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学习理论及应用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556487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讲学习理论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讲学习理论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讲学习理论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第二讲学习理论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学习理论及应用(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讲第二讲 学习理论及应用学习理论及应用冯冯 维维行为主义哲学思想与方法论行为主义哲学思想与方法论n哲学思想哲学思想经验主义。代表人物为英国的霍经验主义。代表人物为英国的霍布斯、洛克等人。他们认为感觉经验是人们认布斯、洛克等人。他们认为感觉经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唯一通道,一切知识来自感觉经验。识世界的唯一通道,一切知识来自感觉经验。n 还原主义。复杂观念由简单观念的基本材料还原主义。复杂观念由简单观念的基本材料构成,复杂观念可还原为简单观念。构成,复杂观念可还原为简单观念。n 联想主义。观念或心理要素通过时空结合而联想主义。观念或心理要素通过时空结合而在一起。在一起。n 机械主义。人的心理象机

2、器,由元件构成。机械主义。人的心理象机器,由元件构成。n方法论方法论实证主义。其命题是实证主义。其命题是“一切真理,一切真理,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证实。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证实。”表现为定量的研究。表现为定量的研究。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n学习是学习是“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n强化是提高反应概率的手段(中性)强化是提高反应概率的手段(中性)。n正强化指刺激的正强化指刺激的(喜欢、向往喜欢、向往)出现会提高反应。出现会提高反应。n负强化指刺激的(讨厌、回避)退出会提高反应。负强化指刺激的(讨厌、回避)退出会提高反应。n强化有及时强化与延时强化、固定强化

3、、偶然强化。强化有及时强化与延时强化、固定强化、偶然强化。n程序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体系。将学习材料分成逻辑程序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体系。将学习材料分成逻辑联系的学习单元,学生对每个单元的问题作出反应,联系的学习单元,学生对每个单元的问题作出反应,立即强化,确定反应正确后,再进入下一步学习,累立即强化,确定反应正确后,再进入下一步学习,累积达到学习目标。积达到学习目标。认知派哲学思想与方法论认知派哲学思想与方法论哲学思想哲学思想理性主义。代表人物为笛卡尔,理性主义。代表人物为笛卡尔,康德。康德。n他们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最初来源,只有他们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最初来源,只有理性是真理的唯一尺度。理性是真理的

4、唯一尺度。n方法论方法论现象学。现象学的基本假设现象学。现象学的基本假设是:是:“个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世界的知个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世界的知识与看法识与看法”。表现为定性的研究。表现为定性的研究。知识的涵义和种类知识的涵义和种类n知识个体为适应生活环境所拥有的一切信息。知识个体为适应生活环境所拥有的一切信息。n 1 1、描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declarative knowledge)n2 2、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procedural knowledge)n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使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或者算法,

5、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使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或者算法,是是“怎么办怎么办”的知识。的知识。n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n程序性知识主要涉及概念与规则的运用:程序性知识主要涉及概念与规则的运用:一类为运用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智慧技能;一类为概念和规则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智慧技能;一类为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认知策略。对内调控的认知策略。描述性知识的类型及表征描述性知识的类型及表征n描述性知识是事实性知识,回答描述性知识是事实性知识,回答“是什么,怎是什么,怎么样么样”的知识。的知识。n描述性知识分为三种形式:描述性知识分为三

6、种形式:(1 1)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2 2)简单命题知识;)简单命题知识;(3 3)有组织的命题知识。)有组织的命题知识。表征指信息记载表达的方式表征指信息记载表达的方式 。n心理学家佩维奥认为,人的记忆是双重编码,心理学家佩维奥认为,人的记忆是双重编码,即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即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描述性知识的学习描述性知识的学习n有意义学习的本质有意义学习的本质 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新知识同原

7、有知识的联系必指新知识同原有知识的联系必须符合逻辑。须符合逻辑。“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指指不同的语言或符号表达的不同的语言或符号表达的是是同一认知内容。同一认知内容。n有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 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即指学习的材料能和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即指学习的材料能和学生知识结构的适当知识结合。学生知识结构的适当知识结合。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1 1)学习者必须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必须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 2)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 3)学

8、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了实际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了实际意义意义,即心理意义即心理意义 描述性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描述性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n同化(同化(assimilationassimilation)n 下位学习。新知识吸收到旧知识内,列入原知识系统下位学习。新知识吸收到旧知识内,列入原知识系统中,这种新旧知识结构形成下位学习。中,这种新旧知识结构形成下位学习。(1 1)派生类属学习。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中,是旧知识的派生类属

9、学习。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中,是旧知识的派生物,旧知识只是得到证实说明,本质未变。派生物,旧知识只是得到证实说明,本质未变。(2 2)相关类属学习。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加深、限制或修)相关类属学习。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加深、限制或修饰。饰。n上位学习。新知识在概括性上高于旧知识。教师在归上位学习。新知识在概括性上高于旧知识。教师在归纳、综合时需要这种学习。纳、综合时需要这种学习。n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新知识与旧知识具有类比关系。新知识与旧知识具有类比关系。先行组织者的类型先行组织者的类型n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习者介绍一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习者介绍一些与新知识有关联的,更一般、更概括些与新知

