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ppt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565937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ppt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一.概念: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组成生物体的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_,又从生物群落到又从生物群落到_的循环过程。的循环过程。C C、H H、O O、N N、P P、S S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无机环境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故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故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二二.循环规律循环规律1.1.“物质物质”:指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指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2.2.循环范围:循环范围:生物圈生物圈3.3.循环指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往返出现:基本元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或化

2、能合循环指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往返出现:基本元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由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主要是呼吸作用;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由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主要是呼吸作用;4.4.循环通道:循环通道: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三三.循环特点:循环特点:1.1.具有全球性;具有全球性;2.2.反复、循环出现反复、循环出现物质具有不灭性。物质具有不灭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四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P188P188项目项目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形式形式以有机物为载体以有机物

3、为载体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和有机物过程过程沿食物链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网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特点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出现、循环往复反复出现、循环往复范围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生物圈(全球性)联系联系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网流动,能量是推

4、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6四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71.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A A82.2.

5、变式变式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生物因素是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生物因素是A.A.绿色植物和动物绿色植物和动物B.B.绿色植物和微生物绿色植物和微生物C.C.动物和微生物动物和微生物D.D.绿色植物或微生物绿色植物或微生物B B9五五.碳循环碳循环1.1.碳的存在形式碳的存在形式1.1.1.1.无机环境:无机环境:COCO2 2和碳酸盐和碳酸盐1.2.1.2.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1.3.1.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CO2 2的形式进行的;的形式进行的;1.4.1.4.生物群

6、落中的含碳有机物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被分解成生物群落中的含碳有机物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被分解成COCO2 2和和H H2 2O O归还到无机环境中的归还到无机环境中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02.2.大气中大气中COCO2 2的主要来源:的主要来源: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3.3.过程:过程:五五.碳循环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14.4.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主要有: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主要有:五五.碳循环碳循环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光合

7、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5.温室效应:温室效应:5.1.5.1.概念:概念:指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大气射入地面,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指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大气射入地面,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COCO2 2等等气体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气体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除除COCO2 2外,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和水汽等。外,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和水汽等。P101P101125.5.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五五.碳循环碳循环5.3.5.3.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缓

8、解温室效应的措施:5.3.1.5.3.1.减少减少COCO2 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5.3.2.5.3.2.增加增加COCO2 2的吸收量,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植树造林。的吸收量,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植树造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2.5.2.成因:成因: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3引起酸雨、臭氧层破坏引起酸雨、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的

9、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二氧化硫和氟利昂。是二氧化硫和氟利昂。五五.碳循环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注意:注意:143.083.08广东广东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A.不依赖于水不依赖于水 B.B.需要能量驱动需要能量驱动C.C.产生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气体 D.D.具有全球性具有全球性A A154.4.变式变式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生产者,代表生产者,5 5可以代表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化能合成作用B.B.碳元素在、间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

10、传递C.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的营养级可能是D.D.、中含有的碳元素、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C C165.5.根据下列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下列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从微观上看,过程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的主要是在细胞内的_进行的。进行的。2.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除此之外,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还可通过还可通过_进入生物群落。碳主要以进入生物群落。碳主要以_的形式从无机环境

11、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线粒体线粒体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化能合成作用COCO2 2173.3.参与过程的生物,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参与过程的生物,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生物群落生物群落5.5.根据下列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下列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4.4.由图分析,减少温室效应的最关键措施有哪由图分析,减少温室效应的最关键措施有哪些?些?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燃烧,减少控制化石燃料燃烧,减少COCO2 2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

12、新能源。开发新能源。186.6.若图中种群及相互间关系如下图,设若图中种群及相互间关系如下图,设 E E种群含碳量为种群含碳量为5.85.810109 9kgkg。B B种群含碳量为种群含碳量为1.31.310108 8kgkg,则,则A A种群含碳量的值至少是种群含碳量的值至少是_。5.5.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的特点。热能热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54.510107 7kgkg5.5.根据下列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下列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

13、列问题:196.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蒸腾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化能合成作用A AA.A.B.B.C.C.D.D.202.2.原因:原因:六六.生物富集生物富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3.过程:过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即营养级越高,富集物的浓度越高。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即营养级越高,富集物的浓度越高。1.1.概念:概念: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过程。211.1.222.2.变式变式233 3244.4.变式变式255.5.26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