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552216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5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第 二二 单单 元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认识“瑜、忌”等认识“瑜、忌”等 1010 个生字个生字,会写“妒、忌”等会写“妒、忌”等 1313 个字个字,会写“妒忌、军事”会写“妒忌、军事”等等 1515 个词语。个词语。2.2.默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默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讲讲这个故事。4.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

2、象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讲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讲这个故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激发兴趣。(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话说天下大势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关于三国的故事合久必分。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生自由讨生自由讨论发言论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老师发

3、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板书课题板书课题)看了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借到了吗到了吗?怎么借的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你想知道的答案。二、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扫清字词障碍。1.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

4、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找出不认识的字词。2.2.着重指导着重指导:(1)(1)(出示生字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师指导正音。(2)(2)注意注意:“忌”的上面是“己”“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督”的下面是“目”,不要不要写成“日”。写成“日”。(3)(3)(出示生词出示生词)指定学生带读。指定学生带读。3.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三、再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

5、己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起因起因(1212 自然段自然段);经过经过(3939 自然段自然段);结果结果(1010 自然段自然段)。这篇课文主要讲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万只箭,想借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想借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四、小结。四、小结。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但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承诺三天就能办好。接下来承诺三天就能办好。接下来,他他如何

6、在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如何在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且看下回分解。且看下回分解。-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会发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会发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并初步了解了四并初步了解了四个人物个人物,那么那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进行排名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进行排名,你觉得你觉得可以怎么排可以怎么排?(学生自主排名学生自主排名,展示展示)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尽管答案不同尽管答案不同,但是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但是有一点是毫无

7、异议的:从谋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略和智慧的角度,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真让人佩服。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真让人佩服。二、深入体会二、深入体会,感知人物形象。感知人物形象。1.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线画出表现诸葛亮用线画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神机妙算的句子,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学生读课文并讨论学生读课文并讨论,教师巡视教师巡视,点拨引导点拨引导)讨论交流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1)“这时候大雾漫天“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8、。”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精通天文、气象,对天气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对天气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兵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联系上文说说。联系上文说说。(“诸葛亮说“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只要三天。”“第一天“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直到第三天四更

9、时候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找到文中这两处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找到文中这两处,引导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诵读,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从容不迫。从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知道这天从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知道这天有大雾。有大雾。)我觉得“第一天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唆我觉得“第一天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唆,前两天没前两天没有动静有动静,是否可以删去是否可以删去,直接写“第三天四更时候直接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里”?(组织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小结小结:不

10、能删不能删,因为通过具体写前两天没动静因为通过具体写前两天没动静,我们才能把时间快速流逝与诸葛我们才能把时间快速流逝与诸葛亮从容的行为作对比亮从容的行为作对比,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大家看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2)(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朝北岸开去。”(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避免走散,又不留空隙又不留空隙,使受使受箭面积达到最大。箭面积达到最大。)(3)(3)“诸

11、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船尾朝东,一字摆开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一边大声呐喊。”边大声呐喊。”(军士擂鼓呐喊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造声势既是为了造声势,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4)(4)“鲁肃吃惊地说“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雾这样大,曹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天亮了就回去。”诸葛亮是笑着说这句话的诸葛亮是笑着说这句话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诸葛亮的自信、镇

12、定。让我们一起读出诸葛亮的自信、镇定。(齐读齐读)诸葛亮诸葛亮在笑什么在笑什么?这一笑表现了什么这一笑表现了什么?小声诵读小声诵读,仔细思考。仔细思考。(自由汇报自由汇报)小结小结:如此谈笑风生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用兵谨慎,在看不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兵不会轻易出兵,只会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一笑表现了诸葛只会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一笑表现了诸葛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5)(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3、出示出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就下令说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不让他们近前。”(6)(6)“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寨受箭。”(两面受箭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周密、滴水不漏诸葛亮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周密、滴水不漏,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14、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生齐答:神。神。)妙不妙妙不妙?(生齐答生齐答:妙。妙。)(7)(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出示:“天渐渐亮了“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要追也来不及了。”难怪周瑜长叹一声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了这样一句话说了这样一句话:“(生读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我真比不上他!”2.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1)(1)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

