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65925299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年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年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规定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对的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

2、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对的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对的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对的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对的解决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足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结识和运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规定我们既要尊重规

3、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主线没有不依赖于周边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整

4、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的;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世界。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

5、断地通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档到高级,由简朴到复杂,永不断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奔腾。 5、内外因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因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主线因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在观测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途径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

6、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优秀作品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程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支持新事物,培养创新精神;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7、矛盾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对的对待矛盾,对优秀作品事物在优秀作品进修,都要实事求是地认可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从矛盾的两方面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8、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

7、诸种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因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反对一种方法结识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原理】世界上优秀作品事物不仅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并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两者互相联结,不可分割。两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结识秩序和工作方法。 10、主次矛盾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

8、一种矛盾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处在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我们称此为重要矛盾;其他处在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方法论】在观测和解决复杂问题时,集中力量抓重要矛盾,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照顾一般。 11、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矛盾双方中处在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重要方面;处在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姿方面。事物的性质重要地是由取得支票地位的矛盾的重要方面所规定。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12、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原

9、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就是在结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重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结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重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结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重要矛盾;在结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重要方面。 【方法论】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三、结识论 1、实践和结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人的实践是故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决定结识(理论),实践是结识的来源和目的,实践是结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查结识对的与否的唯一标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

10、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实践对结识(理论)的决定作用原理 【原理】实践是人们发行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结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实践决定结识,实践是结识的来源和目的,是结识发展的动力,是检查结识对的与否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3、实践是检查结识对的与否的唯一标准原理 【原理】人们在实践中要实现预想的目的,必须使自己的结识符合客观实际,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否则就会失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客观联贯起来的特性,一种结识对的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

11、查。 【方法论】反对用实践以外的任何东西作为检查结识对的与否的标准。 4、结识辩证发展过程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结识上升到理性结识,是结识过程的第一次奔腾,从结识到实践是结识过程的第二次奔腾。从深度上说,结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结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结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结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四、人生观 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原理 【原理】个人活动是社会总活动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作用。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主线利益时,对社会发燕尾服起促进或失去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

12、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方法论】必须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发展作出奉献。反对脱离社会需要的自我设计,也反对否认个人活动的作用。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科学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3、人生价值一方面在于对社会奉献的原理 【原理】人生价值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一方面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先

13、进人物的重要特色。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充足运用客观条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顽强拼博的精神,立足本职,作出更大的奉献。生活智慧与哲学精神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解决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具有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对的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对的对待

14、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对的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对的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对的地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见解和主线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通过系统学习的人才干掌握。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少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两者不能截然分开。整

15、个世界涉及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涉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见解和主线观点。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结识和改造世界的主线原则和主线观点。(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4、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

16、、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联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见解是错误的。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见解,都是错误、有害的。6、关于哲学的表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

17、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8、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线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10、唯物主义的主线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故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主线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11、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18、。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发明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主线方向,本质上是对的的。局限性:A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朴化。(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步性:对的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定,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线利益。它是现*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

19、武器。12、唯心主义的基本状态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当作意识,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的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2)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历年、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1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主线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谁是世界的本原1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一方面碰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

20、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对的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精髓: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

21、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的结识。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地位: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16、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发明人和人类社会。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发明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

22、会关系。因此,劳动发明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存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规律(放在第十一课讲解)。(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随着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放在第五课讲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注意三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

23、在;具有可知性。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是物质的主线属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主线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

24、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A规律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发明,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人可以结识和运用规律B规律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A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规定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反规律会受到规律的处罚B规律是可以结识和运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结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25、和形式运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4、物质决定意识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积极发明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能动性的表现A人可以能动地结识世界人不仅能结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不仅能结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B人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A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

26、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自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B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规定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

27、活动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位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的特点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8、实践是结识的基础实践是结识的来源,结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结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实践是结识发展的动力人类的结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档到高级地发展着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碰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规定,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结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结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结识能力,从而推动结识的不断深化。实践是检查结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

28、准A结识自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B客观事物自身无法回答结识是否对的反映了它C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干检查实践是结识的主线目的。改造世界是结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结识就失去了意义。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A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对的反映。B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由于: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查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C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结识不同;

