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596391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方经济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西方经济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西方经济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教案.doc(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 题: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供求理论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供求理论的基本内容重 点:需求机制 供给机制 弹性理论难 点:市场均衡教学过程: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西方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取用物品”与“经济物品”。前者是无限的,后者是有限的,而且在人类生活中后者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二、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

2、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按广泛接受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间配置的问题。它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的社会科学,这是因为他们所支配的东西不允许他们去满足一切愿望。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几种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一、西方经济学的几种基本概念(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

3、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核心问题: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居民与厂商 )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二)实证

4、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是指那些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效果的经济学。规范经济学是指那些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树立起经济理论的前提及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同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经济学。二、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总量分析称为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个量分析称为微观经济分析方法。(二)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某种商品价格决定时,则在各种商品和

5、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调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以此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动态分析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

6、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四)经济模型经济模型也是一种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是指用来描述同研究的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第三节 如何学习西方经济学一、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名称二、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三、认真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内容第一,西方经济学不断开拓着经济科学的研究范围和分支领域。第二,西方经济学倡制了大量反映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律的术语、概念及其分析工具。第三,西方经济学运用了许多比较科学而有效的研究方法。第四,西方经济学创立和发展了许多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原理和思想。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理论第一节 需求机制一、需求定

7、义消费者既有购买商品的欲望,又有购买商品的能力。西方经济学所说的需求通常时指消费者在特定时间、一定市场、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二、需求规律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买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减少。三、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的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人们的预期。第二节 供给机制一、供给的定义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各种数量。二、供给规律假定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既定不变,在市场上,供给量将随着价格的涨落而增减,数量与

8、价格呈正方向变化,即价格越高,相应的公给量就越多;价格越低,相应的供给量就越少。三、影响供给的因素生产技术状况;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商品未来行情的预期等。第三节 市场均衡一、市场均衡的过程均衡:在经济学中,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局部均衡(Partial )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General )是就一个经济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强调市场之间的影响。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

9、衡数量是指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二、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一)需求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如由下图中的D1曲线向右平移到D2曲线的位置;反之,如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如由下图中的D1曲线向左平移到D3曲线的位置。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增加或减少了。 在供给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2,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上升至

10、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至Q2;反之,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下降至P3,均衡数量由Q1减少至Q3。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如由下图中的S1曲线向右平移到S2曲线的位置;反之,如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如由下图中的S1曲线向左平移到S3曲线的位置。由供给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

11、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供给量都增加或减少了。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2,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下降至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至Q2;反之,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上升至P3,均衡数量由Q1减少至Q3。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三、市场定价机制的运用1.限制价格:是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某些商品的最高价格。2.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

12、业的最低价格。第四节 弹性理论一、需求弹性(一)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需求弹性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为负值,为使需求弹性系数是正值,以便于比较,在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需求弧弹性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 富有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如图(a)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弧弹性值为2.1。2. 缺乏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如图(b)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弧弹性值为0.6

13、。3. 单一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 如图(c)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弧弹性值为1。4. 完全弹性:ed ,表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无限的变动。如图(d)中,在既定的价格水平P3,需求量是无限的。 5. 完全无弹性:ed0,表示在任何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固定不变。 如图(e)中,在任何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固定不变,Q30。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之比。设商品X的需求量Qx是它的相关商品Y的价格Py的函数,为 ,、各表

14、示Qx和Py的变动量,exy表示当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的X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则商品X的需求交叉弧弹性公式为:当、均为无穷小时,表示为、,则商品X的需求交叉点弹性公式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符号取决于所考察的两种商品的关系。反之,可以根据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符号来判断两种商品的关系。依据商品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替代品、互补品和独立品。结论如下: 替代品:exy0 互补品:exy0 独立品:exy0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即:需求的收入弹性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消费者收入量的变动率如果具体研究消