15、实施。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2)(2)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只得放箭。(3)(3)考虑周全考虑周全,安排巧妙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一字排开,两面受箭。两面受箭。3.3.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一夜浓雾满长江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骤雨飞蝗

16、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孔明今日伏周郎。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同时指出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其中的“骤雨飞蝗”“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三、拓展延伸三、拓展延伸,读后感悟。读后感悟。1.1.在学习课文之前在学习课文之前,大家觉得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大家觉得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那么学了那么学了课文之后课文之后,大家对文中的人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大家对文中的人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诸葛亮诸

17、葛亮:有胆有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才智超群。周瑜周瑜:嫉贤妒能嫉贤妒能,心胸狭窄。心胸狭窄。鲁肃鲁肃:忠厚守信忠厚守信,顾全大局。顾全大局。曹操曹操:生性多疑生性多疑,谨慎小心。谨慎小心。2.2.思考思考:诸葛亮借箭成功诸葛亮借箭成功,除了自身才智除了自身才智,还有哪些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四、小结。四、小结。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回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回家以后家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

18、听吧!板书板书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知人识天知人识天神机妙算神机妙算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课是精读课文本课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首先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首先,在情节的理解上在情节的理解上,讲解详细讲解详细有层次有层次,学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内容学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内容;其次其次,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中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中,通过抓住重点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去体会句去体会;最后最后,安排学生讨论、总结人物特点安排学生讨论、总结人物特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认识“筷、恰”等认识“筷、恰”等 1717 个生字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读准多音字“泊”,会写“冈、饥”

19、等会写“冈、饥”等 1515 个字个字,会写“一饮而尽、性命”等会写“一饮而尽、性命”等 9 9 个词语。个词语。2.2.默读课文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句试着猜一猜。遇到不懂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4.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评价对课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并说明理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

20、的话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激情导入。(播放好汉歌播放好汉歌,导出名著水浒传导出名著水浒传)上一课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足智多谋。今天算和足智多谋。今天,让我们来走进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一部水浒传让我们来走进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一部水浒传,看看看今天看今天,我们在景阳冈上我们在景阳冈上,会遇到谁会遇到谁?(板书课题板书课题)二

21、、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扫清字词障碍。1.1.默读课文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标出自然段。2.2.(出示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指导学生识字。指导学生识字。(1)(1)学生自由练习读生字学生自由练习读生字,练习完毕练习完毕,随机指名检查练习成果随机指名检查练习成果,指导正音。指导正音。(2)(2)注意注意:多音字“泊”读多音字“泊”读 bb 时时,多是动词多是动词,停泊停泊;读读 pp 时时,指水域指水域,如湖泊如湖泊,所以所以,梁山泊中梁山泊中的“泊”应该读“p”。的“泊”应该读“p”。3.3.浏览全文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内容。(1)(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22、事。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喝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喝了酒之后趁着酒兴上了冈酒之后趁着酒兴上了冈,遇见老虎并与之搏斗遇见老虎并与之搏斗,最后杀死老虎并挨下冈来。最后杀死老虎并挨下冈来。)(2)(2)根据故事情节根据故事情节,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如何划分如何划分?第一部第一部分分:喝酒喝酒(1414 自然段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上冈上冈(5757 自然段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打虎打虎(812812 自然段自然段);第四部分第四部分:下冈下冈(1313 自然段自然段)。三、再读课文三、再读

23、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齐读齐读 1414 自然段自然段,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武松去店里喝酒武松去店里喝酒,酒酒后不听店家劝告后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过冈。执意过冈。)1.1.大家在读这部分时大家在读这部分时,有没有遇到什么不懂的词语有没有遇到什么不懂的词语?说出来和大家交流。说出来和大家交流。(筛、客官、如何、但凡、吊睛白额大虫筛、客官、如何、但凡、吊睛白额大虫)大家遇到这些不懂的词时大家遇到这些不懂的词时,会用什么方会用什么方法理解呢法理解呢?其实其实,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比如说比如说,筛了一碗酒其实就是说倒了一碗筛了一碗酒

