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卡计费系统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562667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射频卡计费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射频卡计费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射频卡计费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射频卡计费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频卡计费系统(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作者 苏界锋 学号 11033P18 系部 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 专业 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控制) 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射频卡计费系统 指导教师 袁小燕 评阅教师 袁小燕 完成时间: 2013 年 4 月 30 日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卡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射频识别卡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接触式IC卡,成为智能卡领域的新潮流。射频识别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对收费控制系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射频卡的内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通过射频卡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历程,对射频卡与无线读卡模块之间的通信即

2、IC总线通信,读卡模块与单片机的通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经过奇偶校验来识别传输错误,利用模块化处理重点阐述了射频卡读写器软、硬件设计。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解决对策,进一步推动收费控制系统的发展。 整个设计完成后,经过自制电路板进行测试,实现了PCB板,结合软件进行调试,基本能满足设计要求,实现了对射频卡的注销,注册,充值,消费的功能。关键词:单片机RFID无线传输 计费系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lligent card is in ever

3、ywhere in our life.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card is gradually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contact type IC card, a smart card tren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RF card and reader can be completed without contact between the recognition, the charging control system development plays

4、a very important ro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adio frequency card inner structure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through the radio frequency card application in China and development course, the radio frequency card reader modu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IC bus communication, card reader mo

5、dule and MCU communication undertook thorough analysis, the use of modular treatment focuses on RF card reader the soft, hardware design. According to my knowledge, and put forward my problem solutions,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arging control system.The whole design is completed, after

6、 a test circuit board, realize the PCB plate, the combination of software debugging, the basic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realization of RF card registration, registration, recharge, consumption function.Key words: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RFID;Wireless transmission;Accounting system目录第章绪论51

7、.1背景5第2章射频卡的识别系统62.1射频识别系统的分类62.2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6第3章系统的硬件设计73.1系统的结构总述73.2MCU主控制模块73.2.1单片机引脚功能说明83.3射频读卡模块93.3.1M101功能特点93.3.2模块引脚功能说明103.3.3无线读卡模块M101的电路设计103.4通讯模块113.4.1串行通信模块123.4.2IC总线通信模块133.5显示模块及继电器动作模块143.6蜂鸣器报警模块15第四章系统调试16总结17致谢18参考文献19第章绪论1.1背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是2

8、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天线的,非接触方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的前沿科技项目。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的通信,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射频识别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非接触性,因此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需人工干预,能够实现识别自动化且不易损坏;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射频标签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且可以穿透非金属物体进行识别,抗干扰能力强。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研究RFID产业对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公共安全与国防安全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9、,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意义。射频卡又叫非接触式IC卡,诞生于90年代初,是世界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成功地将射频识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 的一大突破。由于存在着磁卡和接触式IC卡不可比拟的优点,使之一经问世,便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推广应用。射频卡与接触式IC卡相比较,非接触式卡具有以下优点:可靠性高,操作方便,快速,防冲突非接触式卡中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可以适合于多种应用加密性能好。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推移,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商家的收费系

10、统也有很大的改进,应用于生活中许多消费控制系统中,如汽车消毒收费系统,公交刷卡,售饭收费系统,门禁,电梯刷卡系统,交通收费,停车收费等。第2章射频卡的识别系统2.1射频识别系统的分类RFID系统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按工作方式分类可分为主动式系统和被动式系统。主动式系统中射频系统使用自身的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被动式系统中射频卡是在收到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后才被唤醒。这样可以避免互相之间的干扰。按射频卡有无电池可分为无源系统和有源系统。无源系统一般识别距离短,使用寿命较长。有源系统一般识别距离长,使用寿命取决于电池容量里。按读写方式将射频卡分为三种:可读写(RW)、一次写入多次读出(

11、WORM)和只读(R0)。RW卡成本LLWORM卡和R0卡高,WORM卡是用户可以一次写入数据,写入后数据不能改变。RO卡存入数据后不能更改。按工作距离分为远程、近程和超近程系统。识别距离在100cm以上的系统称远程系统:识别距离10cm至100cm的系统称近程系统:识别距离0.2cm至10cm的系统统称超近程系统。2.2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射频识别(RFID)系统为无源系统,即射频卡内不含电池,射频卡的能量是由读写器发出的射频脉冲提供。非接触式射频卡系统是基于射频法的系统。射频法是运用L-C振荡回路工作的RFID系统工作过程如下:(1)读写器在一个区域内发射能量形成电磁场,区域大小取决于发