15、费者收入量的变动和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量的变动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得到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表示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食物支出量的变动率/消费者收入量的变动率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得出的恩格尔定律是: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来表述该定律,即:对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则越大。通常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被称为恩格尔系数。二、供给弹性供给弹性包括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交叉弹性和供给预期价格弹性等。供给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

16、程度。它是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供给弧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设供给函数为 ,、各表示供给量和价格的变动量,es表示供给弹性系数,则供给弧弹性公式为:供给弧弹性中点公式为:供给弧弹性也分为五种类型:1. 富有弹性:es1,表示供给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2. 缺乏弹性:es1,表示供给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3. 单一弹性:es1,表示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 4. 完全弹性:es ,表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供给量无限的变动 5. 完全无弹性:es0,表示在任何价格水平,供给量都固定

17、不变作业题:1.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什么是需求,什么是需求规律?3. 什么是供给,什么是供给规律?4. 什么是需求弹性?5. 市场均衡是如何形成的?课 题: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及市场结构理论重 点: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难 点:市场结构理论教学过程:作业点评:多数学员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态度认真,字迹工整。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 效用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一、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一)效用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二)

18、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全部效用或总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消费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三、消费者偏好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效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商品的效用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用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数效用论的关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单位”表示的说法。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即爱好)程度是有差

19、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了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有以下三个基本假定:第一,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也仅仅只能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A的偏好小于对B的偏好,对A和B的偏好相同(A和B是无差异的)。第二,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和C,如果某消费者已经作出判断:对A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C的偏好。那么,该消费者必须作出对A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C的偏好的判断。第三,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处于饱和以前的状态。)四、预算约束(一)预算约束线预算线

20、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预算线方程为:或 其中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P1和P2分别为已知的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X1和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 ,是预算线在横轴的截距;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 ,是预算线在纵轴的截距; 为预算线的斜率,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的负值。 (二)预算约束线的变动消费者的收入I或商品价格P1和P2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变动。预算线的变动有以下四种情况:1. 预算线与消费者的收入的关系 两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

21、的收入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化,使预算线发生平移。 如图所示,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使预算线AB向右平移至AB;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则使预算线AB向左平移至AB。 两种商品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预算线不变。 2. 预算线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化,使预算线发生平移 。 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斜率及相应截距变化 。 如左图所示,商品1的价格P1下降,则使预算线AB移至AB;商品1的价格P1提高,则使预算线AB移至AB。在右图中,商品2的价格下降和提高,分别使预算线A

22、B移至AB和AB。 五、消费者的基本问题序数效用论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有一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切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图所示,既定的预算线I与无差异曲线U相切于E点,E点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均衡点E上,消费

23、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购买数量的组合为(、)。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一、效用的衡量问题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二、单一商品的效用函数在连续消费一种山品时,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就时边际效用为0,在这时,总效用达到最大。也就是说,消费者已经从对该商品的消费中得到了最大满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三、同时消费多种商品时的消费者均衡消费者购买n种商品时,任何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也可以说,最后一个单位的货币,无论购买任何一种商品,其边际效用都相等,即同等的购买力带来同等的满

24、足程度,并且都等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K这个公式就是技术效用论所认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即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约束下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它试图表明的是,有着既定预算约束的消费者,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商品消费组合面前,应当怎样做出选择才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或者说消费者的选择符合上面条件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一、序数效用函数(一)序数效用论对效用的定义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不能用基数来表示绝对值的大小,而只能按照消费者的偏好作出一个从大到小,即满足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二)序数效用函数所谓效用函数就是为每种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指派一组数字,偏好强的商品组合指派较大的数字,偏好弱的商品组

25、合指派较小的数字,通过这种方法,按照消费者的偏好,对商品组合按其效用大小作出排列。叙述效用论用来表达效用的效用函数,并不表示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的具体数值,而时表现消费者偏好的顺序,以明确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商品组合的不同评价,明确消费者优先选择的顺序。序数效用论强调的时相对效用,而基数效用论则强调的是绝对效用。二、无差异曲线(一)无差异的含义无差异是对消费者偏好状态的一种描述。它表示对于两种商品组合X和Y来说,消费者认为两种“至少一样可取”或者“两者无差别”。(二)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一种方法。所谓的无差异曲线,就时把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效用差别的各个商