24、其实就是说倒了一碗酒。按照这种方法酒。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词语了。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词语了。2.2.我们从这部分的内容了解到我们从这部分的内容了解到,武松赶了几天的路武松赶了几天的路,到了阳谷县的时候到了阳谷县的时候,时间已时间已经是经是(晌午晌午),这时他感到这时他感到(肚中饥渴肚中饥渴),这时这时,他望见了一家酒店他望见了一家酒店,酒店门前挂着一酒店门前挂着一面旗面旗,旗上写着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三碗不过冈)。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接着往下读。让我们一起接着往下读。3.3.武松到了店里坐下武松到了店里坐下,招呼了店家点了牛肉招呼了店家点了牛肉,又叫了酒又叫了

25、酒,不过不过,酒只上了三碗酒只上了三碗,就就不再上了不再上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武松没钱了吗是因为武松没钱了吗?(不是不是)那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什么?(店家说这店家说这酒喝三碗就会醉酒喝三碗就会醉,过不了前面的山冈过不了前面的山冈)原来原来,三碗不过冈是这个意思呀三碗不过冈是这个意思呀!那么武松那么武松信不信呢信不信呢?(不信不信)于是于是,他前后喝了他前后喝了(十八碗十八碗),多么豪爽又倔强的性格呀多么豪爽又倔强的性格呀!四、小结。四、小结。喝完了酒喝完了酒,武松想要过冈武松想要过冈,店家阻止了店家阻止了,因为因为(冈上有老虎冈上有老虎)。然而武松还是不。然而武松还是不信信,所

26、以所以,趁着酒兴趁着酒兴,他便上冈了。上冈之后发生了什么呢他便上冈了。上冈之后发生了什么呢?下节课为大家揭晓下节课为大家揭晓!-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到武松在门前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的酒店上节课我们学到武松在门前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的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喝了十八碗酒,感受到了他豪爽倔强的性格特点。我们把这部分的内容感受到了他豪爽倔强的性格特点。我们把这部分的内容,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那就是喝酒。那么那就是喝酒。那么,接下来接下来,他上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他上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二、抓住细节二、抓住细节,探究赏析。探

27、究赏析。1.1.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第二部分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第二部分,说一说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这部分讲了什么。(武松上冈之后武松上冈之后,看见官看见官府榜文府榜文,才相信有虎才相信有虎,但仍继续上冈。但仍继续上冈。)思考思考:为什么他在相信有虎之后为什么他在相信有虎之后,依然敢只身上冈依然敢只身上冈?(喝了酒胆子大、喝了酒胆子大、他本来就不是他本来就不是胆小鬼、好面子胆小鬼、好面子)那么那么,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为上冈。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为上冈。2.2.很快很快,武松酒力发作武松酒力发作,这时这时,他想休息一下。这时他想休息一下。这时,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发生了什么

28、意想不到的事呢?我们一起来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我们一起来默读文章第三部分。(1)(1)武松刚躺下武松刚躺下,乱树后就跳出了一只乱树后就跳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吊睛白额大虫),这一吓这一吓,武松就清醒了。武松就清醒了。那那大虫如何攻击他大虫如何攻击他?武松又如何应对武松又如何应对?出示“说时迟出示“说时迟,那时快又闪在一边。”那时快又闪在一边。”找出大虫一开始抓人时的动词。找出大虫一开始抓人时的动词。(扑、掀、剪扑、掀、剪)武松的应对。武松的应对。(三闪三闪)第一回合对阵第一回合对阵,结果怎么样结果怎么样?(大虫劲儿泄了一半大虫劲儿泄了一半)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因为武松消耗了它因为武松消耗了它的体

29、力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挫伤了它的锐气。)武松用“三闪”沉着应战武松用“三闪”沉着应战,体现了他的以退为进体现了他的以退为进,有勇有勇有谋。有谋。(2)(2)大虫肯定不甘心大虫肯定不甘心,所以它又开始了第二回合的攻击。出示所以它又开始了第二回合的攻击。出示:“那只大虫剪不“那只大虫剪不着只拿着一半在手里。”这一回合着只拿着一半在手里。”这一回合,武松战绩如何武松战绩如何?(哨棒折做两截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只拿着一半在手里。半在手里。)(3)(3)这时大虫又展开了第三回合的攻击。出示这时大虫又展开了第三回合的攻击。出示:“那只大虫咆哮着搭在武松“那只大虫咆哮着搭在武松面前。”面前。”武松没了

