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6576628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85.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高干脱水炭化处置技术导则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学院2018年10月-XX.刖言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大多数是经过高干脱水后送至 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随着各地垃圾焚烧厂的建设运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 封场,脱水后的污泥将没有去处。为此,在总结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泥处理处置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安徽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组织编制了本导则。本导则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预处理;5.高干 脱水;6.干化炭化;7.污泥基生物炭资源化;8.废水处理管理;9.废气处理 管

2、理。本导则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 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各地如有意见和建议,请 寄送至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 129 号,邮编 230000)。本导则主编单位: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学院本导则主要编制人员:何光亚、周盈盈、卢归、方志华、司恩良、王传 江、黄军功、奚姗姗、杨见博、熊霞、刘程、刘龙霄、刘志强、胡顺东、刘 帮糅、刘怀涛、陈斌、金杰、俞志敏、陈俊、卫新来、王磊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蔡新立、吴克、朱曙光、胡宏祥、张敬玉、程俊、 马培勇、胡舟、周锁勤、刘

3、明中、丁琨目录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3.1 一般规定33.2工艺组成43.3运行和管理54预处理技术64.1浓缩预处理64.2稀释预处理84.3混合预处理85高干脱水技术105.1调理改性工艺105.2 高干脱水工艺 116干化炭化技术146.1干化炭化工艺146.2干化炭化设备158废水处理管理199废气处理管理209.1烟气处理管理209.2臭气处理管理20附录A安徽省污泥泥质调查分析与工程模拟试验22A.1污泥产量分析22A.2污泥泥质分析的必要性23A.3污泥泥质调查分析25附录B安徽省城镇污水污泥主要污染物参考指标26附录C建设参考标准27C.1建设原则27C.2技术经济指标2

4、7C. 3示范工程处理单元实际建设技术经济指标28附录D示范工程案例29D. 1安徽省xx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项目29条文说明341总则344预处理技术365高干脱水技术386干化炭化技术417污泥基生物炭资源化438废水处理管理449废气处理管理45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23 General Requirement33.1 General Requirements33.2 Process Composition43.3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54 Pretreatment Technology64.1 Con

5、centration Pretreatment64.2 Dilution Pretreatment84.3 Mixed Pretreatment85 High-dry Dehydration Technology105.1 Conditioning Process105.2 High-dry Dehydration Process116 Drying and Carbonization Technology146.1 Process146.2 Equipment157 Sludge-based bio-carbon Resources 188 Wastewater Treatment Mana

6、gement199 Wastegas Treatment Management.209.1 Flue Gas Treatment Process209.2 Odor Control Management20Appendix 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ludge in Anhui Province and ProjectSimulation Test 22A.1 Yield Analysis22A.2 Necessity of Analysis on Sludge Characteristics.23A.3 Sludge Analysis25Appendi

7、x B Main Pollutant Reference Index in Anhui Province 26Appendix C Construction Reference Standard 27C.2 Economic Indicators27C. 3 Case Economic Indicators28Appendix D Cases29D. 1 Case 129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Guide341 General Provisions343 General Requirement344 Pretreatment Technology365 H

8、igh-dry Dehydration Technology386 Drying and Carbonization Technology417 Sludge-based bio-carbon Resources438 Wastewater Treatment Management449 Wastegas Treatment Management.451.0.1为规范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 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目标,制订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案确定、工程设计、建 设和运营管理。1.0.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高

9、干脱水炭化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除应符合本 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sluge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水率不同的半固态或固态 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池砂砾。2.0.2 污泥处理(sludge treatment)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一般包括浓缩、脱水、厌 氧消化、好氧消化、石灰稳定、堆肥、干化和焚烧等。2.0.3 污泥处置(sludge disposal)污泥处理后的消纳过程,一

10、般包括土地利用、填埋、建筑材料利用和焚烧等。2.0.4 调理改性(sludge conditioning)污泥脱水前对污泥颗粒表面的有机物进行改性,或对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和 胶体结构进行破坏,降低污泥的水分结合容量,同时提高污泥的压缩性,改善污 泥脱水性能的技术措施。2.0.5 高干脱水(sludge high-dry dehydration)又称“深度脱水”,指采用机械脱水,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2.0.6 热干化(sludge drying)利用热能将脱水后的污泥干化,使之成为干化产品。2.0.7 炭化(Carbonization)利用污泥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缺氧条件下对其加热,使有机

11、物产生热 裂解,形成气相(热解气)和固相(固体残渣)。2.0.8废水 (wastewater)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2.0.9臭气 (odor pollutant)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令人不适或影响生活环境的气体。2.0.10 烟气(flue gas)污泥在干化、炭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烟尘混合物。2.0.11 污泥基生物炭(sludge-based bio-carbon)污泥经过炭化处理后的固态物质。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对拟建的污泥高干脱水炭化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泥量 及泥质特征分析、调理改性方案、炭化资源化的技术可行性、污泥基生物

