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象》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574934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歌鉴赏意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意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意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意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意象》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歌鉴赏技巧 感受诗歌意象特点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自然物象。客 观的自然景物即 “ 物象 ” 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 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 意愿的 “ 意象 ” 。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要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 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 因此,欣赏诗歌时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 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感受并把握古诗词意象特点要注意了解、积累掌握一些 特殊意象。 古典诗歌,由于历史文化积淀,还有民族文化、民族心 理的制约规定,其客观事物便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

2、意象, 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借助特殊意象可迅速引起读者共鸣, 达到造境的目的,读者也可由此探究诗人的情感意图。 古典诗歌中,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在 大多数情况下,古今看法多为相似。 一、花草类 花是诗歌永恒的意象,但在诗歌当中,诗人借花表 现出来的感情不尽相同。 “ 感时花溅泪 ” 这是杜甫对 “ 安史之乱 ” 给百姓造 成离乱的感怀。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 。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 这是 李清照对爱情、生命的感叹。晏殊的 “ 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倾诉 忧愁的无计排遣。落红纷纷,逝去的不仅是鲜花的 娇艳明媚,

3、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院门紧锁着的不 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的心。心在门内,郁闷无 聊,才临老伤春。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 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 ” 辛弃疾 以风雨打落春花,影射南宋被金兵进逼,感叹大好 河山被践踏。 古典诗歌借 “ 花 ” 来言志抒情的,大致有梅花、菊 花(黄花)、荷花、桃花等。 梅花 梅花被誉为傲骨奇干,向来是洁身孤高的化身, 代表品性的高洁。 例如陆游的 卜算子 咏梅 中,词人以梅花独 放于凄风苦雨的寒冬黄昏,寂寞荒凉的驿外断 桥边,隐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和抑郁不得志的心 情,以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表 现自己在黑暗险恶的环境里坚持

4、战斗、虽粉身 碎骨而此志不移的精神。 又如王冕的 墨梅 : “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 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 乾坤 。 ” 诗人借高洁的梅花寄托了他鄙视流俗, 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宋人陈亮 梅花 : “ 一朵忽 先变,百花皆后香。 ” 诗人抓住梅 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 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 咏梅,也是咏自己。 此外,王安石的 “ 遥知不是雪,为 有暗香来 ” ,借墙角梅花的 “ 暗香 ” , 表现梅花不事张扬的高洁品性。 “ 疏 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 借梅花表现的意境也是非常美的。 菊花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 但作为傲

5、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 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作为 一种意象,在古诗词中多以坚强高洁表达孤标 傲世之意,或以其开花季节特点衬托出环境的 凄凉,也有反弹琵琶的,不一而足。 表孤标傲世的如 “ 菊花犹有傲霜枝 ” (苏轼 冬景 )。菊花谢了,但那不畏霜打的枝茎 却在寒风中显得生机勃勃。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 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道理,表达了特殊的爱 菊之情。这其中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 坚贞品格的赞美。 衬托环境寂寞凄凉的: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

6、比黄花瘦 。 ” ( 醉花阴 李清照 )女词人怜花, 所以当她看到西风吹动帘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西风 在吹动着菊花,感到菊花随着气候变冷而逐渐变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 (李 清照 声声慢 )园中菊花盛开,秋意正浓,但词 人因忧愁而憔悴,无心摘花赏花,任其自萎,此时 的菊花衬托了环境的凄凉。 题菊花 唐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此诗另辟蹊径,诗中菊花的形象完全脱出了同 类作品的窠臼,与以往菊花的特有寓意不同。 诗人选取菊花灿烂及所受不公平待遇这一层面, 暗示它不再是高洁的象征,而是劳苦大众的写 照。诗人在诗中寄寓了农民朴

7、素的平等观点。 菊花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人赋予菊花农民起义战士的战斗风格与性格,把 黄色的花瓣想象成战士的盔甲,显现出一种豪迈粗 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 此外,古诗中荷花主要象征 “ 出淤泥而不染 ” ,不 愿同流合污的气节,桃花多与美好事物或情感联系 在一起,或表示春天的到来,等等。 “ 去年今日此 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 江水暖鸭先知 ”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 盛开 ” 等诗句都是这种情感的体现。 莲 由于 “ 莲 ” 与 “ 怜 ” 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 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