30、武器武松没了武器,他用什么应对大虫他用什么应对大虫?(赤手空拳赤手空拳)如何应对如何应对?出示出示:“武松把半截哨“武松把半截哨棒只剩下口里喘气。”棒只剩下口里喘气。”从武松打虎的动作和经过中从武松打虎的动作和经过中,你体会到什么你体会到什么?(武松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武松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4)(4)在第三回合中在第三回合中,武松绝境反击武松绝境反击,但是这时大虫还没彻底死去但是这时大虫还没彻底死去,于是于是,他又找来他又找来了折断的哨棒了折断的哨棒,把大虫打死。经过这番激战把大虫打死。经过这番激战,武松已经手脚酥软了。武松已经手脚酥软了。(5)(5)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用“打虎”作为小标

31、题。自己练习讲述这部分的情节给同桌可以用“打虎”作为小标题。自己练习讲述这部分的情节给同桌听听,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动作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动作,使故事情节更生动传神。使故事情节更生动传神。3.3.打死老虎之后打死老虎之后,武松体力耗尽武松体力耗尽,而且而且,天色也已经黑了天色也已经黑了,所以所以,他只能把老虎的他只能把老虎的尸体放着不管尸体放着不管,自己先自己先(一步步挨下冈来一步步挨下冈来)下冈。下冈。三、拓展延伸。三、拓展延伸。有人说武松真勇敢有人说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偏向虎山行;可又有人说可又有人说,武松很要面子武松很要面子,有有些鲁莽些鲁莽,不听别

32、人的劝告不听别人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你觉得呢虎口逃生只是侥幸。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理由。说说你的理由。(赞成前者赞成前者:武松性格豪放武松性格豪放,打虎时有勇有谋打虎时有勇有谋,从容应对。赞成后者从容应对。赞成后者:武松不听别人善武松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意的劝告,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好面子好面子,太鲁莽太鲁莽,武器折断时情况十分惊险武器折断时情况十分惊险;在打死老虎之后在打死老虎之后,自己也没什么体力了。自己也没什么体力了。)四、小结。四、小结。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武松打虎这一壮举武松打虎这一壮举,已经塑造了他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已经塑造了他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而这一切而这一切也归功于作者施耐庵也

33、归功于作者施耐庵,正是他塑造了这样生动传神的形象正是他塑造了这样生动传神的形象,有血有肉的英雄有血有肉的英雄,我我们才能读到这精彩刺激的故事。们才能读到这精彩刺激的故事。板书板书景阳冈景阳冈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喝酒上冈打虎下冈(豪爽、倔强、无所畏惧、勇敢机智豪爽、倔强、无所畏惧、勇敢机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课作为精读课文本课作为精读课文,除了需要学生掌握故事情节除了需要学生掌握故事情节,更要体会人物形象更要体会人物形象,所以重点所以重点讲解打虎部分讲解打虎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引导学生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认识“芝

34、、遂”等认识“芝、遂”等 1616 个生字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读准多音字“呵”。2.2.默读课文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激发兴趣。(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听到这首曲子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记西游记)说起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我

35、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强领高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那么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那么,石猴石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板书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1.(出示相关资料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品和作者。了解作品和作者。

36、2.2.默读课文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并为文章划分段落。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第 1 1 自然段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第 2 2 自然段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第 3434 自然段自然段):众猴进入水帘洞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拜石猴为王。3.3.再次浏览课文再次浏览课文,说一说说一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三、再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1.读第一部分。读第一部分。(

37、1)(1)说一说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石猴是怎么来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一日迸裂,产一个石卵产一个石卵,因见因见风风,化作了一个石猴。化作了一个石猴。)(2)(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样的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样的?(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几笔就勾勒出一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2.2.有一天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石猴的生活改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成了猴王,发生了发生了什么呢什么呢?(一天一天,群猴发

38、现一个瀑布。群猴发现一个瀑布。)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有猴子说谁能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就拜谁为王),听到这句话听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如何石猴的表现如何?(应声高应声高叫道叫道:“我进去“我进去!我进去我进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争强好胜争强好胜)。3.3.说完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齐读相关片段齐读相关片段,找出问题答案。找出问题答案。(1)(1)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石猴很高兴石猴很高兴(喜不自胜喜不自胜),