12、炭资源 化的接收途径、厂址选择、废水排放途径、技术措施的论证、技术方案的确定、 工程实施和运行管理。3.1.2项目的建设应按照下列工作流程执行:1分析泥量和泥质特征;2确定调理方案;3分析资源化的可行性及接收途径;4厂址选择;5废水处理措施;6技术措施论证;7技术方案确定;8工程设计;9工程施工;10设施的调试运行;11工程验收。3.1.3工程设计前应调查项目服务区域泥量、含水率及各污泥来源的泥量分配,应 对污泥的比阻、热值、有机质、挥发份、重金属含量等主要特征进行检测。3.1.4根据泥质特征,宜进行小试或中试,选定合适的调理改性方案。调理改性宣 采用化学调理技术。3.1.5项目选址时,宜综合

13、考虑城市规划、工程地质、生态敏感性、防护距离及交 通运输便利,宜同被服务的污水处理厂(或其中一座)的厂址相结合,以减小污泥 运输和滤液处理的成本及二次污染的风险;独立选址时,有条件宜选择市政管网覆 盖区域及考虑周边获得稳定热源的场址。3.1.6对新建项目,单元组成应包括预处理、高干脱水、干化炭化、污泥基生物炭 资源化、废水处理和废气处理。3.2.1项目(新建)工艺系统组成应包括浓缩、调理、脱水、储料、供热、干化、 炭化、输送、烟气处理、水处理等系统。3.2.2各工艺系统组成应按表3.2.2有关规定执行。表3.2.2工艺系统组成表工艺系统目标技术要求浓缩提升污泥浓度,提高污泥脱水效率。采用重力浓

14、缩或机械浓缩(转鼓浓缩、叠螺浓缩、带式浓 缩、离心浓缩)进行污泥浓度的提升。调理调理污泥特性,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可采用化学调理、物理调理和生物调理方法,或者几种调 理方式协同。调理方式的选择应结合后端处理及资源化方 向。脱水采用机械脱水方式对污泥进行固液 分离。根据泥量、泥质特征,在调理改性的基础上采用板框压滤 机(钢制板框机、隔膜板框机)脱水。储料物料中转储存、破碎,保障物料供 给连续、稳定。根据污泥特性,设置污泥搅拌装置、打散装置、污泥造粒 装置等。供热提供污泥热处理热源,回收热解气 燃烧的能量。根据情况可选定生物质成型颗粒燃烧器、二燃室供热装 置、热解气回收装置或天然气燃烧器和热解气回收

15、装置。干化通过热能干化,将污泥含水率降至 20%30%,实现污泥减量化及无害 化。设置干化装置,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20%30%;通过 热处理杀灭病原体。根据泥质特征设计污泥在干化装置的停留时间和换热温 度,优化能耗利用。干化温度控制在120C200C,停 留时间控制在40min60min。炭化通过高温热解处理,进一步将污泥含 水率降至不大于5%,将有机物热解 形成热解气和多孔的固定炭。根据污泥热值和有机质含量,设计热解炭化炉结构,控制 干化物料在热解炭化炉内的停留时间及热解炭化温度。热解炭化炉可采用外热式中温炭化系统,热解炭化温度控 制在350C650C,停留时间控制在40min60min。炭

16、 化系统微负压控制在-20Pa-100Pa,实现缺氧条件。输送输送污泥基生物炭污泥基生物炭输送水冷螺旋、储仓、卸料装置。烟气处理对各个系统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可采用SNCR脱硝、旋风除尘、碱液喷淋及除雾。水处理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烟气 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设计相应水处理设施,排水水质达到项目环评要求。3.2.3工艺流程框图预处理 f 调理改性 f 高干脱水 f 干化炭化3.3运行和管理污泥预处理运行管理3.3.1污泥预处理后应确保泥质和含水率稳定,污泥含水率92%98%。污泥高干脱水运行管理3.3.2污泥应采用机械高干脱水技术,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应控制在55%65%。3.3.3

17、宜使用不含氯离子等具有腐蚀性的污泥调理药剂,石灰添加量不宜超过10%。3.3.4应建立内部监管体系和污泥高干脱水运行管理制度,并应记录高干脱水运行 的参数。运行参数应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量、泥饼外运量、药剂用量,压 滤机生产运行记录表。3.3.5应每日检测一次含水率,每周检测一次原污泥中的重金属指标,每月检测一 次原污泥中的有机质含量、热值等指标。污泥干化炭化运行管理3.3.6根据接收污泥特性(含水率、热值、有机质及重金属含量等)调整干化炭化 运行工艺参数;根据污泥基生物炭指标确定最终处置方案;不得违规利用不符合标 准的污泥基生物炭。3.3.7污泥基生物炭污染物控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污泥处理