8、情。如南朝乐府 西洲 曲 :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 莲子 ” 即 “ 怜子 ” , “ 青 ” 即 “ 清 ”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 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 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 子夜歌四十二首 之三十五: “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 雾气 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 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 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丁香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 “ 自从南浦别, 愁见丁香结 ” (唐人牛峤 感恩多 ) 落花:人生的无常 古人云 “ 落花有意 ” , 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

9、常,这是中国古代 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 落花 ” 的意象, 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 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如李煜 浪淘 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 2、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多喻离恨与闲愁。 如李煜的 清平乐 中, “ 离恨恰如青草,更行 更远更生 。 ” 以远接天涯、连绵不尽、无处不生 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恨,生动形象,自然贴 切。 再如乐府 相和歌词 饮马长城窟行 : “ 青青 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 ” 王维 山中相送 : ” 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 贺铸的 青玉 案 : ”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10、黄时雨 。 “ 这些诗歌中,芳草均有表示思念、离恨、闲愁 之意。 二、树木类 1、柳 古人有个习惯,常用谐音来寓意。 “ 柳 ” 与 “ 留 ” 同 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之意,为了表示 “ 挽 留 ”“ 留恋 ” 的情愫,古人在送别的时候,常折柳相 赠,以寄寓深情。例如: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 。 ” (柳永 雨霖铃 )词人设想别后之情景, 伤心又凄凉,依恋不舍之情借杨柳来表达。 也有借柳表现春天的美好可爱、生机勃勃的。如贺知 章的 咏柳 :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 黄叶:凋零 成熟

11、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杨柳枝词 唐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近日无人属阿谁? 此诗借柳树表达人才被埋没的感叹。 早春杨柳嫩软娇媚、轻盈婀娜,理应为人所珍 爱,但是处境荒凉冷落。作者对永丰柳的痛惜, 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 慨。 柳 唐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此诗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诗人先追想秋日之柳在春日的情景,可谓快乐、 荣华之至,而眼下环境凄凉,零落憔悴。强烈 的对比中,表现对秋柳衰落的悲叹

12、。秋柳也正 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柳 ” 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 征。 “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 洲。 ”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 柳絮 ” 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 ” 几句,形象地诠释 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2、松 松是树木中的英雄和勇士,它的形象多表示正直、 坚强之意。如 小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首句一个 “ 刺 ” 字,显示小松强大的生命力。第二句的 “ 出 ” 字,显示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

13、的情景。 后两句是作者感叹:目光短浅的人,是不会把已成“ 凌云木 ” 的松树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许多小松, 由于 “ 时人不识 ” 而被摧残。诗中小松的形象正是 诗人自己的写照。 3、竹 竹多表示有气节,意志坚强之意。如: 题竹石画 清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首诗借竹子来表示诗人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 意志,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诗中可以窥见诗人 的形象。风格质朴泼辣而率真自然。 4、梧桐、芭蕉 梧桐和芭蕉的叶片很大,雨点滴在上面水声很大, 尤其在夜雨时分独自听时更加明显。因此,它们在 诗词中多被借以表达孤独寂寞、凄苦忧愁之情。 如温庭筠的 更漏

14、子 :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 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 打在梧桐树叶上的雨,一点也不管离别之人情思正 苦。雨滴到明,闻者不眠。梧桐的意向,构成词中 气氛浓郁的愁境。 李清照的 声声慢 中亦有: “ 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 她 化用温词,道愁情比温词更直接,情感更深切。 又如 长相思 雨 北宋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中国古典诗词中,芭蕉夜雨也像梧桐夜雨一样,是 一种典型化了的抒情意象。这首小令,通过芭蕉夜 雨的凄清氛围和缓慢的时间节奏,揭示了一颗彻夜 不