39、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又又把其他猴子带进了水帘洞。把其他猴子带进了水帘洞。(2)(2)群猴进洞群猴进洞,发现了此等好地方发现了此等好地方,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时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时,石猴提醒群猴石猴提醒群猴(人而无人而无信信,不知其可不知其可),于是于是,群猴拱伏无违群猴拱伏无违,称其称其“千岁大王”“千岁大王”。从中可以看出石猴从中可以看出石猴(聪明、聪明、机敏、爽朗、坦率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计谋做事有计谋,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现在大家知道现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了吗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了吗?(发现洞天敢于挑战被拜为发现洞天

40、敢于挑战被拜为王王)4.4.思考思考: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交流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把猴王写得非常生动。把猴王写得非常生动。小结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也应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语言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更有感染力。四、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从课文中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我们看到了一

41、个(机敏、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机敏、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西游记的石猴。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从 1919 世纪开始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原著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原著,切身感受古切身感受古典文化典文化,感受经典魅力。感受经典魅力。板书板书猴王出世猴王出世活泼可爱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敢作敢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时教学时,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

42、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讨论探究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讨论探究;接着再读课文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遗憾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遗憾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认识“屉、鬟”等认识“屉、鬟”等 1212 个生字。个生字。2.2.默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3.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

43、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出示风筝图片出示风筝图片)大家放过风筝吗大家放过风筝吗?(放过放过)和谁一起放的呢和谁一起放的呢?(父母、朋友等父母、朋友等)放风放风筝好玩吗筝好玩吗?(好玩好玩)今天今天,让我们走进红楼梦让我们走进红楼梦,到大观园里到大观园里,和宝玉、黛玉等人一和宝玉、黛玉等人一起去放风筝吧起去放风筝吧!(板书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1.(出示资料出示资料)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2.2.默读课文默读课

44、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与同学交流。与同学交流。3.3.(出示生字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学生认读,师指导正音。师指导正音。4.4.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了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起因:大家听到声响大家听到声响,原来是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原来是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经过经过:大家都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了起来。大家都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了起来。结果结果:风筝断线飞走风筝断线飞走,大家也都回去了。大家也都回去了。小结小结:本文主要讲了黛

45、玉、宝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本文主要讲了黛玉、宝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顺序,先讲众人被飘来的风筝吸引先讲众人被飘来的风筝吸引,决定自己也来放风筝决定自己也来放风筝;接着讲众人各自取出接着讲众人各自取出风筝放起来风筝放起来,唯独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唯独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最后讲众人剪断线放晦气最后讲众人剪断线放晦气,风筝飞风筝飞得无影无踪。得无影无踪。三、再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解细节。理解细节。1.1.窗外的大风筝是谁的窗外的大风筝是谁的?(娇红姑娘的。娇红姑娘的。)看到这个风筝看到这个风筝,大家是什么反应大家是什么反应?(宝玉说宝玉说给他

46、送回去给他送回去;紫娟说要拿来玩紫娟说要拿来玩;探春怕忌讳探春怕忌讳;黛玉说把这个送回去然后把自己的拿黛玉说把这个送回去然后把自己的拿出来放晦气。出来放晦气。)这时候这时候,大家都兴奋极了大家都兴奋极了,找出了各自的风筝。找出了各自的风筝。2.2.他们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呢?探春探春:软翅子大凤凰风筝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宝玉宝玉:美人风筝美人风筝;宝琴宝琴:大红蝙蝠风筝大红蝙蝠风筝;宝钗宝钗: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果然各式各样果然各式各样,十分有趣。把风筝拿来之后十分有趣。把风筝拿来之后,大家便放了起来。正当大家都放飞大家便放了起来。正当大家都放飞风筝的时候风

