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6563642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 建筑间距第一条 各类建筑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抗震、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工程管 线、人防疏散、建筑保护、施工安全、建筑设计规范和文物古迹保护等法律、法规的 规定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第二条 建筑物的长度,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按以下规定执行:(一)、多层建筑总长度不宜大于 75 米;(二)、高层建筑总长度不宜大于 60 米;(三)、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其建筑总长度上限值按较高建筑高度执 行。(四)、标志性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2、的连续总长度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 景观需要确定。第三条 居住建筑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 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一)多层居住建筑平等布置时的间距1、建筑朝向为正南北向的,新区新建住宅正向间距应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 倍,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间距可酌情降低,但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倍。2、其它方位建筑间距可按附表一中折减系数进行换算。3、多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建筑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 18 米。(二)多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的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建筑间距标准的 1/2 加 4 米控 制,其最小值为 9 米(三)、多层居住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 8 米。如

3、山墙有窗洞、阳台、外露楼梯 等,应适当增加间距。(四)、多层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应小于或等于 14米。山墙宽度大于 14 米的,其间 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间距控制。(五)被遮挡居住建筑底层为非居住用房时,其间距计算 可扣除相应高度(仅限 底层)后,再按本条(一)、(二)款规定计算,但不得小于 18 米。第四条 不规则平面多层建筑,按建筑的最凸出的外围线和周围的建筑关系计算 建筑间距。第五条 阳台出挑宽度、连续长度及与阳台与突出部分总长度应满足下列规定,超 出以下规定值的,应从阳台外边缘计算建筑间距:(一)、居住建筑出挑阳台最大出挑宽度不宜大于 1.5 米。(二)、南北朝向的居住建筑南阳台与突出部

4、分长度之和应不大于建筑总长度的 1/2;北阳台与突出部分长度之和应不大于建筑总长度的 1/3,且连续长度不宜大 于 14 米。(三)、东西朝向的居住建筑的东西阳台与突出部分长度之和应不大于建筑总长度的 1/2 。第六条 新建居住建筑与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按多层居住建筑间距执行。第七条 高层住宅与高、多、低多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高层居住建筑间距按日照影响分析结果确定,日照标准应满足大寒日有效日照 2 小 时。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居住建筑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有效日照1 小时的标准。且满足下列要求:一)、平行布置时的间距1、朝向为正南北向布置,南侧为高层建筑时,当其建筑长度和

5、高度小于或等于 40米时,其间距应不小于该建筑高度的倍,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 30 米;当其建筑高度大 于 40 米时,高度超过 40 米的部分按其超出部分高度的倍计算间距。当南侧建筑长度大于 40米、高度小于或等于 50 米时,其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 度的倍,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 30 米;当其建筑高度大于 50 米时,高度超过 50米的部 分按其超出部分高度的倍计算间距。2、朝向为东西向布置时,其间距应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倍,且最小间距不得小 于 30 米,较高建筑的高度超过 50 米时,高度超过 50 米的部分按其超出部分高度的倍 计算间距。3、南侧为多、低层居住建筑时,其间距按第三条控制

6、,且最小值不得小于 20 米。(二)、垂直布置时的间距1、东西朝向的高层建筑,北侧为南北朝向的高、多、低层居住建筑时,除按日照 影响分析结果应满足日照标准要求外,其间距不宜小于南侧高层建筑高度的倍,且不 得小于 20 米。2、南北朝向的高层建筑,东、西侧为东西朝向的高、多、低层居住建筑时,除按 日照影响分析结果应满足日照标准要求外,其间距不宜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倍,且不 得小于 20 米。3、建筑高度超过超过 50 米时,高度超过 50米的部分按其超出部分高度的倍计算 间距。(三)、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 13 米。(四)、遇有复杂、特殊情况,应参照相应技术规定执行。

7、(五)、进行日照分析的计算机软件必须通过建设部或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科技成 果评估。第八条 毗邻用地建设,如相邻已建成的平行布置的南北向居住建筑,且其间距 不满足日照间距规定要求的。在其两侧平行新建多层与高层居住建筑时,新建居住建 筑在满足退地界要求、消防要求及日照间距系数规定要求的前提下,由城市行政主管 部门要所规划要求和建设情况予以核定。第九条 被遮挡建筑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考虑日照间距:1、临时建筑、违法建筑及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而改变原设计使用性质 的建筑物。2、山墙、设窗山墙以及建筑物集中设置楼梯间和辅助房间较多的一侧等。第九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

8、效时间不少于 3 小时。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的教学楼和老年建筑的主要居室应保证 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 2 小时。该类建筑与南侧建筑的间距应按上述几款 规定再增加 10%。第十条 非居住建筑(第十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的间距,除经批准的详细规 划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多层平行布置时,其正向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倍,并不小于 16 米; 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 9 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 6 米。(二)高层平行布置时,其正向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倍,并不小于 20 米; 垂直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小于 18 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 13 米三)多、高层平行布置