15、眠的痛苦心灵,它载着沉重的情感负荷,欲卸不 能,其痛苦随着时间消逝而不断加深。 此外,元人徐再思 水仙子 夜雨 曲: “ 一声梧叶 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 ” 杜牧也有 “ 一夜不眠 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 ” 如此种种,或是旅怀 乡愁,或是离别相思,亦或是兼而有之。梧桐和芭 蕉,更多的时候是和夜雨联系起来,孤独寂寞、凄 苦忧愁之情,借这两种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 三、月 月的别称有 “ 银钩、玉盘、蟾宫、桂宫 ” 等。月照大地,洒 下银辉, “ 月光、月辉 ” 在古诗中常成为思念家乡,盼望团 圆的标志。 古诗中的月的意象大致有以下几种含义: 1、思乡怀远。古诗云: “ 关山月,伤离别

16、也 。 ” 如 “ 秦时明 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的雄浑苍凉; “ 撩乱边愁听不 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的沉郁隐忧等,均是月的边塞意象的 集中体现。 2、时间和生命的流逝。伤感生命和岁月的流逝,感叹光阴虚 掷,追思历史演变。李煜就感叹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 ” ,他的曲折命运在 “ 春花秋月 ” 的时间之流中消逝; 李白就悟出了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的生命 哲理;张若虚也发出了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的感慨。 3、离愁别恨、悲欢离合的情感。如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 渔火对愁眠 ” 的羁旅愁思; “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 的

17、凄恻孤寂;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的蕴藉深 沉;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的深挚; “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的旷达; “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的萧瑟等。 六、杜鹃 杜鹃又叫子规、鹧鸪,啼声悲苦哀怨,诗人们往往 借它表现乡愁乡思或哀怨之情。如 金陵驿 南宋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诗中写景,暗喻国势衰败;以孤云、燕子为喻,写 出自己悲苦的亡国之情。尤其以 “ 杜鹃 ” 自比,表 达出自己难舍故国、欲以身报国的爱国情怀。 再如辛

18、弃疾的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中: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 深闻鹧鸪 。 ” 词人在江边为国事担忧时,忽然听到山中鹧鸪 “ 但南不北 ” 的叫声,想到此鸟 “ 其志怀南 ” 的特点,诗人更坚定了当初南归报国的志向。 七、蝉 古人认为蝉居高食洁,饮露餐风,因此蝉常被当作 清高洁白的象征。如 在狱咏蝉 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 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 表余心。 诗人咏蝉是以蝉自喻,表示自己清白无辜、自鸣冤 屈,希望得到昭雪。 又如 蝉 唐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诗人意在表明,品格高洁

19、的人,并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诗中强调了人格 的美,人格的力量。 八、燕子 燕子是春天的象征。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燕啄春泥 。 ”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通过对燕子 啄泥筑巢的描写,渲染出一派融融春光。又如杜甫的: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等。诗中的燕子 活泼可爱,寄寓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 (晏殊 浣溪沙 )借 “ 似曾相识 ” 的燕子,写出了 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好景不常的人生感 慨。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 距 唐已有 400多年的东晋时的燕子,怎么会飞到眼前的百姓 家呢?刘禹

20、锡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在今 昔对比中,表现了一种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九、羌笛 羌笛是古羌人吹的一种乐器,奏凄切之音,曲调哀怨,多含 思念。后来 “ 羌笛、竹笛、羌管 ” 都成为思乡的代名词。如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柳寄情也 不成。征人怀着这种心情来听曲,似乎笛声也在 “ 怨杨 柳 ” , 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诗人以 “ 何须怨 ” 的宽解 之语委婉出之,则显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范仲淹的 渔家傲 中, “ 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 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 深夜传来悠扬的羌管声,大 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十、水 多喻愁绪。如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 更愁。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 水。 ” 这些诗中,均以水流的特点喻连绵不断 的愁绪,形象贴切。 小结 感受以上这些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时,除 了要了解它们的一些特定含义外,准确地 理解某些描写景物的修饰语,从语境入手, 捕捉诗人所选物象的层面,从而准确地把 握意象也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