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潘克明.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581693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6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潘克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潘克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潘克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潘克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潘克明.ppt(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京电化教育馆 潘克明 Email: zx_ 电话: 13801084707 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活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的设计与实施 (如何获得教学实践评优的优秀成果) 教学实践创优指的是: 教师在学科 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 技术作为意识、内容、方法与手段, 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以促进 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全面实现三个 维度教学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包 括课堂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实 况录像)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内容。 把握教学设计的特点进行教 学设计 把握整合设计与实践的重点 实施教学 做好教学反思 做好参加决赛的准备 一、把握教学设计特点 进行教学设计 (

2、 一 ) 什么是教学设计 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分析教学问题 , 确定教学目标 , 制定 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 ( 选择教学资 源 ) , 形成对教与学进行评价的方法 ,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 , 以 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 、 策略和过程 。 维 c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 发生的具体变化。 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方法、 手段及过程结构。 教学评价: 获得并处理学生 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 。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1.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 1)结果性目标的表述: 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 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 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 测

3、。这种表述方式主要用于描 述 知识与技能 维度的教学目标。 能够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 地形并说出依据。 举例说明支持某一观点的 证据或事实。 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 音乐作品 。 ( 2)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表述 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 安排学生的表现机会,所采用的行 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或过程性的。 这种方法主要用来描述无需结果化 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用 于描述 “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维度的教学目标。 用不同的物体和方法制造声音,描述 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 经历位置与顺序的确定过程,形成按 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观察各种植物茎的不同形状,初步形 成由于生长环

4、境和条件不同,茎的生 存方式、形状、构造、功能也不一样 的认识。 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收集自己喜欢 的书籍。 2.教学目标表述的四个要素 ( 1)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学生通 过学习以后发生的变化,所以行为主体是学 生,而不是教师。在实际描述时,可以省略 行为的主体。但是必须牢记:教学目标的行 为主体一定是学生。 豆芽 例如:“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的行为主体是 学生。但是如加上“使学生”、“教会学 生”、“培养学生”,行为主体就变成教师 了。 ( 2)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应 用可操作、可测评的行为动 词来描述。例如:认出、说 出、找出、背诵、辨认、描 述、解释、说明、观察、做 一做、量一量

5、、喜欢 。 角 ( 3)行为条件: 影响学习行为表 现的特定环境和条件。这些环境 和条件主要有:是否允许使用参 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有时间 限制;是否提供相关信息或提示; 是否规定行为完成的情境。 计算机 例如:根据地图、借助参考书或 词典、在十分钟之内、在网络环 境下 。 ( 4)表现程度 指学生通过学 习后对目标所达成的水平。一 般利用状语的修辞方式来表述。 就本道应用题,至少能够写出 三种解题方案。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至少能够 掌握 10个新单词。 3.描述各维度教学目标的 常用行为动词 学习水平 常用行为动词 知识 了解: 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 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

6、、 再认等。 理解: 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 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 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 索、收集、整理等。 应用: 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 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 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学习水平 常用行为动词 技能 技能: 模仿、重复、再现、例证、临 摹、扩展、缩写 等。 独立操作: 完成、表现、 制定、解决、 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 验等。 迁移: 练习、转换、灵活应用、举一 反三、触类旁通等。 学习水平 常用行为动词 过程与方 法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 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 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7、 学习水平 常用行为动词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反应: 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 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 赞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 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 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摈弃、 抵制、克服、帮助等。 领悟: 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 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 等。 4.教学目标设计对比分析 例 品德与社会 -我自己会整理 ( 1)知识与技能 设计 : 知道自己的事情应当自己做,运用 各种感官和方法创造性地掌握整理物品的一 些基本方法。 设计 : 能够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日常用品, 概括自己整理生活用品的多种方法。 设计 : 能够整理自己的书包和

8、日常用品, 说出自己与他人整理物品的差别,概括自己 整理生活用品的多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设计 : 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学生 能够迅速熟练动手操作,并能分析解 决问题以及交流会合作。 设计 : 能够快速分类整理物品,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设计 : 能够快速分类整理物品,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帮助他人整理 物品过程中,体验合作做事情的方法。 (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计 : 形成在活动中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照顾自己的能力, 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和长辈。 设计 : 能够感受自己整理物品的好处,认 识整理物品的重要性,体会整理物品后的愉 快心情。 设计 : 能够感

9、受自己整理及帮助他人整理 物品的好处,认识整理物品的重要性,体会 整理物品后的愉快心情。 5、三维度教学目标及其内涵 在教育部颁发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 (试行 ) 的“课程标准”中 指出: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 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 方面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课程改 革的三维度目标是。 ( 1)知识与技能: 是人的发 展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目标,它通过“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 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 ( 2)过程与方法: 是课堂教学的 操作系统,是实现另两个教学目 标的的环境、途径和桥梁。 该维度目标的实现渗透在其它两