18、处置污染物控制标准,应 根据污泥基生物炭各项指标,确定污泥处置方式。3.3.8污泥处置应该遵从国家法律法规,严禁违规处置。对同一来源污泥的污泥基 生物炭做好定期检测工作,确保污泥基生物炭综合利用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污泥运输管理3.3.9污泥外运应严格执行转移联单管理制度。联单中需要明确污泥产生单位、处 理单位、运输单位、处置单位,并应包含:运输车辆、转运量、处理处置方式等 信息。3.3.10污泥运输单位应具备相应运营资质,不得将污泥委托给个人或个体运输户运 输。3.3.11运输车辆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宜选用密闭车辆和密闭驳船。运输过程中应 进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防止因暴露、洒落或滴漏造成的环境

19、二次污染;严禁随意 倾倒、遗撒、偷排污泥。4预处理技术应根据预处理的对象,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技术措施。浓缩预处理是将含水率 99.1%97%的污泥处理到含水率92%98%;稀释预处理预是将含水率80%的污 泥加水稀释至含水率92%95%;混合预处理是将含水率99.1%97%和80%的污 泥处理到含水率92%95%。4.1浓缩预处理4.1.1浓缩预处理技术应具备下列特征:1处理对象为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含水率为99.1%97%的污泥。2通过污泥增稠,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小污泥体积。3重力浓缩,通过重力浓缩池,利用污泥沉降原理浓缩污泥。4机械浓缩,在污泥中添加絮凝剂使污泥形成大块絮体,经过浓缩机实现泥

20、 水分离,使污泥浓缩。5减小污泥调理池容积,提高高干脱水设备效率。4.1.2浓缩预处理设计应按下列规定执行:1浓缩方式应根据表4.1.2-1所述参数进行选择。表4.1.2-1浓缩参数表浓缩方法机械浓缩重力浓缩主要构筑物储泥池浓缩池主要设备浓缩机、泡药机、搅拌机刮泥机、搅拌机占地面积小大絮凝剂用量有无对环境影响较小有土建费用小大设备费用较高较低电耗高低浓缩后含水率(%)90 9696 982重力浓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初沉污泥最大表面水力负荷应取(1.21.6) m3/ (m2.h);剩余污泥取 (0.20.4) m3/ (m2-h)o(2) 当为初沉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35

21、) kg/(m2.h);当为剩余 活性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1.32.5) kg/(m2.h);当固体负荷与表面水 力负荷不一致时,取两者中较大值。(3) 浓缩时间一般不宜小于12h,但也不宜超过24h,以防止污泥厌氧腐化。(4) 浓缩池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5) 采用栅条浓缩机时,其外缘线速度宜为(12) m/min,池底向泥斗的 坡度不宜小于0.05。3机械浓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机械浓缩机主要有转鼓浓缩机、叠螺浓缩机、带式浓缩机和离心浓缩机。根 据表4.1.2-2参数选择浓缩方式。表4.1.2-1机械浓缩机设备工艺参数表项目转鼓浓缩机叠螺浓缩机带式浓缩机离心浓缩机

22、浓缩污泥含固率(%)4841048410电耗低低较高很高絮凝剂投加比例(%)0.2 0.250.2 0.30.2 0.40.15 0.2运行成本低低较高很高设备操作维护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易堵塞滤布,更换周期短维护简单,但一年需大 修一次维修费用高结构复杂,易出故障,操作要求高结构复杂,运行稳定, 操作要求低工作环境封闭式作业,无异味封闭式作业,无异味开放式作业,有异味封闭式作业,无异味, 噪音高4.1.3运行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重力浓缩池长期没有排泥时,应先将池子排空并清理沉泥。2定期分析重力浓缩池进泥量、排泥量、上清液SS和进泥排泥含固率。3机械浓缩应根据浓缩出泥含固率及时调整絮凝剂使用量

23、。4机械浓缩主体设备应定期检查检修,防止堵塞或漏泥。5控制排泥含固率稳定。4.2稀释预处理4.2.1稀释预处理技术应具备下列特征:1处理对象为含水率80%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2将含水率80%污泥加水稀释至含水率92%95%,提高污泥流动性,使调 理剂能够与污泥充分混合反应。4.2.2稀释预处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污泥接收池总容积不小于24小时设计接收量。2污泥接收池应设计污泥输送装置,将污泥输送至污泥稀释池。3污泥接收池上方应设计有格栅,接收池应设计有盖板。4稀释池可同时作为调理池,稀释完成后进行调理改性。5稀释水和污泥可定量投加至稀释池。4.2.3运行控制应按下列要求执行:1严格控制稀释

24、水与污泥的混合比例,保证稀释后污泥含水率稳定。2定期测量污泥含水率。3对不同来源的污泥,按照污泥性质不同分别存储于不同接收池。4泥水混合时,调整搅拌机电机频率,使泥水混合均匀。4.3混合预处理4.3.1混合预处理技术应具备下列特征:1处理对象为含水率99.1%97%和80%的污泥进行混合。2污泥混合后含水率控制在92%95%。3根据含水率99.1%97%和80%的污泥的量比关系,进行相应的浓缩或稀 释。4.3.2混合预处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污泥接收池总容积不小于24小时含水率80%污泥接收量。2污泥接收池需设计有含水率80%污泥的输送装置。3污泥接收池上方应设计有格栅,接收池应设计有盖板。

