把关人 ” 的特点 职业把关人以其 专业素养和社会 责任 始终担负着引导、提高网民 把关人的作用; 网民把关人对职业把关者也有一 定程度的 制约作用 ,在“眼观六 路、耳听八方”的网民把关人的 监督之下,传统媒体的把关者依 靠对信息的独断权而造成的信息 腐败亦难以继续存在。 网络编辑应掌握的技巧 Te

8、xt Text Text 一、网络编辑的四个要素 超链接式的编辑 全时化的编辑 数据库化的编辑 交互性的编辑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超链接式的编辑 “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按照人的思维方式 (非线 性 方式 )存储、管理、浏览各种信息,它充分利用了 信息间的各种关系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户 在浏览过程中能够按自己的需要,灵活地访问各 类信息。” 超文本节点之间的跳跃会产生内容隔膜,产生注 意力分散的问题 全时化的编辑 在网络上可以第一时间发布、更新、修改、

9、 删除相关资讯,甚至于在线直播 全时化的编辑 2 3 1 全时化不宜与新闻过滤,虚假信息易于传播 访谈、 直播拥有受众 主动参与、即使回复 等特点 全时化的快速更新使得有价值新闻资讯被淹 没 ,这必须要求网络编辑有较高的 资讯敏感 性 和 高度的集纳资讯的能力 数据库化的编辑 交互式编辑 模糊了传者和受者的身份,传者和受者可以互为 主体了 作为网络编辑就要充分尊重受众的主体精神和传 播权利 网络编辑在工作中要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与交流 二、网络编辑要解决十大矛盾 对网络新闻编辑来讲,网络媒体其实是把“双刃 剑”,其传播优势也为新闻业务带来大量矛盾。编 辑只有充分运用辨证思维,才能解决传播工具的优

10、势所带来的矛盾,才能使网络新闻得到有序、有效、 可控的传播。 海量即时与有效把关 来源非常复杂 海量的新闻需要及时的传播 需要追踪新闻事件的发展进行即时的传播 失实的新闻一旦发出就几乎是失控的 海量即时与有效展示 海量的新闻资讯容易形成 “信息沙漠 ”、 “信息垃圾 ”、 “信息毒药 ” 电脑屏幕上进行浏览比较耗费视力 大量的标题集中在一个页面上 网络媒体的高效页面不多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网络互动是无限的 网络互动是平等的 网络互动是即时的, 互动

11、导致谁都可以随时把未必无害的信息在网络媒 体上张贴 充分互动与有效引导 滚动报道与深度报道 速度与深度的矛盾 网络新闻在发布前、发布中、发布后均可修改 在什么节点上要对滚动报道进行深度整合 ?什么情 况下用单篇文章、小型专题或大型专题进行深度 整合 ?深度整合的内容从哪里获取 ? Text Text Text 个性需求与大众传播 传播对象是高度个性化、自由化的,网友乐于 个性化阅读 网络媒体是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担负起大众化 传播的需求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

12、ce 新闻价值在不动地域分布不同 网络媒体面向全球化 强化地域性还是强化普遍性的新闻价值 新闻地域性和传播的全球性 信息共享与特色内容 没有采访权不等于不需要原创新闻 “千网一面”现象下如何脱颖而出 形式多样与特色页面 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表现形式的有机 结合带来形式多样的网络媒体 形式多样下网络媒体的千篇一律 新闻页面布局雷同 新闻栏目设置雷同 变现手法雷同 传统体例与网络体例 网络新闻大多来自传统媒体,但不能完全继承传 统媒体的体例 如报纸登载的新闻可以有引题、主题、副题, 可以有虚有实,网络媒体登载的新闻大多 只能 有一行标题 ,而且以实题为主;报纸平面展示 新闻比较直观,止文略长问题不大,而电脑屏 幕浏览费力, 长稿的确难以阅读到底 ;报纸针 对的读者群比较固定, 文风 可以软也可以硬, 网络媒体要吸引更多的网友,还要对新闻进行 一定程度的软化 超链接技术与迅捷浏览 超链接的使用可以是网友根据自己的喜好逐步点击浏览 过多超链接分散用户注意力 点击链接过多容易身陷“信息迷宫” 用户趋向于滚动鼠标而不是点击下一页 两个链接之间出在连续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