26、品组合连接起来形成的一条曲线,在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都是相同的。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的特征: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负值;无差异曲线的密集性;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递减;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所反映的效用水平就越高,反之,离原点越近,则意味着满足程度越低。消费者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在这里就表现为对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的追求;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三、边际替代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即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四、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一节 生产过程一、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生产有

27、短期和长期之分,生产函数也分为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二、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总产量又称总产品,指在一定时间内投入一定的可变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总的产出量。平均产量指每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平均产出的产品数量,也就是等于总产量除以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的增量。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连续地把某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在其他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上,边际产量表现出的是先上升而最终下降的规律。四、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均产量递增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平均产量递减的阶段,第三阶段是边际产量为负

28、的阶段。第二节 生产成本一、成本的概念生产成本又称生产费用,通常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支出的货币形态。二、成本的种类短期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长期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第三节 收益一、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收益,指厂商出售产品所获得的收入。总收益指厂商出售商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也就是商品的总的卖价。平均收益指厂商出售每一个单位商品所获得的平均收入,也就是总收益与总产量之比。边际收益指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出售所新增加的收入,即总收益的增量。二、利润最大化原则微观经济学认为,对于一个生产者来说,他的生产或经营原则应当是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

29、本,即mr=mc.这一原则被称为利润最大化原则。第四节 生产要素最佳组合一、等产量线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二、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分析不同要素之间替代关系的概念,它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三、等成本线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四、最佳生产要素组合也称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具体地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讨论,一是既定产量下成本最低的组合,二是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组合。五、扩展线和规模收益扩展线:在生产要素价

30、格、生产函数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企业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者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规模收益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生产规模的改变而对产量和收益的影响。第五章 市场结构理论第一节 市场类型微观经济学将市场划分为四中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时同质的,这里的商品同质指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完全无差别,它不仅指商品的质量、规格、商标是完全相同,还包括购物环境、售后服务等方

31、面也完全相同。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4.信息是完全的。二、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需求和厂商需求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平均收益等于市场价格,完全竞争下厂商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四、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五、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在长期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厂商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厂商根据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并使所提供产量的边际成本等于既定的产品市场价格。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该市场,也不断有亏损的厂商推出该市场。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一、垄断市场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它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

32、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二、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第二,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第三,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第四节 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比较经济效率指利用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

33、产;低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且等于最低的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且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

34、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低。作业题:1. 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是什么?2. 简述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其性质。3. 简述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内容。4. 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5.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条件是什么?6. 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课 题: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收入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规则及国民收入核算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重 点: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 垄断与反垄断政策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难 点:多部门

35、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教学过程:第六章 收入分配理论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一般理论一、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边际生产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最后追加的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形成的生产率即称为边际生产力。二、生产要素的供给土地的供给,指土地所有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地租水平所愿提供的土地数量。劳动的供给,指整个社会在各个不同的工资水平下愿意提供的劳动数量。资本的供给,就时整个社会在各个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愿意提供的资本数量。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工资理论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是国民收入中术语工人的部分。工资是劳动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均衡时的价格。二、利息理论利息是资本的报酬,是国民收入中术语资本所有者

36、的部分。利息是资本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均衡时的价格。三、地租理论地租是土地的报酬,是国民收入中属于土地所有者的部分,地租对使用土地的厂商来说是成本,对土地所有者来说是他提供土地后的报酬。四、利润理论利润是国民收入中支付了工资、利息、地租后,归企业家的部分。第三节 收入的不平等一、洛伦兹曲线此曲线是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的线。二、收入不平等的原因第一,财产的差别;第二,能力的差别;第三,教育和训练的差别;第四,工作偏好和冒险精神。第四节 分配理论的进一步补充: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福利理论一、人力资本理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水平的差别对教育的收益率的大小有着双重的影响:一方面,它影响

