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概况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6565071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峡库区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峡库区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峡库区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三峡库区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库区概况(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峡库区概况 三峡工程库区作为一个现代地理概念,系指按照位于宜昌县中堡岛的三峡大坝蓄水175 米方 案,因水位升高而受淹没影响的有关行政区域。根据测算,受三峡工程淹没直接影响的区域 共计 22个县、市、区,即湖北省宜昌市所属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和恩施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所属的巴东县;重庆万州区所辖的天城区、龙宝区、五桥区;巫山县、巫溪县、奉节 县、云阳县、开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涪陵市和武隆县,长寿区、渝北区、 巴南区、重庆市市区、江津市。以上22 个行政区域就是三峡库区的地理范围。自然地理山多坡陡、沟壑纵横三峡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以东、江汉平原以西,大巴山脉以南,鄂西武陵山脉以北

2、的山区 地带,地形十分复杂。奉节以东为渝鄂边境山地,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耕地较少,土质很 差,生产生存条件恶劣。奉节以西属四川盆地边缘的渝东低山丘陵区,自然地理状况虽比奉 节以东为好,但仍是山地起伏绵延,相当部分耕地处于25左右的斜坡上,土质较差。整 个库区,河谷平坝地仅占总面积的4.3%,丘陵占 21.7%,山地占74%。雨量充沛,热量丰富三峡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处在南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年平均日照在1500小时左右。海拔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719C,无霜期300340天,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三峡库区,有最古

3、老的变质岩系、结晶岩基底和冰碛岩,保存有自太古代到新生代完整的地层、古生物剖面、以及揭示地球变革的所有运动史资源。自5000多万年前的始新世到10多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早期,即大陆漂移高峰期,对应全球性地震、火山活动,造成三峡 江谷两岸大面积、大体积崩滑事件和大面积喀斯特(岩溶)塌陷大量发生,滑坡、坍方、泥 石流等地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奉节、巫山、巴东等县沿库岸地质破碎,给移民搬迁 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很大困难。奉节县城搬迁中因地质问题,三易其址,目前新搬迁的县城 仍有54处滑坡需要治理。据对库区约2.5万平方km范围的调查,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且 体积大于10万立方米的滑坡、危岩共有1120

4、处,威胁着13.4万人、5440平方hm(8. 16 万亩)耕地、约11 亿元财产的安全。库区有泥石流沟271 条,其中直接入江的99条。由于 三峡库区地质状况本身不佳,加之人为因素,造成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据1990年统 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46万平方km,占总幅员面积的58.4%。据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 所的资料,三峡库区的年土壤侵蚀量达1.56亿吨,库区坡耕地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地类,年 侵蚀量达 9450 万吨。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三峡库区适合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多种植物生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好的开 发优势,柑橘、蚕茧、茶叶、药材等农林土特产品量大质优,享誉国内外。地下矿

5、藏品多样,现已开采利用和初步查明的有金、银、铜、铁、铀、硫、钾、煤、天 然气及岩盐等数十种。尤其是天然气已探明储量1100亿立方米,系国家级大气田;岩盐储 量达数亿吨,开发潜力巨大。旅游资源丰富,库区两岸自然风光旖旎,其中宜昌三斗坪到奉节县城全长162km,为举 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还有奉节绝世奇观小寨天坑和天井峡地缝、巫山小三峡等自然景观雄奇 壮观。两岸文物古迹遗存丰富,秭归屈原寺、兴山昭君故里、奉节白帝城、云阳张飞庙、忠 县石宝寨、涪陵白鹤梁、丰都鬼城等人文景观举世闻名。三峡工程建成后,“世界第一水利 枢纽工程”和有库容393亿立方米的水面构成的“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奇景,将会更具魅 力。经济

6、发展就整体而言,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呈二元化结构特征。一方面是重庆主城七区具有发 达的都市经济圈特征,另一方面是作为库区的主要区域宜昌至万州、涪陵区段,由于自然、 地理和历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则显著滞后。本节所述“状况”除库区生产总 值等统计量含重庆主城七区外,其余各项若不特别说明,则主要指宜昌至万州、涪陵区段库 区县。(1)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校小由于三峡库区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加之三峡工程论证几十年,国家对库区投入人为地限 制等影响,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总量较小。 据 1992 年统计资料,库区 20 个区市县国内生产总值为 288.5

7、9 亿元,财政收入 18.15 亿元,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421160元。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国家给予了三峡库区许多优惠政策,并号召、组织全国各有关省、 市、自治区以及国家相关部委对三峡库区区市县进行对口支援,给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 千载难逢的机遇。2000年,三峡库区20个区市县的国内生产总值1131.65亿元(当年价), 财政收入51.52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2302467元。从纵向比较,三峡库区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基础太差,底子太薄,人均GDP只 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40%,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发展 仍然滞后,差距仍然很大。(2)基础设施较差,生

8、产条件恶劣由于三峡工程在论证期间,国家投入很少,加之库区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投入 成本太高,导致三峡库区基础设施较差。三峡库区的主要区域即万州至宜昌区段,没有铁路、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不到 5%,运输主要靠长江水运。交通运输落后,加之电力 通讯等基础设施都滞后,严重制约着三峡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蓄 水能力较差,保灌面积比例不到50%,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状况。由于三峡库区自然地 理状况的因素,平坝较少,丘陵、高山占了90%以上,特别是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巴 东、秭归等县,山高坡陡,地质复杂,滑坡、泥石流频繁,35%左右的土地处在 25以上的 斜坡上,

9、荒山荒坡、光头山不少,生产生活条件很差。3)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经济效益低下三峡库区产业发育不全,结构矛盾突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除重庆主城七巴、巴南、 渝北、涪陵、万州、长寿、江津等区市外,农业是三峡库区的主要产业。加之农业生产力水 平较低,农产品商品率不高,不少贫困县才刚刚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第二产业起 步较晚,相当部分库区区县系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实行拨改贷政策后才开始发展工业的, 自己没有什么积累,基本上靠国家贷款发展,一开始就背上沉重的包袱。诸多因素造成库区 工业产口档次低,污染严重,80%的企业亏损,不少企业资不抵债,难以为继。第三产业由 于第一、二产业的制约,发育缓慢,

10、交通运输、通信、金融、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基础差、实 力弱、水平低,又反过来制约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各产业内部子产业之间结构也不尽合理, 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矛盾较为突出。由于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效益普遍较低,工商 企业不少难以为继,亏损面达70%以上。(4)科技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三峡库区科技教育也较为落后。库区移民科技意识不 强,对科学适用技术接受力较弱,适宜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农业 方面,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大,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方法占有很大比例,养殖业中, 猪、牛、羊等新品种不到40%;工业方面,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体

11、现现代科技水平 的现代化企业微乎其微,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仅30%左右。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数量少, 并且主要集中在库区的城市。教育事业投入不足,还有不少学校的危房没有排除,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虽然基本达标,但负债累累。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尚有一部分教师 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的培训,学历达不到应有的要求。由于教育的落后,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 成年人文盲、半文盲达 15%左右。据奉节县反映,2000 年,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仅占总人口 0.79%,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20,加上人才外流,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5)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社会贫困面较大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直接影响到库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据2000 年统计资料反 映,库区20 个区市县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800元的有 12个,占总数的60%。在 2002 年国家确定的新一轮重点扶持贫困县中,三峡库区占11 个,占库区区市县总数的55%。库 区城镇中,下岗职工多,待业人员多,处于政府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的居民占10%左右。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财源较差,多数区县财政赤字,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潜伏着社会不 稳定隐患,给三峡移民搬迁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