10、 维度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没有 该维度的目标,“自主、合作、 探究”等学习方式将难以落实; 没有该维度的目标,其它两个维 度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是课 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而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 目标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 程,是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A B C D O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整合 促进学生发展 三维度教学目标的相互关系 6.突出“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 必须通过知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

11、使自己在更多的实践和体验中,获得 必要的知识、方法和基本的能力(这 里所讲的方法和能力,指的是对人的 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 响和重要作用的方法和能力),逐渐 形成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 1)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明确的 “ 知识与技能 ” 、 “ 情感、 态度、价值观 ” 的教学目标 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参与的环境和条 件(硬件、软件、平台) 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学习主体积极主 动参与的实践活动 激励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学习的评价 机制和方法 ( 2)“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描述 小学数学 生活中的多位数 中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 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数字起源 及历史,运用

12、多媒体让学生直 观的感知找到整数数域扩展的 规律和特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 中“过程与方法” 的教学目标:在活动(量一量、算一 算、议一议)中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 算方法,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 形成过程,体验并初步掌握由特殊到 一般的思维方法。 必须牢牢把握学习主体的学习行为和 学习方法,设计和描述“过程与方法” 的教学目标 ( 3)“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 创设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 参与到学习和过程中来。 爬山虎的脚 :对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为 什么能够爬在墙上”的处理: 目标 1:读一读,想一想: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儿?什么样?

13、目标 2:画一画它的样子,想一想,用什么颜 色画?怎样画? 将教师对现代教育媒体的操作行为转化为学 生的学习和认知行为 引导学生向深度学习方向发展 深度学习:通过探究学习的共同体促进有条件 的知识和元认知发展的学习。 在基于理解的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 性的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 ,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 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 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 策和解决问题。与那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 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肤浅学习相比,深 度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批判性 的学习。 设计有利于学习主体 积极参与的教学平台和教学课件 将技术支持平台研究透、掌

14、 握好、操作熟练、运用得当。 寻找、改造、开发能够充分 体现白板交互性功能的课件,并 将这些课件恰到好处的应用到教 学之中。 二、把握整合的特征与目标 进行整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什么是整合 利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两种 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但是有关联的 事物(如:信息技术与课程;信息 技术与学科教学),通过动态组合 的方式 融 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和方法。 宋词赏析 化学 太阳 (二)什么是信息技术 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 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 和手段, 融 于课程及学科 教学之中的理论与实践 。 动画配乐 (三)整合的目标 树立信息意识; 牵手 爱 盼 有氧 高一生 追

15、星 燕子 七彩校园 飞翔 声音 增强知识的综合性; 悲壮 铁道 青铜 想象 科技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纸 树叶 白鹤 天津 非典 少年 生态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反法西斯战争 月亮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四) 把握信息技术特征 进行整合的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 字技术为依托的 多媒 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 来呈现、传递、加工 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贺卡 1.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网 络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 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利 用这种开放性,引导学生加 强与外界的联系,拓展、迁 移知识。 奥地利 黄果树 大气保护 2.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通过网 络,人们可以从其它网站上、从 学校的资

16、源库里、从教师设计的 网页中、从同学的计算机上获得 学习资源。教师要创造条件,使 学生方便地得到这些资源有效地 利用这些资源。 戏剧前言 蚂蚁 大师画画 数学形 3.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计算机 的高速运算功能和网络的高速 传递功能,使教学过程由单向 传递变为多向交互的交流过程。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体现 这一功能,从而改变自己的教 和学生的学。 化学实验 拼音 构图 4.教学软件的人性化: 数字 化教学软件的非线性超文本 结构,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 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 设计的时候,要寻找、改造、 开发体现以人为本教育观念 的新软件。 红帆船 交响乐 5.教学反馈

17、的精确性: 教 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 及时地获得真实、准确的 教学反馈信息,以便调整 教与学的策略,保证预期 学习目标的实现。 台视 台湾 北京您早 北 京史小 (五) 把握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促进学生的发展 进行整合的教学实践 纸 非典 先锋林 生态 鸟巢 美术 1.使学生由依赖书本的 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学 习 窦娥冤 岱刻 京剧苑 乐队 长亭 牡丹亭 前言 2.使学生由记忆式的学习 转向学会意义构建的研究 性学习 电磁波 飞檐 冬眠 广彩 天体 vc 老屋 蝴蝶 桥 包装袋 洋快餐 红树林 临川 鞋 红包 乌龟 3.使学生由依赖老师的学习转向 学会自主学习 连环画

18、京腔 角 图案 神韵 三维地形 乡音 手 三 4.使学生由按步就班的线性学习 转向学会非线性的跨越式学习 成语 泰山 长方 形 5.使学生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 向学会超越学校围墙的学习 经济 母亲河 母语 作 文网 四梦 (六 ) 把握 课堂信息技术应用的 最佳作用点进行整合: 在 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 中,最适合发挥现代教学 媒体优势的教学目标。 空间 示波器 月亮心愿 昆虫 (七) 把握课堂信息技术应用的最佳 作用时机进行: 在课堂教学过 程中,能够较好地发挥现代教 学媒体的优势,以帮助学生保 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或将不 良的学习心理状态,转化为良 好心理状态,以保证教学目标 实现的时间