37、着教育的收益,即影响人们受教育后的未来收入;另一方面,它影响教育的成本,即影响学生上学所放弃的收入。二、关于经济福利的理论福利分为两类,一类是广义的福利,即社会福利;另一类是狭义的福利,即经济福利。经济福利对于社会福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西方经济学所研究的福利主要是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即广义的福利被认为是难以计量的,从而也时难以研究的;而经济福利,即狭义福利则被认为可以用货币来直接或间接地加以计量。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规制第一节 垄断与反垄断政策一、垄断所造成的损失帕累托最优的定价原则是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产品的饿价格。但是垄断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高于产品的边际成本。另外,垄断者利用高价格

38、增加的生产者剩余并不能抵消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即整个社会的总剩余会下降。二、政府如何解决垄断造成的低效率由于垄断带来的低效率,造成了社会总剩余的无谓损失,而且由于垄断厂商的市场实力过于强大,不仅带来了社会剩余的损失,而且还会压制其他厂商的竞争,会阻碍技术进步。因此,各国政府对垄断行为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约束,其中发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就时最重要的做法。第二节 外部性一、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行为对外界产生的影响,没有计入生产者的生产成本或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因此没有反映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中的现象。按照影响的范围划分,外部性可以分为“消费外部性”和“生产外部性”。二、外部性带来的后果外部

39、性带来的后果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外部性带来的问题不光是负面影响,还有些活动可以带来正的外部性。外部性可以通过行政措施、税收和补贴、内部化、划分产权等方法来进行校正。第三节 公共物品一、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产品的使用不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二是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所需资金来自税收。三是居民对公共产品的享受与花费不是一对一的。四是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筹资决策过程也时公共的。二、公共物品的供应虽然公共物品的提供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提供,一般来讲,公共物品的供给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私人单位来提供。而即使

40、是私人单位来提供,同样也需要政府的参与或调节。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 一、不完全信息与其影响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完全信息的假定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首先,作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质量是不可能全面了解,当然也不能对产品可能提供的效用进行正确评价。其次,商品价格水平的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格也不可能具有完全的信息。再次,从生产者来看,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它不可能对自己的产品有完全的了解,也不可能对消费者有完全的了解。二、不完全信息问题的纠正在不完全信息所产生的问题很严重,以至于破坏市场的运作时,政府有必要进行干预,或通过法律解决问题。不完全信息问题在许多领域都存在,但是并非在不完

41、全信息出现的场合总需要政府的干预。事实上有许多市场会存在不完全信息,但时通过某些有效的制度安排或有效措施的实施可以消除因不完全信息而产生的逆选择问题,因而无须政府的干预。第二篇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及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国民收入核算概述国内生产总值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要正确理解这一概念,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DP测度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第三,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时所售卖掉的最终价值。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42、,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第五,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它指的是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成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第六,GDP一般仅指是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教务劳动、自给自足的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二、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一)用支出法算GDP就时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居民消费,还有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及出口。(二)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一是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

43、酬。二是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三是公司税前利润。四是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五是资本折旧。三、国民收入核算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国内生产总值,它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国内生产净值,任何产品价值中不但包含有消耗的原材料、燃料等等的价值,还包含有使用的资本设备的折旧。最终产品价值并未扣去资本设备消耗的价值,因此,还不时净增价值,因而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总和只能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这里的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个人收入,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胡全部成为个人收入。利润收入中要给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好要留下一部分利润不分配给个人,只有一部分利润才会以红

44、利和股息形式分给个人。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四、国民收入恒等式两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Y=C+S三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S+(TG)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S+(TG)+(MX+KR)五、西方国家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非市场交易;地下经济;闲暇;产品质量;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消耗;产出分配;产出构成;人口增长第二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一、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决定均衡收入是与计划总支出相等的收入。计划支出由消费和投资构成,即Y=C+I。收入则包括消费和储蓄。因此