12、射功率、工作频率和天线尺寸。(2)射频卡进入这个区域时,接收到读写器的射频脉冲,经过桥式整流后给电容充电。电容电压经过稳压后作为工作电压。(3)数据解调部分从接收到的射频脉冲中解调出命令和数据并送到控制逻辑,控制逻辑接受指令完成存储、发送数据或其他操作。(4)如需要发送数据,则将数据调制后从收发模块发送出去。(5)读写器接收到返回的数据后,解码并进行错误校验来决定数据的有效性,然后进行处理,必要时可通过RS232,RS485或无线接口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读写器发送的射频信号除提供能量外,通常还提供时钟信号,使数据保持同步。第3章系统的硬件设计3.1系统的结构总述根据题目要求,射频卡收费系统需要

13、完成数据的接受,传递,输入,显示和处理五种功能,整个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射频卡收费控制器的硬件从功能上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几个模块,包括MCU主控制模块、射频M101无线读卡模块及天线、通讯模块、显示模块、继电器、蜂鸣器报警模块。单片机(按键和密码)继电器读卡模块读卡写卡减1图2-1系统的结构框图系统的工作原理:读写器在一个区域内发射能量形成电磁场,区域大小取决于发射功率、工作频率和天线尺寸。射频卡进入这个区域时,接收到读写器的射频脉冲,经过桥式整流后给电容充电。电容电压经过稳压后作为工作电压。数据解调部分从接收到的射频脉冲中解调出命令和数据并送到控制逻辑,控制逻辑接受指令完成存储、发送数

14、据或其他操作。如需要发送数据,则将数据调制后从收发模块发送出去。读写器发送的射频信号除提供能量外,通常还提供时钟信号,使数据保持同步,读写器接收到返回的数据后,解码并进行错误校验来决定数据的有效性,然后进行处理,通过IIC总线将数据传送到STC89C52单片,再经过单片机的数据处理来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从而实现射频卡的收费控制。3.2MCU主控制模块MCU主控模块是射频卡读写器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系统上电后对各个模块的初始化、控制通信模块完成与上位机进行串行数据通信、控制显示模块显示数据、声光报警、控制射频模块通过天线完成对射频卡的各种操作等,保证系统能够有序、稳定的工作。系统的主控模块采用单

15、片机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在单片机选型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单片机的计算速度、处理能力、稳定性、定时器和中断资源、片内集成的洲和ROM大小等因数。根据市场上单片机的性能、价格、应用领域的不同,加之综合考虑诸如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容量、外部中断及定时中断功能、开发的方便性等因素,从众多的八位微处理器中选择了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系统的MCU,STC89C52RC单片机是宏晶科技推出的新一代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单片机,它是MCS-51单片机的扩展型号,其指令与MCS-51系列单片机完全兼容。MCS-51系列单片机使用冯-诺依曼结构,所有内存和外设均使用统一的地址空间,同时使用先进的精简指令集

16、(RISC)结构是目前所有内部集成Flash存储器产品中功耗最低的一种。MCS-51系列单片机在超低功耗和功能集成等方面有明显的特点。具备适合应用在电池供电的便携式装置、超长时间连续工作的设备等领域的特点,更具有开发方便、可以现场编程等优点。STC89C52RC内置8K的Flash存储器和512字节RAM,具有3个16位计数器和一个标准的串行通信口,支持ISP程序下载方便程序的调试,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稳定性和性价比。3.2.1单片机引脚功能说明如图3-1所示为STC89C52RC单片机的管脚图。VCC(40引脚):电源电压VSS(20引脚):接地P0端口(P0.0P0.7,3932引

17、脚):P0口是一个漏极开路的8位双向I/O口。作为输出端口,每个引脚能驱动8个TTL负载,对端口P0写入“1”时,可以作为高阻抗输入。在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P0口也可以提供低8位地址和8位数据的复用总线。此时,P0口内部上拉电阻有效。在Flash ROM编程时,P0端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校验程序时,则输出指令字节。验证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P1端口(P1.0P1.7,18引脚):P1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者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输入。对端口写入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位,这是可用作输入口。P1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有内部

18、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此外,P1.0和P1.1还可以作为定时器/计数器2的外部技术输入(P1.0/T2)和定时器/计数器2的触发输入(P1.1/T2EX)。在对Flash ROM编程和程序校验时,P1要接收低8位地址。图3-1STC89C52RC单片机的管脚图P2端口(P2.0P2.7,2128引脚):P2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P2的输出缓冲器可以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输入。对端口写入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这时可用作输入口。P2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因为有内部的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在访问外