25、4污泥混合池可同时作为调理池,混合完成后投加调理剂进行调理改性。4.3.3运行控制应按下列要求执行:1含水率99.1%97%和80%的污泥应定量投加至混合池。2严格控制不同来源污泥的含水率和混合比例,保证混合后含水率稳定。3对不同来源的污泥,按照污泥性质不同分别存储于不同接收池。4泥水混合时,调整搅拌机电机频率,使泥水混合均匀。5高干脱水技术5.1调理改性工艺5.1.1调理改性工艺技术应具备下列特征:1对污泥进行调理可改变污泥粒子表面的物化性质,破坏污泥的胶体结构, 减小与水的亲和力,从而改善脱水性能。2污泥调理方式可分为物理调理、化学调理和生物调理。化学调理因效果好 且操作简便成为最为常用的

26、方法。3调理改性后污泥配合板框式压滤机脱水处理,泥饼含水率控制在 55%65%。4宜使用不含氯离子等具有腐蚀性的污泥调理药剂,石灰添加量不宜超过 10%。5根据不同来源污泥及经济性优选不同调理剂。5.1.2调理改性工艺设计应按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经浓缩预处理的污泥,需设计污泥调理池,完成污泥调理过程。对于 稀释和混合预处理的污泥,可用稀释池或混合池充当调理池。2调理污泥含固率Z,调理污泥含水率,设计日处理绝干污泥量A,调理 池池容V,总调理批次。(宜与压滤机运行批次相同),单个调理池日调理次数 0和调理池数量nA*=1-0B. VA/ (*)C. n=o/0调理池数量宜选择两个以上,可同时调理

27、污泥量不宜低于板框式压滤机一次 进泥量,单个调理池不宜大于100m3 o3根据泥质、炭化资源化工艺要求和成本选定调理剂种类,调理剂宜为液体, 常用重力自流配合电磁流量计、隔膜计量泵、其他输送设备配合电磁流量计等计 量投加。4依据调理池池容和调理剂投加比确定投加泵的选型,控制5min20min完 成调理剂的投加,不同种类调理剂与污泥的反应时间不同,反应时间为10min 60min。5调理池应装有搅拌装置,搅拌电机采用变频控制,转速0r/min80r/min。6调理池应设计液位计。5.1.3运行控制应按下列要求执行:1根据泥饼含水率,适时调整调理剂投加量。2为确保调理改性效果,调理后的污泥应在12

28、小时内完成脱水。3调理阶段调整搅拌电机频率,使调理剂与污泥充分混合反应。4污泥含固率变化,及时调整调理剂投加量。5调理剂投加比是调理剂投加量与污泥绝干质量的比值,应根据预处理污泥 含固率调整调理剂投加量,使调理剂投加比保持稳定。5.2高干脱水工艺5.2.1高干脱水技术应具备下列特征:1板框式压滤机应具有较高的脱水效率,机械方式对污泥脱水有明显经济优 势。2调理改性后污泥利用板框式压滤机完成泥水分离,泥饼含水率控制在 55%65%。3板框式压滤机进泥压力不低于0.8MPa,压榨压力不低于1.2MPa。4板框式压滤机采用间歇式运行方式,单个周期运行时间为1h5h。5.2.2高干脱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29、定:1高干脱水设备参数应符合表5.2.2-1要求。表5.2.2-1常见高干脱水设备参数表机型参数弹簧式压滤机隔膜式压滤机过滤面积(m2)20 200100800占地面积小大压榨方式液压油缸高压水或高压空气运行周期(h)1 1.52.5 4.5滤室容积(m3)0.5 51.5 14滤板材质碳钢增强聚丙烯进泥压力(MPa)0.8 1.21.0 2.0压榨压力(MPa)1.2 4.01.2 2.5泥饼含水率(%)50 6555 65设备制造成本高低设备维护费用高低2进泥设备宜根据表5.2.2-2所述参数选择柱塞泵或螺杆泵。表5.2.2-2常见进泥设备参数表-泵型参数柱塞泵螺杆泵压力范围(MPa)0-

30、50-2.5自吸性好好运行环境噪音高振动小、噪音低输出压力稳定性波动稳定对介质要求基本无要求性能对介质粘度敏感控制要求调节阀控制变频控制维护成本低较高3隔膜式压滤机压榨压力由空压机或高压离心泵提供,压榨压力为1.2MPa 2.5MPa。4弹簧式压滤机压榨压力由液压油缸提供,油缸最大压力不宜超过25MPa。5采用绞龙式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输送泥饼。6滤布清洗装置是压滤机的重要附属设备,主要用于压滤机滤布自动清洗。 通过利用高压水对滤布进行清洗和抚平,从而增强滤布的过滤速度,延长滤布的 使用寿命。5.2.3运行控制应按下列要求执行:1应根据压滤机性能,设置合理进泥压力和压榨压力。进泥压力宜为 0.8