45、,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应是计划的消费、投资和计划的消费、储蓄相等时的收入。即I=S二、乘数理论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但是,一定量的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多大的国民收入变化呢?乘数理论将回答这一问题。乘数是总需求的变动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的总需求变动量之间的比率。第三节 多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一、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在加入政府后的三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由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构成,而总收入则由消费、储蓄和税收构成,这里的税收,是指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以后的净税收,用T表示。以此,加入政府部门后的均衡收入应是计划的消费、投资和

46、政府购买的总和,同计划的消费、储蓄和净税收的总和相等时的收入,即I+G=S+T,这就时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的条件。二、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应是计划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与计划的消费、储蓄和净税收的总和相等时的收入,即:I=S+(TG)+(XM),这表明,只有当计划的投资与计划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之和相等时,国民收入才是均衡的。作业题:1. 什么是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2. 简述收入不平等的原因。3. 简述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4. 简述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5. 简述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并说明其意义。6. 简述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

47、条件。课 题: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失业通胀理论、经济增长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等理论重 点:失业理论 经济周期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难 点: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教学过程:作业点评:多数学员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态度认真,书写工整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节 失业理论一、失业的概念及类型对于失业,西方各国的界定有所不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规定失业的定义是:在进行调查之前的4个星期内寻找过工作或期待着工作,并且能够在两个星期内开始工作,但现在没有工作的人。对于失业者身份的认定,在于“由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和“目前没有工作”着三个

48、条件同时具备。失业的分类:鼓点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二、失业的代价奥肯定律:它说明的正是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经验统计规律。奥肯把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国民生产总值称为“潜在的产出水平”。奥肯定律所揭示的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只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它所反映的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1:2.5左右的关系,只是根据经验统计资料而得出的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其数值并不完全相同。它所提出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说法,只是一种大约的估计,并不准确,但毕竟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提供了一种可捉摸的关系

49、,从而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增长和福利支出规划,为调节经济活动,减少失业,最终达到充分就业提供了一种政策依据。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及类型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普遍而持续的上涨。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价格上涨的速度加以区分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剧烈的通货膨胀、超级通货膨胀。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加以区分: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分:不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程度加以区分:公开的通货膨胀、受抑制的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

50、、结构性通货膨胀、惯性通货膨胀、货币供给过量的通货膨胀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菲尔普斯曲线的横轴表示失业率水平,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此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当失业率低的时候,通货膨胀率便高;反之,当失业率高的时候通货膨胀率便低。因为通常的情况是: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失业率就高,而这时的工资与物价水平都比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降低;反之,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失业率较低,而这时的工资与物价水平都比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较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使社会对劳动的需

51、求增加,使失业减少,并能刺激生产。第十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一节 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即特征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适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库兹涅茨还总结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六个特征:一是按人口计算的产量,人口以及资本形成的高增长率。二是生产率本身增长的程度也是很高的;三是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四是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变现在社会城市化和移风易俗上;五是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经济发达国家要向其他国家争取市场和原料;六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人均

52、产出水平有很大差距。二、经济增长模型(一)哈罗德多马模型1.假设前提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不变;生产过程中只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和资本,且两者不能代替;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也就是说,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都是固定不变的。2.基本公式哈罗德从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分析出发,将有关的经济因素抽象为三个变量:储蓄率,即储蓄占国民产出的比重,等于储蓄量/国民产出;资本系数或资本产出率,即资本/国民产出,或投资/新增产品;有保证的国民产出增长率,即在储蓄率和资本产出系数既定的条件下,能够使投资等于储蓄的经济