19、部程序存储器和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MOVX DPTR”指令)时,P2送出高8位地址。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MOVX R1”指令)时,P2口引脚上的内容(就是专用寄存器(SFR)区中的P2寄存器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会改变。在对Flash ROM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P2也接收高位地址和一些控制信号。P3端口(P3.0P3.7,1017引脚):P3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P3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输入。对端口写入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位,这时可用作输入口。P3做输入口使用时,因为有内部的上拉电阻,那

20、些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入一个电流。在对Flash ROM编程或程序校验时,P3还接收一些控制信号。P3口除作为一般I/O口外,还有其他一些复用功能,如表3-1所示:表3-1P3口引脚复用功能引脚号复用功能P3.0RXD(串行输入口)P3.1TXD(串行输出口)P3.2INT0(外部中断0)P3.3INT1(外部中断1)P3.4T0(定时器0的外部输入)P3.5T1(定时器1的外部输入)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RST(9引脚):复位输入。当输入连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时为有效,用来完成单片机单片机的复位初始化操作。看门狗计时完成后,RST引脚

21、输出96个晶振周期的高电平。特殊寄存器AUXR(地址8EH)上的DISRTO位可以使此功能无效。DISRTO默认状态下,复位高电平有效。ALE/PROG(30引脚):地址锁存控制信号(ALE)是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锁存低8位地址的输出脉冲。在Flash编程时,此引脚(PROG)也用作编程输入脉冲。在一般情况下,ALE以晶振六分之一的固定频率输出脉冲,可用来作为外部定时器或时钟使用。然而,特别强调,在每次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ALE脉冲将会跳过。如果需要,通过将地址位8EH的SFR的第0位置“1”,ALE操作将无效。这一位置“1”,ALE仅在执行MOVXP或MOV指令时有效。否则,ALE将被微

22、弱拉高。这个ALE使能标志位(地址位8EH的SFR的第0位)的设置对微控制器处于外部执行模式下无效。PSEN(29引脚):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PSEN)是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当AT89C51RC从外部程序存储器执行外部代码时,PSEN在每个机器周期被激活两次,而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SEN将不被激活。EA/VPP(31引脚):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为使能从0000H到FFFFH的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指令,EA必须接GND。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位RESET。为了执行内部程序指令,EA应该接VCC。在Flash编程期间,EA也接收12伏VPP电压。XTAL1(19引脚):

23、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内部时钟发生电路的输入端。XTAL2(18引脚):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3.3射频读卡模块射频读卡模块是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的关键部分,通过该部分与非接触式IC卡进行数据通信。射频读卡模块采用的是M101无线读卡模块,其主要部件就是射频基站芯片,这里选用的是NXP公司的射频基站芯片MFRC500。MFRC500是应用于13.56MHz非接触通信中高度集成读卡IC系列的成员,利用先进的调制和解调概念,完全集成了13.56MHz下所有类型的被动非接触通信方式和协议。MFRC500支持ISA的所有层协议。内部的发送器不需要增加有源电路就能够驱动近距离天线实现通信(通信距离可达1

24、00mm)。接收部分提供一个坚固而有效的解调和解码电路,用于处理ISA兼容的非接触式IC卡的信号。数字信号部分处理ISA帧和错误检测(奇偶和CRC校验)。另外,它支持快速的CRYPTOI安全算法来验证MIFARE Classic产品。方便的并行接口能够直接与8位的微处理器相连,为读写器/终端的设计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3.3.1M101功能特点1、采用PHILIPS高度集成读卡芯片MFRC500及其兼容芯片2、支持Mifare one S50,S70,SAM9600,SAM38400及其兼容卡片3、超小体积,仅32.5mm17.5mm4、具有RS485控制方向线(可联网)和可控蜂鸣器信号输出5、

25、简单的命令集可完成对卡片的全部操作6、可提供C51函数库 (例程)及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例程函数库供二次开发7、基于模块的扩展功能很强可根据用户要求修改软件定制用户要求修改软件定制个性化模块,不用改变线路板;用户要求修改软件定制用户要求修改软件定制8、通用协议:UART:适用于PC机或8位UART的单片机,默认波特率19200BPS。IC:适用于单片机,最大通讯速率400K9、默认为自动寻卡方式,当卡片进入到天线区后PB5引脚上出现低 电平,上位机可直接通过寻卡指令读取卡片序列号10、自带看门狗功能3.3.2模块引脚功能说明如图3-3所示是无线读卡模块的管脚。图3-3无线读卡模块的管脚1