47、筝的时候,宝玉的风筝飞不起来宝玉的风筝飞不起来,这里具体写出了宝玉的反应。这里具体写出了宝玉的反应。(急的宝玉头上急的宝玉头上出汗出汗,恨的掷在地下我一顿脚跺个稀烂。恨的掷在地下我一顿脚跺个稀烂。)好在有黛玉劝慰宝玉。好在有黛玉劝慰宝玉。(那是顶线不那是顶线不好就好了好就好了),不然不然,他真得闹起来不可。他真得闹起来不可。3.3.当风筝都高高飞起时当风筝都高高飞起时,紫娟把风筝递给了黛玉紫娟把风筝递给了黛玉,但是因为风大但是因为风大,风筝风筝籰籰子线尽子线尽,所以黛玉说所以黛玉说(这一放虽有趣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只是不忍),这时这时,李纨安慰黛玉李纨安慰黛玉(放风筝图的是这一放风筝图的是这

48、一乐带了去就好了乐带了去就好了)。紫娟更是直接把线剪断。紫娟更是直接把线剪断,笑说这一去笑说这一去,把病根儿都带了去把病根儿都带了去了。这也说明了。这也说明,大家都希望黛玉能够健康快乐。大家都希望黛玉能够健康快乐。4.4.宝玉惋惜这个风筝的命运宝玉惋惜这个风筝的命运(若落在有人烟处我替他寂寞若落在有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所以所以,他把他的他把他的风筝也放飞风筝也放飞,和之前飞走的风筝作伴。和之前飞走的风筝作伴。5.5.在这伤感之际在这伤感之际,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是什么呢?(天上几个风筝绞到了一天上几个风筝绞到了一起起,都断了线都断了线,一起飞走了。一起飞走了。

49、)后来后来,大家干脆把风筝都放走大家干脆把风筝都放走,各自才散了。果然各自才散了。果然,不不仅风筝赏心悦目仅风筝赏心悦目,而且放风筝的过程而且放风筝的过程,也充满了趣味。也充满了趣味。6.6.你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深刻呢你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深刻呢?和同学交流。和同学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总结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宝玉宝玉:性格率真、心思细腻而且多愁善感。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性格率真、心思细腻而且多愁善感。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贾宝玉没有贾宝玉没有一点儿居高临下的公子哥儿的架子。一点儿居高临下的公子哥儿的架子。黛玉黛玉:娇弱、聪明、细心、多愁善感。娇弱、聪明、细心、多愁善感。四、总结。四、总结。大

50、观园中众人放飞风筝的场景真是热闹大观园中众人放飞风筝的场景真是热闹,在字里行间在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满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满天的风筝的风筝,听到了大家的欢声笑语。接下来听到了大家的欢声笑语。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链接”的片段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链接”的片段,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放风筝的喜爱对放风筝的喜爱)相信你一定也爱上了放相信你一定也爱上了放风筝风筝,找个好天气找个好天气,和你的父母或者朋友一起和你的父母或者朋友一起,去放飞自由吧去放飞自由吧!板书板书红楼春趣红楼春趣有趣、喜爱有趣、喜爱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文一些词句与我们现代文的表

51、达方式不同本文一些词句与我们现代文的表达方式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故采用一步步故采用一步步提出问题、层层递进的方式提出问题、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懂这种文章引导学生读懂这种文章,掌握理解技巧。而不足之掌握理解技巧。而不足之处是讲解偏多处是讲解偏多,学生自主探究的部分略少。学生自主探究的部分略少。怎么表演课本剧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掌握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的方法掌握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的方法,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台词、动作等。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台词、动作等。2.2.学会分配角色学会分配角色,排练的同时学会进入角色排练的同时学会进入角色,通过动作、表情等展现人物的性格通

52、过动作、表情等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掌握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的方法掌握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的方法,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台词、动作等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台词、动作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节选自古就是它们都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这些名著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形象鲜明典文学名著。这些名著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形象鲜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有血有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如果我们想把感受到的人物形象展示给没有看过原著的人肉的人物。如果我们想把感受到的人物形象展示给没有看过

53、原著的人,让他们也让他们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能够和我们一样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需要借助舞台表演的形式来实现。今天就需要借助舞台表演的形式来实现。今天我们就来演一演这些故事。我们就来演一演这些故事。二、集思广益二、集思广益,探究演法。探究演法。1.1.学生分组讨论选定故事。学生分组讨论选定故事。2.2.准备剧本。准备剧本。(1)(1)剧本开头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需要的道具。剧本开头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需要的道具。(2)(2)将课文中叙述的语言改成人物之间的对话。将课文中叙述的语言改成人物之间的对话。(3)(3)根据对话和语境根据对话和语境,加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加上合适的

