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四 核磁共振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6567557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验十四 核磁共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验十四 核磁共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验十四 核磁共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实验十四 核磁共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十四 核磁共振(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十四核磁共振一、目的要求 1.了解核样共振的基本原理 2.学习利用核磁共振测量磁场强度和原子核的g因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核磁共振现象与共振条件原子的总磁矩巴和总角动量Pj存在如下关系e -2 兀p -P = -g P = g BP = Y Pj2 mjh j jee、e为朗德因子,e、m是电子电荷和质量,p称为玻尔磁子,eBY为原子的旋磁比对于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核磁矩巴和自旋角动量也存在如下关系e 一p =-g P =IN 2 m Ip2兀p -一gkPIYP按照量子理论,存在核自旋和核磁矩的量子力学体系,在外磁场Bo中能级将 发生赛曼分裂,相邻能级间具有能量差AE,当有外界条件提供

2、与AE相同的磁 能时,将引起相邻赛曼能级之间的磁偶极跃迁,比如赛曼能级的能量差为AE = Y B0= Y B 0h2冗的氢核发射能量为h的光子,当”=話时,氢核将吸收这个光子由低塞曼能级跃迁到高塞曼能级,这种共振吸收跃迁现象称为“核磁共振”3 =Y B由上可知,核磁共振发生和条件是电磁波的圆频率为o 0。2 用扫场法产生核磁共振=Y B 0h在实验中要使hV = 27得到满足不是容易的,因为磁场不是容易控制,因此我们在一个永磁铁B0上叠加一个低频交谈磁场B = Bmsin31,使氢质子能级能也(B + B sin 3t)量差2兀0 m有一个变化的区域,调节射频场的频率V,使射频场的能 量h能进

3、入这个区域,这样在某一瞬间等式学B0 + Bm Sin总能成立。如图,B(b)AA AA . 爪爪一爪丿k由图可知,当共振信号非等间距时共振点处2兀鬼Bm fin t I, B耐蘇未号, m未知,无法利用等式求出B0的值,调节射频场的频率V使共振信号等间距时,共振1 Y B h点处Bm Sln t =0,2兀,%的值便可求出。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仪器与试剂2. 实验步骤(1)制样样品的纯度:为了获得样品的高分辨率NMR谱,原则上样品的纯度必须满 足够高,因此实验前通常需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操作以达到核磁共振实验的要 求。对于生物样品,如蛋白质等,纯度通常需达到99.5%.对于普通的核磁样品

4、, 纯度要求通常不低于95%,若样品中的杂质不具有磁活性,即不产生可观测的 NMR信号,则不必对样品中的杂质进行分离。另外,根据实验的目的的不同, 纯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有机反应粗产品的分析,通常不需要高纯度的样品。溶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溶剂对于液体NMR实验非常关键。同时考虑到锁 场、均场的要求,NMR实验中一般选择合适的氘代试剂做溶剂。实验中,可选 择100%的氘代溶剂,也可选择加入一定体积比(5%10%)的氘代溶剂。不 管是氘代溶剂,还是非氘代溶剂,溶剂的选择,均遵循以下原则: 样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高:NMR实验的固有缺陷是灵敏度低,高浓度的 样品有助于获得高分辨率的NMR谱,理想的溶

5、剂是样品在其中的溶解度大,且溶 剂不和样品发生反应,样品在溶剂中溶解后,可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 溶剂信号无干扰:NMR谱图上不可避免地记录到溶剂的特征信号,理想 的溶剂是其特征NMR信号不与样品信号重叠,不干扰样品信号。 温度可靠;理想的溶剂应该在NMR实验要求的温度范围内稳定存在,即溶 剂应该有比较低的熔点和较高的沸点。 粘滞性小:溶剂粘滞性越小,实验分辨率越好,溶剂的粘滞性与温度有 关,若当前选择的粘滞性不理想,而又找不到更理想的溶剂条件下,可通过改变 温度的方式改善溶剂的粘滞性,但必须确保在相应的温度条件下,样品能稳定存 在。 水含量低;几乎所有的NMR溶剂中都有水的痕迹。溶剂均具有一

6、定的吸潮 性,储存时间越长,水含量越高,水峰的存在会严重影响NMR谱图的质量。降低 溶剂中水含量有两种有效的方法:一是使用干燥剂进行过滤,使用分子筛储存溶 剂;二是通过一定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压制水峰。 成本低:实验成本是NMR实验必须考虑的问题。同等条件下,尽可能选 择更经济有效的实验方式。同等条件下,若有多个溶剂可供选择,可选择价格相 对便宜的溶剂。实践中,溶剂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以上几方面,选择最理想的溶剂。例如,若 样品在DO、DMSO均有非常好的溶解度,但是样品中含有活波的氢时,DMSO将是2更好的选择;但若是实验需在15oC下进行,DO才是正确的选择,尽管会丢失活2波的氢的信号。(2) 观察现象(3) 测量共振频率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无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