26、、PA0/RST:一般I/O口;PSAM卡复位2、PA1/CLK:一般I/O口(默认);PSAM卡时钟3.6864MHZ频率输出3、PA2/DATA、一般I/O口;PSAM卡数据4、PA3:仅能作为输入口且上电时不能为0(低电平)5、PA4:一般I/O口6、VCC:电源5V(同26脚,但在102模块中必须接,其他模块可省去)7、PA5:一般I/O口8、PA6/MOSI:一般I/O口12、RE:天线数据接收管脚(可以直接连接天线相应名称的管脚)13、TGND:天线地(可以直接连接天线相应名称的管脚)14、TX1:天线1发送管脚(可以直接连接天线相应名称 的管脚)15、TX2:天线2发送管脚(可以

27、直接连接天线相应名称的管脚)18、TGND:天线地(同13脚,但在102模块中必须接,其他模块可省去)19、PB5/SCK:一般I/O口;有无卡指示(默认)20、PB4/NSS:一般I/O口;RS485方向转换控制21、PB3/TXD:一般I/O口;串口发送端(默认)22、PB2/RXD:一般I/O口;串口接收端(默认)23、PB1/SDA:一般I/O口(默认);IC数据,无上拉24、PB0/SCL:一般I/O口(默认);IC时钟输入端,无上拉25、GND:数据地26、VCC:电源5V3.3.3无线读卡模块M101的电路设计如图3-4所示为模块的电路设计原理图。U7为天线部分,PB0、PB1为

28、IC总线,即为SCL和SDA。天线的组成部分包括低通滤波电路、接收电路、天线匹配电路和天线线圈四个部分。低通滤波电路:读卡器的工作频率由一个13.56MHz的石英晶体产生,在产生驱动RC500以及驱动天线的能量载波的基频同时石英晶体也产生高次谐波。由国际EMC规定可知,为了抑制住13.56MHz中的三次、五次和高次谐波,设计电路时在射频模块发送端口即TX1脚,IX2脚和地TVSS脚之间引入一个低通滤波器电路。接收电路:RC500的内部接受电路是利用非接触式IC卡的返回应答信号在副载波的双边带上都有调制这一概念来工作的。根据RC500的芯片手册,由RC500芯片内部所产生的VMID作为接收信号引

29、脚RX的输入偏置。为了减少干扰,提供一个稳定的参图3-4模块的电路设计原理图考电压,在VMID和地TVSS之间连接了一个O1uF电容C4,同时在RX和VMID引脚间连接了一个820Q的电阻R2作为分压器;R1为2.7K,C3为15pF。其工作过程为:天线拾取的信号经过天线匹配电路送到Rx脚;MF RC500的内部接收器对信号进行检测和解调并根据寄存器的设定进行处理;然后数据发送到并行接口;由微控制器进行读取;MFRC500对驱动部分使用单独电源供电。3.4通讯模块3.4.1串行通信模块在本系统中,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是近距离的串行通信,可以采用RS232实现。单片机串口的输入输出均为TTL

30、低电平,而PC机的RS232接口为了提高抗干扰性能,采用RS232标准的EIA电平,所以要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其接口必须进行电平转换。选用MAX232芯片实现这两种电平之间的转化。硬件接口电路如图3-5所示,其中C2、C3、C4、C5均为104电容,数据也可以以无线的方式将数据发给PC机。此模块主要用于下载程序,其中电容C3、C4是用于提高其电压,以至于能够达到下载程序时所需的电压。R3、R4是保护电阻。图3-5串口通信接口电路设计图3.4.2IC总线通信模块射频读卡模块与单片机的通信时采用采用IC总线方式工作,在软件操作时,就得用IC总线方式进行读写。IC总线是由PHILIPS

31、公司发明的一种高性能芯片间串行同步传输总线。与SPI、MicroWire接口不同,它仅仅需要两根信号线(串行数据线SDA和串行时钟线SCL),就实现了完善的双工同步数据传送,能够极其方便地构成多机系统和外围器件扩展系统。IC总线采用了器件地址的硬件设置方法,通过软件寻址完全避免了器件的片选线寻址端,从而使硬件系统具有更简单、更灵活的扩展方法。总线的特征:要求两条总线线路:一条串行数据线SDA,一条串行时钟线SCL;每个连接到总线的器件都可以通过唯一的地址和一直存在的简单的主机/从机关系软件设定地址,主机可以作为主机发送器或主机接收器;它是一个真正的多主机总线,如果两个或更多主机同时初始化,数据