31、MPa1.2MPa,弹簧式压榨压力为1.2MPa4.0MPa,隔膜式压滤机压榨压力 为 1.2MPa 2.5MPa。2弹簧式压滤机进泥时间为0.5h0.8h,压榨时间为0.5h0.7h,隔膜式压 滤机进泥时间为1.5h2.5h,压榨时间为1h2h。应根据调理污泥含水率及调理 效果调整进泥时间和压榨时间。3应加强压滤机运行过程中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应定期检测泥饼含水率,出现偏差时,可通过调整压滤机运行参数或调整 调理剂投加比解决。6干化炭化技术污泥中温炭化技术包含污泥干化、炭化两段工艺。干化是将含水率55%65% 的脱水污泥烘干至含水率20%30%。炭化是将干化后的污泥在缺氧环境下热解,

32、 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热解气,污泥中无机物和残炭转变成稳定的污泥基生物 炭。6.1干化炭化工艺6.1.1干化工艺应具有下列技术特征:1干化工艺前端应设置缓冲仓、破碎打散装置。2将含水率55%65%的泥饼降至20%30%。3干化过程在微负压环境中进行。4宜使用炭化余热烟气作为热源,不宜单独设立供热系统。5根据热量与物料接触形式分为直接换热和间接换热。6供热量及换热温度可控。7干化为连续运行模式,可以根据温度参数和烘干物料含水率,调整物料进 料量、物料停留时间,从而调整干化设备处理产能。6.1.2炭化工艺应具有下列技术特征:1干化污泥经中温炭化后,污泥中有机物热解转变成热解气,无机物和残炭 转变

33、成含水率不小于5%的污泥基生物炭。2炭化过程必须在缺氧、微负压环境中进行。3设备应使用密闭性良好的热解设备,设备热源使用燃烧炉产生的高温烟 气。4换热方式:物料与高温烟气间接换热。5炭化过程产生的热解气输送至供热系统回收利用。6 供热量和换热温度可控。7污泥炭化为连续运行模式,根据温度参数和炭化效果,调整物料进料量、 物料停留时间,从而调整炭化设备处理产能。6.1.3干化炭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物料停留时间应为80min120min。2污泥的减量率不小于85%(含水率80%计)。3单位能源消耗量应为(2040)万kcal/吨污泥(含水率80%计)。4装机容量应为(160170) kW (50

34、吨/日干化炭化生产线设备计)。5用水量应为(1.52) m3/吨污泥(含水率80%计)。6年运行时间不应小于7200小时。6.1.4干化运行控制应按下列要求执行:1干化设备运行方式应为连续生产。2生产能力:60%120%可调。3干化设备进料物料含水率应在55%65%之间。4干化设备进料物料粒径应不大于50mm。5干化设备风温应控制在120C200C。6物料停留时间应在40min60min。7烘干物料的含水率应为20%30%。6.1.5炭化运行控制应按下列要求执行:1 炭化设备运行方式应为连续生产。2生产能力:60%120%可调。3炭化设备进料物料含水率控制在20%30%。4炭化设备风温控制在3

35、50C650C。5炭化反应器内含氧量不应大于0.5%。6物料停留时间应为40min60min。7污泥基生物炭的含水率不应大于5%。6.2干化炭化设备6.2.1供热设备应具备下列技术特征:1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热量以热烟气的形式供给污泥干化系统和炭化系统。2设备选型应根据燃料性质的不同,使用不同燃烧器和炉型,产生的热烟气 属高温热烟气。3热解气引入管道设计在高温火焰区,热解气进入炉膛内高温燃烧,高温燃 烧后通过二次配风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4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宜在燃烧炉高温区采用 SNCR技术,通过喷入药剂在炉膛内高温脱硝,保证烟气中氮氧化物符合排放标 准。6.2.2供热设备设

36、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运行方式应为连续生产。2配风应合理,温度可调。3供热设备炉内温度应控制在600-1000o4供热量应满足干化炭化系统用热要求。6.2.3干化设备应具备下列技术特征:1利用燃料及污泥热解气燃烧产生的热烟气作为热源。2换热方式宜采用直接换热方式。3污泥含水率55%65%,污泥粒径不大于50mm,硬质杂质不大于10mm。6.2.4干化设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运行方式应为连续生产。2生产能力应为60%120%,并可调。3物料打散,受热均匀。4换热温度要求120C200C。5烘干物料含水率应为20%30%。6.2.5炭化设备应具备下列技术特征:1炭化设备热源主要来自供热设备产生的

37、热烟气。2炭化为间接换热,炉内的污泥在缺氧的环境下热解炭化。6.2.6炭化设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运行方式应为连续生产。2生产能力应为60%120%,并可调。3换热条件:缺氧环境(含氧量不大于0.5%),间接换热。4换热温度应为350C650C。5热解气可回收利用。6设有安全防爆泄压装置。7出料要求为配置冷却。8污泥基生物炭含水率不应大于5%。7污泥基生物炭资源化污泥基生物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其含量和配比适合植物的吸收利用,污泥基生物炭具有一定的微孔结构,保水性 能好,养分不易流失,易被土壤微生物利用,矿化速度比农家肥迅速,可增加土 壤肥效,促进植物