29、每个人的知识构成、结识能力和结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结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结识是对的的,即只有一个真理。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假如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合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假如超过了自己的合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A假如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使照搬过去的结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合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结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B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

30、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对的对待错误。10、结识过程结识具有反复性因素:结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结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结识具有无限性因素:A结识的对象是变化的B人是*延续的C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在实践中结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查和发展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边其他事物有着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任

31、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吗?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必须弄清以下三个问题。一方面,普遍联系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互相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周边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即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找不到不依赖于周边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把握事物的联系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对事物的联系要作具体分析,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假如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空谈联系,就不能对的结识事物和解决矛盾。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最后,要理解事物的联系,就要把握判断事物之间是否存在

32、必然联系的标准,即事物之间是否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假如两个事物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就说明它们之间有联系,否则就没有。若认为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必然联系,我们的这个世界不就成为一个神秘莫测的混沌世界了吗?(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联系的客观性规定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第一,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自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

33、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尽管有“人化”的特点,但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干形成,并且形成后就独立与人的意识之外了,所以也具有客观性。第二,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就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尔联系等。联系的多样性规定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结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34、;既要结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互相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当个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1+12”;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1+12”);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在被支配的地位,从属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互相联系、密不可分。整体

35、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取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的,从而达成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抱负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系统优化方法系统的含义及特性。系统是有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性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

36、向。系统化的方法规定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结识事物。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1)发展的概念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事物发展的前程是光明的。由于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前程;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悲观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规定,符合人民群众的主线利益和规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由于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

37、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结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绝不会自行消亡,它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这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表现尤为明显。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程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5、量变与质变状态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合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主线性质的变化,是一种主线的、显著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

38、小、速度、限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并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事物量变达成一定限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不断前进。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奔腾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6、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

39、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互相贯通,即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贯通;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认可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

40、的前提。我们要认可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对的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因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重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对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对

41、的结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对的解决矛盾的关键。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不也许千篇一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7、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在支配地位

42、,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重要矛盾;其他处在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2)矛盾的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在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重要方面,事物的性质重要由重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决定。处在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3)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规定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结识方法。坚持两点论,就是在

43、结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重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结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重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结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重要矛盾;在结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重要方面,要抓主流。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对的方法。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

44、对的结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对的解决矛盾的关键。联系、发展和矛盾有什么关系?联系、发展和矛盾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联系是普遍的,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就事物的灭亡。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事物的外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外部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

45、会主义的理论依据。8、辩证的否认观(1)辩证否认观辩证否认是事物自身的否认,即自己否认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认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主线途径。辩证的否认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存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认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朴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朴地否认一切。辩证的否认观规定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2)形而上学的否认观而形而上学的否认观是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认,把

46、事物的否认当作是单纯的外在否认,全盘抛弃,割裂了肯定与否认的辩证统一关系,肯定就是绝对肯定,肯定一切;否认就是绝对否认,否认一切。9、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规定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绪,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2)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

47、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推动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同时,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结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48、(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主线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对的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离不开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一活动一旦停止,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和发展,更无法进行其他社会关系和其他社会活动,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

49、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2)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

50、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是什么?在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解决方式是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重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

51、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5、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作用是什么?(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涉及普遍人,也涉及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2)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发明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发明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发明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6、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什么?中国*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2、,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主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7、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人生价值?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可以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2)价值人生价值涉及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二是社会对个的尊重和满足。(

53、3)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重要是看他对社会、对人民的奉献。8、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什么?(1)人们在结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见解和主线观点,这就是价值观。(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9、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1)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限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2)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10、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是什么(客观依据)?据此

54、我们应当怎么做?(1)人们选择的目的能否实现,实现的限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结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对的的价值观,作出对的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即使都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的和完毕的历史任务不同。(3)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4)人们结

55、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5)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干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对的性。 11、如何对的解决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别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别人的合法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

56、集体和别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12、我们应如何发明和实现人生价值?(1)在劳动和奉献中发明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干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发明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主线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对的解决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干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抱负信念,需要有对的价值观的指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