53、增长率。由上述三个变量的定义,可以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率=储蓄率/(资本/产量)三、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从理论方面来说,新古典增长理论假定经济中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即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相应增加一倍,这一假定往往与事实不符。对于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来说,由于这些国家的生产资源配置比较合理,整个经济部门间相互协调能力较强,再加上信息传递准确有效,所以生产资源的总体利用率高,其结果就是少量的生产投入有可能带来大量的产出,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具备工业化国家的生产条件,再加上政府政策的失误有可能导致规模报酬的逐渐递减。新增长理论简述:各种新增长模型可以根据不同

54、的标准加以分类。根据新增长模型所依赖的基本假设条件的差异,可以将新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出现得较早,这类模型基本上代表了新增长理论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这类模型取消了前一类增长模型中过于苛刻的完全竞争假定,在垄断竞争的假设下说明技术进步的产生和均衡增长率的决定。这类增长模型的出现标志着新增长理论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有:增长极限论、增长怀疑论、对增长极限论的批评等。第二节 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

55、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经济周期要经历周期性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经济周期的类型有: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1. 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所以,就把经济周期理论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动态化。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国民收入的水平取决于总需求,因而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仍在于总需求。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第二,在总需求之中,消费占的比例相当大,但根据现代经济学家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消费在长期中是相当稳定的。2.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理论加速原理的基本含义:第一,

56、投资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而不是产量变动的绝对量的函数。这也就是说,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而不是产量变动量。第二,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加率大于产量的增长率。第三,要使投资增长率保持不变,产量就必须维持一定的增长率。如果产量维持原水平,投资一定要下降。乘数加速模型的含义:第一,在经济中投资、国民收入、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如果政府支出为既定,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那么,就会形成经济周期。第二,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

57、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第三,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如果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改变经济中的相关变量,则经济走势的波动可以减轻,甚至消除。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为了克服宏观经济的市场失灵,西方经济学家提出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第一,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冲突。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政府需要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又会由于财政赤字的增加和货币供给量的增

58、加而引起通货膨胀。第二,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冲突。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有一致的一面,即经济增长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也有相互冲突的一面,即随着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会出现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使部分工人特别是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第三,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冲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常会伴随通货膨胀;如果物价过于平稳甚至是下降,那么,在一定程度上经济的持续增长就会受到阻碍。第二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二、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趋于

59、稳定的机制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经济过热,在经济衰退期自动减轻萧条。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发挥:第一,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处于繁荣期,就业人数增加,人们收入上升,政府税收会自动增加。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繁荣会使纳税人的收入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抑制总需求的过快增长,起到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作用。第二,通过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的横幅支出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在经济繁荣期,失业人数和其他需要救济的人数减少,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自动减少,从而稳定个人的可支配收入

60、,防止消费需求过快增长。第三,通过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当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当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三、财政政策的效应财政政策有两种效应:一是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二是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挤出效应。前者是积极效应,后者是消极效应。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前者。财政政策的乘数相应指当政府逆经济风向行事而iandong政府支出或税收所带来的对国民收入的倍增作用,包括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等。上面考察政府支付对经济的乘数效

61、应,是在假设政府支出对利率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做出的。实际上,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的减少,因而前面的乘数效应会大打折扣。这种由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减少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作用,被称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第三节 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中央银行主要运用三大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降低或提高利率,以达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法定准备金率,各国中央银行有权在法定的范围内,通过变动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来增加或减少货币和信用供给。贴现率,这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62、通过改变贴现率,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使银行存款扩张的货币挤出得以加强,通过银行体系的存款创造机制,最终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向公众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这里的公众包括普通居民、各类企业、银行、养老基金等。但购买政府债券的主要是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大商行以及债券经纪人等。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工具,也是最灵活的政策工具。二、货币的传导机制同为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有区别的。财政政策可以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而货币政策要通过货币传到机制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这个传导机制要经历从货币供应量变动传导到产出、就业、价格以及通货膨胀的途径。三、货币政策效应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影响的力度。假设增加货币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减少货币供给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能较有力地抑制通货膨胀,则货币政策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