38、生长,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剂,具有良好的资源化利用价值。污 泥基生物炭资源化利用应严格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8废水处理管理8.0.1当污泥处理处置中心建设于污水处理厂内或毗邻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过 程中产生废水可排入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8.0.2当污泥处理处置中心独立选址,设计相应的水处理设施,排水水质达到项 目环评要求。9废气处理管理9.1烟气处理管理9.1.1烟气处理应具备下列技术特征:1污泥中温炭化工艺烟气主要由CO2、SO2、NOx、HCl、粉尘等组成,烟气进 入处理系统温度宜为120C150C。X2应根据污染物指标选定组合工艺。工艺段组成如下:脱硝工艺、除尘工艺、 湿

39、法洗涤脱酸工艺。3烟气排放指标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二级标准 和地方标准。9.1.2烟气处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烟气进口浓度、排放风量、排放浓度指标,设计脱硝、除尘、湿法洗涤 脱酸等工艺设备参数,并应满足排放指标要求。2烟气中NOx脱除工艺可选择SCR、SNCR或两者组合。3烟气携带粉尘,须在前段设置烟气除尘装置,可选择旋风除尘器或布袋除尘 器。4烟气脱酸选用湿法碱性喷淋洗涤工艺,气体中酸性气体与碱液中和反应,气 体中酸性气体排放浓度降低。湿法脱酸洗涤可选择文丘里喷淋、旋流板塔、雾化喷 淋塔、填料喷淋塔等设备。9.2臭气处理管理9.2.1臭气处理应具备下列

40、技术特征:1污泥高干脱水、中转储存、干化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主要成分为硫化氢、 氨气和有机类挥发性气体。2臭气通过管道收集后进入除臭设施处理。臭气处理宜选择生物除臭或离子 除臭技术,应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和地方标准。9.2.2臭气处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规范对散发臭味的厂房空间进行换风设计,厂房的换风频次不小于6 次/h。2除臭设备处理能力应依据城镇污水处理厂臭气处理技术规程CJJ/T243-2016计算的臭气风量设计,臭气排放应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和地方标准。附录A安徽省污泥泥质调查分析A.1污泥产量分析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污水处理

41、的产物,主要来源于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 池等工艺环节。每天每万立方米污水经处理后污泥产生量(按含水率80%计)一 般约为(510) t/d,具体产量取决于排水体制、进水水质、污水及污泥处理工 艺等因素。“十三五”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指出:十二五 末污泥处理处置规模2945吨/日,规划“十三五”期间新增或改造污泥(按含水 率80%的湿污泥计)无害化处理处置规模3097吨/日。其中,设市城市2020吨/ 日,县城875吨/日,乡镇202吨/日。新建或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投资 12.6亿元,十三五末污泥处理处置规模达到6042吨/日(含水率80%)。到2020 年,全省设区

42、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县城达到60%。表A.1-1 “十三五”时期城镇污水处理主要指标及任务项目十二五末规划十三 五新增十三五末备注污水处理率(%)设市城市91.83.295县城90.94.195建制镇05045%,力争达到50%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设市城市494190县城1.358.760缺水城市再生利用率(%)6.213.820管网规模(公里)14995630021295污水处理规模(万m3/日)662.24269931.24升级改造规模(万m/日)199139.15338.15污泥处理处置规模吨/日)294530976042含水率80%再生水规模(万m3/日)6880.514

43、8.5A.2污泥泥质分析的必要性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活性污 泥成分与污水水质及处理工艺有关。由于活性污泥的组成成分复杂,吸附的有机 质较多,并且具有极强的亲水性,导致活性污泥的深度脱水难以实现。活性污泥 的深度脱水难易程度与活性污泥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有很大的关系,而不 同泥质的污泥对于调理药剂及添加比例的要求也不同。活性污泥不同季节的泥质差异性也很大:冬季由于生化池需要保持较高的污 泥浓度,在气温回升的初春时节,极易发生活性污泥膨胀显现(主要是丝状菌引 起的),对于污泥深度脱水有着很不利的影响;夏季由于国内的雨污分流还不是 很完善,导致活性污泥中有

44、机质含量较低,泥沙含量等无机质含量会有所增加, 相对于冬季污泥深度脱水较容易。污泥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卫生学指标等方面,污泥性质是选 择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的重要依据。(1)物理性质污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含水率、比阻、毛细吸水时间CST等指标。含水率是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质量与污泥质量之比。初沉污泥的含水率通常 为97%98%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通常为99.1 %99.6% ;污泥经浓缩之后,含 水率通常为92%98% ;经脱水之后,可使含水率降低到60%左右。污泥比阻为单位过滤面积上,过滤单位质量的干固体所受到的阻力,其单位 为m/kg。通常,初沉污泥(2060)X10i2m/kg,活性