19、与机会 。 化学爱 子弹 天鹅湖 (八) 把握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进行整合的实践 1.充分体现 以人为 本、以学生发展为 中心 的理念进行整 合的教学实践 爷 毕加索 2.充分体现教师地位作用 的变化进行整合的教学实践 传道、授业、解惑者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指导者和帮助者 比尾巴 元素周期表 我们对儿童毫无所知,只用我 们错误的见解去办教育,愈办 愈错了。那些最聪明的著作家 竭尽心力去讨论一个人所应知 道的是什么,却不问一个儿童 所能学习的是什么。 汽车 瘦鸵鸟 飞碟 乌龟 班 老大 课间 代沟 卢梭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主导 地位和作用,将逐渐由在课 堂上表现出的显性行为,转 向在课外表现出

20、的以教学设 计为主的隐性行为。 教师要 适应这个变化,并努力通过 教学设计体现这个变化。 隧道 隧道 1天体 红帆船 月牙儿 月亮 唱脸谱 使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 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 知工具 克隆 错觉 构图 长方形 桥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 性功能,充分调动学习主体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抢数游戏 史小 方向 统计 统计 1 (九 )整合教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目标 分值 评价要素 教学目标 15 体现新课标理念;学科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素养。 教学设计 25 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要求;体现整合思想;适当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 教学行为 25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21、;发挥信息技 术优势,调控教学过程;围绕学科教学促进 学生能力发展。 教学效果 25 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反思 10 有及时的反馈和课后反思。 ( 1)参赛的课例必须是一节传统 意义上的好课: 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 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 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 地位和作用; 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 2)必须是一节充分体现整合的核心思 想“融”的好课 ( 3)必须是能够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媒 体作用的好课 调用资源 资源搜索 学生参与 ( 4)必须是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 体地位与作用的好课 (

22、5)必须是具有较高制作水平的好课 教学录像的制作水平:画面质量;镜 头运用;字幕处理等 教学中应用课件的制作水平 三、怎样做好教学反思 (一)教学 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 学结束后,对本堂课教学目标实 现情况的思考与小结。 教学反思虽然不是教学设计的内 容,但是对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 问题,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探 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是 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教学 反思的主要 内容 1.教学设计和实施是否 体现了新 课 标 “ 以 学生发展为中心 ” 的思想 2.教学 过程是否体现了 整合的核心 思想“ 融 ” 3.信息技术 资源的设计与应用是否 突出了 数字技术 的 优势 4.是否 取得了

23、 预期 的教学效果 四、怎样准备参加现场决赛 (一) 决赛: 通过 陈述和答辩来 进行 1.陈述(说课): 利用 PPT将课件 演示、教学过程录象片段穿插其 中,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 实践与教学反思。 2.答辩 : 按照提问简洁、明确地 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 (二) 说课的基本要求 利用 PPT文本宣讲; 在 PPT文本中链接上课件和录象; 演讲要突出重点: 整合、学生 把握好时间: 说 课 10分钟 言简意赅地答辩 : 5分钟 操作要熟练。 说课的要求和时间分配 参赛选手 10分钟的陈述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明陈述依据课程标准、针 对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的要点; 第二部分 对 课堂教学结

24、构和流程 突出 特点地 稍作展开; 第三部分 通过 教学反思 谈感受 建议三部分时间的比例为 2:6:2。 (三)决赛评价内容与权重 1、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理念,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教 与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 教学过程之中,强调培养学生 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突出教 学 创新: 30% 2、能够体现信息技术的开 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 究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突 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有 助于促进学生 学习: 30% 3、演示文稿能够准确地反映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 课件的特征: 10% 4、陈述及答辩语言流畅,表 达准确完整、重点突出 : 15% 5、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 行理性反思

25、 : 15% (四)加分要素:新技术应用探索 1.新的交互技术 : ( 1)交互白板、互动反馈 技术、平 板电脑等在 教学中有效 应用 加法 故宫 平板 ( 2)社会交互软件(博客等)在教 学中有效应用 ( 3)基于 Moodle平台开发的课程及 教学实践 机械运动 2.新的模拟和仿真技术 : ( 1)学科教学中的虚拟现实模 拟技术 ( 2)概念图技术 蚂蚁 3.基于网络的远程合作学习 计算机 4.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 环境下的教学 (四)决赛评价内容与权重 初 评: 10% 教学课件: 10% 教学过程: 50% 说 课: 3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 整合,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教 学过程中的简单应用,也不 仅仅是媒体和技术层面上的 操作问题,而首先是涉及到 教学过程诸多要素的系统科 学的方法论问题 。 整合是一种思想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就是要 运用这种思想和方法,将信息技术 与课程及学科教学 融 为一体,使师 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 练、信息素养的提高,自然而然地 融 到所有的课程及学科的教学之中, 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 促进教学改革和师生们可持续的全 面发展 。 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