9、时,其间距不小于 18 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3 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 9 米四)低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最小值为 6 米。(五)以其他形式布置的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第十一条 非居住建筑间距与居住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被遮挡建筑为居住建筑时,其间距按居住建筑间距规定(第三条至第九 条)控制。(二)被遮挡建筑为非居住建筑(文、教、科、卫建筑除外)时,按非居住建筑 间距规定(第十条)控制;位于居住建筑东西侧时(含山墙),按第三条至第九条控 制,同时考虑视觉卫生等因素影响。三)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相邻布置时,按其中

10、最大建筑间距指标控制第二章 建筑物退让第十二条 沿建筑用地边界线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 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水源保护、环境保护、景 观、电力、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规定。建筑红线退让指标分为退让用地界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退让绿地和道路、河 道规划绿线等。第十三条 建筑退让用地红线的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退让红线距离小于消防 间距时,应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一)多层建筑退让用地界线1、朝向为南北向的多层建筑退让东西用地界线距离不得小于 4 米,且应满足消 防通道及各专业规范要求。南侧不小于规定建筑间距的 1/4,且不

11、得小于 4.5 米;北侧 不小于规定建筑间距的 3/4。且不得小于 13.5米。2、朝向为东西向的多层建筑退让南北用地界线距离不得小于 4 米,且应满足消 防通道及各专业规范要求。东、西侧不小于规定建筑间距的 1/2,且不得小于 9 米。(二)高层建筑退让用地界线1、朝向为南北向的高建筑退让东西用地界线距离不得小于 6.5 米,且应满足消 防通道及各专业规范要求。南侧不小于规定建筑间距的 1/4,且不得小于 10 米;北侧 不小于规定建筑间距的 3/4。且不得小于 20米。2、朝向为东西向的高层建筑退让南北用地界线距离不得小于 6.5 米,且应满足 消防通道及各专业规范要求。东、西侧不小于规定

12、建筑间距的 1/2,且不得小于 15( )米。(三)低层建筑退让用地界线低层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3 米时,建筑退让用地界线距离不得小于 1.5米;建筑 高度大于 3 米时,按多层建筑退地界控制。(四)地界外是居住建筑的除符合本条(一)至(三)款的规定外,应同时符合 第三条至第九条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五)地界外紧邻公园、绿地、广场、水面、河流及高压供电走廊的,由城市规 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所有关规定核定退让距离。(六)地下建筑物退让用地红线的距离,不宜小于 3 米。(七)各类建筑应在其建设用地范围内满足消防、防爆、环境保护、抗震以及其 它特殊退让用地红线的要求。第十四条 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绿)线

13、(一)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 规定外,应按附表二规定退让道路红(绿)线:(二)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最小退让距离按最高建筑的标准执行。(三)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红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在附表二规定的基 础上,中高、多、低层建筑增加 4 米,高层建筑增加6 米(均道路规划红线直线与折 线的连接点算起)。(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其退让距离可适当调 整。1、根据审定后的重要地段详细规划,城市景观设计要求以及文物保护或一些重 要标志等,需要增加退让距离的。2、特殊功能的道路、桥梁、道路交叉路口周围或特殊地段的建筑工程及地下

14、基 础设施(燃气、电力等)在满足相应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需要调整增加退让距离的,3、传统建筑街道两侧的扩建或改建工程。(六)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会展中心、大型商场等有大 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 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绿)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 15 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且与城市道路相连。(七)高层建筑、重要的交通流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应在临城市道路一侧或其主 要出口处应设置广场,广场设置除应符合相关规范外,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广场的面积按附表三要求控制。其中,广场边界以外的外延部分不得计入广场

15、面积,如广场延伸至高层建筑或裙房内,有柱时其柱间围合面积在计入广场面积时应 相应折减,折减系数为 70%,且净空高度不得小于6米。2、临两条规划宽度 18米以上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新建筑建筑对外广场原则上应设 置于道路交叉口处,广场最短边长度不得小于 20米。(八)地下建(构)筑物退让道路规划红线不宜小于 6 米。(九)沿街围墙不得小于 0.5 米。(十)沿河道规划绿线或蓝线两侧新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距离除有关规划另 有规定外,多层建筑不得小于 4 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6 米。(九)沿道路设置阳台、雨蓬、招牌、灯饰等附属设施突出建筑物主体的深度不 得超过 2米,且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

16、3.0 米;当距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 不大于 5.0米时,建筑突出物突出建筑主体的深度不得大于 3 米。第十五条 建筑沿城市道路建设时,在符合退让道路红线和相邻建筑间距要求的 前提下,距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第十三条中有关退让地界的距离要求。附表一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方位0。15。(含)15。30。(含)3045 (含)45 60 (含)60折减值1.OOL0.90L0.80L0.90L0.95L注: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L为邯郸市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附表二 建筑退让城市道路规划红(绿)线控制指标道路性质 建筑退让道路距离 建筑高度及层数城市快速路城市主 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低层864多层1086般高层(24-50 米)14121050米以上高层201816附表三 高层建筑广场设置规定基地面积(m2)广场面积(m2)20004000不小于基地面积的15%且最低不小于400400010000不小于基地面积的10%且最低不小于60010000以上不小于基地面积的5%且最低不小于10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