45、污泥比阻为(100300) X 1012m/kg。一般来说,比阻小于1 X 1011m/kg的污泥易于脱水,大于1 X 1013m/kg 的污泥难以脱水。机械脱水前应进行污泥的调理,以降低比阻。毛细吸水时间CST是指未脱水污泥在吸水滤纸上渗透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 间。毛细吸水时间越长,脱水性能越差,它是表征脱水效果的指标。一般毛细吸 水时间小于20s,则脱水性能较好。多数污泥比阻和毛细吸水时间也有较好的相 关性,反映的脱水性能变化规律往往能达到一致。(2)化学性质污泥化学性质复杂,影响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挥发 分、植物营养成分、热值、重金属含量等。挥发分是污泥最重要的化学性质

46、,决定了污泥的热值与可消化性。一般情况 下,初沉污泥挥发性固体的比例为20%30%,活性污泥为30%60%。污泥的植物营养成分主要取决于污水水质及其处理工艺。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植物营养成分总体状况见表A.2-1。表A.2-1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植物营养成分(以干污泥计)(%)污泥类型总氮(TN)磷(p2o5)钾(K)初沉污泥2.03.41.03.00.10.3活性污泥3.57.23.35.00.20.4污泥的热值与污水水质、排水体制、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有关。各类污泥的 热值见表A.2-2。表A.2-2类污泥的热值污泥类型热值(以干污泥计)/(MJ/kg)初沉污泥1518初沉污泥与活性污泥

47、混合812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指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物质。我国2006年 140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见表A.2-3。表A.2-3我国2006年140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以干污泥计mg/kg)项目CdCuPbZnCrNiHgAs平均值2.0121972.3105893.148.72.1320.2最大值99995921022300986365620617.5269最小值0.04513.62172016.40.040.78(3)卫生学指标卫生学指标主要包括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数、寄生虫卵含量等。初沉污泥、活性污泥中细菌、粪大肠菌群及寄生虫卵的一般数量见表A.2-4。表

48、A.2-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细菌与寄生虫卵均值表(以干污泥计)污泥类型细菌总数105 个/g粪大肠菌群数105 个/g寄生虫卵10 个/g初沉污泥471.7158.023.3 (活卵率 78.3%)活性污泥738.012.117.0 (活卵率 67.8%)A.3污泥泥质调查分析不同地区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水质不同,同一污水处理厂在不同季节污水理化 指标差异也较大,对于污泥脱水处理工艺、脱水调理药剂及污泥最终处置工艺的 选择均有较大的影响。地域相近的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处理厂进水的组成不同, 其污泥性质差别也较大(主要体现在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导致污泥的脱水性能 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准确的化验分

49、析手段,检测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污泥相关理化、生 物指标,并分时间段整理分析存档,这对于污泥高干脱水及炭化的生产运营管理, 调理药剂选择、工艺技术研发和推广使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污泥泥质特征是确定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污泥进泥泥质 不同,高干脱水调理改性所需添加的药剂种类及剂量也不同。污泥进泥泥质及其 所添加的调理改性药剂对后段污泥炭化的工艺参数及污泥的最终资源化利用方 式均有决定性的影响。下表是2016年至2017年安徽省内5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常规理化性质的 平均数据。表A.3-1安徽省5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理化性质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巢湖六安淮北宿州池州计量单位pHCJ/T

50、 221-20056.766.707.097.286.65/碱度值CJ/T 221-2005107.08138.63347.81206.73102.31mg/L有机质含量CJ/T 221-200530.7746.6052.7044.3929.74%挥发性固体浓度CJ/T 221-20053100.55862.75709.61419.72901.2mg/L污泥浓度CJ/T 221-200510075.812579.610833.43198.310539.6mg/L总氮(TN)CJ/T 221-200527.0338.8447.7843.3624.31g/kg总磷(TP)CJ/T 221-2005

51、21.1028.1315.5020.5115.09g/kg附录B安徽省城镇污水污泥主要污染物参考指标表B-1泥质基本控制指标及限值序号基本控制指标限值1pH5102含水率()0.014细菌总数(MPN/kg干污泥)108表B-2泥质选择性控制指标及限值单位:mg/kg (干污泥)序号选择性控制指标限值1总镉202总汞253总铅10004总铭10005总碑756总铜15007总锌40008总镍2009矿物油300010挥发酚4011总氤化物10备注:上述限值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GB 24188-2009附录C建设参考标准C.1建设原则1确保污泥处理能最大限度实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因地

52、制宜地充分 考虑资源化,逐步减少直至杜绝污泥填埋处理,以缓解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 压力。2工程建设污染防治措施易实施,二次污染可控性强。3厂址选择应综合考虑项目的服务区域、交通、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 况、运输距离等。尽量同被服务的污水处理厂(或其中一座)的厂址相结合,以 减小污泥输送和滤液回流的成本及二次污染的风险,同时可利用污水处理厂内的 中水条件,节约水资源。4工程投资估算应按国家及省现行的有关规定编制;评估或审批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时,可参照本附录所列指标,但应根据工程实际内容以及价 格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后使用。C.2技术经济指标1工程单位泥量(以含水率80%计,以下余