32、传输可以通过冲突检测和仲裁防止数据被破坏;串行的8位双向数据传输位速率在标准模式下可达100kbit/s,快速模式下可达400kbit/s,高速模式下可达3.4Mbit/s;连接到相同总线的IC数量只受到总线的最大电容400pF限制。3.5显示模块及继电器动作模块数据的显示部分采用了四位的共阳极数码管。在系统中,显示部分主要用于显示程序程序调试中的变量值,也就是射频卡内余额,也可以通过修改程序显示各种不同的内容。此数码管外围电路配置简单,价格便宜,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如图3-6所示是数码管显示设计和继电器动作设计图。此处在继电器处加一个反向二极管,起到保护作用。图3-6显示与继电器动作设计原理图

33、3.6蜂鸣器报警模块蜂鸣器起到声音提示的作用,例如开机提示、验证卡片密码失败、对卡片读写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进行提示等。由于单片机的I/O口驱动能力有限,一般不能直接驱动压电式蜂鸣器,因此选用PNP型三极管8550组成驱动电路,单片机P0.7口输出经驱动电路放大后即可驱动蜂鸣器。蜂鸣器驱动电路如图3-7所示。单片机采用5V供电,当P0.7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截止,集电极无电流,蜂鸣器不响;当P0.7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导通,蜂鸣器发出声音,从而可通过控制P0.7脚的高低电平变化来控制蜂鸣器的是否发生,发声次数和频率等。图3-7蜂鸣器的驱动电路图第四章系统调试硬件平台是系统的载体,软件则是系统的灵

34、魂,系统的各项功能都需要用软件控制硬件来实现。完成读写器的软件设计,并将编译好的HEX文件下载到单片机后就可以通过软件对硬件功能进行调试。因为系统的模块性比较强,所以在调试的时候也采用分模块的方式进行调试,先分别对每个模块进行调试,再将各个模块综合起来统一调试。借助于现有的应用软件对读写器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调试和测试,读写器采用5V电源供电,和上位机的通信采用RS232接口进行调试。上位机应用软件通过串口和读写器进行连接后,应用软件就可以通过串口向读写器发送控制命令和数据控制读写器执行蜂鸣、显示余额及对卡射频卡的操作。总结由于射频卡具有接触式IC卡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基

35、于此背景采用了最新射频接口芯片MFRC500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射频卡收费控制器。无线射频收费系统,具有功能多样、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等特点,可以在公路不停车收费和交通管理、资产设备管理、物流仓储管理、校园考勤、进销存、餐饮娱乐管理、检票系统、畜牧管理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借助于现有的应用软件系统对本设计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当对读写器进行单次操作时,读写器通讯表现非常稳定,各个模块均能正常稳定的工作,对射频卡的读写操作也可达到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当对读写器进行大规模数据的读写操作时有时会出现因读写器射频模块反应不及时而出现的寻卡错误、验证密码失败等问题,但出错的概率很低。在硬件和软件上都采用了模块化

36、的设计思想,可以方便的进行功能上的删减,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二次开发或者将其集成到其它的系统中,适应各种应用的需求。通过对射频卡收费控制系统的设计,总结了以下几点:(1)论述了射频识别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动向,介绍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用方案。(2)通过对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仔细调试,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调试过程中把问题逐一解决,从而保证各功能完美实现,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实用范围非常广泛。(3)对系统开发过程中用到的关键技术,如射频卡防冲突机制、无线应用、IIC总线等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致谢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涯已经接近尾声。在本次毕业设

37、计期间,我得到了指导老师袁小燕老师给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此向袁小燕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袁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个性、独到精辟的学术造诣、平易近人的作风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忘我的工作精神引导着我取得一个个进步,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袁老师不但传授给我理论知识,还教给我做研究的方法,正是袁老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教导,使我不断成长。感谢袁老师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教导与不放弃!参考文献1 徐爱钧单片机高级语言C51应用程序设计电子工业出版1998 2 Klaus Finkenzeller,吴晓峰,陈大才译射频识别(RFID)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毅MCS-51单片机应用与设

38、计哈工大出版社2000 4 陈双全,宋谦智能小区可视对讲系统设计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5 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6 马鸿雁可视对讲门前机系统的研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报20027 蔡锦达,吴伟鹏,徐航晖非接触式IC卡的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及其应用fJ企业技术开发20058 余永权ATMEL89系列单片机应用技术北京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9-100.9 尹光明,架松义,李杰春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设计黄金学报2001.(l):58-61.10 邬宽明单片机外围器件实用手册数据传输接口器件分册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100-1701

39、1 许毅平,周曼丽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12 6Adel S.Sedra and Kenneth. Smith:Microelectronic Circuits,4th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1998.205813 Adel S.Sedra and Kenneth. Smith:Microelectronic Circuits,4th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1998.319814 P.R.Gray and R.G.Meyer,Analysis and Design of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3rd Edition, John Wiley&Sons,New York,1993.9710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