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简介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6559174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坊七巷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坊七巷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坊七巷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三坊七巷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坊七巷简介(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坊七巷简介福州是一座具有两T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 化的精髓所在。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 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 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 人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到那里,那 里便出现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 士很自然地选择了这片平整的土地,开始了为新一轮创业而组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 文化

2、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便在南街附近生成,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三坊七巷街区。三坊七巷街区,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 光禄坊,占地四十公顷,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 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人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三坊七巷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 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 就可以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縫。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因为它是三坊七巷街区最靠近西湖的坊巷,占时被河泽包I韦I着。据说,当 年西湖的潮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充

3、满乡野情趣。到了宋代,水乡的景致逐渐消失,巷子 里又有人出仕当了大官,先是宋代陆蕴、陆浹两兄弟衣锦还乡,后来明朝王益祥当了更犬的 江东提刑,为了荣耀乡里,从此改名衣锦坊。文儒坊原始状态下的文儒坊是一条穿过小山包的林荫道。这些小山后来都被高人的风火墙围进 了深宅大院,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山荫巷。当小山看不见,林荫又消失的时候,坊内住下的人 物个个以”鸿儒”自居,于是改名为”儒林巷”,进一步将”白丁”们拒之巷外。宋时,国家最高 学府的”校长”-国子监祭酒郑穆在此安居,里人学风口盛,巷人引为自豪人笔一挥改成了” 文儒坊”。明清两代文武官员聚居于此,有明代的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廿国宝,清 代五代世进

4、士陈承裘,近代诗人张衍等。光禄坊三坊之中靠南边的光禄坊成名较晚。那时以光禄卿身份任福州太守的程师孟上任尹始为 民办实事。他扩建城池,疏通河道、湖泊、修建搭桥、办教育兴文化还救济灾民,民间II碑 甚好。在扩建的鼓楼城门上添置沙漏计时器,在乌石山上建道山亭邀请人文豪曾巩作记,所 作所为都表现出一种对进步文化科技的追求。当时的坊巷内有一座”闽山保福寺”,程太守常 与文人诗友相会在此,寺僧出于对他的尊重,以当时最时尚的手法在悬崖石上镌刻了”光禄 吟台”四字,无意间为程师孟也为寺庙留下了一方文化遗产,还为这条小坊取了一个动听又 有文采的美名。杨桥巷今天的杨桥路在扩成马路之前,叫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

5、条小巷,因巷子通杨桥 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人名雅称叫”登俊坊”。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故居,现 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冰心小时侯曾在这里住过,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对故居有生 动的描述。郎官巷杨桥巷之南的郎官巷,街巷窄而短,两侧的土墙和板墙民居在古朴中含着纯真。宋代筑 成小巷之时,有刘涛一家数代世袭郎官一职荣耀乡里,故有此名。宋代诗人陈烈,清代名人 严复的故居也坐落院内。塔巷塔巷在郎官巷以南,西通南后街。五代闽国之时,这里的居民住宅刚刚构筑成小巷的模 式,王审知的部将便在此募缘建造木制佛塔,并建有附属的寺院。后不知毁于何时。虽然官 方曾给它定名为”修文巷”、”兴文巷”,后又改为”文兴里

6、”,但老百姓始终称之为”塔巷”。他们 将塔看成了小巷文化的结晶。清代,在巷内曾造半1小塔,以示名副其实。20世纪50年代, 小塔移至巷II。黄巷据今1600多年的晋朝永嘉年间中原战乱,乃是迁徙入闽的衣冠士族在福州择居,有一 黄氏家族落户于次,故有了黄巷名字的由来。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 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人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 名声人振。巷内历代多住備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 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人师梁章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 安民巷千年之前战火纷飞的年代,农民起义军占领了闽

7、都福州,在没有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年 代,为了宣告胜利、安抚百姓,防止谣言,唯一的办法就是张榜”安民”。也许是义军首领亲 自择址,也许是下层官兵随手张贴,总之,当时作为城乡交接处部的一条无名小巷承载了这 段历史,它的名字也就与”安民”结卞了不解之缘。宋元时代,多少官人为它改名换姓,最终 仍以”安民巷”传名人间。宫巷宫巷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巷得名,是福州保护得最完整的古巷坊。巷内现存明代的 建筑6幢,清代的建筑13幢。其中面积在千米以上的深宅人院有40幢之多。福州历代尤以近 代名人多居于巷内,如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 刘冠雄等。吉庇巷吉庇巷俗呼”急避巷”。明

8、嘉定元年进士郑性之未发迹时,受屠户的凌辱。衣锦还乡后, 为泄私愤而仗毙奚落过他的屠户。于是当年横行街市的恶少生怕冲撞郑性之而急避门户,因 此有了”急避巷”的怪名。明代以谐音改巷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庇境安宁之意。福州的古建筑很有魅力,原因何在?宋代曾任过福州知州的散文人家曾巩在他所撰的 道山亭记中,已为我们道出了个中的缘由。”麓多杰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居室巨丽相 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然而三坊七巷,正是福州占建筑的代 表。其中,有许多灰墙青瓦古朴人方的普通人家住宅,布局严谨,院落相连,中轴对称,以 木结构承重,有精雕细刻的石木构件和舒展的人红斗门,宅院四周或左右

9、I韦I有土筑的马鞍形 风火墙,有的墙峰饰以飞龙飞凤、花鸟鱼虫及人物风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三坊七巷其 独特的居住生态和建筑风格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保存最为完整的占代街 区群落,是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 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 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 经过T百年的风雨变迁,人多于宋代定卞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 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

10、,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人、宽, 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 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人、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 上着力,承檐的梯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梯木,都特意采用粗犬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 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 例如宫巷林聪彝故居之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均是如此处理。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O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闱墙、雕饰、门面等方面也独树一帜。 马鞍墙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

11、或土筑的I制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 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I制,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 江南建筑中,绝人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 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 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占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雕饰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 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根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 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桦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

12、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人成者。在卡桦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 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 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 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占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 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涤坏板上是浅浮雕的花开富贵这些用卡桦 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饰,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建筑门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 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 盖形成较人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