53、同,除特殊说明外)的建设用地 可参考表C.2-1所列指标。表C.2-1工程用地指标建设规模(t/d)工程用地/(t/d)20040048 3615020055 4810015060 5550 10066 60W50100 66注:建设规模大的取下限,规模小的取上限;对于20 t/d以下的极小规模,要根据项目实际判断。表中用地指标是指预处理、高干脱水和干化炭化全套处理系统占地面积,数据参考于独立厂区条件, 如果项目建设在污水处理厂内相关配套设施和道路等可以共用,取值可相应偏低。2 工程项目投资估算指标表C.2-2工程项目投资估算指标建设规模(t/d)投资估算指标万元/(t/d)20040037

54、3415020040 3710015045 4050 10050 45W5060 50注:表中数据指工程直接费用; 表中数据未包括特殊地质情况处理费用; 建设规模大的取下限,规模小的取上限;对于20t/d以下的极小规模,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判断。3新建项目工程的电耗指标一般为(8791)kWh/吨污泥。C.3示范工程处理单元实际建设技术经济指标表C.3-1示范工程处理单元实际建设技术经济指标工段名称规模(吨/d)占地面积()能耗指标(kW h/吨)投资(万元)直接运行成本(元/吨)预处理+高干脱水507002911009010092028190085干化炭化5065062140018010011

55、00592600170注:表中主厂房面积数据指该系统主体设备占地面积,不含其它辅助用地; 表中数据仅为示范工程的工程直接费用; 直接运行成本受不同地区的人工成本和药剂成本影响较大。附录D示范工程案例D.1安徽省xx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项目D.1.1项目建设概况xx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项目位于规划环城北路与福西路交叉口 北侧,xx县城东污水处理厂东侧空地内。本项目污泥来源于两个污水处理厂,其中第一污水处理厂产生绝干污泥约 7.2t/d,第二污水处理厂产生绝干污泥约3.4t/d,污泥处理处置厂位于第二污水处 理厂东侧,第二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直接通过污泥泵房内的污泥泵将原含水率 99.

56、2%的污泥抽送至本工程浓缩池内,而第一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通过带式浓缩机 脱水至80%含水率后通过汽车运输至集中处理处置现场。本工程项目占地面积约3300皿,其中土建、设备和深度脱水及热解炭化车 间(钢结构)均按50吨污泥/日(80%含水率计)设计;包括污泥深度脱水车间、 污泥热解炭化车间、仓库、变配电间等。D.1.2项目工艺方案1工艺运行参数表D.1-1工艺运行参数表序号内容参数1.原泥第二污水处理厂第一污水处理厂2.原污泥含水率99.2%80%3.处理量(绝干污泥计)3.4t/d7.2t/d4.高 干 脱 水有机调理剂35.7% (绝干污泥)5.无机调理剂0.3% (绝干污泥)6.压滤机周期9

57、0min 120min7.压滤机出泥含水率W60%8.压滤日运行时间16h9.处理后污泥重量约25吨/日(按泥饼含水率60%计)10.内热 八、式干 化 炉含水率W60%11.粒径W50mm12.温度要求120 C200C13.停留时间60min14.炉内压力-200Pa -300Pa15.外 热 八、 式炭 化 炉含水率20% 30%16.粒径W3mm17.温度要求350650C18.停留时间60min19.炉内压力-20Pa -50Pa20.辅助燃料生物质21.生物质低位热值14830KJ/kg22.颗粒直径6mm 10mm23.颗粒长度10mm 35mm24.处理后污泥含水率5% (根据

58、污泥基生物炭资源化去向要求)25.炭化日运行时间24h2污泥处理方案(1)两种来源污泥的混合将第一污水处理厂产生的80%污泥和第二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经重力浓缩后 的98%污泥按一定比例混合,混合后污泥含水率控制在9496%,现场有污泥混 合调理池2座,单座设计有效容积30m3,配套调理改性搅拌设备。首先将第二 污水处理厂污泥按设定流量输送至调理池,开启搅拌装置,然后将污泥暂存仓含 水率80%污泥通过绞龙输送至调理池,输送量以调理池液位计控制。每批次调理 改性污泥总量24m3,其中来自第二污水处理厂重力浓缩池的含水率98%的污泥 20m3,来自第一污水处理厂含水率80%的污泥4m3。(2) 调理药剂的选择及投加为了在保证调理效果的前提下避免对炭化设备及炭化物的资源化利用产生 不利影响,筛选了无机盐+有机药剂对混合后的污泥进行调理。单个调理池单批 次添加无机盐药剂0.43t,有机药剂3.6kg,无机盐药剂通过隔膜计量泵进行投加, 有机药剂利用现场溶解装置溶解后由离心泵投加。每日调理统计每日调理改性批次:(7.2 + 3.4) -1.2=8.8批次;每日无机盐调理剂用量:3.78t;每日有机药剂用量31.68kg;调理系统日运行时间:16h。(3) 脱水系统调理后,将对应调理池的出泥阀打开,由柱塞泵将调理好的污泥注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