54、表情和动作。(4)(4)准备简单的服装、道具。准备简单的服装、道具。(5)(5)确定上场、下场的语言、动作、表情。确定上场、下场的语言、动作、表情。(6)(6)学生自由分配角色学生自由分配角色,各角色说记台词各角色说记台词,商量要怎么演。商量要怎么演。如如:改写草船借箭第一部分故事。改写草船借箭第一部分故事。时间时间:白天白天地点地点:周瑜帐中周瑜帐中人物人物:周瑜、诸葛亮周瑜、诸葛亮道具道具:桌椅、纸笔、酒壶酒杯桌椅、纸笔、酒壶酒杯(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一天一天,他把诸葛亮请到帐中议事他把诸葛亮请到帐中议事)周瑜周瑜:(严肃严肃)今日请先生到帐中今日请先生到帐中,是为了和先

55、生商议军事。是为了和先生商议军事。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敢问先生水上交战敢问先生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诸葛亮:(不紧不慢不紧不慢)我认为用弓箭最好。我认为用弓箭最好。周瑜周瑜:(点点头点点头)对对,先生之言先生之言,正合我意正合我意,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但今军中缺箭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但今军中缺箭,劳烦劳烦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诸葛亮:(若有所思若有所思)都督委托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何时用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何时用?周瑜周瑜:(试探试探)十天造得好吗十天造得好

56、吗?诸葛亮诸葛亮:(假装皱了皱眉头假装皱了皱眉头,挥挥手中的羽扇挥挥手中的羽扇)既然就要交战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必然误了大事。大事。周瑜周瑜:(笑里藏刀笑里藏刀)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诸葛亮:(毫不犹豫毫不犹豫)只要三天。只要三天。周瑜周瑜:(心中窃喜心中窃喜,故作严肃故作严肃)军情紧急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诸葛亮:(十分自信十分自信)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三天造不好,甘受甘受惩罚。惩罚。(大笔一挥大笔一挥,立下军令状立下军令状)周瑜周瑜:(看了看军令状看了看军令状,

57、满意地点点头满意地点点头,收好军令状。收好军令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先生果然先生果然言而有信言而有信,我这里略备了一些酒菜我这里略备了一些酒菜,先生请。先生请。诸葛亮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喝了几杯酒)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我先告辞。边搬箭。我先告辞。(退下退下)3.3.预演排练。预演排练。(1)(1)学生自由排练学生自由排练,注意人物细节。注意人物细节。(2)(2)上台表演上台表演,展示成果。展示成果。(课件出示排练要求课件出示排练要求)“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的

58、排练要求的排练要求:每小组选导演一名、每小组选导演一名、主要演员四名、主要演员四名、别组取经员一名、道具服装一名。取经人员到别的小组取经别组取经员一名、道具服装一名。取经人员到别的小组取经,汇报亮点汇报亮点,根据根据情况调整本小组演出计划。情况调整本小组演出计划。三、表演展示三、表演展示,交流评价。交流评价。1.1.每一个小组派出导演到前排组成评审团每一个小组派出导演到前排组成评审团,评审团要对每一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评审团要对每一个小组的表演情况打分打分,满分满分 1010 分。评委主要从人物语言的运用和动作表情的配合是否符合人物分。评委主要从人物语言的运用和动作表情的配合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等方

59、面来打分的性格等方面来打分,本小组演出的时候导演去现场指导本小组演出的时候导演去现场指导,不参与打分。不参与打分。2.2.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看看谁的看看谁的表演最到位表演最到位,看看哪个小组的整体编排最有创意。看看哪个小组的整体编排最有创意。3.3.最后评选最佳创编组、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道具师、最佳评论员。最后评选最佳创编组、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道具师、最佳评论员。四、总结经验四、总结经验,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在浩瀚如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在浩瀚如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个性鲜明的