10、识有关联的,更一般、更概括的引导材料,其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引导材料,其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故称之为地理解新知识,故称之为“先行组织先行组织者者”。n陈述性组织者在抽象性上高于正式学习陈述性组织者在抽象性上高于正式学习的内容,与新的学习构成上位学习。的内容,与新的学习构成上位学习。n比较性组织者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提比较性组织者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提高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高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智慧技能的特点及表征智慧技能的特点及表征n智慧技能是将习得的概念、规则运用于智慧技能是将习得的概念、规则运用于实际情境,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实际情境,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n 智慧技能在头脑

11、中以智慧技能在头脑中以“production”production”表表征,即如果征,即如果/那么(那么(if/thenif/then)的编码规)的编码规则。则。n产生式由条件(产生式由条件(conditionedconditioned)行动行动(actionaction)组成。)组成。智慧技能的种类智慧技能的种类n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把智慧技能分为五个层次: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把智慧技能分为五个层次:n1、辨别。能区分刺激物的特征,方向事物之、辨别。能区分刺激物的特征,方向事物之间的差异。间的差异。n2、具体概念。能列举事物的名称。、具体概念。能列举事物的名称。n3、定义概念。能理解以命题或公式表达

12、的事、定义概念。能理解以命题或公式表达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物的本质属性。n4、规则。能按规则操作,作出正确反应。、规则。能按规则操作,作出正确反应。n5、高级规则。能用规则解决较复杂的问题。、高级规则。能用规则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概念与规则获得的方式概念与规则获得的方式n概念形成指学生直接通过观察某一类事物找出概念形成指学生直接通过观察某一类事物找出这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并用词表示这个概这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并用词表示这个概念。属于发现学习。念。属于发现学习。n概念同化。指在学生认知结构已有的基础上,概念同化。指在学生认知结构已有的基础上,以定义方式直接向学生讲授概念的关键特征,以定义方式直接

13、向学生讲授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得出概念。属于接受学习。从而使学生得出概念。属于接受学习。n规例法与例规法。前者为接受学习,后者为发规例法与例规法。前者为接受学习,后者为发现学习。现学习。接受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1)n呈现方式不同。前者由教师将知识传递呈现方式不同。前者由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后者是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给学生。后者是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学习材料,发现获得知识。学习材料,发现获得知识。n 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学习结果,强调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学习结果,强调知识掌握;后者侧重学习过程,强调获知识掌握;后者侧重学习过程,强调获得知识的方法。得知识的方法。

14、n 接受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2)n要求不同。前者要求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要求不同。前者要求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要理解教师的教学。后者要求学生是学习学生要理解教师的教学。后者要求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只是诱导或诱发学生。主体,教师只是诱导或诱发学生。n 适合范围不同。前者适合于教抽象概念间适合范围不同。前者适合于教抽象概念间的关系、集体教学、知识系统化和近迁移。后的关系、集体教学、知识系统化和近迁移。后者适合于教基本概念、原理、探索学习方法、者适合于教基本概念、原理、探索学习方法、小组或个别教学及远迁移。小组或个别教学及远迁移。影响概念与规则学习的因素影响概念与规

15、则学习的因素学生因素学生因素1 1、年龄、经验、智力。年龄、经验、智力。2 2、认知策略。即人们面对问题时采取的对策,包括对认知策略。即人们面对问题时采取的对策,包括对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的选择与修正。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的选择与修正。二、学习任务与教学方法因素二、学习任务与教学方法因素1 1、学习课题难度、学习课题难度2 2、教学策略:(教学策略:(1 1)比较。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比较。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2 2)变式。指变换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突出本)变式。指变换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突出本质特征。(质特征。(3 3)正例与反例的运用。正例传递了最有利)正例与反例的运用。正例传

16、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关键于概括的关键 特征。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特征。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4 4)形成概念与规则体系。)形成概念与规则体系。认知策略认知策略n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智慧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智慧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n认知策略不是学习策略,因为学习策略认知策略不是学习策略,因为学习策略研究的范围比认知策略广,内容更丰富。研究的范围比认知策略广,内容更丰富。还有情感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还有情感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认知策略的类型认知策略的类型(1 1)复述策略,如重复、抄写、作记录、画线)复述策略

17、,如重复、抄写、作记录、画线等;等;(2 2)精加工策略,如想象、口述、总结、类比、)精加工策略,如想象、口述、总结、类比、答疑等;答疑等;(3 3)组织策略,如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组织策略,如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画地图等。画地图等。(4 4)注意策略,如首位与末位、提问等。)注意策略,如首位与末位、提问等。(5 5)思维策略,如演绎与归纳策略。)思维策略,如演绎与归纳策略。促进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促进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n1、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n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n3、根据学生的元认识进行策略训练、根据学生的元认识进行策略训练n4、制定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制定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n5、变式与练习、变式与练习学生认知结构与教材知识结构的区别学生认知结构与教材知识结构的区别1、信息表征不同信息表征不同 语义方式表征语义方式表征语言文字方式表征语言文字方式表征2、信息构造不同、信息构造不同累积而有等级累积而有等级逻辑性、顺序性强逻辑性、顺序性强3、知识完备性不同、知识完备性不同 有遗忘,有的即使保留但有遗忘,有的即使保留但不一定会应用或迁移不一定会应用或迁移系统、不存在遗忘系统、不存在遗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