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6551727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中职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中要进行中职教育思想的研讨,使全体教育教学人员树立中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系列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具体到某一种模式,必然有其独特的构架。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

2、特征 中职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有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的个性品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市场导向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导向性特征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由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紧密的联系。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预测,未雨绸缪,适时、超前地开办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二)能力本位 目前,职教界存在3种能力观,一是任务能力观,即将任务的叠加当作能力;二是整体能力观,认为个体的一般素质决定工作的能力;三是整合

3、能力观,这种观念谋求克服前两种能力的缺陷,融合其优点,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属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境相结合。从现实情况看,第三种观念较为适宜。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 (三)学练并重 改变过去职业教育沿袭普通教育那种注重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实践操作的高分低能的教育模式。采用整合的能力观,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此来设计、开发课程,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因此,学练并重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特征。 (四)学产研结合 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科学研究机构的教育资源,使社会有

4、关部门广泛参与。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与社会的泛交流中获取知识。这样,才有可能树立起真正的职业教育观,形成办学类型多样和办学形式灵活的大职教格局,培养人才的社会认可度才有可能提高。 二、中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 由于多方办学,多头管理,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态,使得中职院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中职院校的规模效益无法提高。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加之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快,职业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5、更是发展缓慢,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各部门、各企业都按自己所需办学,而部门办学往往社会化程度不高,在宏观上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如从前几年“爆满”、“超大”的财会班,到这两年“渐小”规模组成的财会班,便是社会需求在学校办学方向上的“晴雨表”;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如: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社区管理专业和新材料新工艺专业等等。 (二)教学内容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中职教育教师在教学上更多地沿袭了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对中职学校所界定的“技术应用”以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的原则停留在简单、片面的理解上,教学和研究的学术

6、性不强,任课教师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脱节。另外,课程设置的结构不合理,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比重过小,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 (三)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如果依照传统的数学方法,所培养的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将难以培养出“入世”及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全面的素质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由于中职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从而忽视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等。学

7、生的德育目标要求过低,人文素养不高;过于彰显个性,以至缺乏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联系到我国中职学校的现状和我国的国情,我国的中职学校不仅要转变人才观念,更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一)办学理念 “不管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因此,中职院校应树立“能力为本,就业为先”的办学理念,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必须以能力为本,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中职院校的整个教学和管理,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市场的就业需求和学生的技能形成。市场是竞争的,竞争是无情的,能否适应市场,关系到中职院校的生

8、死存亡。 (二)专业建设 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依据,做到“按需培养,按需开课,按需施教”。一方面,大力压缩市场无需求的专业,适度减少纯理论课的教学,逐步增加先进适用的实验实习设备,提高实践操作课的比重,达到学生理论基本够用,操作技能比较熟练,就业市场热门抢手。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必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需要。 (三)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必须以能力为本,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中职院校的整个教学和管理,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市场的就业需求和学生的技能形成。中职院校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以服务地区经济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

9、依据开设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所有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由用人单位、招生就业、学术委员会及专业课教师、教务管理等部门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确定,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更适合中职院校办学的实际,以利于更贴近市场的需求,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建立教学评价体系,依据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书育人、教学态度、教师素质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课时津贴挂钩,不断促进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师资建设 中职院校要狠抓教

10、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要立足于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一方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中职院校新开专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课教师要从相近专业选派教师送到有关高校进修培养,并加强中职院校间的教育对口合作,定期举行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交流活动,交流办学经验,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出教育资源的最大潜力;另一方面,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尽快建立一定数量的中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培训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二是坚持选派教师下厂顶班锻炼。特别要注意选送已达到相当教学水平、比较成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知道学些什么、做些什么的中青年教师,这样锻炼的效果会好得多。三是

11、专兼职教师相结合。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技术人员来学校担任教师,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缓解专业设置的变动带来的师资结构不合理的困难。四是尽快制定中职教师系列职称评聘标准,设立独立的职称评审机构。发挥职称评聘在师资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激励教师自觉努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中职教育确保质量、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五)学生管理 严师出高徒。对学生必须严格管理,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对辅导员和声誉影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树立“学生是学院的生存线”、“学生就是上帝”的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中职院校的辅导员和

12、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抓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要落实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责任,严格考核,奖惩逗硬。 中职院校的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学生管理,关心和爱护学生,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 (六)特色建设 特色是生长线,是中职院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为此,中职院校要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要根据社会需要,实行“托培养、定向就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由中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考核、实习、班级管理等,利用中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教育资源实施人才培养,这样来实行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同时注意发挥地方政府、行业、大型企业和社会力量办中职教育的积极性,注重现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必须坚持注重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原则,对中职教育既要积极发展,又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应将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规范办学行为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使中职教育在发展中做到速度规模与质量特色相统一。 参考文献: 1、熊思维.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管见J.职业教育研究,x(1). 2、陈志刚.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x(11). 3、刘红英.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式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x. (作者单位:郭红,山东省聊城工业学校;马飞;聊城大学农学院) 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