60、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还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味去细细品味,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今天的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今天的表演只是初步的尝试表演只是初步的尝试,同学们可以整合大家的合理建议同学们可以整合大家的合理建议,尝试自己做一回编导尝试自己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创编并与同学合作进行创编,在下一次的课上给大家展示。在下一次的课上给大家展示。板书板书怎么表演课本剧怎么表演课本剧选文改编排练选文改编排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表演时动作、表情比较到位表演时动作、表情比较到位,展现出了人物鲜明的特点。展现出

61、了人物鲜明的特点。2.2.学生的表演有些程式化学生的表演有些程式化,表演不自然、不流畅表演不自然、不流畅,需要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需要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仔仔细揣摩角色。细揣摩角色。写写 读读 后后 感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理解什么是“读后感”理解什么是“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2.2.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什么是“读后感”理解什么是“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揭示课题。1.1.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

62、话,对我们的人生有重大影响。同学们对我们的人生有重大影响。同学们,相相信你们现在已经看过很多书信你们现在已经看过很多书,回忆一下回忆一下,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动得泪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流满面?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觉豁然开朗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觉豁然开朗?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到无限温暖让你感到无限温暖?(学生回答学生回答)读完文章或书后读完文章或书后,让我们把这种切身体验写下来让我们把这种切身体验写下来,这就是一篇读后感。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写读后感。这就是一篇读后感。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写读后感。(板书课题板书课题)2.2.

63、什么是读后感什么是读后感?(在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等内容之后在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等内容之后,把感受、体会把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内容联系实际写下来。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内容联系实际写下来。)二、范文引路二、范文引路,了解写法。了解写法。1.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范文。教师多媒体出示默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范文。教师多媒体出示默读要求:(1)(1)作者读的是什么文章作者读的是什么文章?(2)(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3)(3)这篇文章给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篇文章给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哪些部分是写作者的“感”的哪些部分是写作者的“感”的?2.

64、2.学生汇报交流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教师相机点拨:哪些部分是写作者的“感”的哪些部分是写作者的“感”的?这些部分写得怎这些部分写得怎么样么样?作者的这些感想是因何产生的作者的这些感想是因何产生的?总结总结:(1):(1)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感”应该作为重点详细描写。“感”应该作为重点详细描写。(教师板书教师板书:感是重点感是重点联系联系实际实际)(2)(2)要先读文章要先读文章,读懂原文。读懂原文。(教师板书教师板书:读是基础读是基础读懂原文读懂原文)3.3.思考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安排这篇读后感的写作顺序的呢作者又是怎样安排这篇读后感的写作顺序的呢?(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写读后感

65、的基本思路多媒体出示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1)(1)介绍自己读的是什么文章或书介绍自己读的是什么文章或书,并概括地写出自己的总体收获。并概括地写出自己的总体收获。(2)(2)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3)(3)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具体写自己读后的感受具体写自己读后的感受,悟出的道理。悟出的道理。师师: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有条理地写的。老师把这样的思路概括成了读后有条理地写的。老师把这样的思路概括成了读后感“五部曲”感“五部曲”:点开篇点题点开篇点题,引出感受引出感受;介介绍主要内容介介绍主要内容;议围绕观议围绕观点展开议论点展开议论;联联系实际陈

66、述观点联联系实际陈述观点;结总结感受结总结感受,首尾呼应。首尾呼应。师师:那么那么,思路有了思路有了,该如何定题目呢该如何定题目呢?生生 1:1:可以以“读有感”为题目。可以以“读有感”为题目。生生 2:2:还可以以“读后感”为题目。还可以以“读后感”为题目。生生 3:3:还可以以“正标题读有感”为题目。还可以以“正标题读有感”为题目。4.4.写作时写作时,需要注意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多媒体出示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1)(1)写读后感不是大篇幅抄录原文写读后感不是大篇幅抄录原文,而是简单地概括主要内容而是简单地概括主要内容,应以读后的体会、应以读后的体会、感受为主。感受为主。(2)(2)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写出真情实感,所写感想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所写感想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这样才能感动读者。这样才能感动读者。(3)(3)要写出独特的新鲜的感受要写出独特的新鲜的感受,内容要新颖、有创意内容要新颖、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和感染读者。这样才能吸引和感染读者。三、课外拓展三、课外拓展,口头习作。口头习作。看来同学们读书都十分认真看来同学们读书都十分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